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共5篇)

时间:2019-05-13 03:54: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

第一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

刘海粟先生有一句话“所谓韵,就是生命的节奏及其精神的凝聚。”一首首古诗就是一首首动人的音乐,给人以情操的灌输,使孩子的心灵得到美的养护。王国维说:“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越浅,则性情越真,李后主也。”我们小学生活泼好动,天真无邪,正是性情本真的小诗人,可以说,孩子的心灵是和诗人相同的。古诗就是孩子与诗人跨越时空的美丽心灵之约。古诗是祖国文明的一朵奇葩,历经千年而不朽,而传统的古诗教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记,模式过于一致,方法单调,呆板,优美的意境,生动的形象被分解的纸离破碎。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古诗教学也应与时俱进,把现代课堂理念灌输到课堂上。让古诗这一精点文明的体现,继续发光,发热。

一、以感带趣,提高质量

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里来,低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兴趣不稳定,平均的注意力也就在五分钟左右。所以小学古诗教学中,以“趣”激情,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之一,无论是课前,课中还是课后,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始终贯穿于全过程,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兴趣盎然。课前要导趣,如在教学《草》时,可利用投影展现画面,充满活力的小草在配上优美的音乐,加上教师的旁白,向学生讲述诗人创作的背景,让学生有着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学生即明白了诗意,又对古诗产生了兴趣。课下也要创造学习氛围,如在墙上挂一些古诗作品,定时更换,并在后黑板上制作古诗小板块,定时举行古诗赏诗会,诵读不同收集到的古诗,这些方法的运用给孩子的心灵种下了对古诗的兴趣。兴趣与爱好就像是一位无形的教师,它会指引人们去探求真理,激励人们发奋学习,充分发挥创造才能。教学家陆机在《文赋》中提出的“诗缘情”已经非常明确告诉我们,诗歌是诗人们抒发自己内心情感的渠道。古诗以其简练的语言,寄寓了诗人丰富的情感,这也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唤醒学生心中的兴趣,有了情感的投入,细心地体味。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我采用了对比教学,把他们熟知的古诗《赠汪伦》放在一起学习。体会它们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体会情感的不同,有的强调诗人间深厚情谊,有的则委婉,悲凉,有着无限伤感。这样在诵读的过程中能逐渐比较,慢慢感受诗人在字里行间的细微变化,孩子们有了情感的体验,自然对古诗的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在诵中领悟

不少教师习惯于用“串讲”的方法教古诗,即先简单解题,然后释题,接着一句一句讲解,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在老师讲,学生听的过程中,这样的教学能够提起学生的兴趣吗?更不用说领会作者的情景。背诵在《现代词典》中的解释为: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章,我认为要先“诵”,在小学生学习古诗这一过程中占具了很大比重。晋,陈寿《三国志,魏,王肃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其义自见。”这句话就明显告诉我们‘诵’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遍,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又一次告诉我们在诵中背把别人的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化知识为生命,这是非常好的聪明之举。不熟读谈何背呢?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背诵。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节奏感很强,朗朗上口。古诗以它特有的韵律,最能激起学生读诗的兴趣,所以以读促感,以感促趣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上乘传统教育之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感受古诗带给我们的乐趣。古诗语言精粹、内容丰富多彩,意趣无穷。所以我们应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感知器官,让他们发挥想象的翅膀在古诗的世界里翱翔探索。

三、不同方法,效果相同

1.以画促效

把画与古诗有机整合起来,要让学生在画中领会诗的内含。如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时可让他们画出自悟后的内容,学生的兴趣必定提高,同时也会对画中的内容进行丰富的感受,兴趣的提高必定带动由背动的学为主动的学。想象的思维将被调动起来,探知的欲望必将提升,对古诗的求知也会提高,所以说方法的多样化效果是显著的。

2.以演促效

小学生生性好动是天性,所以在古诗教学中利用这一年龄段的特点,把表演加入到古诗教学中去。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中此诗充满了童趣,正好让他们发挥好动的特点,以小组为中心编排好古诗表演剧,天真的儿童,美丽的蝴蝶、丰富多彩的景色、学生的意境得到了升华,思维得到了发展。在表演中体会到了诗文的美,学习的效果肯定会提高。

3.以感促效

想象的思维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要让诗文内容在学生的思想上如图一样闪现,如在教《山行》一诗时我让学生们闭上双眼,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富有情趣的古诗范读、学生的思想中闪动着优美的画面、情趣的不断提高,促使孩子们思想中的画面也在不断变换。想象思维得到了发展,创造能力也相对得到了提高。这就又一次证明不同的好的方法效果是相同的。

四、从课外领会诗的内含

形象的感知比抽象的分析讲解更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优美的事物,赏心悦目的直感总能唤起人的审美与情趣。如在教学古诗《咏柳》时,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杨柳青青的时候,我把学生们带到了学校门外的岸边,让他们深切的感受作者的情感,想作者所想。生机昂然的柳树让学生们心旷神仪,细长的柳条,弯弯的柳叶,使整棵树都焕发着生机勃勃的绿意,那不是“碧玉”是什么?柔顺轻飘的柳条倒垂而下,怎不叫人想起那绿色丝带?这小小的叶子是怎么来的?是春姑娘用剪刀裁剪的。用实物促想象,带感受,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应不辜负教师这一称号,把具有现代化理念的课堂带给同学们,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古诗这一门经典内容。

五、利用工具书培养习惯

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诗文,并不是代表放手不管,而是让他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学的习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一生受用不完的,如在正音、整合词义、通畅语速,等方面都需要我们细心指导。如在教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可先让他们体会节奏,在适时加以指点。有的诗句顺序颠倒,这时给以恰当的引导,那学生学习的效果会在自信中得到升华。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独立学习祖国这一门精粹的文学。利用工具书查找资料,了解诗文内容,作者创作特点、即培养了好习惯又为课上的学习铺垫了道路还增加了对古诗的浓厚兴趣。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我们只有把语文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上的古诗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综上所述,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闪闪发光的瑰宝,诗歌是我们中

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带领广大的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感受古诗的韵律,领悟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的语言,从中去发现美,创造美,引导学生陶冶性情,提升人文修养,使具有千年文明的表现形式继续发扬光大。努力让课堂气氛活跃,书声郎郎,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的海洋里,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成为现代化教学的直接受益者。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

单位:方家庄镇胡宽中心小学作者:孟昭军

第二篇:美术教学见解

探讨规律,走出误区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认识,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一、关于传授知识

留意看看美术教科书,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是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加厚厚的一大半图例。这简短的文字加大量的图例,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习俗,而决不是因为美术家做不成大块文章,只好以美术作品充塞教材。从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中可以知道,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用语言作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如果把美术和其它学科作比较,语文课中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言文字本来就是其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首要工具;在美术课又是另一番景象,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的“形象语言”。语言固然也可以传递美术信息,且必不可少,但它毕竟只能用语言符号描述形象知识,相对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它就显得乏力多了。在美术课中,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用语应为形象服务,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美术教学,是视觉形象,而不是语言文字或其它。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的直接传授知识作用尚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样画葫芦画上半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得到了,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我要强调的是,美术教师的注意力应保持在直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的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

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演示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这是看作品、听讲解所得不到的,是美术教学中又一特别需要的教法。值得一提的是,演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曲解为“完成作业的示范”,或者说是“完成作业的规定”。

事实上这样的演示反而成了束缚学生的框框,因为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是老师的演示无法实现的。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演示确是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的好方法,不可不用;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角度看,运用演示的教法应是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技法,而不能使之成为作业的最后效果的规定和示范。

二、关于练习辅导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过程不同于掌握语文数学知识。学习美术知识,除了接受老师讲授的那一部分,还有一大半靠练习中去体验,去领悟。美术的练习过程本身也是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另外,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因为那个相同的答案一经抄袭或交谈就没有了练习的意义。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中的如此安排,非但不属于组织纪律问题或抄袭作业问题,反而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良好方式。

美术课的这种在练习中学习知识的特性,在专业美术学校能普遍予以理解和应用于教学,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开花结果却艰难得多。我们常会看到高年级学生低着头、埋怨自己,面对美术作业愁不能完成,然后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虽努力为之仍交了一份连自己也不满意的作业就算了。久而久之,美术低能就成了定局,在“全面发展”中形成一块美术低能的缺憾。

尽管美术课的时间分配总是练习时间多,但由于练习质量问题和练习时间不足,难以使认知和技能平衡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抓紧抓好辅导。但老师往往只重新课讲授,轻作业辅导,表现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总是投于如何讲授新课,而很少过问如何辅导练习,在观念上认为练习是知识的运用,是学生的事。甚至有的听美术课也只是注意讲课如何,学生练习时就离去了,认为听课就是听老师如何讲课。其实,美术的练习不是简单地象语文、数学的练习那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后面的练习需要作更多的辅导。课堂练习时间老师不作巡视辅导,或巡而不视、视而不导地走一圈了事,学生诚如在黑暗中各自摸索,其作业失败率自然是居高不下。我们应重视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尽可能使每一次作业达到练习要求。目前,在备课和

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作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研究较少。我认为一次作业至少要进行两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巡视辅导。第一次是作业开始的3~5分钟内。每次作业总有学生在构思构图等问题上做得不妥,这类学生的练习若不予以及时纠正,则后面的大量练习时间即便很认真也是失败成定局。作业开始,教师快速巡视一遍,画面布局不当之类的问题及时纠正掉,为全体学生的作业可能达到成功创设一个好起点。第二次是第一次后至完成的较长时间内,主要是观察分析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运用情况,以及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情况,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予以不同辅导,使教学内容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这一时间内予以落实——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落实。

从真正意义上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学生作品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三、关于作业讲评

美术课的作业讲评一般都是老师拿了几张作业,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多了,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原来几位同学,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值得一提的是常有老师出于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愿望,搞作业评比竞赛,其结果往往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有悖于美术教学规律的弊端。小孩子会因为评比的导向而改弦易辙,使自己的作品迎合得奖需要,丢弃那“不一样”的个体创造,却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自我意识的丢失和创造意识的封闭;小孩子会兴致盎然地为第一名拍掌称贺,却不会去为第一名打个问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

能增加他们的上进信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这样做不仅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适当展示才是最后完成。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全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专用教室的黑板应整大块都钉上铁皮做成磁性黑板,这样用小吸铁石固定作品就很方便,学生作业完成后自行上前放上自己的作品。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同学平等地建立自信心自不待言,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同学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含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

明德书院刘明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首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数学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第三、要研究课型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数学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

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出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要建立教学的评估体系

要认真抓好活动课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数学课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评估要考查: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整个课教学目标之一。数学课中,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数学课中,教师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

发。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否通过有趣的数学材料,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有趣、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是否使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形成、巩固和发展。逐步增强民主、合作、竞争、奋斗的意识,培养向往美好、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要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第四篇:小学古诗教学浅谈

小学古诗教学浅谈

我国古代诗歌流传千年,是文坛上的一朵奇葩。学习古代诗歌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丰富文化底蕴、提高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纵观古诗教学,方法单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兴趣淡薄。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古诗不再头疼,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诗歌之美、体会到学习诗歌之趣呢?

一、用讲故事的方法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鲁迅先生说过,“知人论事”,才能正确理解作品。每一首诗都是与作者的思想、经历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经历又无法脱离“社会”这个大背景、大环境。古诗的时代背景距现代很远,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要做到细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够,何况是不谙世事的小学生?教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机械,而将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不仅能提起学生兴趣,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学习《七步诗》,只单纯地讲,以豆子、豆萁比喻曹植自己和曹丕,“煮豆燃豆萁”象征手足相残,学生会充满不解,兄弟间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这样一来,难免会一头雾水,影响整首诗的理解。而如果课前先讲一讲曹操父子三人的故事:曹操在时,对曹植极为宠爱,几欲立为太子。而曹操死后,曹丕却当了皇帝,他就要对付兄弟曹植,而对付他要事出有因,因此逼曹植在七步之内作首诗,不然就杀了他。于是曹植就作出了这首诗。由此,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的含义,也不难体会到,这首《七步诗》浸透着曹植满腔的悲愤与无奈,是从内心喷涌而出的不可抑制的质问和呐喊。

二、适时提示,“点”“面”结合,理解古诗的主要内容。

为了押韵、平仄的需要,古诗的词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甚至有时一味按字词顺序根本无法讲通。而且古诗语言简练,以字作词,随着时代变迁许多词意与现代汉语词汇迥然不同,这些都给学生理解古诗造成了困难,成为望诗生“厌”的原因。教学中释词、顺句、连篇,循序渐进,才会渐入佳境,才能品其妙处。

(一)释词。对于难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词,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如《山行》一诗中,对“远上寒山石径斜”中“寒山”一词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学这个词时应引导学生从具体事物描写中去感知:时值深秋、草木凋残、山石森森、秋风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时,草木枯黄的山”。

(二)顺句。词意通了,然后由学生独立思考,练习顺句。在顺句时,除提醒注意词序外,对一些初次接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要提出来讲,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如王昌龄《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按字面意思当为“秦朝时候的明月,汉朝时候的边关”。但是众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轮,边关万年不变,“秦汉”之说由何而来?若点明这是修辞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边关”,疑问则迎刃而解,学生也会恍然大悟。

(三)连篇。让学生用一段话,把诗句意思完整的说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诗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决不可停留表面,而应深入内里,究其实质。例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的最后两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只按字面意思理解,学生很可能认为诗中“儿童”天真好客,诗句表现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而诗中要表达的,实际上是作者重踏故土,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苍凉慨叹,笑中有泪。因此古诗教学中,重要的是把握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抓住一两个词语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二、读中感悟。

诗歌是富于情感的,诗歌的语言美必须通过反复体味才能领略得到。朗诵是体味的基础,也是它的具体表现之一,而读诗又可分为三个步骤:初读、细读、精读。下面以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加以说明。

1、初读

初读要指导学生读懂诗句,读通全诗。首先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进行自主学习,着重进行旁批。古今义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广陵》题目中的“之”,这里用作动词,相当于“去”,学生不常见的古汉语单音词要批,如“辞”,告别;尽,消失。地理名词要讲清:送别的地点——黄鹤楼在武汉,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广陵,也即扬州,前者在长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扬州”。然后引导学生由字到词,由词到句进行对译,使学生了解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送别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黄鹤楼目送诗人孟浩然远去,孤独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滚滚的长江水流向远方。这时,抓住送别的地点黄鹤楼这一富有诗意的地方介绍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李白正年轻快意,孟浩然已诗名满天下),还可利用多媒体把黄鹤楼展示在屏幕上,黄鹤楼飞檐重阁,雕梁画柱。辅以讲述,黄鹤楼是天下名胜,传说中有仙人乘鹤于此憩驾,也是两位诗人经常饮酒作诗,流连聚会之所,启发学生想象,风流的时代,风流的诗人,风流的地点,送别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畅想曲,学生初步感知这首诗明快的意境。

2、细读

学生了解诗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浓厚,形象鲜明的诗句,进一步学生引导学生悟情明理,体会诗的意蕴。如诗的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是什么样的季节?细究何为“烟花”?结合学生学过的词语“烟雨”一词,学生可理解为描写的是那看不尽,也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美景。“烟花三月”是春意最浓的时候,这样景美,人也美,情呢?读诗的最后两句有一细节,李白送别友人的时间是很长的,从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见长江天际流”,正是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一往深情的表现。

3、精读

古诗语文凝炼,炼句择语,在文学长河里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教学中,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对语言的表达方式。诗中“之广陵”与“下扬州”互换,诗句用韵反不合辙了,题目也口语化了,整首诗读起来不顺口。又如“烟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烟花”一词平中见奇,假如用“阳春”或“春花”代替“阳春三月”只点明了时间,“阳春三月”有一点色彩感,但那种春意荡漾的氛围就不那么浓郁了。

四、注重拓展,将古诗活学活用。

在古诗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往往会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依托诗歌主题,横向拓展。

如《咏柳》一诗学习完毕,可设计拓展如下:

教师可于此提问:“二月春风”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叶之外,还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诗句说一下?学生可能会回答:裁出了粉红的杏花(一枝红杏出墙来),裁出了绿绿的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裁出了鲜艳的桃花(竹外桃花三两枝)……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模仿诗句自己创作。如依三四两句诗衍生出的“不知绿草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红梅谁裁出,腊月寒风似剪刀”等等。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诗歌内涵,又培养了创新精神,同时也对所学的诗句进行了“专题”复习。

(二)依托作者创作,纵向拓展。

在教学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可联系诗人不同风格的诗句使学生明确“诗史”美名的由来。可适当举《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欢快激扬,《春望》对国仇家恨的“感时”“伤别”,《石壕吏》对时局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春夜喜雨》久经挫折、仍不消沉的积极等等。在理解了作者这些诗的诗风后,再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创作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变化呢?由此可看出作者曾经经历过哪些事情?这时再联系历史课当中学过的有关唐朝安史之乱的内容,了解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经历:由诗反映出当时人民的劳苦、时局的动荡、国家的兴亡。这样,既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又深了一层,也对学生进行了历史方面的教育,使他们从小就树立起爱国主义思想。

总之,古诗教学要靠教师加强自身文学修养,想尽一切办法激发学生兴趣,带领学生迈入古诗的神圣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增强民族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和热情。

第五篇:浅谈小学古诗教学(模版)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应城市实验小学

李 志 梅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

一、古诗的特点

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

意境美,是古诗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读李白的《望天门山》,我们仿佛能看见雄伟的天门山拔地而起,江水湍急汹涌,不停地撞击着两岸崖石,斜阳下一片孤帆悄然驶来……一幅壮阔优美的风景山水画跃然而出。吟杜甫的绝句,我们几乎能嗅到春日里阵阵花草的芳香,瞧见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的燕子和在沙滩上睡觉的鸳鸯。诗中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加上令人心旷神怡的颜色和味道,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优美图画。

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古诗,对仗工整,极俱美感。

二、学习古诗的意义

古诗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

首先,古诗具有简洁、抒情、篇幅短小而内涵丰富的特点,学生要充分了解诗中意境,诗外之意,就要靠自己去补充和领悟,这当中就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其次,古诗把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能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理”,既闪耀着美的光彩,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既抓住“亦画、亦情、亦理”的特点,又

引发学生思想情操上受到美的陶冶和升华。因此小学古诗教学的过程其实是鉴赏美的过程。

再者,古诗教学可以汲取古诗有益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古诗不仅体现诗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事明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并且,它还可以培养学生在音乐、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古诗是前人留下的珍贵的文化遗产,随意翻开小学语文教材便可以发现古诗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这些古诗多是千古传诵的名家 名篇,既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教好这部分内容,对于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的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哪些形式可以激发和调动学习古诗的兴趣呢,从而引领小学生有效的学习故事呢?实践证明,下面的策略是可行的。

一、领会大意,初探诗境

一首古诗,只有领会了大意,才能谈得上欣赏。领会大意的内容包括:作者简介、作者写诗的时代背景、写作意图、诗的大意以及诗中所描述的事物或所表达的感情等,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去想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知识积累较少,阅历层次较低,一首新诗的大意往往需要老师在讲新课前作一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样做,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的艺术境界的钥匙。

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为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可做这样的读前介绍:诗人孟郊的医生十分凄苦。他自幼丧失了父亲,是妈妈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为了生活,他多次辞别母亲,远赴京城,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可惜他多次考试落第,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他在50 岁那年才当上今天江苏省的一个小官。这首诗就是孟郊上任后,准备接母亲到自己府上安享晚年时写的。

(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诗人孟郊脑海中的一幅画。每次他要远行,妈妈总是坐在油灯下,为他缝制一幅。请大家反复吟诵这首诗的前四句,让我们走进这位老妈妈的心灵深处——明天,儿子就要远行,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想:此时,这位妈妈在想什么?她会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做些什么呢?学生在教师的简介中,边观看课件,边伴着音乐朗读古诗。

二、理解词句,体会诗意

要进一步领会诗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懂诗句。在一首诗中,往往会因几个陌生的字词 或有特殊用法的字词而影响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因此,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

(1)抓诗题: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如:《春夜喜雨》的教学。王国维说:“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杜甫的这首诗显然属于“有我之境”。题中的喜字,正是对王国维这句话最好的诠释。一“夜”字,点出雨来的时间,多么善解人意,在万籁俱寂时到来,丝毫不影响白天的游玩、工作;一“喜”字,则诗中表达的感情“呼之欲出”。“春夜喜雨”,学生在读诗题时就可以直接触摸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的情感。况且诗中一“好”字,与诗题中的“喜”字遥遥相对,不就更能让学生品味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之妙处吗?我在上这一课时,直接出示题目,并告知学生课文只是节选了其中的几句。然后以“喜”字为切入点,抓“好”字来理解诗句:诗人喜从何来?在此基础上创设一种情景:温暖的春天终于来了,柔和的春雨在静夜里悄悄地洒落。这春雨,会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在交流中,学生明确了春雨的“好“。仁厚再加以引导和渲染,于是学生调动自己头脑中的相似经验,在一遍遍的品读中,一个活生生的诗人形象站在了面前,他们感受到了诗人对这场春雨的喜悦,并且也被这种喜悦所感染。

(2)抓诗眼: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3)抓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和《送元二使安西》,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有关。而《送元二使安西》写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前两句写景,写到“朝”雨与“轻”尘,写到客舍“青青”而柳色“新”,用语轻快,一派为送别故人而洗扫一翻的新气象。从中可见,作者送别故人并不像《阳关三叠》那样凄婉哀伤,因为他们虽然有可能生离死别,可毕竟只是“故人”,有可能几十年没见面了碰巧在这儿遇到,送他一程,向他敬酒,劝他“更”尽一杯。所以,作者还能带着轻松的心情像一个主人送别客人那样

看看周围明丽洁净的景色。这也正是禅宗对王维的影响而王维的恬淡心理在这首诗中的表现。

(4)抓诗句:一首诗,每每有两句是重点句,有些甚至成为了名句。那就抓住其中的重点去理解就行了。例如《登鹳雀楼》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静夜思》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题西林壁》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三、声情并茂,如临其境

古人好讲含蓄之美,往往移情于景,“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教学中可以充分发挥电化教学这一现代化教学的优势,通过画面、音响渲染、语言描述、声画联璧等手段来为再现古诗意境。

语言描述。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为帮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古诗时,同样可做这样介绍:诗人孟郊的医生十分凄苦。他自幼丧失了父亲,是妈妈含辛茹苦把他养育成人。为了生活,他多次辞别母亲,远赴京城,希望能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可惜他多次考试落第,直到46岁才考中进士,他在50 岁那年才当上今天江苏省的一个小官。这首诗就是孟郊上任后,准备接母亲到自己府上安享晚年时写的。(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这就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诗人孟郊脑海中的一幅画。每次他要远行,妈妈总是坐在油灯下,为他缝制一幅。请大家反复吟诵这首诗的前四句,让我们走进这位老妈妈的心灵深处——明天,儿子就要远行,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想想:此时,这位妈妈在想什么?她会对即将远行的儿子做些什么呢? 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学生开始朗诵古诗。

插图入手。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古诗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必须充分地利用“图资源”。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如《游 园不值》的插图是诗人在春日去访友没碰上,却见友人院内已是春色满园,一枝红杏探出院墙。教师可以引导 学生观察图画,明确:图中画的是谁?什么季节?他在干什么?看到了什么?这些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是 这首诗要表现的基本内容。

四、反复吟诵,品味诗情

凡称诗,即便不唱,诵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地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因此,古诗教学训练的重点应放在朗读指导上。在教古诗时要注意做到“五读”:一是范读,老师有表情地先读一遍,引发兴趣;二是领读,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体会节奏;三是讲读,老

师逐句讲明诗句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并让学生做出标记;四是指名学生读,检查学生领会程度,纠正不正确读法;五是离开课本读,即背诵。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背诵的程度。通过这样反复地读,学生就会自觉地进入诗的意境之中,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不求甚解,欣然会意

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启发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虽然小学古诗不排除分析,但要注意深入浅出,注意一个“度”,不能把握这个度而侃侃而谈,非但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因为小学生无法理解得这么深奥,毕竟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句里至少蕴含着这样的信息:书要慢慢读,细细品,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了解书中的道理。

古诗文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意在提高文化底蕴,属于品味和鉴赏的高等级工作,是远离功利之外的一种精神修养。因此,它不需要学生字字会解释,句句能分析。教学的目标单一而有趣,让学生开心地学,有趣地读,多多地记。学习的特点是化整为零、删繁就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习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去“触摸”语言本身的声音、形体、色彩、结构、分量、品质、情味等等,从而领略汉语言独特的形音义的综合美。这样的话,在学生进行古诗文学习时,就大可“不求甚解”了。先让学生读了背了再说,读多了,感悟多了,学生对其中的意思自然也就会明白个三分。同学们在背这些古诗时,还是读一年级,对它的含义还不甚解。随着年级的升高,阅历的丰富,他们对某些诗句有了顿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就自然运用起来了。

六、化整为零,日积月累

另一点是古诗文的学习,“课堂”观念一定要淡薄。不一定要用整堂课的时间来学习古诗文。每堂语文课铃声一响,领读的人便往讲台上一站,带领大家一起背背古诗、韵语。孩子们不断重复,直到朗朗上口。孩子们伴随着优美的节奏边读边愉快地进入下堂课的学习。对这种分散学习的方法,孩子们很是喜欢。每日几分钟,每日背几句,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古诗。

小学古诗是一笔财富,为师者如果好好利用,精心设计,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自身也可从中获得乐趣与享受。

下载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几点见解(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警策着我们。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古诗教学“三部曲” 内容概要: 文章阐述了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应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对于作为中华语言文学精华的古诗,可以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 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小学古诗教学

    让孩子自由翱翔在古诗词的天空 ——小学古诗词教学谈 宣汉县三河学校杨秀斌 诗词所包含的审美和精神世界气象万千,能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宇宙的奥秘,生命的启悟,感受到瞬间对永恒......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教育模式 古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从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怏怏大国的诗风词韵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常常是一......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脍炙人口、引人入胜的古诗。每首古诗都有着自己的情境,诗人都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所以古诗教学是一种情境的教......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

    浅谈古诗教学 ——初步古诗教学侧重点 宽城第二小学 张晓莹 中国的古诗和中国的国画一样,是独立于世界的文化瑰宝。它有着国画的意境,有着与众不同的美。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

    浅谈小学古诗朗读教学(共5篇)

    浅谈小学古诗诵读教学 相公中心小学 高文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古诗文是......

    三农问题及见解(共5则)

    一、基本思路 要顺应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发展大趋势,以千方百计减少农民这个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为抓手,着力于落实胡总书记视察甘肃时提出的“扩大分子,缩小分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