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边远山区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见解
浅谈边远山区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见解
【摘 要】:边远山区教学,存在区域的条件限制,学生缺乏与外界的沟通,所见所闻局限于平日课堂里和生活中汲取得来的东西,从而,学生在作文时内容显得空洞无物;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缺少自觉动脑的习惯,主动意识较差,甚至很少会有意识地去看、去想、去观察,所撰写的文章除了有一丝模仿的味道之外,更多的真情实感却只能流于空谈;然而很大部分乡村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重点却只是放在了文章的“量”和文章的开头与结尾,这样撰写出来的文章即便是有头有尾,也只能算是彻头彻尾。可以说,这样的作文教学在广泛乡村教师中已经形成常态,所以,改变这样的作文教学模式注定成为解决乡村小学作文“质”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区域条件
空洞无物
作文教学模式
作文兴趣
素材积累
观察能力
躯体和灵魂
语文教学重点在于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和“说”是教学的基础,“读”与“写”则是教学的目标,也是根本,而“写”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在作文教学中,很大部分学生难以抓住作文的重心,找不到可写的素材,思来想去也无从下笔,久而久之,对作文失去信心,甚至一提到作文就会心生畏惧。针对上述情况,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和经历,浅谈几点我在乡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经验和见解: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需要依赖于兴趣。”不言而喻,“兴趣”对小学生写作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引导也得是深思揣摩,所选取的习作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年龄和他们的现实生活。比如:在教学在二年级的一次看图作文教学中,我所选取的内容是一个孩子为妈妈端水的图画,看到图画,多数同学很快就能把图画中所要反映的事件讲出来,“是小孩子在为自己的妈妈端水”。这是由于生活在远边山区里的孩子,大多数都是农村留守儿童,长期没有父母陪伴左右,对父母的渴望,促使了他们在内心深处,也想为自己的爸爸妈妈做这样一件看上去是那么微不足道的事情,故而,图画的呈现,学生很快就能看到事件的本质,但要其对图画中映射出来的内涵进行更深层次的描述 时,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辞藻溃乏了,要其围绕图画内容进行作文,更是难上加难。所以,要挖掘孩子们内心深处更美好的东西,让他们有话可说、有情可表,我是这样创设的,引导孩子们再仔细观察图画,先从妈妈的表情开始观察,在这里我巧设了几个问题:“从妈妈的脸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妈妈为什么这么劳累?”,“图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父母如此辛劳,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父母?”。随后学生一一回答了创设情境中的问题。当听完同学们滔滔不绝的叙述后我感到非常欣慰,打铁趁热,所以我抓住了时机,引导他们把这些问题连起来说一说。“从妈妈的脸上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齐声回答:“妈妈很疲劳”,“妈妈很辛苦”……待到学生回答得意犹未尽之时,我再次抓住机会进行了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棒!你们已经会作文了。刚才你们说的话就是一篇有关孝敬父母的好文章。前三个问题的回答可以是一个自然段,后一个问题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的回答又是一个自然段,把这些话连接起来,就是一篇文章”。教学中,让同学们明白,把几个意思相关的句子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段话;把几个意思相关的段按顺序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们似乎更容易明白这样的作文应该从何而写。
另外,要注重学生作文的评价,正确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作文兴趣的关键。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评价,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闪光点,要给予准确的表扬与评价,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二、指导学生积累素材
鲁迅说过:“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我认为这里的“学习”,指的是课内的阅读,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我们,积累作文素材需要多读,多记优秀文章中所描写的优美词句、美好片段,诱导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以便让学生掌握写作中素材选取、拈词造句、段落分明、详略得当、有头有尾、过渡与照应等技巧。“学习”除了是指课内的阅读外,更重要的还离不开课外的延伸。
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的材料,而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所以,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在生活中获取作文所需的素材是非常必要的。如: 班队课是捕捉材料的一个窗口,在班队上做了哪些事,有什么典型的事迹等,这些内容都可以记录下来。每周升降旗时值日教师对本周工作的总结和讲话内容,也是小练笔的好素材。家庭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如生活条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变化等。与人交往时,在这些人身上所看到的优点和不足,从交谈中了解到的一些值得关注事情,都是写作的素材。学完每一篇文章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想对主人公说的话等等。在课外阅读时,收集整理好的文章中心、优美词句等。
只有在不断的阅读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之后,学生撰写文章才具备真情实感且不显空洞的基础,加之平日里教师的时适引导,学生撰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既有躯体,也有灵魂。
三、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让学生作文,很多学生看到命题后几乎都是“干瞪眼”,处于“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困境中。要想促使学生走出这样的逆境,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表述,更合适的办法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能力的指导,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教会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善于感知的心。诱导学生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用心去观察,归纳观察到的人和事物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物与物之间又有什么关联等。从而,使得学生在观察中学会表述的重点,抓住事件的中心,久之,学生作文便有了灵魂,再融入平时收集得来的素材,即能写出标新立异、内容丰富、层次精彩的好文章。拥有这样的写作功底,学生便不再惧怕写作,从而心生表达的欲望。
如我在教学“校园一角”口语交际时,先让学生在学校的周围自由观察,观察哪个角落的景色给你的印象最深。这样的诱导,既可以促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的兴奋中心,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抓住事件核心的能力。我在教学写作“我最敬佩的——”时,先启示学生明白,作文要求写的对象是什么?再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或回忆自己要写的人的外貌,有什么个性特点,他(她)的哪些事迹让你敬佩等等。在教学课文时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如教学《雷雨》一文时,在课内我要求学生熟记相关段落,掌握文中的好词佳句;课外,我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雨前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课文中熟记过的诗词佳句。
四、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处于发育阶段,想象力不是很丰富,所能遐想出来的东西不是很 全面,甚至不符合逻辑,所以完成的第一稿写作肯定存在漏洞,会有很多写不到位的地方,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也不是一稿就能定音,而是要经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出味道,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这个道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会培养孩子们进行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以及同学间相互修改作文的能力。如在一次作文教学中,在第一稿完成之后,我用半节课的时间指导学生自行修改,查找哪些地方没写生动,没写具体;整篇文章是否只有“躯干”而没有“灵魂”。个人修改完毕后,我再用半节课的时间指导孩子们相互修改,让他们在其他同学的作文中找出好的东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要找出作文中自己认为欠缺的地方,再融入自己的观点,然后联系整篇文章看看自己融入的观点是否与原文的主旨更相融。这种习作方法不但能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也促成了相互提高的目的。
然而,在小学低年级学生中,孩子们还不具备优越的鉴赏能力,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亲临指导,可以采取与学生一起,逐句逐段修改作文的方法,避免学生只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即成文章的情况,不然将会影响到今后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
毛泽东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通过自己的外因作用促使学生的内因发生变化。作文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事,教师需要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第二篇:抓好边远山区小学作文教学范文
抓好边远山区小学作文教学
遮岛镇水箐小学
李丽红
内容摘要: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基础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曾有人说过:”连简单的吃饭、穿衣服都需要教,更不用说用脑的作文了。”从小教孩子写作,是对孩子内在潜力的挖掘,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和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写作的总目标作出了这样的规定: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因而,小学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笔者,一位边远山区小学教师而言,抓好边远山区小学作文教学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
阅读
积累 想象 思维 自选 自想 自读 自悟 自写
在我们生活的空间里,世界是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而要把这美好一切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并非轻而易举。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似一座大山,高不可攀,而在我们边远山区,作文对山区小学生而言,就更难上加难。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围环境所造成的心理定势,久而久之,人们便给作文披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更可笑的是,有人认为只是天赋可及,并非训练能至。作为教师,我们不能正襟危坐,人为地神话它,而应该想方设法教学生写作,教给他们写作之法宝,常言说:“教学有法而学无定法。”作文教学也是没有现成之法的,如果一定要拘泥于法则,写出的作文必然像由一个模型铸出来的物品一样,毫无特色可赏。在我们边远山区,从作文效果看,高耗低效相当突出。如何扭转这样的被动局面,抓好小学生作文教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边远山区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全面了解边远山区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并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学校有关领导对学生作文做了分析,并向教师及学生作了调查,综合分析,边远山区小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语言不规范,地方方言较多。
由于地处边远山区,交通不便,与外界接触的频率相对较低,加上边远山区人民生活环境恶劣,学习条件相对艰苦、落后等因素,给学生学习带来很多困难,尤其是作文方面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大致有以下两种类型:一是语言不规范。例如:在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把“作客”一词用“吃酒”代替,把“上美术课”说成“画美术”,把“上体育课”说成“玩体育”,把“干劳动”说成“拿劳动”,把“四年级”说成“四年级班”等等,这些都犯了语言不规范的错误;二是受地方方言的影响,土语较多。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所说的都是方言,甚至听不懂普通话,仅靠课堂那几十分钟的教学是很难将学生的语言规范的,于是作文中常有这样的句子出现,有一位学生的作文中是这样写的:我家有一只黑色的小狗,它的毛又黑又亮,好玩得很。今天,我放学刚进家就听见汪汪的叫声,原来是小狗偷吃了弟弟的鸡蛋糕,弟弟在使力的打它,我连忙说:“打不得,打不得,给是它不会
疼,哪个叫你把鸡蛋糕安在凳子上……”这篇作文写得不错,就是里面土语太多,不够规范。
(一)学生视野狭窄,知识积累明显不足。
由于边远山区交通闭塞,知识文化相当落后,生产力低下,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庄稼、牛马,对外界知识的汲取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和一些电视节目,他们甚至不知道电脑、电梯、空调……更没见过真正的飞机、火车、轮船……在我们边远山区,学生除了必修的课本外,课外阅读很少,基本上只有老师手上的三五本作文辅导,学生除了课本外几乎不知道什么叫儿童报,课外书。甚至出现学生最喜欢的课外书是语文、数学、科学的可悲情况。由于知识的汲取量有限,学生视野狭窄,不知道好词佳句,思维、想象能力均得不到均衡发展,从而导致了学生无话可说,有话不会说,更甭提把他写出来。可见,学生的知识量严重不足。
(二)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从实际出发
具体表现为:1.对学生要求过高,减弱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的老师在对学生的作文评语中常以优、良、中、差来下结论,甚至写一些消极的评语来讽刺学生,致使学生产生了害怕写作的情绪,从而压抑了学生作文的欲望,不知如何下笔;2.作文训练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老师在教学中,对作文教学定位不准,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为以《作文大全》、《优秀作文》为指导,随意拔高要求,盲目攀比;
3、由于上述种种原因,造成了学生害怕些作文,老师害怕教作文的现象产生,作文教学成了学生和老师共同的敌人,从而导致作文训练频率低,课外练笔更少得可怜。
二、搞好边远山区小学作文水平的具体步骤
(一)从低年级的说话、口语交际训练开始抓起
作文是字、词、句、段、篇的终合训练。有句格言说得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写好作文,首先要打好说话、写话的基础。作为一位边远山区的小学教师,我坚持讲普通话,重视字、词、句的训练,在识字教学中中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常言道:积字成句,积句成文。在课堂中出现生字,我先让学生读,再组词,后说话,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说出更多更好的不同形式的完整的句子,从而逐渐过渡到写话中去,哪怕只写一句,只要句子通顺,我都会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渐渐地,说话、写话便在不知不觉中得以锻炼,从而为以后的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要求,逐步完善,抓好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
待学生进入中、高年级后,便可有目的、有计划的岁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在低年级说话、写话训练的基础上,能够把自己看到的、听得的、想到的或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用通道顺的句子表达出来,把自己想说的、想讲的按一定实=顺序写下来,一篇作文的大概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明确《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的理念
要教好边远山区小学作文,作为一名山区教师,要更深入了解课标、大纲、课程等方面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要求,以便更好的把握教学要求,教起作文来也就得心应手。《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方面特别重视和强调以下理念:一是留心观察,丰富自己的见闻,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二是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三是从生活和阅读中积累习作素材和语言材料;四是减少束缚,不拘形式,自主习作,鼓励学生写自己觉得新奇的、有趣的、印象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要求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四)鉴于以上几方面的理念,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及个人经验,笔者认为要抓好边远
山区小学作文,除了做好上述几的工作外,还应从以下几方面下功夫: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语文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作文教学应有机地与学生的生 活环境联系起来,教师要从生活环境入手,引导、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找到生活的乐趣。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之源来自于平凡生活的点滴之事,要学会写作,首先然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闭门造车只能使自己走向穷途末路。”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的传世佳作无一不是来自于现实生活,李白、杜甫、朱自清的精炼之笔童叟皆知,后世步尘者更是举不胜举,如果他们不关注生活中的点滴之事,没有广阔的生活空间和云游天下的经历,那些脍炙人口的杰作也就无从问世。另外要教会学生收集材料,写作的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中,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有冲实的写作素材,农村孩子的生活像万花筒一样绚丽多彩,田园风光之美景,上山捉鸟,下河摸鱼之趣事,春耕秋收之事尽收眼底--------这些材料将会使写作之源用不干涸。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把观察到的,听到的,用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写作文就不必搜肠刮肚,东拼西凑了,作文问题也就变得得心应手,迎刃而解了。
2、多渠道找书籍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古人说:“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充实学生知识,虽然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还得千方百计,从不同渠道寻找阅读材料。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学生的思维得以放飞,想象得以丰富,语言得以充实,写作文时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当然,在课内外也尽量创设一些学生说话的情景,激化他们说话的情趣,上好口语交际及话题训练等;除此之外,还可以把在课内外见到的好词佳句,甚至好段摘抄下来,写在一本专门的摘抄本上,以便作文时能根据这些提高写作能力。
3、教会学生效仿。模仿,似乎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天性,我们从小到大,从说话到走路,从唱歌到跳舞,几乎每件事都是模仿学会的。写作文和说话走路一样,也可以从模仿中起步。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其中充分体现了榜样的力量。初学者善于效仿,用名人佳作来熏陶作文的灵感和个性,是一种积极的培养方式。作为师者,要引导学生多读些书,多读些作文,看看人家写了什么,又是怎样写的。读书不在多,而在于精。让他们选一篇适合自己年龄和欣赏水平的作文来,自己细细品味,仔细琢磨,然后照其模仿写一篇。例如:三年级语文课文中出现《我爱家乡的杨梅》,我就可以仿写《我爱家乡的核桃》。人家写杨梅甜津津的,我就写核桃香脆可口;人家写杨梅吃多了把牙齿酸倒了,我就写核桃吃 多了油腻,头昏了---------这样的作文训练对小学生来说尤为见效,这就是照着葫芦画瓢。当然,我们主张的不是生搬硬照,而是经过自己思维加工创造而画出的“瓢”,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你就像厨师学艺,只要有了合适的“原料”,你定能调出色香味全的“美味佳肴”来。
4、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千古佳话。由此可见,勤
动笔大有襣益。阅读中,把精妙绝伦的语句摘抄下来,或把观察、思索之时,把偶然发现或昙花一现的思想火花及时捕捉并记录下来,否则,随着岁头脑中的记忆会黯然失色,一些灵感也将无影无踪。另外,还要教会学生写日记,记下生活中的每一朵浪花,并能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些方面培养好了,作文写作就会像平地冒出的甘泉,无法阻挡,写出来的作品就更具有活力。
5、鼓励个性发展,培养独特的视角。鼓励个性发展,培养独特视角,也是写作启蒙
阶段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作文写作不能千人一面,空洞无物,无病呻吟,华而不实,而应解开禁锢孩子的枷锁,无论家长也好,老师也罢,应积极引导学生分析别人作文写什么,如何写,如何想。启发他们多思考,教会他们写作文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写出思想灵魂的火花。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哪些有意义,哪些有价值,让孩子们的慧眼去识别。因此,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独特视角在作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作文是最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创造活动,它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极具开放性,作为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把以上几方面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我们边远山区作文教学的难点,只要我们抓住这个突破口,就一定能提高咱们边
远山区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第三十七期《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杂志社
2、《德宏教育》2004年第二期 德宏州教育学会
3、《梁河教育》2006年第二期 梁河教育局
4、《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三篇:边远山区基础教育调研报告
边远山区基础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和平小学 提供
一、现状与原因分析:
和平小学地处瑞昌西南边远山区,地理条件差。辖区内学生99%以上是农村户口。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落实;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人口流入城镇,学校的生源出现了匮乏现象,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小。目前,原有的大坑教学点现已不存在,和平中心小学下辖三个教学点:和平村教学点、杨塅教学点、程家教学点,生源极为匮乏,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和平教学点一个班,1个学生;杨塅教学点一个班,1个学生;程家教学点一个学前班、一年级一个班,两个班共4人。中心小学开设了学前班、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共4个教学班,学生13人。通过深入分析调研这种现状,主要原因是:
1、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日趋薄弱。城镇学校的办学力量较为雄厚,名校令人瞩目。许多年轻的教师向往城市,都往城市靠拢,于是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在逐年减少,教师队伍出现严重老龄化,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在逐渐弱化,教育教学质量下滑,令人不满意。学校在学生、家长、社会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小。
2、由于办学经费少,村级投入极其有限,教学点的校园、校舍建设差。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校园环境的美化、净化和
绿化程度,校园的人文文化环境,安定和谐环境。和平、杨塅教学点的教学楼还是D类
3、受人口居住变动情况的影响。由于学生家长在城里务工或家庭搬迁到城里,学生就被转到城镇小学就读。
4、受旧观念等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有部分家长的心目中总是抹不去对学校以前和近几年的印象,尽管学校曾经有过辉煌,许多家长还是认为孩子在农村读不好书,到了城镇小学就能把书读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少家庭富裕了,生活更加无忧了,于是他们“望子成龙”更心切,一心只想城镇学校才是孩子放飞梦想的地方。
二、思考与对策:
(一)出现生源外流的情况,首先是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师资问题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直接受到办学条件和师资问题的影响,从而带动着生源的外流问题。为了稳定农村小学的办学根本,让农村小学的办学有着同样的生命力,促进城乡学校、大校和小校间教育教学质量趋向均衡,师资问题值得关注。
1、教师编配应合理搭配教师的年龄。城镇学校办学力量较为雄厚,名校令人瞩目,年轻教师向往城市,都往城市靠拢。近几年来,城乡之间、各中心小学之间(学区)的教师平均年龄差异明显。尽管有些老教师有敬业精神,但走进新课程需要有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劲头。接触新事物,除了要有时间的投入,还要
有精力的投入,工作要有力度。何况部分老教师还有厌教情绪,无上进心,教育教学不能更新理念。这样,每一所学校需要熔入一些年轻的教师,才能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
2、教师编配要考虑各科教学能力的合理的搭配。教师的编配不仅在年龄上需要趋向合理,在思想素质方面、语文、数学教学以及其它各科教学能力等方面也需要进行统筹。不仅在大范围上需要这样,在中心小学(学区)内也应合理搭配。
3、应适当考虑按班科比例编配教师。农村小学的学生数较少,而目前的教师分配是按学生数编配,而不是参照班科比例。虽然农村小学的办学规模较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样要有六个班级,一样要开全所有的科目。而按学生数编配下来的教师数少,教师的功课负担重,不是跨班教学,就是任教好几个科目。上班时间,不是上讲台,就是批改学生的作业。再没有时间去搞业务学习、教学探讨,教学反思、撰写教学体会和教学论文了。就是做了,只是为了应付完成任务而已,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4、在教师的继续教育方面应加大力度。由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数少,办学规模小,教师老龄化尽管学校的领导都期望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但由于老教师多,他们大部分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继续教育就成了走过场,没有起到有效作用。
(二)让农村小学的办学富有生机,还在于要加强学校本身的建设,提升学校的影响力,使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信得过的学校。
1、必须加强师德师风的建设。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有部分教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逐步改变,“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形象在逐步暗淡。教育是要靠良心的,而他们连这一点都没有了,更谈不上理想信念了。学生得不到健康地成长,家长看不到希望,社会看不到成绩。但家长对孩子总是抱着希望的,他们只好把孩子转到其它的学校就读。因此,“师德师风”的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有了它,就有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就能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信任。
2、致力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既要关注教育的结果,又要关注教育的过程。而家长,更多的只是关注教育的结果:孩子考几分了?在班上排几名?„„因此,好的教学质量将更直接地呈现在学生、家长、社会的面前,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学校的看法。不管教育理念怎样改变,提高教学质量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3、抓特色。一种特色,就是一种精神,就是一面旗帜。它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人,对教师它会凝聚起一种战斗力。
4、与名校“结盟”。和办学效果较好,社会影响较大的学校结对子,形成互动,可以借鉴先进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在教育资源的某些领域里获得丰富的营养。
第四篇:管窥西部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法
管窥西部边远山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法
西部边远山区低年级学生都没有接受过学前教育,要提高低年级的教育教学质量,的确是一件不易的工程。西部边远山区教育教学质量较低,除了学生本身因素外,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许多教师是“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以下是笔者多年的低年级教学方法,写出与同行交流交流:
1把语文教学工作放在首位
在西部边远山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语文教学工作更为重要,因为大多数孩子听不懂汉语。只有懂得汉语,才可能学得会其他学科,要学会汉语,语文教学就是必经之路。因此,西部边远山区低年级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必须把语文教学放在首位。
2早上“陪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西部边远山区孩子基本上没有学习的意识,加上留守儿童较多。只要不是上课时间,他们就一味地玩耍:跳皮筋、跳绳、踢毽子、打乒乓球……总而言之,玩的数不胜数,学的一无所有。所以教师要以身作责,唤醒他们求知的欲望。并且严格要求学生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完成,要利用早上的时间看看书、写写作业。如果老师只是要求学生自己进教室看书、写作业,那么,他们是控制不住自己好玩的举动的,这样就是“人在教室心在外”,从而达不到预期的结果。
针对上述情况,我采取了“陪读”的方式。学生还没到校,自己就先到校看书,和学生们一起看书,一方面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学生。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养成自主看书的良好习惯。奥地利作曲家曾说过:“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和我一样成功。”所以,以身作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课间休息时间与学生交流,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利用课间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玩耍,在适当时机给他们讲讲故事、提提问题。我讲了以下名人故事:《毛泽东读书》、《专心学习的玛丽亚》、《不认真听讲的小朋友》、《达?芬奇画鸡蛋》等等。提出许多常识、科普知识问题,让学生自寻答案。如:猫咪为什么经常洗脸?为什么狗的鼻子总是湿的?为什么夏天狗爱吐舌头?……这些学生常见的现象,他们就会产生自主寻求答案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悄无声息地培养起来了。
4要及批及改作业
西部边远山区大多数老师在批作业时,只是标出错误的地方,没有改正,他们只是“批”没“改”。低年级学生有意识的识记能力比较差,立即写了马上忘记。我呢?遵照“批改”的含义,不但把学生写错的改正在旁边,还要求他们立即更正(更正的同时讲解分析方法),并且多数时间是当场做当场批改,在批改过程中表扬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们写作业的兴趣,激励了他们好好地学习语文知识,从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勤奋就是学好知识的前提,也是好学的坚实基础。
5让语文教学课堂“活”起来
西部边远山区没有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只能看到枯燥乏味的文字,且多数教师都是“照本宣科”。这样,学生就容易疲劳,听不进老师讲解的知识。老师们都只知道学生是“左耳进右耳出”,而想不到自己的教学是否吸引了学生。针对这样的难题,我是利用教具和自制教具辅助每一堂课的教学,这样,学生们就在生动的演示中或者表演中、欢乐的气氛中不知不觉中轻松地学到了要求学会的知识。如:我在教学《称象》这课时,利用一些简易的器材:自制大象模型、天平,石子等,分组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要求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出步骤,最后评一评哪一组不但演示得好,而且说得全面完整。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记住了曹冲称象的方法,而且知道了曹冲是利用了水的浮力的原理。
此外,争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的结合,也是教育好学生认真学好语文知识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百年树人,教法众多。作为一名教师,不管是身在繁华的城市,还是身在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的山村,都应热爱自己的事业,贡献自身的微薄力量,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增添光彩!
第五篇: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中等职业学校
2009年柳州市德育征文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中等职业学校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的思考
融水民族职业教育中心
陈富娟
2009年柳州市德育征文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中等职业学校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的思考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中等职业学校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中,应正确认识德育的内涵,了解中职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把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建设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细致德育工作,更新德育内容,变换德育方式,引导中职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充分利用家庭教育优势形成学校德育工作合力。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边远山区 中等职业学校 讲文明 树新风 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具备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因此尤其在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中更要特别重视“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的开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关爱、知礼行礼的文明风尚,自信、勇敢、乐观的时代精神,告别陋习,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走向健康与文明。本文试图对“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的展开进行思考,以期总结更好的经验和方法,改进不足。具体说来,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针对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工作新模式
1、改变学生消极心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多半是考不上高中或是不愿意读高中才来读中职,他们素质还有待提高,思想不稳定,自控能力欠缺,厌学心理与违纪现象较重,学习态度不明确,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因此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德育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多开展些篮球、气排球、足球、兵乓球、文艺晚会等比赛,让学生在竞赛中自信、勇敢、团结、互助、友爱中成长,同时举办故事演讲、知识竞赛、读书活动、书法绘画大赛等,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领略知礼行礼的文明风尚,把加强“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建设贯穿于日常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编写校本教材,以《弟子规》等传统教材教育让学生明白礼、孝、恭、谦,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改变消极心态,明确学习任务。
2、促进校园先进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遍布校园每个角 2009年柳州市德育征文
落,大到展板、网站,小到绿荫草地上的温馨提示牌,到处都洋溢着文化的气息。把握学生的热点、焦点、盲点,通过抓实践、抓社团、抓活动,巩固德育工作成效。发挥校园广播、报纸、心理咨询室等交流和沟通平台的作用,在全面服务于学生理论学习、生活、情感等需求的同时,把德育工作贯穿其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与自我成长。
3、发挥德育工作者队伍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力度。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中职学校,多半是德育工作的人员队伍不专,没有一个明确的德育工作骨干轴心,而单单由个别领导与班主任承担,缺乏协调,德育工作受不到重视很难奏效。在“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中,应建立一个专门的的德育工作小组,在他们的带领下,学生科领导与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做到以身作则。要想树立良好新风尚,必须利用升旗、集会、早读、班会等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改掉学生不好的陋习,而作为德育工作者及班主任必须对学生思想动态有所了解,把握分寸,经常深入学生教室、宿舍和学生谈心、交流,尊重他们,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题班会,养成良好习惯,让他们在生活中明白不好习惯的后果,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学生的奖励与惩罚制度,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促使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正、自我完善。
二、充分发挥学生会、校团委、班干部以及团员的作用。班级设立有班干部、团支部,学校设有学生会、校团委,定期对新上任或在岗的学生干部进行培训,发挥他们的先进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干部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团结全体学生,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为目标,以学习为中心,使学生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守纪律的合格中学生。在学校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陶治学生情操,丰富校园精神生活,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向学校积极反映学生的意见和要求,为学校制定管理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定期开展团员民主生活会,利用团刊、团报的学习,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水平,增强团员意识,以先进带动后进,促进学生逐渐成长起来。
三、更新德育内容,转变教育方式。由于地处偏僻山区的中职学校信息闭塞,很多学校领导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往往只是邀请一些法制专家、预防艾滋病专家等来学校开个讲座,传授一下知识就算完成一个任务。这种浅尝辄止的教育方式、点到为止的教育内容就造成大事没有,小事不断。学生虽然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以及违法现象,但是他们责任感欠缺、迟到旷课现象屡禁不 2009年柳州市德育征文
止,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破坏公物等违纪行为也是再三强调而仅成为纸上谈兵。为此中职学校德育工作应紧跟时代步伐,做到与时俱进,讲求实效。在“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中应丰富道德教育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为主线,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利用传统节日如三月“学雷锋”、“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军节、国庆、“一二九运动”等节日,开展清明缅怀革命先烈扫墓活动、“五四”纪念表彰、“七一”红歌大赛、国庆知识竞赛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在耳濡目染中受教育、被感化。
四、家校联合,优化德育环境。对于地处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的中职学校来说,有不少孩子的父母都是外出打工,只留孩子自己一个人生活或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过日子,缺乏父母关爱与教育的孩子是比较容易出问题的。父母是孩子们的第一任教师,而对于学生的德育工作来说,需要家长的参与。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德育活动中,各班主任以及学校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定期召开全校性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育人方案以及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情况,以便家长能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搞好学生的思想教育。防止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而父母却纵容孩子,这样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而家长应发挥好家庭教育作用,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德育工作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引导学生学会团结、互助、关爱、知礼行礼文明风尚以及自信、勇敢、乐观时代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为此,学校应常抓不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张喜生.新形式下技校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思考与对策[J].中国培训,2006(1)1
陈富娟,女,融水民族职教中心,团委书记,助理讲师,***,fujuan72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