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首先,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明确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以文化基础教育为主,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数量关系、解题方法等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体现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特点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要根据各学校的师资队伍、教学设备、学生兴趣爱好等方面来确定,但总的来说,数学课的教学应以体现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去渗透国情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经济意识、民主意识、合作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创造能力、应变能力、交往能力、组织能力为特点,来实现它的教学目标。
第三、要研究课型
根据数学课的特点,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数学课可分为如下课型:
数学史话课。介绍古今中外数学家刻苦学习、数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故事及简单的数学史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勤奋学习、克服困难的品质。如数学故事会、数学名家事迹介绍、数学读书会等。
趣味数学课。运用数学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游戏活动中,领悟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好数
学的兴趣,如数学游艺、数学谜语、趣题讨论、数学展望等均属这类课型。
思维训练课。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能力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方法,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品质,不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的水平。如简算技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数列规律、图形变换、智力竞赛等。
实践应用课。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配合数学课制作教具学具、实地测量、参观访问、办数学墙服、商店服务与数学有关的创造发明等,培养操作技能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竞赛辅导课。从全体学生的能力、爱好出发,适当组织专题讲座,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数学的能力,更加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方法与技巧。
第四、要建立教学的评估体系
要认真抓好活动课的开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和教研部门应对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从数学课的教育功能、教学目标和教学特点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估。评估要考查:
1.是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整个课教学目标之一。数学课中,教师如何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积极性,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人人受益、个性得到发展。
2.是否组织学生自主参与,真正成为活动的小主人。数学课中,教师如何组织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展个性特长,通过独立思考和讨论合作,在研究教学问题中受到启迪,潜在智能得到开
发。
3.是否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合理的思维习惯。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维训练,是否通过有趣的数学材料,在学生自主参与下,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使全体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
4.是否指导数学知识的应用。在有趣、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是否使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组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和在探索中发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处处用数学,从而增长才干。
5.是否培养学生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自主活动中,是否使情感、意志和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形成、巩固和发展。逐步增强民主、合作、竞争、奋斗的意识,培养向往美好、崇尚文明,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6.是否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同时,还要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第二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
小学数学教学中关于“小组学习”的困惑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能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从我教学实践中感悟到: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很多时候“合作”都只是流于形式,盲目跟从,学生没有得到真正发展,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导入新课后,教师先提出问题:让学生猜猜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有部分学生说出是180度。此时,我立即要学生四人一组讨论研究,证明自己的猜想。学生马上围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都是拿着自己的三角形在说一些与此没有多大关系的话,因为对于老师的问题学生无从下手,当然让学生汇报时,只是用了量一量的方法,而拼一拼、折一折的方法无人问津。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参与的机会。但是常常是好学生机会更多,扮演着一种帮助的角色;困难学生成了听众,得不到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致使困难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小组活动中出现的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在教学中,如何使“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什么时候是采取“小组合作”最恰当的时机?如何在“小组合作”中,使困难学生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真正收到班级教学中所得不到的收获呢?有时学生确实参与讨论,当讨论汇报的正尽兴时,下课铃响了,给学生的时间短,合作学习只停留在表面,时间长了,常完不成教学任务,这该怎么办?
合作学习时,优生活动多,学困生成了旁观者,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第三篇:小学数学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摘要】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学习兴趣是推动、促进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只有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入迷,钻得深,记得牢,才能有效地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才能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让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之一。本文从不同方面剖析了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
阜新市细河区四合中心小学 张利利
【关键词】 数学教学
小学
学习兴趣
培养
“小学数学是让小学生学习数学中最基础的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马克思有一句名言大意为,数学更多地用于生活,会加速现代化的进程。一种科学只有在成功运用数学时,才算达到了真正完善的地步。学习数学,并能够用数学去帮助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这一发展态势,对学生影响巨大: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意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兴趣是学习数学最好的老师,它对推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学生而言,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学生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同时,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启迪学生求知欲望,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切感受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关键中的关键。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就会变成永无止境的黑夜,而学生就好比狱中的囚犯,终日饱受折磨。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成绩,就必须培养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思维都处于活跃状态,这已经成为成功地实现教学目的关健。那么,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
一、巧妙导入新课,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英国教育家洛克通俗明白地讲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的时候。”根据这样的教育原理,新课伊始,必须让学生在认识上、感情上、意志上予以高度专注,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为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注意导入的新颖性、诱导性、启发性和趣味性,把学生引入愉快、乐学的心理环境中去。例如在教学《探索与发现——三角形内角和》一课时,笔者是这样设计的:课前把上一课《三角形的分类》中的三角形先测量出每一个角的度数,课始笔者对学生说:“今天我们先做游戏。”一听做游戏,学生精神大振。笔者接着说:“同学们只要说出三角形的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立即把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说出来。信不信?谁来试一试?”于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举手,总想难住老师,可是老师应答如流,学生大为惊讶:怎么回事?老师太神了,这里面肯定有绝招。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了,笔者马上进行这样的引导:“老师今天为什么这么神呢?是因为老师掌握了一个‘法’宝,什么‘法’宝?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三角形的内角和,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探究。”由于好奇与感兴趣,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迫切渴求知识的情绪伴随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营造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情绪和情感对认知有着促进和推动作用,特别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情绪和情感对课堂气氛起着重要作用。教师的情绪如果能给学生以温暖、轻松、愉快的感觉,他们就敢说愿问,不断增强求知欲望,积极思维,不懈地探索新知识,并能排除前进中的障碍,积极地投入学习。例如在教学《探索与发现——乘法分配律》时,通过直观教学让学生掌握“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积相加,结果不变”后再向学生质疑:“如果是三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不能按这个方法来计算呢?四个数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实践,几分钟后许多学生回答“能”。这时笔者找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自己的举例:
一名学生这样板演:
(15+20+35)×5=15×5+20×5+35×5
另一名学生这样板演:
(15+5+4+6)×8=15×8+5×8+4×8+6×8
大家一起计算出这两道题的结果,证明了能应用乘法分配律。正当大家为自己的发现兴高采烈时,一个平时就肯动脑筋的学生又把手举得高高的,他说:“我还发现另一种题的形式也能用这种方法,比如(75-25)×4=75×4-25×4”。笔者表扬了他肯动脑筋后和大家一起计算这道题,结果真的一样。同学们高兴地拍起手来„„此时此刻,学生尝到自己创新思维的成果,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场所,也应是展示儿童思维的舞台,为人师者绝不可低估学生的能力。要抓住儿童好奇心、上进心强,喜欢竞争,喜欢别人特别是老师赞扬的心理,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不仅要从语言上给予肯定、表扬,也要结合眼神、手势等体态语言进行鼓励,这样学生会受到莫大的精神鼓舞。当学生对有些问题有疑惑、有分歧、有争论时,让学生当“小老师”,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使学生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十九世纪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如果简单地接受或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所以在数学课的教学中,由于它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学生的基础千差万别,所以应根据具体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法,但无论什么样的教法都旨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点燃儿童求知欲望。
例如在学习《比的基本性质》这一课的内容时,我采用表格的形式复习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引入新课,之后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比的基本性质。从而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也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的状态进在所有教法中,游戏不失为一种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好方法。游戏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根据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设计游戏活动,以游戏为载体,渗透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游戏活动的材料很多,比如玩数学棋(九宫格棋),玩数学扑克牌,猜数学谜语,数字游戏等。这样的活动集知识性、思维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这样,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教学《统计》一课时,笔者把全班平均分成四组开展投篮比赛,让学生观察记录投中的个数,并判断哪组获胜并说说你裁决的理由。这时,学生兴趣盎然。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材的兴趣因素外,还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因为课外活动是学生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它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它有利于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发展特长,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现在小学数学中开展课外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数学竞赛、小数兴趣小组、数学讲座、数学故事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使学生能够站得更高,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到知识的海洋永远不会干涸,因此在学习上更虚心,对数学课的兴趣更浓厚。
兴趣是力求认识和趋向某种食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具有定向、动力、支持和偏倾作用,它能使学生津津有味地学习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究新知,满腔热情地学习,从而掌握开启科学大门的金钥匙。善于激发学生听课兴趣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因此,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能使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机和无穷的学习动力,常常得到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
①刘意竹、张卫国主编《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
②肖敏《师心流霞》,云南科技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③ 百度百科网《阿道尔夫·第斯多惠》
④张启航主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数学•科学版),山西教育报刊社,2007年第6期。
⑤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第2版。⑥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6月第3版。
小学数学教学中 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四合中心小学
张利利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一些“后进生”。后进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家庭的、也有社会的。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的后进生得到更好的转化,这是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后进生转化
2Q56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只要有适合学生个别特点的学习条件,除了百分之一二超常儿童和百分之二三的低常儿童外,95%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学习动机方面,并无多大差别。世界上任何一个人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但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均衡教育的今天为什么还会有后进生的产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教师的作用在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励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数学教学工作中,有些学生数学差,较难辅导,从而产生了后进生。数学后进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常常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缺乏学习兴趣,厌恶数学学习;第二,学习习惯差,课堂学习效率低;第三,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差,解题无从下手;第四,意志品质薄弱,不能克服学习上遇到的困难;第五,常常受到教师的冷落和同学的鄙视,自信心不强,自暴自弃。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转化“后进生”呢?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研究表明,师生关系状况直接影响到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转化后进生,必须转化后进生与教师的关系。在日常教学中,可通过几方面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首先是充分关注。在后进生的心目中,老师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和表扬。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遵循“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尽全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对那些后进生更应关注。后进生由于各种原因,往往在班上属于弱势群体,如果一味的施加压力,只会使他们幼小的心灵背上沉重的负担,与老师心灵之间的距离也越来越远,对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淡,形成恶性循环。这些柔弱的幼苗对老师的肯定和鼓舞尤为渴望,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也能使他们感受到“久旱逢甘露”的淋漓畅快。因此,平日里可努力搜寻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他们有自我展示的机会,满腔热忱地欢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2)其次是积极互动。良性的互动是人际关系健康发展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也离不开积极有效的互动。关注后进生的兴趣爱好,后进生中最新流行什么玩具、游戏,他们最近都爱看什么书籍,教师若能做到然于心,与后进生沟通起来就有共同话题。有时间的话参与他们的游戏活动,如我们学校开展的“阳关体育活动”,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的游戏中和学生一起跳长绳,与学生一起来一场球赛,给下棋的学生当裁判等等。在频繁的互动交流中,后进生逐渐把老师当成了他们亲切的大朋友,师生感情也日益深厚。
二、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因为有了兴趣,就会有强烈的内驱力,就会付出比以往更多的热情去学好一样东西。教育心理学表明:当教师能引起学生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更好的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并非所有的后进生都智力差,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后进生智力并不亚于优等生,只不过他们没有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影响聪明才智的发挥;恰恰相反有些优等生的智力低于后进生,但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却非常突出,这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的,浓厚的兴趣,坚强的信念,弥补了自己智力上的不足。而有些后进生的心里素质差,缺乏积极主动进取的精神,更没有长远的目标,所以不能形成学习动机,表现为对学习不负责任,对作业马虎了事,虽然有时认识上懂得学习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怕苦怕累怕麻烦,导致缺乏兴趣、不想学、不愿学。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是提高对“后进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例如进行概念教学时,可以先讲一个有趣的典故,或采用直观教具及其它教学手段,以便增强直观性、趣味性,降低难度。例如教学“小数点移动规律”时可以用孙悟空打妖怪时金箍棒变化的故事来引入;对于某些难点,可以先浅后深,层层推进;对于某些重点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法多用,展示并锻炼后进生思维的灵活与逻辑的严谨;讲解某些知识时,可以从它的实用价值和社会意义上来分析。这些做法都可以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后进生在主观上产生学习的愿望,真正实现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设计有效的作业任务
新课程改革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后进生之所以很难有成功的体验和尝试,是因为教师平时所布置的作业往往超出了他们的能力。根据操作条件反射的原理,该群体的学生在经历屡次失败后会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甚至还可能在心理上对数学产生畏惧心理。所以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后进生”开始时可选基础题来做,慢慢地,他们有进步了,再适当提高要求,并且不断鼓励他们。后进生在完成任务之后得到教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将逐渐消除他们心理上对数学的紧张情绪,轻松的参加数学学习。我相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业布置得好、有趣、多样化,后进生做起来热情就高涨。同时在家中练习可以让学生家长参与其中,为后进生展示自己,家长了解孩子提供舞台。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后,可以让后进生与家长互动,孩子任意说出一个分数,家长根据这个分数说出一个和它大小相等的数,让孩子判断对错,或家长说一个分数,孩子说出一个与之相等的分数。像这些趣味性的家庭作业,提高了后进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共建和谐的家校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造成学生学习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在于遗传或智力,而在于家庭和学校环境不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是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如果发现孩子考试分数比较低,便总是拳脚相加,恶语相伴。长期的体罚与心灵创伤使学生自信心消失,自尊心毁灭,自暴自弃;有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放任自流、不管不问、漠不关心,养成了孩子自私、独断专横的性格,一旦想法得不到实现,便任性胡闹,从而导致学习下降。所以说学生学习态度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培养等,都与家庭教育有着很大的联系。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并主动与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共同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同时建立家校通信网络(利用校讯 通)随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学生有进步了及时报给家长,给家长和学生以鼓励。学生出现波动也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一起想办法。久而久之家长们也能主动打来电话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家长和老师同心协力,相信后进生的转变会有一定的成效。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转化一个后进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更光荣、更有价值。”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任重道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的高度来看待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要认真细致耐心的了解后进生的情况,我相信只要我们付出爱心和耐心,并辅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方式,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春荔 张景斌.《数学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2] 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3] 曹泽军,《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差生转化措施》.小学数学教育,2008:7-8
[4] 李鹏.《数学学习中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工作单位:温岭市大溪镇第二小学
作者:李小慧
联系电话 :***总字数:3326
第五篇:美术教学见解
探讨规律,走出误区
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小学美术教学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小学美术教学是小学各科教学的一部分,然而美术教学和语文、数学等教学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术教学有它的特殊性。
下面我就简单谈谈我对小学美术教学的认识,与老师们一起分享。
一、关于传授知识
留意看看美术教科书,我们发现有一个共同特点:美术知识的表述往往是薄薄的一部分文字加厚厚的一大半图例。这简短的文字加大量的图例,是美术知识得以流传的习俗,而决不是因为美术家做不成大块文章,只好以美术作品充塞教材。从这样一种特殊的表述方式中可以知道,美术知识的传授固然离不开语言文字,但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和用心灵去感受的“美术语言”,只能由美术作品去说话,用语言作注解有时会说不清道不明。如果把美术和其它学科作比较,语文课中语言的运用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语言文字本来就是其学习内容;数学课中语言则是传授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思维的首要工具;在美术课又是另一番景象,形象成了传授知识的首要角色。形象作为美术知识的载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能直接传播美术知识、技法的“形象语言”。语言固然也可以传递美术信息,且必不可少,但它毕竟只能用语言符号描述形象知识,相对于用形象直接传授美术知识,它就显得乏力多了。在美术课中,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课堂用语应为形象服务,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美术教学,是视觉形象,而不是语言文字或其它。
传统美术教学已把精讲多练列为重要特点,对精讲和多练引起重视,这是对的,但对发挥美术作品的直接传授知识作用尚认识不足,不够重视。课堂教学中老师手拿课本讲上十来分钟,然后学生照课本依样画葫芦画上半小时了事的情况比比皆是。如此,那些只有用眼睛去看的知识,学生就难以得到了,至于发展视觉感受能力、审美情趣的培养更是谈不上。我要强调的是,美术教师的注意力应保持在直接的视觉观察,对美术作品的目力接触,学生自己对美术实践的体验,直接的美术体验才是美术教学值得讨论之处。
演示对于传授美术基础技法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演示能使技法操作过程一一呈现出来,这是看作品、听讲解所得不到的,是美术教学中又一特别需要的教法。值得一提的是,演示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曲解为“完成作业的示范”,或者说是“完成作业的规定”。
事实上这样的演示反而成了束缚学生的框框,因为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是老师的演示无法实现的。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分析,演示确是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解决教学难点的好方法,不可不用;从提高学生美术素质的角度看,运用演示的教法应是为了使学生尽快地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技法,而不能使之成为作业的最后效果的规定和示范。
二、关于练习辅导
学生掌握美术知识的过程不同于掌握语文数学知识。学习美术知识,除了接受老师讲授的那一部分,还有一大半靠练习中去体验,去领悟。美术的练习过程本身也是体验、理解知识的过程。另外,语数作业强调独立完成,因为那个相同的答案一经抄袭或交谈就没有了练习的意义。而美术练习恰恰相反,它需要在群体的互相影响中进行,哪怕是画家培养自己的子女学画也宁可送去业余绘画班学习。因此,美术课的练习时间中,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同学互相看看,讨论作业,是符合美术教学特殊规律的。美术课中的如此安排,非但不属于组织纪律问题或抄袭作业问题,反而是体现美术教学特殊性的良好方式。
美术课的这种在练习中学习知识的特性,在专业美术学校能普遍予以理解和应用于教学,但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开花结果却艰难得多。我们常会看到高年级学生低着头、埋怨自己,面对美术作业愁不能完成,然后在这种心理驱使下,虽努力为之仍交了一份连自己也不满意的作业就算了。久而久之,美术低能就成了定局,在“全面发展”中形成一块美术低能的缺憾。
尽管美术课的时间分配总是练习时间多,但由于练习质量问题和练习时间不足,难以使认知和技能平衡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抓紧抓好辅导。但老师往往只重新课讲授,轻作业辅导,表现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总是投于如何讲授新课,而很少过问如何辅导练习,在观念上认为练习是知识的运用,是学生的事。甚至有的听美术课也只是注意讲课如何,学生练习时就离去了,认为听课就是听老师如何讲课。其实,美术的练习不是简单地象语文、数学的练习那样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后面的练习需要作更多的辅导。课堂练习时间老师不作巡视辅导,或巡而不视、视而不导地走一圈了事,学生诚如在黑暗中各自摸索,其作业失败率自然是居高不下。我们应重视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尽可能使每一次作业达到练习要求。目前,在备课和
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作练习时间的个别辅导研究较少。我认为一次作业至少要进行两次面向全体学生的巡视辅导。第一次是作业开始的3~5分钟内。每次作业总有学生在构思构图等问题上做得不妥,这类学生的练习若不予以及时纠正,则后面的大量练习时间即便很认真也是失败成定局。作业开始,教师快速巡视一遍,画面布局不当之类的问题及时纠正掉,为全体学生的作业可能达到成功创设一个好起点。第二次是第一次后至完成的较长时间内,主要是观察分析学生对教学重点难点的掌握运用情况,以及个性创造性能力的发挥情况,据学生的知识能力予以不同辅导,使教学内容中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在这一时间内予以落实——一个学生一个学生地落实。
从真正意义上说,儿童美术作品是儿童独特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现。正因为儿童具有天真率直的心灵,没有拘束,尽管他们没有具备画家的技法水平,也能把自己的感受大胆地诉诸形象,创造富有特点的美术作品。儿童个性和创造性决定了学生作品的不一样。这种“不一样”的存在,要求教师对每一学生的个别辅导也“不一样”。练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全体学生用独特地观察、思维、想象,大胆表现各自的独特感受。同时,应俯下身去,观察每个学生的作业效果和心态,轻声地个别交谈,给以恰当的个别辅导。美术课有大量的练习时间,这时教师的责任是忙于“不一样”的个别辅导,这是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又一重要特点,是美术老师在课堂练习时间应承担的责任。
三、关于作业讲评
美术课的作业讲评一般都是老师拿了几张作业,讲讲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这样做本来没错。可重复多了,发现表扬批评的总是原来几位同学,讲的也总是原来的话。值得一提的是常有老师出于鼓励学生积极性的愿望,搞作业评比竞赛,其结果往往是表面的热热闹闹掩盖了有悖于美术教学规律的弊端。小孩子会因为评比的导向而改弦易辙,使自己的作品迎合得奖需要,丢弃那“不一样”的个体创造,却不会意识到这是一次自我意识的丢失和创造意识的封闭;小孩子会兴致盎然地为第一名拍掌称贺,却不会去为第一名打个问号。同学们在完成作业后有一种取得成果的满足和喜悦,同时也希望得到群体的认可。面对全班“不一样”的作业和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要注意鼓励全体学生的自信心,据素质教育的需要,除了考虑作业的可视效果的质量外,对于那些认真参与学习、大胆表现自己的真实感受的同学都应给予肯定,给予鼓励,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比批评更
能增加他们的上进信心。讲评的方式除了语言讲解外,应注意美术的形象特点,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使学生观赏其他同学的作品。展示方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来设计,如窗花展示于窗上,挂件就悬挂起来,这样做不仅创设了接触其他同学作品的机会,也使学生直接体验作品的适当展示才是最后完成。在众多的讲评方式中,全体同学的作品都展示出来,不失为一种讲评的上策。专用教室的黑板应整大块都钉上铁皮做成磁性黑板,这样用小吸铁石固定作品就很方便,学生作业完成后自行上前放上自己的作品。展示全部作品,有利于全体同学平等地建立自信心自不待言,更有价值的是全体同学能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能在这么一个难得的环境和机会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触发,其内含远远超出教师选几份作业讲评一番。
明德书院刘明
2011年5月21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