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班级合唱1
初探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班级合唱
苏州市吴中区木渎中心小学朱熹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班级合唱
合唱是“一种和谐、平衡、完美的音响运动形式”。它讲究和谐,要求声部之间互相协调统一,音色要融合、柔美。班级合唱这种集体活动,不仅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培养学生在声乐、乐理、节奏、和声、情感等多方面的音乐素质,增强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
然而班级合唱是有一定的难度,难度在于老师用一遍遍单调的分声部练习,再合唱的形式进行教学,可结果,学生的音准还是掌握不好,容易跟着旋律声部跑;有的老师用合唱队专业训练的方法进行训练,由于学生能力参次不齐,因此,导致很多学生兴趣不够浓;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班级合唱教学,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感受声音的和谐美?我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性研究:
一、学会“倾听” 激发学习兴趣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一切音乐艺术的实践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同样,合唱教学的所有活动都依赖于“听”,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倾听”是合唱教学的开始。那么,让学生听什么,又如何指导学生听呢?
一是,“听”合唱歌曲的范唱,使其对歌曲有着整体感受。接着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听音色、听和声、听情绪情感等这种有意识的欣赏活动,目的是为学习合唱歌曲铺垫。二是,“听”声部的旋律走向、找找两声部的相同与不同点,这种感性的体验和理性的分析,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对歌曲情绪情感的全面把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将歌曲高声部比喻成划船的主力队员,将低声部的想象为大鼓、助威的声音,有了各自的音乐形象,能帮助学生在演唱时控制自我的声音。
三是,“听”学生在合唱中自己及他人的声音,来及时调整和控制自我在合唱中的声音,寻求合唱声音、情感表达的共性。首先,在进行分声部训练时,要求学生相互聆听,找出对方声部演唱的不足和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从而也能熟悉另一声部的旋律。其次,在合唱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相互聆听,听听彼此的演唱声音是否和谐,并及时调
整自己声音的大小等。这种有层次、有目的、有指导的“听”,能让学生更深层次的感受和把握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积极性与兴趣。
二、运用模唱 巧过音准难关
统一和谐是合唱对声音的要求,所以合唱对音准的要求非常高。童声合唱的音准训练应由浅入深地进行,先练习单音、音阶、再是旋律。通过训练使学生的音准能力得到提高,为二声部训练打下扎实基础。快速时要防止音趋高,慢速时注意音偏低;强音要防止音趋高,轻声注意音偏低;遇到难唱的音程,必须重点突破,把好音准关。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用模唱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唱的感应会无意识地提高呼吸、节奏、音准的能力,虽然和声部有点对峙,但这种能力的提高,对分声部绝对是益大于弊。例如,我在教授《送别》这首歌曲时,在学生基本会唱歌曲高声部旋律时,我进行模唱。每一句乐句我就弹一个音,余下的旋律请学生进行模唱。学生在这种无旋律的模唱练习中对音准的把握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借用器乐 找准声部
二声部容易受主旋律的影响因素,往往在音准和旋律上会遇到困难。在这里我们可以利用器乐——口琴来辅助教学:主要方法:一是,用于分声部的自学。小学五六级的学生基本能够用口琴吹奏教材中的歌曲,它能够帮助学生固定音高,熟悉旋律。如:在学习合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时,因为歌曲较为简单,所以我采用了“分声部自学”的方式,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学歌曲旋律。起初只建议学生轻声哼哼,可在分组指导时发现学生有些跑调走音,后来建议每一组请一部分学生用口琴来吹奏旋律,其余同学进行模唱,效果很好。可见,借用器乐固定音高来辅助学生识读乐谱、熟悉旋律,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用于声部的合奏。指导两声部学生用口琴吹奏的方式进行初次合作,没想到合作得很好,两遍练习后,再让学生进行合唱,发现很多音准难点迎刃而解。实践证明,学生面对一首新的合唱歌曲,在进行初次合唱时,难免会出现节奏不稳、跑调的现象,然而第一次合作失败,容易给学生造成畏难的情绪。但如若采用口琴合奏的形式,进行初次合作,其合作的成功机率较大,也利于树立学生合作的自信。三是,用于小组合唱的伴奏。在进行小组合唱表演时,口琴可以为歌曲伴奏,不失为一种很棒的表现形式,对提高学生的表演欲望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善于评价 增强学生自信心
我们要在合唱教学中善于运用“评价”这一教学手段。教师要对学生的合唱能力持信任态度,而不要以音乐权威自居,尽可能的寻找学生的优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特别是对于个性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来说,鼓励是对学生的一种态度评价,也是一种反馈。但“鼓励”并不代表完全赞同,教师在肯定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是很有必要的。
此外,我们还要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录音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具体做法如下:首先,准备好一台录音机和一盒空白磁带。其次,现场录制学生合唱的声音。然后,将录制的音响带播放给学生听,同时又让学生听听合唱范带,将两者进行比较,并作出自我评价。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多次录音、聆听、比较,有意在评价中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合唱能力。如:在一次《春雨蒙蒙下》的合唱教学中,学生合唱的声音总是不能达到和谐统一的要求,高低声部的音量控制不好。采用了“录音评价”的方式,让学生认真聆听自己录制的合唱效果,在评价中,学生完全意识到自己音量控制不好的缺点。在再次录制中,不仅学生的演唱声音有所改善,就连那些平时不太认真的学生也十分专注的参与到合唱中来。
总之“用好的方法在学校教音乐和唱歌,对孩子而言,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折磨,将渴望得到更好的音乐的热诚注入他们的心灵,这个热诚将延续至他们的一生。”
第二篇:浅谈音乐教学中班级合唱的指导策略
浅谈音乐教学中班级合唱的指导策略
内容摘要
班级合唱是一项既具有普及性又带有一定演唱水平的艺术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团队意识、展示班集体精神风貌具有积极的作用。音乐课堂教学要配合班主任从合唱作品的选择、和声训练、兴趣培养、情绪把握、跑调生的引导来指导学生进行训练。
关键词
班级合唱 曲目选择 和声 兴趣 情绪 跑调 合唱是学校艺术教育中开展最广泛、最普及的艺术活动,开展“班集合唱”能够进一步落实天津市关于“面向全体学生开展艺术教育“的工作宗旨。因此,“班集合唱”活动是面向全体学生,班班都要开展,让学生在充满歌声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音乐教师怎样在音乐课上进行班级合唱的训练呢,现将自己的做法总结如下:
一、班级合唱曲目的选材要切合学生实际
古今中外的合唱作品浩瀚如烟,在班级合唱曲目选择上,自己走了很多弯路,也经历了失败的重挫。最后总结出:正确、适宜的合唱曲目选择是决定合唱团队演唱、演出成败的关键。
首先,选择班级合唱的曲目要难易适中。自己原来有时为了提高演出效果,增大难度地去排一些成人混声合唱作品曲目,如《走进新时代》、《在灿烂阳光下》等等。但中学生演唱起来就是喊“破”喉咙也达不到预期的演唱效果,唱不准自己的声部,远离了学生的知识能力,学生就
会对合唱失去信心、兴趣。如果选择曲目太简单,学生认为没有挑战性,太小儿科,不能发挥其演唱水平,也不会积极主动投入其中。
其次班级合唱曲目的选择要符合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班学生的声音、音准、音域等情况,另外还要关注每个班学生的男、女比例。如果班里没有像样的领唱,就不要去排带领唱合唱曲;如果班里很多人音准欠佳、协调感不够,就不要问津无伴奏合唱;如果班里的男生比例很大就选择雄壮有力的曲目,反之如果女生占绝对优势,就选择柔美一些的曲目。记得有一次,我给每个班的合唱曲目都是《保卫黄河》,绝大多数的班演唱效果很好,但有一个班全班40人,女生就有30个,多数女生还性格腼腆,演唱时音量很小,还没有力度,演唱效果一塌糊涂。从而得出经验,班级合唱曲目的选择,要根据每个班级的实际情况,遵循初中身心健康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提高班级合唱的演唱水平。
二、班级合唱和声的训练要从平时做起
一切良好的素质都起源于基础的训练和提高,好的合唱艺术在于你对音乐作品的控制和把握,更重要的还有每个队员的听觉能力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好的听觉能判断声音的正确与否。所以,班级成员自身的音乐修养提高尤为重要。声音是基础,但决不是全部,在声音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在其它方面的逐步提高,才能使合唱艺术达到更完美。此时,声部成员之间的聆听就显得尤为关键。它不仅要求合唱队员能聆听音准、节奏、音量等音乐要素,还要能根据聆听获得的信息进行反馈、调整自己的声音,从而融入自己演唱的声部、集体的和声之中。学校合唱
团如此训练,普通班级开展合唱教学更需要这样训练,教师应采取多种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合作。经过耐心指导,学生对于简单合唱曲的掌握有进步了,能慢慢听辨合唱作品了。
在唱歌曲之前,除了气息训练发声练习,我还会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和声训练,我把多声部视唱作为班级合唱的常规内容,每次排练前安排一些多声部视唱练习,不用占很多时间,但要持之以恒。从基础的音阶练习入手就可以开始多声部训练,培养学生的和声能力。
三、班级合唱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调动中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是有效实施班级合唱教学的前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要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在基于教材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大量欣赏国内外优秀的合唱作品,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品,激发学生为之努力的动力。教师要打破传统的合唱训练方式,只顾及声音、位臵、音色、情绪、唱姿等方面做得好不好,而忽略了学生自身心理特点。
如果教师在长时间训练学生都达不到预想的效果时,要改换一下训练方法。使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这样才能有感染力、吸引力,才能使学生对合唱产生浓厚兴趣。比如采用赏识教育来激发、培养学生的合唱兴趣就很有必要。每个学生都有音乐才能,只是表现的方式不同而已,课堂上教师应从多方面多角度去评价学生。
由于合唱的排练过程比较枯燥乏味,作品成型之前总要经过反复地磨合训练,加上学生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有时候一次排练下来只学了一两句甚至只是几个小节的片断。大部分学生是感觉很无聊,认为花了很多精力却没有独唱那么淋漓尽致。所以教师应用适当的方法来为学生
设定短期目标,以免学生在漫长的排练过程中失去学习的兴趣。我的一些做法:每个月设定一个学习目标,到月底用数码相机把排练的过程摄录下来,把每次的排练片段与音像资料作对比鉴赏,让学生自己总结存在的问题,确定今后排练的方向和目标。这种做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不断前进。
四、班级合唱中学生情绪的把控
班级合唱的音准、音色、力度、速度及情感的表达等是合唱训练中比较重要的几个方面,而班级成员演唱时的情绪状态对这几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必须想办法把全班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要求他们处于兴奋的精神状态之中,要有唱歌的欲望,这样才能达到我们所要求的歌唱状态的。如果情绪过于懒散,容易导致音准偏低,当然,过度的紧张、过度的兴奋和激动,会使我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音准最容易出问题,甚至会导致演唱的失败。所以演唱时的情绪要恰倒好处,要做到松弛中有激动,平静中有紧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情绪是影响音色变化的主要因素,音色是情绪和情感的外化表现,情绪不同,所产生的音色也就不同。如欢乐的情绪和情感能产生明亮的音色,悲伤的情绪和情感能产生暗淡的音色等等。音色的变化和对比是合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法,要想用丰富多采的音色去表达音乐,就要把情绪和情感注入到声音里去,做到“以情带声”。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艺术,合唱音乐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乐记》中记载:“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
啴以缓;其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其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历;其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由此可以看出情绪在音乐情感表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好的音乐可以用不同的演唱方法演唱,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要用心去演唱、用情去演唱。要想使表演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就必须把演唱者的情绪和情感调动起来,投入到歌唱表演活动中去。但是,情绪是非常复杂的,不同的成长经历、社会经验使每个人对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情绪体验,而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活动,合唱音乐传达的情绪是集体的,在合唱活动中,在演唱前,深入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表达内容、创作手法、创作动机、时代背景、创作风格等,把握作品的总体情绪,才能把握好作品的情绪与情感,才能使演唱达到声情并茂、动人心弦的效果。
总的来说,合唱表演中的情绪状态应该是饱满而积极的,兴奋的、激动的,并且要根据歌曲的情感内容来调节演唱情绪,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合唱技巧得以正常发挥,使合唱艺术再现得更加完美。
五、班级合唱中充分发挥声部长的作用
在实际班级合唱训练时,会碰到一个头疼的问题——声部的音准:分声部唱准了,合起来却不准;主旋律声部唱好了,其他声部又出问题了;为了不被其他声部“拉跑”而拼命唱响,却又出现了音色、平衡感等方面新的不谐和;勉强唱好的音准在进行声音训练或艺术处理时又顾此失彼。这主要由下面几个方面造成:
1、学生的音乐基础、歌唱水平、合唱能力和习惯等方面参差不齐。
2、二声部合唱歌曲的第一声部通常是主旋律,曲调比较顺畅,音区又较高,学生易听、易唱、易记,而第二声部往往正好相反,这就使班级合唱常常因而兴趣不高。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在班级中选出声部长,根据学生的声音特点分配声部,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教材的内容进行合唱学习。声部长还要进行本声部的管理,管理那些不太自觉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以前我一个人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练过来,既浪费时间,又让大部分学生觉得在等待指导。现在我基本上放手让声部长来组织训练,然后再声部合作。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让团队进步的更快,可以让老师更轻松。虽然我也没有闲着,也是一个声部一个声部的过去指导,但总体来说,同学们进步更快了。
六、班级合唱中跑调学生的指导
在一个班级里,天生音乐素质好的学生是少数的,长期以来,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唱歌走音跑调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一现象也是我在教学中倍感困惑的问题。原来认为唱歌“走音跑调”是学生天赋不好,无可救药,任其发展。但发现问题是绝不是所谓的天赋不好,熟悉的歌曲他就不跑调,主要有以下几种现象导致学生唱歌走调跑调:
1、在演唱歌曲时不会运用气息或气息不足
2、没有建立正确的音感和视唱练耳基础训练太差所致。
3、普通话不太标准,方言比较严重。
4、在演唱歌曲时过度紧张、兴奋导致的气息控制力不足。
5、没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等等,这些因素都容易使学生唱歌时出现“走音跑调”的现象。在平时的音乐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心理放松训练、视唱练耳等多种方法因地制宜地训练,逐步改变学生唱歌“走音跑调”的现状。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和打击,这样会给孩子造成自卑的心理,对
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很不利,更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厌学的心理。学生歌唱习惯的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喊唱现象总是存在着,这样也容易唱歌走音跑调。我要求学生们在演唱歌曲时,不要一味地想到突出自己的声音,这样不但不能产生美妙的声音效果,而且更不利于嗓音的健康保护。只有在唱歌时不仅要注意自己的音准,音色和情绪的表现,而且耳朵还要听清老师弹奏的伴奏和同学们的演唱的声音,与它们融为一体。这样才能让我们发出的声音混在一起显得更加和谐美妙。最重要的是在音乐课上一定要培养学生轻声歌唱的习惯,并时刻强化训练。这些方法要在平时的每一节课、每一学期、常期的加强训练,对其他的学生也有帮助。只有解决了唱歌“走音跑调”的现象,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满信心和激情地演唱好每一首歌曲,更能调动他们上好音乐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特长!
对于那些无论怎样训练都跑调的学生,在班级合唱队形的编排上,把他们安排在两个唱的准的同学的的中间,收到良好的熏陶,也避免其他同学被唱不准的同学带跑调。如果把跑调的学生全放在一起,他们也能把立场不太坚定的同学带跑调的。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对学生进行以班级为单位的合唱的基本学习与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从而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范文模版]
浅析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禄丰县恐龙山镇小学
何春萍
论文摘要:
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而班级合唱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累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其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少年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字:合唱
班级合唱
二声部
支声 正文:
本人从事音乐教学已有四年时间,一开始没有教过一至六年级的所有教材,所以,意识中没有形成系统整体的慨念,课堂上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对音乐情感的体验和音乐兴趣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合唱教学方面的针对性指导,直到今年回到云南禄丰工作,使用的“湖南文艺出版社”的音乐教材,进行一至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我才意识到班级合唱教学的重要性。合唱:即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的声部演唱同一首歌曲。而班级合唱:是基于普通学校班级授课制的前提下进行的以班级为单位,结合相应教材内容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合唱教学活动。
童声是人声中最美好的声音之一,优美动听的合唱,可以引导小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还能对他们进行审美教育,培养他们喜爱音乐的兴趣。在湘版音乐教材中,一、二年级都是以单声部的歌曲为主,三年级的听赏曲目中出现了合唱曲、但是不多,四年级到六年级则出现了大量的合唱曲,特别是六年级,几乎所有演唱的歌曲都有合唱部分,而且难度偏大。我在开始一段时间的教学试验中发现,课堂效果总是不尽如意,原因在于:一方面学生在幼儿期接触的大多都是单声部音乐,听觉上缺乏多声部的概念;另一方面,教师对低年级进行多声部教学的重视不够,学生的演唱表演能力较弱。我本着“激发学生合唱兴趣”的理念,熟悉教材、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不断总结教学方法,课后认真反思,有效的提升班级合唱教学。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场主旋律声部时学生学得都很快,学唱和声声部的同学不仅学得慢、忘的快,而且还很容易跟着主旋律声部跑,我再反复练习各个声部,让他们都单独学得很好了,再合起来,但效果还是不佳。我总结了一下:还是学生们对和声感的问题,每一种艺术方法的获得都是经过磨练才得来的,合唱也不例外,对于没有受过分声部训练的学生来说,就很容易随大流,跟住旋律跑,根据各年级的学生特点,我采取因材施教、扬长避短,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法进行科学、规范地指导和训练。以下是我在班级合唱教学中的实例:
在新版一年级第一册的音乐教材中,一首四川童谣《太阳》,歌曲中加入支声,四个乐句中的声部都有主要曲调分离出两个变体音调,丰富歌曲形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初次体验二声部,歌曲中的支声都在每个乐句结尾的两个小节,而且都是相同的两个音,学生很容易做到,因此,在课堂教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也很主动。
二年级第一册的音乐教材中,歌曲《大钟和小钟》是一首四二拍子、短小精炼的儿童合唱启蒙歌曲,作者用简单的音符塑造了大钟、小钟生动的音乐形象,教唱前我以节奏游戏导入课题,把学生分成大钟、小钟两组,先是大钟、小钟分别歌唱,再有大钟、小钟一起合唱,由于首次接触合唱,所以教学中学生们都很感兴趣,学习起来很容易,使二年级刚接触的合唱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音乐课程标准在关于教学内容的提示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于他人合作的演唱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这一标准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配合起来比较难,歌曲《清晨》,第二乐段采用二部合唱方式:第一声部节奏舒展、旋律平稳;第二声部严格重复了第一乐段的旋律,在四年级一班试教时,效果不是很好,课后我进行分析:学生在学唱整首歌曲的单旋律时,学得较慢,几遍下来还是唱的不熟,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感觉有些难,因此合唱感觉也不是很好。我总结经验后在四年级二班教学时,我采用师生合作的形式进行,即学生演唱二声部,我弹琴演唱第一声部,让学生去听、去感受,第二遍我让第一组学生和我一起演唱第一声部,第二、三组学生演唱第二声部,却取到了效果,学生们很高兴,接着师生相互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再演唱时合唱效果也很好,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合作演唱活动中获得的成功与快乐,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合唱时相互倾听的良好习惯和群体意识,协调合作能力。
六年级上册的音乐教材歌曲《老鸟、小鸟》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二部合唱歌曲,曲调和谐优美,多以三度、四度的和弦出现,词曲想绕口令是这首歌曲的又一特点,在教学时,我一音高魔防小鸟叫声来引入合唱教学,即把学生分成两组,以接龙的形式,发出歌曲中不同音高的声音,在进行合唱教学,这首歌的重点是情感体验贯串每一个教学环节,但整体演唱会出的效果不是很好,二声部的部分不是第一声部跟着第二声部跑,就是第二声部跟着第一声部跑,课后分析总结:一是六年级是一个大班,人数较多,在教唱时有点学得快,有的学得慢,对歌曲不太熟悉;二是教师急功近利,六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不是很好,更没有进行过合唱教学,对他们来说要达到教师的要求是相当难的,因此,在第二课时时,我换了教学方式,让他们以多种演唱形式把歌曲唱熟,再让他们讨论歌曲的情感处理并练习,最后整体的演唱效果较好,学生能较好的掌握二声部的旋律,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基本都掌握了,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从以上课堂教学的实验中,我发现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应针对不同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是每位教师的追求,现在所使用的教材中,一部分歌曲对于学生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兴趣激发远不仅仅只是运用教学课件,创设教学情境,通过教学我认为,针对班级,学生情况,与其这样辛苦地学会一首难度偏高的歌曲,还不如适当降低难度,突出音乐的学科特性,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快乐,学得扎实。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看到了希望,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变得越来越浓厚,每一次上音乐课总是早早在教室里,这令我高兴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一些反思:
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课堂中,我深感自身的键盘水平不够,二声部的弹奏影响了教学效果,在今后在教学中,我还要花功夫进行练习,提高合唱的伴奏能力。
二、注意因材施教,同一教案在不同班级上课时,如果不管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不同而简单重复,容易陷入单纯模仿或受习惯势力左右的境地。所以,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现有的音乐素养和实际情况而定。
三、防止急功近利,班级合唱不可能一步到位,应注重过程性和平时的点滴积累,刚开始,学生肯定做不到老师的要求,所以,教师要能理解、体谅,同时要相信学生会给老师带来惊喜,让学生体验成功,在潜移默化中愉快地获得良好的合唱感觉与能力。
作者:何春萍
出生年月:1985年9月
性别:女
籍贯:云南禄丰
民族:汉 工作单位: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恐龙山镇小学 学历:音乐学本科 职称:未评
通讯地址: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县恐龙山镇川街小学 邮编:651212 电话:*** 邮箱:1719537740@qq.com
第四篇: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集体生活是学生自我向社会化道路发展的推动力,为儿童发展所必需,一个不能获得这种正常发展的儿童,可能终身是一个悲剧。”因此,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形式对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有许多的合唱歌曲,这些歌曲的题材广泛,风格各异,其中还有很多深受学生喜欢的儿童合唱歌曲。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这些宝贵的资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有的只教唱一个声部,把合唱改成了齐唱,有的干脆不教了。我认为造成这样的结果有很多原因:教师对合唱教学缺乏认识,教学环境的限制„„但主要的还是教师对合唱教学缺少行之有效的方法,长期以来形成了恶性循环,使教师和学生对合唱产生了畏惧感,最终导致放弃。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丰富的表现力,尽早建立与他人合作演出的经验,培养群体意识及协作、合作能力,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合唱教学,坚守“音乐课”这块空地,普及合唱艺术,从而让学生在合唱教学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等,对此我以班级为单位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开展了合唱教学的研究。
一、兴趣培养
学生所处的音乐环境会制约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各种影视、广播等音乐媒体,流行音乐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学生听到的都是通俗歌曲,少儿歌曲是少之又少,更别说是优秀的合唱歌曲,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怎能喜欢合唱呢?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合唱有了兴趣,他们才能自觉地唱好每一个音符,领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感情,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通常以兴趣入手,对同一首歌进行合唱与独唱的对比欣赏,通过欣赏让学生体会到合唱带来的巨大感染力。还向学生介绍优秀的中外合唱作品,如《黄河大合唱》《蓝色多瑙河》等等。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感受合唱的魅力。
我还经常在课堂上有计划地进行简单的合唱训练,例如,拿到一首可听性、可唱性较强的歌曲,我通常从节奏入手,过渡到分声部视唱旋律,从简单的轮唱再到两个声部的演唱,循序渐进,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我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对一些简单的歌曲进行二度创作,改编成合唱歌曲让学生来唱。
二、注重方法
前年参加了宁波国际童声合唱节,观看了他们的现场排练,使我对合唱教学有了新的认识。我们在以往的合唱教学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造成了学生紧张的状态,而他们的教学中老师特别强调的就是学会放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本没有强调他们抬头、挺胸、收腹,反而让他们跟随来势做各种姿态有趣的动作,如“挎部扭一扭”“脖子扭一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使学生在放松中激起了对合唱的兴趣。所以在音乐课堂中我也经常使用这一招,使学生学习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
在合唱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呼吸习惯的培养,我会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想象意境中:“一天,爸爸、妈妈带着同学们去逛公园,看公园多美呀,那花,那草,那树,同学们的眼睛都来不及看,突然,同学们看到了一位小时候最要好的,但是有二三年时间没见面了且天天想念的好朋友,那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感觉?同学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指导学生用惊讶、惊喜的表情(无声的“ha”,自然、放松、张开,以口腔吸气为主,口鼻同时进行的快吸动作)进行表现,每次从意境引入着手进行惊喜、惊讶表情训练,把它熟练成一种无意识的习以为常的吸气动作,指导孩子们在歌唱时运用这种惊讶、惊喜的歌唱激情,而不是纯粹的吸气动作。
培养孩子们合唱听觉习惯,也是提高合唱水平的有效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听音、听节奏、听旋律等步骤加强听觉训练,建立合唱听觉习惯。训练开始,我指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么唱的关注点转移到集中听自己歌唱的声音上来。接着进行二个声部的和声音程训练,唱前先明确两个声音合在一起的音响效果,再找到自己的音高,通过琴声给予的和声音响效果,一边唱、一边听,一边调整合唱音响效果。
在教学中,合唱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它像孩子们走过的成长道路一样,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我们音乐老师耐心地进行训练。
三、辅助形式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最基本的艺术功能就是表现情感,表现性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征。但是音乐又是比较抽象的,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表现最复杂、最深刻、最细微的内心世界,这些情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现的。
传统的合唱形式以唱为主,不能充分表现出音乐作品中丰富的情感,因此我们必须在音乐作品的内容中加入恰当的舞蹈、打击乐。在日常的班级合唱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加入打击乐或者简单的律动,对合唱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在教唱二声部歌曲《小白船》时,先让学生分声部用竖笛演奏旋律,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比较好地得到解决。
四、教学细节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年龄特点,课堂上如果单项进行合唱学习终究会将学生引入一个死胡同,我们的合唱教学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他们的生活出发进行教学。
1.根据合唱歌曲,设计教学环节
好的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步步渗透,把双声部的教学设计成不同的情境。二年级《同坐小竹排》中,可以在歌曲前加入两个声部的训练,设计成学生模仿壮族的对唱“小――妹――”“小――弟――”。
2.根据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适当进行“合唱教学的加减法”
3.合唱教学时,发挥音准好的小老师的特长
一个教学班里,总有音准特别好的学生,同样,也有特别不好的,而大多数是居中的,要使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所收获,我是这样做的。例如,在教唱五年级某一课时,第二部分的合唱虽只有一个乐句,但集体唱还是出不来效果,这时学生们自发地选出6个小老师,请他们为大家表演合唱,同学们终于能够听到纯净的和声,教室里可安静了,接下来大家就在小老师的带领下分成两个声部认真练唱。最终的结果还是不准!但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听觉的积极的训练。
五、自身修养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必须有一桶水,甚至是一缸水。”只有自己的修养高了,处理歌曲才会得心应手。反之,教师自身修养不高,对合唱不感兴趣,则会影响合唱教学的展开。关于这一点,我们音乐老师应多向专家请教,可以多听音乐会,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修养和合唱修养。
香港的著名童声合唱教育家、指挥家唐少伟先生曾经说过:“搞好童声合唱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学校普通班级的合唱教学„„”合唱教育应该从孩子抓起,只有从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以合唱的基本学习和训练,真正普及合唱艺术,才能够使下一代的音乐素质得到整体性的提高,继而推动学生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
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
近些年来,合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重视,也受到学生们的欢迎。在新课改要求下,合唱教学正以全新的脚步迈进音乐课堂。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在不同的年级段进行有效渗透合唱的意识呢? 不同年级段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合唱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等心理特点,在低年级学生中开展合唱教学,重视对学生合唱兴趣的培养和熏陶,逐步培养学生的合唱素质和能力是完全可行的。音乐老师应充分利用低年级欣赏教学这块阵地,渗透对学生合唱、和声的熏陶和感染,以帮助学生尽早建立合唱意识。
中年级段的学生已经有识谱演唱的能力了,识谱和音乐知识的教学也在进一步加强,这时段的合唱训练尤为重要。可以通过游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从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多声听觉的训练,多声部节奏的练习,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
高年级段是低、中年级之后综合实践的年级段了,这个时段学生有了良好的兴趣,也有相当好的识谱能力,可以较好地提高合唱的表现力,这是高年级合唱教学中至关重要的部分。高年级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应充分了解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尽可能准确地把握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把握每一首合唱歌曲的处理与表现方式,根据不同作品的不同特点去教学。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把握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经过师生共同的二度创作,然后再去演唱,这样就可以使作品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充分表现。高年级在教学内容中应加入中外合唱作品欣赏,主要让学生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引导学生投入到合唱作品的情境中。
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发现,不断地学习、探索、研究,培养学生的合唱素质和能力,增加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这样就能在音乐课堂中有效渗透合唱教学,使我们的学生尽早走进合唱世界,享受多声音响的协和、丰富之美,让孩子在合唱艺术中体验到歌唱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