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报告[共5篇]

时间:2019-05-13 04:04: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报告》。

第一篇:《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报告

***

解子傲

2013年12月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笔记

这本书的作者廖信忠是一个台湾的普通“七零后”。他按年份逐年叙述了台湾从他出生开始每一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因为最近在上《比较西方政治制度》这门课,而台湾又被誉为“华人世界的民主典范”,我就通过这本书,再结合其他一些资料,如《邓小平时代》等书籍,作为一个大陆人,从政治的角度来简单比较一下台湾与大陆发展的异同。

第一阶段(1945-1977)

这个时期是国民党在台湾的威权统治时期。1945年日本投降,国军进入台湾。长期处于日本通知下的台湾人民发现大陆来的政府和军队与他们想象中的有落差。他们获得更多自治权期望也随着国民党派来了陈仪全面接管台湾各项大权而落空。因为大陆的战乱,台湾也收到波及,人民生活水平反而较之前大幅下降,再加上“外省人”控制的国民政府贪污问题和官僚作风严重,逐渐让台湾人有了不满的情绪。在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中这种情绪集中爆发。二二八事件最终被增援的国军镇压,而随着之后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开始了漫长的国民党威权统治时期。

有趣的是,在这一时期中,国民党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宣传和控制丝毫不弱于对岸。根据廖信忠所述,蒋介石十分注重维护自己的领袖形象。在小学国语课本中,“蒋公的故事”讲述蒋公小时候的优秀品质,还有“蒋公遗嘱”、“蒋公纪念歌”。台湾当时的口号是“反攻大陆”,与大陆的“解放台湾”相呼应。台湾在电视台和报纸方面都有禁令,不允许民众开办电视台和报社。这一时期也是台湾的反共“白色恐怖”时期。在长期戒严中,国家公权力遭到政府滥用,而人民的基本权利无法得到保障。作者就记载它的父亲也曾经因为和王幸男邮包爆炸案有关联而被请到警局喝茶,被轮流问了24小时,写了保证书才被释放出来。这一段时间的因言获罪情况十分严重,人民的政治活动收到严重干扰。而大陆同一时期的“反右”、“文革”等运动也同样地造成了很大的破坏。从这一点来看,两岸虽然完全中断了联系,但实际做法惊人的相似。如果说有不《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笔记1

同的地方,在我看来,就是台湾的政治高压比较稳定,处于长期平稳执行的状态,并没有出现大陆反复的运动式政治活动。比如“反右”、“大跃进”、以及“文革”,每一次都能掀起一阵高潮,而后又往往被另一波高潮所取代。

第二阶段(1978-1988)

又是惊人的相似。一生的对手蒋介石与毛泽东分别在1975和1976年逝世。他们的继任者分别是蒋经国和邓小平。

对蒋经国来说,台湾此时风雨飘摇,面对着内外部很大的困难。外部先是被逐出联合国,最重要的盟友美国又突然宣布断交。内部长期的威权统治已经出现了松动的迹象,随着经济的发展,民众结束威权统治的呼声越来越高。美丽岛事件是对台湾当局的一个大考验。这次事件实际上加快了蒋经国开放的脚步,也是对长久以来对政治冷感的台湾人的政治启蒙教育。这次事件中并没有人被判处死刑,一方面是台湾收到了国际上的压力,另一方面,当局已经意识到死刑已经不能解决问题,而是需要改革。当时的美丽岛事件参与者,如杂志社的林义雄、陈菊、吕秀莲等人,以及辩护律师团的如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等人,在之后的政治活动中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海峡对岸,邓小平同样面对这十分复杂困难的局面。经历十年**,国家内部混乱不堪,人民生活水平也发生了倒退,发生了很多的冤假错案。邓小平迅速整顿全国组织架构,平反干部,让他们重返岗位。军队方面,他通过一次对越南的战争让军队上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而整顿了军队。他努力消除或减弱对毛的个人崇拜,并击败华国锋取得了党政军的领导地位,为推动改革开放做准备。

蒋经国意识到失去美国的全力支持后,尽管仍能获得美国军火,但反攻大陆已成空话。他强力推动了“十大建设”,这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帮助台湾在七八十年代经济起飞的重要成就。而经济上的高速发展也给了他推动政治改革的机会。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年时间内解除了戒严,将政权转移给了李登辉来完成更多的改革。

邓小平在掌握了领导权力后,开始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他从广东开始试验,通过引进外资和外国技术,开放国内市场,强力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迅速摆脱了文革等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经济增长速度让全球惊讶,与西方的关系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始与西方广泛接触后,民众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也慢慢高涨起来。但是与蒋经国不同,邓小平在政治体制方面持保守态度,也曾经

发动过“严打”的运动,这次运动被认为量刑过重,司法程序的执行上也出现了问题,对后来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第三阶段(1989-2013)

蒋经国逝世后,被视为“过渡者”的李登辉继续政治体制改革,先后开放党禁和报禁,废除了威权时期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允许民进党组建并参选。陈水扁当选台北市市长,后又当选了“总统”,完成了台湾首次政权的和平转移,而八年之后又再次完成了政权的转移。在这之中,台湾逐渐形成泛蓝和泛绿两大阵营,政治选举也真正成为了民众政治生活的一部分。根据作者的记载,民众参加各个阵营的拉票和造势会,参加各种游行“很欢乐很精彩,像嘉年华一样”。这也体现出了台湾的民主制度已经基本完善,民主意识深入人心。

海峡对岸,由于一场政治**,大陆与西方的关系冷却不少,取而代之的是“中国威胁论”的崛起。与台湾不同,大陆土地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发展不够均衡,而庞大的地区组织架构和差异巨大的社会阶层架构也使得大陆的改革难度远远大于台湾和日本等以岛屿为主的地区。所以大陆选择的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政治体制改革之路,目前仍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开展。

小结

大陆可以从台湾的民主化进程中学习到一些经验和教训。首先要允许党内党外批评的声音,妥善处理政治犯问题,减少因言获罪的案例。其次要顺应民众的需求和呼声,吸取国民党过去不当处理群众事件,官僚作风突出而造成严重后果的教训,工作的时候要遵循民意,与人民平等交流沟通,而不是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民众,与人民对立。还有就是要严格依法执政,坚持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杜绝越界、越权现象的产生。党的很多法律法规制度本身是好的,但是需要进一步去完善落实。比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果人大代表能真正由民主选举产生,受人民监督,并真正行使类似台湾“民意代表”的职责,相信能发现国内很多问题,预防很多悲剧的产生。当然,对受了几千年统治的中国各阶层人民来说,怎样独立自主,不受干扰地参与政治活动,也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台湾的模式也值得我们去参考和借鉴。

第二篇: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曾几何时,余光中的一首乡愁撩动了多少两岸同胞的心弦,远在他乡的游子啊,乡愁是那枚小小的邮票,是那张窄窄的船票,也是那方矮矮的坟墓,最后化为一湾浅浅的海峡,阻断了人们的思乡之路,寻亲之旅。在和台湾同胞音信全无的这些年里,对方到底经历了什么,人们无从知晓,大陆人在对台湾充满热情的同时,又对台湾全然不了解,于是,作者廖信忠就以自己的成长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述了在30年政治巨变之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悲喜人生。书中一个个质朴的故事,仿佛一部浓缩的台湾生活当代史,这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大陆同胞看的书。

这本书是按时间顺序,以自己生活的改变记录着从1977到至今的每一年发生的大事,其中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方面。看完这本书后,我不禁感慨,台湾的这个30年确实是动荡的30年,台湾同胞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就其与大陆的关系而言,从最初的老死不相往来的敌对到后来的解严,两岸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频繁交流的融洽,这种巨变不禁让人倍感惊喜。当然,政局上的改变也拉近了台湾这个游子与祖**亲的距离,与大陆之间的交流也愈加频繁,人们的生活也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例如1987年开放大陆探亲,许多远离家乡的老兵们纷纷返乡,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也许故乡早就物是人非,同时也会产生很多的矛盾,时代造成了这些人与两边社会的疏离。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1999年的大陆之行,那是作者第一次来大陆,从他怀着“稍微忐忑不安和有点儿怕被刁难的心情”接受安检,到他驱车前往北大,一路的震撼,感觉自己是“没见过世面的老土”,给了他极大的文化冲击,同时,北大也留给她极好的印象,大陆之行改变了他的人生。对于作者的震撼,我虽不能完全理解,但也感触颇深,如果台湾从来没有离开母亲的怀抱,那么凭借它的天然优势,当时一定会和大陆一样的繁荣,作者也不会有震惊,这个第一次说出了多少“少小离家老大回”的离人的辛酸。

但是,看这本书时,你并不会为浓浓的乡愁而感到沉重,相反,书中的有些事情很琐碎,真实地记录着作者的生活,书中写了很多关于台湾不同年代流行的影视作品、歌曲,比如1987年的电影《报告班长》轰动全台,《庭院深深》盛况空前,1988年《爱拼才会赢》席卷台湾,1989年小虎队的爆红,1993年迈克尔杰克逊的台北演唱会等等,这些事情的讲述让我们更加地贴进了台湾同胞的生活,更加觉得身临其境,随着纸张的翻动,我们仿佛走进了作者的生活,和他一起经历了那些动荡、悲喜交加的30年。

而如今,思及两岸关系,我们一直想问一个问题:“台湾何时才能回归大陆”,就我看来,目前海峡两岸的关系基本处于踏步甚至有所倒退的状态,虽然两岸的交流十分频繁,但是台湾却迟迟未能回归,台湾当局变幻的政策,领导人的不断更换,曾经一时的台独倾向,还有其它国家的干涉都会使两岸的关系千变万化,“九二共识”也不断地受到挑战,这不禁让人忧心两岸关系今后会如何的发展,是否就此僵持不下。

我想,也许是两岸的人们对彼此还不够了解,还需要更加真实、真切、真诚的沟通,不管怎样,我作为祖国的一员,仍然憧憬着和台湾同胞们一起在祖国妈妈的怀抱中幸福生活,正如作者所说:“不管历史走向何方,生活还将前行,我们依然血浓于水”。

第三篇:《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陈晓璇 高二16

一开始对台湾的印象就是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日月潭,那基本上是我对台湾的唯一印象。那时候年纪也小,联想能力跟不上,课本中将日月潭描写的如梦如幻,我也就抽象的认为台湾美丽而富饶。

但是当我看完《我们台湾这些年》后,就改变了这一看法,我像许多人那样感叹道,这些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

从1978年的蒋经国继任,到1987年台湾宣布“反攻大陆”无望,再到2006年“红衫军”倒扁,作者用接近全书一半的篇幅,叙述了各种政治事件对台湾社会、家庭以及对他个人的影响。

从作者的记录中,看到了台湾的民主改革一波三折,闹的一地鸡毛,在嬉笑怒骂中也体会到了台湾民主的进步。

大陆“稳定”的政治环境和政治格局,早已让民众不知道如何去关心政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让大陆的人们将所有热情都入到“经济建设”中,如今更是发展一切向“钱”看,也不知道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台湾,男生年纪一到18岁就要参军,在大陆,因为人口众多等缘故,男生到了18岁不一定要参军。作者入伍的单位是空军仪仗队,想到国庆大阅兵时三军仪仗队的风采时,我不禁联想到了作者的飒爽英姿。

作者经历了台湾转型的主要过程,从美丽岛事件到国民党解严到大选。作者是一个在场的旁观者,我们无法从《我们台湾这些年》里寻找到重大事件的揭秘、亲历,但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恰恰呈现了普通民众的真实视角。

阅读《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过程就如同跟随一个台湾导游走过一段台湾怀旧之旅,有回忆,有感慨,有嬉笑怒骂,读这本书的收获除了对台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之外,也感受到了两岸血浓于水的关系。退守到台湾的国民党官兵很多靠“反攻大陆”的信念支撑他们在台湾的生活;恢复大陆探亲时,又是他们这些从大陆来的人最先回去。当他们看到在大陆的原配夫人还未改嫁,而自己又在台湾娶了新夫人时,不禁黯然神伤。

本来就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还要分什么彼此呢?作者多年在大陆的游历,结交了不少大陆的朋友,甚至还交了一个上海女朋友,年轻人之间早已没有什么对立,一党一派的冲突为什么要所有民众来承担呢?

第四篇:《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

<<我们台湾这些年>>感悟

对于台湾的最初认识,记得就是从小学课本的日月潭开始,那基本上是台湾给我的唯一印象,当时,对我来说,台湾和日月潭完全可以划上等号,到上初中时,由于“台独”势力的猖獗和嚣张,荡起了千层浪,并且这汹涌澎湃的大浪还扑向了生活在对岸的我们这群年轻人身上,由此可知我们对这个岛屿的记忆是何尝的深刻,正因如此,陈水扁的“台独”和台湾基本上是捆绑销售给我们这一代人的。但2008年马英九上任之后,放宽了政策,两岸关系也因此逐渐松解。随着两岸交流的日益密切,加上网络的迅速发展,不管是在文化交流还是在经济合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当然,也不仅如此,而我对台湾更多的了解是从他们多姿多彩的综艺节目上知道的,我也由此感慨,他们真的有很多地方与我们不同。看完了<<我们台湾这些年>>之后,我才反应过来,原来这些年他们过得也真不容易。偶然一次在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当即就开始看起来,作者是廖信忠,一个来内地发展的台商。本书从1977年作者出生开始写起,以他的成长为线索,记录了台湾最近30年来的变迁。在他们看来,台湾这30年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不亚于78年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内地产生的影响,这也就共同见证了伟大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的崛起。

1949年国民党战败后,蒋介石率200万大军退踞台湾,结束了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但也标志着了他对台湾“统治”的开始。1975年蒋介石逝世台湾政局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之后蒋经国继任,他力排众议进行改革,台湾因此踏上了腾飞之路,他推行的“十大建设”在其中起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在此期间,台湾各方面矛盾开始激化:本地居民及其被蒋当局压下来的“官仕”长期积蓄对当局独

断专政不满的情绪终于有了发泄的机会;台湾被赶出联合国,在世界上失去了他的“地位”;之后美国与台湾的断交,对其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也就是在这段之后,台湾在他的近代史上画上了浓厚的一笔。80年代初,台湾早期民主萌芽,党外各种体制的活动已经频繁举行,这都还在国民党可忍耐的范围。80年代中期,各派系以党外后援会名义在圆山饭店成立民进党,让很多人都大吃一惊,因为当时“党禁”还没有解除,就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形成后面所谓“蓝”营的雏形,为以后蓝绿营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台湾有很大部分人是“外省人”,所谓的外省人就是当年等着国民党战败逃亡到台湾的兵将,他们来自中国的各个省份,现在也有很多政治名人和娱乐明星祖籍都是我们内地的。如:国民党主席及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祖籍就是湖南衡阳县;台湾亲民党创始人宋楚瑜祖籍是湖南湘潭;台湾著名综艺主持人徐熙娣祖籍是山东郯城县。到了1990年李登辉上台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台湾又进入了一次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台湾“大选”,国民党内杠导致陈水扁当选,也就这样注定他要在台湾的政治舞台上“露一手”,但是这“一手”出招也出得够狠的,挥一挥袖让台湾海峡掀起了大浪,浪花没有溅到他的身上,而是溅到了每位国人的心里,就在他执政的八年中,曾多次向中国政府挑衅,无耻宣扬他的“台独”,“一中一台”、“四要一没有”、“入联公投”等等分裂言论严重伤害两岸人民感情,也激起许多爱国人士的愤怒和华人华侨的抗议,也促使两岸关系一再高度紧张,政府也多次承诺决不放弃武力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到马英九上任以后,由于推行了有利于推进两岸关系缓和政策,才打破了之间的僵硬局面,最重要的是两岸交流也因此密切起来,特别是两岸开通直航以后,更拉近了两岸人彼此间的距离。

这仅仅是一本书,写的是近30年来一个真实的台湾。作者也没有明确表明他的立场,也许是因为生活在台湾这样的社会感觉好像找不到真正的自我。有些人非常不解为什么很多台湾人都是认为自己仅仅是台湾人,他们不需要国籍,只作自己。在很多综艺节目上,很多艺人把出台湾游玩称“出国”游玩,更有甚者把我们内地称为“中国”,乃至“其实中国真的很大”这种言行也有出没,我们内地国人看到这样的字、听到这样的话语时不仅十分惊愕,而且更多的是痛心,也有愤青边看边谩骂其为“台独分子”。但是,当你多去了解多一点他们的成长背景和历史时,也许你不能想象一个台湾人一出生在自己的户口簿上写的国籍是“台湾”对一个人的意识的影响,也不能想象每天看到的新闻永远都是把台湾称作“我国”的场面,还有你可能不能想象在他们的成长记忆中永远只有一面四面环海的地图,这一切的一切再加一起,就让你在种环境下长大,你能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吗?到时你就会感叹:原来,这些年来他们过得确实是不容易啊。

备注:《我们台湾这些年》作者:廖信忠 出版社:重庆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11月

班级:110702姓名:王强

学号:110702117

第五篇: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

基础医学院 1410124217 孙士伟

对于台湾的最初认识,记得就是从小学课本的日月潭开始,那基本上是台湾给我的唯一印象,当时,对我来说,台湾和日月潭完全可以划上等号,到上初中时,由于“台独”势力的猖獗和嚣张,荡起了千层浪,并且这汹涌澎湃的大浪还扑向了生活在对岸的我们这群年轻人身上,由此可知我们对这个岛屿的记忆是何尝的深刻,正因如此,陈水扁的“台独”和台湾基本上是捆绑销售给我们这一代人的。

然而,通过《我们台湾这些年》这本书,我认识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台湾。《我们台湾这些年》,副标题是“一个台湾青年写给13亿大陆同胞的一封家书”,说的是作者所经历的台湾30载,从个体出发谈台湾发展,虽然标题中的“我们”或许会让很多台湾人有一种“被代表” 的感觉,但这本书,对于一个普通的大陆读者来说,是很有阅读价值的,因为我们对台湾的了解,太少太少,而我们对台湾的说东道西,又太多太多。

如今的大陆人,时常抱怀着一种优越感对待鸭绿江对面的邻国。我们习惯说,快去朝鲜看看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我们又习惯说,通往朝鲜的路上是由每一个沉默的人铺就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怕回到过去,我们也怕领导不敢走向未来。

或许台湾人不会说,快去看看大陆吧,那是我们的活历史。因为,在经济、贸易、社会生活(尤其是娱乐生活)等很多方面,拜网络所赐,我们已然能做到与世界同步,因为这些领域我们无需翻墙。而那些需要翻墙才能看到,才能说道的,也正是我们的现在与台湾的过去之交融处。

1975年,蒋介石逝世;1976年,毛泽东逝世;1978年,蒋经国力排众议提出“台湾十大建设”,直接推动台湾经济腾飞;同年,邓小平开启“改革开放”,使中国创造了经济上的世界奇迹。

80年代中期,“十大建设”给台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影响,让台湾走上正轨,全社会焕发出新貌,这与同期的大陆几乎一致。与此同时,要求政治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人民对于“党即一切”时代的终结充满了热盼。

台湾也曾经历过和谐的时代:

‚每逢十月,整个社会就开始热闹起来了,多么美好的十月,当初号 称‘光辉十月’,现在好像很少有人提了。十月接连着有‘双十节’、‘台湾光复节’,以及蒋介石诞辰纪念日等值得欢欣鼓舞的日子。这个月到处都是旗海飘扬,电视上也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总之,十月就‘尽量’没有天灾人祸,也‘尽量’没有社会事件。‛

我们也都有过滤敏感词的共通性。《射雕英雄传》当初在台湾叫《大漠英雄传》。为什么?因为“射雕”两字出自于毛泽东的诗词啊。马克·吐温的书也会遭殃,因为无知的警总(跟大陆的国保类似)怀 疑他是马克思的弟弟。至于马克思·韦伯这种名字的作者,更不在考虑之列了。还比如法国作家佐拉,虽然身为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翘楚,但可惜他的名字偏“左”,成了左派,成了禁书。

我们也都有“被”时代。1984年,台湾报社驻美特派记者,写了一本揭露很多当局争权斗争历史的《蒋经国传》,被认为是污蔑了蒋家,而之后就有了江南被暗杀。“江南案”的调查结果直指当局政府原来与黑社会挂钩甚秘,蒋经国到底知不知情,至今众说纷纭。那几年,“他被江南了„„”成了流 行语。

我们也都有我们之外的人都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时代: ‚1987年以前,学校都会有些‘反共爱国’教育课程。在这类课程里,比如说作文课,就要写一些 关于政治的题目。当然,不管什么类型的作为题目,文末都会来一句‘拯救水深火热大陆同胞’这类的制式结尾。‛

我们也都有过不敢正视历史的年代:

‚禁忌了几十年的‘二〃二八事件’话题,也在这一年(1989)突然浮上了台面,被当做显学来研究,因为《悲情城市》,这部电影得到了威尼斯影展金 狮奖的殊荣。

‚一般认为,本片的导演侯孝贤预料到直接在台湾发行这部片是行不通的,因此带着它到 威尼斯影展上赌一把,没想到这部影片真的成为在世界级三大影展上第一次荣获首奖的台湾电影。这下‘新闻局’不得不认可了,还很形式地给侯孝贤祝贺一下。于是,这部直接挑战台湾政治史上最禁忌话题的影片,得以一刀未剪而上映。‛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台湾一步一步的成长了起来。

有关对台湾当代史影响深远的美丽岛事件,书中有着这样的描述:

‚1979年,一本叫《美丽岛》的杂志出版了,这是由一群来自各地的党外人士所创办的,一时精英聚集,大有政团之势。在一言堂的时代出版了这样一本异议杂志,大家都看得爽,心里出了一口气,自然和喜欢。《美丽岛》的模式是到处设分社,每设一处分社就在当地办演讲,大受民众欢迎,但不容见于官方。

‚《美丽岛》高雄分社在当年12月10号国际人权日举办游行活动,不料却引发严重的警民大暴走,冲突规模之大,可说是台湾史上首见。

‚直到现在,发生冲突的原因还是众说纷纭,有很多人说是当局派人在民众里当托,故意攻击警察,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人敢证实。

‚在这次事件中,活跃于党外阵营的主要任务几乎全数被逮捕,当时台湾的反动运动受到严 重打击。很多人说,蒋经国被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开放的脚步。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的结果,以及后来的审批,的确让很多政治冷感的台湾人开始思考一 些政治及台湾前途的问题,成为一个启蒙的起点。‛

这些内容的叙述,也许不尽真实,也许带有作者的个人倾向,但是他们至少从另一个角度,以一个台湾人的视角,描述了这里几十年来台湾所经历的沧桑风雨。与我们一样,台湾同胞也曾经经历了在政治上的“和谐”与“封锁”,台湾同胞也是通过自己的争取逐渐走向如今的民主政治,台湾同胞也是在一穷二白的环境中,一点一点的,将台湾岛建设起来了。

仔细的研读所能接触到的历史资料,不难发现,台湾的民主政治,经历了人民漫长的争取与斗争,绝非“走得过快造成了一团糟”几个字所能表达的清楚。如今大陆很多对于台湾民主政治的非议,从这一点上看,是极端不负责任的。

我想,要真正的给台湾民主政治下一个定论,在没有尽量全面的了解台湾这几十年来的历史之前,是不可能的,也是不负责任的。从1988年蒋经国去世,1988年的5月20日,一场由农民北上请命甫上任的李登辉的抗议事件,最后竟演变为台湾史上最大的警民大混战。1996年3月第一次台湾地区领导人直接民选。2000年,国民党第一次从执政党的位置上走下来。2008年,国民党再次成为执政党。这之间经历的一步步,其中的艰难与困苦,外人鲜能知晓。但是至少,我们能从中隐隐体会到这其中的不易。

以史为镜,以明得失。我想,无论是了解台湾的今昔,还是以之为鉴,建设大陆,都需要我们怀着对于历史的崇敬之心,认真严谨的分析各方面的史料,方能看穿迷雾,避开片面的偏激的思考对于我们的干扰,真正的有所进境。

下载《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报告[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们台湾这些年》读书报告[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精选五篇)

    我们台湾这些年读后感序:没读这本书之前,我对台湾的了解只是有些框架,比如台湾的经济比大陆要发达很对,台湾政党很乱,国会都打群架,抡板凳,都能打得头破血流的;那里有很大的自由直接......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的感悟

    读《我们台湾这些年》有感2012年的这个寒假过的匆匆忙忙,一晃就过去了,也过得有点特别,特别的是我第一次让自己几乎每天都陪着文学书籍度过。禁不住外面冷呼呼的寒气,就躺在被窝......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改变演讲稿

    这些年,一直在改变的我们 我出生在黄土高原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间被叫做“饲养室”的小土窑,在中国还有公社这个称呼的时候,饲养室是农业社用来饲养牲口的地方。因此我们的童年......

    这些年,闯进我们青春的梦想(5篇)

    这些年,闯进我们青春的梦想 “老师,我要加入体育部!”小傅举起手来,坚定不移地说。看着小傅如此坚定,我也举起左手:“老师,我也加入体育部。”就这样,这些年,跨栏的梦想闯进我们的青......

    这些年,我们拿青春祭奠了什么散文

    成长从来都是一条没有回头的路,该经历的终将经历。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处,留下一道道或深或浅的伤疤。午夜的幽灵,在布满荆棘的荒岛上寻求着精神的食粮。幽暗的月光下,多少双眼睛因......

    演讲稿《走,我们去台湾》(共5则)

    演讲稿《走,我们去台湾》 演讲稿《走,我们去台湾》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603班的雨禾。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走,我们去台湾。 当学校发出“台湾文化探寻之......

    读《我们台湾那些年有感》

    读《我们台湾那些年有感》 印象来自台湾的综艺节目和电视剧。从琼瑶的爱情故事到铁面无私的包青天,从风靡一时的小虎队到一笑就让天空亮起来的小旋风林志颖。当然还有那些说......

    读书伴我们共成长

    读书伴我们共成长 ——洽水中心小学校本部读书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启动“书香校园”工程,用阅读引领成长,让学生亲近书籍,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对活、与博览同行,开阔视野,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