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工商分局合同监管的思考
基层工商分局合同监管的思考
○沈 栋
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合同是连着市场的纽带,市场经济活动必须通过合同的缔结和履行得以实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合同越来越成为联系经济往来,规范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
合同监管的作用
合同当事人在民事上的合法权益可以通过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一系列具体法律规定进行保障,如《合同法》、《物权法》、《民法通则》、《民事诉讼法》等。同时,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也是《合同法》的重要立法目的,对于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违法行为,需要由相应的行政执法机关作出行政处罚,由当事人承担相应的行政违法责任。《合同法》第127条赋予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利用合同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违法行为的权利,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履行合同监管职责的法律依据和指导原则。
目前,合同监管法律体系总体上比较健全,合同监管职能比较清晰,合同监管作用日益显现。
1、合同执法工作已经成为合同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合同违法行为也越来越严重,违法分子所运用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需要合同监管机构研究和探索。
2、合同帮农是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涵盖了监督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诚信守约,制定推广涉农合同示范文本,打击利用涉农合同进行违法活动的行为,为农业开展开创和谐安全的市场交易环境等多方面,是合同监管部门的重要任务。
3、动产抵押登记工作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随着《物权法》及《动产抵押登记办法》的相继施行,法律赋予了工商行政机关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的新职能。
4、拍卖监管工作是依法规范拍卖市场的重要工作,强化拍卖监管工作是合同监管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5、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也是建设社会诚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同监
管部门承担重要职责。
6、合同监管职能是切入市场经济各领域的重要抓手。强化合同监管职能对工商部门履行职能大有好处。
合同监管工作的重点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合同的监管部门,必须做到该管则管。根据《合同法》及相关规定,目前工商部门对合同监管的重点主要是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是强化对合同违法行为的监管。这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工商部门应该始终突出和强化此项工作。
开展合同行政调解工作作为合同监管职能的延伸,不能作为合同监管工作的主业。从当前基层合同监管工作的现状来看,由于历史的原因,合同监管工作长期弱化,合同监管执法队伍不落实,职能严重不到位。
当前合同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活动的不断活跃,当前合同监管部门查处的违法行为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和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合同当事人采用伪造合同、盗用假冒他人名义签订合同、虚构主体资格、虚构货源或者利用合同标的物等欺诈手段骗取财物的违法行为。
2、合同当事人采用贿赂签订、履行合同,通过合资、合作或联营合同等手段侵占、损害国有资产的违法行为。
3、合同当事人恶意串通,危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违法行为。
4、经营者利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所使用的格式条款,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或者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5、拍卖企业未按规定开展拍卖活动,拍卖人之间恶意串通,损害其他拍卖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
不断改进合同监管执法力度
当前,基层工商分局必须转变思路,紧紧围绕合同监管职能,认真研究新形势、新情况下合同监管工作方式方法,综合运用监督管理,行政指导、行政执法等手段,提高合同监管执法效能,促进合同监管职能到位。
第二篇:双桥工商分局二0一一合同监管工作总结
三兴工商分局二0一一合同监管工作总结 按照上级工作要求,2011年我分局合同监管工作紧紧围绕“发展提升年”这一主题,充分发展合同监管在促进我镇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抓住“合同帮弄”和“守合同重信用”及价钱合同格式条款审查和备案三个工作重点。现将本年来的合同监管工作总结如下:
一、发挥合同监管的服务职能,进一步促进“订单”农业发展。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涉农合同指导站机制。今年,合同指导站的工作重点是要做到6个到户,一是合同示范文本到户;二是指道合同订立到户;三是格式的订单备案建档到户;四是监督合同履约到户;五是争议调解到户。通过6个到户,扎实的开展工作,积极促进本辖区“订单农业的发展。
二是搞好宣传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搞好涉农合同企业的合同培训,增强企业与农户的合同法律意识。
二、深入开展“守合同重信用”申报和年检工作。
一是开展了对辖区内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的年检工作 二是按照县局部署,积极推荐“守合同重信用”单位。
三是完善和落实了回访制度,分局每月都将对“守合同重信用”的企业单位进行回访,加强监督管理,同时为企业搞好服务。
三兴工商分局2011年11月23日
第三篇:对提升基层工商分局市场监管效能的思考
对提升基层工商分局市场监管效能的思考
近年来,各级工商部门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总体要求,深入推进“三型工商”建设,全面加强效能建设,有效地提升了依法行政水平,有力地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但是,基层工商部门在监管执法过程中由于受到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监管执法力度不强和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执法效能的发挥。提升基层监管执法效能已成为摆在工商部门面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当前基层工商在市场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队伍素质与监管形式不适应。随着市场经营主体、经营方式多样化和市场监管环境复杂化进程的加快,工商行政管理队伍特别是基层工商的监管人员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一是思想认识不符合转型要求。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仍然习惯以收费为主的监管执法方式,依法行政观念淡薄,不能很好的适应转型后的监管工作;二是干部老化现象严重,人员严重不足。目前工商系统干部职工普遍年龄偏大,而且年龄大的干部多数被安排在基层,很多50周岁以上的人员实际上已退出工作岗位,基层分局特别是边远基层都存在执法力量不足情况;三是知识结构不合理。基层工商干部职工多数是二三十年前进入工商队伍的老员工,学历水平相对较低,知识结构陈旧,缺乏与当前监管执法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效能。
(二)现行体制与监管目标不对应。一是受制于当前的经费保障模式,完成罚没计划及收取会员费仍然是工商分局 工作的重点。基层人员将精力主要投入到罚款中去,无形中放松了监管和服务。二是基层工商缺乏科学可行的量化考核指标。比如日常巡查工作,虽然在分类监管上省局有规定,责任追究也明确,但是如果不出事的话巡查人员就可以得过且过,造成部分巡查人员工作比较懒散。三是奖惩制度不平衡,只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措施,有明确的责任追究机制,但激励机制明显不足,执法人员积极性受到挫伤。
(三)职能分工与监管任务不对称。除极少数基层工商分局外,绝大多数基层分局在内部职能分工和人员安排上,都存在着人手严重不足、职能划分不清的问题。以**县为例,全县总面积1847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520个行政村,总人口31.7万,个体工商户6800余户,私营企业1800多家。邢台县局现有工商分局6个,实际上班人员仅有79人,不足核定编制50%,一线执法人员人均监管各类经营户达到157余户,人均监管面积52平方公里,山区分局更达到人均监管150余平方公里。面对数量巨大的监管地域和监管对象,执法人员根本无法实现对辖区的全面监管。为完成罚没任务,只能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查处案件中。而且为了节省时间,大部分执法人员只会去查处费时少、过程熟悉的无证无照案件,而放弃那些需要耗费大量精力取证的不正当竞争、商业贿赂等案件。与此同时,近年来上级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整治工作过多,每年至少有10项以上的专项执法任务。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部分专项整治行动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往往效果不佳,甚至流于形式,导致行政执法成本高,行政执法效果却不理想。
二、提升市场监管效能的建议
(一)优化资源配臵,建立有效的综合保障机制。
1、合理配备基层人员,提高基层工商的整体战斗力。基人员配备上,要按照领导能力互补、年龄梯次分明、知识结构合理的要求,对基层工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要把执法监管、办案能力和综合软件应用能力作为任命基层工商负责人必备条件;既要有精通并能够熟练地综合运用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法律专才,又要有懂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监管执法服务的计算机能手,形成严把法律法规关和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的互动局面;在基层干部年龄结构方面,实现年龄大、年龄轻的有机结合,形成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的良性循环。
2、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基层工商干部素质。要实现基层工商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统一,实现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有效提升,关键是在提高人员素质。首先,要加强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要始终将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无论监管任务如何繁重,都必须加强对基层工商干部政治教育,经常进行形势情势教育,使基层干部在市场环境多变、监管对象复杂的形势下,始终勇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潮头。其次,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重点培养实际运用工商法律法规查处经济违法违章案件的能力。第三,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重点要加强对计算机操作、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方面的专业培训,不断提高监管执法的科技含量。
3、强化硬件建设,改善基层监管执法条件。基层分局监管对象多、监管区域广,要做到反应灵敏、办事高效,必须重视基层工商的硬件建设,实现办公条件、办案经费的明 显提升。要保证基层分局执法专用车辆,并且要配臵保证通讯畅通的通讯工具和适应动态监管的先进的信息查询、记录工具,确保基层工商分局市场监管数字化、高效化。
(二)建立以健全的考核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在健全现有考核办法的基础上,重点完善激励机制。要积极引入激励机制,将基层工商干部的个人收入与能力、作风、纪律和完成任务情况挂钩;在干部提拔和职务晋升上,基层工作人员和有基层工作经历的要优先考虑,或者要求必须到基层锻炼。总之,通过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展现三个良好风貌。一是要激发基层工商内部干部之间奋发向上、爱岗敬业、争先创优,展现基层工商分局朝气蓬勃、开拓进取、业绩显著的良好风貌;二是要激发基层工商分局之间相互竞争、勇于创新、赶超先进,展现政令畅通、务实高效、实绩突出的良好风貌;三是要激发队伍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展现工商系统的忠于职守、勤政为民、与时俱进良好风貌。
(三)健全基层工商分局内部机构配臵,促进职能到位。1.健全基层分局内部机构配臵,应该坚持走“精局强所”之路。市、县工商系统在人员编制、机构设臵、经费保障上要向基层工商分局倾斜,保证分局在日常市场监管和执法办案中人员充足、机构健全、经费宽裕。工商分局也可以像县局机关一样设立专门的市场检查、食品、商标广告等相应的岗位,由专人专职办理相应的业务,确保业务正常开展和业务监管职能到位。
2、强化对工商分局的业务指导,防止监管工作流于形式。建议省、市局各职能处室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措施,大 力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力度。针对工商分局工作的薄弱环节,确定指导重点,对症下药,建立定人、定点联系基层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帮助基层分局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指导帮助基层工商分局学会在繁重的日常监管工作中,抓重点工作和工作重点,合理摆布工作,防止出现疲于应付、流于形式和“什么都管、什么也管不好”的现象,真正将各项业务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基层监管执法效能和服务发展水平。
第四篇:关于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本文根据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一线工作实践,简要分析当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基层食品药品监管问题建议
前言
食品药品安全是一项民生工程,不仅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有序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随着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基层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愈发凸显,成为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也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目前基层食品药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食品医药产业城乡发展不均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缺乏,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后,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老百姓的经济负担,但村级医疗机构用药品种变少,一些常用必备药品无法买到,基层群众用药受到一定程度限制。农村食品加工小作坊、流动摊贩、餐饮摊点、农家乐等数量众多,多为个体家庭式经营,规模小、软硬件设施差,业态种类复杂,分布相对散乱,产业规模化、集聚化水平低。
(二)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基层食品药品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程序不规范,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责任意识不强,行业自律能力较差。
(三)群众自我保护能力较差。以部分山区群众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为例,基层群众食品药品安全知识普及程度不高,辨别假劣毒害食品药品的能力较低,且容易受虚假广告误导,自我防范意识较弱,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群体性聚餐食品安全问题特别突出。
(四)基层食品药品监管任务繁重。农村监管对象较为分散,县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执法力量严重不足,检验检测技术手段落后,对农村食品药品市场的日常监管显得捉襟见肘,特别是对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监督检查频度较低,实际工作很难实现全覆盖。
(五)食品药品安全隐患突出。食用农产品农药残留问题不容忽视,高毒农药、禁用肥料、限用激素在种养植环节屡禁不止。一些不法分子打着举办“健康讲座”、开展“专家义诊”等旗号向农村非法兜售假劣药械、保健食品,或者以非药品冒充药品蒙骗基层群众。极少数生产加工经营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生产销售假劣食品药品手段翻新,方法
隐蔽,假冒伪劣食品药品从城市流向农村的趋势比较明显。相对而言,农村更容易成为假劣食品药品的“重灾区”。
二、加强基层食品药品监管工作的几点建议
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中明确要求,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将食品安全工作列为重要职责内容,主要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并明确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做好食品安全隐患排查、信息报告、协助执法和宣传教育等工作。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与各行政管理派出机构密切协作,形成分区划片、包干负责的食品安全工作责任网。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员、协管员等队伍,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社区和乡村食品安全专、兼职队伍的培训和指导。可见,基层人民群众的食品药品安全保障必须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在编制、人员、经费等方面的必要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建立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相结合的科学有效的食品药品监管体系。
(一)加强基层监管队伍建设。尽快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切实加强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执法队伍和装备建设,加强执法人员培训,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借鉴推广我省渭南、咸阳等地市的先进经验,落实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和人员,力争“十二五”期间在全省建立健全镇级或区域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工作机构,根据区域人口分布,每两三个镇设立一个食品药品监管站(所),按照监管对象数量多少,参照一定比例科学配置编制和人员,并将工作经费列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配备必需的执法工具和技术装备,使监管队伍与监管职责相适应。继续深入推进农村食品“三网”和药品“两网”建设,各镇聘用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行政村聘用信息员,并由政府财政给予一定经费补助或者按照工作完成情况以奖代补,使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基层真正落到实处。
(二)建立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设立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执法经费和监测经费,设立食品安全案件举报奖励专项资金,切实保障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各级政府应将食品药品安全专项经费纳入财政统一预算,确保专款专用,改变“以收定支”的经费保障模式,破解“以罚代管”监管难题,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经费,以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宣传、专项整治、快鉴抽检工作需要。
(三)完善责任追究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地方政府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县、镇政府要加强对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监管部门要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相
互协作,形成整体监管合力。加强基层食品药品行业协会和诚信体系建设,严格落实企业作为食品药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等违法犯罪行为。
(四)健全检验监测评估体系。加快基层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安全评价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检验检测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中的技术支撑作用。统筹规划部署,优化整合资源,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建设县级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监测中心,配备必需的检测设备,制定检验检测计划,落实检验检测经费,积极开展检验检测和风险监测预警工作,提高食品药品安全检验监测水平。积极开展影响食品药品安全风险因素的分析研判和评估预警,对食品药品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排查、早解决。
(五)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工作体制机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充实应急处置队伍,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制定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信息发布等配套制度,加快应急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重点监测预警与日常安全巡查,开展应急处置实战演练,切实提高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有效防控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确保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能够做到有效应对、及时控制和正确处置,尽最大可能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六)强化科普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知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家庭活动,充分利用新兴媒体,普及食品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和饮食用药安全常识,全面提高基层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假识劣水平,切实增强食品药品从业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守法经营能力。开展舆论监督,曝光典型案例,加强示范引导,宣传工作成效,营造人人关注食药安全、人人参与食药监管的良好社会氛围,筑牢食品药品安全防护网。
第五篇: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工作思考
基层工商所商标监管工作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商标作为一种区别产品或服务出处的显著标志,已经越来越受到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普遍重视。基层工商所是商标监管最具体、最直接的管理机构,商标监管工作直接关系到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权益,已经成为基层所一项重要工作。下面就基层工商所如何做好商标监管谈几点思考。
一、加强辖区注册商标基本情况调查,做好数据统计工作
加强辖区注册商标基本情况调查,一是便于掌握辖区注册商标总体情况,二是便于注册商标使用管理,三是便于发展新办商标注册。目前,辖区有市场经营主体2000家,有注册商标300余件。如何做好数据统计工作,具体讲有以下几点:一是日常监管环节做好注册商标统计,实时收集注册商标,并做好商标使用指导工作;二是结合企业年检电动机做好注册商标统计,检查企业商标使用情况;三是做好新办企业产品情况了解,掌握企业商标注册意向,适时指导企业做好商标申请注册。
二、加强生产(服务)环节检查,做好商标监管维权
生产(服务)环节出现的商标侵权事件,是商标侵权事件的源头,产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广,也成为商标监管的重要方面。如何做好生产(服务)环节检查,具体讲有以下几点:一是加强生产(服务)企业商标使用检查,检查企业是否按商标核定的范围进行生产,有无超商标注册核准范围使用。二是加强产品质量检查,检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损毁商标信誉,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三是检查企业产品有无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是否侵犯其他注册商标权益人权益。
三、加强流通环节检查,做好商标监管维权
一直以来,流通环节商标监管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切身利益,是日常工商监管的重要内容。如何做好流通环节商标监管,具体讲有以下几点:一是检查商品注册商标是否为冒充注册商标。如检查商品的注册商标是否有相关材料、商品注册商标是否有不按核准类别使用等情况。二是检查商品是否为侵犯他人商标注册权的商品。重点检查易出现假冒伪劣商品以及傍名牌商品,如假冒食品、化妆品、汽车配件、装潢材料等,主要检查经营者的进货台账、联合相关厂家共同打假等。三是加大注册商标商品的质量检测力度,对质量差、信誉低商品的生产者进行督促,维护商标信誉。
四、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做好商标维权执法工作
加大行政处罚力度,是维护商标权益人权益的重要保障。如何从行政处罚的角度出发,做好商标维权执法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积极开展打假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和傍名牌商品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冒充生产、销售注册商标商品的经营行为,要从重处罚,并重点监管。三是开展注册商标商品的质量检测,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生产、销售质量低劣注册商标商品的经营者要进行处罚,其整改。
在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做好商标监管工作既能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和服务质量,维护商标信誉,也能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基层工商所只有不断加强商标监管工作,才能为全社会商标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