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解决基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的思考
解决基层执法监管力量不足的思考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数量的增多,安监部门执法监管任务也日趋繁重、责任日益重大,有限的安监机构人力资源与量大面广的监管任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矛盾,安全监管力量不足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在:人员编制数量相对较少,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人员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人员匮乏;经费普遍紧张,车辆、设施、办公条件等相对较差。由于这些问题及因素的存在,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能的部门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解决好执法力量不足,真正担负起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建成一支能够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的安全监察执法队伍,已成为各级安监部门必须面对和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执法力量不单纯指人,它应是执法机关一种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应该涵盖执法人员、执法理念、执法装备、执法监管机制等各个方面。由于部门机构编制的限制,目前我们还不可能大规模的扩充执法队伍,要解决执法力量不足的问题,必须坚持多管齐下,立足内部挖潜,不断增强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才有可能从根本上缓解执法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
一、选拔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
执法队伍是树立安监部门形象的重要窗口,应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要政治过硬,又要业务精通,既要成熟稳重,又要始终充满活力。安全监管,关键在人,必须紧紧围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使那些想做事、能做事、敢做事的人员调整、充实、加强到执法队伍中,不断地给执法队伍补充新鲜血液。要按照年轻化、专业化、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选配与执法监管工作相适应的人员从事执法工作,对不适应一线执法工作人员及时进行调整,始终保持执法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建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积极向上的执法队伍。这是提高执法效能和执法水平的前提和保证。兵不在多而在精,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的特殊性和编制体制的制约,决定了执法队伍建设必须走精兵和强兵之路。
二、全面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
执法人员要能承担起安全监管的神圣职责,做好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促进安全发展的忠诚卫士,就必须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执政为民能力,尤其要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所以在做好选人用人工作的同时,还要抓好育人塑人这个环节,把抓好教育培训做为执法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树立向素质要战斗力的观念,推进人才强安战略,做到一手抓政治理论学习,一手抓执法能力建设,坚持不懈地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踏踏实实干事保生产安全,清清白白做人保自己平安。
一是提高执法能力。安全监管执法工作具有较强的法制性、技术性和专业性,随着安监工作形势的发展,原有法律法规体系在不断的调整和完善,新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的出台,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工作中建立健全一整套的学习和培训制度,通过定期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自主学习、定期考核等形式,使执法人员尽快地熟练掌握综合法律和安监专业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安全监管能力、行政执法能力和事故调查处理能力,努力做到研究问题有深度,执法检查有力度,处理问题有尺度,工作效率有速度。尤其是要提高“说理式执法”能力,“说理式执法”是文明执法的升华和延伸,实践证明,“说理式执法”可以有效减少抵触情绪、化解执法阻力,进而有效提高执法效率。在执法培训中应有意识地灌输“说理式执法”的理念,教育广大执法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自身的语言和行为艺术,摒弃“冷、横、硬”的工作方式,在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的前提下,既要和风细雨,又要刚柔相济;既要通情达理,又要依法行政;既要严格执法,又要热情服务。
二是提高综合素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弘扬先进、学习英模,提高安监系统广大执法人员推动安全发展的自觉性,提高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加强作风建设,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好作风,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把工作抓实抓细;加强党风廉政和反腐倡廉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规范自身行为,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做到自警、自醒、自重、自律,杜绝吃拿卡要现象,自决抵制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等腐败问题,努力做到工作负责无投诉、依法行政无申诉、清正廉洁无起诉。
总之,要通过严格的业务培训和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执法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执法技巧和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规范执法行为,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的安监执法队伍,以适应新形势下日益繁重的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需要。
三、充分调动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实践证明,形势越是发展变化,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要重视人的因素,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广大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了,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有了条件可以更好地利用条件,不断开创安全生产执法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人员岗位责任目标任务,建立执法人员绩效考评档案,制定考核细则,严密考核程序,将现实表现和工作绩效与职务升降和奖励挂勾,切实推行奖勤罚懒、惩劣治散的监督制约和激励机制,遏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不良习气,引导广大执法人员把心思放在事业上,把精力用在工作中,激励执法人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智慧和潜能,并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和提高。坚持“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的“三不吃亏”的用人导向,大力褒扬和重视使用综合素质高的人、干事的人、老实人,使他们有舞台、有作为、有地位、有公正评价,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
二是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爱护干部,为其开展工作、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重视执法硬件建设,尽力做好执法队伍的后勤保障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尽力满足一线执法人员正常履行职责所需要的工作条件,配齐配全执法车辆和执法必备的技术装备,解决办案经费不足、执法装备落后等问题,促进执法效率的有效提高,充分调动广大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建立联合执法机制
任何管理都不应该是只唱“独角戏”,“包打天下”的做法会给我们的执法监管工作造成疲于应付的被动局面,安监工作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特点,更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实践证明,充分发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安全行政执法工作,这是当前解决执法任务重、要求高与执法人员少、力量不足矛盾的有效手段。首先是发挥安委会的协调作用,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形成合力”为方针,加强与公安、工商、消防、卫生等各职能部门的横向协调配合,整合执法力量,推进综合执法和联合执法;第二是发挥党委政府的引导作用,在重要的时期、关键环节,请党委政府对安全工作进行指导、检查,以带动企业进行自我检查,并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等领导和监督机关,对安监执法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第三是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安全监管执法工作的良好氛围。
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各界群众广泛参与的“大合唱”。
第二篇:基层警力不足的结症及解决途径
论警力不足的现状与改善
警力,是公安机关得以正常运转的决定性因素,它不仅关系公安机关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安居乐业。近年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然而社会治安形式日趋严峻,有效地整合当前的警力资源,不断挖掘现有的警力潜力,努力提高各级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班子的战斗力,是公安机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充分有效发挥公安机关职能作用的必须途径,同时也是基层公安机关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联系自身实际,不断开拓创新,解决警力不足瓶颈的突破口。
一、我省警力不足的现状及其表现形式 警力不足并非完全是由公安机关自身造成的,也不是近年才出现的问题,它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和复杂的社会原因。就我们泰州市的情况来看,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迅速转型,这一现象表现得日益突出。警力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已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的日
常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警力配置结构与实际需要之间差距过大
1、机关警力所占比例数难以下降。以县区级局为例,经过几年的改革,治安、刑侦逐步脱离了机关化模式成为基层实战单位。而承担队伍管理任务的警力数却逐年上升,从事文字、后勤、审核等新兴部门不断建立,在总体警力增加不多的情况下,这些部门有时也叫“警力不足”,使警力在合理使用方面出现与改革初衷不相协调的现象。
2、基层单位承受巨大的治安压力。在现有的警务体制下,由于基层所队的警力不足,基层民警往往都扮演着“多面手”的角色,什么事情都得管,最终什么事情都管不好或管不全。尤其随着当前群体性事件、大型活动等非警务活动的增多,更是使得原本紧张的警力雪上加霜。在经济相对较为发达的泰州市海陵区,外来务工人员早已超过了常住人口,其带来的一系列治安问题使当地派出所应接不暇。许多年前就提出的警力向一线基层倾斜的举措,但终因各种原因基层警力配置与实际工作还有相当的距离。
3、基层民警休息难以保障。休息、休假本是一种法定的基本权益,由于警力不足,许多基层民警的休息、休假难以保障,除每月四分之一时间的正常值班外,每月随时要加班加点,工作时间远远多于其他国家机关公务人员。相当数目的基层民警由于长期忙于工作积劳成疾,留下终生遗憾。
(二)内部管理体制中存在警力内耗现象
1、管理规章中缺乏“人本意识”。近年来上级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许多规章制度,但许多规定缺乏“人本意识”,在执行过程中使基层民警产生了许多抵触情绪,许多规章制度都带有“惩处”字眼,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对基层民警的“不信任、不放心、不尊重”的内容。导致基层民警心理压力过大,继而出现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不做的不正常现象,实质上亦浪费了本已紧张的警力。
2、管理惩处多、教育引导少、且存在不公正现象。在现在管理模式中,公安机关过多使用“违者一律予以”或“未达到的予以扣分”之类的措词,而且大多将基层实战单位作为管理、考核对象,而对大部分坐机关的、或者是女性民警,往往是“管不着或考不了”。这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基层民警工作积极性。而且每月一次的自评、考核、成绩公布以及组织实施人员安排,也无形中牵制了大量的警力。
3、警察的自我荣誉感丧失。现在,许多基层民警都对自己的职业缺乏了信心,究其原因是“警察的权益不能自我维护、警察权益被随意剥夺,警察的社会地位在日益下降”。警察对自已的职业失去了认可度、归属感是一个极其危险的信号。而我们的维权部门又因缺乏法律支撑而不能有效维护警察的正当权益和法律的尊严,在“对群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极左教条影响下,在“….有求必应….”等缺乏法律依据的承诺面前.我们在对外实行“人性化”管理和服务过程中,对内却失去了“警心”,这是对现有警力最无形的浪费。
(三)综合效率低限制了基层单位的工作效能
1、基层警力不足影响了工作效率。在执法办案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过程中,现有警力配置制约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派出所民警从接警到调查,取证做笔录,写结案报告,直到最后的材料呈批和人员关押的一般性案件要一天时间,一天之内,一个民警一般只能处理一起一般性的治安行政案件,许多案件有时只能往后押或草草了事,从而造成了公安机关近年来打击震慑力逐年下降的局面。
2、基层警力不足影响了社会治安效果。由于警力不足,许多基层单位在抓住工作重点的前提下,对部分工作只能应付,如社区居民关心的辖区见警率的问题,基层单位只能以召开座谈会或治安情况通报会的形式来弥补不足,向群众通报辖区的治安形势,解释工作中面临的实际困难。由于警力不足,责任区民警很少能每周到达每一块社区、村一次,离群众的要求有较大距离,对此,群众意见很大,社会治安效果也不好。
3、专项行动过多干扰基层民警工作自主性。近年来,专项行动常年不断已是见怪不怪,基层单位的许多工作计划常常被“专项行动”或“集中统一行动”所打乱。而面对随时都可能到来的督查,基层单位明知无可为而为之,使原本紧张的警力更加捉襟见肘。而对解决辖区突出的治安问题需调用的警力,往往由于服从于上级的“统一行动”而被迫放弃。
(四)警力绝对数与社会公众安全感需求存在差距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渴望平安的愿望也愈加强烈。在警力增长滞后和发案大幅上升的现实中,把所有的社会治安责任全部归结到公安更是一个认识的误区,另外,公安装备的科研投入和装备经费保障亦相对落后,许多犯罪嫌疑人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后,基层公安机关尚无对策,最终导致公众的安全感得不到保障。
(五)警察职责和警力配备缺乏严谨的法律保障
1、警察的定性与当前的职责、职权范围部分不符。警察是“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现在武装性质已经淡化,服务功能正在深化,而主业不明,职责不清导致基层工作进展进退两难。如“110”的部分承诺,公安机关在实际工作中根本无法办到或不可能办好,最后反而自损形象,使基层民警处于“出力不讨好”的境地,更有个别群众一封投诉信就可能置民警于“死地”。由于警察的职责职权范围不清,许多非警务活动牵制了大量的基层警力,如一些商业行为的的大型文艺活动,理应由专业的保安公司承担,却大多由警察无偿提供保卫服务。
2、警力扩充缺乏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目前警力的增减,既无法律上的依据,又无制度上的保障,无论是要编制还是要财力,都得由基层局级领导多方面“奔跑”,每年地方政府给警察机关的财政预算,许多地方只能坚持9-10个月,甚至更少时间。由于警力不足,对许多突发性、群体性、恐怖性事件,现有警力应付困难,力量悬殊最终导致民警伤残。
二、初探改善当前警力不足现状的途径 造成当前警力不足的现状,既有警察机关自身结构不合理的原因,也有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警察机关管理的体制和观念陈旧的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泰州各级党委政府和警察的上层决策部门应从共创和谐社会出发,对内转变观念、更新机制、改善内部结构,对外从法律上和制度上保证有足够的警力充实到基层,从而使警察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社会,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社会治安环境。
(一)以人为本,政治建警。具有一定工作技能和高度政治责任心的民警,以及由此形成结构合理的民警队伍是决定警力的首要因素,在任何情况下,民警的素质都直接地影响着警力的变化。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既是党和人民的期望,也是新时期保持公安机关性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履行公安职责的根本保障和前提条件。政治建警最重要的一条是树立终身为警的观念,时时为警观念,就是无论何时、何地任何情况是警察就是要履行警察职责,无论是当班与否,职责范围内外与否,都要挺身而 出,自觉履行职责,协助处理好各种事件与案件,处处树立警察的高大形象,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责任感赢得党和人民的信赖。
(二)严把“入口”,畅通“出口”。长期以来,“入口”把关不严是造成民警的基本素质特别是文化素质偏低的一个主要因素。当然这有着各种各样的历史原因,解决的办法是抓住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市场活跃的有力时机,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及国家公务员制度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考试、公开招收等措施强化“入口”的规范性和制约机制。同时,对队伍中一些不能胜任公安工作,屡屡违纪违规给公安事业造成严重后果的“害群之马”,要依照有关管理条例,清退出公安队伍,以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性,保证队伍的纯洁。
(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公安教育内容广泛,基层公安机关应从实际出发,抓住符合实战需求的教育重点,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强化民警知识“充电”,提高民警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县级公安机关,没有自己专门的教育培训组织机构,只能依靠上级公安部门一年有限的几次、有限的几个名额参加培训,工作一忙,还会受到冲击。这样长期不“充电”,知识得不到更新,专业技能得不到提高,民警的素质实际上就是在下降。应当结合实际,积极为民警的再教育创造条件,较为系统地定期组织民警轮训。同时,要加大交流轮岗力度,培养一专多能的公安干警,以适应新形势对公安干警提出的新要求。
(四)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抓好公安队伍领导班子建设,是充分发挥警力资源效应的关键。从严治长,首要的是发挥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党委班子要时时刻刻警醒自己,发挥模范标杆作用,以自己的言行举止激励民警。其次是要抓好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在从严治警的同时,还不应忘记从优待警。“从严治警一本书,从优待警一句话”已越来越成为队伍难于管理的突出问题。政治上,要关心重视民警的进步,提拔任用,评先评优,要重实绩,重公认,不主观臆断;工作上,要想方设法为民警提供宽松环境,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缓解工作压力;生活上,要提倡用家庭式的关爱温暖人,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民警解决后顾之忧;在方法上,要与民警平等相处,民警最欢迎的还是领导以平常的姿态与民警交心谈心,架起理解的桥梁
(五)资源重组,科学决策。精简专业部门,充实综合部门。尽快建立一个高效灵敏、指挥畅通、一呼百应的整体联动机制,改革现行的公安管理体制,实现资源重组,这既是警力资源开发的需要,更是从制度上保证优秀警察脱颖而出,实现一警多能,综合开发警力资源之所需。要防止民警充实基层后再次出现机关化倾向,变“坐堂接诊”为“外出巡诊”,提高街头的见警度。白天,社区民警结合社区巡逻开展走访、入户调查、安全检查、整改隐患。夜间,进行入户调查走访发动群众,组织治安志愿者义务值勤,带领保安联防队员开展社区巡逻防范和盘查检查。
1、精简内设机构,规范警种职能。分工过细,职能交叉,层次不清是县级公安机关机构设置的突出问题。目前,县级公安机关内设的科室所队多达15个以上,几乎与省、市级一一对应。警种多,有的警种机构建制又高于其它部门,这种状况常造成指挥协调不力,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扯皮,也不利于将警力向一线倾斜。县级公安机关的机构设置应突出战斗实体的需求,改变分工过细、警种过多的现状。无需讲究上下对口,将职能重叠的部门合并,减少警种,彻底改变“小而全”的做法,将合并后的富余警力充实到基层一线,增强实战能力。其次是要规范各警种的职能。职责清晰可使警力资源合理操作。《人民警察法》明确了公安机关职责的14个方面,这是从法律上对人民警察职责的确认。必须依照警察法的规定,明确各种职责,相应地配置、开发警力资源。再次是建立相对集中的警务联动区,如在乡镇建立中心派出所等,合理配置警力,调剂警力资源。最后要建立以块为主的警务指挥机制,对所有警务资源实行以块为主,统一收编,统一使用,改革现有的隶属关系不合理的状况。
2、改革人事制度。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用一定的标准去评估民警个体的绩效,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民警提升、晋级、加薪、奖励换岗的依据,开展岗位竞争,可以促使每一个民警产生压力和动力,由此推动公安机关内部警力的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合理的结构组合,进一步激发民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警力资源处于最佳状态。
3、落实责任制。进一步理顺实战指挥、整体联动机制,专门规范分级处警制度和工作职责,明确由“110”负责统一指挥调度点线面上的各股防控力量,有权指令开展全县或区域范围的警情处置和围堵追缉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将刑事、治安案件,交通、火灾事故等各类警情定级,明确规定根据警情大小和紧急程度,分别由对应级别的领导亲赴现场指挥处置。由局领导到场处置的警情,涉案地派出所、交巡警大队和局有关科队的领导要同时到场。其他一般警情由各警种的相关民警承担处警责任。建立以派出所为单位划分防控工作责任区,绘制派出所的防控作战图,实行挂图作战;把派出所、交巡警、刑侦、治安等警种和机关挂钩部门警力、社会防范力量统一纳入责任区,根据属地管理与业务主管相结合的原则分别承担防控责任。各个警种和每个民警在责任区内既担共同责任,又负单独责任。
(六)综合治理,群防群治。群众路线,群众工作是公安建设的优良传统,也是弥补公安自身警力不足,开发警力资源的另一有效途径。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社会治安问题总的对策是: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指引下,以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历史经验为基础,遵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贯彻执行“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工作原则,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运用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文化的、教育的、技术的等多种手段,融打、防、教、管、建、改为一体,形成严密有序的预防犯罪体系,以达到最大限度的控防犯罪和减少犯罪,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的目的。走群众路线,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公安队伍形象。没有好的形象,是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和爱戴的。其次是要坚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发挥准治安力量,如治保干部、联防队伍、企事业保安组织的作用,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大治安防范格局。近年来,基层群防群治组织作用严重弱化,有的已名存实亡,这固然有经济利益的因素,但与公安机关放松了监督管理不无关系。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使各个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认清安全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必须进一步加强对群防群治组织的管理和指导,使之真正成为维护社会治安的一支值得信赖的力量,从而最大范围地延伸警力空间。
(七)保障经费,科技强警。科技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公安机关第一战斗力。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可以大大解放警力,提高警务工作效率。在现代社会,开展各项工作都离不开科技的武装,开发警力资源更加离不开科技手段。从目前情况看,整个公安系统科技意识仍很淡薄,对民警科普知识的教育基本处于空白或不自觉状态。用高科技的设备、装备武装民警,增大高科技的投入外,更主要的是要强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抓好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以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要求,这也是今后开发警力资源增强警力的最大空间。
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警力不足的状况改善必须着眼于发展,国家应有相关的法律依据来确保警力的适时增加,应建立一整套确保警察依法行使职权和不越权执法的法律支撑体系,只有这样,才能使警力在绝对数上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综合素质上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在结构调整上能适应发挥职能作用的需求,杜绝警力浪费,杜绝无所作为。
第三篇:对深化基层监管执法改革的探索与思考
国家工商总局在全系统基层建设和人才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提高基层监管执法能力为重点,进一步整合基层执法资源,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监管执法方式改革创新的目标和任务。如何继续深化基层监管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成为新形势下创造性开展基层监管执法工作面临的现实课题。本文重点结合全系统监管执法工作现状,就如何推进基层监
管执法改革作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一、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
2006年以来,**市工商系统以深化监管执法改革,提高执法效能,规范执法行为为目标,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目标,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体系建设,通过全面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执法机制,提高执法效能,一举打破了全市工商系统行政执法工作长期处于低迷徘徊、消极被动的不利局面,并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历史性新突破。
(一)“服务发展”的理念有了新突破。针对长期以来广大基层干部由于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理念的狭义理解和片面认识而造成基层行政执法工作消极、被动的现状,全市工商系统因时制宜,对依法行政与服务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审视和科学的定位,以“忠于职守、勇于负责、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立足点,进一步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切入点和结合点,拓展和延伸了“服务型工商”的内涵。明确提出了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大力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和发展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的“大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执法为民,服务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执法与服务两手抓,两手硬的策略,有效消除了基层部门在监管执法上的思想束缚,彻底改变了基层部门不愿办案、不敢办案和不善办案的消极、被动现象。
(二)行政执法机制改革取得新突破。一是健全机构,落实职能,市、县(区)局分别组建了专司行政执法办案的经检机构,进一步理顺了执法层级,充实了人员力量,强化职能到位,加强对基层行政执法办案工作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建立起指挥有方,运转有序、执法有力的上下联动执法机制。二是以强化基层责任落实,提高监管执法效能为目标,建立和完善了县、所(分局)、片区三级联动监管执法责任考核评价机制,进一步突出监管重点,拓展监管领域,细化目标分工,强化责任落实,不断推进执法前移,强化综合执法,大力营造人人会办案,全员能执法的氛围。三是以提高执法效能和规范执法行为为重点,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执法培训机制,采取分片轮训、全员参与、集中授课、个案指导、典型案例评析和现场答疑解惑等方式,强化对基层的执法业务和知识更新培训,全面规范基层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
(三)行政执法成效取得历史性的新突破。2006年,全系统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998件。其中,立案案件403件,案值1300万元,罚没款445.79万元。案件数比去年同期(419件)增加579件,增长率达138.19%;立案案件数比去年同期(191件)增加212件,增长率110.99%;案值比去年同期(87万元)增1213万元,增长近13倍;罚没金额比去年同期(42.89万元)增加402.9万元,增长近10倍。通过强化行政执法办案,全系统不仅在罚没款总额、个案罚没金额、总案值及个案案值上创造了历史新高,而且在查处大案、要案、新案、难案上积累了经验,锻炼了队伍,为全系统大力推进行政执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基层行政执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全市工商系统在行政执法工作上取得了历史性的新突破,但从辩证、发展和理性的角度来分析,全系统行政执法工作在依然存在一些必须加以重视和规范的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思路不清晰。少数基层监管执法部门对严格执法、依法行政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存在认识和理解上的误解与偏差,难以找准履行工商职能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点、切入定和落脚点,改革上瞻前顾后、执法上顾虑重重、创新上缩手缩脚,欠缺驾驭复杂局面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及协调能力,不敢执法、不愿执法、不善执法等被动监管和消极执法现象依然存在。
(二)体制不健全,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为在行政执法资源的配置与组合欠缺科学,职责分工不够精细。市、县(区)工商局内设机构过于重叠,职能过度复合,工作过多集中,基层执法人员疲于应付常规性、事务性工作,首尾难顾,心有余而力不足,进而导致行政执法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难以取得新的突破。基层监管执法体制改革步伐与职能前移进度同基层人员素质及现实状况存在不相适应甚至是相互脱节的现象。在推进局、所、片区三级联动执法机制上,部分基层单位改革力度不够,创新意识不足,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等、靠、观、望、拖的消极思想,三级联动执法尚停留在“不联不动”或“联而不动”的空泛状态,联动、高效的执法机制内涵不够丰富,亮点不
第四篇:论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症结及解决途径 原稿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论基层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症结及解决途径
顾杨阳
【摘要】:国家的安定取决于军队和警察,而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警力不足的问题已经日趋严重,一定程度上对维护社会的安定产生了影响,降低了人民警察在群众心中的权威性。导致警力不足的原因有很多,结构设臵不合理,数量不足,素质不高,装备落后,经费短缺,甚至“不务正业”。要真正搞好我国警察队伍建设就必须针对这些问题找出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只有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公安队伍才能越来越强大,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维护社会安定,才能更好地保护人民。
【关键词】:警力不足 公安机关 原因 解决途径
一、警力的内涵及现状
有关警力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警力是指警察队伍,特指公安队伍的编制人数。而广义的的警力则是只警察队伍的综合战斗力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包括编制、装备、训练、战术、策略与社会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我们现在所说的的警力,当然指的是广义的警力。警力,说到底还是以人为中心,从而使特定的区域内警察的数量、质量、结构、装备、经费等综合因素达到一定的程度。警力,不单单指警察数量的多少,也包含警察机关的科技水平、装备的使用水平、信息化水平以及警察的素质能力与价值观。什么能力都没有就什么事都干不了,那样就算有再多的警察也于事无补。相反的,只要警察的综合能力相对较高,各个方面的能力都较强,即使数量上相对少一些也是没有问题的。
目前,我国警力的分布现状大致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管理人员多,实践警力少;发号施令的多,冲锋陷阵的少;裁判员多,运动员少。一线警力配置捉襟见肘,真正做事的基层民警事务缠身,极大削弱了公安执行力。二是公安派出所的警力配置不科学,基层民警工作苦乐不均。主要体现在分布在城市和偏远农村的基层民警工作任务远远大于分布在城关派出所的基层民警。
曾经有人设计了一道假设题来考察派出所警力配置情况。题目是:假设有关权威部门已对你所辖区人口、社会、经济、自然环境和治安环境等因素做出评估,并按评估发给预算经费,所长有权支配警员的人数和经费使用,你将对你所现有警员采取下列哪种方式?另要求在适量时候对派出所长予以考评;不合格者面临处置。见表1-1。
表1-1派出所警力需求配置调查表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总计 城市所 城管所 农村所 偏远所 不增不减
11.9 13.3 10.7 11.7 10.5
适当削减
10.3 9.9 15.2 8.1 11.3
适当增加
39.2 31 35.2 43.8 40.9
大力增加
7.7 8.4 5.9 7.7 10.6 注:参加调查所长1164名,有效卷998份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适当增加”和“大力增加”两项之和仅占47%,还有10.3%的所长在考虑“适当削减”警力,对警力的绝对需求是47%-10.3%=36.7%。对警力需求较高的主要是城市和偏远农村派出所,这也是合乎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速度飞快和农村偏远地区经济困难的基本国情的。
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的警力分布十分不合理,大大降低了我们公安工作的效率。
二、警力不足的表现形式
针对我国目前警力不足这一现状,大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机构的设置仍然是以前计划经济时候的那种警种分的过于细、机构设置不合理、设置的机构太多、机关设置太多、一线警力不足的模式。这样的模式难以形成合力,浪费了警力资源,导致一线警力严重不足的现象。而我国香港警察的最高管理机构是香港警务处,它将香港的警察划分为行动和管理两个部分,从而实现直线制的管理模式,科学的区分了行政管理工作和警务工作,并且一一线行动部门为主线,突出了实战性的警务工作特点。
而我国内地公安组织机构的设置讲究上下对口,光是省级、地级公安机关内设机构就高达30多个,县(市)级的公安机关内设机构也有20多个,导致警力分布倒置,机关的警力反而比基层充足,造成机关警力多而工作少,基层工作多而警力少的现象。在现在的警务体制下,由于基层警力不足导致许多民警多要扮演“多面手”的角色,什么东西都要懂、都要管,到最后什么都不懂、什么都管不好。而这就直接导致基层民警的休息难以保障。休息、休假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益,而警力不足的问题使得许多基层民警的休息、休假难以保障,差不多每天都要加班加点,有些民警积劳成疾,甚至累倒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北京市延庆县沈家营派出所长祝建国,因劳累过度,心脏病突发,牺牲在工作岗位上,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年仅48岁。河南郑州援疆特警、郑州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特警四大队民警沈战东在完成巡逻任务后,在乌鲁木齐驻地备勤岗上猝然离世。扬州市邗江公安治安大队长徐长根夜里心脏疼痛难忍,发完“审查的如何”这最后一条短信后因抢救无效,停止了呼吸,终年50岁„„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若是警力充足,我相信这些优秀的人民警察就不会牺牲,我相信他们会在他们的岗位上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数量不足
目前我国公安机关警察数量约160多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达到129533万人,得出的数据是我国警察占总人口的万分之十二。而在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远远高于我们,法国达到万分之三十,意大利达到万分之二十九,日本达到万分之二十,美国达到万分之二十八。当然,这是在国外,也许会有人说没有可比性,那就已回归以后的香港来说,香港有400万人口,拥有的警力数量相当于拥有9000万人口的河南省,难道我们的一个民警就能抵得上香港的二十几个警察吗?当然不可能,相反的,香港一名警察倒是能抵得上我们好几个民警,也就是说,我们的民警的素质远远不如香港警察。
(三)队伍素质不高
警察素质,顾名思义是指由个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的培训所形成的从事警察职业的人员应有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品质或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警察,必须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四个方面的素质。
第一,我国警察思想道德素质明显不高,存在许多问题。一,现在的警察的功利思想比较严重,民警的价值观产生偏差。部分民警为了达成指标,经常出去乱罚款,做表面文章给领导看。二,只懂享福,不能吃苦。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许多民警认为艰苦奋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有必要再去吃苦,享享福就好了。在每年的大练兵中,许多民警都吃不消体能训练,专业技能又不过关,就抱着偷偷懒就过去了的心态混过去了。三,人际交往关系不正常。现在的民警思想观念庸俗,谁把他们招待好了,他们所谓正义的天平就倒向了那一方。与有钱人的关系就十分密切,而对没钱的态度就十分恶劣。四,法纪观念淡薄。少数民警办事不按照法定程序,为了方便走捷径,甚至运用一些违法手段来达到目的。
第二,警察队伍文化水平不高。现在的警察队伍,只有极少一部分具有大学本科以上的学历,别的大多都是大专、中专学历,还有的是从部队转业的军人。也就是说有很多警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察都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培训就直接从事了警察这项职业。这些导致了我国公安机关缺乏高素质人才,总体文化水平低,大大降低了我国公安机关的战斗力。
第三,专业素质不高。我国基层民警是与群众接触最多的群体,应该具备很强的专业素质,可现实却恰恰相反,有能力的、素质高的都被调到局里,反而基层的民警都是业务能力不高的。
第四,身体、心理素质差。“有一同事参加工作才三年就已经大腹便便了,再一次抓捕行动中,好不容易爬上了墙,然后就不敢往下跳了,由于是土墙,不是很结实,结果墙塌了”这是一位公安民警在网上留言时说的。现在的公安民警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不仅身体素质不行,许多民警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不能及时得到休息,导致心理素质也变得越来越不行。
(四)警察装备差
装备是克敌制胜的物质基础,现在的犯罪分子大多数都持有凶器,有的走私集团甚至利用半球对讲机、电子窃听器、无声破锁工具、卫星导航仪等高科技产品,使用的枪支也比公安机关的先进,火力猛,杀伤力大,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配发的手枪与之根本没有可比性。交通工具也远远逊色于犯罪分子,犯罪分子开的是跑车,警察开的是桑塔纳;犯罪分子的快艇有六七台发动机,警察的快艇只有一台发动机;犯罪分子有自己的直升机,而大部分地区的警察却没有配备直升机„„
而警察现有的装备跟国外相比起来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在国外,警察是配枪的,人手一把枪,而在我国,一个派出所才那么几把手枪,还常年锁在保险柜里,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拿出来的。在基层派出所,除了锁在保险柜里的枪支之外,其他警用装备都缺乏保养,大多都是摆在杂物间里上了厚厚一层,灰,因为平时根本没人用,所以也就没人想到去保养那些警用装备。
犯罪分子的武器、通讯设备、交通工具都比警察的先进,警察拿什么去和罪犯斗争,又怎么能惩处违法犯罪分子呢?只能拿自己的性命去和犯罪分子斗,换来的只是警察的伤亡人数越来越多。
(五)公安机关经费投入不足
当前我国公安机关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经费保障体制,是根据我国目前的现状所制定的。公安机关经费保障的主要问题就是保障不均衡。在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平困地区的县级公安机关,受到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地方公安经费严重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不足,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公安机关正常开展工作以及队伍建设。
一些县级公安机关和基层派出所经常被断电停水,缺乏经费办理案件,缺乏经费抓捕逃犯,有些民警迫不得已只能自己垫付出差的费用和警车的燃油费。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公安机关为了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只能靠找贷款、拉赞助、赊欠过日子,而有的基层派出所竟然动起了歪脑筋,利用手上的职权乱罚款、乱收费,严重影响的公安机关的形象,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诱因,是公安队伍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
造成这种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就是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都是与当地政府挂钩,与地方经济条件密切相关。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经费保障就比较到位,反之就差了许多。待遇最好的派出所与最差的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例如,在西部地区,许多地方的政府连自己的经费都没办法保障,又哪来的钱来保障公安机关?而近些年来,中央财政已经拨款来弥补地方经费不足的问题,可是拨款到了地方财政都被政府部门用掉,真正到达公安机关手里的经费是很少的,导致公安机关的经费保障问题越来越严重。
(六)非警务活动占用警力多
所谓非警务活动,指的是警察主体依法履行职责的警察职务活动。而非警务活动,相应的就是指警察主体主动或被动参与法定职责范围之外的非警察职务活动,是警察力量的非警务运用。
目前公安机关承担了很多非警务活动,占用了大量的警力,导致有些基层单位警力严重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事职责范围之外的行政活动,例如计划生育、查收税务、查处无照经营商贩等。这些活动本来都是由政府下面的各部门负责,现在却全部指令基层公安机关去做,这样不仅破坏了警民关系,还占用了基层大量警力,导致警力不足;第二,强制拆迁等强制行为,这些本来是法院所履行的职责,由法院自己的法警去做,可最后还是公安机关出面当恶人,破坏警察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第三,演唱会的大型活动安保,这些大型活动大多都是在晚上进行,要调用大量警力就势必占用了许多民警的休息时间,加大民警的工作量,一定程度上夜导致了警力不足;第四,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之外的非紧急救助,例如抢救危重病人、煤气泄漏等。正是由于这些非警务活动,导致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发生动摇,更重要的是造成基层警力严重不足。
通过以上六大方面的分析,已经能过认识到导致我国警力不足的种种问题,相应的要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必须从这六大方面采取措施。
三、警力不足的解决措施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一)警力下沉
造成我国现在警力不足的现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我国公安机关自身结构设置不合理,二是公安机关管理的体制和理念陈旧,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必须更新体制和观念,改善内部结构,将警力充实到基层,以保证基层公安机关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
我们必须调整机构设置,将县区级局机关的内设机构精简,裁减只能有所交叉的机构,让各部门职能分工明确,还可以将城市内的公安分局撤销,减少管理环节,由市局直接管理基层派出所。将这些机关精简出来的警力充实到基层公安机关,将年富力强的警力下沉到基层,强化基层警力,做强基层公安机关。此外,上级公安机关要及时解决基层的困难,减轻基层民警的压力,让基层民警没有后顾之忧,保证民警的上班时间正常,不加班加点,保证民警得到正常的休息、休假,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基层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基层公安机关的工作效率。
(二)增加警察数量
针对我国基层公安机关警察数量不足的问题,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解决。第一,从公安机关内部解决,所谓内部解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第四次警务革命,即以无增长改善论来解决警力问题。无增长改善论就是在不增加警察数量的情况下,增强警力的理论。这就要求我们要挖掘现有警力的最大潜能,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建立以绩效考评为主要内容的激励机制,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民警的绩效,并以考评的结果作为民警提升、晋级、加薪、奖金的依据。对于那些考评不及格的民警,必须要求整改,如果连续不及格,必须清除出警察队伍。通过这样的竞争上岗,民警自然的会有一些压力,可是有了压力才会有动力,所以这样才能发挥出民警的最大潜能。这种方法虽然表面上并没有增加警察数量,但却让警力资源时刻处于最佳状态,无形之中充实了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第二,从公安机关外部解决。虽然现在的基层派出所配备了很多赴京,但他们毕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不能完全代替民警,遇到接处警还必须有民警带领。所以,我们必须增加招收新警的数量,加大投入扩大现有的以及建立跟多的警察培训机构。此外,基层派出所还可以在社区里招募志愿者,经过简单的培训,组成一支社区巡逻队,帮助民警维持社区的治安秩序,从而减轻民警的负担,让警力更加充足。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让公安机关的民警数量得到保障,从而缓解公安机关警力不足的现状。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三)提高警察素质
我国公安机关整体素质不高,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改善。
首先,必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一种教育制度,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只做一下表面文章,集体学习一下什么文件之类的就结束了。必须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将理论学习与党团活动结合起来,领导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做好表率。当然,只是学习是没有用的,必须有科学的考核制度来评判学习的效果,考核的结果要与年终考评挂钩,这样才能让民警的思想道德素养和科学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其次,现在的基层民警许多都不会使用武器警械,因此,加强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针对这种现状,公安机关可以聘请警校的教官到基层,对基层的民警进行培训,也可以将基层民警分批送入警校接受培训。通过这些方法,强化民警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武器警械的使用方法,提高公安机关的办事效率。
最后,必须加强民警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警察作为一种特殊的职业,必须拥有强健的体魄。基层公安机关必须组织好体能训练,并且每个月进行一次体能考核,考核成绩与年终考评挂钩,督促民警自觉进行训练。至于民警的心理素质,主要有记忆力、观察力、自控力、应变力、承受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就要求民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持开阔的心胸,提高对心理冲突和挫折的忍受能力,在平常的工作之中要积极思考,学会全面分析问题,还要能与群众进行很好的交流。只有这样,民警才会拥有更加出色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让民警拥有更加旺盛的战斗力,才能更好地打击违法犯罪。
(四)改善装备、科技强警
要解放警力,还必须要用现代高科技来武装警察,提高警务工作效率。科技不仅仅是第一生产力,还是我们公安机关的第一战斗力。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民警的科技意识和装备意识淡薄,在日常的接处警中大多不懂得使用武器警械,靠的就是以多打少的策略,这样不仅浪费警力,还对民警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所以,必须依靠高科技的装备来武装民警,强化民警科技是第一战斗力的一是,加强对民警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来顺印尼科技时代的发展。当然,高科技的设备、装备并不是盲目地配备,不能看到什么好就配备什么,必须把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配备的装备说到底用的最多的还是基层民警,所以基层民警最有发言权,配备的装备必须必须征集基层民警的意见,满足基层民警的愿望,适应实战的需要。例如,江苏警官学院资深讲师周祥兴针对基层民警面对持刀歹徒伤亡率较高的情况,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改进,发明了一种抓捕器,能够帮助民警更好地处理这类事件,提高了民警的抓捕效率,也保证了民警的人身安全。现在这种抓捕器已经配备到了基层公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安机关。这正是由于周祥兴老师深入基层,了解到基层最缺什么,最需要什么,并根据民警的要求和建议而进行的研制。只有加强研制和配备更加先进的、更加能保障基层民警的人身安全的装备,才能最大地开发警力资源。
(五)建立完善的经费保障体制
《人民警察法》中规定:“国家保障人民警察的经费,人民警察的经费按照事权划分的原则,分别列入中央和地方的财政预算。”这当中已经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的经费哪些由中央财政保障,哪些由地方财政保障。尽管法律已经规定了,但有些地方仍然经费不足,大大限制了公安机关的日常工作的开展,降低了工作效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公安机关的警力。因此,中央财政可以根据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在经济较落后的地区适当加大经费保障,将这些经费直接下发到公安机关,不经过地方财政。此外还必须明确基层公安机关的保障立法,保障基层公安机关的装备配备、后勤保障、福利等,解决好民警的伤病一直、死亡抚恤、家庭困难等经济问题。有了足够的经费保障,不管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提高了公安机关的战斗力,提高了基层公安机关的警力。
(六)严格审批参加非警务活动
要解决基层公安机关从事非警务活动导致警力不足的问题,第一必须将警权与行政管理权分离,坚持依法规范出境的原则;第二要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对民警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我国现在的制度虽不是警政合一,但基层公安机关的活动还是会收到地方政府的干预,因此,必须重新甄别目前警察从事的各项管理活动,将其他部门管理的事务从警察管理活动中除去。
《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对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的人民警察职责范围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强调:“要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凡调用警力参与重大非警务活动的,必须逐级上报,严格审批。”所以,基层公安机关对职责范围之外的任务应当拒绝,在其他部门无法管理,必须由公安机关出面采取强制措施来管理时,逐级上报得到批准后实施强制措施进行管理。
非警务活动还包括那些非紧急救助。要利用传媒广泛宣传“110”的接处警范围,教育群众正确拨打“110”,在什么情况下拨打“110”,不能遇到一点点小事就找警察,要对哪些报假警的行为进行处罚。对于那些不是很紧急的小事可以另设一个非紧急求助电话,并加以宣传,教育群众在非紧急情况下拨打非紧急求助电话。对于那些非紧急求助,公安机关可以派一些社区志愿者或辅警去处理。这样群众就不用什么事都打“110”了,民警
江苏警官学院学年论文
也就不用什么事都出警,保证“110”发挥更大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充实了基层警力。
为了有效改善警力不足的现状,保证公安机关充分发挥其只能,我们要理顺机构设置,深挖内部潜力,扩招外部警力,提高全警素质,配备实用装备,明确经费保障,严格参与非警务活动制度,改善警力不足的现状,推进我国公安工作的将抗持续发展。
四、总结
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以及公安机关内部的种种问题,警力不足的现象已经越来越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发挥其正常的职能功效。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找出解决警力不足的方法,用现代的方法来对公安机关进行改革,调整结构,增加数量,提高素质,强化装备,加大经费保障,严格非警务活动的参与机制,最大限度发挥警力的价值,从而适应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
对于警力不足的问题,我们要理性对待,不能盲目,要充分认识警力所包含的各个方面,深刻剖析各个方面的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最终保证公安机关警力充足,保证公安机关发挥其正常的职能,保证公安机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王舒娜.现代警务管理——原理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2]倪小宇,申智军,陈家逊.公安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3]么子国.论公安经费保障体制的完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2)
[4]曹春艳.社区警务战略中非警务活动的遏制对策[J].贵重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3,(5)[5]于松岩,丛林,李正燕.公安经费保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公安研究,2008,(9)[6]张兆瑞.论警察力量的非警务运用.山东警察学院学报[J].2009,(4)
[7]李志贤.论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途径和方法[J].管理科学,2005,(1)[8]张顺荣.积极创新教育训练机制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素质[J].公安研究,2004,(4)[9]朱赣明.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公安装备建设工作[J].公安研究,2008,(8)
[10]李鹏展,范明.对中国警察的几点断想[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11]么子国.试论建立和完善公安经费保障机制[J].公安研究,2004,(12)[12]胡雪波.警察素质的构成及提高深析[J].三江论坛,2007,(6)
第五篇:两费停收后推进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的思考
“两费”停收后推进基层工商所监管执法的思考
达州市通川区工商局纪检组长谢陶
两费”停收后,工商部门将面临由“传统管理型”向“监管执法服务型”全面转型的新形势。作为监管执法的第一线,基层工商所能否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尽早摆脱“收费型”的束缚,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执法职责,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而现实的任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竭力推进基层工商所提升监管执法水平。
一、深化学习培训,加强能力建设。“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进转型必须实现人员观念的转变。应抓紧时间对工商所人员开展全面的、系统的、多岗位的业务培训,全面提高监管执法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推进重心下移,增强基层力量。要真正实现工作重心向基层工商所转移,整合机构、力量,合理搭配人员,增强综合战斗力。
三、加强执法装备,改进执法手段。目前,不少基层工商所尚缺乏必要的执法装备,而且执法手段也相对落后,在日常监管执法中依然凭感观和经验办事,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
四、突出监管重点,建立长效机制。要结合总局“四化”要求,切实改变以突击检查、专项治理为主要模式的监管方
式,要始终关注安全、健康、稳定、风险等问题,切实把握好行政执法的重点,制定行之有效的日常监管工作体系和规则,推进监管工作常态化,使监管执法由粗放型监管向精细化监管转变,实现监管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岗位化。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扩大举报网络,通过12315举报热线、红盾信息网站、市场巡查、企业年检等多种途径发现案源。同时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通过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来交换案源。
五、完善监管机制,实现无缝监管。健全基层工商所网格化监管机制,制定片区监管责任制,落实片区监管人员,不留盲区死角,确保每户市场主体均在工商所有效监管范围内。
六、丰富管理内容,完善监管手段。一是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管,建立企业负责人信用档案;二是要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建立企业资信档案;三是完善业务信息系统,发挥网络平台作用,实现注册登记与监督管理互动、局与所、所与所联动的长效监管机制。
七、强化机制建设,提高执法效能。扎实推进行政执法“四化”建设,努力建立责任明确、运转协调、管理规范、程序严密、快捷高效的行政执法查办和监督机制。一是完善行政执法责任机制,二是完善执法运行机制,三是完善执法监督机制。确保规范执法、和谐执法、公正执法、廉洁执法。
八、规范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入开展重点行业整顿清理,加大对高危行业和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的巡查监管力度,营造公平公正、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