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时间:2019-05-13 04:3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第一篇: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键入文字]

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深入发展,农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以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集约化为特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干力量。新型农业主体经营规模较大,资金需求增加,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这一问题制约了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应拓宽思路、加大力度,让金融成为一池活水,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

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信用合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是在合作社内部通过成员出资入股的方式向需要资金的成员提供融资服务,是合作社成员间的一种互助合作。合作社内部成员有密切的地缘、血缘关系,相互之间对信誉状况和经济活动信息非常了解,有利于对借贷资金进行监督,且借贷方式灵活简便,符合农业生产资金需求特点,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的有效途径。需要注意的是,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必须规范运行,按照合作社章程要求,将开展信用合作的农户范围严格限定在合作社内部,严禁变相吸储。应对资金用途做出明确规定,严禁将借贷资金用于农业以外的领域。在发放借贷资金时,应对借款人的资金用途和信用情况进行综合考察,并按照民主管理、一人一票的方式进行表决,杜绝出现“少数人控制”的局面。建议国家尽快明确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的监管部门,出台信用合作管理办法,将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纳入依法、依规的轨道。

拓宽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的直接原因。金融机构应拓宽有效担保抵押物范围,将新型主体拥有的符合抵押品特征的动产和不动产,如大型农机具、土地附属设施、土地承包经营权等,纳入抵押或质押范围。鼓励金融机构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如直接补贴资金担保、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等。支持和引导担保机制创新,可以由财政出资成立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担保和反担保;还可以成立区域性互助担保基金,对新型主体贷款进行担保。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链金融。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的引领,开展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主要有“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农业产业链金融的核心是在产业化经营中,龙头企业通过自身信用或产品订单为联结的农户进行贷款担保。产业链金融涉及主体较多,金融产品比较复杂,金融机构应加强风险控制,重点围绕一体化程度高、信用等级高、经营状况好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开展。创新产业链金融方式,开展政府、金融机构、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多方合作,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和金融服务能力。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风险基金或风险准备金制度,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化解金融风险。

加大对涉农金融机构的政策支持。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适当调低涉农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农村发展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对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度较大、效果较好的金融机构,给予财政奖补和税收优惠,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并优先发放支农再贷款、办理再贴现。明确县域金融机构的支农责任,将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纳入信贷政策导向评估,以评估促进信贷投放。

(作者单位:重庆社会科学院)

《人民日报》(2014年08月13日 07版)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第二篇: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切实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为党输送合格后备力量,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团干部是为党培养青年干部这一重任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就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我市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市现有487名专(兼)职基层团干部,平均年龄30.5岁,其中女性292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9名,占3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70名,占35%。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探索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团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基层团干部年龄、素质与团的工作不相适应。这些年,尽管我们在区、镇、处、场团委书记的选配上下了一些功夫。但在农村,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村级干部普遍按1+x模式配备,受干部职数影响,绝大部分村团支部书记是由村治保主任、妇女主任或是分管群团的副书记兼任,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市328个行政村中,村团支部书记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70%,28—35岁的占20%,28岁以下的仅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再加上农村有一点文化基础的青年基本上都在外出务工,能够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数。在机关,同样也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机构改革之后,由于编制压缩,工作人员基本上只出不进,机关干部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直接导致机关团干部年龄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兼职过多,客观上造成团干部开展团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极少,甚至必须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一些团干部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常常对团的工作疲于应付。此外,部分团干部因本单位工作较忙,没有参加过团的知识培训,因而对团的工作知之甚少,业务不熟,直接影响了团的工作水平。

2、基层团干部职级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团干部们大多处在本地、本部门工作的第一线,相对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年纪轻、资历浅,他们住房差、职级低、工资少等实际困难普遍存在。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据调查,全市只有一部分市直机关干部是将团干部作为大办正职或下一级党委(行政)部门正职配备,少数机关单位是将团干部作为中层干部的副职配备,仍有少部分团干部和普遍的工作人员等同。全市基层团干部中,副科6名,仅占总数的4%。而且乡镇副科以上的2名团干部是省属农场的团干部。在市直机关,副科级的团干部往往只是挂名而已,团的工作则由其他的科员或办事员承担,极少部分甚至由借调人员从事团的工作。由于团干部普遍职级很低,待遇落实不到位。说话、办事缺乏份量,再加上极少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共青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也使团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干团的工作出力不讨好。因而使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3、团干部转岗、流动缓慢,工作缺乏创新。机构改革之后,机关年龄结构断层成为制约团干部转岗、流动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地方在团干部任用上出现反复。如杨市办事处团委书记陈笔,1994年,在老新镇担任团委书记,1996年离开团的岗位,2000年,再次担任该镇团委书记,其职级、待遇没有任何变化。今年,该同志调到杨市办事处,因办事处没有比她更年轻的干部,于是又担任该处团委书记。在机关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一些老团干部由于工作多年,思想懈怠,缺乏开创精神,工作长年没起色。再加上受领导职数的影响,大部分团干部转岗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提拔或重用,也让团干部觉得从事团的工作没有前途。影响了团的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认真做好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一部分,是团的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又是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者和服务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对于促进团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是关键。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组织选派方式,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甚至直选等方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朝气蓬勃、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团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的优化,增强团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要大胆创新团干部的任用方式和对象。在农村,可采取聘任制,聘任有一定致富技能的青年担任团支部书记,网络带动农村青年共同致富,最终达到“产业建团”的目的。在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选择技术骨干担任团委书记。以“科技攻关”、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来带动的工作,促进青工岗位建功,营造企业文化。三是要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凡选任的团干部,应依照《团章》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干部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委意见,待上一级团委回复意见后,由同级党组织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基层团组织换届时,对团干部人选要事先向上一级团委通气汇报。

2、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团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组织的重视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和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一是要从思想上带。各级党组织应掌握本地、本部门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从组织上带。应根据《团章》规定配齐配好团组织班子,按规定落实好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督促、指导团组织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三是要从工作上带。每年都能够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门青年工作,帮助解决团的工作中遇到的时间难以保障,经费紧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从制度上带。建立健全团的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真正把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带,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主动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要将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规划常抓不懈。一方面突出抓好团干部的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要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传统的培训方式,持之以恒地组织团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政府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帮助团干部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使团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团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团干部系统学习团的历史、团的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深化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认识,围绕各个时期团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各类工作项目培训,帮助团干部及时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等技能培训,使团干部成长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现代教育培训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拓展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阵地,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团干部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已转岗、有经验的优秀团干部给团干部们,尤其是新任的团干部传授团的工作经验,组织团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其它兄弟城市团的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团干部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注重培养、锻炼,探索团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途径。一是要积极培养,将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各级党组织在推荐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时,对符合条件的团干部应优先推荐。组织的重大活动,可以吸收团干部参加,便于他们更好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团的工作。要积极为团干部创造学习深造的条件,鼓励他们在职学习,提高受教育程度,热情关心和支持团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团的岗位上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二是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协管制度,在基层团组织换届时,上一级团委要派人参加同级党委组织部对现团组织班子的考核及新班子组成人员的考察工作。党组织在提拔团干部和对团干部进行转岗安排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建立团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上一级团委联合对团干部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载到干部档案之中,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将团干部在团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日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大胆使用。通过挂职、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或组织锻炼,以丰富阅历,提高素质;认真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将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同党政干部的轮岗交流结合起来,保证团干部的正常合理流动,对于在团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安排转岗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使其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思想,对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要提拔使用,这样既能为团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又能充分调动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篇: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切实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为党输送合格后备力量,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团干部是为党培养青年干部这一重任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就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我市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我市现有487名专(兼)职基层团干部,平均年龄30.5岁,其中女性292名,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159名,占32.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70名,占35%。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党建带团建”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探索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切实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使用,团干部的整体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部分基层团干部年龄、素质与团的工作不相适应。这些年,尽管我们在区、镇、处、场团委书记的选配上下了一些功夫。但在农村,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村级干部普遍按1+X模式配备,受干部职数影响,绝大部分村团支部书记是由村治保主任、妇女主任或是分管群团的副书记兼任,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据调查,全市328个行政村中,村团支部书记年龄在35岁以上的占70%,28—35岁的占20%,28岁以下的仅占1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0%。再加上农村有一点文化基础的青年基本上都在外出务工,能够从事共青团工作的更是屈指可数。在机关,同样也存在年龄老化的问题。机构改革之后,由于编制压缩,工作人员基本上只出不进,机关干部出现严重的“青黄不接”现象,直接导致机关团干部年龄老化。另一方面,由于兼职过多,客观上造成团干部开展团的工作时间和精力极少,甚至必须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一些团干部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常常对团的工作疲于应付。此外,部分团干部因本单位工作较忙,没有参加过团的知识培训,因而对团的工作知之甚少,业务不熟,直接影响了团的工作水平。

2、基层团干部职级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团干部们大多处在本地、本部门工作的第一线,相对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年纪轻、资历浅,他们住房差、职级低、工资少等实际困难普遍存在。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据调查,全市只有一部分市直机关干部是将团干部作为大办正职或下一级党委(行政)部门正职配备,少数机关单位是将团干部作为中层干部的副职配备,仍有少部分团干部和普遍的工作人员等同。全市基层团干部中,副科6名,仅占总数的4%。而且乡镇副科以上的2名团干部是省属农场的团干部。在市直机关,副科级的团干部往往只是挂名而已,团的工作则由其他的科员或办事员承担,极少部分甚至由借调人员从事团的工作。由于团干部普遍职级很低,待遇落实不到位。说话、办事缺乏份量,再加上极少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共青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也使团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干团的工作出力不讨好。因而使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3、团干部转岗、流动缓慢,工作缺乏创新。机构改革之后,机关年龄结构断层成为制约团干部转岗、流动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很多地方在团干部任用上出现反复。如杨市办事处团委书记陈笔,1994年,在老新镇担任团委书记,1996年离开团的岗位,2000年,再次担任该镇团委书记,其职级、待遇没有任何变化。今年,该同志调到杨市办事处,因办事处没有比她更年轻的干部,于是又担任该处团委书记。在机关这种情况也有很多。一些老团干部由于工作多年,思想懈怠,缺乏开创精神,工作长年没起色。再加上受领导职数的影响,大部分团干部转岗之后,没有得到相应的提拔或重用,也让团干部觉得从事团的工作没有前途。影响了团的工作的开展。

二、新时期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认真做好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一部分,是团的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又是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者和服务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对于促进团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是关键。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组织选派方式,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甚至直选等方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朝气蓬勃、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团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的优化,增强团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要大胆创新团干部的任用方式和对象。在农村,可采取聘任制,聘任有一定致富技能的青年担任团支部书记,网络带动农村青年共同致富,最终达到“产业建团”的目的。在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选择技术骨干担任团委书记。以“科技攻关”、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来带动的工作,促进青工岗位建功,营造企业文化。三是要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凡选任的团干部,应依照《团章》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干部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委意见,待上一级团委回复意见后,由同级党组织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基层团组织换届时,对团干部人选要事先向上一级团委通气汇报。

2、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团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组织的重视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和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一是要从思想上带。各级党组织应掌握本地、本部门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从组织上带。应根据《团章》规定配齐配好团组织班子,按规定落实好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督促、指导团组织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三是要从工作上带。每年都能够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门青年工作,帮助解决团的工作中遇到的时间难以保障,经

费紧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从制度上带。建立健全团的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真正把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带,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主动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要将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规划常抓不懈。一方面突出抓好团干部的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要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传统的培训方式,持之以恒地组织团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政府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帮助团干部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使团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团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团干部系统学习团的历史、团的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深化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认识,围绕各个时期团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各类工作项目培训,帮助团干部及时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等技能培训,使团干部成长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现代教育培训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拓展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阵地,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团干部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已转岗、有经验的优秀团干部给团干部们,尤其是新任的团干部传授团的工作经验,组织团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其它兄弟城市团的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团干部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注重培养、锻炼,探索团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途径。一是要积极培养,将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各级党组织在推荐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时,对符合条件的团干部应优先推荐。组织的重大活动,可以吸收团干部参加,便于他们更好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团的工作。要积极为团干部创造学习深造的条件,鼓励他们在职学习,提高受教育程度,热情关心和支持团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团的岗位上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二是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协管制度,在基层团组织换届时,上一级团委要派人参加同级党委组织部对现团组织班子的考核及新班子组成人员的考察工作。党组织在提拔团干部和对团干部进行转岗安排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建立团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上一级团委联合对团干部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载到干部档案之中,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将团干部在团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日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大胆使用。通过挂职、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或组织锻炼,以丰富阅历,提高素质;认真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将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同党政干部的轮岗交流结合起来,保证团干部的正常合理流动,对于在团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安排转岗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使其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思想,对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要提拔使用,这样既能为团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又能充分调动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第2页)一文由www.xiexiebang.com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四篇: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关于如何更好地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

切实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服务青年干部成长发展、为党输送合格后备力量,是共青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团干部是为党培养青年干部这一重任的承担者、同时又是党的青年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为党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当前各级党团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各基层团组织,就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一、我市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基层团干部职级普遍偏低,工作积极性不高。团干部们大多处在本地、本部门工作的第一线,相对其他工作人员而言,年纪轻、资历浅,他们住房差、职级低、工资少等实际困难普遍存在。特别是仍有一部分单位没有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落实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据调查,全市只有一部分市直机关干部是将团干部作为大办正职或下一级党委(行政)部门正职配备,少数机关单位是将团干部作为中层干部的副职配备,仍有少部分团干部和普遍的工作人员等同。全市基层团干部中,副科6名,仅占总数的4%。而且乡镇副科以上的2名团干部是省属农场的团干部。在市直机关,副科级的团干部往往只是挂名而已,团的工作则由其他的科员或办事员承担,极少部分甚至由借调人员从事团的工作。由于团干部普遍职级很低,待遇落实不到位。说话、办事缺乏份量,再加上极少部分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共青团工作不理解、不支持,也使团干部思想不稳定,认为干团的工作出力不讨好。因而使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大大受挫。

二、新时期加强基层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认真做好团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团干部是党的青年干部的一部分,是团的工作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同时又是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者和服务者,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干部队伍对于促进团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选配是关键。一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传统的组织选派方式,通过公开招考、竞争上岗,甚至直选等方式,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朝气蓬勃、有发展前途的优秀青年干部选拔到团的工作岗位上。实现团干部队伍文化素质和年龄结构的优化,增强团干部队伍的活力。二是要大胆创新团干部的任用方式和对象。在农村,可采取聘任制,聘任有一定致富技能的青年担任团支部书记,网络带动农村青年共同致富,最终达到“产业建团”的目的。在企业,可以通过技术比武等形式选择技术骨干担任团委书记。以“科技攻关”、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活动来带动的工作,促进青工岗位建功,营造企业文化。三是要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凡选任的团干部,应依照《团章》严格履行有关程序。各级党组织在任免、调动同级团干部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委意见,待上一级团委回复意见后,由同级党组织按干部管理权限办理。基层团组织换届时,对团干部人选要事先向上一级团委通气汇报。

2、坚持党建带团建,为团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团的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组织的重视是做好团的工作的根本保证。各级党组织应切实加强对团的工作的重视和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的有关文件精神,做好本地本部门的党建带团建工作。一是要从思想上带。各级党组织应掌握本地、本部门团干部的思想动态,加强教育,正确引导,调动团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从组织上带。应根据《团章》规定配齐配好团组织班子,按规定落实好团干部政治、经济待遇。督促、指导团组织按期进行换届选举。三是要从工作上带。每年都能够定期研究本地、本部门青年工作,帮助解决团的工作中遇到的时间难以保障,经费紧缺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四是要从制度上带。建立健全团的工作考核和督查机制,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真正把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级团组织要主动争取带,通过扎实的工作和出色的工作业绩,主动争取党组织的重视与支持。

3、创新培训机制,提高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一是要将团干部的培训纳入党政干部培训规划常抓不懈。一方面突出抓好团干部的理论武装。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要通过集中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传统的培训方式,持之以恒地组织团干部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和政府一系列重大会议精神,帮助团干部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使团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锐性。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团干部的业务培训。组织团干部系统学习团的历史、团的工作理论和业务知识,深化对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的认识,围绕各个时期团的中心任务和重点工作,安排各类工作项目培训,帮助团干部及时明确工作要求,把握工作重点,提

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等技能培训,使团干部成长为既能从事青少年工作,又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创新培训形式。采用现代教育培训方法,通过案例教学、现场观摩、拓展训练、实践锻炼等方式,对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社会各类教育培训阵地,逐步建立多渠道的团干部教育培训网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已转岗、有经验的优秀团干部给团干部们,尤其是新任的团干部传授团的工作经验,组织团干部外出学习考察,借鉴其它兄弟城市团的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三是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团干部开展分层、分类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4、注重培养、锻炼,探索团干部成长成才的新途径。一是要积极培养,将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和教育。各级党组织在推荐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时,对符合条件的团干部应优先推荐。组织的重大活动,可以吸收团干部参加,便于他们更好地围绕党的中心开展团的工作。要积极为团干部创造学习深造的条件,鼓励他们在职学习,提高受教育程度,热情关心和支持团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在团的岗位上积累经验,锻炼能力。二是要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协管制度,在基层团组织换届时,上一级团委要派人参加同级党委组织部对现团组织班子的考核及新班子组成人员的考察工作。党组织在提拔团干部和对团干部进行转岗安排时,应事先征求上一级团组织的意见。建立团干部定期考核制度。每年由同级党委组织部门和上一级团委联合对团干部德、能、勤、绩等四个方面进行考核,考核结果记载到干部档案之中,并作为考核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将团干部在团的工作岗位上的表现,作为日后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要大胆使用。通过挂职、轮岗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团干部到基层、经济部门或上级机关挂职或组织锻炼,以丰富阅历,提高素质;认真做好团干部转岗工作,将团干部的转岗输送同党政干部的轮岗交流结合起来,保证团干部的正常合理流动,对于在团的工作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团干部,安排转岗时应给予适当的考虑,使其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的思想,对综合素质高、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威信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团干部,要提拔使用,这样既能为团干部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又能充分调动团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应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既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殷切期待,也是金融机构持续繁荣发展的本质要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机构改革创新金融服务、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改变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加强银行抗风险能力,使银行业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性

金融与实体经济互促共生、关系密切。金融与实体经济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金融工具作为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平台,兼具收益性和风险性属性,尤其在现代社会中两者愈发呈现出显著正相关特征。一方面,金融业的发展对实体经济有正向影响,通过加速资本积累,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从而带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金融发展的负向影响,例如金融危机的爆发,严重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呈现的非线性关系,要求必须充分发挥金融服务的正向作用,通过完善金融体系,更好地发挥金融服务和支持实体经济的功能,避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危害。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就在于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的严重背离。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加大金融监管,出台限制金融创新的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原则由此被提出,金融创新的边界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一定要立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客观现实。2011年,中国政府也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且“十三五”时期我国金融改革也将继续遵循这一原则。落实好该原则,一方面能够有效化解中国金融市场的风险,防止出现类似美国的金融危机;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抑制各种类型的金融衍生品,使金融创新机会受到影响,最终限制金融业的发展。

加强金融创新才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经济创造的物质财富,既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近几年,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国内实体经济表现出空心化和弱化现象,主要由于国外订单减少、出口缩水,而国内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税负沉重,导致实体经济利润率越来越低。而实体经济利润率下降,也可能导致国内资本虚脱,进而转向私人贷款、房地产市场等领域,市场投机愈发明显。同时,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实体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金融服务的强力支持,而金融行业要想获得长期利润,必须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因此,未来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要不断加强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强化金融监管水平,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

国内外经济形势要求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近些年,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取得不少成果,我国的金融领域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中国经济正处于逆周期,正在推进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支持;二是国际形势也愈发严峻,随着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中国经济的风险敞口变大;三是金融领域的历史遗留问题使得弊端凸显,不成熟的融资体系使得风险积聚加速。因此,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我国强调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但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下行与经济杠杆率升高并存,银行体系资产的快速增长,实体企业、居民和政府等非金融部门债务不断增加,同期经济增速出现下降,三者出现叠加。第五次金融工作会议更是把货币调控和金融监管放在重要位置,防范金融风险,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当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面临的问题

资金“脱实向虚”问题严重。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影响,国内实体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实体经济的盈利能力显著下降,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导致缺乏投资资金。如图1所示,机械设备和化工行业从2011年到2015年ROE分别下降了12.6和9.05个百分点。实体企业不佳的财务状况,导致资本纷纷进入房地产、股票和债券等市场进行投机套利。

对小微企业客户的金融服务不到位。小微企业客户缺乏正规金融机构提供服务,且金融服务的价格受到严格监管,加剧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金融?C构的准入门槛很高,农村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导致基层金融服务竞争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金融机构的行为,影响了金融服务在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加剧。金融业本身的市场机制、体制不完善。金融机构的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日常管理效率低下和资源配置混乱。同时,缺乏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金融产品刚性兑付较为普遍,金融市场不能辨别部分金融产品的定价机制,从而价格的扭曲增加了市场上的套利机会。

金融业存在无序竞争,风险防范能力不足。金融行业监管政策的协调不够,存在跨行业、跨系统漏洞,导致不同的标准和监管真空。“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暴露出跨行业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互联网金融平台、交叉金融产品以及各类组合和金融控股公司等都存在无序竞争,金融风险没有得到有效控制。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对策分析

树立大局意识,做好顶层设计。目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较好,韧性好,有足够的潜力和调整空间。虽然经济增长放缓,但仍是世界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之一,赤字率处在一个安全的水平。只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提前预测社会发展的风险,就可以在风险发生前有效控制,赢得主动处置财务风险的时间和空间。只有规范好金融市场交易行为,引导金融企业回归实体经济的源头,才能为服务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金融秩序。着眼于经济工作主线,加大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对一补充”支持,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积极实施行业产能过剩信贷政策,支持优质企业,稳定困难企业,坚决使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商业银行要实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严格审批管理,加强资金来源以及首付证明,加强收入和审计的真实性,遏制住房价格上涨太快,控制一线城市房地产价格,有效支持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

深刻理解银行业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共生关系,促进金融服务和实体经济的有机结合,提高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一是金融机构要落实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转变实体经济的发展战略,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优化管理机制和业务模式的发展创新,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二是金融机构要优化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支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促进“互联网+各个行业”融合的进程,加强风险管理和控制。

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加强金融市场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定价能力。推进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短期融资融券市场、商业票据市场协调发展,拓宽货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依托银行间市场促进债券市场发展,减少行政控制,加强市场约束机制,创新债券品种,加强债券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流动性。深化IPO体系改革,完善退市机制。完善市场利率定价机制,提高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做好贷款利率报价,信用产品定价指导。

大力发展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利率工具引导作用,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督促银行清理不合理费用,清理不必要的融资渠道,促进融资改善,促进企业融资成本下降。推进存款保险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市场导向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新步伐,在贷款利率全面放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和央行利率政策体系,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控制步骤和规划;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形成机制,提高人民币双向浮动汇率弹性,积极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调整完善货币政策,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是相辅相成的。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继续积极参与国际金融监管改革,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稳定金融体系的运行。控制总量金额以维持稳定的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和金融环境。适应货币供应的新变化,使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节货币的流动性,保持货币稳定的流动性。

在实施货币政策的同时,注意和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控制优化信贷结构,通过再融资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更好地服务于小微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强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以及监管法律法规的协调,促进金融维持稳定协调,预防和解决区域金融体系风险,加强跨金融产品协调,跨市场金融创新,加强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业综合统计协调。深化重点金融企业改革,优化国有金融企业所有制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快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强化政策职能导向。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消除实体经济中的金融服务制度壁垒。一方面要优化金融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防止金融产品价格扭曲,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要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形成竞争性金融服务体系,健全商业金融、发展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的合理分工,形成互补的金融机构体系,发展包容性金融和多种小型和微型金融组织。

加强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完善预警系统,加强对事件的监测和控制,以及灾后救济机制。全面监督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协调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的监管,全面抓好金融部门综合统计,进一步加强监管协调,减少监管套利,保持金融市场竞争秩序。通过法治措施促进市场债务与股权互换、增加股权融资等方式,在控制总杠杆的前提下,将公司杠杆作为优先降低的选项。压缩金融机构渠道业务,缩短融资链。

注重提高金融服务的质量目标,从五个方面全面推进。一是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对接促进双向力量,明确政策传递机制,确保政策落实效果;二是积极盘活信贷资金存量,优化投资组合,提高财政资源效率;三是发挥金融服务的综合优势,开展信用和非信用金融服务,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四是继续推进体制创新,加强金融服务方式方法的持续改进;五是深刻认识风险状况和结构调整,牢牢掌握金融底线风险。

加强信贷政策引导,解决金融“脱实向虚”问题。近年来,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坚持保持稳定的基本工作指导原则,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上,采取措施落实服务目标。

一是支持补缺“短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加强信贷政策引导,引导资金流向三农、小微企业,精准扶贫,支持民生等国家?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鼓励金融资本增加对先进制造业、新经济等领域的资金投入。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项目,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扩大跨境人民币使用,引导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纳入三大战略规划和建设项目。

二是加强金融监管,引导金融机构回归主业。继续规范同业业务发展,商业银行将业务列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打破资本投机市场和非法交易资金活动,开展网上银行专项整顿,形成监管合力。

强化风险管控和授信管理,杜绝资金空转套利。紧密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全面做好金融支持“三去一降一补”各项工作。坚决执行国家能源消耗标准、环境保护和质量安全标准,关闭僵尸企业。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合理控制长期信贷,有效防止过度信贷,促进实体经济去杠杆化。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双创”政策机遇,加大对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节能环保和小微型企业的转型升级,增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加强民生工程等领域的财政支持,实施差异化的信贷政策。

深刻理解和及时掌握经济新常态的风险分析和市场改革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内部控制,有效提高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集中度风险、声誉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水电煤炭等关键领域的产能过剩风险,全面调查和管理外部风险对银行体系的传导。增加资本工具的创新和分配,提高吸收资本和损失的能力。积极推进健全的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充分参与流程管理,加强风险管理文化学习,夯实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确保金融机构在市场风浪中稳健经营、行稳致远。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公司业务部)

下载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让金融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办公室如何更好地做好服务

    办公室如何更好地做好服务办公室主任处在承上启下、沟通内外、联系左右、兵头将尾的特殊位置,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新挑战,如何当好对上的“秘书”、对下......

    浅谈机关党建如何更好地为发展大局服务

    胡锦铸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不仅......

    金融危机形势下如何让财政更好地服务经济

    伴随着金融危机从虚似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传导,财政增收困难将随之加剧,2009年无疑是**县近几年来财政平衡压力最大的一年。那么,**县应如何克服总量小、结构差、增速慢、公共......

    如何让基层民兵更好地发挥作用

    如何让基层民兵更好地发挥作用民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重要基础。它既是一支战略威慑力量......

    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让插图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孟州市河雍办事处东田丈学校 赵丽珺 我们可以发现,新教材的插图越来越多,越来越新,极富时代特点、人文色彩和情感因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

    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发挥优势 拓展领域 更好地服务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燕山大学 【核心提示】燕山大学以源于军工、情系军工、回归军工、服务军工为办学理念,以委省共建为契机,发挥学科传统优势,瞄准......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

    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发展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职能转换阶段各种利益群体的一致呼唤,也是当前加快全面小康建设进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接待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接待工作如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接待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融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地方特色为一体;融服务来宾与服务地方工作大局为一体;融学习领会上级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