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信息
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信息
第1期
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2012年5月10日
吉林省第四批援藏吉隆县工作组
“老棒槌山参引种”通过西藏自治区科技厅
成果鉴定
2012年3月21日下午,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马胜杰
组织有关专家在高原生物研究所三楼会议室主持召开对西藏吉隆日吾班巴公司“老棒槌山参引种”成果鉴定会议,吉隆县委书记孙立君、县委副书记张金宝、发改委第一主任张庆、发改委主任李臣参加了会议。会议上,马厅长和各专家对吉隆县引种“老棒槌山参”进行了客观、科学的评价和鉴定,吉隆县“老棒槌山参引种”以高质量、高标准通过科技鉴定,该成果达到了区内领先水平,并制定了适合在吉隆县海拔1600—2800米林地栽培“老棒槌山参”的操作规程。马厅长及专家组要求吉隆县加快推进“老棒槌山参引种”科技成果转化工 1
作。
2012年4月12日,西藏自治区科技厅马胜杰厅长再次主持召开会议,就吉隆县“老棒槌山参引种”科技成果转化进行了研究部署,吉隆县发改委主任李臣参加了会议。为更好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扶持产业的发展,科技厅决定为吉隆县“老棒槌山参引种”项目扶持资金200万元,其中国家扶持120万元,企业配套80万元;同时要求吉隆县尽快展开工作计划,加快工作进度,将长白山“老棒槌山参”项目做的更实,更好,更有效益。
一、深入调研,立足实际,引种长白山“老棒槌山参”。2010年6月,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赶赴吉隆任职,入县后,孙立君同志带领张金宝、那东、张永华、张庆、刘延峰五位同志深入吉隆县各个角落,展开深入调研工作。吉隆县辖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东林藏布河、吉隆藏布河)贯穿全境,形成极其丰富的水利资源网络。北部地区为藏南寒冷——温暖的半干旱高原河谷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2℃,最暖月平均气温为10~18℃,最冷月平均气温为-10℃,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左右,属于温湿半干旱的大陆性气候区。而南部地区则为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可达10~13℃,最暖月气温为18℃以上,年降水量达1000毫米左右,年无霜冻日数在200天以上。吉隆镇气候温湿,土质结构松软、肥沃,非常适宜引种长白山“老棒槌山参”。吉隆县
第四批援藏工作组根据调研情况,立足实际,与当地干部群众迅速行动,制定方案,培训技术人员,引进种子5万粒,3年参、5年参、10年参苗二万株,采取播种与移栽同区域实验,种植长白山“老棒槌山参”200丈,西洋参200丈,林下参160平方米。
二、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打造吉隆特色产品。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与当地干部群众利用2010年冬季寒冷期,认真做好山参种植实验性工作,育种及苗圃越冬实验性良好,也为下一步加大山参引种力度奠定了基础。同年,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牵头,投资600万元组建吉隆县首家国有独资企业--日吾班巴口岸开发公司,制定“3111”兴边富民产业计划,大力实施、推广特色种养殖业。“老棒槌山参”引种得到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更加坚定了发展特色产业致富的工作思路。2012年,山参种植、移苗规模将扩大至亩,到201X年山参预计产值达万元,带动群众增收元。
吉隆县第四批援藏工作组立足吉隆实际,积极转变援藏工作理念,努力争取西藏体制内项目建设资金,发挥援藏资金在产业研发、项目孵化等方面的杠杆作用;以长期可持续发展为主线,咬住民生和稳定不放松;紧紧抓住产业完善、基层政权建设、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系统性地提升县域社会化水平,成功引种“老棒槌山参”,不光是改变了传统产业结
构,提升了种植业效益;也为吉隆县广大农牧民探索出一条发展致富的新路子,提升了农牧民生活水平;为边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不断推动吉隆口岸开发建设步伐。
第二篇:第四批选派工作总结
XX镇第四批选派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组织部有关要求,2010年初,确定柳南村、苏垅村为我镇第四批选派村,两年来,我镇按照上级“起步更快、效果更好”的要求,充分运用和借鉴前三批选派工作的成功经验,认真履行乡镇职责,关爱选派干部,倾心为他们搭建了施展才华的平台;关心选派工作,着力提高选派工作的整体水平,扎实抓好第四批选派工作,按照“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目标任务,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主题,因人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两年来的选派工作总结如下。
一、选派工作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镇党委首先在选派村的安排上加以重视,对选派村的安排进行调研,摸底排队,认真把关,确保选派工作成功。根据上级要求,通过认真对比,我镇把一贯工作处于后进、矛盾相对突出的“难点村”作为选派村进行上报。同时成立了选派工作领导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书记任副组长,组织委员、三办主任等任成员,制定选派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时总结选派工作成果。
2、加强管理、提高效能
第四批两位选派干部均从市直单位下派,镇党委不仅在生活上关怀帮助其解决食宿问题。更是在分工上予以侧重,建立镇党委委员结对、村干部帮带等帮扶措施,指派分工到村负责人会同选派村两委协助他们开展调研,使他们尽快熟
悉镇情村情,进入角色,放心工作。为加强对选派干部的管理,镇党委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的要求,认真抓好选派干部吃住在村、主持工作、工作出勤、请销假、安全和双月报工作。同时将选派干部纳入机关干部管理之中进行双重管理,请他们参加机关统一组织的各种学习、会议及相关活动。并通过各种方式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状况,对表现好的事迹给予表扬,对不良的苗头早发现早制止。规范选派的各规行为。保证选派干部的健康成长。
3、关注选派工作、加大支持力度
镇党委不仅对选派干部关心其成长,对选派村的各项工作也给予高度重视。对选派村高看一眼厚爱一份,分别表现为:一是组织上予以保证,镇党委为加大这两个选派村(难点村)转化力度,指定两名党委委员分工联系选派村,并在镇机关中公推了两名年轻优秀机关干部到选派村任书记,和选派干部一起做好选派村的工作。二是政策上给予倾斜,一些支农惠农项目,优先考虑选派村,对选派村的项目,镇党委积极参与,认真把关,在项目批准后,促其早日见效。三是资金上予以帮扶,,在水利兴修、道路改造、村部建设、项目实施等方面对选派村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帮助选派村的发展。鼓励他们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四是工作上进行指导,镇党委、政府加大对选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力度。镇党委成立选派村工作领导小组,把选派工作列入党委议事日程,及时解决选派干部在工作中遇到的难事急事。
二、选派工作主要成效
两年来,第四批选派工作在我镇进展顺利,他们来自市直单位,年富力强,文化程度较高,思维活跃,视野开阔,给村干部队伍带来活力,使村干部增长见识、拓宽视野。同时,选派干部充分发挥了自身人力资源优势,向上跑项目、争资金,向下改善基础设施、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两名选派干部在实践中得到了锤炼,两个选派村的面貌也得到了明显改变,2011年,柳南、苏垅两村都获得了镇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一是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结合新农村建设,两个选派村不等不靠,认真规划,搞好村庄道路硬化、河道清淤等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着力改善选派村的人居环境。两年来,化解村级债务 60 万元,修建11个村组道路共 23.2 公里,新建、开挖、疏浚和硬化沟渠 7.5公里,新挖当家塘18口。
二是基层组织建设得以加强。第四批选派干部面对农村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坚持以思想教育为主线,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扎实开展创优争先活动,以“双培双带”工程为载体,认真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民服务全程代理,积极推行农村党员承诺制,着力加强村级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两个选派村大力培养村级后备干部,积极储备村级后备人才,在2011年村级换届时各培养了一名80后的大专毕业生进入村两委班子,提高了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活力。两年来,2个选派村共发展党员14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18人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很好地解决了村级组织发展的问题。
三是村级矛盾化解能力得到了提高。选派干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带头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成功化解了两个选派村的多个平时累积的矛盾和几个突发事件引起的矛盾,维护了社会稳定,为其他村干部处理类似矛盾提供很好的学习借鉴样本。
四是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第四批选派干部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农业,充分利用本村优势资源,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优势产业,形成精品特色,努力形成“一村一品”的块状经济格局。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选派干部还通过举办农业科技知识培训班、开展党员电教等方式,加强技能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合作的新型农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有力地推动了村级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选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村(居)后备干部缺乏,需要选派干部
通过今年的村两委换届选举,深感村(居)后备干部的短缺,尽管市委组织部根据广大农村实际,放宽了村两委新进人员的条件,如年龄、文化程度等,但有不少村(居)仍难以筛选到合适人选,究其原因主要是工作任务重,工作待遇低。以致少数村选举时只能滥竽充数,凑齐班子。
2、选派干部的范围、条件及工作重点
选派干部到基层一线的村(居)主要是谋划、指导和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开展工作,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来说,应从农业、农经、计生、综治等部门选派;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来说,应从党委政府机关选派。选派干部应着重于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年龄、学历等可适当放宽。
选派干部工作重点一是应着力解决村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不团结;二是应着力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滞后,设法提高农民收入;三是应着力解决各类矛盾、营造社会和谐稳
定氛围。
3、选派干部的政策
通过调研认为,选派干部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的数额应根据选派干部通过对选派村村情调研选准项目,具体数额根据项目规模大小而确定。资金的使用仍由财政和选派办管理。随着物价的上涨,选派干部的办公经费可适当提高,管理仍由市组织部门把关。选派干部的任职年限最好是三年,应与村两委任期一致。理由是一方面为了本届制定的工作目标适时完成;另一方面届满时对选派干部工作的评价也公正合理。对优秀选派干部应予以晋级或其他精神物质奖励。
4、选派工作应与城乡结对共建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经调查了解,选派村一般是村两委班子软弱涣散或经济发展村对落后的村,光依靠选派单位一家来帮扶和改变一个“落后村”或“难点村”,不论从人力、财力上来说确实有些感到力不从心,城乡结对共建大多数机关能与结结村共建,但也有不少机关只是走过场。我镇苏垅、柳南两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既有选派单位关心,又有结对单位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5、选派工作成果需进一步巩固
XX镇前后共有12个村(居)被确定为选派村,不论在工作思路、工作作风、维护大局、班子团结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工作任务的完成上,一直表现较优,但有少数村出现反弹现象,如何进一步巩固选派工作成果值得思考,能否借鉴其他工作采取回头看的举措。
第三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给予我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记功奖励的决定(闽
【发布单位】福建省
【发布文号】闽政文〔2008〕38号 【发布日期】2008-01-24 【生效日期】2008-01-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福建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给予我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记功奖励的决定
(闽政文〔2008〕3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2007年7月,我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圆满完成任务返回福建。三年来,工作队在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林芝地委、行署的正确领导下,牢记省委、省政府“援藏援宁份内事,纵深推进作先行,谦虚务实多作为,海峡西岸形象新”的嘱咐,紧紧围绕当地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继承和发扬老西藏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甘于奉献,与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并肩战斗,扎实工作,出色地完成了援藏工作使命,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增强各民族的团结,构建和谐西藏做出了贡献,受到了西藏各级组织的充分肯定和林芝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称赞。
为了表彰先进,弘扬援藏干部不畏艰险、顽强拼搏、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省政府决定,给予我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希望受记功奖励的同志保持谦虚谨慎,再接再厉,为人民再立新功。
全省广大干部群众要以我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为榜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附件:福建省第四批援藏工作队人员名单
福建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一月二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人才工作组工信息
抓好引才引智,加快人才高地建设
近年来,AA县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思路,坚持精准施策、错位发展、差异竞争,积极打造具有县域竞争力的引才体系,破解引才难问题,助推AA更高质量绿色发展。
一是抓感情引才。
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十分注重打好“乡情牌”,一直把人才引进作为人才工作的重点。去年以来,先后成立AA英才协会,四川、重庆、南京和上海英才分会,拥有会员100多人。英才协会及其分会的成立,在宣传AA、推介AA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大都市的企业家和人才能准确、快捷地了解AA、认识AA、投资兴业在AA。上海英才协会会员到AA创办宜康食品公司,既解决“山货”销路问题,又增加当地群众的收入,也让城里人尝到了真正的绿色食品。二是建平台引才。
围绕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以安徽迎驾集团和安徽应流集团等本土优势企业为主导,大力发挥企业引才主力军的作用,打造企业引才工程。先后建立1个省级铸造行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中小企业生产力促进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特色产业节点组建43个专家大院、专家团队,创建1个院士工作站,成立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设立4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发展平台的建立,为引入人才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三是重高效引才。
“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在人才政策的制定上,突破原有的“条条框框”,冲破习惯束缚,出台《人才引进暂行办法》《加快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难以招考的紧缺人才,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进行聘任,明确服务年限并纳入事业编制管理;通过担任顾问、短期挂职、兼职等方式,鼓励外地各类人才到AA开展政策指导、项目攻关、技术服务、专利研发等。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国际专家近30人次,省内外高级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1500多人次。全县60多家企业与省内外5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60余项,共同开发和转化科技成果达70多个。第五篇:尤权苏树林寄语第七批援藏干部
尤权苏树林寄语第七批援藏干部:有志而去 有为而归
18日,我省第七批援藏干部欢送座谈会在福州举行。省委书记尤权、省长苏树林等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会上,第七批援藏干部领队李海波等四位同志代表60名援藏干部作了表态发言。他们纷纷表示,被选派前往西藏对口支援,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感谢省委、省政府的信任和重托。我们将牢记使命、认真做事、树好形象,致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推动闽藏两地交流合作,以优异成绩向省委省政府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在听取援藏干部发言后,尤权首先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良好的祝愿。他说,大家响应中央和省委号召,参加对口支援西藏工作,这是对省委工作的有力支持,对自己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是人生难得的宝贵经历。他寄语大家:一要认清援藏历史使命,深刻认识对口支援西藏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希望大家看到肩上担负的神圣使命,坚决完成中央赋予的光荣任务。二要全心全意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做好工作,学习好、宣传好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积极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谐,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为西藏发展作出贡献。三要带去福建的好作风、好形象,尊重当地民族习惯,做好吃苦耐劳准备,严格遵守八项规定,树立福建干部良好形象。四要搞好团结、注意身体,大家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形成合力,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表示,省委、省政府将当好援藏干部的坚强后盾,及时帮助解决大家工作、生活和家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们期待大家有志而去、有为而归。
苏树林说,援藏是光荣的、艰苦的,也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支援西藏,要学习西藏,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向西藏干部群众学习,向前六批援藏干部学习;要融入西藏,尽快熟悉当地风土人情、民族习俗,掌握工作特点,融入当地干部群众;要建设西藏,把福建精神带去,把福建发展的好经验带去,树立福建干部的良好形象,为西藏发展作出贡献,为福建人民增光添彩。
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姜信治主持座谈会,省领导叶双瑜、洪捷序出席座谈会。(记者 兰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