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支部+合作社”,实现党建经济双赢1
“支部+合作社”,实现党建经济双赢
2004年,丹徒区世业镇党委根据世业洲旅游度假区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了大力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生态农业”的目标,改变传统的农业种植观念,从草莓、葡萄等鲜果的种植开始,逐步在四季青农业生态园形成了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2007年9月,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提高鲜果种植的效益,世业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成立了草莓专业合作社,同时以合作社为依托,组建了“四季青农业观光党支部”(现更名为“草莓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积极推行“支部+合作社”模式,实现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双赢格局。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推进合作社跨越发展
“草莓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下辖党员16名,负责领导草莓专业合作社的156户社员,支部书记为四季青生态园负责人、草莓种植引领人李忠。为更好的发挥合作社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世业镇党委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党建工作会议,研究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为组长,5名党员为成员的党建工作指导组,其中五名成员分别是从镇机关、农业服务中心、村党总支、供销社等相关部门挑选的政治素质好、党务工作熟悉的党员,负责指导和帮助合作社党组织开展党建和制度建设工作。建立合作社章程,理顺 1
了党支部与合作社的关系,明确了职责分工。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领导合作社成员成功注册了“四季青”、“焕阳”等商标,实施品质和包装技术改造,实现销售产值250万元,农户增收65万元。
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合作社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推动合作社健康发展,合作社党支部成立后,在合作社设立了市场信息岗、生产技术岗、质量监督岗、运输物流岗、营销推介岗五个党员先锋岗,并根据党员各自的特长安排岗位、设定职责。组织9名合作社党员技术骨干组成农技推广、信息服务宣讲团,每月有计划地到各村电教室交流经验、讲授技术、传播市场信息,帮助消化电教片中学到的技术,帮助社员和农户解决生产中碰到的技术问题。2010年,以合作社党员为骨干的宣讲团共宣讲5场,教育人数300多人,发放宣传材料1000多份。
三、建立党员联户帮扶机制,促进合作社和谐发展
开展党员“一包一”活动。一个党员联产包保一个责任区,为责任区内的社员及时提供果蔬种植生产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有效发挥党员带富作用。开展党员“一联一”活动。一个党员至少联系发展一名党员,切实把合作社中思想品德好、技能水平高、带富能力强的种植大户、经营管理人员和优秀青年社员作为重点
培养对象,引导他们向党组织靠拢。近年来,合作社先后有16人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有6人被吸收为入党积极分子,已发展了4名党员。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组织合作社党员与世业镇的困难党员或群众结对,每名党员致富能手和技术骨干至少结对帮扶1户困难党员或群众,帮助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提供致富信息,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截至目前,合作社党员共结对帮扶贫困农户18户,帮助40多人实现了脱贫致富。
“党支部+合作社”模式,实现了基层党组织政治领导、政策引导、发动群众等优势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技术、信息、市场、资金优势的有机结合,延伸、放大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产业链条上带民致富的效应,进一步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使得专业合作社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党建和经济的双丰收。
第二篇:支部带协会共同实现双赢(最终版)
支部带协会共同实现双赢
漠沙镇曼勒村苦瓜协会党支部
曼勒村辖26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1318户,5473人,傣族占97%,是傣族居聚的民族村庄。全村设23个党支部,有党员149人,其中苦瓜协会党支部50人。村党总支制定“党建领村,产业富村,民主理村,依法治村,和谐促村”的发展思路,以“抓党建、抓产业、抓发展”作为目标,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农户为基础,以苦瓜协会为载体,以富民兴村为目的,通过“支部抓协会、协会带产业、党员带群众”的工作模式,把党支部的政治优势与协会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加快了苦瓜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实现了党建和经济“两促进”。
一、支部带动,苦瓜协会助群众增收
曼勒村人众多,人均占地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增收十分贫困,村庄建设十分落后。为改变贫穷的面貌,带领群众走上富裕之路,村党总支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对策,反复试验,总结对比,在培植产业发展和群众增收上大胆尝试,成功走出了以苦瓜为主的农民增收致富路。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村党总支创建了“支部+基地+协会+农户”的苦瓜产业发展模式,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协会技术、市场、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带领群众大力发展苦瓜产业,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201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075元,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二、党领协会,为苦瓜协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苦瓜协会党支部坚持党管协会的原则,在苦瓜协会成立初期,党支部指导和帮助协会建立健全协会章程和科学管理、民主监督、集体决策、利益分配等制度,明确会员职责,规范协会工作。在苦瓜协会日常运行中,随时了解和掌握协会的情况,加强对协会的领导和监督,及时解决协会在市场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督促协会分析市场信息和财务公开。由于坚持党管协会,苦瓜协会成立以来,会员和协会没有发生一次纠纷,确保了苦瓜协会健康发展。
三、创新服务,为苦瓜协会发展壮大提供支撑
苦瓜协会党支部始终把服务协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实、抓牢。一是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在坚持农户自愿自主入会的前提下,通过宣传国家政策、召开座谈会、现场观摩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宣传加入苦瓜协会的好处,打消农民群众的思想顾虑,引导群众志愿加入到苦瓜协会中。二是以搞科普活动、聘专家、办培训等形式,加强对会员的培训和学习,以科普活动、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培训等方式,全年组织苦瓜优质高产栽培管理技术培训4场1346人,发放各种科技资料3167份;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多媒体光盘播放等宣传,受普及累计人数达4680人次。切实增强协会会员自身素质,提高了会员的致富能力。三是建基地、做示范抓推广,建立10个“协会班子示范户”,50个“党员科技示范户”和250个“一帮五传帮带”活动,以核心区大曼勒、索铺等21个小组新建苦瓜钢架大棚880亩,带动全村苦瓜种植1087户,面积5600亩,实现苦瓜产值2000多万元。四是统一服务,扶持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支持协会对种植和营销进行统一管理,在种植过程中实现品种统一,育苗统一,管理统一,采摘统一,销售统一,通过规范管理,从而提高了质量,做出了品牌,提高了市场占有率,有效增加了群众收入。
四、交叉任职,为苦瓜协会发展增添活力
实行村“三委”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村党总支书记任苦瓜协会会长。注重发挥党员在协会中的骨干作用,党员进入协会关键岗位任职,由党员联系农户,引领农户创市场,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信息咨询等服务,并在此过程中,注重村三委、党支部、几大员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组干部,努力实现“建一个协会、兴一个产业、培养一批干部、致富一批群众”。目前全村已有60%的党员发展成为致富带头人。
五、党建引路,助推新农村建设
立足热区优势,以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实施苦瓜高产设施建设钢架大棚880亩,示范滴灌节能栽培10亩,抓示范基地,抓技术培训;以“支部+基地+协会+农户+市场”的运转机制,建立23个支部示范点,发挥“基地促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作用,党员带头示范,培养种植大户、营销大户,实现了反季蔬菜面积突破5600亩、产量突破1568万公斤和产值突破2352万元的“三个突破”,蔬菜收入占了全村经济总收入的70%,实现人均收入4287元。
协会党支部的发展模式推动了苦瓜产业大发展,使群众都富裕起来,曼勒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苦瓜楼”建起来了,一条条“苦瓜路”建成了,一个个村庄亮了起来,村民的精神生活、医疗保障、教育事业等上了新的台阶。曼勒村还先
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家园”、“全国科普惠农先进单位”、省“百强农技协”、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党支部”, 2007年荣获玉溪市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进步奖,协会党支部书记、会长杨文昌同志曾被省级部门评为“云南省首届农村拔尖乡土人才”、“ 云南省第十八届劳动模范”、“云南省首届少数民族农民科技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
【启示】
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好不好,一个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基层党组织能不能带领群众致富,能不能让他们过上好生活。实践证明,曼勒村“支部+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带农民发展苦瓜产业,有效解决了群众“增收难”的问题,架起了农民与市场之间的桥梁,较好地解决了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更加有效地深入到帮民致富的实践中,发挥了党组织应有的作用。
第三篇:农机专业合作社助农抢收实现双赢
农机专业合作社助农抢收效果好
县农村工作局记者站刘绍元
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农机购机补贴,我县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农机方面的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收割机、播种机等大型农机具,并鼓励有条件的乡镇建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户抢收、抢种,省时省力,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6月8日,记者在中坪镇艾州村现场看到,村民蒲朝明家一亩地小麦,在瓮安县兴渔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收队帮助下,十来分钟就全部收割完毕,且收割的小麦干干净净,提高了收割效率。中坪镇艾州村全村共种植有小麦500多亩,是县农村工作局实施的省农委小麦高产创建项目。为帮助广大种植农户抢在雨水到来之前收割完毕种植水稻,县农村工作局积极联系了兴渔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收割机帮助抢收。兴渔农机专业合作社机收队从6月5日开始,仅3天时间就全部收割毕,为该村水稻抢种争取了时间,大大节省了时间和劳力,降低了收割成本,同时,合作社也收入了三万多元,实现了双赢。
瓮安县兴渔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县第二家农机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 2 月20日成立。该合作社拥有社员15人,配备大型拖拉机3台套,大型联合收割机2 台,插秧机2台(套)。小型机械6台套,为广大农民、种粮大户及社员提供耕、种、收农机作业以及农机维修、作业信息咨询和跨区收割等服务。据介绍,该合作社在艾州村收割小麦完毕后将赶往湖南、广西等地进行循环收割。
县农村工作局到
鱼河乡开展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
县农工局记者站 刘绍元
近日,县农村工作局积极深入鱼河乡新场村搞好计生“三
结合”帮扶工作。
在该乡政府会议室,组织了被帮扶的计划生育“三结合”
帮扶户进行了座谈。县农村工作局有关负责人向参加座谈会的“计生户”宣传了“三结合”帮扶的重要意义,对进一步宣传、落实计生国策,搞好产业结构调整,怎样做一名好村民提出了要求。他希望帮扶户自强自立,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有关人员就农机安全知识进行了宣传,并发放了有关宣传资料。新场村支部负责人要求计生户要将帮扶物资及时投入生产,争取今年增收。被帮扶的计生户表示积极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带头执行法律、法规,在农业生产上做出榜样,努力增产增收。会后对11户帮扶户每户发放了化肥一包。
第四篇:创新活动载体 实现党建经济工作双赢
创新活动载体 实现党建与经济工作双赢
为了深化村级党组织“升级晋档、科学发展”,推进“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县委雷书记提出的“每个农户发展2-3个主导产业,参加2-3个专业合作社”的要求,我们麻坪镇党委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活动载体,突出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重点,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双二三增收致富工程”党建主题活动,有效地推进了全镇升级晋档活动深入开展,实现了党建与经济工作的双赢。
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规范协会,建立专业合作社,提高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为“双二三增收致富工程”党建主题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是规范产业协会。本着产业集聚、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和谐发展的原则,以我镇六大主导产业(烟、畜、果、药、菌、桑)产业为依托,对原有的产业协会根据各自近年来产业发展状况和在本村农民收入所占的比重进行规范。
二是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于产业规模比较大、辐射范围广、组织化程度高的协会,我们因势利导,按照“自愿、民主、互利、平等”的原则运作,成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并明确了会员的标准、责任和权利。社员以种养殖大户为主体,在 1
群众中能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能为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树立的样板。至目前,我镇已成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个,注册资金700余万元,发展会员3000余名。其中运转良好,能起到产业带动作用,并能发挥高回报,能带领农民增收的合作社有五个,如东方红中药材合作社、东麻坪烤烟合作社、槐树坪村大蒜种植专业合作社、书堂山林果业专业合作社。
二、创新组织设置,搭建党员干事创业舞台,为“双二三增收致富工程”党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樟
一是积极推进产业建党。针对当前农村发展的新情况、新变化,我们不断探索农村党建工作的新路子,积极创新组织设置,并根据村党员产业优势和自身特点创建了东方红中药材产业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同时,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党小组的设置,根据产业的规模和党员参与的人数,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全镇目前的党小组有大棚蔬菜党小组、蚕桑产业党小组、畜牧养殖党小组、中药材产业党小组、林果业产业党小组。
二是准确定位产业支部和产业党小组。坚持党的领导和尊重市场规律相结合,既为专合组织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又坚持做到出谋划策而不直接决策、组织引导而不发号施令、主动服务而不越权干预,使党员包抓帮扶、技术服务、示范引导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是各产业党支部和产业党小组的建立,较好地发挥了“双培双带双示范”作用,形成了“支部随着产业走、党员随着专业
走、带领群众共致富”的良好局面。先后建立起村党组织科技致富示范基地15个,党员科技致富示范户120户,落实了326名有帮扶能力的党员对700户贫困户实施点对点帮扶。通过创新村级组织设置,不仅开辟了党员联系群众的新渠道,增加了党组织的凝聚力,而且搭建了党员致富奔小康的新平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抓党组织示范基地和党员科技示范户,推动“双二三增收致富工程”党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
我们着力在培养党组织科技示范基地和党员示范户、上下工夫,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党员“五带头”、“党员承诺制”以及为民服务“记实卡”、“五送一建”等党建活动的开展,不断深化“双二三增收致富工程”党建主题活动。对于示范基地和示范户,我们从扶贫资金、小额信贷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优先扶持,增强党员的“双带”能力,逐步辐射带动,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槐树坪村畜牧党小组组长杨兴龙,运用所学的养殖技术,自筹资金10万元、信用贷款5万元,大力发展养殖业,建起“120”模式畜牧小区一个,带动该村新建规模化养殖场五个,猪存栏大1000头;蚕桑党小组组长殷会强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增取资金4万元,群众自筹6万元,建养蚕小区1处,带动群众10户,年纯收入10万多元,带动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
四、取得的成效
一是有效解决了“就党建抓党建”的问题,实现了党建与经
济工作的紧密结合。处理好了党建与经济的关系,做到了“两手抓、两手硬”,把“虚”事做“实”,把“实”事做好,以党建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来检验党建工作成效,实现党建与经济社会发展互动双赢。
二是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通过深入开展“双二三增收致富工程”党建主题活动,增强党员了为民服务的责任感,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孤山、陈兴2000亩良种核桃示范基地已经动工建设,已栽植960亩。东方红中药材合作社计划今年在全镇发展苦参10000亩。槐树坪村新建了1000头养猪场和5000只机械化鸡场各一座,现都已建成投入使用,预计今年再建一个5000只机械化鸡场;孤山村预计建“120”模式猪舍5栋;槐树坪村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基地,62个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油坊、栗峪10个村万亩薯类种植已经全面铺开。
三是农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在东麻坪烤烟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下,陈兴、农兴、麻坪街等6个村新发展烤烟400亩,目前,全镇烤烟面积达到3000亩。继烤烟之后,我们又积极扶持东方红合作社,在全镇17个村以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积极发展苦参5000亩,是苦参在我镇的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0000亩。目前,东方红中药材合作社的苦参种植会员已辐射到全市的6县一区和我县的17个镇,产品全部销往外地,经济效益明显。槐树坪村养殖小区一期建成的10座圈舍和原有的万头养猪场已经全部投入使用,年可出栏生猪12000头,预计收入为1000
万元以上。油坊、栗峪10个村万亩薯类种植,槐树坪村设施大棚蔬菜种植基地,62个大棚的投入使用等等,这些项目的相继实施,极大的增加了农民收入。
第五篇:发展造纸行业循环经济 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街道是富阳市南大门,与富阳城隔江相望。街道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辖22个行政村,人口2.4万人,外来人口2.5万人。现有造纸企业170余家,亿元企业19家,10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生产各种规格白板纸250万吨,是闻名全国的造纸之乡,中国白板纸基地。2005年街道实现生产总值22.76亿元,同比增长26.83%,完成工业产值89.57亿元,同比增长22.3%,财政收入2.7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962万元,生产总值、工业产值、财政收入、农民人均收入等各项指标均名列全市前茅。
造纸行业是**街道及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但同时也是能源、资源消耗较大、污染较严重的行业之一,对**街道及我市经济的持续发展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是对高投入、高消耗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符合可持续健康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们**造纸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同时也是我们街道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几年来,**街道在富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结合**街道造纸主要利用废纸为原料进行回收再生产的特点,从出台生态规划、淘汰污染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实行联片供热、集中治污、创建生态造纸功能区,推进结构调整、技术革新、产业升级等措施,大力发展造纸行业循环经济,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就**街道在探索造纸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些做法向各位领导和媒体记者进行汇报。
一、以废纸为主要原料造纸,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造纸企业生产涂布白板纸的主要原料有废纸、商品木浆、涂布化工和造纸辅助化工,其中废纸占原料总量的80%。目前**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废纸交易市场,年交易废纸300多万吨,富阳海关口岸也落户在**。因此,在**中国白板纸基地目前已经形成了专业的废纸销售市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废纸和欧美的进口废纸在这里被**广大造纸企业再利用、再生产。如按3立方米木材生产1吨木浆计算,一年节约木材近900万立方,对减少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又如,浙江永泰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扩建日产120吨办公废纸脱墨生产,以替代涂布白板纸挂面的进口木浆,为资源循环利用又开辟了一条新路。
二、实行热电联产、联片供热。
热电联产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供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减轻分散锅炉房安全和工人劳动强度,节约用地等优点。根据《富阳市江南片造纸企业集中供热热力规划》,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立项批准,于2003年11月投资3.2亿元筹建浙江三星热电联产项目。一期工程建设规模为3台130t/h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配一台24.50MW抽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和一台24.50MW背压汽轮发电机组,热网主干线分南北两条线,总共长5公里,覆盖**造纸功能区西区块内所有造纸企业;一期工程于2005年5月底建成,7月份投入商业运行,目前已向**造纸功能区60余家造纸企业供汽,每年可向**造纸功能区提供200多万吨的优质蒸汽,同时向电网输送2.5亿多度电,大大缓解**造纸企业的用电紧张状况,同时,每年可节约标煤17万多吨,减少SO2排放量2500多吨,减少烟尘排放量1200多吨。又如,永泰纸业集团的自备热电,利用余汽发电、余热造纸,热电比超过500%,实现热、电的有机结合,通过热电联产自备电站的运作,不仅满足了公司生产用汽和公司70%以上的电量,而且,余汽还供应给周边造纸厂,实现了双赢。地处**街道和灵桥镇交界的富**环保热电,去年9月垃圾焚烧炉正式投入运行,现已处理垃圾30000多吨,同时对周边大源、**、灵桥三大造纸功能区51家造纸企业供热、关停小锅炉72台,有力促进了富阳造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行清洁生产
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治理,是工业循环经济建设的主要手段之一。2003年以来,街道先后在38家造纸企业试点推行清洁生产和推行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现浙江永泰、浙江三星、杭州板桥等22家企业已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其余的正在加紧实施中。在2家造纸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结合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及时启动了生态街道和生态示范村建设。在推进清洁生产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节水上。如永泰集团,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成立清洁生产攻关小组,对该公司4#、5#机实施白水回用系统改造,这些清洁生产方案实施后,单位产品耗水明显下降,吨纸清水耗水由原来的70吨降为53吨左右,平均下降20%,一年可节水近100万吨。通过开展清洁生产,节约了水、电、汽能源消耗,减少了污水排放量和污水处理费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实现了环保绩效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该公司正在对占全厂80%产量的7#、8#机进行节水方案的研究,引进了瑞典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降低吨纸耗水量。
四、集中治污、污水处理回用、消减污染物排放。
 
;根据市政府制定的《富阳市江南片综合污水治理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为确保**街道造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及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街道在本区域内集中建设**、八
一、春南3个污水处理回用工程,为辖区内造纸企业排放的污水经一级处理后再进行二次集中生化处理,对污染物进行末端治理,削减污染物的排放总量。目前,**污水处理回用工程,首期投资5778万元,日处理污水4.5万吨,在一级高效气浮处理的基础上,采用A/O法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工程属国债项目,于2003年8月正式投入运行,经省环境监测站监测,水质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COD5<60mg/1,每年削减1275.62吨;生化需氧量BOD<20mg/1,每年削减331吨;悬浮物SS<20mg/1,每年削减830吨。污水经处理后,70%回用生产,吨纸排水由原来的59.5吨降低到20吨以下,全年向富**少排780万吨。如按国家最新发布的水资源收费标准计算,一年可节约水资源费78万元。八一污水处理回用工程总投资2.46亿元,日处理污水15万吨,工程属德国政府贷款项目,处理工艺采用带好氧选择器的传统活性污泥法。工程于03年11月初动工兴建,目前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运行,届时将承担周边5个村46家造纸企业和近7000人的居民生活和工业污水处理。春南污水处理回用工程,计划总投资3.6亿元,日处理污水达25万吨,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动建。三个污水处理回用工程建成后,日处理污水达44.5万吨,将极大地促进造纸企业从粗放型到绿色环保型转变,减轻富**污染,确保造纸企业可持续发展。
五、废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
严格地说,现代造纸业应当是一个无污染的产业,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措施得力,造纸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完全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回收利用。我们实践中也摸索出一整套处理办法,实现低污染、无污染(低毒、无毒),并且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是废纸投产前,通过人工分拣,将一些混合的废纸分类,合理搭配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从分拣废纸中回收金属、废塑料用于下游产业,延长了废物转化周期。二是煤渣、煤灰用于红砖生产。三是将污水中回收的废浆和污泥生产污泥纸板。目前,街道辖区现有污泥纸机35台,日产污泥纸100多吨,不仅避免了污泥二次污染和填埋的压力,而且还可变废为宝。
在**发展造纸行业循环经济过程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理念决定效果。要发展循环经济,一要领导重视,二要统筹规划,三要舍得投入,四要巩固成果,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兼顾企业经济效益。
**街道造纸工业循环经济建设刚刚起步,虽然做了一点工作,但实施过程中困难还较多,与循环经济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努力按照发展造纸工业循环经济的要求,制定合理、可行、有效的实施规划,落实措施,加大实施力度,真正把**造纸工业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保友好型的循环经济,为富阳市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