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加大人员的技能开发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企业加大人员的技能开发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是最有效益的投入,世界银行的研究表明,凡是注重人力资源开发的国家,其经济增长速度都比只依赖于自然资源开发的国家高。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宗旨是人的能力,尤其是潜能尽可能发挥,把人作为可开发的资源,通过培训等形式提高企业人员素质。
员工培训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个主要内容,对全体员工知识与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发掘和培养、行为准则与责任意识的规范和强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培训,一方面可以改变员工的工作态度,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员工自身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提高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因此企业应建立起规范的培训开发体系,根据员工的特长和企业的需要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不断更新员工的知识,提高员工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推行通才计划,通过培训等方式让技术工人一专多能、专业人员知识复合和技能化,挖掘每个人的潜力来促进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企业人员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企业人员素质和劳动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海南“日津”始建于2009年底,是一家新型的汽车配件企业,在当今社会,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长期快速发展,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一个核心问题。公司现有员工200人,面对快速增长的装备制造业的形势,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谁拥有一批高素质的员工,谁就成为市场竞争中的强者、技术进步的领跑者和品牌形象的王者。而高技能人才又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企业人员素质的和劳动技能培养成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
在这项战略的实施中,企业借助劳动竞赛平台激发员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热情,加强企业人员素质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我们的做法是:把握行业特点,在人数较多、人员相对集中的工种中,组织开展技能大赛活动,用“赛马”机制和赛鉴一体化的方式让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通过建立健全高技能人才长效激励机制和技术攻关的“技工沙龙”活动,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聪明才智,激发广大员工学习技术、钻研技能的热情,突出劳动竞赛在提高员工劳动素质中的适用性和长效性。
一、深化内涵,拓展外延,把劳动竞赛向更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
大家知道,一辆汽车有2万多个零部件,作为生产汽车零部件的一部分,我们的制造水平都要涉及到各个工业技术领域。作为一个汽车配件厂,除了要有一支高水平的研发队伍,开发出市场所需要的产品之外,还需要有一支真正掌握高技能的工人队伍,有一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在生产线上,来提升我们的装配质量,来实现生产能力的最大化,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是,将劳动竞赛活动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在围绕企业管理开展的“降成本、增效益”的竞赛、“提倡、建议”活动,提出了“提前完成好工作任务、实现目标是最大的效益”的口号;在产品供不应求时,我们在生产车间开展了“计件超额有嘉奖”活动,激励广大一线员工加班加点,多做线、做好线,为企业增效益;实践证明:劳动竞赛活动的视角定位越高,对员工技能素质的要求就越具体、越深刻,对企业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的助推作用就越大。例如,在一款新的车型小批量生产过程中,为了尽快的让员工掌握技能,把握质量,提高生产节拍,公司组织开展了“技术指导、品质培训”等活动,组织车间员工开展了群策群力的技术攻关,解决设计缺陷和零部件质量造成的质量问题。工人队伍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升。作为公司的各部门管理人员经常深入车间,了解生产情况,把握员工思想动态、生产过程及存在问题。
二、突出主题,创新形式,强化劳动竞赛在提高员工技能素质中的针对性
在开展劳动竞赛的形式上,企业坚持着长期竞赛不间断,活动内容有创新原则,适时、适势、适人、适地、适事地开展劳动竞赛。
把员工集中起来,到车间先进行理论培训、强化技能操作,然后再进行比赛。既培训了员工队伍,又争取到了丰富的社会资源,为员工掌握更多知识提供了一个机会,也为企业储备人才奠定了基础。从企业发展的需要、形势发展的需求入手,我们把各种活动方式相互糅合、搭配,找出贴近实际需求的竞赛模式,强化劳动竞赛在提高员工技能素质中的适应性,注重激发参赛者创新的智慧、建功的激情、学习的动力,汇聚到为推动企业建功立业上来,将劳动竞赛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科学定位,规范运作,搭建劳动竞赛中职工技能素质提升完整平台
企业的劳动竞赛要由单一的活动型向为企业创新创效服务型转变,由活动单一型向为员工拓宽知识、提高技能型转变,才能发挥企业劳动竞赛在提高员工技能素质中的实用性价值,才能使企业劳动竞赛长久不衰。如何把握行业的特点,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调整我们竞赛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坚持以提高员工技能素质为内容制定竞赛方案,来推进企业的劳动竞赛深入、持久、均衡地开展。在每年开展的技能竞赛中,我们认真地把握好几个关键的环节。
一是,明确竞赛目的抓培训。技能竞赛是为了提高广大员工的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水平,使企业员工技能素质整体提升。因此,在竞赛过程中抓住技能培训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在公司层面上抽调人员,组织编写不同工种的教学大纲和培训教材;对检验教官进行集中培训和考核,考试合格取得任教资格的才能对新员工进行培训;对员工的培训规定了一定课时的理论和技能培训的时间,纳入到对公司考核内容。使员工们通过参加竞赛真正地达到提高技能,增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通过竞赛推动了培训工作实效性,真正实现了以训促赛,以赛带训的目的。
二是,竞赛活动的组织实施与监督。按文件要求,竞赛活动开始,各公司要通过严格的赛前培训、预赛后,选拔一定指标的员工再参加组织的决赛。在这个过程中,所有赛事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操作,真正地使竞赛活动“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地进行。
三是,竞赛过程的人性化管理。合理地安排时间、注重环境、关注员工的心理,提供互相交流的平台等。每天开部门交流会,让高技能工人代表在会上就自己如何加强学习、提高技能、解决现场技术难题,取得的成效进行交流,对自己如何立足岗位,通过生产现场执行操作规程、解决生产问题和完成任务能力的好做法进行总结。营造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成长环境,培育适应公司快速发展需要的有理想、懂管理、技能全面的工人队伍。让每一名高技能工人感觉到在这样一个广阔的知识领域里,精湛技能所体现出来的独特魅力,也认识到要适应企业快速发展,个人技能素质的与时俱进,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是多么重要。
在竞赛活动中我们把握企业发展的要求、行业的特点、员工的需求,科学地组织开展竞赛,做到了学练的结合、赛鉴的结合、考评的结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的结合,促进了企业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发了员工学技术、强技能的积极性。
四、建立机制,优化系统,构建劳动竞赛在提高员工技能素质过程中的长效性
劳动竞赛是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企业建设的有效的方法,也是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创新工程,也是员工充分施展自己的技术本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大舞台。而劳动竞赛的本身就是争先恐后、优胜劣汰,没有人愿意在竞赛中将自己列入末位的。如何形成一种激励机制和压力?如何让员工将竞赛中的压力变为动力,提高技术,迎头赶上?
为了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在工资待遇、分配、奖励等方面,为激励生产一线员工的技能提升,我们以一线员工计件为主,实施多能多得的方式。提高了员工素质,而且还激发了工作热情。
借助劳动技能竞赛这个平台,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和技能大赛活动,有推进了员工知识化进程,使广大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稳步提升。为公司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劳动竞赛将成为并将成为企业工作的亮点和品牌。
员工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从全局和战略的角度重视和推动劳动竞赛的开展,要从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以及维护职工发展权益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切实加强人才队伍、人才机制建设,加强员工技能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
第三篇:培养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培养企业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建设集团提出的“一家人,一条心,一起来”,我觉得特别适合掘进公司的实际,具体说来就是:我们无论来自哪里,我们都是和谐的一家人,我们无论身在何方,我们都有相同的一条心,我们秉承同一个信念,步调一致,协同作战,开创未来。这就是提倡要发扬团队精神,共同把全集团的事情做好。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所谓的人心齐,就是团队精神的凝聚力,要达到泰山移的目标,就必须形成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而凝聚力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支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企业成员之间形同一盘散沙,何谈企业的发展。所以说,企业要向前发展,就必须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团队精神的建设。
掘进公司的人员组成,来自方方面面,原来所在企业都有各自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现在走到了一起,为了掘进公司的发展壮大,就一定要团结一致向前看,避免内部的“内战”和“内耗”。否则,就会影响公司的整体发展。有时候在工作中避免不了形成的各种矛盾,要用团队精神来协调,大家都要以团队精神为重。
职工之间一定要相互协作,各部门之间为了整体工作目标的实现,要在各负其责的基础上,相互协作。不能只看到个人的作用,各自部门的作用。公司发展是靠大家共同的努力,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各尽所能,优势互补,要发挥各自的优势,这是核心,同时要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形成互补,只有发挥好团队的协作优势,各自的长处才能得以发挥,不足之处才能在协作中得以弥补,最终达到公司整体工作的推进。
还有一点就是,要重视个人力量和组织力量的结合,每个人能力的有效发挥,都离不开其它人的配合,能干成大事的人,都离不开干小事的人支持和帮助。如果只强调个人能力,而不依靠组织的力量,公司的发展最终将难以保证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地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落实新课程标准理念,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新课程环境下口语交际教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读写,忽略了口语交际的训练的现象仍然存在,口语交际的训练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我们学校在两年前开展了对口语交际教学的探索。希望通过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找准学普通话的途径,消除学生口语表达的束缚(1)提倡普通话交流
随着社会生存的需要,人们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不再处于自身狭小的世界,而更多地走向外界,与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进行交流。那么,实现人与人之间快速、无障碍交流,最好的方法就是通用一种语言,即普通话。而农村孩子一出生所接受的语言就是本地方言,在孩子语言形成时期,没有受到此方面的熏陶,基础薄弱,这就出现了孩子在校期间不会用普通话交流,即使用到,也不流畅,甚至夹杂着浓厚的地方口音,导致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较差。
面对这种现象,教师要大力提倡和推广说普通话。首先,要用自己的模范性来影响学生,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课堂或课外与学生的交流中,还应该表现在同事之间的对话中。其次,让学生采取自律或他律的方式,时刻提醒自己说普通话,并对表达好的同学适时给予表扬或奖励。我坚信,只要人人说普通话,时时说普通话,那么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2)克服学生羞怯自卑的心理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决定的。当教师排除一切干扰,努力为孩子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时,那么孩子的“束缚”有没有打开,便显得至关重要。因而要想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要帮助学生克服羞怯自卑的心理,让他们丢弃“感觉说得不如别人”、“说错了怕别人笑话”的思想,树立自信。如面对容易羞怯的孩子,教师可以耐心等待,多给孩子准备的时间;面对自卑的孩子,教师可以多鼓励,多表扬。“自信心就像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只有孩子信心十足的时候,才是口语表达最佳的时候。
(3)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直接影响孩子个性与能力的形成,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由于农村生活环境的限制,家长们更多的时间忙于劳作,忙于打工赚钱,忽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甚至部分家长思想认识有误,觉得培养孩子仅仅是老师的责任,淡化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从而引起家长对孩子能力的重视和对教师工作的支持。例如,当孩子跟家长讨论一个很感兴趣的话题时,我们的家长不再是“我很忙”、“我不知道”等的简单回应。家长可以适时抓住这样的机会与孩子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孩子感受到来自家庭的鼓励,也让孩子对下一次的交流充满期待。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热情
(一)微笑期待
“老师面带笑容的时候是我们口语表达最好的时候。”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也是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更是学生教给老师的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影响教学过程最优化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教师的情感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教师的情绪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紧张焦虑程度、智力活跃程度和学习活动的参与程度。教师的热情、乐观等情感因素对课堂的心理气氛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教师要不吝自己的笑容、目光、抚触,来淡化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在师爱中畅所欲言,从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宽容接纳
“当我想难倒一个人或是‘胡搅蛮缠’的时候,我的口语表达能力最好。”我们不妨这样来解读这句话:“人”即“教师”,“难倒”即“挑战”,“胡搅蛮缠”即“据理力争”。它给我的启示就是学生希望和老师站在同样的高度去交流。那么这时候,教师就应该放弃自己所谓的“师道尊严”,及时俯身去捕捉学生的独特瞬间,尊重学生对民主、平等的理解,适应学生想要挑战的心理。因为这时候,也许正是孩子灵感最迸发、思维最敏捷、口语表达最流畅的时候。
三、创设形式多样的情境,确保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师对言语发展过程进行指导的方法之一,就在于恰当地选择材料和创设说话的情境,以促使学生沿着言语发展的阶段不断上升。”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学内容来创设各种情境,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口语表达的状态。
(一)创设表演情境
表演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精彩的表演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的口语表达更符合角色特点。六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将相和》,它的故事性比较强,教学中我们充分发挥其特点,让学生演课本剧,进行角色扮演,再现三个故事。学生在演故事的过程中,增强对话交流,既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深入地理解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可谓事半功倍,一举两得。
(二)创设生活情境
口语表达不能脱离具体的语言环境而独立存在,学生的语言不仅靠书本中“学得”,更要靠生活中“习得”,因此,教师要十分注重创设多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感知和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说得更真实,更具体,更有趣。比如在进行阅读教学《只有一个地球》后,让学生讨论我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因为教师创设了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情景,学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开动了脑筋,各抒己见,充满了情趣。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前都设有“预习”栏目,在这个栏目中,往往会提出两至三个问题,或者提到“收集相关资料,和同学交流一下”的语句,这其实也可以看作是对口语表达的要求。因为学生在解决问题、交流资料的过程中,势必要用到口语,对自己同意的方法进行补充,对自己不同意的方法提出疑问。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发挥想象,自主交流,养成习惯。
(四)创设视听情境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听是说的基础,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在听的时候能学到很多说的方法和技巧。比如我们在进行古诗《枫桥夜泊》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诗句所示情景(可以是一个动态过程),同时再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句画面所展示的景象,这样视听结合,无不给学生以美感,美的生活,美的世界,达到最好的“倾听”和“表达”效果。
四、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提升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
创设情境的方式固然很多,但这些都是优化教学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如果说创设情境完成的是我们“听---说---读---用”四个环节中的前两环,那么丰富的实践活动便是后两环。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提供给学生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正如大纲所说:“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张友平
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日
第五篇: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高一虹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能力或素质”。当今社会迫切需要的是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然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所需要的不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更要懂得遵守Hyme所说的“语言的使用规则”。因为没有这种使用规则,语法规则将是毫无用处的。在与外国人的接触当中,讲本国语的人一般能容忍语音或句法错误,相反,对于讲话规则的违反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礼貌的,因为本族人不大会认识到社会语言学的相对性,胡文仲的研究也证实了他本人的观点:在交际中,文化错误常常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如果没有文化方面的知识,如果不了解文化方面的可接受性和不可接受性,那么交际很可能会发生障碍甚至失败。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听的能力和初步写和说的能力。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由于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其中社会语言能力指在不同文化场景下,语言使用者能根据话题,说话者身份,交际目 无忧论文网的等多种因素恰当理解和表达话语,即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然而,目前我国的“文化教学”理论多数是针对英语专业的教学而提出的。对于非英语专业,即大学英语教学而言,文化因素在教学中的分量很低,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不用说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在我国外语教学史上,由于受传统教学法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与心理学的影响,语言和文化是截然分开的,只注重语言形式,完全脱离社会文化语境的单纯的语言技能训练,句型操练和其它机械化练习充斥着各类英语课本。近年来,随着一些新的教学法如交际教学法,听说法的导入,人们也只是把重点从语言知识的传授转移到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而对于跨文化意识的交际培养所作的努力还远远不够。现行大学英语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以四、六级考试为教学指挥棒的误区,各种应试材料泛滥成灾,课堂教学仍然以片面追求四、六级通过率为目标,把语言形式和文化因素分割开来,学生对目的语丰富的文化底蕴知之甚少。因此,即使语法词汇已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在跨文化交际中仍然只能停留在“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的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