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5合同为一家
课题:第5课和同为一家
执笔:审核:班级:七年级 授课人:温彩艳授课时间:学案编号:5 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 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教学流程:导入:
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
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
(通过上述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要学习的新内容。)(出示布达拉宫的图片)
大家知道这座宫殿是为谁而建造的吗?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兴建的。松赞干布是哪一个民族的领袖? 吐蕃
吐蕃是生活在哪个地区? 是现在的哪个民族?
(学生在地图上找出吐蕃的位置,并完成图表:在地图上填上唐朝前期边疆的少数民族)填图时注意
这些少数民族大都分布在哪些地区?
唐朝政府设置了哪些机构管辖这些少数民族?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这些民族与唐朝的关系如何?
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1、吐蕃的风俗习惯(出示有关藏族生活的图片,从中联想唐朝时吐蕃生活习俗的情况)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生产: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军法很严,战时前队皆死,后队方进。以战死为荣,几代都战死的有家被视为高门大族。赞普藏语,意为有权势的君王,沿用为吐蕃国王的专称。
2、文成公主入吐蕃学生介绍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吐蕃王国的创建者,629年继位为赞普,当时年仅13岁。他父亲在权力争夺中被毒死。父王诸臣和母后诸族举兵公开叛乱。
学生思考并回答: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①维护了和平,增强了友谊 ②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金城公主入吐蕃
出示材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思考:为什么吐蕃赞普要自称外甥,又说是先皇帝的舅宿亲?因为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所以唐朝皇帝是他的岳父,他自称为外甥;而他的前辈松赞干布曾娶文公主,所以唐朝皇帝又是尺带珠 丹的舅家。讨论:
联系当今的国际形势,谈谈唐蕃“和同为一家”对解决民族矛盾和冲突有什么借鉴作用?关于其它民族,不作统一的要求,课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民族活动地区 与唐朝的关系何族祖先
吐蕃西北和同为一家: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尺带珠丹与金城公主通婚藏族
回纥西北唐玄宗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维吾尔族
靺鞨东北唐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满族
南诏西南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彝族白族
第二篇: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第5课合同为一家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吐蕃与唐朝的联姻,唐朝与吐蕃的深远影响。
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吐蕃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统一后定都逻些游牧或农耕为业,尚武 松赞干布统一求婚,唐太宗派文成公主和亲,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和同为一家。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了建立与唐朝的友好关系做了很大的努力。文成公主远嫁吐蕃不同于一般的和亲,而是传播友谊与先进生产技术、文化的使者,推动了吐蕃社会的进步。
为提高教学效果,宜尽量采用电教手段(手法可多样,如为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可采用教师边讲述边写投影形式,重要的年代、地点、人名、族名亦可由学生书写投影,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讲清楚各民族的发展线索,教学宜采用图示法,结合讲述议论法。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课本图画,以期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本课讲述的内容都是发生在我国现在的边疆地区,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历史地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地理概念。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第五课 合同为一家教案
第五课 合同为一家
红河镇中学 李子昌 刘天志
学习目标: 1.了解并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2.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学习重点: 唐与吐蕃的关系
学习难点 :各族人民都为祖国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上面是一幅中国地图,在唐朝时,哪些地区是少数民族居住地?这些民族在当时如何称呼?在图上填出。
2、吐蕃是 族的祖先,杰出赞普 统一青藏高原,定都。应松赞干布的请求,唐太宗把 嫁给他。后唐朝又将 嫁给赞普尺带珠丹。
3、回纥是 族的祖先,建立汗国,唐玄宗封其首领为。后来回纥改名为回鹘。
4、鞨靺是满族祖先,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5、南诏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南诏统一六部,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二、1.挂图《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请一学生指图,说出周边主要少数民族的名称和地理方位。
2.列各小组学习和讨论的内容:
1、各民族生活在哪里?
2、各民族有什么生活习俗?
3、各民族出现了哪几位杰出的首领?
4、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是怎样的?
三、合作探究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唐朝与周边民族之间保持一种什么样的关系?这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三、达标测试
1、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统治机构,加强管辖,和 在今新疆地先后设置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和军事机构。
2、杰出赞普 统一青藏高原,定都,唐太宗把 嫁给他。后唐朝又将 嫁给尺带珠丹。
3藏族祖先的最高统治者是()
A 单于 B可汗 c 皇帝 D 赞普
4、政权名称以 “ 渤海 ”为号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突厥 B回紇 C吐蕃 D粟末靺鞨
5、唐政府同以前统治者“贵中华,贱夷狄族”的做法不同,采取“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这说明 唐朝()A国力十分强大 B支持少数民族建立自己政权 C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D需要依靠少数民族保卫边疆
6、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上述材料出自谁之口?
(2)他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民族政策?他因此被尊称为什么?
(3)在他之后,唐玄宗又册封了许多少数民族首领,你能举出两位吗?
四、课堂小结
我学会了 我的疑问:
第四篇:和同为一家说课材料2013.3
“和同为一家”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同仁:
大家好,今天向大家汇报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5课《和同为一家》,敬请批评指正。
本次说课的内容共分七个部分,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板书设计、课堂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其次介绍了回纥、南诏等民族与唐朝的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情况,说明唐朝民族交往的广泛性。
教学的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通过对唐代开明政策的了解,树立尊重别人,平等待人,共同进步的意识。
重点及难点处理
重点:
1.吐蕃的社会发展。引导学生回忆小学社会课上有关藏族的内容。
2.吐蕃与唐朝的友好关系。鼓励学生讲述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使学生切身体会“和同为一家”的亲密关系。
难点:
唐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难点突破:引导学生找出唐朝对各少数民族的系列政策,通过列表、分析、讨论,得出结论:唐朝实行的是开放的民族政策。
二、学情分析
作为老师,我们不但要正确分析我们的教学内容,也要准确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年龄在12、13岁左右,在身心发展阶段上,按皮亚杰对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这时期的孩子正处于具体运演阶段到形式运演阶段的过渡期,对直观的材料很敏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知识储备上,此时,学生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历史学习,初步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经验。在具体的知识关联上,本单元的第2课《贞观之治》第三课《开元盛世》为本课唐朝与小数民族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
三、教学模式
我在历史教学中采用的是自主互助合作模式。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为学生能自己从浩如烟海的史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历史感悟打下基础。我们提出这一模式的基本理念是: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一教学模式的原则,一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即变讲堂为学堂,教材、史料让学生读,思维方法让学生练,实施过程让学生动,拓展延伸让学生想,巩固练习让学生做,总结评价让学生试。二是“把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教师的责任主要着眼于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素材,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和引领者,再也不是“包办者”和“压食机”。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从整合史料也就是备课环节就参与其中,在课堂上更是主人。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历史”,最终又“走出历史”。
四、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播放音乐:宋祖英《爱我中华》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我国境内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吗?
生:有56个。
师:那么唐朝时,我国周边又有哪些主要的少数民族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唐朝的民族关系。导入本课。
2、出示目标
让学生个体读本课目标,加强即时评价的效果,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还做到心中有数来学习本课
3、自主学习
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进行二次学习,个人自学后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录下来。小组内合作完成,强化基础知识落实,进一步把基础知识点弄清楚,搞明白。如:完成表格。
4、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针对本课重点难点,让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解决关键问题,讨论归纳重点问题,如:文成公主入吐蕃的意义,唐朝民族政策的作用等。在同学们讨论合作的过程当中,积极思辩,激发思想的火花,促进同学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增强了合作意识与团队意识。
5、训练达标
通过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并分必答题与抢答题,计入小组得分,充分调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检查反馈学情与当堂落实的目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学历史,用历史的能力。
6、总结提升
通过前面的学习、做题,对本课的知识已非常熟悉,最后让学生对照目标谈谈收获,老师再总结提升可以使知识脉络清晰,容易梳理,便于理解记忆。
设计说明:
本课的设计,完全是在新课改理念“先学后教”的倡导下,大胆进行尝试的设计。这一思路基本上是:导入新课——目标出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达标检测——总结提升。这一设计,使同学们上课思维活跃,精力集中,展示自我,学的轻松。
结合本课学习内容,看看当今中国,我们相信,56个民族在平等、团结、自治、互助的民族政策下,各民族将日益实现天人合一、人人和和睦、家和国兴、民族昌盛的面貌!
五、板书设计
根据对本课的分析和教学的需要,我设计了表格式的板书,做到既简洁明了醒目,又体现主干知识和内在联系。
六、课堂评价
在教学中,只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正确有效的评价,才能激励学生学习,实现三维目标。我们的评价原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地盘学生做主;把体验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
1、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我们设计一个学生自我评价记录表,让学生作为评价自己的主题进行自我评价。
2、注重活动表现评价。评价不仅是考察学生三维目标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评价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和每个环节。
3、我们还让学生聆听他人的评价,进行小组评价。通过学习小组对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
4、对学生评价都要做到分层次,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社会学科,我们要有大历史观,我们的课程资源也是最丰富的。我们在本节课中用到教学资源有一下几类。首先是习以为常的文本课程资源。
一是各种版本的历史教科书资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我们在史料整合中就要以课本为依据。
二是教学参考书资源。这是教师解读教材的主要依据,是帮助教师理解、开发、创造课程的平台。
2.是直观课程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例如本课中的音频、视频资料及动画演示等都需要网络的支持。
3.是人本课程。主要是包括教师的知识技能、体验感悟和与学生的知识储备、体验感悟。本课中回族学生的现身说法就是其中的一例,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
感悟反思:
课堂是教师人生事业的舞台,更是学生人生的起点,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就是打造学生走向成功的阶梯。
学生之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无尽的思维,让我们放手发动学生吧,他们会给我们无限的惊喜,给他们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五篇:《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和同为一家》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平等、友好交往史实,并能列举唐朝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课文所提供的历史材料,学会从材料中获得有效信息。
2、收集整理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实,掌握搜集历史资料的方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3、编演历史剧,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4、课前搜集自己所属于民族的风俗习惯,并与其他民族互相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交流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式和巩固是各民族人民长期开发,共同建设结果,是各民族之间友好交融的结果。
通过这节课学习,树立尊重别人,宽容待人忍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
难点: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教材分析:
本课是唐朝民族关系史课,着重介绍了唐朝和睦、融洽的民族关系的历史。唐朝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一个重要阶段。唐朝密切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进步,巩固和促进各民族国家的发展。
通过对唐朝民族关系史的了解,能进一步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教学体系: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前探究——兴趣学习:找一找,查一查,集一集,编一编。导入新课——每课一得: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教学相长——教与学: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史的延伸。课余研究——讲一讲,议一议,画一画。教学理念与思路: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教育要培养一代人的精神,必先使历史进驻个人,使个人在历史中汲取养分。”中学历史教育对学生的成长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价值。古人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也是同样的道理,新教材中“第5课,和同为一家”是一节意义重大的课,通过对其的学习,认识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是发展的主流。民族之间团结,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进步,从而缔造国家的稳定和繁荣,从而激发学生的爱民族的情怀。
根据国家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倡导,我们共创设五个隐性环节:课前探究、导入新课,教学相长。课余研究:教学反思五个环节,着重突出“学生为主体,突出研究性学习,突出信息技术在学生课程学习的重要”。教学设计与构想: 课前探究——兴趣学习
找一找:通过对网络、书籍、报刊、杂志、光盘等媒体的找寻和浏览,找到自己所属民族有关资料。
查一查:查阅与课本有关的史实。
集一集:分类和整理搜集到的有关史实,培养学生勤于动手,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能力。
编一编:根据所查阅的资料,编写有关历史短剧(有关文成公主入藏)。导入新课——每课一得
首先是导入新课的创新,以大家熟悉歌曲《爱我中华》先声夺人,渲染气氛,创设历史情景,“听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意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接着,教师又提出:“那么唐朝和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引入新课。教学相长——教与学
其次是教与学的创新,在教学重点:“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则由学生自编自演的一则有关文成公主入藏的历史短短剧,“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来培养学生概括、归纳能力,通过历史剧的编写,让学生体验学习历史的兴趣。
在教学难点“认识友好、互助是各民族之间主流”中,我设计“问题与活动导学”教学方式,由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最大程度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如“在唐太宗的开明民族政策中,你最欣赏哪一点?”让学生畅所欲言,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课余研究——知识延伸
讲一讲——请学生讲一讲他们搜集有关班内所属民族情况。议一议——面对其他国内、国外的民族,我们该持什么态度?
画一画——通过对现在各个民族服饰理解,试着设计一套反映民族融合的服饰。
教学评价及反思——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有什么收获”问题的回答,体现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反思
《和同为一家》作为一节历史课,历史课的特点十分明显,本节课最大亮点就是将常规课以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自我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情景,渲染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随后,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系列问题,通过让学生阅读,讨论得出答案,体现历史新课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了解唐与吐蕃民族交往”史实,则由学生自编自演一则有关文成公主的历史短剧,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通过讨论“试用一句话来评价文成公主”培养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
这节课第二个亮点就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把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融合起来。《和同为一家》是一节反映唐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的课。通过学习这节课,我们的学生充分利用信息加工工具把本课内容进行知识重构。全班同学按自己所属的民族来分组,并对自己的民族风俗习惯进行研究,制成作品向大家展示。在本课中,老师创造机会让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和音乐来表述,培养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并且在课堂中,把两段少数民族的舞蹈巧妙地整合到同学们的课程学习之中。
这节课的第三个亮点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比如自己制作课件,自导自演短剧和小品,特别是在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查找相关资料之后,自己设计出一套融合各个少数民族特点的服饰,我作为老师,不能不为自己的学生的创意喝彩。
一节课下来,成功的喜悦确实很多。但由于时间关系,无法把学生的作品都一一展示出来,就成为留在我心中的一大遗憾。如何把同学们制作的作品都展示出来,让全班、全校甚至是更多的人来欣赏呢?能不能建立本班的网站,让同学们自己上网查看?针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尽力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