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进生探因与矫正对策之我见
教育工作中最难也是最苦的“差事”就是转变后进生的工作。要重视优化其心理品质,变“后进”为“先进”,不仅仅追求“分数”的上升,更重要的是矫正其不良的心理品质。
“差生”概念的定义,由来已久。然而,近来“后进生”的提法,笔者以为,似乎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所谓的“后进生”,其实指的只是一些在某段学习过程中,因某一方面或是几个方面的学习成绩、能力等等相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稍微显得落后些的学生。这里,我们强调的只是某一个或几个方面,而非所有方面。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他们的步子或许是小了些,速度或许也的确慢了些。可,有谁能断定他们明天就不会有新的变化呢?过去或许是后进的,现在或许也是后进的,但是,明天的他们就不能有所改变吗?
一、摸清情况,确定要因
学生某一或是几个方面的后进,毕竟不是理由。然而,这世上难得有“无源之水”。后进了,不是吗?总该有原因吧。教者朋友,你不是想转化后进吗?那就发挥您教者身份的优势吧。怎么办?望、闻、问、切呀!创造可能创造的一切机会,利用可能利用的一切时间,明里的,暗地的,家访啦,座谈啊,向家长,向同学,晓之以理啦,动之以情啦……总之,弄清其所以后进的方法总该是有的。否则,只能反省您自己是否努力到了一定的程度。正所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嘛。总的来说,学生后进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1、非健康家教环境的不良影响。有些做父母的,为了让孩子学文化知识可说是绞尽脑汁,但在培养孩子心理素质方面却很少动心思费力气,甚至把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气、错误观点传播给孩子;还有些家长对子女过分溺爱,养成了孩子任性、抗拒和目中无人的非健康人格。有些家长对子女的关怀较少,子女体会不到家庭的温暖,他们无法忍受家中无休止的争吵,或厌恶父母的不好品质、不良作风,从而变得性格孤僻,感情脆弱,心理自卑。有些家长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子女势必受到这些不良心理环境的影响。
2、丧失集体友谊和同情。后进生通常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同学都讨厌害怕他们,不愿和他们亲近,即使他们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后进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批评、家长打骂、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与反抗,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傲慢骄横的样子,而其内心却又常常低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自卑心理和“表里不一”的心理特点。外表对批评满不在乎,内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外表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
3.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真善美、假丑恶的颠倒,是非的混淆,使后进生缺乏辨识能力,往往把好事当坏事,把坏事看成好事,片面模仿追求他们心目中“英雄”的行为、思维方式,从而加速了其心理品质和人格的变形。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着学生的心灵,给学校教育带来负效应。
二、启动内因,内外练功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后进生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发端于复杂的内因和外因,有一定的顽固性,只有截断源头,疏通渠道,启动内因,对症下药,方可取得成效。所以后进生不良心理品质的矫正应做到“堵、创、疏、练、激”。
“堵”,即堵塞不良渠道。割断后进生与社会不良因素的联系,如禁止其进“两室一吧”(电游室、录像室、网吧),要求社区成立相应的监督组织等。
“创”,即创建适宜矫正不良心理品质的健康家庭环境。一是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二是通过家长学校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
“疏”,即疏导。第一,从情感上疏。动之以情,是思想教育的原则,也是心理教育的前提,我们教师要重视师生间的“心理相容”,即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教师要主动靠拢后进生,从各方面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怀和照顾,有效消除他们的心理对抗。这样,后进生的心灵之窗才会打开,教育才会奏效。第二,从行为习惯上疏。我们要求后进生熟记《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班规班约》等,并严格按要求规范自己。我们强调对后进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仅仅要爱,而且要爱得深沉、持久。在他们违章犯规时,教师应予以细致的、恰当的、合情合理的批评教育,使他们心服口服,并下决心纠正错误;还应要求他们经常进行自我克服教育,养成、巩固并发展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用激励机制去疏。我们用激励机制去启动内外因,开展“争上游”比赛(对学生),设立后进生转化奖(对教师),每学期评比一次,奖励条件适中,让后进生时刻看到希望,让教师转化有劲头。
“练”,即训练学习。师生都要加强心理辅导、训练及心理知识的学习。教师通过学习,可掌握心理知识、对症下药,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后进生答题解疑,深化认识。学生通过接受心理训练,可了解自己不良心理品质的类型表现、产生的原因,然后接受辅导或自我调适。多管齐下,必可矫正。
“激”,即采用激将法。学生很会体察分辨教师在批评甚至责骂他的过程中所包含的情感,真诚友善的多么严厉,学生都能接受,我们也都读过许多学生回忆老师用“激将法”唤起自己奋发的文章,也听过许多老师讲批评越多越厉害的学生毕业后越能记住老师,如果我们用“刺痛法”让学生能卧薪尝胆,从而反“败”为胜,又何尝不可试一试刺刺后进生的“痛处”呢?
三、建立正确合理的转化评估体制,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
评估体制的制定,必须面向全体,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唯其如此,方能显示出其科学性。鉴于我们国家的国情,鉴于目前仍然流行的以中考、高考这种形式一锤定音选拔人才的现状,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分数”这东西依然是“爱你没商量”。对此,争议与赞许,似乎都已失去了意义。仔细想想,与其坐在那儿评头论足,倒不如做些实际的有意义的工作。你不是要分数吗?你不是要摆名次吗?摆,给你摆好了。毕竟,它在某种程度上能给学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与促进嘛。但是,我们要摆的并不是某次考试或是测验的卷面的实际得分,而是相对于前后两次测验班级(或年级)总体均分的差值的排名。差值大了,且为正值,说明你进步了。差值小了,或为负值,那你就退步了。就这样,我们只和自己比,不好吗?只和自己比,我们方能感觉到:“哦,我原来还有进步呢!”“哦,我退步了……”
有人说:“名次分数面前是人人平等的。”笔者不以为然。毕竟,一个人的现状取决于太多的因素,主观的和客观的,先天的,还有后天的。你能说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吗?亘古不变的现实告诉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先天的、客观的差异,难道是后进生自己的错吗?不,绝不!为了能给后进生多一点自信心,让他们对学习多一些兴趣,笔者以为,这种给相对于均分的差值排名的做法可推而广之。或许,只有这样,我们方能从根本上树立起一个后进生的自信心:“哦,原来我可以做得更好呢!”
第二篇:社区矫正之我见
社区矫正之我见
社区矫正作为一项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现已在全国全面开展。笔者通过近两年基层工作实践和深入思考,对如何搞好社区矫正工作,提出以下见解,愿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基层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
从当前县、镇社区矫正工作运行情况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组织机构健全。
县上设有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镇上成立了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司法局派出机构司法所承担,镇村有帮教小组,村上有帮教志愿者,县、镇、村三级矫正组织健全。
2、工作开展主动。
县、镇矫正机构能够围绕接收、监督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奖惩考核、解除矫正等主要环节主动开展工作。保证了矫正工作顺利开展。
3、矫正效果良好。
一是矫正对象思想稳定。大多数矫正对象能够按照矫正规
1定要求自己,积极配合矫正,二是矫正效果明显。能够守法从事各项工作,发展经济,无重新违法犯罪行为。
4、矫正对象特点。
从2012年8月份在册社区矫正对象看,呈现“一轻一低
二多”即年龄轻、文化程度低、缓刑中犯交通肇事罪、盗窃罪多。
二、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社区矫正工作已经开展起来,但在运行中也表现出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1、无编制无专职工作人员。虽有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但无编制无专职工作人员人员,工作全部由县司法局和各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兼任。而基层司法所未完全实现垂直管理,工作人员主要从事了镇上中心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当作“捎带”,难免不影响社区矫正工作。
2、无经费无资金保障来源。县上因为财政资金困难,没
有将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司法局只能自想办法解决,对工作人员的交流学习培训和矫正对象组织的法律知识学习、业务技能培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宣传不到位社会认知差。由于缺少资金,致使宣传不
深入不到位,社会上对社区矫正工作不很理解.有的人认为,一些人犯罪了,但仍逍遥法外,似乎政府纵容犯罪,政法部门严重失职、渎职;一些单位对此项工作重视不够支持不力;一些社区矫正对象认为自己虽然犯法了,但未在监狱服刑,认为社区矫正是走过场,在工作配合上主动性较差,没有引起服刑
人员思想上的足够重视。
4、法律依据低执法措施软。《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是两院、两部专门为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制订的法规,目前还没有上升到全国人大或常委会的立法层面,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管理的措施只是集体教育、心理矫正、警告,向有关执法机关提出建议、提请,没有强制性措施。
5、配合协调差个别监管难。个别矫正对象在外地犯法,被
外地法院判刑,但外地法院将资料移交到户籍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进行社区矫正,但该罪犯常期在外地居住,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不愿接受该罪犯资料,造成户籍所在地司法行政机关难于有效监管。
三、对如何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见解
针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现阶段要搞好
社区矫正工作,自己以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重视:
1、增加人员编制。坚决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之规定,由编制部门下发文件,为县司法局增加两名行政编制,为各司法所增加一名编制,尽快调配人员,专职从事此项工作,做到专职专用,真正做到责任明确,要求具体,保质保量完成全县社区矫正工作,做到对象不失控,不漏管。
2、经费纳入预算。县财政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按照在管人员每人每年最低500元的标准,年初将其纳入县财政预算,一次性拨付到县司法局账户,由县司法局一次性将经费拨到各镇账户,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切实调动县、镇社区矫正管理机构的工作积极性,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
3、加强人员培训。按照工作要求,每年组织对工作人员进
行2—3次集中培训,邀请有关专业人士举办讲座,相互之间交流经验。真正落实对矫正对象每月进行教育学习和参加社区服务各不少于8小时的规定,增强其法制观念、道德素质、悔罪自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纪律意识。
4、强化监管措施。在适当的时候,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将
社区矫正上升为更高层面的基本法,对社区矫正对象制订更加强硬的管控措施。在异地居住或生活的社区矫正对象,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必须无条件接收,不接收的,户籍所在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可以向上一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告,强制居住地司法行政机关接收并实施矫正工作。
5、加大法制宣传。特别是加强对小学、初中在校学生的法
律学习,将法律知识纳入与其他文化课一样进行考试,强化青少年法制观念,努力提高法律水平,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6、纳入综治考核。县委政法委、县司法局每年起草两项工
作责任书,由县委主管政法工作的副书记或常委与各镇党委书记、有关部门负责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全年任务,年终联合考核,并向县岗位责任制办公室介绍分值。每两年对两项工作结合平安建设、政法队伍建设进行一次表彰。以责任促落实,以先进带落实,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在省、市有位次,在平安建设中不添乱,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7、强化矫正工作。矫正工作人员,一要深刻认识,增强
工作政治责任。社区矫正是刑罚执行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对于降低改造成本,提高改造质量,减少
重新违法犯罪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对于贯彻以人为本治国方略,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只有认识重要性,才能思想上重视,行动上自觉,干好社区矫正这一党和人民交给的光荣而坚巨的任务。二要严肃认真,体现法律公正尊严。社区矫正由试点到全面推开,由政策层面上升到法律高度,是科学发展观在法律实践创新上的具体运用。作为社区矫正工作者要充分感受到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是真真切切的执法工作,不是一般的日常工作,必须严肃认真,不作为或乱作为将会违法甚至犯罪。对矫正对象而言在接收、执行、管理监督、考核奖惩、矫正解除等环节必须严格时间、程序、规定及时公正依法办理各项业务,决不能想当然,凭兴趣而亵渎法律的公正尊严。三要依情感化,唤醒内心深处良知。在对矫正对象告知自己仍是社会服刑人员的同时,也要讲明党的刑事政策宽容,人身仍有相当的自由,只要积极配合矫正或有重大立功受奖,就会按期或提前结束矫正;对生产、生活有困难的矫正对象,要尽最大能力热情关心帮助解决;对思想上有这样那样想法的,要有针对性的做好谈心转化疏导,帮助树立正确世界观、社会观、生活观、人际观。通过党的刑事政策教育、帮助、谈心,唤醒其内心深处良知,早日改掉违法行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对家庭负责任的人。四要法律教育,矫正违法犯罪行为。有些矫正对象只所以违法犯罪,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法律意识谈薄,不懂法,而糊里糊涂违法犯罪。这就要加大法律教育力度,有针对性进行法制强化教育。通过组织学习有关法律(规)条文,从具体案例进行警示,使其明白知法、守法对社会、家庭、个人的重要性,彻底改掉违法犯罪行为。五要规范矫正,提高矫正工作水平。从接收一直到解除各个环节,严格按照社区矫正
实施办法做到,依据准确,程序到位,资料完整,记载详尽。
只有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扎实矫
正、保障经费、强化考核,社区矫正这一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的社会管理创新才能达到更好地改造犯罪、节省成本,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第三篇:转化后进生之我见
浅谈如何转化后进生
后进生是每个班级、每个学校都客观存在的,化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迫切要求,是每个教育工者最头痛、最棘手的问题。要转化后进生,教师要用心——爱心、信心、耐心和恒心,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只要多方协作,就能成功地转化后进,下面我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浅谈我的几点看法,与大家共勉。
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转化后进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践素质教育的关键,这就要求彻底打破旧的教学模式,克服片追求升学率的倾向。过去考考考是老师的法宝,分分分是学生的命根,题海战术给学生增加了负担。而后进生拖了教师的后腿,遭到了冷落、抛弃。这些教学观念与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因此要求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个性,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即教师与学生的人格是完全平等的,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个引路人的身份来帮助、点拨学生,成为学生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常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互相尊重,学生自主自信,独立自主的素质才能得到培养,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扬。同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使过去的在压着学生学,转变为学生自愿学、乐学,并结合教材讲名人铁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要热爱和尊重学生,要以“宽容”的方式,寻找“闪光点” 对于后进生的潜移默化,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教师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学生,同时也要给学生以尊重,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师生的平等,自尊的存在。一旦他们失去自尊,就会失去推动向上的动力源泉、精神支柱,由此导致意志消沉。反之,他们就会获得向上的动力源泉。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意愿,隐私权等等,采用一切的方法肯定学生,赏识学生。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心中都隐藏着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要求,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心和教师的理解。他们在都有一种自卑感,害怕教师,不敢面对现实。因为每个人的自尊心受伤害,是一种极大的痛苦和悲哀。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用心去调查、了解和研究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人格。后进生一般被为是“朽不能雕,无药可救”的顽童。学习、纪律差,往往被不负责任的教师讨厌、泠落、抛弃。但我则不然,正因为他们的学习、纪律差,需要得到教师的关心,教师的爱,给他们一种平等的心态。因此,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接触他们,与他们谈心,交朋友。同时赠送一些物品化他们,让他们觉得教师在关心他,感情上和他很近,因为我认为后进生读书多年长期后进,显然他们不缺少批评,不缺少指责,他们经常得到的是冷落,很少得到是赠与资励,这时如果送他们一点纪念品,他们也会觉得是雪中送炭。并且我还注意观察后进生在生活中的细小问题,从中捕捉到闪光点。如有一次,我去家访,发现我班同学江小波同学正在帮年迈的奶奶洗衣服,我感觉到了他那颗善良的心。于是,第二天上课时我点名表扬了他,后来,我抓住他这个闪光点经常和他谈心,开导他,并肯定他是个勤劳、孝顺的孩子,就是学习不专心。真的是你敬他一寸,他敬你一尺,再加上我平时对他格外关心,学习进步了,很快地走出了后进生的怪圈,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三、转化后进生是学校、社会共同的责任。
转化后进生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不光是学校、教师的是,家庭、社会都有共同的责任,做教师应该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不断沟通和传递教学信息。和家长沟通,联系的方法有多种,如开家长会,和家长通信,通话,个别约见家长,请家长参加班级集体活动等等。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与协助,同时赢得社会的大力支持,共同担负教育转化后进生责任。教师端正教育思想,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同样的爱。
总而言之,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每个教师的神圣使命。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研究学生,要尽可能深入和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学生的社会、家庭背景,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发展特点,才有与学生相处的基础。所以转化后进生任重而道远,并非一日之功。古人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是之寒。真的像前人所说的那样,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科学有险阻,苦
战能过关。因此,对后进生,要以诚相待,以诚施教,并因势利导,后进生定会转为好学生。
第四篇:“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后进生'转化之我见
差生“常被人卑视,甚至被一些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快之。近几年来,普及九年义务训练,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养。但'差生“好像有决堤之势,尤其是当班主任,大言其苦:'差生“多班主任工作越来越难做,老师上课也越来越没劲,可谓苦不堪言。毕竟怎样去做差生工作?怎样才能使他们转化呢?我认为:
一、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差生的转化工作犹如良医用药:要对症下药,做到药到病除,也就是要找到'差“的病根。因此,首先要着手于'诊断“,对差生进行全面了解,全面分析,从中找到差生的根源及主要因素,了解差生的性格爱好,主要优缺点及落后的缘由,学校、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影响如何?然后有的放矢,关心他改正。如81班有一个同学上课就走神,打瞌睡,中午、晚上常常外出,从来不交作业,成果倒数第几。找他谈话,他却闭口无言,从同学、家长、好友中了解到,他在家表现一般,常常向家里要钱,要不到就偷,乐于和社会上的'伙伴“去玩。自己也多次观看证明之后,不急于批判他,惩处他,而是摸索他的心理特点,发觉他具有逆反心理并且胆小。查找机会和他心平气和地谈,一次不够,二次,三次通过几番交往之后,知他起初是欠某商店几十块零食钱,店主总是追问,无奈,只得向家里要,由于常常想这件事,因而不想学习了后来就喜爱处处游荡,交了几个校外'伙伴“针对这些,我连续找他谈话,帮他熟悉错误,还了钱。在班里有意识的表扬他,结果他渐渐变好了。
二、晓之以理,施之以情。
工作中,我深刻地体会到差生更需要集体的暖和与师生的爱和信任。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是转化差生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要正确地对待差生,做到'四不“,'三会“。即不卑视,不排斥,不粗暴,不揭旧病。要与优生一视同仁;会批判,会谈心,会表扬。然后晓之以理,施之以情,利用全班同学及家庭、好友奇妙地使之亲密与老师们结合,达到沟通、融洽感情的目的。如84班有一差生喜爱看小说,依据他的这些特点。我有意约人去打球并叫上他,并多次传球给他,不知不觉一到课余活动时,他就等我去打球,接触多了就把一些好的小说借给他看,彼此之间,话也多了,他心中的'隐秘“也全告知我了,我趁此多给他训练,改掉他常常旷课的毛病。成果也快速赶上来了。所以师生之间感情加深了,信任也就更高了。
三、选取优点,因势导之。
差生的缺点许多,暴露的比较充分!但绝不能有缺点而觉察不到他们的优点,要擅长选准他们身上的优点。充分调动他们的乐观性,使之更好地发扬下去并因势导之,促使其全面进展。全面进展的训练思想是苏霍姆林斯基全部训练思想的立足点之一。使他一方面胜利,使他受到鼓舞,树立信念,看到自己的特长。例如谭洪,人们的印象是有他的班,班上必大乱,无他耳根清静,但通过我的细心观看和了解,发觉他的两个特长。喜爱体育运动和看小说,并能绘声绘色地叙述,于是,我在班上办了一个'故事角“让他来负责,学校搞体育活动由他全面负责,结果'故事角“办得有声有色,参与学校里的体育竞赛次次榜上出名,渐渐地他热心工作和学习,绝少和社会上的'伙伴“交往了。
四、趁热打铁,持这以恒。
'差生“一旦有思想上的转化,就要趁热打铁,围绕这一点,要抓住时机,激发同学对学问的渴望,变厌学为乐学,夸美细斯认为:'求知和求学的欲望应当采纳一切可能的方式在孩子身上激发起来“。一旦激发起来,就要防止逆向转化,所以必需持之以恒,对于消失的漏洞赐予坚决的堵死,毫不松懈,长期以来,差生的潜力得以发挥,爱好愈来愈高,成果就不断提高,例如谭洪到第四学期时成果排名到第5名了。另一差生李丽上升了10名。
五、树立信念,把握胜利。
在差生转化过程中,深知胜利是差生最感喜悦的事,因此在差生的转化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差生的'胜利“。在班上,每一次班会,我都要把差生的事迹向全体同学介绍,尽量使有进步或有进步倾向的差生评为进步生,使之体会到胜利的喜悦,强化他们的意识,树立胜利的信念,同时常常督促、激励其前进,如差生李丽善唱歌,在一次歌咏竞赛中获得第二名,在班会上表扬她而且表扬她的学习也有进步,结果期末考试前进了10名,试想,她多兴奋啊,并向她的家长报喜,现在她已是班上前10名优秀生了。
总之,差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简单而有辛勤的劳动,也是一项困难而长期的工作,要臻佳境,决非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不断的开拓探究前进,不断完善,提高,唯有此,才能全面抓好素养训练,提高国民素养。
第五篇:后进生教育之我见
后进生教育之我见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锻炼的基本权利,关注后进生是尊重学生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体现。
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赞扬他们,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
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一方面可以选一些明是非、有能力又与其比较相熟的班干部对其进行提点和帮助,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是班主任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后进生的心解冻不是不可能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惟有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真心、真诚的温暖,才可能消解冰冻。的确,老师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老师主动与后进生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用真诚的心去关怀、去帮助他们,他们是知道的、懂得的,最终也会被感动。班主任坚信这一点,并努力实行,转化后进生才会有成功的转机。我时刻关心每个学生细微的情绪变化,每当看到学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时候了。我班有一名刘宇阳的男同学,从一年级入学就是班级中的“刺头”,动手打人是家常便饭,而且行为散漫多动,只要他一人写完作业,全班不得安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孩子伸手就打而且不思进取呢?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刘宇阳母亲已出走,父亲另组合了家庭,他只好靠爷爷生活。而爷爷常常采用粗暴的棍棒教育造成了教育上的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我经常与他爷爷交流,要求他无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要打孩子,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法。家庭与学校形成了同步教育,开始要求他半天不打人,有进步及时表扬,渐渐地刘宇阳同学改掉了打人的坏习惯,学习兴趣明显提高,成绩也慢慢的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