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07: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

第一篇:浅谈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

浅谈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

论文关键词:冯友兰;新理学;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贡献

论文摘要:冯友兰作为中国现代重要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是二十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哲学大师之一。他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有重要的贡献:他全面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接着讲”的哲学方法,创立“新理学”体系;引进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提出中西哲学互释、展望未来世界哲学等思想。



冯友兰一生致力于中国哲学的研究。他全面探讨中国古代哲学,提出“接着讲”的哲学方法,并从中西哲学的比较入手,创立了“新理学”体系,并且还引进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提出中西哲学互释等思想,这些都是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贡献。

一、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诠释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虽然没有作出明确的解释,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一些言论中分析出他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思想。冯友兰在说“哲学无所谓新旧,是说哲学的道理大致相同”时,所说的言语就可以看出他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基本思想。他说:“各时代之哲学家,各以其时代之言语说之,即成其时代之新底哲学系统。”[1]原因有三:首先,“一时代的哲学家,必是将其自己所见,以当时底言语说出或写出者。因其所见,不能完全与前人不同,所以其哲学不是全新底哲学,但其所说所写,是其自己所见,所以虽有与前人同者,但并非转述前人。”[2]其次,“今人之新经验之尚未经哲学分析解释者,一时代之新哲学家,可分析解释之……一时代之新经验之分析解释,亦即可成为一时代之新哲学。”[3]第三,“人之思之能力虽古今如一,而人对于思之能力之训练则可有进步。逻辑为训练人之思之能力之主要学问。今人对于逻辑之研究,比之古人,实大有进步。……用训练较精底思之能力,则古人所见不到者,今人可以见到,古人所有观念之不清楚者,今人可使之清楚。[4]由此之故,一时代虽不能有全新底哲学,而可有全新底哲学家,较新底哲学。[5]冯友兰所指的第一点是说哲学家必须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论述基本的哲学问题,第二点是说哲学家必须分析他的时代经验,第三点是说后人的哲学逻辑优于前人。由此,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冯友兰关于中国哲学现代化的基本思想,这就是现代中国哲学家必须用自己的语言重新阐发哲学的基本问题,必须讨论分析现代的经验和问题,必须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产生的哲学,才是现代中国哲学。在冯友兰看来,现代中国哲学或现代化了的中国哲学应该是中国哲学家用现在的语言重新阐释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讨论自己时代的问题,并将新的经验与原有的哲学结合起来,现代中国哲学应该有较强的理性和逻辑性。冯友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提出”接着讲“的哲学方法,创立”新理学“体系;引进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等为中国哲学的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的贡献

1、提出“接着讲”的哲学方法,创立“新理学”体系。

冯友兰在建立自己的哲学体系时,提出“照着讲”和“接着讲”的区别,并申明他是“接着宋明理学讲”的。他在《新理学》绪论中说:“我们说„承接‟,因为我们是„接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而不是„照着‟宋明以来底理学讲底。”[6]冯友兰将研究哲学史归为“照着讲”,将哲学创作归为“接着讲”的,他说:“哲学史家是照着哲学史讲哲学,而哲学家是接着哲学史讲哲学”。[7]尽管写的“哲学史”与“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史并不是一回事,但是,“写的”哲学史毕竟是照着“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史写的,而“本来意义”上的哲学史是客观存在的。“接着讲”就不同了,“接着讲”是着眼于哲学的发展,变化和创新,是有明显的时代性的,是“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8]

冯友兰就是在他的“接着讲”的哲学方法上,创立了新理学体系。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在继承中国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要让自己的问题“接”上传统,同时也让传统“接”上现在的问题, 是中国哲学从古代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的转变,是现代化与民族化的统一。冯友兰的“接着讲”具有两层涵义。第一层涵义是,赋予中国哲学以全新的现代理性精神,实现中国哲学的现代化。“理性”是现代哲学的基本特征,而现代理性又是以逻辑分析的方法为其重要特征的。第二层涵义是,在中国哲学形式化、理性化的同时,要保留、继承其最核心的实质内容,特别是终极性的价值内容。中国哲学的实质是“通天人之际,”通过对“通天人之际”的现代分析,从而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这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所在。

冯友兰的“接着讲”是接着中国哲学讲,它将时代性和民族性结合起来,既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讲出了中国哲学的内在价值和精神。在这方面,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他的新理学体系中的人生四境界说。冯友兰在《新原人》中提出了着名的四境界说。四境界指依次由低到高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境界源于人的“觉解”,而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觉解就是自觉和了解,觉解也就是对人所做之事的意义有了解,并自觉人与事物是处在某种关系中,即“在做某事”。人因有觉解,事物以致整个宇宙人生对于人就有了某种意义,这个意义就构成了人的境界。冯友兰多次讲到,中国哲学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境界说。

从某种意义上说,冯友兰的“接着讲”的哲学方法就是让现代问题接上传统的思想,从传统的思想中找出现代问题的答案,使传统哲学现代化,以把握现代思想中的时代精神。新理学体系的产生就是哲学现代化的标志,这是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之一。

2、引进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

在冯友兰看来,中国实质上只有上古和中古哲学,而没有现代哲学形态,西方哲学的现代成就,主要是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这恰是中国哲学所缺少的。所以,我们要学习和研究西方哲学及其方法。冯友兰说。“若不研究西洋哲学,否则我们整理中国哲学,便无所取法。”[9]中国哲学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习惯于用整体直观的思维方式去把握对象,不注重研究思辨的逻辑过程和方法,知识论和逻辑学没有得到发展。冯友兰认为,哲学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滞后是中国哲学未能进入近代的主要原因。他说:“中国最缺乏理性主义的训练,我们应多介绍理性主义。”[10]因此,他就把引进西方的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

冯友兰先生所创立的新理学体系,是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相结合的一次尝试。它的特点就是运用西方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儒家哲学的形上学,使中国哲学在理性化、逻辑化、体系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冯友兰看来,形上学是哲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代表对于人生的最后觉解。中国哲学并不缺少形上智慧,也不缺乏通过直觉体悟形上本体的方法,但是缺少通过纯粹的逻辑思辨从正面去阐释形上学的方法。”[11]今天我们要向西方学习的就是这种方法。冯友兰说:“重要的是这个方法,不是西方哲学的现成结论。”我们要用清晰的逻辑思辨和确定的概念范畴来改造中国传统哲学中直观的思维方式和模糊的表达方式,这是中国哲学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冯友兰的新理学可以说在这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引用西方的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方法证明了儒家的形上学,尽管其内容还有非现代化的方面,但是不能否认冯友兰在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加速了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进程。

3、提出中西哲学互释,瞻望未来世界哲学。

冯友兰认为中西哲学可以相互阐明、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和互相对话。他用这种观点来解读未来的世界哲学。他说:“在我看来,未来世界哲学一定比中国传统哲学更理性主义一

些,比西方传统哲学更神秘主义一些。只有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统一才能造成与整个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12]这里所谓的“神秘主义”是指一种哲学,它承认所谓万物一体之境界,在此境界中,个人于全宇宙合而为一,主观与客观、物我内外之分,都不存在。这就是指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这种神秘主义和欧洲的理性主义,中国哲学的直觉思维方法和欧洲哲学中的逻辑分析方法,都可以相见补充,冯友兰断言新的未来的哲学必将在这一互补中产生。“我们期望不久以后,欧洲的哲学思想将由中国的直觉和体会来予以补充,同时中国哲学思想也由欧洲的逻辑和清晰的思维来予以阐明。”

冯友兰认为,中国和世界都需要一个包括新文明在内的哲学体系,融一切有价值的哲学认识成果,吸收各个方面的养料。如果这个新的广泛的哲学体系出现了,那么不同的文化在中国的矛盾也就解决了。

综上所述,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哲学,就是要建立科学的体系,在科学的方法和理论体系之上实现价值的重建。冯友兰试图用理性解释中国传统哲学,从而使中国哲学实现系统化、现代化。冯友兰创立的新理学体系,引进西方理性主义和逻辑分析的方法,对世界哲学的瞻望,正是他对中国哲学现代化进程的真实体现。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P18,P18,P19,P9,P20.

[12] 冯友兰.冯友兰谈哲学 [M].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P3,P2,P524.

冯友兰.论民族哲学、三松堂全集第5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P275.

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82,P12

[10] 冯友兰.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P297.

[11] 方克立.冯友兰与中国哲学现代化 [J].中国文化研究,1994年夏之卷(总第4期).

[13] 冯友兰.中国现代哲学史 [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P8.

第二篇:冯友兰中国哲学研究

一,冯友兰对什么是哲学的解释

冯友兰中国哲学。关于什么是哲学的解释,人类精神的反思。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部分是认识。哲学就是对人生生活的认识的一种再认识。人类精神的反思有两部分,认识的形式和认识的内容。

二,关于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这里讲的逻辑是什么呢,写历史就是描绘本来的历史,但是描绘本来的历史只能是尽量的还原,这个还原的过程就是合理推理的过程,所以讲逻辑应该和历史相同一是哲学史编写应该遵循的道路。

历史中的逻辑的东西就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的表现。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在讨论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时认为两者是不同的,而此处的叙述方法实为冯友兰编写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方法,这里讲的逻辑是指历史必然观念的显现。

历史学和其他学科不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研究方法是有相似之处的。把个别的事件综合起来找到其中的规律是历史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从偶然中抽出必然性的东西。

辩证逻辑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 规律。历史中的逻辑的东西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的表现。

三,哲学与世界观

理论思维是哲学的思维,要锻炼这种思维就要学习以往的哲学。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活动的结晶。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学习哲学的活动就是反思人的精神活动。这里对思维的反思是冯先生分析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有了反思之后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了解,也就是冯先生说的觉解,就是人能明白自己如此行事的原因以及在如此行事时以这个觉解为生命的依据于人生意义的体验。这就形成了个人的世界观,如此他才能够坚信不疑,他的精神世界就丰富了,他的行动就勇敢了,虽有困难也无所畏惧。

哲学的作用有两种,锻炼人的理论思维,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冯先生更近一步解释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就是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就是说哲学给人的这个境界使人可以心安理得,他的生活可以是平静,可以惊涛骇浪,但他都能安然自若的生活下去。

中国哲学说哲学是供人受用的,享受的,这就是说哲学是一种完

全的生活态度,这于西方哲学是有区 别的。

宇宙是一个统一体,一分为二。和人有关的宇宙统一体分为两部分,就是主观和客观,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是主观的一方面的表现,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是客观。

动静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也是宇宙统一体的两个部分。四,研究中国哲学的特殊任务

外延和内涵的区别,外延表示抽象意义,内涵表示具体意义。相同之处二者都是用概念的形式来表示事物。但是汉语表示内涵和外延时从字面开看二者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要讲清楚中国哲学首先就要把这些概念辨别明白。这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特殊任务。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从过去哲学家的材料中恢复他们的思想体系。

五,中国哲学史研究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说清楚哲学家的体系,哲学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相通性的。

第二,把哲学家的理论思维与其思想结论说清楚,尤其是这个理论思维过程,第三,说清楚哲学家的世界观,描述他们的生活和个人风格。

第一章,商周奴隶社会

一,商周的社会性质中国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文化发达的国家。从夏代的王位世袭可以看出,这是财产私有和财产继承的反映。意味着贵族特权的加强,表示由原始共产主义进入奴隶社会,是国家产生的标志。

二,贵族的统治与宗教

宗教早期主要是反映自然,但是在夏代的奴隶社会中宗教反映奴隶社会。王权与至上的天神是对立存在的,有意志的上帝所发的命令称为天命,天命的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宗教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利益。这是我们研究历史思想的一个基础原则,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就能够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了。

三,商朝末期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思潮的反映

商纣王是奴隶主的代表,多次用兵使得奴隶的压迫更重是商灭亡的主

要原因。

四,周公对于奴隶制的巩固措施

周礼是维护奴隶制的上层建筑。礼之一,分封建国

一,冯友兰对什么是哲学的解释

冯友兰中国哲学。关于什么是哲学的解释,人类精神的反思。人类的精神生活主要部分是认识。哲学就是对人生生活的认识的一种再认识。人类精神的反思有两部分,认识的形式和认识的内容。

二,关于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这里讲的逻辑是什么呢,写历史就是描绘本来的历史,但是描绘本来的历史只能是尽量的还原,这个还原的过程就是合理推理的过程,所以讲逻辑应该和历史相同一是哲学史编写应该遵循的道路。

历史中的逻辑的东西就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的表现。

逻辑和历史的统一,马克思在讨论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时认为两者是不同的,而此处的叙述方法实为冯友兰编写中国哲学史新编的方法,这里讲的逻辑是指历史必然观念的显现。历史学和其他学科不同,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方法和历史的研究方法是有相似之处的。把个别的事件综合起来找到其中的规律是历史的研究方法,也就是从偶然中抽出必然性的东西。辩证逻辑就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历史中的逻辑的东西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的表现。

三,哲学与世界观

理论思维是哲学的思维,要锻炼这种思维就要学习以往的哲学。一个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活动的结晶。哲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学习哲学的活动就是反思人的精神活动。这里对思维的反思是冯先生分析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有了反思之后人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了解,也就是冯先生说的觉解,就是人能明白自己如此行事的原因以及在如此行事时以这个觉解为生命的依据于人生意义的体验。这就形成了个人的世界观,如此他才能够坚信不疑,他的精神世界就丰富了,他的行动就勇敢了,虽有困难也无所畏惧。

哲学的作用有两种,锻炼人的理论思维,丰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冯先生更近一步解释哲学尤其是中国哲学就是给人一个安身立命之地,就是说哲学给人的这个境界使人可以心安理得,他的生活可以是平静,可以惊涛骇浪,但他都能安然自若的生活

下去。

中国哲学说哲学是供人受用的,享受的,这就是说哲学是一种完全的生活态度,这于西方哲学是有区别的。

宇宙是一个统一体,一分为二。和人有关的宇宙统一体分为两部分,就是主观和客观,人的思想感情意志是主观的一方面的表现,人生活于其中的自然是客观。

动静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也是宇宙统一体的两个部分。

四,研究中国哲学的特殊任务

外延和内涵的区别,外延表示抽象意义,内涵表示具体意义。相同之处二者都是用概念的形式来表示事物。但是汉语表示内涵和外延时从字面开看二者不是很明显,也就是说要讲清楚中国哲学首先就要把这些概念辨别明白。这是中国哲学研究的特殊任务。

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第二个任务就是从过去哲学家的材料中恢复他们的思想体系。五,中国哲学史研究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说清楚哲学家的体系,哲学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有相通性的。

第二,把哲学家的理论思维与其思想结论说清楚,尤其是这个理论思维过程,第三,说清楚哲学家的世界观,描述他们的生活和个人风格

第一章,商周奴隶社会

一,商周的社会性质中国的历史悠久,是世界上文化发达的国家。从夏代的王位世袭可以看出,这是财产私有和财产继承的反映。意味着贵族特权的加强,表示由原始共产主义进入奴隶社会,是国家产生的标志。

二,贵族的统治与宗教

宗教早期主要是反映自然,但是在夏代的奴隶社会中宗教反映奴隶社会。王权与至上的天神是对立存在的,有意志的上帝所发的命令称为天命,天命的概念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宗教反映的是奴隶主的利益。这是我们研究历史思想的一个基础原则,有了这个原则我们就能够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思想了。

三,商朝末期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思潮的反映

商纣王是奴隶主的代表,多次用兵使得奴隶的压迫更重是商灭亡的主要原因。

四,周公对于奴隶制的巩固措施

周礼是维护奴隶制的上层建筑。礼之一,分封建国。

第三篇:冯友兰中国哲学哲学读后感

看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书:《中国哲学简史》,使我对中国哲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让我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在我为古代中国哲学家智慧的思考而惊叹不已时,它同时又给了我颇多感悟,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潜入意识中,对于孔子孟子的仁和义;墨子的兼爱;杨朱的隐忍;道家的“道无名论”,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深邃高深,它们点燃了我对哲学的好奇,对人生的思考,对生活的反省。但在这儿我不想单论某一家,或某一学派给我的感想,我的感受很大一部分来自它们的整体,来自它们组合起来的中国哲学。

中西方从一开始对宗教就有不同的理解。西方“宗教”从一开始就已有了现在宗教的一般意义,即是神与人的结合,重视、小心翼翼地崇拜神灵。而在中国,佛教传入之前(即东汉以前),中国的各个教派,不论是儒家还是墨家,道家,他们都不存在什么神与人的关系,比如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它们都是对人与社会,人自身的修养的探索。这一阶段与古希腊时期很像,但是两者最根本的区别是对神的态度。

中国的宗教除了道教外都是外来的。而中国的道教也不同于其它的宗教,它似乎淡化了所谓的绝对的皈依,它更接近于一种“修身”,强调个人的修炼能达到得道成仙的境地。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道教和道家在内涵上是有相同点的,道教来源于道家思想这一点是无庸质疑的,而我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道教借用了更多其它宗教的东西,将那种哲学思想隐藏在宗教的外衣下,它给它加了更多的内容,更容易为普通老百姓所接受,宣扬了鬼神,成仙等外在的东西,其实我认为这些表面都是为了让老百姓理解接受,老百姓在信道教的得道成仙那一套时并不会思考,也无从思考哲学层面的问题。他们只是需要一个超脱今生的方法,当道教告诉他们如何如何可以成仙,他们便会坚信不移去做。关于其起源,冯友兰先生讲得很透彻:“佛教在制度组织方面极大地启发了道教。在宗教信仰方面,道教的发展则是受到民族情绪的极大刺激,人们愤怒地注视着外来的佛教竟然胜利地侵入中国。有些人的确以为佛教是夷狄之教。所以道教是中国本地的信仰,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作为取代佛教的本地宗教而发展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它又从它的外来对手借用了大量的东西,包括制度,仪式,以至大部分经典的形式。”②因此我在想如果没有佛教的传入中国会形成道教吗?或者说中国会形成宗教吗?

传入中国以后,及至发展延续至今,佛教俨然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但即使如此,在古代它的地位也不过是与儒、道二家并立,甚至是从属于儒家的。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但它并没有像西方的基督教那样获得独尊的地位,因为中国固有的各家的哲学思想已深入人心,融入社会和一般认知,中国人无法抛开他们古已有之的思想。中国的思想家,哲学家习惯于用他们自身的理论去解释佛学的经典。因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是一个被同化的过程,它适应着中国人的心理,中国人的思想,不断地被中国的哲学家解释补充,发展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佛教”。他的发展并没有动摇儒家在中国哲学文化的地位,它就像中国固有的“百家”一样丰富了中国的哲学,和文化。正如冯友兰先生说的:“中国的佛学”和“在中国的佛学”是不同的,前者是另一种形式的佛学,它已经与中国的思想结合,它是联系着中国的哲学传统发展起来的。

虽然西方的思想领域被基督教统制了将近一千年,文学,艺术领域被神性笼罩了近千年,但我们看到了基督教对文艺,科学的摧残时,也同时应看到它给欧洲社会的深远的正面作用。正是它,给予了西方人探索的激情,向上的凝聚力。它是全欧洲社会的精神支柱。一旦文艺复兴的春风吹来,科学,艺术都曾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就像冰封多时的大地,在一瞬间到处春意盎然。西方人的思想在基督教这个大前提下留同存异,迅速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丰硕成果。

相比中国,虽然从古到今,科学文化都以一定的速度稳步发展,但却缺乏了一种凝聚力,为什么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推崇西方文化,而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弃若草履,我觉得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建社中需要反复思考的问题。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其实我也发现政府在这方面的努力,从最近颁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重视中国的“七夕”情人节,重视中国传统美德等方面,我们可以看到政府和努力。但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团结”,这是毛主席一向强调的一点。可是放到现在,似乎中国人已忘了这一点了。常听西方人说,一个中国人是条龙,两个中国人是条虫,讲的就是这一点。同时我还想到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人现在的不团结的根源在哪儿?在冯友兰先生的书中我认为我找到了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冯友兰先生联系了中国与西方地理环境,自然环境,及经济背景等方面的不同来解释中国哲学的变与不变的问题,他说由于中国是大陆国家,从事农业生产,形成“上农”的思想,发展出一个建全完备的国家机器,而古希腊是一个海洋国家,不具备发展农业的条件,从而形成了地中海地区繁荣的商业贸易。而我认为正是因为这种区别,使中国人局限在他的一方土地,往往祖祖辈辈都生活在一处极少地搬迁,也较少地与外界联系,从而使得信息的传播缓慢,邻与邻之间甚至还出现了“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久而久之,中国人形成了一种“独立”思考的情况,这种形式便导致了中国哲学的一种普遍趋势,那就是个人的“修身”,这种思想反映在大部分中国哲学中,比如道家,阴阳家,都强调的是个人。因此我们可不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这种“独立”使中国人淡化了对别人的关注,就像鲁迅先生批判的中国人“淡漠的劣根性”。这样想着,中国人的不团结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四篇: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读后感

书名:《中国哲学简史》 作者:冯友兰 页码:302 页

内容简介:本书是冯友兰先生哲学与思想融铸的结晶。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学生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其中充满睿智与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现实问题的关怀,颇具“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的大家风范。本书对于今日中国的读者,不失为一本教益丰厚的文化经典。

正文:

读《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有感

郭训财

一直对中国哲学很感兴趣,人类文明的历程,进入了多元化时期。有人预言,未来世界将是基督教、儒家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三足鼎立”和互相冲突的时代。这一看法是否成立,尚待斟酌;但它说明了一个事实: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不仅在东方世界继续发挥作用,而且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这是文明发展的事实。人们都承认,中国哲学的主题是人的问题和它涉及到的各个层面。在当今科技和工具理性支配一切的时代,这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个问题愈发凸显出来了。

中国封建社会主流哲学思想主要有儒、法、道三家。儒家重人伦,法家重赏罚分 明,道家重无为,纵观中国哲学,无论儒家道家还是法家,都把关注点放在具象的人伦关系 上,所以被认为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哲学。儒家思想在教育教学中历来备受 推崇,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光彩照人,可鉴后世。

一、儒家的思想的精髓及发展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学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儒家精神是一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精神。也就是伟大寓于平凡、理想寓于现实的精神。就是说,我们要有道德勇气,有强烈的正义感,敢于担当道义,甚至不惜杀身以成仁。儒家 认为,人存在的价值,就在于成就道德人格。只要挺立了道德自我,以良知作为主宰,我们就 能超越世间各种境遇,超越本能欲望,以超越的精神,干日常的事业。儒学的基本观念是“仁”。“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其实,“仁”就是生命的相互感通,是人、我、群、己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滋养润泽,“仁”又是主体内在的意识,是自己决定 自己的,所以孔子说,“为仁由己”;“我欲仁,斯仁至矣”。内在的仁具有伟大崇高的道德价值,“仁”的具体含义是“爱人”,即是一种博大的同情心。凡是人都有仁性,天生就有恻隐之 心,能对别人的痛苦与欢乐产生共鸣。有仁德的人会用爱心去对待人,既自爱,又爱人;既 自尊,又尊人。“仁”就是一种宽容忠恕的精神。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要站 得住,同时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先秦儒学的精神,首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先是创造性的生命精神,是人对宇宙的一种根源感。天地最伟大 的德行是使万物生生不息,《易》以天地为准则,天地生生不息的功能也就是《易》变化无 穷的功能。天地的根本性质是“生生不息”的,宇宙是一刚健的大化流行,人也应该据此而自 强不息。人有一种刚健自强、生生不已的主体精神,能够开拓创新,穷通变易。先秦儒学的 “天道”、“地道”、“人道”思想,“天”、“地”、“人”三才的思想,都是讲创造的生命精神贯注 于天上、地上、人间;人可以与天地相协调、相鼎立,完成自己的生命理想;并以平等精神 体察宇宙间一切存在的价值,完成其生命;最终通过“正德、利用、厚生”,“立德、立功、立言”,在实际行动中实现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先秦儒学在汉唐时期演变为汉唐经学,在宋明时期又演变为宋明理学。宋明理学把汉 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一变而为讲求四书义理,讨论身心性命修养问题的传统,并以民间自 由讲学之书院为依托,把传统精英文化进一步世俗化了。整个宋明理学将道德提高为本体,重建了人的哲学。理学家的最高理想是“孔颜乐处”,即“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宋明理学对 培养气节操守、重视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等建立主体意志结构方面起 了重要作用,把道德自律、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人优于自然等方面,提升到本体 的高度,空前地树立了人的道德主体性的庄严伟大。

二、儒家教育思想的精神与特征 儒家有重视道德教育与修养的传统,注重气节与操守,讲究崇高的精神境界,提倡“奋 发立志”与“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强调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宣扬那种孜孜不倦、临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事 不惧、不计成败利钝、不问安危荣辱、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把个人完成的社会责任作 为个人道德的自我完成,逐渐形成了一个长远而深厚的道德教育传统: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潜移默化、防微杜渐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道德教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育与修养手段。儒学不同于一般的知识、逻辑、哲理。它内涵丰富的知识,但它超知识;它有自身的逻辑,但它超逻辑;它有很深的哲理,但它超哲理。它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它是探讨“人生的 方向”,它触及的是人们“心灵”和“心性”的最深处,它涵盖的是人类的真性情、真生命、真 智慧。对于传统儒学的精华,我们必须以自己的生命去体验,以自己的身心去研究,以自己 的心灵去撞击,以自己的生命去呼应与契接,以安身立命的角度去体会。读圣贤书,所学何 事?应把握好自己的心性,守住心性,守德勿忘,行善为本,助人为乐,弃恶扬善,真正做 到:平心如性,苦苦修炼,从幼到老,从生到死,遇事做到大公无私,为人做到心品纯正,待物做到问心无愧。这样我们才能抵制欲念,克服软弱,战胜邪魔,达到清静平和的境界,才能和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合拍、沟通、感应。儒学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强调时代的悲情和个人真实修养的感受。对它的理解与把握,取决于你对人类、对民族的命运关切所达到的深度。如果你没有“兴慈运悲,不舍众生”的理 解态度,没有很强的历史文化意识,没有长期刻苦的修炼体验,是很难把握其思想义理之真 髓的。只有坚持真实修炼的人,才能逐渐使自身与外界绝对地统一与协调,决不为个人自身 狭隘的利益考虑,与天地同乐,也与天地同悲,而又能积极地参与为人类社会服务的伟大潮 流,彻底地超越自我,从而消除了心灵中一切邪恶自私的颠倒妄执,净化了心灵,那么他的 生命才不会徒劳地消耗在欲念和烦恼之中,而是通向宇宙生命的永恒。

三、儒家教育思想与现今世界的教育 传统和现代化是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生生不断的“连续体”。背弃了传统的现代化和背向现代化的传统都是片 面的。成功的现代化是一个双向运动的过程,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相反相成;失败或不大成功的现代化则是一个单向运动的过程,现代因素简单摧毁传统因素,或被传统因素所摧毁。成功的现代化运动不但善于克服传统因素对改革的阻力,尤其善于利用传统因素作革新的动 力。当前中国正面临外来思想大量涌入的新时期,我们应从世界发展新趋势着眼,清理我们 原有的文化传统中有价值的要素,使之与现代化需要的外来新要素整合,所以我们面临着对 传统文化(包括儒学)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历史任务。儒学的形成和发展,有一些重要的社会基础与文化土壤,主要是: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 与社会体制,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及长期稳定的生活环境,这些前提条件在现代社会已不 具备必然性,但不能由此而否认儒学的现代意义和现代价值。家族关系是人类社会生活最基 本的关系,农耕社会可以说是人类最为简单的生产方式,正因为这是最基本、最简单、最原 始的,因此也最接近人的本性,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宇宙之间关系的基 本逻辑,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具有浓烈的人性气息和人情味的儒学原理也许是以最简朴、最 原始的形式体现了人性的本来面目和人类生活的基本原理。真理往往是朴素的,最基本的东西往往是最稳定、最具有恒定价值的。在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漫长的社会历史中,儒家探索并实践了人类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做人”的原理,形成了深邃的人文智慧。人类的人伦秩 序和价值体系虽然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不断的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变化之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中总还是有某 些不变的基因作为稳定和支撑的力量,因为人类永远不可能远离自己的本性和根基。可以说,儒学的基本精神与特质就在于发现并体现了这个基因和根本,而且人伦原理与其他文化形态 相比,具有更大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体现了民族精神、民族生命的连绵不断,根本不可能 全盘“化”掉,这说明民族传统事实上是既离不开、又摆不脱的,人伦原理的价值具有相对的 性质。现在人们有感于道德的滑坡,道德的沉沦,在当今商潮澎湃、人必曰利的氛围中,我们 的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金钱至上、贪污、腐败的挑战。一个人,一个民族生活在世界上总是要有“家”可归的。然而工业化、商品化、现代化带给当代人的病痛 就是精神上流落街头,无“家”可归。在钱权交易、升官发财、功名利禄、巧取豪夺的追逐中,人的心灵方寸之地,人的良知是良我之所,已告沉沦,失去了心灵的归乡与故园,因此儒学所 讲求的人之所以为人之道,所提倡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所尊崇的气节操守和道义担当,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所重申的做人原则和治世原则,所阐述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在今天不仅没有过时,而且 还有普遍的价值和永恒的意义。一个民族不可能没有道德生命、文化生命,一个民族糟蹋道德生命、文化生命,同时 也就等于糟蹋了民族生命。道德生命、文化生命不可摧残太甚,一个民族是经不起这样摧残 的,真正的有识之士所考虑的是应如何回复人的本位,保持人的尊严,建立自己的道德人格,挺立自己的道德人品,调治当下的人文环境,孕育出能够托起中国未来现代化所需要的德业 俱健、素质极佳的跨世纪的人才。就全世界范围的现代化来说,不借重于自己民族传统的精神文化资源和传统美德,是根 本不可能成功的。西方现代化以古希腊、罗马文明、基督教精神和近代人文主义作为自己的 源头活水,东亚现代化以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和宋明理学作为自己的源头活水,中国的现代 化必定不可能将传统优秀文化弃之如敝屣。否则那就是无本无根的现代化。人们在当今的现 代化建设中,已开始惊呼中国物质资源的匮乏,然而还没有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精神资源由 于近世以来片面地践踏传统所造成的严重匮乏。物质资源的短缺是一个有形的问题,精神资 源的匮乏则是一个无形的问题。无形的问题无所不在,无孔不入,所以,当前重新发现、挖 掘、回采儒学丰富的精神资源是有重大意义的。西方的现代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确实应该 成为其他各国学习的范例。我们之所以对西方教育加以重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 19 世 纪以后,西方教育已成为很多民族、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的一个共性,从整个人类教育发展 史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来看,研究西方教育也是对 19 世纪以后整个人类教育发展史的共性的认识。然而,西方文化教育的内涵并不仅仅只限于“民主”与“科学”,还有很多现实问题,其中 有过度发展的个人主义,漫无限制的利得精神,日益繁复的诉讼制度,轻老溺幼的社会风气,紧张冲突的心理状态等等,所有这些不但未必能适合于其他国家,而且也已引起西方人自己 的深刻反省。从西方国家来看,现代化在某一阶段就需要重新调整人与物、人与人、人的自身与内心 的关系,所以他们要向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儒学、道家、佛学学习,追求道德理 性,追求和谐,追求人的价值,也就是说他们要从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教育中寻找重新调整 他们的社会关系、人际关系、人类与宇宙自然关系的方法原则。比如西方国家普遍存在子女 与父母的沟通问题,青少年犯罪与道德教育问题,老年人的养育和精神上的孤独问题,环境 污染与生态失衡的问题等等,这些西方现代化社会的焦点问题,他们觉得中国的一些社会伦 理和家庭教育原则可能有用,他们从中国家庭伦理教育进而检讨到社会伦理教育和社会人际 关系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和中国社会形成一个相反的潮流,当代中国青少年刚要肯 定自我,从家庭里面走出来,提出参与社会现代化的要求。一个是从东往西,一个是从西往 东,时间在这里发生了错位。现在西方社会出现的后现代化的要求,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传 统教育可以提供的;在中国社会里出现的现代化的要求刚好又是西方文化和科技教育可以提 供的。这是世界发展的一个很自然的趋势,虽然它是多源头的,但最后总要统合在一起。也 就是说从一个整体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来看,要把一个现代化的要求与一个后现代化的要求整体化。现代社会要关心人的问题,肯定人的生命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西方的“工具理性”不能完 全代替“价值理性”,因此我们应深深挖掘儒学丰富的思想资源,这对于加强现代人文主义思 潮和影响,遏制科学主义片面发展“工具理性”所造成的种种现代弊病,可以起到一定的积极 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学并不是完全没有现实意义的,不是只有观赏价值的博物馆中的 陈列品,而是可以给予现代人以相当重要的启迪。越是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社会,儒学的 人文关切和“天人合一”的理想对人类的启迪和警示作用则越大。20 世纪是人类社会大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以空前速度提高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经受到各种各样困扰的时 期。当前世界各国,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不论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都普遍认识到人 如能源大量需求,资源日益耗竭,环境加剧污染,类社会发展到 21 世纪必然会遇到几大难题: 不治之症不断出现,人口恶性膨胀,生态严重失调,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人与自然的同盟关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系遭到严重破坏等等。这些难题如不及早重视解决,势必给人类社会的生存带来极大的危害。依靠现有的科学技术不能根本解决这些难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为了改善 21 世纪 科学、文化和人类生存发展,要更新思想,更新观念,要展示一个不受机械规律硬性制约的,具有持续创造力的宇宙形象。于是西方科学界又一次把眼光转向了中国,求助于东方儒学传 统,“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这是最大的生命整体观。儒学追求的是人的身与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宇宙自然的统一与和谐。这对于 21 世纪完善人的性格、情操、行为和心态,净化心灵,净化社会,以及对于促进现代科学技 术中局部与总体、客体与主体、精神与物质、人与宇宙自然相沟通相统一的新的发展模式和 方法论有重大意义。所以挖掘儒学有价值的观念,对于促进人类、社会和生态得以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当代几大难题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困惑,是很有帮助的。儒学以教育为立国之本,教育不应片面地理解为科学技术知识的传递,还更应强调道德 理性和人文精神的重建。儒家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育民族精神,淳化代代人风,提高人的心 灵素质,帮助人们修养身心,达到一种真善美统一和谐的人格境界。不管现代社会科技、商 业如何发达,不管我们所从事的现代职业如何先进、精密,人性的培育,心灵境界的提扬,人们从实然的人向应然的人的超越,总是不可代替的。这对于人类、国家与人的自身来说,都是生命攸关的大问题,因此人类现代化事业的一个重要的建设层面是人性的培育、道德境 界的提扬。从长远的观点来看,未来的教育应当把人的心性建设放到

中特4班郭训财物理学 2013111168 读后感——读《哲学简史冯友兰著》有感

一定的高度,对人类心 性的关怀,才是终极的关怀,最根本的关怀。当世界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互相学习,互相支持,吸取各国 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中有价值的观念,把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统合起来,为创建现代世界文明,维护世界和平和生态平衡,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论教研员的人生境界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奉贤区教育学院 庄骏

2009的盛夏至今,光阴何其匆匆!在学院一个又一个的日子,不知不觉快存满七年。高中语文教研员,这个常被戏称为“替人做嫁衣”的角色,在经历摸索、提炼,在尝遍酸甜苦辣之后,似乎走完了从喧嚣到平静的宿命。

懵懂不再,激情褪去,与“教研”的那份恩情是不是也会遭遇“七年之痒”?老实说,前一阵子,不能说心中没有倦怠。虽然一样在动口、动手、动脑,但动情的瞬间委实是少了、又少了下去。你的努力成全了别人的光芒,或者叫喊于众人之间,众人还你以敷衍甚或冷漠,那么,教研员们,我们的自我在哪里?当这些心灵的微光在脑海中划过的时候,我触碰到了自己的无助感和不高尚。

最近,有机会重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感觉居然一新。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而要深入理解之,阅历、契机皆不可或缺。很幸运,去年年末,在北京清华园的洗礼以及在南京师范大学后山流连时的诸多顿悟,已经为我从《简史》中获得精义设好了铺垫。于是,在儒家“内圣外王”的哲学世界里,获得了自我检省的最好机会,在道家乃至佛家在精神开释之下,也似乎找到了一条重新振作的道路。

“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冯氏的这句话对我们理解哲学有帮助,对我们借助哲学成为大写的人则得益更大。比如他所提炼的“内圣外王”四个字,可以启迪我们去准确进行教研员的身份定位。很多时候,我们要么冲得太前,要么退得太后,或者亢奋,或者萎靡,别人看不懂,自己的内心更是惶惑。实际上,中国历代圣哲都非不食人间烟火而终日山林漫游,独善其身的。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于前者,教研员要明白学习研究以及内涵提升的价值,话语权决定自你的人格魅力和学科素养;于后者,我们要懂得管理、指导之方法策略的重要性。两者一体两面,不分轩轾,不可或缺,我们要学习真正的圣人,不以处理日常事务为苦,相反地,正是在这些事务中陶冶性情,以培养自己接近圣人的品格。

《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问仁,孔子回答说:爱人。对于教研员来说,“内圣”最关键的,是要养成仁爱之心。一个人必须对别人存有仁爱之心,才能完成他的社会责任。因此,在《论语》里,孔子用“仁”这个字时,有时不是仅指一种特定的道德,而是泛指人的所有德性,品德完美便是“仁”一词的基本内涵。教研员常常躲在幕后,他之仁的实践首先要包含为人着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这是“仁”的积极方面,尽己为人谓之忠。然而,教研员之“仁”难在不仅“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还有另一方面,可称之为“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儒家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称作“忠恕之道”。“忠”和“恕”乃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头,也是它的完成。作为老师的老师,我们的内心要有衡量行为的一把尺,随时都在使用它来衡量别人和自己。实施“仁”,做一个忠恕有道的教研员其实不难,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内圣”的路径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具体指引。《大学》所教导的自我修养方法,第一步便是“格物致知”,即对外界事物调查研究,扩大自己的知识;第二步是“用敬”,即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现在,学院给教研员们创设的“格物”机会越来越多,但层出不穷的干扰和诱惑导致“用敬”越来越难。平衡两者关系,对所格之物善加取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相对“内圣”的绵韧,“外王”因其刚性,最难坚持。当你刚刚从事教研工作时,会不知所措而处处有措,时间久了,挫折多了,渐而气馁,渐而无为。这种懈怠,与老庄之流的“无为”有很大的境界落差。我突然理解,道家名以“无为”,实则“有为”,而情绪低落者往往将“无为”做到表里如一,其实是很可悲的。

那么,坚持的动力从何而来?我想起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有人问三个砌砖工人,“你在做什么?”第一个工人说,“我在砌砖。”第二个砌砖工人说,“我在赚工资。”第三个工人说,“我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

也许你会艳羡于第三个工人的梦想与成就,也许你会鄙弃前两者的低俗和短浅,实际上三者之差别,不在技术层面,而在境界层面。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四等境界:一本天然的“自然境界”,讲求实际利害的“功利境界”,“正其义不谋其利”的“道德境界”,超越世俗、自同于大全的“天地境界”。在这四种人生的境界中,前两种都是人的自然状态,后两者是人应有的生命状态;前两个境界可以说来自天然,后两种境界则是人自己的心灵所创造的。哲学的任务是为了帮助人达到后两种境界,特别是“天地境界”,因为唯有经验哲学给人的宇宙情怀,人方始可能达到天地境界。当你进入“天地境界”,亦慢慢接近了“内圣”,不仅自信满满,激情洋溢,而且面对“砌砖”的枯燥,既可以心无旁骛,也能够拾级而上,从而“世上最美丽的房子”就在你的手上一层又一层地耸立起来,你的人生境界也就高在天地之间了。

读书亦是行路,借《中国哲学简史》,我对教研员的身份认识突破滞涩,顺利地抵达了又一个彼岸。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以“内圣外王”为训示,格物、用敬,去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下载浅谈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冯友兰对中国哲学现代化的贡献(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冯友兰哲学简史读后感

    看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书:《中国哲学简史》,使我对中国哲学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让我了解了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在我为古代中国哲学家智慧的思考而惊叹不已时,它同时又给了我颇多感悟......

    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优秀范文5篇]

    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最开始接触到“哲学”这个词是因为曾经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李小龙传奇》 ,我们都知道李小龙的功夫是盖世传奇,但却不一定知道李小龙在华......

    从中国古代哲学看个人修养——读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有感

    从中国古代哲学看个人修养——读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简史》有感中国古代是非常注重个人修养的,先哲们也纷纷针对个人修养的境界提出过自己的见解。而在阅读冯友兰先生的《中......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審查報告 陳寅恪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冊審查報告竊查此書,取材謹嚴,持論精確,允宜列入清華叢書,以貢獻於學界。茲將其優點概括言之:凡著中國古代哲學史者,......

    基督教对中国的历史贡献

    基督教对中国的历史贡献 (2014-05-07 15:22:36) 转载转载 ▼ 标签: 分类: 历史与地理 原文地址:基督教对中国的历史贡献作者: 1,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中国此前也许有太医院之......

    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浅析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内容摘要:鲁迅是现代中国最具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

    为我打开了中国哲学的一扇窗——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为我打开了中国哲学的一扇窗——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读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便读出了冯先生的一份责任。这本不是写给中国人看的一本书,而是写给西方人看的一......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审查报告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窃查此书,取材谨严,持论精确,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兹将其优点概括言之,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