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五大举措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3 07:22: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五大举措》,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五大举措》。

第一篇: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五大举措

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五大举措

绩效管理体系与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好地达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的目的。那么,如何发挥其联动作用,人力资源管理者们可以分五步走:第一步,设计绩效考核体系。形成公司内部的赛马机制,实现业绩压力层层传递。第二步,在明确公司业绩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公司级业绩指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实现公司对部门业绩的总体控制。

第三步,制定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因职制宜,不同层级员工可通过不同指标组合方式进行考核,最后形成关键岗位的绩效考核表。

第四步,在设定绩效考核指标的基础上,明确考核机构、考核关系和考核周期。第五步,统一员工对考核的认识及操作方法,确保方案的有效导入和实施。

最后,针对现场企业普遍关注的员工职业发展问题,员工职业发展的前提是企业要构建完整的任职资格体系。同时,建议企业可以建立以本专业线为主,相关专业线、管理线为辅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通道,鼓励员工在本专业领域长期发展,避免大家都挤当官这座独木桥,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最终实现企业与员工共赢。

第二篇:企业管理体系对薪酬激励失效的举措

企业管理体系对薪酬激励失效的举措

员工激励一直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块心病,做得好士气高昂,做不好则直接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当工资低时,稍有上调,激励作用就很明显;而当工资达到一定幅度后,员工更关注的是事业的感受、成就的认同、股票期权、优越的工作条件、培训、晋升机会等非工资性因素,满意度也会从这些方面来衡量。一旦达不到激励的效果,很可能引发人才流失现象。其实薪酬员工激励失效有三大原因。

一、单一的激励形式

企业管理的工资分配形式比较的单一化,物质上的员工激励跟精神上激励出现了很大的偏失,主要注重员工的物质激励,对员工其他方面的需求重视不够,没有体现出知识技术生产要素参与到收益分配的原则,没有体现出员工付出与所获得的相应的报酬,特别是高科技企业管理体系,他们片面的认为,对员工的激励就是物质上的激励,企图使用高薪福利留住企业管理人才,然而效果并不理想,不利于实现激励效应的最大化,因为他们忽视了高科技人才的个性特征跟其所需要的特征。

二、薪酬激励缺乏公平性跟竞争力

实现薪酬管理达到满足跟激励目的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公平,对于通过自己努力工作所获得的薪酬员工来讲,没有获得跟其所付出劳动力相对应的薪酬,会使他们失去对企业管理体系的信任度,以及对工作责任感积极主动性都会降低,缺乏公平性,企业管理体系的薪酬平均水平低于本地区同一行业的平均薪酬,就会丧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很难留住企业管理体系所需要的核心员工。

三、缺乏符合员工需要的福利项目

王大琨(IBM特聘专家、中国第3代沙盘模拟领军人物)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国内16所顶尖商学院总裁班特聘教授

清华大学管理硕士专业毕业

现任北京天下伐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级合伙人

王大琨老师有20年在不同领域企业实战经历(历经跨国企业、大型国企、著名民企三类企业),曾在万科、泰达、新浪网、香港博志成集团、北大纵横咨询集团担任高级专家、部门经理、高级总监、副总裁、总经理职务。近9年高端管理人才培养经历。咨询、培训过的企业超过500个。擅长讲授沙盘模拟系列课程、TTT等课程。

采用行动学习、问题导向的咨询式授课方法推进教学。讲课风格轻松不失严谨,以学员及客户为中心,致力与学员意识的互动和应用效能的提高。根据学员情景演练的情况灵活进行的案例分析尤其精彩。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明,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只有满足低层次需求后,才能够考虑更高层次的需求。对于一般的员工而言以金钱或是实物为形式的员工福利,足以让他们满足

其需求,然而部分员工除了经济型福利以外,还需要一些非经济型福利——多以服务或环境改善的方式不涉及金钱或实物。包括咨询性福利、保护性福利、工作环境保障等。

员工的薪酬管理制度决定了企业管理的长久,更好的员工激励方法,才能让企业管理做的更强更大。

员工激励作为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普遍应用的一种方式,在逐步降低它的效用,甚至表现出负效用。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时候要遵循以下几大原则。

一、企业管理体系第一

在这点上日本公司做得最有特色。当外人向日本人问起他的工作时,不管其职位高低,他会骄傲地说:“我在某某公司工作。”“我是丰田人”等等。企业管理体系教育是公司对每个职工的重要教育内容。要激励和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就应首先让职工知道企业管理体系的前途,要和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二、尊重权力

组织中上至总裁,下至工人,尽管每个人有不同的能力,从事不同性质的工作,但大家都在为企业管理体系目标的实现作贡献,不同个性的人都是人,理应受到人的待遇。如有的公司规定,职工不论职位高低一律以先生、小姐相称,不准加任何头衔,甚至可直呼职员的名字,使人感到公司有人情味,工作开展也就更顺利。

三、保持希望

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要求和愿望?人们的愿望和需求是不断变化的,管理者的责任就是帮助人们找出特定的时候,哪些需求或愿望对他们来说最为重要,搞清人们需要什么,并帮他们去获得。这里可以选择运用多种管理技巧,坚持正面鼓励,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士气。给员工以努力可达到的目标是最好的激励方法。

四、市场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对人的吸引、发展、保持的直接活动。在当前的社会环境里,人才本身是社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符合市场机制,按市场规律办事,这样才有吸引力,才能保证优秀人员为企业管理体系服务。

激发员工工作动力必须充分关注员工的情绪,尽力激发员工积极而振奋的情绪。而有效调动员工积极而振奋情绪的,是欲望,而不是“需求”。因此,激发员工欲望,是企业管理体系在员工激励管理中的新使命。

第三篇:电网企业“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构建

电网企业“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构建

近年来,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简称国网天津电力)实施人财物集约化、“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体系(以下简称“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的外部环境不断变化,对公司的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企业亟需实现管理模式转变以适应新环境。同时,国网天津电力已进入“持续先进”的新发展阶段,企业管理模式应随之匹配。持续深化落实“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新型管理体系,引导公司落实总部“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设任务,提升体系建设质量。本文将基于国网天津电力整体视角,分析内外部机遇与挑战,以公司战略目标为导向,立足企业长远发展,实效打造既能系统整合内部资源又能动态响应外部环境变化能力的电网企业新型管理模式。

一、模型构建与分析

1.理论基础。卓越绩效模式是一种综合的组织绩效管理方法,以顾客为导向,以强化组织的顾客满意意识和创新活动为核心,追求卓越绩效管理理念,具体包括七大要素: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卓越绩效模式可以使组织和个人得到进步和发展,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能力,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从而使组织持续获得成功。卓越绩效模式对国网天津电力基于“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的建设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国网天津电力在卓越绩效理论基础上,发挥各级“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牵头机构的综合协调服务作用,坚持信息报告、工作会商、督导检查、宣传交流等工作机制,加强跟踪指导,强化过程管控;实施任务管控,推进方案任务落地执行,保障了各项任务的完成;公司坚持成果导向,通过创新成果带动了体系建设;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注重解决体系运转问题,促进了体系的顺畅运转;公司以成效评估为标尺,促进了体系建设短板的提升。

2.电网企业基于“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的构建。国网天津电力基于卓越绩效模式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现状,构建了以思想层、战略层、操作层“三个层级”和知识固化与创新能力供给、运转机制“两个支撑”以及效能评估“一个循环圈”为一体的系统管理模型,如图1所示。

(1)引领与指导模块。思想层与战略层在新型管理体系模型中属于引领、指导模块。国网天津电力系统总结实践,提炼精华思想,顺应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形成了以“责任、创新、开放、精益、和谐”为主题的“五个天津电力”核心品质,以思想带动行动,实现思想落地。国网天津电力在思想层的引领下明确争当“两个排头兵”的战略目标,明确工作重点,主动革新思想、更新机制、创新方法,形成了深度谋划、系统布局、精细管理、高效执行的工作格局,对战略任务进行分解,逐步推动重点工作取得进展。国网天津电力构建卓越天津电力模式思想层、战略层,引领企业的发展方向,保障企业稳定发展。

(2)实施模块。操作层在新型管理体系模型中属于实施模块。国网天津电力在思想层、战略层的指导下全方位实施新型管理体系,建立扁平化的组织平台、专业化的运营平台、集约化的资源平台,通过精干敏捷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集约化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保障公司顺利开展大规划、大建设、大运行、大检修、大营销的工作,为公司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持,促进新型管理体系执行力的提升。

(3)保障模块。运营机制、知识固化与创新能力供给在新型管理体系模型中属于保障模块。国网天津电力以运行机制、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带动公司的运营,通过“五位一体”机制、运营监测机制及其他机制,支撑公司战略的有效落地,为实施新型管理体系提供保障,同时为机制反馈工作提供支持。企业知识固化与创新能力的供给系统,对于企业能力的快速复制以及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国网天津电力把知识固化作为创新理论的基础,通过创新能力的供给,为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新型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理论知识,并在实施的过程中吸取知识、固化经验、丰富企业的知识库。

(4)反馈模块。效能测量评估在新型管理体系模型中属于反馈模块。效能测量评估是指对系统执行某一项任务结果或者进程的质量好坏、作用大小、自身状态等效率指标的量化计算和结论性评价,以对整个系统进行持续改进。国网天津电力对新型管理体系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为新型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3.电网企业基于“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的分析。电网企业基于“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包括思想层、战略层、操作层、运转机制、知识固化与创新能力供给和效能测量评估六部分,这六大部分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又相互协作,持续推动“三集五大”体系运转,并提升公司的效率、效益和运营能力,促进企业稳定发展。

(1)思想层。国家电网指导思想和“卓越天津电力模式”思想为国网天津电力落实战略目标、构建并实施新型管理体系起到了引领作用。国网天津电力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决策部署,构建卓越天津电力模式思想层,为新型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提供思想保障。

(2)战略层。国网天津电力借鉴“企业成长四维理论”,结合核心业务,构建了核心业务战略任务群、资源支撑战略任务群、制度建设战略任务群、企业文化战略任务群和企业成长战略任务群,支撑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引入了项目化管理思想、工具和方法,通过“三集五大”扎根行动双周例会,重点对任务的进度和质量进行精确管控,通过“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建设的督导工作来指导基层单位落实体系建设任务,保证各项战略任务按照计划目标全部完成,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3)操作层。国网天津电力通过深化组织变革实现扁平化组织平台的高效运转,提升组织的灵活性、敏捷性,提高组织运转的效率,为“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组织上的支撑。通过价值链的高效运转带动专业化运营平台综合效益提升,推动“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稳步实现,实现公司卓越发展。以“三集”为核心建设统筹高效的集约化平台,转变传统的人、财、物等核心资源的配置方式,提高公司资源配置能力、经营效率效益及服务水平,为“三集五大”新型管理体系的实施提供资源上的保障。

(4)运转机制。国网天津电力通过运行机制为业务发展提供保障,确保企业决策的有效性,实现“三集五大”总体集成、专业协同、扎根落地等目标;通过动力机制为企业运转提供动力支持,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正向激励员工发展,实现企业持续发展;通过约束机制为业务发展提供管控基础,全面管控企业的战略任务,确保企业运转井然有序。

(5)知识固化与创新能力供给。企业要借鉴外部知识提炼内部经验,通过系统地完善,以“三大核心过程”完成知识固化,形成企业特有知识并反复运用和不断创新,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国网天津电力通过拓宽知识获取渠道,不仅将外部知识引入,填补企业知识库,为公司战略任务的落实、新型管理体系的构建与事实提供理论知识,还挖掘企业的内部知识,从新型管理体系的实施经验中提炼总结理论知识。

(6)效能测量评估。国网天津电力在选取评价指标时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相结合、可操作性等原则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分别进行思想统一性评估、战略目标评估、实施操作评估、知识固化和创新能力供给评估以及运转机制评估,形成了评价体系设计-测量-评估-改进的循环,为新型管理体系持续改进提供方向。

二、结论与展望

新型管理体系能有效地促进天津电力对项目的管控、实现成果创新、高效解决体系运转问题、提升体系建设的短板,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具有较高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推广性。

随着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电网企业必将应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电网企业的新型管理体系是基于卓越管理绩效模式和“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现状建立的,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国家电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要在发展过程中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及国家电网政策不断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使之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保持公司管理的先进性。

(作者单位:天津市电力公司城西供电分公司津市电力公司)

国网天

第四篇:企业薪酬管理体系诊断.doc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诊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很多企业越来越认识到薪酬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企业在薪酬管理付诸实施时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导致薪酬改革的失败。此时,对企业进行薪酬诊断就显得迫在眉睫。薪酬诊断可以帮助企业挖掘现有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或建议,从而帮助企业改进现状、提高组织的薪酬管理水平。可见。科学合理的薪酬诊断是企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多年的薪酬诊断咨询经历,我们发现了企业在薪酬管理上的一些共性错误,在此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有所借鉴。

1、缺乏薪酬战略规划

企业战略其实就是企业谋略,是对企业整体性、长期性、基本性问题的规划,就是以未来为基点,为适应环境变化、赢得竞争优势和取得经营业绩而做出的事关全局的选择和行动。其所要解决的是回答“我们经营什么与及如何在经营中获胜”的问题。人力资源战略是对企业战略的一个有效支撑,其所要回答的是“人力资源对我们取胜有何作用”的问题。而企业的薪酬战略是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分解和细化,薪酬战略的中心是以一系列薪酬选择帮助企业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其所要回答的是“整体薪酬制度如何帮助我们取胜”的问题。在这种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制定有切实可行的企业战略的公司很少,拥有符合企业战略和企业现状的人力资源战略、薪酬战略的更是凤毛麟角。领先、跟随、滞后的薪酬战略,分别适应于企业的不同阶段和不同类型,在这些企业中,他们不知道,如何在企业发展的不同,运用不同的薪酬战略。

2、薪酬理念不明确

薪酬理念明确了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所倡导的价值导向,是薪酬体系的灵魂。它指明了公司到底为什么样的行为和什么样的业绩进行付酬。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不知道应该对何种价值付酬,薪酬理念缺乏。他们通常的做法是按照行政级别、学历和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进行价值分配,而对职位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员工的技能水平、员工的能力等产生绩效的真正关键因素,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

3、未注重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在很多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薪酬的内部不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薪酬的外部竞争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通常来讲,企业老总们会注意到薪酬管理中公平的各层次——各生产要素所有者所得的公平、同等级员工薪酬的横向公平、不同等级员工的纵向公平等,但他们往往只注重了薪酬设计结果的公平,而忽视了对薪酬界定的程序公平的关注。在这类企业老总们看来,只要使员工得到的薪酬与他们的相对工作价值或企业的贡献相当,薪酬框架的设计与操作是公开和隐蔽的操作并不重要。因此相当一部分企业选择了黑箱操作的薪酬框架,这在企业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是当企业规模一旦大起来了,就会出现问题。在我们的咨询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这样的问题:“职能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的待遇如何平衡?”、“销售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待遇应如何平衡?”、“同一行政级别,如主任、经理的待遇都应该是一样的吗?”。这些问题的本质上都是:在企业中职位的相对价值问题!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来说,对基于价值创造的薪酬体系,如果价值评估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的话,会极大地影响价值创造,进而会影响到可分配的价值,价值链的传导作用会得到极大的削弱!如果职位价值的大小不进行清楚地界定的话,就会造成评价不公、分配不公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影响员工士气和组织的凝聚力,从而造成公司关键人才的流失。随着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的提高,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需要进入到精益管理的阶段,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按定量的科学的思维习惯来对决策内容进行分析。

4、薪酬结构不平衡

薪酬结构是由各种薪酬单元组成,这些薪酬单元一般可分为固定薪酬(基本工资等)、浮动薪酬(绩效工资、奖金等)和福利、津贴等三类。薪酬结构失衡主要有两种体现:第一种是薪酬结构的失衡。比如在很多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中,福利这一薪酬要素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薪酬结构失衡会致使企业的薪酬体系在运行过程中缺乏足够的灵活性,无法满足多数员工在薪酬方面的不同需求,特别是对员工的短、中、长期激励的组合效果产生影响。很多企业将福利完全变成了保健因素,激励效果很差,自助福利的设计没有引起重视。第二种是各类人员的薪酬单元组合比例失调,如固定工资比例过高,绩效工资比例过低,容易导致薪酬的激励作用无法有效发挥。

5、薪酬晋升通道单一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里面,没有对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进行考虑。员工的职业发展通道缺乏,薪资晋升渠道不畅,不利于员工的有效激励。另一种后果是由于中国的“官本位”意识较为浓厚,人们一般以管理“职业锚”或“官阶”的大小判断他们对企业贡献的多寡。因此,企业内的管理岗位成为各级各类员工的生涯发展目标。单一的“官本位”或管理“职业锚”的发展通道,会诱导企业大多数发展潜力良好的员工首先考虑将其全部精力倾心于职务的晋升上,从而缩小企业高素质员工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6、薪酬与绩效脱节,无法挂钩

在大多数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员工的薪酬和绩效没有很强的关联。员工的薪酬变得极具刚性,没有较好地体现出薪酬的激励作用。在薪酬管理中,实行动态薪酬的目的,就是让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经营业绩、团队业绩或者个人业绩相关联,以实现企业与员工之间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一种制度安排。在科学的薪酬管理中,一般会通过调整工资的等差、职位等级的级差、薪酬总额的计划比例、薪点值的调整、考核系数的调整来让薪酬“动”起来。造成薪酬静态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较低,没有科学的依据来让薪酬“动”起来。动态薪酬静态化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绩效工资和奖金的发放没有和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出工不出力”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一种常见的现象是动态薪酬的发放虽然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不是实际绩效的真实反映,使得动态薪酬的发放流于形式,无法有效发挥激励作用。

7、薪酬激励不及时

由于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较低,加之很多企业的直线经理没有掌握好有效激励下属的技能,这都大大的降低了薪酬激励的及时性。当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出了杰出的业绩,这个时候,如果直线经理不运用包括薪酬激励在内的激励手段,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肯定,这会极大的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同样是奖励,如果过上几个月,它的作用将大打折扣,对其他员工的示范作用也将会大为降低。当员工做出一个公司所倡导的、所鼓励的行为时,他会一直关注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如果他的行为得不到及时地激励的话,将极大影响其工作主动性和热情。

薪酬诊断可以发现企业薪酬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或建议,进而指导方案实施以解决问题、改进现状、提高企业的薪酬管理水平。在进行薪酬诊断时,需要我们先对组织的文化进行一个初步的诊断,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从战略的角度进行宏观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对薪酬体系的各个方面进行薪酬诊断。企业只有根据薪酬诊断中发现的问题,不断对薪酬体系进行改革,才能不断推进企业向前发展。

第五篇:怎样构建学习型组织薪酬管理体系

怎样构建学习型组织薪酬管理体系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不断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速发展,不断创新、持续进步,要求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建立学习型组织的关键点就是构建工作团队,促进个人学习和知识的共享,推动组织学习,最终构建起企业的学习力。而薪酬管理的基本功能就是激励和引导,具体的说就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引导员工行为,激励员工行为,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统一。所以,企业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就必须有配套的薪酬制度的支持。该文就学习型组织的薪酬管理制度进行探讨。

一、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990年,彼得•圣吉出版《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认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不断创新、进步的组织,在其中,大家一起学习,不断突破自己的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Pedler等在《学习型企业:一种持续发展战略》一书中明确指出“学习型组织是能够推动其所有成员学习并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组织”。可见,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就是学习,就是激励个人学习、促进团队学习和推动组织学习以及激励个人和团队学习成果的共享。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 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习型组织能够通过各种学习机制和管理机制,调动员工的学习热情,营造学习的氛围,使员工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是指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是动态的学习,它强调员工应该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事事学习,强调团队内部的互相学习、共同学习,最终推动组织的终身学习。

2.“自我超越”与共享

学习型组织中的学习,不仅是一种口号,而且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行为和结果,即员工、团队和组织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创新,不断超越自己的过程。员工们自我超越结果的共享与相互促进,推动了团队的自我超越,团队自我超越结果的共享与相互促进,推动了组织的自我超越。

3.“心智模式”改变

“心智模式”简单的说就是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直接结果就是改变员工、团队和组织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员工心智模式的改变,可以使他们从更广的视野,采用最佳的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团队心智模式的改变,可以促进团队学习的效果,推动团队的自我超越行为;个人心智模式和团体心智模式的改变,最终,促成了组织心智模式的改变和系统思考机制的形成。

4.组织系统思考机制的建立

系统思考是学习型组织中学习的方式、动力和结果。系统思考有三个要点:一是进行整体思考,二是进行动态思考,三是进行本质思考。整体思考,要求员工和领导在学习与工作中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动态思考,要求员工和领导在学习和解决问题时要有前瞻思维;本质思考,要求学习、思考、解决问题要直奔主题,抓关键。

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是在个体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对团队行为和共享行为的强调,从而实现团队、组织的“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自我超越”和“心智模式”改变的过程。

二、学习型组织的薪酬管理

管理学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个层次:认识论层次(或称观念层次),方法论层次(或称操作层次)。目前,大部分的学习型组织的研究,都属于第一个层次,及主要研究为什么建立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什么,有什么特征,有什么意义等方面。作者根据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及其特征的描述,从薪酬设计角度,就学习型组织的第二个层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型薪酬管理体系的特点

根据上面对学习型组织的以学习核心,团队为单位,共享为前提,创新为关键的特点的论述,作者认为,学习型组织的薪酬管理体系应该具有一下特征:

1.以基于任职者的薪酬模式为基础。基于任职者的薪酬模式,即以任职者的学习和技能、能力的提高为依据,以工作与职责的改善与丰富为手段。也就是说,基于任职者的薪酬模式,不再根据工作岗位来确定薪酬差异,而是根据任职者的学习行为和能力、技能的提高来确定薪酬差异,根据工作和职责的分析结果,来确定能力、技能提高的任职者工作丰富化与扩大化的程度。

2.以团队激励为主的薪酬模式形式,即把团队收益和贡献作为薪酬激励的首要依据,个人的贡献作为辅助依据的薪酬激励形式。

3.以学习行为、能力与技能提高、共享的行为、“心智模式”的改变、知识创新等为基本的评价指标。

4.以相应的工作丰富化、扩大化、弹性化和个人、家庭的福利补充。学习型组织强调能力、技能的提供与心智模式的改变,就必须对学习的行为给以保证,就必须在能力提高以后给以能力发挥的平台,所以就必须给以相应的工作丰富化、扩大化和弹性化的调整,也必须给以员工支持个人和家庭生活的福利。

(二)学习型薪酬管理体系的建立

1.对工作、职责和任职者能力和技能分析与鉴定

学习型的薪酬管理体系以基于任职者的薪酬模式为基础,强调员工的学习过程与结果,根据员工学习的行为,学习后技能和能力的增长,“心智模式”的改变来确定员工的薪酬。因此,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薪酬体系的前提就是能力和技能的分析与鉴定。具体步骤如图1,员工进入组织,首先要进行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分析,包括工作与职责的分析和任职者的分析。通过对工作和职责的分析,辨别和收集企业内部开展某项工作所需技能和能力资料,确定技能模块和能力群,并且明确基础技能、核心技能和卓越技能,然后进行技能鉴定,确定不同技能与技能模块或能力与能力群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任职者的分析,确定任职者的技能和能力水平,确定任职者的能力群和技能模块,最初技术和能力的鉴定,并将其归入员工的个人学习档案。最终,建立起以任职者为基础的薪酬结构。

图 1 能力和技能的分析与鉴定

2.确立组织内部灵活的工作配置文化与制度

学习型的薪酬体系必须能够激励员工不断提高技能和能力,促使员工不断学习,最终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核心竞争力。它能否产生效果,关键是能否为技能和能力提高的员工及时提供能力发挥的平台。所以,确立组织灵活的工作配置文化与制度的支持,是建立学习型薪酬体系的组织保障。

组织灵活的工作配置文化应包括:第一,员工技能有了深层次的进步、具备了新的工作胜任力员工,应该被安排到相应的工作岗位上去,扩大其工作任务的内容与权限;第二,对相应的技能掌握的越熟练的员工,就应该获得对质量越多的控制权,获得越多的关于生产率的信息;第三,如果员工通过技能的寻求行为,深刻认识了其本职工作对其它人工作的重要意义,就可以按照员工新的理解,提高其工作任务的价值;第四,如果员工工作胜任力提高,并且有自我管理的要求,就可以允许他对工作过程有更大的控制性,从而使员工体验到更大的自主性;第五,如果员工获得更多的技能,就可以给予其更完整的工作单元,从而提高其任务的同一性。通过对工作的重新设计与调整,使得员工技能和能力提高后,有了相应的发挥平台,提高了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提高了个人的报酬,从而最终实现了员工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实现了组织和个人的双赢。

3.确立团队激励为主的薪酬计划

学习型组织以团队为主要的工作单元,强调个人之间知识的共享,所以必须建立以团队激励为主的薪酬机会。

团队本身存在多种衍生形式,如全日制工作团队、跨职能部门的兼职工作团队以及短期的全日制工作团队等形式,所以没有哪一个团队薪酬激励方式是最好的,但也不是说就不能建立以团队为主的激励制度了。只要解决了团队薪酬的关键问题,建立有效的团队激励计划还是可能的。团队薪酬激励的关键问题主要包括:第一,分享什么,是收益分享、利润分析、还是风险分享;第二,团队激励强度如何,与团队激励工资相对应的是员工的个人基本工资收入与奖励,如何确定互相之间的比例、如何在不降低个人激励的前提下,加强对团队的激励等问题需要解决;第三,团队内部二次分配的计划是什么,是平均分配、按固定收入比例分配、还是根据单个人的贡献分配;第四、团队目标和个人目标以及团队绩效标准和个人绩效标准如何确定,由谁确定;第五,团队的效益由谁考核,如何做到公平、公正。

4.确定考核行为及其结果的指标

学习型组织的核心就是学习,要激励员工个人学习的行为,也要激励员工学习结果的交流。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提出知识应该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隐性知识是存在个体内部、私人的有特殊背景的知识,简单的说就是员工个人所拥有的特殊知识,依赖于个人不同的经历、直觉和学习。显性知识是可以在员工之间系统表达的、明确的、规范化的知识。学习型组织的学习既要增加个人的隐性知识,也要将隐性知识显性化,成为组织可积累的、规范化的知识,也就是完成组织的知识管理。野中郁次郎提出了知识转换的螺旋模型,包含四个过程:第一,内化,即组织内部员工通过学习新的知识和概念,将其转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的过程,第二,外化,组织或团队内员工将自己隐性知识外化为组织或团队显性知识的过程;第三,整合,团队和组织内员工将组织内各种显性系统的整理为新知识或新概念的过程;第四,社会化,即员工个人之间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的过程。拥有不同知识的员工相互之间的相互影响,完成了社会化的过程,也完成了一次组织学习的螺旋运动,同时,下一轮的螺旋运动也开始了。综上所述,学习型组织考核的指标应该包括:员工个人学习的行为和结果,员工将个人隐性知识外化为显性知识的行为及结果,员工之间互相交流的行为和结果。

5.建立员工支持计划

学习型组织是强调学习行为和能力的提高,强调团体,是以人的“心智”为中心的组织管理模式。人是一个整体,而且是社会的人,所以学习型组织就不能只关心员工“心智”,还必须关心员工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立员工支持计划。

员工支持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弹性计划,主要包括弹性的工作时间、弹性工作操作和弹性工作与组织边界;第二,家庭支持计划,主要包括信息提供、孩子托管、老人照顾和家庭生活咨询与培训;第三,宽容计划,主要包括对员工学习结果的宽容、对员工创新失误的宽容,对员工工作失误的宽容。

综上所述,作者根据学习型组织的特点,论述了构建学习型组织的薪酬管理体系的五个方面:任职者与工作职责的能力分析与鉴定、确立组织内部灵活的工作配置文化与制度、确定团队激励计划、确定评价指标、建立员工支持计划。五个方面浑然一体,通过能力分析与鉴定,建立起学习型组织薪酬管理体系的基础——基于任职者的薪酬模式;内部灵活的工作配置,为基于任职者的薪酬模式提供了实现的组织保障;团队激励计划则将“任职者”的范围从个人扩大到团队;明晰公正的评价指标,保证了激励的有效性和公正性;员工支持计划作为非货币的薪酬模式,是货币薪酬的补充,促进和加强了整体薪酬体系的激励效果。

下载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五大举措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五大举措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怎样构建学习型组织薪酬管理体系(★)

    怎样构建学习型组织薪酬管理体系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不断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加速发展,不断创新、持续进步,要求企业成为学习型......

    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编者按

    构建企业预算管理体系 编者按:实现全面的预算管理,才能解决“预算不准”的困惑。 “又到了8月┅┅”某企业财务部的王处长望着窗外沈闷的夜色愁眉不展,集团公司要求上报下年度......

    浅谈构建企业现代财务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企改革逐步深入,现代企业制度这一崭新的企业形式开始在我国建立和完善起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已成......

    餐饮公司薪酬管理体系模版

    薪酬管理体系 一、制定原则 1.竞争原则:企业保证薪酬水平具有相对市场竞争力。 2.公平原则:使企业内部不同职务、不同部门、不同职位员工之间的薪酬相对公平合理。 3.激励原则:企......

    浅议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体系

    浅议国有企业薪酬管理体系 摘 要: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健全的薪酬管理体系是吸引、激励、发展与留住人才最有力的工具,它向员工传达企业的价值导向,说明什么样的行为是企......

    与您分享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细节是什么

    与您分享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的细节是什么薪酬管理体系作为保护和提高员工工作热情的最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中不可欠缺的一部分。企业经营者只有站在经营管理的高......

    装饰企业工程部薪酬管理体系n5篇范文

    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工程部薪酬管理系统工程部薪酬管理系统 工程部作为公司的核心管理部门合理的奖金制度是留住人才的关键,奖金太高人员容易自行创业奖金太低留不住人才,综合......

    10 企业薪酬体系构建(精选五篇)

    第10章 企业薪酬体系构建 【本章关键词】 分层分类分模块薪酬体系 建立在对员工分层分类的基础上,对各薪酬模块分别设计,最后整合成整体薪酬的薪酬体系。 分模块 即把薪酬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