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有效管理的几点要素
实施有效管理的几点要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供电企业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已成为管理者尤其关注的课题。所谓有效管理,就是要根据员工的个性特点,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员工实行个性化的成长设计,使员工能从工作中感到成长、责任和成就。1解决员工的基本需求是有效管理的基础
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解决员工共同的基本需求作为出发点。作为企业管理者,首先要满足员工的基本生活条件,适当地增加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员工福利待遇,组织员工开展有意义的联谊活动,将员工教育培训上升为企业的战略行为,让员工寓学习于工作中,寓教育于活动中。另外,企业管理者要有亲和力,要避免管理方式简单粗暴,要善于接纳员工之间的不同差异,理解和宽容不同员工的心态。2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求是有效管理的重点
需求是每个员工工作的引擎,人的发展过程中,不同时间,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需求也有差别,思维方式也有差异。因此,实施有效管理还要针对员工不同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企业员工而言,企业不仅仅要为员工提供一份与其贡献相称的报酬,使其分享到自己所创造的财富,还要为其提供能适合其发展的上升道路。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负有更大的权利和责任,在职业生涯过程中能有足够大的成就。企业管理者要善于挖掘员工的工作潜能,激发员工的内驱力,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在实践中完善自己,在竞争中展示自己,在奋斗充实自己,以便为个人成长、成就和提升提供保证,使员工致力于自身发展,同时促进企业的进步和发展。3完善激励措施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有效的激励,发展才有动力。实施有效管理,完善激励措施是一个很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管理取得实效的关键。
第二篇:04把握三大要素实施有效教学
把握三大因素实施有效教学
——关于两堂同题异构课的对比分析
无锡市堰桥中学徐福亮
这是2008年10月31日(星期五)发生的故事,两位外校教师来到我校以《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为课题分别上了一堂评优课。我找到了那年的听课笔记,三年前两位教师的授课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为了便于评课,我称一位教师为甲老师,另一位为丁老师,以下便是本人对这两堂课的评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
一、运用还是无视:在新旧知识的联系间徘徊
古人云,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认知心理学派也认为:在学习中,新知识、新经验、新见闻不是被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所吸引,就是引起原有认知结构的改造。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的适当部位,原有认知结构通过吸收新知识使自身得到改造,重新组织成新的认知结构,这种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作用,既能使新知识内化,也使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观念发生变化,从而创造出新的观念。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教学中,甲教师出示了“交通发达但出行不便”导入材料,简单描述了惠山新城的交通状况,抛出了“作为国家的主人,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 问题后,没有直奔主题,而是进一步设计了这样的系列问题:①我是国家的主人,那我能否命令政府解决这一问题呢?为什么?②不能命令政府可以找政府,为何要找政府解决问题?③我找政府反映意见,提出建议,这是公民的什么行为?④如果政府无法令我满意,我就带人到无锡市市委市政府门口示威、静坐和绝食,可以吗?⑤找政府真的无法解决问题,还可以找谁呢?
通过对以上系列问题的思考,学生实际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了第一、第二单元的以下知识:①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方式;②我国政府的性质和职能;③公民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④有序政治参与的要求,公民行使权利坚持的原则之一——权利和义务统一原则;⑤民主监督的渠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这几个问题从公民、政府两个主体及其关系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一连串的问题后引出解决问题的另一主体——人民代表大会,自然而然引出了“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一知识。这样的处理,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水到渠成。而且由于学生运用了所学知识,对本框内容的学习建立了自信,自认而然地被拉入学习情境中,这是一种成功的导入。反观丁老师的导入,就是这样一句话: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人民 1
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请大家把书打开到X页。既没有运用时事热点材料切入,也没有使用旧知导入新知,是没有导入的导入。学生的眼睛看到了学习的知识,脑中一片空白,面对着全然陌生的白纸黑字。这是一种不成功的导入。
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组织、运用引导性的材料,为新旧知识铺设“认知桥梁”。我们不应无视旧知,而应合理运用旧知,在反馈旧知中导出新知,发挥其在新课学习中的独特作用。
二、一例还是多例:在情境材料中取舍
布朗提出了“情境学习”的概念,认为的学习活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直线的,认知识的功能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在教学中要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真实任务情境联系起来。情境教学方法支持了这一观点:教师和学生应通过两者间相互协商合作的方式共同提高能力。情境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境信息来源的课堂教学过程。学习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任何学习都在一定情境中进行。
我们可以采用“问题讨论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但是“特定的问题环境”并非仅指教材提供的背景材料。不可否认的是教材上的材料生动、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但材料个性很强,话题分散,不具有统一性,如果一味的不加选择的照搬照抄,盲目使用,便会进入“情境—问题—探究—再情境—再问题—再探究······”的循环教学方式的误区,教学效果肯定不好。
在教学《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时,丁老师采取了一段材料对应一个知识点的教学策略。关于全国人大的地位和职权,用了2008年两会(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四则一组作为背景材料,关于人大代表的职责又用了香港有毒鸡蛋的事例 ······
应该说,这里的选材比较到位,材料的指向是明确的,但材料之间缺乏呼应。且由于材料太多,材料的堆积带来学生阅读时间的延长,每个材料呈现的时间不够长,而且都是教师自己在读,在解说,读的进程较快,这样学生就没有充分的观察、认识和思考,导致课程资源的价值和效用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耗时严重,效益降低。丁老师整个一节课的课堂结构明显前松后紧,最后甚至是草草收场,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不当。使用“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对材料选择的要求极高,材料既要足够但不能太丰富,材料要求鲜活又不能离学生太远。对材料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简洁明快地加以展示。
反观甲老师的教学,则只分步骤地出示了一组关于“惠山交通”为主题的背景材料:
①交通发达但出行不便:堰桥,无锡的北大门,地处交通咽喉,水陆交通发达,多路公交通往无锡,25路、601、602、607„„,可是„„作为国家的主人,我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②走进无锡市人大: 2006年2月,无锡市十三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7年9月,江苏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2001年2月14日,沈阳市人民代表大会,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作《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未能审议通过;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人大有哪些职权?
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2008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2008年3月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在三审《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草案)》;
④肩负人民的重托:惠山至无锡地铁一号线建设中的热点议题:无锡市地铁方案正在报批,地铁线路的走向、停靠的站点、票价等问题正成为人民群众热议的话题。如果你是一名无锡市人大代表,你该做什么?你能做什么?
上述材料分别对应的知识点是:①相关旧知识;②人大的职权;③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和职权;④人大代表的职责。
这样的处理,从整体上对整框教学内容进行分析,高屋建領,围绕一个主题将背景材料进行整合,教学过程流畅自然,知识的得出和目标的达成水到渠成,教学结构呈现自然美,教学气氛和谐热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益。教学设计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没有面面俱到的使用教材素材,也没有无视学生的社会生活,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将课本资源进行取舍,并有效关注生活资源,整合出一组可供探究的相关材料,在师生互动中既掌握了知识,又习得了能力。
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所学知识,并在整合教材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学生实情和地方特色,选择典型热点事例,运用“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并做到“一例到底”,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三、归纳亦或演绎:在教学方式上选择
运用归纳法解题就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境材料本身所包含的共同的基本政治、经济、哲学道理,即“是什么”的问题。它遵循的是从个别(特殊、个性)到一般(普遍、共性)的推理过程,其思维方法是:个别——一般。
和归纳法相反,演绎法是运用政治、经济、哲学的一般原理或观点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的一种思维方法。演绎法主要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情境材料作出合理的说明和解释,它遵循的是从一般(普遍、共性)到个别(特殊、个性)的思维过程,其思维方法是:一般——个别。
归纳与演绎二者各有利弊,可以互相补充,互相滲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归纳则是对个别事务、现象进行观察研究,而慨括出一般性的知识。
丁老师在教学第一个知识点“人大的地位和职权”时,通过使用课本素材分析出人大的四大职权后,又分别列举了如下小事例:交通违规罚款问题;三峡工程的决策;沈阳市法院报告未获人代会通过;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地方性的法规等。在教学第二个知识点“人大代表的产生和职责”时,在运用课本材料分析了人大代表的权利合格义务后,又列举了一些小事例加以论述,而且多为独角戏,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不仅如此,在处理教学难点时,缺乏对教材的整体把握,对细小知识点的关注程度太多,比如立法权与立规权的区别、立法权与决定权的关系等。丁老师整个一节课的课堂结构明显前松后紧,最后甚至是草草收场,这是又一个重要的原因。
反观甲老师的教学,教学结构合理,时间安排妥当,在运用“情境·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开展教学中,使用“一例到底”的教学法,带领学生走向情境材料,引导学生探究,教学过程流畅,教学思路清晰,一气呵成,顺理成章地归纳出知识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频繁使用演绎法,没有拖泥带水,没有画蛇添足。
可见,如果不能争取处理好归纳和演绎的关系,在归纳和演绎方法的选择上不到位,便会事与愿违、事倍功半,大大降低课堂教学实效。教学中,我们要正确解决好归纳和演绎的组合问题,我们可以先通过归纳法推导理论,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再使用演绎法利用这些已经推导的理论形成假设,验证假设的正确与否,从而得到理论支持的证据,发挥这两种方法的互补作用。
第三篇: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要素
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实施的要素
(一)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物理教师是中学物理课程改革的主体之一。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关键在教师。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一活动领域中的操作能力的主观判断或评价,这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概念。“教师自我效能感”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自己能有效地完成教学工作?实现教学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主观判断。它影响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关注和投入程度,以及在遇到困难时克服困难的坚持程度,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影响着学生的进步,对于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作用。低效能感的教师在观念上总认为:“我的教学水平就是这样了,况且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有高有低,我哪能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学习。” 从而也就轻易放弃对部分学习困难学生的教育。相反,高效能感的教师在观念上总会认为:“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成长、进步。”那么他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求去转变他们。可见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体现教师的价值追求与职业道德,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确保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发展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
教师自觉构建过硬的物理教育专业素养即要自觉学习、不断增值。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观念与知识。本人认为,首先要学习新课标,如《物理课程标准解读》及《高中新课程教师丛书》等理论知识,同时要要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新课改的脉搏,提高驾御有效课堂教学活动的能力。
其次要把握教与学的心理知识。有的教师只重视与学科有关的本体性知识,忽视与了教育与心理学知识的摄取,这是很片面的。有效教学在教学设计上注重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这就需要有一定的心理知识,特别是建构主义心理学,它是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 “心理学化”以便学生能够理解。(1)一个切合实际、有趣特别的话题引入一节新课总比生硬而又干巴巴地说:“翻开第几页,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是......”效果好得多。
第三,还要博览群书不断提高应对社会变化的知识技能。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使自己做到粗通各科,本人认为多阅读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由中国科学院主管、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月刊《科学世界》杂志囊括了数理化生地等知识,是本人每月必读之书,此外《中学物理教学参考》、《国家地理杂志》、《电脑爱好者》、《世界知识》等也是我常常阅读的杂志。一专多能、博览群书,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并在教学中游刃有余。
2、要善于反思、勤于总结
有人说,教育的成功来自经验活动加反思。反思实质上属于一个自我监控的过程。有关研究表明,知识水平并不是教学效果的决定性因素,而教师对教学的监控能力则是决定其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许多优秀的教师之所以成功,就是善于自我监控,善于反思。有一篇“记录自己走过的每一步”文章指出:聪明的教师善用写“教后”经验的方法来为自己积累工作的财富。北师大林崇德教授曾写出了这么一个公式:“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2),说明反思在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自我反思可以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课后多问问自己:这堂课有没有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呈现的教学内容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了吗?教学内容突出了课程的重点和主干知识了吗?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等等。并及时地把这一反思过程写下来,运用理论知识来指导自己。不断巩固好的方面,改善不足的地方。要知道了解自己和发挥潜质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近两年来,笔者在学校的号召下也慢慢形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把每节课的精彩与不足之处在教案中及时记录下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手记,作为日后改进教学方法的一个依据,这样日积月累就比别人多了一份额外的提高。
自我反思还可以在相互借鉴中进行。如在科组之中,多开展相互听课评课以及教学研讨活动。把听课与评课过程自觉地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本人就非常喜欢听课,一有教学观摩的机会,就不放过。在听课中,本人总是以一种“品味”的心态来鉴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并思索“如果我来上,我会怎样做?”这样,通过比较,就能认识到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优势和问题,不断地进行扬弃、集优、存储,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提升教学效能感。
3、要对教学成败作出正确的归因
作为教师在教学上遇到挫折时,如果总把失败归因于运气或者学生的素质,以舒解教师本身须负的责任,以维持其专业自尊,将不利于教师正确面对问题,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但另一方面如果一味把的失败归因于自己能力不足的话,也会妨碍自我效能感的建立而产生不负责任的态度或无助感,亦难以激发教育的激情。故教师要对教学成败多作积极的归因,如:努力归因。要相信学生都是喜欢物理的,要相信自己是有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要相信只要再努力一些,目前的状况必然会有所改善等等。以此维持自信心与勇于追求的敬业精神,促进教学效能感的逐步提高。
上我任教的某个班学生全部是选修生物的,学期初我上课时就发觉课堂气氛沉闷,没人回应我的提问,每次课后我都有挫折感,他们测验的平均分也是理科班里最低的。我决心改变这种局面,每节课为努力创设活泼生动的学习情境,降低难度,贴近他们的水平,为他们搭建学习的阶梯,并常常把物理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经过一学期的努力,这个班的课堂气氛活跃了,平均分赶上来了,排在非物理班的第一。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成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关键。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应当首先关注学生有没有兴趣学,学得怎样。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具有强烈的积极情绪色彩,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激素”。赫尔巴特认为:在兴趣的状态下可以产生两种心理活动,一种是专心,另一种是审思。而专心是一种“集中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思想的一种心理活动。审思必须在专心的基础上才能形成。”⑶可见,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时才能激发学习的动机,才能专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根据米切尔的兴趣结构模型,情景兴趣分为引发性兴趣和维持性兴趣两种。教师不妨从中下点功夫:
1、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 ”提出了课改应“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第一条就是关于学习兴趣的培养。可见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和兴趣是课改的目标也是体现教师教学的功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主要的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点:
(1)巧设悬念,诱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电流的磁效应”的教学中,本人就给同学们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刚才我在校道走时一不小心把自行车钥匙甩进了路旁的雨水收集口,我一看大约有七十厘米深,井口的网盖又撬不开,身边也没有一条这么长的铁丝,我只带了上课用的几个电池,一个钉子和一些导线,同学们,你们可不可以帮老师想想办法。”同学们一听到要帮老师解决问题,都不禁跃跃欲试议论开来。这种让学生带悬念来探究的学习效果相当好。又如,在“洛伦兹力”这一讲,本人在课前先把要用到的仪器“玻璃阴极射线管”摆放在教坛上,学生看到一个从未见过的仪器立即产生了兴趣,七嘴八舌讨论起来,想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老师顺势让同学们猜,当学生看到接了高压电的阴极射线管中出现一条漂亮的绿色光线更加觉得神奇,于是这节课就在学生浓厚兴趣中开始了。
(2)建立联系,引发思考的兴趣。“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教师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科学和社会的联系,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学生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激励学生对这种联系加以思考的兴趣。
例如,在“圆周运动”的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日常生活经验的一些常见现象:如公路转弯处为什么有限速;汽车转弯时乘客为什么身体会向弯道外侧倾斜等,来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思考。在讲“刹车距离”时也可以通过让同学们思考高速公路旁的车距确认牌有什么作用等,这类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经验与学习的联系,激发探索的兴趣。
(3)在知识的揭示方式上如能够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或感兴趣的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这样也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当学习完“光的折射后,学生知道了经过介质进入人眼的是折射光线,而且人的眼睛是通过折射光线的方向去寻找物体的位置。这时候老师就可以说:”同学们,其实你们每天看到的太阳日出日落,晚上看到星星一闪一闪,有没有想过这不是真实的,而只是它们的虚像呢?“这一意外的信息就深深地吸引了同学们兴趣盎然地深入思考。有时也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介绍一些有关物理的高科技知识(如次声波武器、高能激光武器、电磁炮等)、适当增加一些趣味物理,调剂学习的气氛,吸引学生的兴趣。
但值得注意的是,兴趣的引发虽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却难以维持较长时间的兴趣。因而教师还必须在维持兴趣方面下大功夫。
2、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古德的研究,意义性和自我卷入能有效地维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首先,对中学生来说,”意义性“似乎是他们具有理解问题能力的同义词。而”自我卷入“则是指学生所感到的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的程度。教师可根据这两点来建设教学的环境,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设意义建构的教学环境。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为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就要看准目标,选准材料,注意内容的深浅要适合学生的程度。例如:静力学、动能定理的使用、动量守恒定律,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等问题不求一步到位,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因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建立让学生自我投入的探究性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物理课程中得到自主发展。学生的自我卷入程度低,就会觉得学习是件无聊的事而不愿学习。对此,Glasser(1990)建议教师采用”领导式“的授课方式,这样能提高学生自我投入的程度。《标准》在教学建议中也提到教师要”帮助学生尽快步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而探究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思考的方法与途径。它是针对灌输式教学而提出来的,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把”发现“的任务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卷入到”发现“的过程中去。
例如,在研究受迫振动与共振时,在一条水平张紧的线上吊着七个摆,A、B、G等长,当A先起动后,让学生观察整个过程的变化,学生从最先看到其他摆随A摆开始摆动,之后会发现B、G摆振幅最大,细心的同学还能发现各个摆不会同时向一边摆动。教师不要把这些应由学生发现的现象直接告诉他们,而是在他们发现问题后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摆振动的周期与A摆的关系;振幅最大的摆与A摆有什么共性;各摆不会同时摆向一边这与什么物理定律有关等问题。
(3)设定一个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而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不
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样学生才不至于陷入失败--能力缺乏--表现降低的恶性循环。这一点对于后进生是非常重要的,适当的目标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将自己以前的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而不是缺乏能力,使他们明白,只要付出努力便会成功的道理。
(三)创设有效能的”互动“与”生成“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也存在着局限性,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也就是说,知识是合作生成的,生成是互动的结果。创设”互动“与”生成“的学习环境是高中物理课堂有效教学的保证。课堂里的互动包括师生间、生生间、师生与教材间的互动等。”生成“指的是因互动而产生的”变化“。可见,互动是生成的基础,而生成则是互动的升华。一堂有效的课离不开互动和生成。怎样才能促进课堂的有效的互动与生成呢?
1、营造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
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的个体,课堂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场所。一个支持和激发学生思维的学习环境应该是怎样的呢?
(1)多进行”积极的认知干预“。即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选用有意义的学习材料;多提一些值得争论的问题;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让学生多参与讨论互动。如借助设问、提问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不断处于兴奋之中;还可营造竞争的学习氛围,如小组抢答、分组答题比赛、辨论等。教师应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在互动中促进精彩生成。(2)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不要只顾着自己的讲演。如果一堂课没有学生活动,即使老师讲得多精彩,也不是有效的课。如果一堂课没学生没有感受到挫折、悬念、思维的撞击,没有似是如非的迷茫,也没有阔然开朗的欣喜而只是平淡如流水帐般,这也不是有效的课。教师要给学生留有自由发挥的空间,要关注全体的学生的学习状态而不是仅仅关注那几个思维敏捷的学生,要多创设合理的物理情景,给学生留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源泉;这比教师平铺直叙地把所有原理和定义呈现给学生更具生成性。
2、要善于观察及时调控
互动的课堂总是处于变化之中。教师要发挥组织与引导的功能,根据教学目标与学 生的学习行为状况对课堂教学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控,才能促进有效教学的进行。(1)控制情绪,避免压抑与亢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的最佳状态是一个人的
情绪处”中性“状态,过于冷静和过于兴奋,都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有表现厌烦的行为,如看窗外、玩笔、转书等小动作,就应尽快转换新的话题、新的活动或增加教学的挑战性和变化性来调整教学。例如,讲一个物理有关的新发明或一个物理学家的趣事,使学生适当轻松一下。当学生过度兴奋,情绪激昂时,其原因可能是学习常规还没有建立起来,或者是教学问题过于简单,或情景富于趣味而缺乏智慧挑战。教师也要即时进行调整。当学生久座烦躁时,也不妨调整一下进度休息轻松片刻。当发现学生对教学有疑难,如频频回头询问其他同学时,就应对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讲解,帮学生跨越障碍......使学生情绪处于可控状态。
(2)控制生成,避免徒劳与泯灭。课堂的生成,有的是有良性的积极
意义,需要捕捉与点拨。例如:在《欧姆定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小鸟站在裸露的高压电线上,却没被电死,为什么?学生各抒己见的争论:小鸟是绝缘体;小鸟身体电阻极大;小鸟是电不死的;小鸟只用一只脚站着;通过小鸟身体的电流很小......面对各种答案,教师就要作出控制,表示已经有同学的答案接近了,从而引入个知识点的学习。
有的是不利于教学进程的推进,这就需要教师智慧的控制。其中有些发散性问题,学生活跃的思维可能生成五发八门的答案,例如:在学习了《超重与失重》这一内容后请学生想想还有哪些情况能体验到,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了:坐太空船、跳笨猪跳、跳伞、去游乐场坐过山车跳楼机、蹲下起立、飞机遇气流急降、跳楼不过体验完就死了...,学生越来越兴奋快收不住了,教师要冷却一下,请学生回到主题,并将与生活有关的情况按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分类。
三、结束语
提高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物理教师追求的目标。有效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促进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从以往的表面认知转变为高效认知。只要我们理解了有效教学实施的三个要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调控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生成,并把这些要素在支用到实践中,它的实现就是可触可及的。
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学效率的行为分析
发布时间:2005-09-27 字体: [大 中 小]
北郊高级中学物理组 严振道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转变日益受到全体教师的重视,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学过程包括教和学两个方面,教是通过学而起作用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中学物理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多年的探索中得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具体措施,供各位同行参考。
一、创设各种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求知欲
在讲授内容之前,通过演示实验、讲史料、生动的举例和类比、提出富有启发性或联系实际的问题等,可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对激发学习动机,唤起求知欲等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讲重力之前引出“飞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等,这样的引入直接,能迅速激发学生兴趣。在讲平抛运动时,提出一支粉笔从手中水平抛出它将做什么运动?这样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思考,且能根据各自已有的生活经验作出多种回答,尽管他们的回答是不全面的,但给新知识的讲授创设了良好的情境。
2、创设探索情境,增强学习信心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按照前人对知识的探索过程来安排的,讲授这些内容时,不能只着意传授知识,更应侧重于介绍知识的探求过程,为学生创设探索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式接受转化为全身心投入的主动探究。学生在探索中,知道了怎样层层分析问题,又怎样解决问题,体会了研究的方法。在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能知其所以然,能体验到成功感,能将直接兴趣转化为持久的间接兴趣。
3、创设成功情境,活跃学生思维
教学是一个不断地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读书者无疑,须教其有疑。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将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比如许多学生总认为物体对支持面的正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这样的错误虽经多次纠正,效果不明显。我在教学中在学生学完牛顿运动定律后,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列举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不等于物体重力的实例,列举多而巧妙者获胜。在比赛中课堂气氛及学生的思维都异常活跃。学生通过自己列举的实例归纳得出结论,既澄清了概念,又尝到了成功的滋味,激发了胜利的喜悦。
4、创设类比情境,轻松突破重难点
重难点的突破,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提高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创设类比情境,可轻松突破重难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如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如何向学生讲清机械能定恒的条件,是教学中的难点。为此,我在教学中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某人身上的两只口袋里装了钱,其中一只口袋里的钱相当于动能,另一只口袋里的钱相当于势能,两只口袋里的总钱数相当于机械能。那么:“怎样才能保持两只口袋里的总钱数始终不变呢?”问题提出后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多种回答,因而气氛轻松热烈。通过这样的类比,学生都能很好地理解从能量角度表述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再根据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就不难得出从功的角度表述的机械能守恒的条件。由此可见,用类比的方法突破重难点,其效果应该是事半功倍。
5、把握时机设疑,能使兴奋持续下去 一节课中新的概念、规律得出后,学生很容易产生松懈情绪,在总结中再强调本节内容的重、难点时,学生可能听不进去了,若把要强调的知识巧妙地设计成富有色彩的问题,并适当地带上点风趣,则可使学生在倦怠中再振作,加深对课堂主要内容的消化理解。在讲摩擦力一节时,主要介绍两种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等,其中静摩擦力的的大小和方向是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总结时再举用水平力推桌子没有推动的例子,就没有新意,不能再引起学生的兴奋。因此设计了用水平力将一本书压在坚直墙壁上的例子,提问:“如果对书的压力逐渐增大,书受的摩擦力如何变化?”这一问回答错误最多的是:“因为f =μN,N增大,所以f也增大”。至此可借题发挥:“增大后的摩擦力必大于书的重力,那么书将沿墙攀登了?”学生听后哈哈大笑,自知出错,而后兴奋、思考,变信口回答为主动探索。
二、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利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一节课的时间里增大课堂的信息容量.在“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这一节中,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光板书和画图就约占一节课的三分之一时间,讲完练完这么多内容也约需两课时的时间.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画图时间,保持了学生在学习中思维的连贯性,把节省的时间用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完成巩固性、检测性练习;用于老师当堂检查学生掌握这节课知识的情况,使学生在一节课的时间里真正学到了更多的知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恰当的提问可以起到各种不同的效果
1、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通过提问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信息,比其它形式的反馈信息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即时性和简洁性。它可以使教师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序,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2、提问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如果注意力集中,大脑中只有一个学习兴奋中心,听课效果就比较理想。学生在答问时精力集中,而在听讲时有时散漫。教师光靠静讲、维持课堂纪律来保证学生的注意力是达不到要求的,而应以授课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提问可以让学生发现不足
对于一些重要物理概念,一般水平的学生往往以为自己能复述就算懂了,其实不然。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概念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盲目的自满情绪,这样对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特别是在学生一般认为理当如此的地方,可提出与常规看法相悖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对已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或以题目的本身提出疑问或变换题目的条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4、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总是和语言分不开的,课堂提问便是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学科语言表达能力的契机。如在教师做演示实验的过程中,采用边做边提问让学生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学生和由学生发问,可以通过对话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设疑,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冷静考虑,合理处置。通过提问,教师可直接表达关心学生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和发现的喜悦,有利于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信息交流。通过提问,能够发现作业、考试中的抄袭现象,以便在教学中及时解决。
第四篇: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
浅谈如何实施有效的班级管理
细数匆匆流去的岁月,我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的班主任。就以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生理上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这个时候,身为班主任,应更加关心他们的身心问题,洞察他们的内心世界,教育方式也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与信任,方能进行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在勤奋学习中提升班级管理能力
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得多学习,从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中获取丰富的理论知识。每一次阅读后我都大有收获。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往往在看到有关文章时迎刃而解。当在书籍或报刊杂志上看到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好文章,我会及时作一些摘抄,这些理论和经验对我的班主任工作帮助极大。
我深感活学活用班主任工作的经验,能使我们的工作更轻松活泼而高效。我曾无意间发现在同事的桌子上放着一本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我便如获至宝,向同事借来后,便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这本书涵盖了以班主任为主题的全方位教育教学管理指导思想,事例与方法震撼心灵。
对我的班主任工作给与了很大的启示。我也在班级中开展“无零食周”、“无批评日”、“学习高效日”、“班级管理员”等活动,孩子们的积极性高,班级管理有条不紊。尤其是给那些在学习上不占优势的孩子提供了许多受表扬的机会,在一点一滴的鼓励中,他们渐渐变得学习主动、兴趣浓厚,学业成绩也因此提高,家长、孩子、老师都获得了一份快乐。
二、在为人师表中提升班级管理的正能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努力给学生作出榜样,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否则就失去了说服力。一名班主任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因此我对自己提出了高标准要求,凡是我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的推己及人让孩子们如沐浴露。如自己从不迟到、早退、坚持每一节课都认真对待,善始善终,不应付,坚持跟课间操,自习课上从不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大扫除时,我亲自动手和学生一起擦玻璃。在我的带领下,班内形成了一种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我成了孩子们的榜样。就是在这些小事中酝酿了我和学生之间深厚的感情。
三、在关爱学生中凝聚班级管理效能
班主任爱学生是全方位的,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方面;包括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无论家庭是富足的,还是贫困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应该对整个班级的任何一个学生都普洒爱的雨露,尤其是后进生、贫困生,更要倾注爱心。
有些教师一味偏爱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反而会使他们变得骄傲,变得孤立,也会使他们与其他同学产生一种对立的情绪。我们常常会在马路上碰见自己曾“倍加呵护”的优等生,却连招呼都不与老师打一下,而被视为“学困生”的,却对老师非常的客气和礼貌。
因此要平等地给班级学生以爱心和包容,只有这样,在你的班级,学生们才会觉得人人都是你心爱的学生,从而便于我们更好地开展班主任工作。
校园里的角角落落,都有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花絮:操场上,有我跟孩子们融为一体,为班级的拔河比赛、接力赛而疯狂,而跳跃;班会课上“安全在我们身边”、“感恩的心”、“该不该吐这一口痰”、“最受欢迎的男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绰号好不好”、“我选择与诚实握手”等主题引领孩子们在健康快乐中长大。
我觉得老师不但应该用自己的智慧、活力赢得孩子们的喜爱,更应该是善解人意的。在集体舞的排练中,我发现有不少孩子人小心大,讲究多,男女生不拉手。针对这些问题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较多地采用游戏和故事,让孩子们的心理上消除障碍。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心理辅导最常用的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渗透道德教育,自然而深刻。在学校的接力赛结束后,孩子们因为没得第一哭成了一片,我便以此为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教育,一个小小的游戏可以让那么多学生浅显地明白一个深刻的做人道理。
功夫不负有心人,辛勤的汗水总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由于注重班级管理实效,我所带的班级无论是学习成绩,还是班风班貌、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均在同年级前列。
教育工作是美丽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提升自己,不断提高班级管理实效,与学生一起成长,共同感受班集体的荣誉,见证他们的成功与进步,我感到很快乐。
我相信,随着班级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伴随着学生的成长进步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会真正感受到教育的幸福。
第五篇:有效实施企业文化管理
9月28日—29日,以“有效实施企业文化管理”为主题的“~全国企业文化(山东联通)现场会暨企业文化实战研讨会”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此次现场会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六所高校共同组织。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冯并,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时立军,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李建国,xx国资委研究室副主任陈国卫、山东省宣传部副部长刘宝莅等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位企业届、学术届、媒体届代表出席了此次现场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
事长尹援平宣布了《关于授予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决定》。
“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是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xx国资委等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为了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改革和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成功举办“全国企业文化年”、表彰“中国企业文化优秀奖”以及总结推广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复旦大学等院校,本着“优中选优”的原则,从全国众多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代表中选取并创建的。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在对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调研、审核的基础上,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严谨、科学、规范的程序,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经评审委员会充分论证、认真评议,最后由中国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办公会审定,决定授予山东联通为首批“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并召开了此次现场会。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执行副会长冯并在现场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他认为,自1995年成立以来,山东联通按照总部指出的发展综合性电信业务的指导思想,实施“超越战略”,通讯网络规模不断扩大,各项业务快速增长,整体实力大幅度提升,业务收入、利润和劳动生产率连年大幅度增长,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呈现出了高绩效文化与高绩效业绩的统一、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冯并副会长肯定了山东联通在以赵沛总经理为核心的公司领导班子带领下,经过不断总结、提炼、创新、发展,成功构建的“快为先、优为本、新为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精髓以及“执行文化”、“人本文化”、“创新文化”的“三维模型”;山东联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体系清晰,运行有效,真正做到了对流程、制度、行为的干预和影响,有效实施企业文化管理,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树立了典范,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在现场会举行的山东联通“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揭牌仪式上,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理事长尹援平宣布了《关于授予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全国企业文化示范基地”的决定》。《决定》号召全国企业以山东联通为榜样,学习、借鉴山东联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大力推进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推行企业文化管理,发挥企业文化功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保障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总经理赵沛在现场会上介绍了山东联通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心得体会。近年来,山东联通围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股东利益最大化,制定了“快为先、优为本、新为魂”的行动纲领,启动了夯实基础抓发展、提高效率抓效益发展规划。山东联通在企业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步形成了以“快、优、新”为个性特征,以“执行文化”、“人本文化”和“创新文化”为平台支撑的企业文化三维空间。以“快”为核心缔造执行文化。以“快”为前提,要求“市场反应快、建设速度快、投入产出快”,具体执行中,紧扣执行、信息化、绩效考核三个核心流程;以“优”为核心缔造人本文化。对外以客户为中心,做到网络质量优、客户服务优。对内以员工为本,创建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做到全员素质优;以“新”为核心缔造创新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摆脱思维定式,不断提出管理新思路、研究新技术、推出新业务、实施新方法。赵沛介绍说,山东联通从创立之初,到如今的持续快速发展,正在经历从经验管理到科学管理,再到文化管理的进程。
此次现场会以“案例剖析、模拟实战、情景培训、现场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通过企业家报告会、专家评论、与企业家和专家对话、现场观摩、专家报告会以及与专家自由交流等形式,共同探讨:如何建立特有的企业文化目标和运行体系及企业文化管理的实质;企业文化体系如何快速建立;如何提升文化管理水平;文化如何影响、干预组织流程;如何解决母公司与子公司的文化、机制、管理方式的矛盾;企业文化如何工程化实施;企业文化如何获得职工的认同与共鸣;如何提高职工的职业素质,实现企业文化自觉;如何进行企业文化量化测评;文化落地的路径;企业文化如何与战略、其他管理模块同行等话题。与会代表将通过此次现场会,对“有效实施企业文化管理”这一主题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