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实录及反思(大全)

时间:2019-05-13 07:36: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实录及反思(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实录及反思(大全)》。

第一篇:《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实录及反思(大全)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一、设计理念

本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中的第3课。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测量平静状态下和经过剧烈运动后呼吸次数,初步体验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反复呼吸一袋空气的体验,尝试解释吸进的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第三部分用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教学设计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一)以探究为核心

首先注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鼓励学生勇于探究。如:课堂上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教学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其次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使学生乐于探究。如在本课中,通过测量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这一生活中常见现象引起学生思索、探究。另外引导学生用各种不同的探究方法。比如:在体验中探究、在观察中探究、在实验中探究等等。

(二)强化实验教学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实验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本节课共安排了4个实验,第一个是体会平静状态下和经过剧烈运动后,感觉呼吸的差异。第二个是反复呼吸一袋空气的体验。第三个实验是比较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第四个实验是不同学生的肺活量差异。

(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节课以学生的体验、实验、讨论贯穿一节课,通过体验引发探究问题,以两个实验让学生知道了呼吸的秘密。把问题的提出、实验的设计、实验的过程、结论的获得都交给学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把问题引向深入。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在教学设计上注意了解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在“测量呼吸”这个控制变量的实验中,引导学生更好的认识科学本质,正确看待误差;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注意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已有知识做出猜测,并能根据已有经验设计实验、收集证据。

2、能对实验中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做出运动后呼吸次数加快的原因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

2、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够用设计实验、收集证据的方法验证气体交换后的气体中氧气含量发生了变化。

难点:

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发现“吸进的空气中氧气较多,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这一事实。

四、教学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保鲜袋一个、粗吸管一根。

2、小组准备:水槽一个、广口瓶2个、玻璃片2片、水、火柴。

3、教师材料:课件、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等。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互动

1.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手势(上升吸、下降呼)呼吸,一吸一呼算一次,由慢变快。

2.对呼吸测量方法进行指导(食指放在鼻孔处,一吸一呼算1次)。定时10秒,数数呼吸次数。提醒学生不要故意深呼吸。

(二)新课导入

1.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2.播放一段学生跳绳后流汗、气喘、疲惫的视频资料,运动后身体会有什么变化?(呼吸加速,心跳变快)

3.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运动后呼吸会加快?怎么做?测量几次?(平静状态下和剧烈运动后1分钟呼吸次数)

(三)活动一:测量呼吸

1.提出实验要求:听教师口令,先测量平静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记录在表格中。跟随音乐做60秒深蹲运动,音乐停止,马上站着测量呼吸和心跳次数,也记录在表格中。

2.汇报呼吸次数情况,教师表格汇总后投影展示。

3.分析比较数据,运动后呼吸次数有什么变化?(呼吸加快)。

板书:运动后呼吸加快

4.猜测: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四)活动二:认识呼吸器官,了解呼吸的过程

1.我们呼吸的时候要吸进空气,吸进的空气到哪里去了呢?

2.在自己身体上找一找肺部的位置。双手放在胸部,做深呼吸感受胸腔变化。说说感受。

3.空气经过了哪些地方到达了肺部?呼出的空气又经过了那些地方?

4.出示呼吸器官图解说:气体从鼻腔吸入,经过气管、支气管到达肺,人体不需要的气体在肺部集中,经过支气管、气管,从鼻腔呼出体外。

(五)活动三:探究呼吸的秘密

1.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成分一样吗?

2.求证一:出示一个塑料袋,如果借助这个塑料袋和吸管进行实验,怎么设计实验?演示呼吸一袋空气的方法:装一袋空气,用袋口封住嘴巴和鼻子,反复呼吸,觉得难受就停下,把袋里的空气拧紧不要让它跑了。学生体验。交流:有什么感受?猜测原因。(氧气越来越少,二氧化碳越来越多„„)

3.求证二:观察火柴燃烧现象。点燃的火柴能在空气中燃烧,是由于空气中存在氧气,你们能根据这个事实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测吗?出示收集气体的方法(排水取气法),讲解原理。学生收集气体,用火柴检验A(新鲜的空气)、B(呼吸多次的空气)2瓶气体,观察现象。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想想说明了什么?

4.求证三: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的发现,(PPT一般情况下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观察书上的两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科学家还告诉了我们另一个人体呼吸的秘密:人体运动需要氧气,通过呼吸使氧气进入血液,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完成气体交换的过程。

5.有些同学有蒙头睡觉的习惯,现在说说这个习惯好吗?为什么?

(六)活动四:运动和呼吸的关系

1.观察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前后呼吸次数不一样,说明了什么?

2.讨论: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

3.小结: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4.比较呼吸变化统计表,提出问题:为什么运动后学生呼吸次数不一样?解释肺活量概念。

5.课件出示:介绍一个检测肺活量的简易装置。

6.小结: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呼吸量,获得更多的氧气,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

(七)总结拓展

1.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运动一段时间后,再来测试一下,看看肺活量会发生什么变化?

(八)板书设计

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运动后

吸进(大量)氧气

呼吸加快气体交换呼吸器官

呼出(大量)二氧化碳

六、教学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在坚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实验教学的理念指导下,使学生在主动建构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发展。

1.教学设计注意前后照应,体现课堂教学的完整性。

在测量“平静状态”、“跳动一分钟后”的呼吸次数后,学生能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顺着学生的思路,我先引导学生认识呼吸器官、寻找气体发生变化的证据,再让学生思考“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的问题,学生的科学概念的建构就水到渠成了。这样的教学设计一气呵成,不仅体现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性,还向学生渗透了“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2.根据学情,调整试验方法。

按照教材要求,排水法收集气体由学生分组实验,由于感觉四年级学生动手能力不强、费时费力,操作有一点失误就会导致实验现象的改变,从而不利于科学概念的获得。本次教学,我们采取教师演示实验,保证了教学顺利完成。

3.今后执教改进实验,增强效果。

怎样检验经过多次呼吸的空气和新鲜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有所不同?教学中,我们把点燃的火柴依次放进2个集气瓶中——这2个集气瓶分别装着多次呼吸的空气和新鲜的空气,让学生比较火柴在2个集气瓶中的燃烧时间的长短,再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实验效果不明显。为了增强实验的效果,用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集气瓶,进行观察比较。

第二篇:运动起来会怎样教学反思

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按教材设计,这节课要解决这几个问题:一是学会并实际测量出呼吸的次数;二是了解呼吸系统;三是通过两个实验认识呼出和吸入两种气体的不同;四是了解运动与呼吸的关系;五是了解肺活量并指导学生课后制作建议肺活量测试装置并进行测试。

原先已经估计到40分钟里是不太可能完成这些内容的,但是因为是第一次上,教学过程花的时间大大超出了自己的预期,除了内容过多以外,自己的前半程教学也过于拖沓,造成了过程中想急于完成各环节而以教师讲述包办了探究过程,而且没有完成学生采气实验以及肺活量的铺垫教学。

如果下一次教学这一节课,可以考虑从这几个环节改良:

一、将教材中的2组1分钟测量时间改为半分钟,这里可以节省3到4分钟。

二、学生课堂1分钟运动需要充分准备,这节课利用“俯卧撑”的效果不好(主要是动作不规范造成运动量不够),可能改用高抬腿等形式会更好一点。

三、舍弃“心跳”这个内容,将本课时完全改为研究呼吸;心跳放入下一节课。

四、学生“收集气体”这一个环节教师用书中没有明确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实验,只是建议教师根据时间可以采用演示实验或者分组实验。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可能大多数采用演示实验,节省时间。但是实际上这个实验学生是会很感兴趣的,而且其中有助于学生掌握好几种科学方法:比如复习酒精灯的使用、集气瓶的使用等,而且体验更深刻。因此我想还是让学生实践一下比较好。

五、将收集“反复呼吸的空气”放入“排水集气”的环节,就是将两个实验并成一个实验来上,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也避免了学生长时间手拿塑料袋的弊端。

六、老师还是要注意少讲、精讲,精心设计提问,流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探究。

第三篇:运动起来会怎样(一)参考教案

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过程与方法:

1.合理使用实验记录单,能够测量单位时间内心跳与呼吸的次数,并进行数据分析。

2.能够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能够在合作中完成实验活动。2.能够耐心、细致的完成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活动。教学重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学难点:

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的身体活动后的变化为线索,将呼吸和循环系统引入学生的视野,并展现出这两大系统在支持人体活动上的作用与联系。教学准备:

秒表、听诊器、塑料袋、吸管、肺活量测量仪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当我们跳动的时候,骨骼、关节和肌肉都参与了运动,发生了变化,我们的身体里还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测量心跳和呼吸

(1)提问学生跑步后的体征表现,如流汗、气喘、疲惫等(2)汇报交流:运动后身体发生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3)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我们的身体在运动后究竟会发生哪些变化。2.探究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试运动前的呼吸次数

①一分钟自己的呼吸为几次?(一呼一吸算呼吸一次).②讨论交流掌握测试呼吸次数的方法。③学生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并做好记录。

④汇报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呼吸次数在20-40次左右。(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次数

①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 ②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③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和呼吸的次数并做好记录。④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⑤对比运动前后呼吸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

⑥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呼吸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呼吸加快)

三、呼吸为什么加快

1.提出问题: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伴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每分钟呼吸的次数也会增加,那么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塑料袋里的空气,有什么感觉? 试着解释为什么会这样。学生猜测。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将会采集人体在平静、一定量的运动以及运动后几段时间内的每分钟心跳与呼吸次数的数据。并引出问题“呼吸为什么会加快”。验证活动:比较三瓶不同的气体。

借助资料,认识到呼吸是气体的交换过程。3.对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做出解释。

通过测量跳动后的心跳与呼吸次数的变化,研究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将呼吸、心跳与人体活动的关系引入学生的研究视野之内。知道运动要消耗氧气,而呼吸的功能就是在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的交换。

四、课的延伸。

每天坚持跑步锻炼,如果我们的呼吸量增加了,说明我们的身体得到了锻炼。

五、作业 板书设计: 跳动起来会怎样 呼吸 心跳

氧气 氮气 二氧化碳 呼吸量

第四篇:运动起来会怎样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综观教科版3-6年级的科学教材,《我们的身体》是唯一一个涉及人体知识的单元。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的内容,为学生们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运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本节课是《我们的身体》单元的第三课时,原题为《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反复研读教材后,我认为课题中所说的运动,仅仅是引发学生关注呼吸的切入点,运动和呼吸的关系固然重要,但它只是呼吸系统知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放在比较全面了解呼吸系统的功能上。基于这一认识,我将课题改为《人体的呼吸》,以便更好的突出本课教学重点。

教材安排了运动前后一分钟的心跳和呼吸次数的测量——显然,每个人同时测量自己的呼吸和心跳是不可能的;若按教师用书的建议两人一组,一人测量心跳另一人测量呼吸,剥夺了部分学生的体验机会;即使花时间测得了心跳的次数、知道了运动前后心跳的变化,但对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却没有作更深入的研究,直到下一节课《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才涉及关于血液循环的知识。那么,把教材69面“测量一分钟的心跳”这一活动放在了下一课时进行,应该是明智之举。

排水集气法要不要让学生小组都参与这个实验?我认为怎样收集空气并不是本课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利用收集到的空气和一般的空气进行对比实验,而且这一节课已安排了不少学生的体验活动,所以这个活动我仅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初步了解呼吸器官在人体中的位置。

(2)知道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着气体交换,将氧气吸收,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3)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加肺活量。

2、过程与方法:

(1)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呼吸过程中的气体变化。

(2)结合实验现象、相关信息资料,做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体验活动以及分析实验现象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证意识。

(2)认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2、教学难点:通过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四、材料准备:

1、演示实验:水槽1个、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片,吸管,火柴。

2、小组活动:保鲜袋每人1个。

3、其他材料:课件,记录单,呼吸变化统计图。

五、教学过程:

1、游戏揭示课题:(5分钟)

(1)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称是“你能憋多久”。规则如下:自然站立,闭上嘴巴,鼻子停止呼吸,看看自己憋气多少时间,觉得难受就坐下并自由呼吸。

(2)教师计时,学生体验。

(3)说说感受:刚才的活动有什么感觉?(很难受,不舒服)为什么会觉得难受?(因为没有氧气)哪里没有氧气?教室里吗?(不是,是身体内)身体内为什么会缺少氧气呢?(刚才我们没有呼吸)

(4)揭示课题:恩,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人体的呼吸》

(5)关于呼吸的知识,我们班的同学肯定知道不少,谁来简单的说说?

[设计意图:我看过不少资料,导入新课主要采用这两种方式,其一是按照教材思路直接揭题后马上测量呼吸,其二是消除紧张为理由让学生深呼吸从而引出课题,这两种导入都简洁自然,很不错。但我考虑的是,学习是要建立在学习者原有知识基础之上的,只有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巧妙地提取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连接点,学生才会觉得这是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而不是老师要我学的知识,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探究活动中来。当然,这种设计对教师的课堂调控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2、认识呼吸器官:(8分钟)

(1)深呼吸,说说空气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猜测一下它会经过哪些地方,又是从哪里出去呢?

(2)学生体验后交流。

(3)引导:在呼吸的时候,其实有许多人体器官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器官我们可以统称为……(呼吸器官)

(4)观看课件“呼吸演示图”,认识主要呼吸器官,并让几个学生描述一下空气在人体流动的路线。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让学生在体验和猜测的基础上,观看直观的“呼吸演示图”和“呼吸器官图”,从而有效借助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落实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的教学目标。]

3、体验空气变化:(7分钟)

(1)过渡:这些空气一进一出,是来我们人体“旅行”吧!那你们觉得,这些空气经过人体的旅行之后,会不会改变呢?

(2)体验活动: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课件提示:先装一袋空气,然后用袋口封住嘴巴和鼻子,反复呼吸,觉得难受就停下,同时把袋里的空气拧紧不要让它跑了。)

(3)交流感受。

(4)提问:在这个实验中,袋子里空气的总量有没有减少?(没有,还是一袋空气)那为什么到后来我们不能继续这样呼吸?(说明空气的成分发生了改变)

(5)小结:是啊,如果空气没有变化,我们应该可以一直这样呼吸下去。而现在,我们不能在一袋空气中长时间的呼吸,说明经过呼吸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感受更深!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呼吸后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教材安排了“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活动,是非常恰当的。我想强调的是,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是很简单的事,怎样把体验活动做足做细,这才是教学的关键——我采用了“旅行”这样的一种描述,让学生思考空气经过人体的旅行之后有没有变化,体验后安排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时间呼吸同一袋空气,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袋子中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从猜测到体验再到思辩,真正实现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

4、检验空气变化:(10分钟)

(1)猜测一下空气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氧气减少或者二氧化碳增加)

(2)实验:火柴检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①教师说明:火柴燃烧是需要氧气的,当氧气不足或没有时,火柴就熄灭了。我们要检验呼吸后的空气氧气是不是减少,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②请一个学生拿着自己反复呼吸过的那袋空气上台,问:能不能直接把火柴放进去?(不能,会把袋子点着或熔化,里面的空气还会跑出来。)

③怎么办呢,教师今天告诉大家一个好方法:排水集气法。(课件演示说明)边看边随机询问:为什么要瓶口朝下?瓶子里的水被谁挤出来了?

④收集两瓶反复呼吸过的空气,贴上标签,放一边。

⑤我们还应该收集一般的空气,这样才能对空气的变化进行比较。也收集两瓶。

⑥火柴检验,学生观察。

(3)交流自己的发现。(一般的空气里氧气较多,反复呼吸的空气里氧气大量减少。)

(4)延伸:科学家们专门对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进行了研究比较,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课件: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比较)

(5)概括:人的呼吸实际上是在进行气体交换,把氧气吸收,将其他气体排出体外的过程。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到空气变化的基础上,安排了用实验来检验空气的变化,加强知识建构。本来,这里我准备安排两个实验,一是用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验证二氧化碳的增多,但因为偷懒没有准备好第二个实验材料,只能略去。在收集空气时采用的“排水集气法”,我的处理是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以便节省时间突出重点进行对比实验。]

5、人体运动与呼吸的关系:(8分钟)

(1)看来,呼吸对我们人体是非常重要的,你知道在平静时自己一分钟大约呼吸多少次吗?如果作剧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会不会变化呢?想不想测量一下?测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不能刻意控制呼吸,及时记录在记录单上。)

(2)先后测量平静时和运动后的呼吸次数,记录。

(3)组织交流,并在黑板上完成呼吸变化统计图。

(4)讨论:为什么运动后呼吸的次数就会增加呢?(人体运动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氧气,所以呼吸的次数要比平时多,呼出和吸入气体的数量也比平时多。)

(5)倡议:经常锻炼身体,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

(有关肺活量的知识作机动内容,看时间情况决定要不要展开。)

[设计意图:课上到这,大约用时30分钟,有关心理研究表明,学生这时往往会呈现学习疲惫状态。为此,我安排呼吸次数的测量,利用运动这一容易吸引学生的兴奋点,使课堂教学继续朝有效、有序的目标前进。还有,在讨论中明白呼吸和运动的关系,明白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体现学习的价值。]

6、总结延伸:(2分钟)

(1)通过今天学习,知道了什么?

(2)运动后呼吸会发生变化,心跳呢,下节课来研究。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梳理所学,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概念。]

六、板书设计:

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运动后 吸入更多的氧气

呼吸会 气体交换加快 呼吸器官

加快 呼出更多的二氧化碳

第五篇: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教学设计

土门关小学

李增奎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的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3、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脏的力量,有利于身体健康。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了解到心脏工作强度和工作量。

2、愿意与同学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完成实验活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体呼吸与循环过程中,身体各个器官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过程,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

教学重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难点:

了解在人体活动过程中,当肺完成气体交换后,心脏所要完成的输送血液的功能。

教学准备:

吸耳球、水槽2个、水、心脏模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有人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兔子、鸽子从小就关进笼子里喂养。这些小动物长大以后看起来发育很正常。但是,把它们放出笼子后,兔子跑不了多远,就会倒地,鸽子在空中飞了几圈便栽下来。解剖分析发现,兔子死于心脏破裂,鸽子则死于动脉撕裂。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小结:说的真好,所以说我们的生命在于运动。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今天我们来研究

运动起来会怎样

(二)(课件出示课题)

二、激活已有经验,提出探究问题:

1、你参加过哪些运动?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2、那运动起来人体会有哪些变化?(呼吸加快、流汗、心跳加快等)回顾: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

3、师:心跳加快这只是我们的感受,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三、探究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变化

1、测试运动前的心跳次数

(1)为了更好的对比我们先测平静时自己每分钟心跳几次?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2)交流:你有什么方法能测试自己的心脏一分钟跳动几次。(摸脉搏)(3)强调测试时注意事项。

(4)学生测平静时心跳次数并做好记录。

(5)汇报并统计。发现:平静时大多数同学的每分钟心跳次数在70-90次左右。

2、测试运动后的心跳次数

(1)根据我们上课的这个环境,你能不能设计一个运动量比较大运动项目?(2)学生设计并交流室内运动。

(3)强调运动时注意事项后做运动,测试运动后的心跳的次数并做好记录。(4)汇报交流:运动后的心跳次数。(5)对比运动前后心跳次数的数据,分析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6)发现:运动后人体的心跳次数明显加快了。(板书:运动

心跳加快)(7)提出问题:心跳为什么会加快呢?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探究剧烈运动后心跳加快的原因

为了更好的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心脏。

1、认识心脏和心跳(1)(出示心脏模型)了解人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的?讲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心跳。(2)看书了解心脏不停跳动是在干什么?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3)(播放视频)讲解: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板书:血液循环)

2、模拟心脏的工作

(1)师述:现在我们来做模拟心脏跳动的实验。师介绍实验器材、实验要领(先慢慢挤压五次,再较快速度挤压五次)(2)学生分组实验。(3)师问:这个实验与心脏输送血液有什么相同?相同的地方各代表什么?(洗耳球相当于心脏的心房,心室,塑料管相当于血管,输送的水相当于血液,手的捏力相当于心机收缩功能;)(4)师问:实验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发现?(水流动加快、感觉手很酸„„)

(5)师生共同小结:人运动所需要的氧气是靠血液的运送,而血液必须靠心脏的跳动来推动它前进,心脏好象一个泵,它把从肺部来含氧丰富的新鲜血液送到全身,同时它也把陈旧的血液送入肺部。那么,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发生了什么变化?(心跳加快使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加快。)(6)感受心脏一天的工作量:

师述:人每时每刻都要有氧气,并且必须依靠心脏的输送,那么心脏必须每时每刻进行跳动,我们现在估算一下,一天心脏要跳多少次呢?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60次×60分×24小时﹦86400次)(90次×60分×24小时﹦129600次)师问:心脏的工作量怎样?(繁重)

五、保护我们的心脏

1、合理休息与良好的睡眠,会让心脏更好地工作。

师问:心脏无时无刻的进行这样繁重的工作它会不会疲劳?齐读课本73页黑体字,再回答上面的问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疲劳,如果不合理休息和良好的睡眠也会不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2、运动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使我们身体更健康。

(1)出示情境:在登上高楼时有的同学会出现气喘吁吁的现象,而有的同学呼吸却没多大的变化?讨论:这种差别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2)各组同学分别跳动一分钟,然后搭着脉搏休息1分钟,感受脉搏跳动有什么变化,休息一分钟后再测心跳数。

(3)交流汇报:四位同学休息一分钟后都基本恢复到平静时正常心跳数。如果有一位心跳数字还很大,说明这位同学运动后要恢复到正常心跳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这位同学与其他三位同学相比,谁得心脏功能更强呢?

(4)有什么办法能使我们的心脏更有力、更持久的工作?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5)讨论并交流。

(6)谈话: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我们心肺功能,身体更健康。(板书:增强心肺功能

有利健康)

(7)讨论交流:在日常,我们可以进行哪些体育运动项目锻炼我们的身体?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

六、回顾与反思

1、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氧气和血液必须依靠心脏来推动,心脏工作繁重)

2、我们应该怎样做?同学们,身体健康是第一,增强体质靠运动。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让我们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 让我们的心肺功能更强,实现健康工作50年,幸福快乐一辈子。希望你们成为身心健康、充满活力的新一代接班人。(经常参加锻炼,把心机锻炼得更强键)

下载《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实录及反思(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实录及反思(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优秀教案

    《运动起来会怎样(二)》教案 科学概念: 1、人体需要的氧气又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在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的增加,......

    运动起来会怎样1教案(最终版)

    教案 3运动起来会怎样 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人体需要氧气,肺的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的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收更......

    《大家一起来运动》晨会教案

    《大家一起来运动》晨会教案 一、猜猜看游戏激趣导入: 1、师:老师做一些动作,请小朋友来猜猜老师在干什么? (教师做一些运动项目,请小朋友猜。如:跳绳、拍球、踢毽、跑步。用游戏激......

    一起来分类实录教学设计(定稿)

    一起来分类实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北师大2011课标版 评论(0) 1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能够将物品按指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2.能按不同的标准对......

    《大家一起来运动》晨会教案(5篇范文)

    《大家一起来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锻炼身体能给身体带来好处,在运动时要注意安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运动,体会运动的美,感受运动的乐趣。......

    一起来分类教学反思

    一起来分类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淘气和明明做完作业后整理书包的情境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的问题,为了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我设计了两次整理书包......

    《大家一起来》教学反思[范文]

    《大家一起来》是五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欢乐的舞步》中的必唱曲目,这首歌节奏欢快,旋律朗朗上口,内容励志向上,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一首歌。成功之处:在和组里老师一起谈论如何......

    一起来分类教学反思(模版)

    《一起来分类》教学反思 玉门市下西号学校 刘斌 《一起来分类》是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时,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整理房间”是给定标准让学生分类,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