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心理压力调适路径探讨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心理压力调适路径探讨
张永忠
2012-11-25 17:08:02来源:2012-11-5 人民论坛(总第381期)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繁重的工作使企业员工的压力逐渐增加,采用适当的压力调适方法缓解员工压力对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压力调适需要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将文化建设与员工压力调适结合起来,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缓解员工压力,从而达到员工心理压力调适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员工心理压力;调适路径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繁重的工作使中国企业的员工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企业员工因压力而导致轻生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员工压力调适方法已成为中国企业发展过程中重大的课题。
员工压力调适的意义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压力是指个体在环境中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情绪和身体上的异常反应,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形成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作强度、角色冲突、人际沟通等。适度的压力有助于刺激机体,增强机体的反应能力,从而使个体能取得较好的工作绩效。但压力一旦超过某个水平时,就会起到负面的效应,如果不能及时得到释放或缓解,就会对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产生不利影响,以至影响正常工作。因此,积极探索有效的员工压力调适方法,对企业发展尤其具有现实意义。
保持员工的身心健康,减少企业人力重置成本。长期承受过重的压力而无法得到缓解,对员工的身心健康是个极大的危害,有些人轻则工作消极,精神萎靡,重则伤及身体,这不但使员工的健康受损,也可能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大大流失,人力重置成本增加。有效的压力调适可以积极预防这些悲剧事件的发生,让不良情绪及时得到缓解,使员工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工作、生活中。
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情绪会直接影响工作表现,员工经常处于焦虑、压抑的精神状态中,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压力调适可以帮助员工调节心态,减轻过重的心理压力,将压力调整在适度范围内,发挥压力的积极作用,刺激员工能以较好的状态进行工作,从而创造更好的工作业绩。
构建良好的组织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通过对员工的压力实施正确的引导,帮助员工缓解、分散过重的压力,能让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组织氛围,从而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凝聚力。
企业文化建设与员工压力调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包含价值观、最高目标、行为准则、管理制度和道德风尚等内容。企业文化是公司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动力,可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说过:“社会繁荣靠经济,经济发展靠企业,企业进步靠管理,管理关键在文化。”压力管理作为员工管理中的一项新形式,可以通过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来凝聚人心,缓解员工压力。
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与员工压力调适。由于压力是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因受到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当员工感到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要求不相吻合时,压力就会产生,且不吻合程度越高,不适应感就更强烈,压力就更大。企业文化是一种价值导向,树立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共同的价值观念,通过一系列的载体,会使企业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念,接受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形成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在企业文化的价值导向作用下,员工会自觉将更多的能力表现在组织的要求中,从而提高员工的抗压能力。
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与员工压力调适。当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员工认同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而使员工自发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这就是企业文化的凝聚功能。这种凝聚力促使每个员工以“主人翁”的身份来参与企业的发展过程,使其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自觉提高工作效率,以积极的精神面貌来应对各种面临的压力,进而不断提升抗压能力。
企业文化的激励功能与员工压力调适。激励功能指企业文化能使企业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当员工在一种受尊重、受重视的气氛中工作的时候,其积极性、创造性就可以得到充分挖掘。每个成员都乐意为争取企业的总体目标而努力,同时得到精神与物质的满足,实现自我价值。
企业文化的人际功能与员工压力调适。企业文化表现为抽象的企业意识形态,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以及企业理念。如果仅仅只是贴在墙上的摆设或挂在嘴上的口号是无法深入人心的,必须要借助一些载体,如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企业活动来传递企业文化的理念,而这些活动往往就是员工进行人际交往,融入企业大家庭的有效途径。每个员工通过认识其他成员、与他人进行信息的沟通,可以满足自身社交的需求。这种人际网络可以帮助员工通过对周边人的倾诉来缓解自身的压力,并共同探讨调压的方式。
不同的企业文化对员工压力调适的效果是不同的。在一个重视和尊重员工的人性化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也将会处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上,这种适度的压力不仅可以帮助员工保持健康身心,更会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在一个高度专制的企业文化氛围中,企业往往只注重工作绩效,不关心员工的身心健康,员工不堪重负,长此以往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极端的行为。因此,每个企业都需要创建并保持良好的企业文化,关心人、尊敬人。而员工只有切身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尊敬和信赖,才会有信心和责任感,从而提高抗压能力。
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想要让抽象的文化理念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借助各种载体,通过各种管理活动,让文化真正“落地”,这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构造学习型组织,帮助员工及时完成知识的更新。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益更新使员工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新技术、新知识的更替势必给他们的身心造成一定的压力。因此,建立和完善再学习及培训体系对于企业员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构建学习型组织,营造终身学习的氛围,既能帮助员工提高个人的素质与技能,为其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又能激励员工为企业的发展积极效力,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营造民主的管理氛围,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工作压力的来源首先是工作量
太大,包括工作时间过长和工作时限紧迫。因此,作为高层应该经常和员工沟通,常去员工的工作区走走,营造企业、部门内部和谐开放的工作氛围,这也是管理者对员工支持和关心的表现,会让员工感到开心,觉得公司重视他们,从而确保高效工作。企业也可以通过某些活动来构建畅通的沟通渠道,如设立“总经理信箱”、“总经理沟通日”、“员工座谈会”等,也可以定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员工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整理并通过信息公开栏等形式向员工反馈。如果企业设有内部局域网,也可以通过网络来疏通上下沟通机制,如万科的“王石在线”,“总经理网上会客厅”等。沟通渠道的多样化既可以集思广益、听取民意,也有利于员工发泄心声、缓解工作压力。
组织系统的新员工培训,使新员工能快速适应新环境。对于新员工来说,面临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人际关系,其更易焦虑,倍感压力。如何快速适应工作的节奏,融入这个新的团队中去,就需要在新员工培训中加强对员工的引导,让其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历史、组织结构、规章制度、人事政策、周边环境,特别是企业文化理念等,让他们充分认识到什么样的行为企业是鼓励的,什么样的行为企业是不提倡的。为了方便理念的传递,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生动真实的企业小故事来诠释这些抽象的理念,这样更能深入人心。
建立导师制,帮助员工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导师制采用一对一的模式,可以由直接上级或企业中有经验的、负责任的骨干员工来担任。导师的首要职责是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指导,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和公司的发展需要协助规划其职业发展路线,并为其提供必要的资源支持。同时导师也要关注员工的日常生活,帮助其梳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促使员工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协调。员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配置的导师也不同,逐级提升。为促进导师制的有效开展,企业可以设立导师激励机制,使导师的任免、奖励额度与其业绩密切挂钩。华为的导师制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华为,每一位员工都有一位导师,导师的聘任期是一年,聘期届满根据考核结果重新评选聘任,并根据考评结果每年评出优秀导师列为后备干部队伍给予重点培养,在物质奖励上每月补助一定的津贴,定期评先,额外再奖。
加强员工的职业心理培训。压力调适需要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努力。对于企业来说,需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员工正确认识自身面临的压力及对个人身心健康的影响,认识自我的性格特质与工作价值观,掌握EQ(情商)的实用策略与技巧,探索适合自己的建设性的减压策略,培养积极思维的心态。此外,有条件的企业也可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置心理咨询师,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实施跟踪干预,让心理咨询服务成为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新举措。
(作者单位:新余学院)
第二篇:公务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文章标题:公务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XXX师范大学心理学系XXXX
这是一个著名的心理诊疗所广告。上面写着:把这张图放在地板上,站在虚线框里,如果工作的压力把你逼到了这个地步,请考虑本诊疗所。
1月22日,清华大学电机系讲师焦连伟突然发病去世,36岁。
1月26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教授高文焕发病去
世,46岁。
3月,中国社科院学者萧亮中工作中猝死,32岁。
4月10日,画家陈逸飞因病去世,59岁。
8月5日,浙江大学博导何勇因病去世,36岁。
8月18日,演员高秀敏突然发病去世,46岁。
8月30日,演员傅彪因病去世,42岁。[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找范文请到xiexiebang.com]
……
上月15日,广州市卫生局一位副处长从10层办公楼窗户跳下,当场死亡。他年仅37岁,有妻有儿,在外人看来生活幸福美满。同事只在他临终前一周发现他有些闷闷不乐,却没想到他选择这样的方式提早结束自己的生命。很多人怀疑他是因抑郁症而自杀。近日,记者走访广州多家医院的心理咨询门诊,发现公务员的心理问题非常普遍。中层以上职位的公务员尤其明显。——《南方都市报》2005年7月12日
南京市社科院刚刚完成的《南京市公务员心态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六成的公务员自我感觉压力“大”或“比较大”。
2003年底,人事部制定并印发了《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试行)》。指出公务员通用能力主要包括:
政治鉴别能力
依法行政能力
公共服务能力
调查研究能力
学习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
创新能力
应对突发事件能力
心理调适能力
一、心理压力与身心健康
健康的三维结构
心理健康的含义
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上、智能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
第一层涵义是:无心理疾病;
第二层涵义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心理健康的标准
了解自我,悦纳自我接受他人,善与人处
接受现实,适应环境
热爱生活,乐于工作
情绪稳定,心境良好
人格完整,智力正常
以平静接受不可改变之事,以勇气改变可以改变之事,以智慧区分这两者。
某政府机关副处长,与处长关系处理得很不好,工作起来不愉快,想换其他部门又不可能,是继续与处长对抗,还是妥协?或寻求和解?这位副处长感觉根本找不到办法,就开始逃避。平时工作上的事情不表态,不提建议,进行消极对抗,烟酒不沾的他开始喜欢去喝酒,在业务上不求上进,喜欢回家看电视。因为不知如何应付与上司的人际关系,这位副处长长期失眠,情绪焦虑,胃口不好,常在家中发脾气,迁怒于妻儿。失眠三个月后,副处长才到医院寻求心理医生帮助。
34岁的黄某(化姓)自小学习成绩优异,在校一直是学生干部。十年前他大学毕业后,顺利进入某政府部门工作。工作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感使他奋力地往上爬,终于在4年后当上了该部门的处长。去年单位决定进行工作调动,他成为了某个部门的热门人选,他自己也志在必得。然而,结果公布之后,黄某被调去了另一个较冷门的部门,使他大受打击。
从此,原本性格开朗的黄某变得少言寡语;工作时显得注意力很不集中,而且工作效率大为下降;下班后把自己关在家里,坐在椅子上发呆;而且经常在半夜醒来,醒后无法入睡。后来不得不去看心理医生。
压力相当于英语中的stress,有时被理解为“紧张”或“应激”。
——“紧张”侧重于stress的内部体验;
——“应激”侧重于stress的内部反应,往往具有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基础,伴随一定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和变化。
心理压力引起的身心变化
认知
生理心理情绪
压力
行为
慢性疲劳综合症(CFS)的症状标准
1、体力或心理负荷过重引起不易解除的疲劳;
2、没有明确原因的肌肉无力;
3、失眠症状普遍存在,或有多梦或早醒;
4、头胀、头昏或头痛;
5、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减退;
6、食欲不振;
7、肩背部不适、胸部有紧缩感,或有腰背痛、不定位的肌肉痛和关节痛,无明确的风湿或外伤史;
8、心情抑郁、焦虑或紧张、恐惧;
9、兴趣减退或丧失;
10、性功能减退;
11、低热;
12、咽干、咽痛
第三篇:如何调适中考学生的心理压力
如何调适中考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压力导致疾病
在当今,孩子长大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看有没有一份重点大学的毕业文凭。而能不能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又是能不能踏进重点大学门槛的关键一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而严峻的问题,使得十五六岁的孩子提前进入了人生的角逐,也使得原先并不起眼的中考,也如高考一样,成为人生命运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年4月,《济南日报》发表了这样一则新闻:自从教育部规定取消公布中小学生考试成绩排名后,有部分学校仍在利用排名次的方式使学生感到神经紧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距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时间,中学校园里的备考气氛就趋白热化了,频繁的排名考试让学生“难堪重负”。
“我的数学上次模拟考试排名进入前5名,这次月考却排到了11名,现在心理压力非常大。”某中学初三学生菲菲(化名)告诉记者,她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本准备在中考前系统复习英语,却因数学成绩排名下降,只好反过头再复习数学,这样考来排去,她自己都弄不清她究竟在年级中排什么位置。
庆庆(化名)也是一名初三学生,他告诉记者说:“由于各科目的考试太频繁,根本没有时间来做系统复习,全靠临场发挥,名次也忽上忽下极不稳定,想要靠月考来明确自己的定位似乎不大可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菲菲、庆庆这种情况并非少数,很多学生被频繁的考试弄得不胜其烦,抱怨考试打乱了复习计划。另外,由于毕业班学生家长特别看重孩子的成绩排名,每次月考、模拟考试后,他们都会主动询问老师有关自己孩子的排名情况。对那些月考成绩不理想的同学来说,回家自然少不了家长的痛批。毕业班学生鹏鹏(化名)坦言,学生们不想因名次不理想遭父母责备,加上频繁的考试致使监考放松,考试作弊现象普遍。鹏鹏不无担心地说:“真正的中考,考场纪律会非常严格,如果现在大家养成了坏习惯,到时候改不过来该咋办?”
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初中毕业生,在中考的强大压力下,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疾病。5月19日上午,湖北省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学专家王医生刚走进办公室,就在办公桌上看到一张“保证书”。她皱起眉头叹了一口气说:“这已经是这孩子写的第10份保证书了。”纸上,用不太工整的字迹写道:“第一,我保证在课堂上不随便举手抢答问题,不随便讲话,遵守课堂纪律;第二,保证抓紧时间,补好数学和英语,积极备考;第三,保证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保证书共写了十条,落款为“黄宁”(化名)。王医生匆匆迈进黄宁的病房,黄宁立刻跑到她跟前央求说:“王医生,让我出院吧,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再不狂补一下,就考不上„重点‟了!”“孩子,别着急,人的一生还有很多次考试,一次考不好没关系的。你完全恢复了,自然就能出院了。”王医生赶紧安慰黄宁。此刻,黄宁的妈妈在一旁一直偷偷擦泪。
黄宁是武汉市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几天前,她由于精神极度兴奋,被妈妈送到该院精神科就医。经诊断,医生当即要求她住院。
一年前,黄宁还是一个很安静内向的孩子,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10名。今年初,为了让女儿考上重点高中,黄宁妈妈离开家在学校门口租了一间房,专为女儿做菜送饭,每天还想着办法变换饭菜的花样,荤素搭配,来保证黄宁的营养。可让黄妈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女儿的成绩不进反退,且性格出现很大变化: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经常在课堂上突然站起来,大声向老师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老师提问时,她总是第一个举手,而被点名起来回答时,她又对答案一无所知。“孩子病了,快带到医院去看看吧!”老师意识到问题严重了,于是找到了黄妈妈。医生告诉黄妈妈说,黄宁的烦躁和亢奋异常,是典型的考前焦虑症。据王医生分析,黄宁所写的“保证书”只是一种假象,其实她根本无法安静,因为住院期间,黄宁不停地找每个医生说话聊天,且不停地写“保证书”,内容大同小异。王医生说,像黄宁这么严重症状的学生虽然不多,但出现考前焦虑的学生却非常多。近两个月,心理咨询科每天都要接诊大批前来咨询的人,80%都是中学生,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考试临近而诱发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疾病。
除了学校考试排名的压力,来自学生家庭的压力也不可忽视。据中国心理网报道,今年5月,北京一家晚报的教育热线接到一位初三考生肖红(化名)的电话,她说:“来自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三岔五的慰问电话,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她反映,最近一个星期来,家里老是接到亲戚朋友的“慰问”电话,让她心情越来越烦躁。
肖红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眼看就要中考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显得比她还要紧张,每天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成了例行公事。记者了解到,类似肖红这样频繁地接到亲戚朋友慰问电话的考生有不少,使得一些学生一回家就关手机,拔电话线,只为拒听“慰问电话”。
专家表示,在中考前这一敏感时期,考生很容易将亲友的慰问解读为“施压”,慰问电过多确实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教授指出,慰问电话有“直白”和“暗示”两种,直白的慰问电话会直接要求考生“好好考,为了将来的前途努力”。暗示的慰问电话则由诸如“没关系”“平常心对待”等话构成。从表面看起来是没有压力的语言,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提示他们 “中考很重要”。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要承受分别来自父亲、母亲两个家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特别是在考前这个敏感时期,来自长辈的关心学生不一定会接受,反而容易将之解读为“施压添乱”。
“与其说是孩子面对考试紧张焦虑,还不如说是社会制造了这种焦虑的氛围。”记者在采访中,多位心理科专家都提出这样的观点。其实,适度紧张有助于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增强心理抗压的能力。但是,中考的压力,在更多的时候,被社会扩大化了,从而成为稚嫩的学生心灵上不可承受之重。一位专家举例说,很多家长在考试来临之时,会故作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别紧张,别在意,考试只要尽力就行!”可是,他们口里这么说,却将孩子的书房加上厚厚的窗帘,安上了隔音玻璃。平时喜欢抢电视的夫妻俩也一改常态,每天晚上老老实实地坐在客厅安静地看书、织毛衣。如果看见孩子看书晚了,两人就会轮番进来说:“早点休息吧!”然后将苹果削好,牛奶递上,蚊香点燃,甚至把洗脚水都打到孩子跟前放着,再轻手轻脚地退到客厅坐下,一声不吭直到看着孩子睡去。有家长求助心理医生说:看到孩子晚上10点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他半夜零点还在用功,又担心他第二天会犯困;若是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受不了,放学早了,又觉得老师对学生不负责任……父母如此的一反常态,孩子肯定能感觉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给孩子施加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孩子不焦虑才怪!这一点,绝大多数家长们并没有认识到,或者是不愿意正视。
二、专家良策应对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严先生认为,目前中学生出现考前焦虑的人的确越来越多,这与现行的应试教育、社会就业难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目前,升学率还是决定一所学校“好坏”及生存的重要标准,这就决定了学校必将把升学压力转到老师身上,最终,压力落到学生的肩上。这样,有着中考、高考两大考的六月,也就成了许多孩子焦虑的六月。在这种情况下,若学生自己不会调节,老师、家长又过度施压,必然会引发孩子的健康危机。曾在武汉教科所作过多年研究的徐教授说,从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竞争来看,彻底改变这种现象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素质教育一直为我们所提倡,但应试教育无法在短期内消除,这需要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正视,特别是老师和家长,不要过分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他们今后前途挂钩,要尽可能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们轻装上阵。
“考试焦虑”又称为“怯场”,是一种对考试恐惧的过度反应。考试焦虑会降低考试效率,使“应考能力”下降,甚至会使身心健康受损。心理医学专家王医生及霍医生均认为,学生考试焦虑过度是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失调的结果,做好心理调节,是抗焦虑最关键的步骤。由于初中的孩子还不太懂得心理调适,故而建议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学会不受外界干扰,为自己定下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专家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心理预防:(1)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考试动机。(2)减弱或控制能让学生加重焦虑的各种刺激因素。(3)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克服易激动、忐忑不安等内向性格特点,提高情绪自控能力。(4)做好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及环境特征等适应性准备。心理治疗:焦虑过度的学生经常出现不良场景“联想过度”,扰乱自己的正常心态。对此可用心理暗示法,摆脱过度紧张的困境。(1)场面替换假设法。把紧张的场面想象成轻松的场面,告诉自己这只不过又是一场课堂测验,用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2)系统降低过敏法。不要忘记深呼吸,在觉得紧张、焦虑、不安的时候,深呼吸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3)情绪疏导法。用自我暗示考试成功的愉快场景来冲淡烦躁,复述或默诵准备好的学习内容、答案等来降低焦虑。
行为治疗:(1)宣泄法。如通过活动、锻炼、听音乐,让学生心理压力下降。(2)精神胜利法。学生不断在心理暗示自己有巨大潜能,从而建立起“胜利心态”。(3)心理释放法。引导学生倾诉对考试的看法、焦虑甚至苦恼,以获得新的心理平衡。(4)信任支持法。对性格内向、心理脆弱的学生给以安慰、理解和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5)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考前应逐渐改正挑灯夜战的习惯,使自己的生物钟与考试时间保持一致。适度地抽出一部分时间,比如每天半小时,进行低强度的身体锻炼,如慢跑。这样能较快地恢复脑力劳动的疲劳,使紧张的神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松弛,保证睡眠的充足。
三、学校、家庭配合
为了缓解学生考前紧张情绪以及考试失利后的沮丧心态,许多中学都配备了合格的心理辅导教师,他们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障碍,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疏导和心理分析来调治。据《钱江晚报》报道,今年杭州不少中学在临近中考之际,除了在课业上为学生查漏补缺,在为缓解中考生的考前焦虑方面也用了各种锦囊妙计。
“想哭就哭”是良方。在最近的一次测验中,青春中学的小琪(化名)考砸了。既怕同学笑话自己不够坚强,也怕自己因此丧失信心,小琪虽然心里难受得想哭,却不敢哭。该校心理辅导站站长郭老师便专门为她开了个“方子”——“想哭就哭”。“ 通常越是内向、用功的学生,越在意考试结果,平时就有些压抑,不善于表达,更何况在中考冲刺这一特殊时刻。压抑的情绪积累多了,对身心健康会产生影响,所以要鼓励他们哭出来,加以宣泄。”郭老师解释说。
如今各初中的心理辅导教师,成了为中考生加油的“智囊团”,运用诸如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此基础上开办心理讲座。在杭州某中学,学校要求初三班的班主任要跟着心理辅导教师学做各种心理游戏,在班里酌情进行,以缓解本班学生的考前焦虑情绪。
“中考宣言”自我激励。在一所中学初三年级的部分班级里,记者看到教室的后墙上密密麻麻地张贴着学生们亲手书写的“中考宣言”:“离目标更近一步”“我要做那个笑到最后的人”“我要做好准备,打胜这一场人生的第一次战役”……该校初三某班班主任项老师笑着告诉记者说:“以他们的年纪,是最容易受激励的群体,所以我认为激励他们的最好方式,就是告诉他们„最可贵的是拼搏心‟。”
“保送生讲习所”开课。此外,杭州部分中学还充分利用“保送生资源”来影响其他考生。例如,有的中学邀请本校往届与应届保送生走进初三班会课课堂,讲述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与经验,激励即将应考的校友。这项活动目前暂定名为“保送生讲习所”。该校王老师向记者透露:“邀请保送生来校,主要是考虑到同龄人之间的对话往往比成年人更贴近,能消除学生的心理距离,让他们觉得„他能办到的事,我当然也能办得到‟。”
对于一些初中毕业班中考前的频繁测验,教师们也有不同看法。杭州某中学一位多年带初中毕业班的资深教师认为,模拟考试或月考本是为了让学生检测自己的学习状况,指导个人复习重点。但如果考试太频繁,会打乱学生原有的复习计划,让学生对考试产生麻木感,以至于在真正上考场后会手忙脚乱。与其这样,不如让考试“少而精”,使学生在备考过程中保持一份轻松、平静、积极的心态。
面对孩子中考,家长光有朴素的关切是不够的。为了帮助孩子缓解紧张情绪,家长的心理表征应当是内紧外松、条理有序,要做到前瞻而不急躁,超脱而现实,沉着而不凝重,轻松而又泰然。家长在行动上应努力做到如下几点。
理性地关注帮助。一是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了解他(她)的心态、学习现状,了解孩子中考可能面临的形势局面,要多倾听孩子的诉说,观察孩子的行动;二是要了解学校和教师的备考步骤,要明确中考的信息,予以适当配合。
冷静地策划应对。如果孩子在学习上懂得自控,您只需适当点拨、提醒(而不是唠叨),向他转达老师的意见建议,多作肯定性的评价,或将孩子的困难、疑惑转达给老师,以寻求帮助指导。如果孩子在学习上还比较混沌盲目,您就要帮助督促他制定复习计划,定期检查落实状况,用多种方法指导孩子学习。如果孩子的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或学习上不太认真,那家长要控制孩子的社交,掌控孩子的起居作息,并多在思想上与之沟通,及时平复孩子的不良心理波动。
稳健地表露心态。只要孩子在认真复习就千万别瞎掺和,别在成绩与分数上与孩子多计较,千万记着要给孩子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对孩子的起居生活照顾最好跟平时差不多,必要时提醒一下就够了。此刻,家庭的变化、工作情绪以及家务事尽量不要波及孩子。同时也别把自己心里最坏的打算或所谓的后路安排流露出来。
古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场考试——尤其是中考,并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家长都不必用过分的强调去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注意适当地作息、适时地娱乐、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及时排除心理压力,合理地调整饮食,就能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是培养孩子健康人格的好时机,也是让学生锻炼自己毅力、耐力、抗挫折能力的绝好时机。
第四篇:如何调适中考学生的心理压力
如何调适中考学生的心理压力
一、压力导致疾病 在当今,孩子长大后能不能找到一份好工作,就看有没有一份重点大学的毕业文凭。而能不能考上一所重点高中,又是能不能踏进重点大学门槛的关键一步。就是这样一个简单 而严峻的问题,使得十五六岁的孩子提前进入了人生的角逐,也使得原先并不起眼的中考,也如高考一样,成为人生命运至关重要的一步。今年 4 月,《济南日报》发表了这样一则新闻:自从教育部规定取消公布中小学生考试成绩 排名后,有部分学校仍在利用排名次的方式使学生感到神经紧张。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距 离中考还有两个月时间,中学校园里的备考气氛就趋白热化了,频繁的排名考试让学生“难 堪重负”。“我的数学上次模拟考试排名进入前 5 名,这次月考却排到了 11 名,现在心理压力非 常大。”某中学初三学生菲菲(化名)告诉记者,她的英语成绩不太好,本准备在中考前系 统复习英语,却因数学成绩排名下降,只好反过头再复习数学,这样考来排去,她自己都弄 不清她究竟在年级中排什么位置。庆庆(化名)也是一名初三学生,他告诉记者说:“由于各科目的考试太频繁,根本没 有时间来做系统复习,全靠临场发挥,名次也忽上忽下极不稳定,想要靠月考来明确自己的 定位似乎不大可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菲菲、庆庆这种情况并非少数,很多学生被频繁的考试弄得不 胜其烦,抱怨考试打乱了复习计划。另外,由于毕业班学生家长特别看重孩子的成绩排名,每次月考、模拟考试后,他们都会主动询问老师有关自己孩子的排名情况。对那些月考成绩 不理想的同学来说,回家自然少不了家长的痛批。毕业班学生鹏鹏(化名)坦言,学生们不 想因名次不理想遭父母责备,加上频繁的考试致使监考放松,考试作弊现象普遍。鹏鹏不无 担心地说:“真正的中考,考场纪律会非常严格,如果现在大家养成了坏习惯,到时候改不 过来该咋办?” 一些心理比较脆弱的初中毕业生,在中考的强大压力下,竟产生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疾 病。5 月 19 日上午,湖北省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学专家王医生刚走进办公室,就在办公桌 上看到一张“保证书”。她皱起眉头叹了一口气说: “这已经是这孩子写的第 10 份保证书了。” 纸上,用不太工整的字迹写道:“第一,我保证在课堂上不随便举手抢答问题,不随便讲话,遵守课堂纪律;第二,保证抓紧时间,补好数学和英语,积极备考;第三,保证听老师和家 长的话……”保证书共写了十条,落款为“黄宁”(化名)王医生匆匆迈进黄宁的病房,黄
。宁立刻跑到她跟前央求说:“王医生,让我出院吧,马上就要考试了,我再不狂补一下,就 考不上‘重点’了!”“孩子,别着急,人的一生还有很多次考试,一次考不好没关系的。你完 全恢复了,自然就能出院了。”王医生赶紧安慰黄宁。此刻,黄宁的妈妈在一旁一直偷偷擦 泪。黄宁是武汉市某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几天前,她由于精神极度兴奋,被妈妈送到该院精神科 就医。经诊断,医生当即要求她住院。一年前,黄宁还是一个很安静内向的孩子,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一直保持在全班前 10 名。今年初,为了让女儿考上重点高中,黄宁妈妈离开家在学校门口租了一间房,专为女儿 做菜送饭,每天还想着办法变换饭菜的花样,荤素搭配,来保证黄宁的营养。可让黄妈妈万 万没有想到的是,女儿的成绩不进反退,且性格出现很大变化:一向沉默寡言的她,经常在 课堂上突然站起来,大声向老师提些莫名其妙的问题。老师提问时,她总是第一个举手,而 被点名起来回答时,她又对答案一无所知。“孩子病了,快带到医院去看看吧!”老师意识到 问题严重了,于是找到了黄妈妈。
医生告诉黄妈妈说,黄宁的烦躁和亢奋异常,是典型的考前焦虑症。据王医生分析,黄宁所写的“保证书”只是一种假象,其实她根本无法安静,因为住院期间,黄宁不停地找每 个医生说话聊天,且不停地写“保证书”,内容大同小异。王医生说,像黄宁这么严重症状的 学生虽然不多,但出现考前焦虑的学生却非常多。近两个月,心理咨询科每天都要接诊大批 前来咨询的人,80%都是中学生,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因考试临近而诱发焦虑或抑郁等心理 疾病。除了学校考试排名的压力,来自学生家庭的压力也不可忽视。据中国心理网报道,今 年 5 月,北京一家晚报的教育热线接到一位初三考生肖红(化名)的电话,她说:“来自爷 爷奶奶、外公外婆隔三岔五的慰问电话,给我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她反映,最近一个星 期来,家里老是接到亲戚朋友的“慰问”电话,让她心情越来越烦躁。肖红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掌上明珠,眼看就要中考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显得 比她还要紧张,每天打电话来“嘘寒问暖”成了例行公事。记者了解到,类似肖红这样频繁地 接到亲戚朋友慰问电话的考生有不少,使得一些学生一回家就关手机,拔电话线,只为拒听 “慰问电话”。专家表示,在中考前这一敏感时期,考生很容易将亲友的慰问解读为“施压”,慰问电 过多确实会增加考生的心理负担。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李教授指出,慰
问 电话有“直白”和“暗示”两种,直白的慰问电话会直接要求考生“好好考,为了将来的前途努 力”。暗示的慰问电话则由诸如“没关系”“平常心对待”等话构成。从表面看起来是没有压力 的语言,实际上是在不断地提示他们 “中考很重要”。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 身上要承受分别来自父亲、母亲两个家族“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压力,特别是在考前这个 敏感时期,来自长辈的关心学生不一定会接受,反而容易将之解读为“施压添乱”。“与其说是孩子面对考试紧张焦虑,还不如说是社会制造了这种焦虑的氛围。”记者在 采访中,多位心理科专家都提出这样的观点。其实,适度紧张有助于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潜能,增强心理抗压的能力。但是,中考的压力,在更多的时候,被社会扩大化了,从而成为稚嫩 的学生心灵上不可承受之重。一位专家举例说,很多家长在考试来临之时,会故作平静地对 孩子说:“孩子,别紧张,别在意,考试只要尽力就行!”可是,他们口里这么说,却将孩子 的书房加上厚厚的窗帘,安上了隔音玻璃。平时喜欢抢电视的夫妻俩也一改常态,每天晚上 老老实实地坐在客厅安静地看书、织毛衣。如果看见孩子看书晚了,两人就会轮番进来说: “早点休息吧!”然后将苹果削好,牛奶递上,蚊香点燃,甚至把洗脚水都打到孩子跟前放着,再轻手轻脚地退到客厅坐下,一声不吭直到看着孩子睡去。有家长求助心理医生说:看到孩 子晚上 10 点上床睡觉,就为孩子“不努力读书”而担忧,看到他半夜零点还在用功,又担心 他第二天会犯困;若是老师讲课讲多了,就担心孩子受不了,放学早了,又觉得老师对学生 不负责任……父母如此的一反常态,孩子肯定能感觉出来,这实际上就是在给孩子施加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孩子不焦虑才怪!这一点,绝大多数家长们并没有认识到,或者是不 愿意正视。
二、专家良策应对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严先生认为,目前中学生出现考前焦虑的人的确越来越多,这与现行的应试教育、社会就业难等都有着一定的关系。目前,升学率还是决定一所学校“好 坏”及生存的重要标准,这就决定了学校必将把升学压力转到老师身上,最终,压力落到学 生的肩上。这样,有着中考、高考两大考的六月,也就成了许多孩子焦虑的六月。在这种情 况下,若学生自己不会调节,老师、家长又过度施压,必然会引发孩子的健康危机。曾在武 汉教科所作过多年研究的徐教授说,从目前的教育体制和社会竞争来看,彻底改变这种现象 是不现实的,这
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素质教育一直为我们所提倡,但应试教育无法在短期 内消除,这需要人们从各个方面去正视,特别是老师和家长,不要过分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与
他们今后前途挂钩,要尽可能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们轻装上阵。“考试焦虑”又称为“怯场”,是一种对考试恐惧的过度反应。考试焦虑会降低考试效率,使“应考能力”下降,甚至会使身心健康受损。心理医学专家王医生及霍医生均认为,学生考 试焦虑过度是大脑的兴奋与抑制过程相互诱导失调的结果,做好心理调节,是抗焦虑最关键 的步骤。由于初中的孩子还不太懂得心理调适,故而建议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孩子充分认识自 己的能力,学会不受外界干扰,为自己定下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专家认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心理预防:(1)学生要树立良好的学习、考试动机。(2)减弱或控制能让学生加重焦 虑的各种刺激因素。(3)平时注意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克服易激动、忐忑不安等内向 性格特点,提高情绪自控能力。(4)做好知识准备、信息准备及环境特征等适应性准备。心理治疗:焦虑过度的学生经常出现不良场景“联想过度”,扰乱自己的正常心态。对此可用 心理暗示法,摆脱过度紧张的困境。(1)场面替换假设法。把紧张的场面想象成轻松的场面,告诉自己这只不过又是一场课堂测验,用最平常的心态去对待它。(2)系统降低过敏法。不 要忘记深呼吸,在觉得紧张、焦虑、不安的时候,深呼吸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有效的缓 解方式。(3)情绪疏导法。用自我暗示考试成功的愉快场景来冲淡烦躁,复述或默诵准备好 的学习内容、答案等来降低焦虑。行为治疗:(1)宣泄法。如通过活动、锻炼、听音乐,让学生心理压力下降。(2)精 神胜利法。学生不断在心理暗示自己有巨大潜能,从而建立起“胜利心态”。(3)心理释放法。引导学生倾诉对考试的看法、焦虑甚至苦恼,以获得新的心理平衡。(4)信任支持法。对性 格内向、心理脆弱的学生给以安慰、理解和信任,以减轻心理负担。(5)保持良好的身体状 态。考前应逐渐改正挑灯夜战的习惯,使自己的生物钟与考试时间保持一致。适度地抽出一 部分时间,比如每天半小时,进行低强度的身体锻炼,如慢跑。这样能较快地恢复脑力劳动 的疲劳,使紧张的神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松弛,保证睡眠的充足。
三、学校、家庭配合 为了缓解学生考前紧张情绪以及考试失利后的沮丧心态,许多中学都配备了合格的心 理辅导教师,他们针对学生中出现的各种
第五篇:企业员工心理压力状况调查表
个人基本资料
1、您的性别:
2、部门:________
3、职务:①一般职员②基层管理人员③中层管理人员④高层管理人员
4、婚姻状况:①已婚②未婚③离异④丧偶
5、学历:①高中或中专②大专③本科④本科以上
6、在目前单位的工作时间:①少于半年②半年~1年③1~3年
④4~6年⑤7~10年⑥11年及以上
压力状况调查
7、您认为自己的压力处于: ①无②轻度,未影响工作、生活
③中度,有时伴有头痛、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④严重,经常头痛、失眠、提不起精神等症状,已影响工作、生活
8、您的压力主要来自:①工作②家庭③经济④健康⑤突发事件
9、您认为工作压力中最困扰的是:①工作负荷较重②工作中竞争激烈
③同事或上下级之间的人际沟通④职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和学习
⑤职业技能的创新⑥工作成就感不足
⑦在企业中没有归属感⑧职业的发展和规划停滞
10、您认为家庭压力中最困扰的是: ①夫妻关系②与长辈的矛盾和冲突③与子女的沟通
11、您认为经济压力中最困扰的是:①购房或还贷②生活成本不断增加
③赡养老人④抚养子女
12、您对于目前的压力的状况已采取何种解压方式:①运动②听音乐③旅游④疯狂购物
⑤与朋友或亲人倾诉⑥看恐怖片⑦借酒浇愁
⑧大量饮食⑨未采取任何方式
13、您认为目前的压力状况是否需要心理专家的帮助: ①是②否
14、您对于所在的企业给予员工的精神关怀感到:①满意②尚可③不满意
15、您所在的部门已实施何种精神关怀:①举办团队活动,如运动会等②集体旅游③办理健身卡
④心理专家咨询⑤心理健康讲座⑥其他________
16、您希望所在的企业给予何种精神关怀:①举办团队活动,如运动会等②集体旅游③办理健身卡
④心理专家咨询⑤心理健康讲座⑥其他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