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尼古拉 哥白尼英语
*写一篇关于尼古拉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英语简介
写作内容:
生卒年份:1473-1543
国籍:波兰
主要经历:他出生于富裕家庭,18岁上大学,1496年到意大利,此后十年在多所大学学习法律、医学等;1506年回国,后来一直在教堂工作。
主要成就:虽然生活在“地心说”的时代,但经过长年观察和计算,完成了被现代天文学起点的著作《天体运动论》[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tly],提出了“日心说”的理论。
[范文] Born in a wealthy family in Poland in 1473,Nicholas Copernicus lived in a time when people still believed everything moved around the earth.At the age of 18,he went to college.In 1496,Copernicus went to Italy, where he spent the flowing ten years studying law and medicine and some other subjects in several universities until he came back to his homeland in 1506.He later worked for the church till he died in 1543.Though his years of observations and mathematical calculations,he completed his great book,on the Revolutions of the Heavenly Bodies,in which he put forward the view that the plants move around the sun.The book is now regarded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modern astronomy.
第二篇:康德哥白尼革命
康德哥白尼革命
哥白尼由于把恒星的运动部分归之于观察者的运动从而解释了恒星的表面上的运动一样,康德则通过揭示客体与心灵相符合——在认识中,不是心灵去符合事物,而是事物要符合心灵——而证明了心灵的先天原则如何适用客体。“这种情形正与哥白尼最初的思想的情况相同。哥白尼假设一切天体都围绕观察者旋转,因此不能很好地说明天体的运动。于是,他假定观察者旋转,恒星静止不动,以尝试其是否更易于成功”。——“依据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所确立的例证,使形而上学革命化,以改变迄今为止一直流行的形而上学的程序,这种尝试即纯粹思辨理性批判的主要目的”。
康德以前的哲学认为,真理即是知识符合对象,我们的认识能力围绕着事物展开,努力去寻求事物的本质,这在哲学上被称为本体论哲学。
康德则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可知,我们所能知的只是事物的现象,只是事物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康德的不可知论,其实康德的意思是物自体不可知)。而事物如何在我们面前显现,决定于我们的认识能力,通俗地理解,比如人有色盲,则具此一颜色之物可能显现为彼一颜色。当然,康德其实主要不是表达这种意思。这种意思主要是英国哲学家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观点。但的确有相通之处,而又有很大不同。所以,当时哲学界有人称康德是贝克莱主义,是有些道理的;而康德听了很生气,以为大不同,也是有道理的。康德的主要意思是,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决定于人类先天的认识能力,这种能力包括先天直观形式如时间和空间,包括人类先天的知性结构和范畴,如质、量、关系、模态等四个方面下属的十二种范畴。正是这些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先天认识能力,决定了人类知识如何可能,决定了人类知识的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正是康德,让近代哲学发生了转向,即由本体论哲学转向认识论哲学,转向研究人的认识能力。真理不是知识符合对象,而是对象符合知识,正如不是太阳围绕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太阳转,因此哲学界认为康德的哲学革命意义之重大就如天文学上的哥白尼革命一样。
康德认为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本身,我们的感性或理性认识能力围绕着事物展开,就象哥白尼之前,人们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实际上人们如何认识事物呢?康德认为事物在进入我们的认识领域时就被我们的认识能力进行了建构,比如说时空概念就是人头脑中本来就有的,所以我们在看到的所有的事物都在时空之中,就象我们的头脑中带了一个时空的眼镜,所以事物呈现什么样子是受我们头脑中有什么认识框架所决定的,即我们认识事物不再是围绕事物转,而是事物围绕我们的认识能力转,也就是哥白尼革命:地球围绕太阳转。
休谟通过对因果关系的诘难证明了一点: 这些关于现实的概念知识的结构形式, 特别是因 果关系形式, 并不存在于知觉中, 而是观念的组合结构的产物, 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因果关系与现实有关。
康德受到莱布尼茨的启发进行了又一次认真地思考: 借助于认知者的单子和被认知者的单子之间, 源于上帝的 预定和谐, 潜在的先天性的净化观念是否有可能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之谜。很快地, 康德就认识到, 这种先定和谐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臆测, 不可能证明因而也不可能支持科学的哲学体系。
让世界围绕认识者旋转起来, 人类的知识就既有先天的意识成分, 又有后天经验的成分。如果对象必须依照我们直观能力的性状, 那么我倒是完全有可能想象这种可能性。
先天综合判断
所谓“先天综合判断”就是既具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科学知识。换言之,如果有科学知识,如果有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的知识既有感觉经验的内容,同时具有普遍必然性,这就是衡量一种知识是不是科学知识的标准:先天综合判断。
康德断言﹐一切科学知识都是由这类判断构成的。如数学命题﹕7+5=12。单纯联结7和5的概念﹐根本分析不出12这个谓项﹐只有藉助于直观﹐例如藉助手指的逐一相加﹐然后才得出12这个概念。所以算术命题永远是综合的﹐然而它又是先天的﹐因为7+5=12这个命题具有不是来自经验的普遍必然性。又如几何学命题﹕两点间直线是最短的线﹐主项中“直”的概念不包含量﹐只包含质﹐因此“短”这个量的概念不能从主项分析得出﹐只能由直观加上去﹐但是这个命题又公认为普遍有效的。又如自然科学命题﹐每个发生的事物都有其原因。“原因”指与发生的事物不同的某种东西﹐不包含在主项里﹔但是每个发生的事物又必然有原因﹐这种必然性完全不能从经验得来﹐是以先天知性概念为依据的。只有先天综合判断才能构成科学知识。
先天综合判断的提出﹐表现出康德哲学力图克服唯理论和经验论的片面性的调和倾向。但康德所强调的是理性的先天性﹐认为没有理性的先天因素﹐经验知识﹑实践道德和审美活动都不可能。
物自体
物自体“只能思之不能知之”。
在那么我们就永远既不能先天认识它, 也不能后天认识它。” 以“自然”为例:
作为物自体的自然是不可知的, 但是, 与人们的意识相联系、作为人们经验对象的自然是可知的, 这一自然就是人们认识所能及的“现象”。
康德在探讨人们如何能认识作为现象的自然时, 提出了不同于他以前唯物主义的、独创性的观点。首先在对认识主体的看法上,亚里士多德和洛克分别提出了“腊块说” 和“ 白板说” , 认为人的感官和心灵是一块白板,在没有认识自然以前, 里面没有任何先天而来的痕迹, 没有任何记号, 没有任何观念。
相反, 康德认为人们在认识作为现象的自然时, 主体先验地具有一套认识形式, 这就是在 感性阶段上 作用于自然的形式一一时间和空间;在 知性阶段上 用以“ 给自然立法” 的范畴—因果性、可能性和现实性等。
其次, 在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上, 康德以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认为, 人们对外物的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正如培根所说: “ 存在的真理同知识的真理是一个东西, 两者的差异不过如同实在的光线同反射光线的差异罢了。” 这就把人们的认识看成是镜子似的反映。而康德认为人们在认识作为现象的自然时, 要依靠主体先验具有的时空直观形式和知性范畴, 主体从感觉开始的 对自然的整个认识活动, 从来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相反, 认识的层次愈高, 主体的能动作用就愈强。人从过去受认识对象的制约变成认识对象的主宰者, 人不仅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更重要的是自然的主人和“ 立法者”。再次, 康德认为主体之所以对自己的认识对象具有能动作用, 关键在于这一认识对象—作为现象的自然, 是主体自己“ 设定” 的, 对象在被我们认识之前, 主体关于对象已有所规定, 主体在直观和思维对象时, 正是运用主体自身的规律对它进行了综合, 从而把散乱杂多的材料综合成一个完整的对象。康德写道: “ 如果理智处于一种给感性立法的地位, 那么它自身必定是一个创造者,他或者是这些感性形式的创造者, 或者是这些感性形式的材料也就是对象的创造者。” 由上可知, 正是作为“ 现象的自然” 学说的提出, 使康德在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土进行了哥白尼式的革命, 主体的能动性被充分阐发出来, 第一次把“ 自然” 不仅看作是主体反映的对象, 而且是主体活动和改造的对象, 从而批判了他以前唯物主义哲学家消极被动的反映论。
第三篇:《小淘气尼古拉》读后感(定稿)
《小淘气尼古拉》读后感
今天,我看了《小淘气尼古拉》。这本书里有很多有趣的故事,这本书的主人公事一位叫尼古拉的法国小男孩。
尼古拉是个小捣蛋鬼,他有许多好朋友:爱吃东西的亚
三、体育健将麦星星、近视的科豆、爱打人的欧多。
我看了这本书里的《野营》是讲他和他的伙伴野营,晚上睡不着,第二天失眠了。《诚实多好》小尼古拉捡到了一个钱包,本来想把它带回家,后来觉得这样做不对,就把钱包交到了警察局,他不但做了好事,还认识了一个侦探。《嘟嘟》讲的是尼古拉买了一个小喇叭,和爸爸玩,可是爸爸因为和杜先生吵了一架,意外的把小尼古拉的喇叭压坏了。还有《曼娃》,曼娃是个女孩子,她老欺负尼古拉,比如,比赛跑步时,起点不同或者起跑时间不同,这样就可以抢先男孩子,这很像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发生的事。
我觉得尼古拉是一个聪明大胆的捣蛋鬼,他每捣一次蛋,就认识一个人,真神奇。
这些故事中,《第一名》也让我印象很深。我每次考试前都很紧张,发卷时都很激动:如果考得好,就想告诉别人成绩,如果考得不好,就不好意思把卷子拿出来。我发现班里的同学,如果考不好,要么把卷子藏起来,要么别人问他考多少,他就转移话题。
我考得好,爸爸会很高兴,妈妈倒是面无表情。如果我考得不好,我的爸爸妈妈会不高兴。我有一个朋友,他考得好,就可以去旅游,他们家真把他宠坏了。
《第一名》讲的是尼古拉考试得了第一名,他回家告诉妈妈,妈妈看了看,奖励了他一个大冰激凌,而尼古拉又去给爸爸看,爸爸却不以为然,小尼古拉就哭起来了。
我觉得小尼古拉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得过奖励了。考试不是为了得到奖励,是为了知道自己学习的好坏和巩固知识。
第四篇:尼古拉凯奇
我最喜欢他的眼神,忧郁、深邃,在不同的角色中能表达恰如其分的感情。
尼古拉斯·凯奇出生于1964年1月7日,他本姓科波拉,是以《教父》和《现代启示录》等片闻名于世的大导演科波拉的侄子。作为科波拉家族的一员,他从小就在充满音乐与书籍的环境中长大,并养成了喜欢观察的习惯。同时成为一名电影演员也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1982年,尼古拉斯在影片《开放的美国学府》中获得了一个角色,这是他从影的首部作品。次年他又参加与了影片《山谷女郎》和《斗鱼》的演出。《斗鱼》是由凯奇的叔叔科波拉执导的影片。为了与叔叔相区别,凯奇决定他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个人的身份,最后定下了凯奇这个名字。
1984年,在名片《鸟人》中,凯奇出任了主角。他饰演“鸟人”的好友,一个试图帮助“鸟人”恢复正常的越战退伍军人。为了演好这个颜面受伤的角色,凯奇拔掉了两颗牙齿,脸上整整缠绕了五个星期的绷带,而且减轻了15磅体重。在《鸟人》一片中,他充分展现了他那过人演技,开始为人们所瞩目,但凯奇却并未因此片而走红,而是处于一种受注意却并未成名的状态。同年凯奇还拍摄了《棉花俱乐部》和《爱的召集令》等影片,也都有不错的表现。
1986年,凯奇又主演了《忧郁男孩》和《佩吉苏要出嫁》两部影片,但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但1987年对凯奇来说则是颇为成功的一年。他先是在影片《抚养亚历桑纳》中饰演一个因无法生育而想偷窃别人婴儿的男子,又在《月色撩人》中饰演一个失去一只手掌的面包师。这两部影片在影评界人士中有着不错的评价,但却并不是十分卖座的影片。在1988年,他有了一部颇为引人注目的影片《吸血鬼之吻》。在片中凯奇饰演了一位纽约雅皮士,后来变成了一个吸血鬼。该片堪称是凯奇从影以来最为“过分”的演出。在拍片时,他甚至真的活吞了一只蟑螂。不过那只倒霉的蟑螂却似乎给他带来了好运。此后他那带点疲备,有些低调的形象开始为人们所接受。1990年他又演出了《火鸟出击》一片,同样有相当不错的表现。
同年,尼古拉斯·凯奇在美国前卫导演大卫·林奇执导的影片《我心狂野》中饰演了主角。凯奇在片中的角色是以摇滚乐传奇人物猫王为蓝图的。该片有着诡异强烈的影像风格。同时更有着超现实的气氛。片尾凯奇身着蛇皮夹克站在滚滚车流之上演唱猫王名曲《Love Me Tender》一段更成了电影史上的一个经典场面。不过在《我心狂野》之后,凯奇并没有重复这种叛逆青年的路子,因为他的外形并不适合这类的角色。他继续在小制作影片中尝试着各种角色。1992年他在影片《今夜你寂寞吗》中饰演了一位将未婚妻输给赌场大享之后想尽办法赢回美人芳心的侦探。在1993年凯奇又主演了《西部红石镇》、《黑白追缉令》和《超级赌徒》等影片,也都是小制作的叫好不叫座的作品。
凯奇在1994年拍摄的几部影片却引起了不俗的反响,在《第一夫人的保镖》中他饰演一位保护前总统夫人的特工。在《倾城佳话》中,他饰演了一位信守诺言的诚实警察,将中彩票得来的奖金分了一半送给一个女招待作小费。在《天堂有难》中,他又饰演了一位被小镇居民感化而弃恶从善的劫匪。凯奇在片中的表现也都相当地出色。不过他却似乎厌倦了演这种善良的小人物,于是在1995年,他的形象有了极大的变化。在影片《死亡之吻》中,凯奇扮演了一位冷血杀手。为了演好这个凶狠强壮的杀手角色,他还特别加强了身体锻炼以获得外形上的效果。之后他又接下了影片《离开拉斯维加斯》。《离开拉斯维加斯》是一部小制作的影片,影片的成本仅有三百五十万美元。事实上,在演过影片《今夜你寂寞吗》之后,凯奇曾经说过“我要一个好的角色,我可以将我的灵魂投资下去!”而在《离开拉斯维加斯》一片中,凯奇投入的不只是他的灵魂。除了全心投入之外,他更只是收取了微薄的片酬。在这部片中凯奇获得的片酬只有他平常的十分之一!不过他那深入灵魂的表演却使他赢得了一尊闪闪发光的奥斯卡金像,这是金钱所难以估量的。在功成名就之后,凯奇改变了他的戏路。
在影片《石破天惊》中,凯奇饰演了一位化学武器专家,他以自己那精湛的演技弥补了导演在刻画人物形象上的不足。影片推出后所引起的轰动也正如片名一般是“石破天惊”。尼古拉斯·凯奇在一夜之间就成了好莱坞又一位炙手可热的动作片明星。在《石破天惊》完成之后,他又接连接下了两部动作片《变脸》和《空中监狱》的合约。尼古拉斯·凯奇正成为好莱坞的又一动作派票房巨星。在这之后他出演了不少卖座影片,当然也没有放弃他钟爱的独立电影。
第五篇:《尼古拉.特斯拉》读后感
《尼古拉.特斯拉》读后感
(正文 付文杰 李柏岑)偶然的机会,我在优酷网上看了一个关于尼古拉.特斯拉一生的简短小视频,才知道了他和达芬奇一样是被这个世界上被喻为唯一两个最接近于神的男人,不过特斯拉更为接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项目部阅览室借到了这本《特斯拉自传》,看完后,不惊感叹怎么会有这样的男人。
在七八岁时,我们只懂得嬉戏玩闹时,特斯拉就读懂一本小说—匈牙利作家约西卡的《阿奥菲》的塞尔维亚语译本。可以说这本书为他今后的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让特斯拉敢于尝试痛苦的滋味,并且在最后可以在痛苦中去享受这种煎熬。他在自传中提到“如果碰到艰难的任务,我会不停尝试直到完成任务。起初,我感受到了我个人欲望强烈抵触,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欲望和我的意愿已经逐渐一致了。”正因为这样,他才能拥有1000多项的发明创造,感应电动机的发明使他成为人类电气时代的开启者,他最后当之无愧得到了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科学先知”的美名。
在知道特斯拉之前,我以为我们所用的电是爱迪生发明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历史教科书不去仔细地告诉我们:爱迪生发明了直流电,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甚至在交流电的推广上与当时靠直流发电的赚钱的爱迪生发生了分歧,直流发电电力损耗大,不能远距离输送电能,而交流发电成本更低,可以实现高压远距离输送电力。可是特斯拉当时毕竟是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爱迪生则用自己的社会地位去丑化交流电,甚至要求立法用交流电判处死刑。独裁者永远不能挡住社会前进的脚步,后来工业革命的兴起,交流电大兴,正是因为电磁感应交流电的发明推动的人类的进步。而我们人类今天都在使用交流电,正是特斯拉伟大发明与创造的标志。
特斯拉一生发明无数,超越他那个时代,甚至还有很多领先于现代科技,特斯拉变压器、放大发射机、特斯拉无线系统、个性化艺术、陆地驻波,这些重要的发明和发现是开发利用“世界系统”的基础,其中特斯拉最满意的是放大发射机。放大发射机是一种特殊的变压器,为激发地球电磁场而创造的。这种变压器可以实现无线电能传输,其传输距离必须使用天文级望远镜才能观测到。通过使用这种装置,特斯拉本人已经成功地熟练掌握了这种效应,这个效应产生的电压强度甚至超过了闪电,通过的电流足以点亮环绕球体的200盏白炽灯,更能点亮月球上一盏60瓦的白炽灯。
如今我们生活中使用的交流发电机、交流电传输、水力发电站、无线电、电话、无叶涡轮、雷达、无线制导导弹、X光摄像......所有的这些,无不与他息息相关。
在读后我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我知道的比上帝还多,我甚至可以劈开这个星球”,在最后这位旷世奇才在孤独中离世,终身未娶,所创造的专利也全部免费赠给了全人类,天才的世界总是孤独的,正如他一生最爱的一首诗也印证了这个事实:
《浮士德》 落日西沉,白昼告终,鸟飞兔走,又促进新的生命流通。
唉,可惜我没有双翅凌空,不断飞去把太阳追从!
一场美丽的梦想!太阳已经远去。唉!肉体的翅膀,毕竟不易和精神翅膀做伴。
工作、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敢于尝试痛苦的滋味,并且在最后可以在痛苦中去承受这种煎熬。才会享受探索未知世界,体验发明创造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