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术演讲不要信口开河
近几年,电视上的学术演讲多了起来。前些天看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堂”正在播的“正说清朝二十四臣”,“硬伤”累累,“正说”近似于“戏说”了,很不舒服。
所谓“正说清朝二十四臣”,是从清朝历史中挑出二十四个臣子,一个个介绍评论。现在只讲了和珅、刘统勋、刘墉等人。演讲者在讲授中心人物生平时,如不离开《清史稿》本传,大体还可以,只要一发挥,就容易信口开河。
如讲和珅与什么人交朋友时说,和的朋友有商人,商人虽然有钱,但没有权,古代歧视商人,自己有车子也不能坐,商人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自然就不能做官。这段分析的意思是,和珅交商人的朋友是权钱交换。古代有时是歧视商人(但各朝对于行商、坐贾分别对待,有不同的态度),但清代没有商人不许坐车的歧视;更没有不许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规定。在徽州所属六县中,明代中进士者有392名,清代有226名(见张海鹏等人《徽商研究》)。不仅参加科举,清代商人捐官的还很多。
其实,要弄清这些史实不须什么珍本秘籍,翻翻《清史稿》之类就可以查到的。演讲中,不要因为讲得兴起,就信口开河,学问是件严肃的事。
第二篇:学术演讲讲稿
从《教程》谈研究生的读书方法
大家好,我叫官小娜,来自汉语言文字学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从《普通语言学教程》谈研究生的读书方式。在讲之前,我想先问一下,有谁读过这本书?觉得它难吗?当我第一次读的时候也是这种感觉,这也是我为什么会写这篇小文章的一个原因,希望在我讲完后会对大家有所启发。首先,我要谈的是选题原因,有以下四点:1.研一打基础,需要多读书:众所周知,研究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研究,而这就要求我们对本专业的知识相当熟悉,因此我们需要阅读大量的书籍来扩充自己的知识,练好基本功,为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生与本科生读书的差异:学习离不开看书,看书离不开方法。从本科生到研究生是一个质的飞跃,研究生就是要做学问的,跨入研究生的门槛,就不能再像本科生那样被动的学习了,我们要具备独立思考的意识,带着研究性、批判性的眼光去看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确立自己想要研究的方向。3.《教程》是汉语言文学的必读经典。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必须研读的经典作为该学科全部知识的精华,它凝聚着历代人不间断的持续思考和深入探索,这些经过时间筛选的经典是构成其全部学问的根基,所谓入门正,立志高,它全基于对这种根基的掌握,而《教程》就属于经典中的经典,索绪尔是现代语言学之父,他的《教程》这本书对后来的许多学科(特别是语言学、哲学、符号学、文艺学等)都产生了及其(极其)重要的影响。4.《教程》本身晦涩难懂。就这本书本身而言,由于它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而且不是作者本人所编,而是由他的两名弟子根据他学生的读书笔记整理出版的,因此比较晦涩难懂。所以我选《教程》这本书做为切入点,展开我的论述。我想如果我们如果可以用我所谈到的方法把它完全读懂,那么其他的书就更容易解读了。接下来,就进入重点部分:读书方法。
根据自己的经验,我把读一本经典书的步骤分为五步:泛读、读相关书目及论文、细读与思考、讨论请教、读书报告,其中我认为第二步是最重要的。首先我们来谈一下泛读,这个概念大家都不陌生吧,英语专业本科的时候就有泛读和精读课程。泛读即广泛地阅读;泛泛地阅读,通常指一般性阅读,不求甚解。在泛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以一目十行,遇到不懂的、精彩的地方不要停,记下页码,继续读,这样可以加快读书速度。第一次看一本书尤其是一本经典的时候,往往会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能慌。例如《教程》这本书,当我们第一次拿到手的时候,会发现它比较杂乱,无从下手。当泛读完后,会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教程》主要想讲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前后矛盾?什么是“能指”和“所指”?什么是“共时”和“历时”等等许多问题。由此,就需要下一步,也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一步:读相关书目及论文。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可以看的更高更远”,即是学术经典,就一定会有很多学者进行解读,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来说那都是些宝贵的资料,通过阅读其相关书目及论文,有利于帮助我们快速理解书的主要内容,基本框架,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根据找到的这些资料,让我明白了许多单看《教程》可能永远都无法知道的事实,例如申小龙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精读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索绪尔的生平,从出生到去德国留学,到日内瓦方言的调查再到索绪尔讲三期普通语言学教程,一直到他去世,甚至在书中还附有索绪尔给他学生的信,使我感觉到索绪尔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他是个大家,但首先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索绪尔研究在中国》这本书,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应该是部论文集,因为它里面全都是围绕着“索绪尔研究”这个主题展开讨论的论文。换句话说,这部文集可以看做是由多位作者共同撰写的索绪尔研究专著。它给我的帮助是最大的,让我了解到了索绪尔的思想来源主要有历史比较语言学、涂尔干的社会学、欧洲的格式塔心理学和美国语言学家惠特尼的思想等等。甚至在我们学的语言学流派的这两本书《西方语言学流派》和《现代语言
学流派》中也介绍了关于索绪尔本人及他的著作。纵观这些参考资料,可以让我知道索绪尔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他的主要语言学理论: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组合和聚合的区分,他的符号语言观(包括对符号的性质、语言符号的价值等问题的阐述),所有的这些都使我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当然,如果觉得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看很多参考书,那么最有效地途径就是看论文,它们不长但是却很精练,因为对我个人而言,《索绪尔研究在中国》这本书对我的帮助最大,它就属于论文集。
在看完了别人是怎么研究那本书以后,就要进入细读阶段了,因为那毕竟是别人的想法,要把他们完全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必须再回到书中去。细读即精读,逐字逐句的细读,力求见迩知远,举一反三。在细读过程中做到字面读懂,不仅要读懂当下所读章节,而且可以和前后章节,甚至可以和已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接通知识间的联系。
在字面理解、融会贯通的基础上进一步读出问题,提出质疑,研究生毕竟和本科生不同,一定要时时刻刻培养自己的严谨的思维以及置疑的思想。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不能为了读书而读书,而要在读书中善于思考,我们的思维在长期的“听话教育”中变得疲惫和倦怠,然而批判思维却是研究生所必有的,所以在读书中我们不能一味的汲取,要带着批判的发现问题的态度去看书,在读书中善于归纳和总结,将“读”与“思”动态的结合在一起。读书读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飞跃,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就认为“科学开始于问题”,“科学家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有意义”。
在形成自己的观点后不必急着下结论。交流是一种思维的提升,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对待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一定不可以闭门造车,这时我们需要和身边的同学朋友讨论读了这本书的心得体会,以及书中的重要知识点,以便我们能更好的理解书中的精髓。例如《教程》里的“语言”和“言语”、“共时”和“历时”、“能指”和“所指”、“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等等都可以是讨论的内容,通过商讨,我们会知道自己还有哪些不足,及时改正,同时使我们对书中的内容理解的更全面,更深刻。
最后一步就是写读书报告了,看书是一种知识的积累,交流是一种思维的提升,但个人的学习成果却是以写作来表达的。只有我们在看书交流中带有写作的意识,才能真正的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读书报告是个人思维规范性的表达,是个人学习成果的表达方式之一,当我们真正完成一篇高质量的读书报告后,对于那本书的阅读才算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读书报告的内容可以包括:作者的简介、书的梗概,主要观点,以及自己的理解等等。
关于读书的方法就讲着一些,下面是结论:读书是研究生三年始终不弃的学习任务,只有不断地读和想才能让思想深入,让见识广博,才能使研究有针对性,有说服力,有最起码的根基。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可以使我们事半功倍。以上是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当然不是说所有的书都要这样读,有的书就只需要泛读就行,但对于经典的作品确实需要我们仔细的推敲,深究到底。因此,我们需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这样才能抓住主要矛盾,真正的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为以后的论文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学术演讲邀请函
亲爱的xxx:
xx大学外文系特邀请您出席xxxx年xx月xx日(星期x)早x点在系会议室召开的学术年会并作演讲。
正如您所了解的x大外文系对xx文学颇感兴趣。您对此领域很熟悉,您的见解定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兴趣。
我们将随后把有关细节通知您,但恳请您尽快予以答复,以便作出安排。
xx大学外文系
第四篇:学术部竞选演讲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很幸运今天能够站在这个舞台上说出我由来已久的愿望,今天我竞选的是学术部部长。自入班委会以来使我全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工作与活动使我变得更加的成熟,与老师、同学们的交际使我变得更加稳重。因此我郑重承诺:“积极完成学校及同学们交给的任务,举办好学术部何种比赛活动,协助组织各部活动,使我们学生会能成为古生物学院的得力助手,使我们学生会成为同学们信得过的组织,我相信我能行,因为我是一个认真踏实的人,一个责任心强的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作为第一届班委会成员,我担任学习委员,所以我希望开阔出更宽广的平台来展示我在学习方面的能力与优势。很高兴顺利度过了一年半的大学生活,过去的一年半里在班委会学习生活,我对自我判断和应变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我相信所有的伙伴今天能在这竞选都是有实力自信的,如果要问我我的优势在哪里?或许我只能回答我的优势仅有我独有的经验。对于学生会的工作有比较深刻的认识,比较充足的经验,基于这些,我相信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计划好学术部的一切工作计划,并且很快步入正轨。当然,我相信曾经有过学生会工作经验的我能够协调好学术部各个成员之间,以及学术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做到融洽、和谐地工作。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翘起整个地球”,我要说,如果给我学术部这个平台,那么我也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学术部建设成最富有凝聚力的组织,建设成为最可信赖的团队,建设成为一个朝气蓬勃的乐园。
如果我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而成为学术部部长,首先,我将从各个方面进一步提高我自身的素质,工作方面积极进取,努力创新,积极向别人学习,做到有错能改。
其次,我还会注重创新,在老师的指导下,在学术部组织开办一些新的活动,如知识竞赛、智力竞赛、压力面试等,使同学们在活动、游戏中喜欢上学术部,使学术部成为大家发表学习成果、解决学习疑难、探讨学习方法的园地。除了保持原有的特色活动,我也打算创建一个学术部的博客每周更新来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我们的大家庭活动,让学术部成为一个交流学习经验、发表学习成果的园地;
除此之外,我还会增加定期召开部内成员心得交流会,让大家更好地沟通学习。
我相信学生会在各位领导的带领下,广大同学支持下能走的更灿烂。说的再多也只是一时激情,只有拿出切合实际的行动才是开在成功路上最美丽的鲜花。我相信我能行,因为我有一颗爱集体的心,因为我有一颗上进的心,岂能万事尽如意,只求无愧于心。即使今天我没有竞选成功我也不会有什么遗憾,因为自己曾经努力过、付出过、参与过,我希望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能给我这次机会,有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的信任加上我的努力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
谢谢大家!!
第五篇:面试大忌:不懂装懂信口开河
昨日,汉口一家公司的大卖场未录用形象气质兼具的汤明(化名)。主考官的解释是,汤明不懂装懂并信口开河,让人难以信任。
前几天,汤明到该公司应聘楼面督导职位,并按要求填了登记表。回家等通知期间,汤明并未花力气了解这家公司。面试时,主考官问汤明对公司了解多少,汤明凭印象说这家公司是外资企业,还十分肯定地说公司注册资金为10亿元。事实上,该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集团,注册资金也不是汤明说的那个数。汤明落聘了。
主考官李先生说,楼面督导是楼面的管理人员,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原则性。汤明的问题在于不懂装懂,而且不够诚实,“这样的人很难坚持原则,如果在工作中也这样信口开河,说不定会闯出什么乱子。”
李先生说,面试时,主考官通常都会问应聘者对公司的了解情况。求职者在报名登记后,最好设法了解招聘单位和应聘岗位的相关情况,途径有:查看公司网页、注意观察公司的宣传栏、橱窗等。如果应聘者在面试前不努力了解招聘单位,守株待兔坐等通知,在面试时就会很被动,这时,应聘者若不懂装懂就会犯了面试大忌。
来源:楚天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