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不要
家长不要“听风就是雨
在一次家庭教育讲座后,一位家长向我倾诉了她的烦心事:儿子上二年级了,由于平时上课不听讲,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经常请她去学校。她一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表现不好,就火冒三丈,她气孩子不争气,她气老师说话不客气,她气……于是,回到家中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孩子打骂一顿。结果呢,孩子挨打哭,妈妈生气哭,轰轰烈烈的家庭“暴风骤雨”过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依然如故,散漫不求上进,老师依然请她多次进校。这情景,令家长心急如焚、束手无策。这位“烦心”妈妈急切地向我讨教解决的方法。
其实这位家长的烦心事,是一些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这位“烦心”妈妈的心情是不难理解的,她是恨铁不成钢,我很同情,但她的做法却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不赞同。按道理说,老师和家长联系,家长与老师沟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学习与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取得教育孩子的共识,引导孩子健康成长。面对这位“烦心”妈妈谈及的感受与需要,我想有两个问题要正确理解:一是家长以怎样的心态正确听取老师对孩子问题的反映;二是家长和老师之间一定要架起真诚的沟通桥梁。
家长要善于适时主动和老师沟通。
家长要知道,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孩子的实际学习生活状况,包括态度、情感、言行习惯,在家庭生活中都将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家庭才是家长了解孩子的最重要的渠道。家长在平日里就要做好孩子在家中的言行举止、兴趣爱好的记录,定期主动和老师沟通,向老师介绍孩子在家中的具体表现,让老师更加了解孩子。家长要诚恳地听取老师对孩子在校存在的问题的反映,不要等老师请,才硬着头皮去学校见老师。有的家长很反感老师把自己请到学校,认为这样很丢脸,觉得老师喜欢小题大做,“遇细风”说“暴雨”。这样的抵触心理,很明显不利于教育的顺利进行。家长对老师反映的孩子情况要认真对待,高度重视,不责备、不抱怨、不急躁,试着从老师的立场分析一下问题,心平气和地找出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的失误,和老师共同探讨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对策。
家长要以感谢的心态听取老师反馈孩子在校的情况。
当老师反映孩子有明显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向孩子表示祝贺,肯定孩子的努力与成绩,也要与孩子一起感谢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帮助。如果老师向家长反映孩子在校表现不好或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切记:一定要冷静,要有良好的心态,要绝对相信老师的动机是为了孩子学习进步、健康成长,才向家长主动联系的,要发自内心地感谢老师对孩子的真诚帮助。同时也要给自己的孩子足够的表达申诉的空间,让孩子能有机会对自己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进行必要的反思,并教会孩子纠正错误、改正不足的方法和具体做法。最主要的还是找出家长自身出现的家庭教育中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帮助孩子进步。千万不能像前面提到的那位“烦心”妈妈那样“听风就是雨”又急又气,甚至“捕风捉影”,老账新账一起算,用最简单、最粗暴、最无知、最无效的办法——打骂,来解决问题。这样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惧心理和逆反心理。既不能帮助孩子改正不足,又无以支持协助老师工作。家长要主动和老师常联系,多配合。
与老师联系要了解孩子在校的综合表现,诸如学习态度、体育锻炼、与同学相处等等,切不可一味的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最主要的是,作为家长要学会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以健康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老师的教学是需要家长配合的,平日里注意督察孩子的作业情况,想办法让孩子养成自觉完成作业的习惯。家长一定要相信老师,理解老师,肯定老师,把老师当普通人。积极配合老师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与毛病,细心观察孩子的喜怒,了解孩子的心理,促其成为有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个性的“三健”人才。
写到这里,我想那位“烦心”的妈妈现在也许会静下心来思考了,也许她在反思自己的做法,想一想,她在与老师的沟通中是否偏离了方向。其实,我们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老师就是普通人,孩子也是普通人,家长更是普通人,普通人之间的交往,只要相互间少一点苛求,少一分抱怨,多一点信任,多一分理解,家长与老师间会架起真诚的沟通桥梁。那么这种沟通正是教育的一部分,它将伴随着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在如梭的岁月里,老师在成长,家长在成长,孩子也会在良好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家庭教育“学校化”不可取
上课这几天放学之后不准看湖南卫视、不能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不准和同学一起过生日、不准留长发……这是近一段时间内全国各地一些学校给学生和家长们在课余的时间里下达的禁令。而学生和家长们则应该做哪些事情呢?“请督促您的孩子做好家庭作业”、“请做好孩子功课的预习复习工作”,这些都是家长手机里接收到的家校互动信息。不少家长感叹,学校把该承担的责任都推给了家长,而不该管的事情学校却都管了。该管的不管,学校给家长“布置作业”
“又收到学校老师发来的催命信息了,不用看就是让我督促孩子复习预习功课,还让我每天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南京市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家长钱女士向记者出示了“校信通”的短信内容。她表示,尽管自己的孩子才三年级,学校没有留太多的书面作业,但是帮助孩子背课文、记英语单词的任务是每天都少不了。“孩子成绩一出现问题就发来信息批评我们家长做得不够。我真是不明白了,学校动不动把应该自己扛的重担子甩给家长,还以学习成绩为理由强加给我们,那还要学校干什么?”
南京某知名小学二年级家长吴女士也抱怨道:“十一国庆放假,儿子回来一脸苦恼地跟我说,学校要他们假期必须自己动手完成一张手抄报。孩子连字都没认识几个,对报纸的功能完全没有概念,独立完成手抄报是不可能的,只有我亲自上阵帮忙,简直把我折腾坏了,为了保证质量不让老师骂,我整整折腾了一个假期。”她在叫苦不迭的同时,对学校布置“高难度动作”难为孩子的行为十分不满,并表示折腾孩子就等于在折腾家长。不该管的管太宽,“家规”俨然成了“校规”
近日,有媒体报道南京某初中在家长会中规定禁止孩子课余时间看湖南卫视、禁止孩子和同学一起过生日、禁止孩子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对于这项规定,很多家长困惑不解:学校应该对学生在校期间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而孩子出了学校,连在家里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的事,学校为什么也要来干涉?
一位家长表示,一旦离开学校,学生就应该接受接受父母的监管。学校把“家规”当“校规”的惯性思维,干涉了学生和家长的家庭生活和个人空间,是一种越界的行为。
“孩子平时学习负担这么重,周末放假在家看看湖南台的娱乐节目放松一下,我觉得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况且湖南卫视里面也有很多益智类节目,孩子看了也能丰富知识多好啊。”一位家长表示,学校让孩子禁看湖南卫视简直就是扼杀孩子仅有的乐趣。
“现在孩子在学校有什么事,打个电话或者发个短信告诉我们,我们也能随时掌握孩子情况。学校不允许带手机或许是怕孩子玩物丧志,这个我们理解。我们家长其实也是很注意的,都尽量给孩子带功能较少的手机。但是,没有手机联系是很不方便的。”“孩子们本来在学校大部分时间都是埋头学习,交流机会不多。过生日叫上同学,是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赞成铺张浪费,但是在一起庆祝生日、巩固友谊也要被学校禁止,学校也确实„管太宽‟。”面对千奇百怪的学校对于学生校外活动的“禁令”,绝大部分家长表示愤怒与不解。教育界人士呼吁,谨防家庭教育“学校化”
记者看到,尽管家长中大多数对于学校过多干涉校外学生生活表示出了不满的情绪,但是仍然有一些家长认为,学校发布严格的规定约束学生校外行为,是一种负责人的行为。更有家长表示“如果把孩子送到这样负责的学校,他们就可以放心多了”。
南京市某公办初中校长告诉记者,家长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想法源于目前的升学体系。升学竞争激烈,校方和老师压力巨大,所以制定各种各样的校规都是为了净化学习环境。但是一些学校权力意识过于强烈,制定出一些“雷人”规定,不仅对于学生的在校行为过于苛刻,还将手伸向了校外尤其是家庭教育。这是学校强势监管惯性思维的必然结果,如果长期以往,会扭曲学校“树人为本”的育人初衷。“这样的学校和这样的规定是极少数情况,但是必须引起教育界的重视。”
另一位教育界专家表示,学校制定不合理规定却受到很多家长力挺,暴露出当前学校教育的强势以及家长权益意识的淡漠。很多家长充当了学校的校外辅导员,这才有学校把对学生的管理延展到家庭,以及家长自然接受的这种局面。家长谨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界限的逐渐模糊,给予孩子学习压力之下一些自我发挥、自我调试的空间。切不可用严规管死孩子,应运用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
少年儿童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由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方面组成的。三者是一个整体,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促进。孩子最早的教育来自家庭,因此,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密切学校同家庭、社会的联系,加强家庭教育的指导,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使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一致。这样,我们所进行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就能更好地达到目的,能使少年儿童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一、家庭教育是基础
1、家庭教育是最早的教育。大家知道,新生的婴儿除了具备人的一切生理基础和心理反应外,他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只能酸是一个生物意义上的自然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必须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和培养首先是从家庭开始的。
2、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既是最初的教育,又是时间最长的教育。在人生各个阶段家庭教育都显得那么重要,特别是最初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每位年轻的父母,千万别忽视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这个地位。
3、努力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1)家庭应为儿童成长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良好的家庭环境,除了一些物质条件外,更多指的是家庭环境的知识化、艺术化和科学化。(2)当好儿童的第一任老师。首先应树立强烈的教育意识。我们要利用周围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随时随地地教育孩子。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对孩子的缺点错误不能纵容。其二,要有正确的培养目标。家庭教育应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特点,有意识地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其三,要有正确的教养态度。要变溺爱、放任、过度操心、过度教育为既爱护孩子,又严格要求;既维护家长威信,又尊重孩子个性需要;有管有放,要求适当。这样的教养逃遁,能使孩子情绪稳定,有协调性又有独立性。孩子身心能得到正常的发展。(3)配合学校教育是家长的责任和义务。我国宪法明文规定父母有抚养和教育子女的责任。说明配合学校教育子女。是每一位家长必须承担的义务。(4)家庭应为子女创造良好的条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A,创造良好的父子、母子关系。B,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C,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二、学校教育是核心
学校有责任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和科学性,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共同把下一代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
1、学校教育内容具有权威性。
2、学校教育是有组织有计划进行的。
3、学校教育人员的专业性。
4、学校教育方法具有示范性。
通过今天的学习,希望各位家长能充分明确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关系。在今后的日子里,共同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
第二篇: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班主任,请不要这样“请”家长
最近一直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做班主任的,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教育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润物于细无声。理想的效果应该是学校(当然主要是班主任)、家长、社会相互配合,相互支持。而我们,至少我们很多地方的现实是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或某些领域中还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严重点说,我们很多的家庭根本就没有教育甚至是空白。所以,我们的教育往往都是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在单打独斗。
校园里,我们经常能听到或者看到,一些班主任因为一些事情而叫家长到学校来的。细究起来,我们会发现经常被叫家长的都是一些所谓“差生”,成绩差、行为表现差、遵规守纪意识差等等。我们的目的当然是好的,通过寻求和家长的合作来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是必要的,也是真诚的,这既是一条正确的路子,又是一条相对来说较为快捷的途径。
但是,我们稍加思考就会发现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这些问题学生(我们就暂称为问题学生了),基本上是属于家长的教育效果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才出现的,要么家长不在身边,长期在外对孩子失控;要么忙于生计,即使在家也没有时间过多的投入到对孩子的教育上,属于“粗放式学习”型;要么,即使天天在身边,而从小对孩子给予的希望过大,要求过高,孩子没能达到要求,于是,失望,生气,放弃;要么自小溺爱,爱之越深,恨之也就越深,在过度爱的同时,功利性的希望孩子能到什么样的成绩或者要求,不能达到就狠狠的打一顿,然后再过度溺爱;还有一种,就是夫妻双方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站在同一战线上,夫东妻西,给孩子留下家教的空子,从中间逃避本该拥有的责任和义务。
这些问题的结果是,家长在教育的问题上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我们还一而再再而三的“邀请”家长到学校来,这个时侯,真正教育的意义已经变味了。这个时候,我们班主任、老师倒不如“剑走偏锋”,走弓背而不弓弦,靠强大的集体影响力,靠个人的人格魅力,站在为孩子一生的高度,站在做人的高度,来引领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启发学生。我想教育也许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良好境地。
反思勤叫家长的行为,我觉得有几点要思考:
1.作为教育者,或者说明显的教育者,我们和家长联系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勤叫家长,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的家长,就显得我们专业的教育者太无能了。我们是教师嘛,我们勤叫家长,这就等于宣告,我拿你没办法,让你家长去解决吧。而家长要是能解决还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吗?答案显然。
2.作为长期站在一线的老师,且“身经百战”,我们的教育水平会比这些学生的家长差吗?也不一定,那我们为什么不多尝试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呢?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学识水平,班级的集体舆论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力量。
3.经常叫家长,会给学生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学生往往会私下说“班主任就知道叫家长”,从内心里反感我们的教育,拒绝我们本该有的教育,从而严重影响我们的教育效果。
4.决不能把和家长的交流变成告状。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家长、学校的和谐统一。和家长的交流是必要的,也是应该的。我们和家长的交流应该是多谈论学生的表现,多分析学生的行为,多商量教育的良策,最终寻求教育的合力。切忌把交流变成指责,变成训斥,指责家长,训斥学生。
从教近五年,担任班主任五年,师生关系一直融洽、和谐。细想起来,没有一次是轻易就叫家长的,遇到较为严重的问题,不厌其烦的和学生谈心,积极主动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帮助他们思考问题,站在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有时主动走进学生的家里,站在亲情的立场,从发展的角度,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很多学生都很明事理,很多问题在谈话中,在活动中,在课堂上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篇:家长不要“心太软”
家长不要“心太软”
肇东五站中心小学 孙兴华 在一个国家动物园的羚羊苑里,羚羊群既不用觅食,也不用逃避敌害,便很快的繁殖起来。然而在一度兴旺之后,病弱残疾者与日俱增,最后竟出现濒临绝种的危机,不管政府怎样挽救,一概无效。后来有个聪明的管理员想出了个办法,把几只凶残的猎豹放进了羚羊苑,许多病、弱的羚羊被捕杀了。几年后,羚羊的数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猎豹迫使羚羊逃避危害而又重新拼命奔跑,从而使体质日益健壮。
动物需要管理员硬起心肠来,那我们的孩子呢?答案是肯定的。现在的孩子生活越来越优越,家长为他们提供的条件越来越优越。孩子们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面对他们的几乎都是鲜花和微笑。长此 以往,就如同羚羊一样失去了适应能力与生存能力。一帆风顺容易消磨人的意志,千锤百炼才能成就大业。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这些挫折就要我们的家长来提供。
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呢?美国洛克菲勒集团创始人老约翰为孩子提供挫折教育的例子,可供我们借鉴。老约翰只有一个儿子。有一次,老约翰张开双臂,叫儿子从椅子上跳到自己的怀里。小约翰高兴的冲过去,但老约翰迅速地把双臂移开,小约翰重重地摔在地上。老约翰意味深长地告诉他:在生活的道路上,什么事情都会发生。
日本的家长考虑的更深远,他们想方设法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重视提高孩子身体素质。在中国,你绝对看不到,也根本不会相信,在严寒的冬天里,家长或学校会让孩子光着上身,穿着短裤,在操场上跑步,然而在日本就有这样的幼儿园,每天都以这种方式让孩子锻炼身体。重视孩子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点。日本孩子从小就被灌输“不怕冷,多运动”的思想。无论冬夏体育课,一律要求孩子穿短T 恤和短裤。有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锻练洗冷水浴,以此来锻炼孩子的体质和意志。
重视教育孩子吃苦耐劳。日本人注重有意识地给孩子提供吃苦的机会,让孩子们从小就去经历磨难和挫折。日本幼儿园都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孩子不坐车而步行往返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小学高年级和中学每年都举办“田园学校”、“海岛学校”、“森林学校”,让孩子了解农村生活的同时,经风雨见世面。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做家务,整理房间,做饭,买东西。上学,家长从不接送。外出时也是自己背着包。念大学,学费家长出,生活费得自己打工赚取。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孩子的吃苦精神和自立能力。让孩子在与自然界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这和我们中国家长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陪读”、“侍读”,专当孩子的后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日本一所学校给孩子做了“忆苦饭”,结果孩子面对大人当年吃过的糠菜嚎啕大哭,拒食三天,可校方仍毫不动摇。第四天,孩子终于咽下了这顿忆苦饭。而在我国,许多家长都不肯接受对孩子进行艰苦磨练的教育,这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之一。在国外,许多豪门子弟从小就不允许躺在家长创造的安乐窝里,让孩子去擦皮鞋、捡破烂,去打工挣钱。中国的家庭这种情况几乎很少,除非是流浪儿,特别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家长唯怕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累。如某个学校组织一次校园劳动,本想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吃苦精神,可劳动时孩子在一边吃东西、玩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一边劳动,让教师哭笑不得,本是一次很好的劳动教育机会却在家长“帮助下”而适得其反。
希望孩子成才,将来在社会有所作为,也是人之常情。但孩子能否成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家长的关心是必要的,但主要还取决于孩子自己。许多家长不顾客观实际,生活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溺爱孩子,使孩子成了养尊处优的“小皇帝”。这样做,容易消磨孩子的意志,扼杀他们的奋斗精神,无益于孩子成才。试想,连衣服都不会洗的孩子,将来还能做什么?
爱孩子,要爱得深沉,爱得高远。我们做家长的不要“心太软”,要硬起心肠,收藏起一半爱。
家长不要“心太软”肇东市五站中心小学孙兴华
第四篇:安全教案《不要离开家长》
不 要 离 开 家 长
教学目标:1.知道与家长外出不要离开家长。2.知道坏人欺骗儿童惯用的一些手段。3.知道一些提防陌生人、不上当受骗的方法。4.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教学难点:憎恶坏人,有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1.讲故事:《狼和七只小山羊》 当讲到“没过多久,“咚咚咚”,有人敲门。“小山羊乖乖,我是妈妈,我回来了,带来好多好吃的东西。”时,师问:“你们猜七只小山羊是怎么做的呢?现在你们就是这七只小山羊,以最快的速度讨论一下,你们会怎样做?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用各种方法识破了大灰狼的诡计,没有上当受骗。可是,你们知道吗?并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向你们这样警惕,他们很容易就被骗了。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情。
四川绵阳市一个五岁的小姑娘,由于轻信陌生人,吃了带有麻醉药的糖果,被拐卖到邻省,等到公安局破案后回到家里时,已经是18年之后了。
师问:如果有陌生人给你们糖果吃,你们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师追问:我们怎么才能不上当受骗呢?
板书:不上当受骗 学生回答:(1、问问家人叫什么名字?
2、撒跟就跑。
3、不吃陌生人的东西。
4、不轻信别人的话。
5、找警察叔叔帮忙。
6、大声的喊叫等。)
师小结:仔细听、认真看,动脑筋想,识破坏人的诡计,不上当受骗。
过渡语:与家长外出或公共场所时,我们也会遇到陌生人,怎样才能防止上坏人的当呢?
二、学习案例,初步明理
1.小明与妈妈外出,妈妈在买东西,小明就一人走开了,这时一个陌生人拿了一串糖葫芦给小明吃,并对小明说:“这是你妈妈让我给你买的,我领着你去找你妈吧。”小明不走,陌生人就强迫带他走,于是小明就大声喊叫,陌生人只好松手了。小明见到妈妈并告诉了事情的经过。
2.教师提问:
(1)小明与妈妈外出是一人走开,在路上遇到了什么人?(2)这个陌生人对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3.学生回答。
4.教师小结:小明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当陌生人强迫要带他走时,他大声呼救。见到妈妈后,还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板书:不跟陌生人走 大声呼救
5.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中,与陌生人交往时一定要提高警惕。板书:提高警惕 老师讲解:不轻信 不贪小便宜,遇事情 要动脑
三、指导练习,深入明理
1.学生讨论: 举例说说坏人是怎样欺骗儿童。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教师小结:坏人骗人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要想避免上当受骗,一定要提高警惕。
演一演:
1.教师分发卡片,学生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1)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你拾到了一个钱包,正当你在寻找失主时,有人自称她是钱包的主人,向你索要钱包,你会怎么办?
(2)当你一个人在家时,有人敲门说要给你家修水管,让你给他开门,你会怎么办?
(3)有人跟踪你,怎么办?(4)陌生人向你问路,怎么办? 2.学生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办。3.师生共同表演。
4.让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处理问题的学生,做得怎么样。5.教师小结:
当你拾到钱包时,一定要先把钱包收好,失主寻找钱包时,要寻问失主,钱包里有什么东西,经过核对后才能把钱包归还失主。
当有陌生人敲门时,不能随便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陌生人不走,要及时与家长、邻居或居委会取得联系,如果你发现这个陌生人确实是坏人时,可以打“110”报警。这样做才能避免上当受骗。报警时应该注意说清地点及情况。(但也要切记:不要随便拔打“110”报警电话玩。)
有人跟踪你时,大声喊叫并往人多的地方跑,可打110或直接找路边的警察叔叔等。
当有陌生人向你问路时,可以给他指路,但不带他去;或者干脆不理陌生人;赶快跑;等等。
四、全课总结
我们生活的社会上,是比较复杂的,有好人也有坏人,所以我们与人交往时,一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要有很高的警惕性,不能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给陌生人开门,如果遇到坏人,要想办法保护自己,避免自己受到不必要损失与伤害。
第五篇:家长,请你不要过多干预教学
家长,请你不要过多干预教学
有家长埋怨小学作业过多,孩子吃不消,到学校去提意见。校长和老师感到委屈,因为每次“减负”,都被另一批家长告状,认为教师“偷懒”。现在办学,如筑舍道旁,教育行政管理不坚决,媒体无事生非,家长观念差距大,学校左右为难,莫衷一是。目前对教学干扰最大的,往往是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
过量作业必然影响智力发展,毁坏孩子的兴趣
小学生的作业少而精,讲究质量,有趣味,或者没有家庭作业,有什么不好?法国小学没有家庭作业,因为学生在课堂已完成了必须的练习,回到家,他可以寻找其他感兴趣的事去做,那些事,和未来有关;欧美一些国家的中学,课外主要任务是阅读。然而在中国,因为有考试的压力,很多家长就是见不得孩子休息一会儿,更不能容忍孩子玩耍,他会跑到学校提意见,批评教师“抓得不紧”,他会自行到书店去买一堆教辅逼孩子做,或者强行把孩子送去接受家教,总之,不愿让他的孩子休息一分钟;至于“阅读”,必须与考试有关。
我曾在家长会上劝大家不要为孩子买教辅,以我多年的教学经验,过量作业必然影响智力发展,毁坏孩子的兴趣,伤害健康。可是有一部分家长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其他学校都是“题海”,作为名校,不搞“题海”,“题江题河”总还是要的吧。他们不听取正确的建议,是他们从那种畸形的应试教育中曾讨过便宜,他们现身说法,“我当年就是靠拼命做题才考上大学的”。——可是,我不愿说穿的是:正因为你当年受的是那样的“教育”,所以你现在才是这样的不聪明。
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学校和家长都要负责
有学者认为学生作业重担过重,学校和家长都要负责,这个评论是公平的。学校当然会列出可以推托的理由,因为对于社会舆论的压力,教育界往往百口莫辩。而有些学校搞野蛮教育,“军事化管理”,明目张胆地搞“高考训练营”式的教育,正是为迎合一部分家长的心理需求。江苏教育界流行一个很难听的词——“死揪”,即“狠抓”的意思,一般用来指极端的应试模式,这个词用方言说出来别有一种野蛮与俗气,以前一直为教育界所鄙视,也广受社会批评。可是,它有社会基础。
南京有个校长在高一家长大会上,公开鼓动说:“在高考升学率问题上,我们就是要坚持‘死揪’!”他的话引来家长一片喝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被落实为“办家长满意的教育”,家长支持“死揪”,让媒体犯了糊涂,站到了常识教育的对立面;舆论导向出了偏差,教育管理部门的声音弱下去了,原先坚守教育理念的学校不得不挂出白旗。一些名校的作业负担比普通学校重50%以上,在“月考”基础上,近年发明了“旬考”;“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外,竟然又增加了“期初考试”,——这个“期初考试”,全世界中学教育绝无仅有,其目的就是不让学生寒暑假过得轻松。
多做作业,对孩子没啥好处
家长千万不要以为多做作业对孩子有什么好处,过量的作业让他们没时间思考,没有时间去和同学交流,也没有机会去观察世界。
孩子无法从学习中得到愉快,无法从做作业中获得智慧,他很可能缺乏走上社会的基本能力,他很可能无法正常地与人交往,因此,未来的他,会有气质情趣方面的缺失,生活品质不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