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平行的专题训练)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平行的专题训练
深圳市龙岗区东升学校——罗虎胜
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都可转化为 线线平行,而证明线线平行一般有以下的一些方法:(1)通过“平移”。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3)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4)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5)利用面面平行,等等。
(1)通过“平移”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为棱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
分析:取PC的中点G,连EG.,FG,则易证AEGF是平行四边形
(第1题图)
2、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AB=1,BC=2,CD=1+3,过A作AE⊥CD,垂足为E,G、F分别为AD、CE的中点,现将△ADE沿AE折叠,使得DE⊥EC.(Ⅰ)求证:BC⊥面CDE;(Ⅱ)求证:FG∥面BCD;
分析:取DB的中点H,连GH,HC则易证FGHC是平行四边形
3、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 E, F分别为AA1, CC1, AB的中点,M为BE的中点, AC⊥BE.求证:
(Ⅰ)C1D⊥BC;(Ⅱ)C1D∥平面B1FM.分析:连EA,易证C1EAD是平行四边形,于是MF//EA
AD
BA14、如图所示, 四棱锥PABCD底面是直角梯形, BAAD,CDAD,CD=2AB, E为PC的中点, 证明: EB//平面PAD;
分析::取PD的中点F,连EF,AF则易证ABEF是
平行四边形
(2)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5、如图,已知E、F、G、M分别是四面体的棱AD、CD、BD、BC的中点,求证:
AM∥平面EFG。
分析:连
MD交GF于H,易证EH是△AMD的中位线
6、如图,ABCD是正方形,O
是正方形的中心,E是
PC的中点。求证: PA ∥平面BDE
7.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C的中点.求证:AB1//面BDC1;
分析:连B1C交BC1于点E,易证ED是
△B1AC的中位线
2128、如图,平面ABEF平面ABCD,四边形ABEF与ABCD都是直角梯形,BADFAB90,BC
//
AD,BE
//
AF,G,H分别为FA,FD的中点
(Ⅰ)证明:四边形BCHG是平行四边形;(Ⅱ)C,D,F,E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
(.3)
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9.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1的中点,求证: D1O//平面A1BC1;
分析:连D1B1交A1C1于O1点,易证四边形OBB1O1 是平行四边形
10、在四棱锥P-ABCD
中,AB∥CD,AB=求证:AE∥平面PBC;
DC,E为PD
2分析:取PC的中点F,连EF则易证ABFE 是平行四边形
11、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CB=90,EA⊥平面ABCD,EF∥AB,FG∥BC,EG∥AC.AB=2EF.(Ⅰ)若M是线段AD的中点,求证:GM∥平面ABFE;(Ⅱ)若AC=BC=2AE,求二面角A-BF-C的大小.
(I)证法一:
因为EF//AB,FG//BC,EG//AC,ACB90,所以EGF90,ABC∽EFG.由于AB=2EF,因此,BC=2FC,连接AF,由于FG//BC,FG
12BC
在ABCD中,M是线段AD的中点,则AM//BC,且AMBC
因此FG//AM且FG=AM,所以四边形AFGM为平行四边形,因此GM//FA。又FA平面ABFE,GM平面ABFE,所以GM//平面AB。
(4)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
12、如图:S是平行四边形ABCD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SA、BD上的点,且求证:MN∥平面SDC
分析:过M作ME//AD,过N作NF//AD 利用相似比易证MNFE是平行四边形
13、如图正方形ABCD与ABEF交于AB,M,N证:MN∥平面BEC
AMSM
=
BNND,分析:过M作MG//AB,过N作NH/AB 利用相似比易证MNHG是平行四边形
(6)利用面面平行
14、如图,三棱锥PABC中,PB底面ABC,BCA90,PB=BC=CA,E为PC的中点,M为AB的中点,点F在PA上,且AF2FP.(1)求证:BE平面PAC;(2)求证:CM//平面BEF;
分析: 取AF的中点N,连CN、MN,易证平面
CMN//EFB
第二篇: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平行的专题训练
1. 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F分别为棱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
2、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AB=1,BC=2,CD=1+3,过A作AE⊥CD,垂足为E,G、F分别为AD、CE的中点,现将△ADE沿AE折叠,使得DE⊥EC.(1)求证:求证:FG∥面BCD;
3、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 E, F分别为AA1, CC1, AB的中点,M为BE的中点, AC⊥BE.求证: C1D∥平面B1FM.4、如图所示, 四棱锥PABCD底面是直角梯形,FAD
A
1BAAD,CDAD,CD=2AB, E为PC的中点, 证明:
EB//平面PAD;
5、如图,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E是PC的中点。求证: PA ∥平面BDE
6.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C的中点.求证:AB1//面BDC1;
7.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1的中点,求证: D1O//平面A1BC1;
8、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求证:AE∥平面PBC;
9、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ACB=90,EA⊥平面ABCD,EF∥AB,FG∥BC,EG∥AC.AB=2EF.M是线段AD的中点,求证:GM∥平面ABFE;
10、S是平行四边形ABCD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SA、BD上的点,且MN∥平面SDC11、如图,三棱锥PABC中,PB底面ABC,BCA90,PB=BC=CA,E为PC的中点,M为AB的中点,点F在PA上,且
DC,E为PD中点.AMSM
=
BNND,求证:
AF2F
P
.求证:CM//平面BEF;
第三篇: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平行的专题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平行的专题(基本方法)
一、利用三角形及一边的平行线a.利用中位线
b.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
(a)、利用中位线
例
1、如图,ABCD是正方形,O是正方形的中心,E是PC的中点。求证: PA ∥平面BDE
例
2、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D为AC的中点.求证AB1//平面BC1D
例
3、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
练习
1、ABCDA1B1C1D1是正四棱柱,E是棱BC的中点。求证:BD1//平面C1DE1DC,E为PD中点.求证:AE∥平面PBC;
2练习
2、在三棱柱ABCA1B//平面ADC1; 1B1C1中,D为BC中点.求证:A
B
1B
C1
练习
3、如图所示, 四棱锥PABCD底面是直角梯形, BAAD,CDAD,CD=2AB, E为PC的中点,证明: EB//平面PAD;
练习
4、如图所示,正三棱柱ABC—A1B1C1中,D是BC的中点,试判断A1B与平面ADC1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b)、利用对应线段成比例
例
4、如图:S是平行四边形ABCD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SA、BD上的点,且
SDC
AMBN
=,求证:MN∥平面SMND
例
5、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分别是AD1、BD上的点,且AP=BQ,求证:PQ∥平面DCC1D1。
1A
A
二、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例6.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点E、F 分别为棱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CE;
例
7、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过A作AE⊥CD,垂足为E,G、F分别为AD、CE的中点,现将△ADE沿AE折叠,求证:FG∥面BCD;
例
8、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1的中点,求证: D1O//平面A1BC1;
例
9、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
DC,E为PD中点.求证:AE∥平面PBC
2练习
5、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M、N分别是AB、PC的中点,求证:MN∥平面
PAD;
练习
6、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对角线的交点.求证:C1O//平面AD1B1.练习
7、已知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E、F分别是
AB、PD的中点.求证:AF//平面PEC
P
A
E
B
C
练习
8、在三棱柱ABC-A1B1C1中,M,N分别是CC1,AB的中点.求证:CN //平面AB1M.
C
1A1
M
B1
C
A
B
3利用平行线的传递性
例
10、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D, E, F分别为AA1, CC1, AB的中点,M为BE的中点, AC⊥BE.求证:C1D∥平面B1FM.F
A
1D
A
练习
9、三棱柱ABC—A1B1C1中,若D为BB1上一点,M为AB的中点,N为BC的中点.求证:MN∥平面A1C1D;
4利用面面平行
例
11、如图,三棱锥PABC中,E为PC的中点,M为AB的中点,点F在PA上,且AF2FP.求证:CM//平面BEF;
第四篇: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垂直的专题训练
高中立体几何证明垂直的专题训练
深圳龙岗区东升学校—— 罗虎胜
立体几何中证明线面垂直或面面垂直都可转化为 线线垂直,而证明线线垂直一般有以下的一些方法:(1)通过“平移”。
(2)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性质。(3)利用勾股定理。
(4)利用三角形全等或三角行相似。(5)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等等。
(1)通过“平移”,根据若a//b,且b平面,则a平面
1.在四棱锥P-ABCD中,△PBC为正三角形,AB⊥平面PBC,AB∥CD,AB=
DC,2E为PD中点.求证:AE⊥平面PDC.分析:取PC的中点F,易证AE//BF,易证
BF⊥平面PDC
2.如图,四棱锥P-ABCDABCD,∠PDA=45°,点E为棱AB的中点. 求证:平面PCE⊥平面PCD;
分析:取PC的中点G,易证EG//AF,又易证AF于是EG⊥平面PCD,则平面PCE⊥平面PCD
(第2题图)
3、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中,AB平面,PAB//CD,PDAD,E是PB的中点,F是CD上的点,且
DF
AB,PH为PAD中AD边上的高。
2(1)证明:PH平面ABCD;
(2)若PH1,ADFC1,求三棱锥EBCF的体积;(3)证明:EF平面PAB.分析:要证EF平面PAB,只要把FE平移到DG,也即是取AP的中点G,易证EF//GD, 易证DG⊥平面PAB
4.如图所示, 四棱锥PABCD底面是直角梯形
BAAD,CDAD,CD2AB,PA底面ABCD,E为PC的中点, PA=AD。证明: BE平面PDC;
分析:取PD的中点F,易证AF//BE, 易证AF⊥平面PDC
(2)利用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的性质
5、在三棱锥PABC中,ACBC2,ACB90,PCAC.APBPAB,(Ⅰ)求证:PCAB;
(Ⅱ)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
P
A
C
B6、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B是等边三角形,∠PAC=∠PBC=90 º 证明:AB⊥PC
因为PAB是等边三角形,PACPBC90, 所以RtPBCRtPAC,可得ACBC。如图,取AB中点D,连结PD,CD, 则PDAB,CDAB, 所以AB平面PDC, 所以ABPC。
(3)利用勾股定理
7、如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
1的正方形,PACD,PA1,PD求证:PA平面ABCD;
_ B
_ A
_D
_C8、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AD,且ABAD
CD1.
2现以AD为一边向形外作正方形ADEF,然后沿边AD将正方形ADEF翻折,使平面
ADEF与平面ABCD垂直,M为ED的中点,如图2.(1)求证:AM∥平面BEC;
(2)求证:BC平面BDE;
E
M
E
C
F
MC
B
A9、如图,四面体ABCD中,O、E分别是BD、BC的中点,CACBCDBD2,ABAD(1)求证:AO平面BCD;
(2)求异面直线AB与CD所成角的大小;
(1)证明:连结OCBODO,ABAD,AOBD.B
E
BODO,BCCD,
COBD.在AOC中,由已知可得AO1,CO 而AC2,AO2CO2AC2,AOC90o,即AOOC.BDOCO, AO平面BCD,BCCD,侧面SAB为等边三角形,10、如图,四棱锥SABCD中,ABBC
ABBC2,CDSD1.
(Ⅰ)证明:SD平面SAB;
(Ⅱ)求AB与平面SBC所成角的大小.
解法一:
(I)取AB中点E,连结DE,则四边形
BCDE为
矩形,DE=CB=2,连结SE,则SEAB,SE又SD=1,故EDSESD,所以DSE为直角。
由ABDE,ABSE,DESEE,得AB平面SDE,所以ABSD。SD与两条相交直线AB、SE都垂直。
所以SD平面SAB。
(4)利用三角形全等或三角行相似
11.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为正方形ABCD的中心,M为BB1的中点,求证:D1O⊥平面MAC.分析:法一:取AB的中点E,连A1E,OE,易证△ABM≌A1AE, 于是AM⊥A1E,又∵OE⊥平面ABB1A1∴OE⊥AM, ∴AM⊥平面OEA1D1∴AM⊥D1O
法二:连OM,易证△D1DO∽OBM,于是D1O⊥OM
12.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的所有棱长都为2,D为CC1中点.求证:AB1⊥平面A1BD;
分析: 取BC的中点E,连AE,B1E,易证△DCB≌△EBB1,从而BD⊥EB113、.如图,已知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过点B作B1C的垂线交侧棱CC1于点E,交B1C于点F,求证:A1C⊥平面BDE;
(5)利用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PA⊥平面ABC.)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2)若D也是圆周上一点,且与C分居直径AB的两侧,试写出图中所有互
相垂直的各对平面.P
A15、如图,在圆锥PO中,已知POO的直径AB2,C是狐AB的中点,D为
AC的中点.证明:平面POD平面PAC;
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以BD的中点O为球心、BD为直径的球面交PD于点M.
求证:平面ABM⊥平面PCD; .
证:依题设,M在以BD为直径的球面上,则BM⊥PD.因为PA⊥平面ABCD,则PA⊥AB,又AB⊥AD,所以AB⊥平面PAD,则AB⊥PD,因此有PD⊥平面ABM,所以平面ABM⊥平面PCD.B
第五篇:高中立体几何证明方法
高中立体几何
一、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论证
由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构成一套完整的定理体系,在应用中:低一级位置关系判定高一级位置关系;高一级位置关系推出低一级位置关系,前者是判定定理,后者是性质定理。1.线线、线面、面面平行关系的转化:
面面平行性质
//
a,
ab
//b)
线面平行性质
////
a
b
a//a//b
//
a
//
a//
2.线线、线面、面面垂直关系的转化:
在内射影a
则aOAaPOaPOaAO
l
线面垂直定义
a
la
ba a,ab
a a
面面垂直定义
l,且二面角l
成直二面角
3.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
a//ba
a
a
b
a
//
面面平行判定2 面面平行性质
3ab
a//b
//a
a
4.应用以上“转化”的基本思路——“由求证想判定,由已知想性质。”5.唯一性结论:
二、三类角
1.三类角的定义: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90°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0°≤θ≤90°(0时,b∥或b
)
(3)二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θ,0°<θ≤180°
2.三类角的求法:转化为平面角“一找、二作、三算”即:(1)找出或作出有关的角;(2)证明其符合定义;(3)指出所求作的角;(4)计算大小。
(三)空间距离:求点到直线的距离,经常应用三垂线定理作出点到直线的垂线,然后在相关三角形中求解。求点到面的距离,一般找出(或作出)过此点与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求之也可以利用“三棱锥体积法”直接求距离,直线与平面的距离,面面距离都可转化为点到面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