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琪峰韩寒将是一个成功的电影导演
Hong Kong film director Johnny To has said he believed Han Han would be a successful film director, at Han's recent film premiere for the “the Continent”.“I read Han Han's works, know he is a professional car racer, and I listen to his songs.How can there be such a talent and he was born in 1980s.This is rare.”
To flied to Beijing and attended the premiere of Han Han's new film “the Continent”(Hou Hui Wu Qi).Though To said he hadn't seen the film yet, he still believed that Han would make it a success as he was quite successful in other areas.To's appearance came as a surprise to Han, who was joined by actor's Feng Shaofeng, Bolin Chen, actress Wang Luodan, Yuan Quan and Joe Chen at the premiere.To explained that he actually hated attending press conference's, even for his own films.But as he really admires Han Han's talent like writing, singing and car racing, he flew from Hong Kong to Beijing to support him.Han did not hide his feelings and said he was excited to see To.He explained further that he was inspired by To's film “All About Ah-lang” and decided to be a car racer.Han's first film “the Continent” will hit Chinese screens on Thursday.更多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学习资料
第二篇:导演韩寒很忙 电影《后会无期》无涉敏感地带
导演韩寒很忙 电影《后会无期》无涉敏感地带
声名日隆,误解重重。用这几个字来形容韩寒,应该很恰当。
自1999年至今,围绕这个出生于1982年的上海郊区的男孩,已经“出产”太多太多的热点新闻。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一战成名,到当赛车手拿冠军,再到以博客为阵地,就热点事件发表个性看法从某种意义看来,韩寒,已经成为一种符号,符号的指向是“叛逆、个性、有见解。”
2012年,韩寒三十而立,这一年,他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争论,一些人认为韩寒的作品《三重门》有“代笔”嫌疑。两年过去了,韩寒积累的名气和影响力有没有受到影响,谁也没法量化。韩寒依然是当下最受关注的青年人物。
2014年,韩寒32岁。熟悉他的人感觉,他已悄悄收起了锋芒,过上“主流”生活。这两年,他没出新小说;他有了女儿韩小野;他创办电子杂志“一个”,在APP上知名度很高;他开始在instagram上不停放照片,粉丝呼天抢地争当“上门女婿”;最近,他又获得投资,正在筹拍自己的首部电影作品《后会无期》。
韩寒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哪怕是遇到非常激烈的质疑,依然屹立不倒,究其因,固然跟他个人的才华、个性分不开。在1995年至2000年,文学处于比较安静的时期,韩寒这一代的80后作家,一下子冒出来,得到认可。这个从上海金山区亭林镇工薪家庭走出来的“孩子”,不能不说是一个青年励志榜样的“标配”。今天,华西都市报为您“360°无死角”对话韩寒,揭秘80后作家的成长样本。
韩寒在变。如果你一直关注着韩寒,你会明显发现,从17岁到32岁,出道已经有15年的韩寒,状态越来越轻松。曾经,他是一个叛逆的少年作家,一个尖刻的博客意见发声者,一个被质疑代笔的青年作家。如今,他给大家更多的印象是,一个认真的忙碌的电影导演,一个与网友配合默契玩“神回复”欢乐互动的五好青年,一个上传爱女萌照被大家幽默调侃的“国民岳父”。现在的韩寒,更轻松,更好玩,更接地气。
韩寒为什么会变?
2014年的3月底,韩寒带领他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剧组,在浙江舟山桃花岛附近的沈家门东港紧张地拍摄了近一周时间。带着一肚子的疑问,华西都市报记者前往剧组实地探班,韩寒热情地接受了记者的面对面深度专访。
你好,沉静的“韩少”
对于名气这回事,韩寒坦言,“每个阶段都不一样。最开始从默默无闻,到走到街上有人认识,让签名,有采访,确实会有一些成就感,觉得满享受这种名气带给你的光环。但一个人出道15年了,如果还在享受名气这些虚荣的东西,那肯定是个没出息的人。”
三十岁前,韩寒的“锋芒”无需多言。见到韩寒,华西都市报记者先从写作的转变说起。“不如先聊聊你在网络上的写作吧?”面对记者的提问,韩寒说,“写博客最早期时,几乎把它当日记写,趣闻见闻都写了下来,还会回复网友。后来,觉得看的人多了,我觉得还是写一些言之有物的,就慢慢只放杂文和时评,希望让每一个来看我博客的读者获得的都是干货而不是一些日记。上了微博也是如此,总怀着所谓的责任感。现在我这样也很好,需要我的时候,可以挺身而出,平时大家就乐成一片。这不是转变,这是回归。”
在韩寒看来,在博客时代,写一篇受关注的文章是有门槛的。一篇文章能很好地传播出去被人认可,意味着这种作者有比较强的逻辑和思辨能力。“像我以前写一篇博客,会经过很多思考。而且还有很多杂文我都没有发表,就是因为我写完后觉得不好。微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把发表观点的门槛降低了。门槛一旦降低,一部分人为了第一时间获得关注,往往还未深思熟虑,就发表出去。这就导致很多不靠谱的言论从微博传出,从而造成了公众对一些本来尊敬的人失望。”
韩寒说,他很怀念博客时代,“打开页面,还能加载自己喜欢的歌曲。
虽然已经较长一段时间没有出新作,但读者并没有忘记,韩寒是写小说出道的“青年作家”。韩寒认为,写作是他所做的其他事情的一个总根基,“我在小说里表达的东西,其实也是我在别的媒介中表达的一切。”
再见,“叛逆学生”
1999年,韩寒凭借复试作文《杯中窥人》获得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之后他又主动从高中辍学、主动拒绝免试进入大学的机会。这些被认为是“叛逆的个性的”选择,引发教育界对应试教育的反思。韩寒也被当成是教育界的“叛逆典型”,成为一个全国瞩目的热门人物。
有一种观点说,韩寒为什么成为靶子,争议这么大,可能跟他得到的东西超过他的才华所应该得到的有关。对于这个问题,韩寒说,“我要怎么形容呢,有些人跟我说你赛车怎样棒,我会跟他们讲是我运气好,但是这其实,只是我对他人的一种安慰。对于有才能的人来说,的确需要一个机会来释放他的才能,但是运气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真正的有心的专注努力之人,不管你把他扔在哪里,他最终都会出来。只是他出来的方式可能跟你想象的不一样。他可能成不了一个演员或作家,但他在他的行业里面一定是出类拔萃的。”
试想一下,假如韩寒当初不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可能他会没有大众名气。但韩寒认为,他的成名除了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个契机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因素。韩寒说,在新概念作文大赛中,他并不是特别拔尖的一个。而他真正开始持续受到关注,是他的长篇小说《三重门》,“那个时候我的长篇小说已经都写得差不多了,《三重门》在当时本身只要它能出版,它也会受到关注。因为新概念在当时一开始的时候,多是在上海等周边长三角范围内有一些名声。只是后来新概念选集出版,全国性的报纸、电视台才开始报道。而且,当时我只是获奖的其中一个而已。真正有意义的是作品本身。作家必须得有作品。没有作品,光靠话题是没有用的。”
从高中退学,一些人把他视为敢作敢为的个性偶像,一边又被不少人批为“叛逆”,担心别的孩子也模仿韩寒,丢掉学业。对于这个问题,韩寒觉得有点可笑,“确实有不少人曾经跟我说,韩寒我要学你退学!我会说:退学有什么好学的,退学是一个行为,你要学别的才行!比如说,你要学习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你要学习的是他们的创新精神,而不是别的。其实我并不是因为上学不快乐才退学,我是因为我要有更多的时间做我自己喜欢的事情。你如果没有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你就踏踏实实去上学。坦白说,我当初如果不退学,我相信在一些别的事情上,以我的性格和脾气,我做得也不会差。”
谢谢,“代笔质疑”
2012年,网上掀起一场针对韩寒是否代笔的质疑。两年过去了,虽然那些争议之声并未完全消失,但这场“质疑”基本算是平息。
在质疑最凶猛的时候,很多读者真替韩寒着急。能看出韩寒当时,至少在情绪上还是受到影响的。因为涉及到他的家人。现在回过头来,客观来看:对于30岁的韩寒,那件事带来的影响也未必完全是坏的。比如可以提供一个机会思考一些东西,让他内心变得更加强大。对此,韩寒自己也有很理性的认识,“这件事其实对我更多的改变是在于,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以及人性的复杂性。”
直到现在,网上还时不时一些质疑言论针对韩寒,对于这些,是否会给韩寒的情绪带来影响呢?他的回答是,“很少,极少。”在韩寒看来,那些质疑者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偏执,“其实对他们自己的生活质量,以及他们身边朋友,都会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我是觉得,他们的这种精神,如果去干别的事情,说不定真的是可以获得一些成功。我非常希望,他们能够去投入到自己真正的这种人生当中,不要再如此挥霍自己的时光。当然,他们也会有自己的价值观,以为他们是为了正义,他们以为自己是在除恶。这也没办法,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观点,我也阻止不了他们。”
“那几年的确很艰难。我在出版图书销量的最巅峰时选择了不去趁热打铁多出版几本多赚些钱,而是另外一个自己热爱却完全陌生的行业。没钱的时候会很困苦。作家入行职业赛车,也容易被人嘲笑。头几年很艰难,后来偶然写一本书,销量也只有当年的五分之一。大家都觉得我在出版上没机会了,在赛车上也将一败涂地。但我没有放弃,再难依然烟酒不沾。”
四川缘分
韩寒:我对四川人有种特殊的感情
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今年2月份在上海开机之后,3月初曾专门前往四川凉山西昌,拍摄了多天。选择在西昌取景拍摄,出品人路金波爆料说,“主要是为了拍韩寒心目中喜欢的两个场景,比如他曾在西昌看到过一个加油站,空旷的感觉很好。剧组在那拍了20多天,光转景就花了6天,各种运输车辆的花费,额度都不小。”
很多人喜欢四川的美女、美景、美食。韩寒说,“四川的女孩子普遍漂亮,美女的比例很高,我当然喜欢。但由于我吃不了辣,所以四川美食,对我的吸引力相对小一点。在美景方面,事实上,除了成都去得多一些,我很少去自然风景区。对我来说,一个地方值不值得去,一而再地再去,关键是在当地有没有好朋友。而我很喜欢西南人的性格。如果你让我在全国各大省份中选择一些地方去玩儿的话,四川一定是位于前三名之内的。” 韩寒多次到四川参加赛车比赛,跟很多四川赛车手都成了很好的朋友,“不知道为什么,我发现,四川人开车技术都非常好。”这次电影处女作也和四川人有着不解之缘,《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就是四川成都人。谈起方励,韩寒说“我和老方的合作就是一种缘分,两个人聊得来,而且都是性情中人。”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韩寒是较早进入灾区的志愿者之一。他说,这段经历,让他对四川有一份特别的情愫。“在遇到大的灾难的时候,四川人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真令人敬佩的。我对四川人有了一种特殊的感情,很难用言语去说清。”
对于四川的作家,韩寒说,他并没有怎么来往,“我读过阿来老师的小说。但生活中,我跟阿来老师并没有来往过。”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浙江舟山报道
谈家庭
“韩小野两岁时想要摘一朵花,韩寒说:“小野,不可以,花朵也是有爸爸妈妈的,所以你要对这朵小花说什么呢?”小野的回答出其不意:“乖,和爸爸妈妈说再见”韩寒正在忙于拍摄电影《后会无期》,贴心的小野又发话了:“爸爸你工作辛苦了,我给你烤了一块面包,涂了果酱,还帮你吃掉了,不用谢”
都说女儿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对于小野的教育,韩寒表示唯一的要求是想象力和善良。“我不希望她配合这个世界,但希望她认识和了解这个世界。”
2010年,韩寒的女儿韩小野出世,韩寒荣升为爸爸。如今已过3岁的韩小野,经常被父亲在社交网络上曝光。精灵,可爱,漂亮。萌“杀”一片,韩小野如今比韩寒还红。无数网友开玩笑称韩寒为“国民岳父”,是因为都想让自己的儿子成为“上门女婿”。
之所以会主动上传女儿照片到网络上,韩寒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解释说,“因为当时已经被媒体拍到她了,我已经没有办法不让她曝光了。当时我就想,既然都已经被拍到了。万一拍得丑发出来,那还不如我自己发一些她可爱的照片,给大家看呢。不过,我发她的照片也不算多。她长到现在3岁多,我也就总共发了几次她的照片吧。确实有蛮多人喜欢她,包括我的读者。”
一大拨“女婿”正在靠近
韩寒都快被网友玩坏了!
2012年11月4日,韩寒获得中国房车锦标赛总冠军,妻子金丽华来到赛场,疑似韩寒女儿的一名女童现身,引发强烈关注。2013年11月11日,韩寒在微博首次曝光5张女儿的正面照,小宝贝眼睛极大,十分可爱。据悉,韩寒喜欢罗大佑的一首《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歌,韩寒在结婚前称自己要生三个孩子,不论男女,第一个叫韩小野,第二个叫韩小百,第三个叫韩小合。2010年,韩寒女儿出生后,果然叫韩小野。这一年,韩寒28岁。
女儿曝光后,网友纷纷留言并点赞,用调侃的方式排队问候,“岳父大人辛苦”、“岳父大人好”。在网友的留言里,你只能感觉到“一大拨女婿正在靠近”,“小野,我会踏着五彩祥云来接你的。”“老丈人你好:我是从小看你的新概念作文长大的,目前我也跟你一样神经,还有,不许在网上晒我媳妇照片。”网友们甚至把韩寒推上微博热门话题榜,“国民岳父韩寒”的话题让韩寒本人都很诧异,他感慨地说:“怎么会有这么个话题。以前看月亮的时候,人家都叫我韩少,现在新人胜旧人,在片场大家都叫我岳父。我的青春也太短暂了”
一大拨广告商也在靠近
韩寒替女儿拒绝天价代言
除此之外,现在有很多厂家找他女儿做产品代言,据说是非常高的代言价格。韩寒对华西都市报记者说:“我不会答应。”
女儿将来如果要当明星,韩寒也想好了,“我会先告诉她,做那一行,会有很多的曲折、艰辛、困难。我甚至还会给她摆出一些案例。就是一定会让她事先知道,很多东西不是想象中或表面上的那样。如果,她知道这些,依然坚持自己的选择,那我就会支持她。”
说起孩子的教育,韩寒也有自己的计划,“等到女儿6岁或者8岁以后,会尽量减少她在公共场合的曝光率。”韩寒希望大家可以淡忘韩小野的样子,至少可以避免走到街上她被陌生人认出来。“其实,会打扰她的生活只是一方面,我最担心的还是,过多的关注会影响她的心态。这也是为什么拒绝接让女儿上电视和接广告原因。主要是不想上她更多去接触这些东西。因为如果那样,她很可能会觉得,大家都喜欢我,大家觉得我漂亮,我这么可爱,我是明星。其实她哪里是什么明星啊。我希望她过好自己的生活,做她自己的事情。”
还有一拨“观念”在远去
“毫无疑问,我要送她去学校”
韩寒高中辍学,主动放弃进大学的机会。被视为反传统教育体制的一个代表。对爱女的教育方式,韩寒的思考也很成熟,不会过多掌控女儿的人生,尽量让她按照自己的天性发展。
“我想,她会在这个教育体制里成长。毫无疑问,我们要送她去上学,不会想到要自己在家教她。这样做,首先是因为学校可以让她有机会接触更多的社会现实。她得有同学、朋友。这些社会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第二,我们还是要她按照她自己的天性、特长方向,让她走自己的路。我本人在成长的道路上,算是教育界的叛逆者,但有可能我女儿的性格,恰好就很喜欢教育体制,她就巧合喜欢当学霸,考试满分她就高兴。那我们肯定得尊重她。”
爱女心切,但韩寒认为自己并不是那种宠溺的父亲。他认为,一个真正强大的人,是从不合理的社会环境里挣脱出来,而不是从小给她一个保护屏障,不让她接触不合理的东西,“我能做的只是,在遇到不合理的事情,我能有能力去保护她,帮助她,给她创造更多发展的条件。”
因为女儿,韩寒说,自己与父亲的关系也变好了。早年他辍学,父母都反对他。父母希望韩寒走传统的道路,上大学,找一份稳定工作。后来他们都没办法了,只能鼓励他。韩寒坦言,他在读初中时,“与父母的关系很差,因为处于叛逆期,很多时候选择的是对抗而非沟通。后来在北京呆了几年,反而缓和了关系,更加理解父母。到现在女儿出生,大家就更融洽了。”
如今的韩寒,在郊外拍电影,条件艰苦,拍摄繁忙,跟宝贝女儿没法经常见面。思女心切,韩寒只能打电话跟女儿通话。不过拍摄场地的信号经常不好,现场也必须静音,这让他错过不少跟女儿电话聊天的机会。但韩寒透露,女儿每天都会发语音给他,“但她很独立,不是特别粘人。” 华西都市报记者张杰
韩式家庭观
“我太太无人可替代,但我会在街上对女孩心动”
熟悉韩寒小说的读者都知道,爱情很少占主角,他对女性的刻画也很少。为此路金波还开玩笑式地当面“批评”过韩寒,“写女性爱情很不上心,要么是无疾而终,要不是没头没尾,从来不展开,只是一些模糊的片段。你小子是不是对女性也太不尊重了?还是说,太招女生喜欢的人,都会犯这个毛病?”
但华西都市报记者获悉,这次拍电影,爱情的部分不少,而且还很传奇,韩寒的状态让路金波有点意外,也感到惊喜。他认为,拍这个电影,是韩寒第一次真正处理爱情这个题材。听到记者转述路金波说他小说中不爱处理爱情题材,韩寒又笑了,“我在现实生活中老处理这个题材啊。”
韩寒坦承,从第一本小说到现在,他在小说写男女关系,从来不会写得特别露骨。但这并不表明,他对爱情这个题材不感兴趣,只是他有自己的处理方式,“不是我特意回避爱情这个主题,只是说我有自己一套对爱的美学处理方式。那种男女一相见就荷尔蒙激发的句子,我不会去写的。最多是淡然带到一点点。写得越详细,越破坏质感。我不喜欢看那种特别激烈的争吵,拥吻,上床。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在那里天天接吻,在其他影视作品里都看过一万遍了,还能接出什么花来呢?我不喜欢煽情和洒狗血,也不会让其出现在我的电影里。”
不喜欢在小说中煽情和“洒狗血”的韩寒,现实中的爱情故事,也颇受关注。他的爱人金丽华是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编导专业的高材生,外貌清丽脱俗,赛车也是一把好手,和韩寒很相衬。但外界很少看到她以公众人物现身,相当低调。现实中的韩寒,对爱情的观点,依然足够坦率,“简单地说,我太太、我们的孩子,她们是我的家人。没有人可以替代的。但是,我还是得承认,未来有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一个女孩子,我还是有会心动的可能性。我不能绝对保证,我遇上了我太太,我们结婚了,然后我就一下子成为圣人了,将来全天下的女孩子,都绝对不可能打动我。我太太未来会遇到什么人,我也不可能绝对把握啊。因为未来是未知的,任何事情都做不了绝对保证。不过,虽然我不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怎么样,但是我一定会把当下的事情做好。”
采访手记
人总要学会自己长大
导演韩寒很忙。3月31日下午,《后会无期》剧组即将转场出发到内蒙古。之前,比约定时间稍晚,韩寒几乎是一阵风一样“冲”进了记者准备采访的房间,双手捧着一台苹果笔记本电脑。他为自己迟到轻声说着抱歉。韩寒穿着一件很普通的灰浅色棉袄,头发有点长,似乎该剪了。戴着一个黑框眼镜,文静斯文,如果不说他是韩寒,外人可能会误以为他就是一个在校大学生。
赵长天曾经说,私底下跟韩寒接触,他是一个很温和,普通的一个小男孩。而一写杂文,或者发表什么观点的时候,一下子就变得很犀利。对于这种所谓的“反差”,韩寒认为,这很好解释,“人的性格就是多面的,并不是我刻意要塑造一个犀利的自我形象。其实,现实生活里很多这样的情况啊。比如有些女孩子你看着很温和,但你可能永远不知道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又比如很多朋友都是东北大汉风格,但一到KTV里拿起话筒就唱:“后来,我总算学会了如何去爱”。
记者面前的韩寒,看起来心情很不错,全程脸上带着可称作是“灿烂明亮”的笑容。只有遇到一些需要深入思考一下的问题,笑容才短暂地消失几秒。经过一个多小时近距离的坦诚交谈,记者能清晰感受到,这位体验过年少成名的“天才作家”,以叛逆形象出位的青年代表,已将种种**带给他的影响沉淀于心,显得更加温和而成熟。韩寒自己也承认,这些**对他更多的改变在于,“让我认识到这个世界人性的复杂性。”一个人在名声最盛之时,遇到一些所谓的危机,能化危为机,借力运势,对于真正的自我成长,不无裨益。
一个成为符号级的人物,比普通人更容易招来误解,韩寒这一路,有过如日中天的高峰,也有过备受困扰的低谷。也许正应了他的成名之作的名字:一个人成长,就要跨越“三重门”。张杰
谈电影
吴怀尧对话韩寒
“2014年3月28日晚上10点
三位警察封锁了浙江舟山武岭隧道入口,隧道内聚集了上百位沸腾的年轻人,他们的“带头大哥”,是中国作家富豪榜常青树、国内顶级赛车冠军—32岁的韩寒。他自编自导的电影处女作《后会无期》,当晚在武岭隧道取景拍摄。
10点25分
工作人员发出号令“现场保持安静开始!”韩寒戴着眼镜,在大监视器前正襟危坐,聚神观看。
10点35分
隧道内气温14摄氏度,有风吹过;韩寒起身疾步走到女演员旁边,耳语般沟通细节,然后大家听见他说—“再试一遍”。29日零点46分生活制片喊:“放夜宵啦”,大家排队领取宵夜;凌晨3点10分,《后会无期》在武岭隧道的拍摄告一段落,离开前,隧道内被剧组打扫得干干净净,连一颗烟头都没有。
2014年2月14日情人节,韩寒开始了他脚不沾地,忙出白头发的生活。那一天,他执导的首部电影《后会无期》在上海宣布开机。由于剧组保持低调,没有召开开机新闻发布会,拍摄中婉拒全国各大媒体的探班,所以关于《后会无期》,人们只能从韩寒微博以及剧组官微中获知蛛丝马迹。3月28日到4月29日长达一个月期间,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在舟山和上海数次对话韩寒,这也是迄今为止韩寒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谈论《后会无期》的来龙去脉和重要细节,关于拍片初心、最新进展、票房预期、极端状况、坚持与妥协、野心与梦想,韩寒娓娓道来,坦率讲述。
为什么要拍电影?
“想换一种表达,我满意的东西不会差”
吴怀尧:2014年1月6日,你在微博公布要拍电影《后会无期》,引发广泛关注;2月14日情人节,《后会无期》在上海宣布开机,现在拍摄过半。你不动如山,动如雷霆,我想这背后肯定有漫长的等待过程和力量积蓄,我特别好奇的是,你拍电影的根本动因是什么?
韩寒:对我来说,所有事情的动力就是喜欢。不动如山的原因是时间非常的紧,没时间动。拍摄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想换一种表达方式。也许我自己的作品风格只有自己去表达才最舒服,我也最能明白自己要什么。
吴怀尧:听说《后会无期》中冒险、爱情、梦想、青春、励志,一个都不少?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
韩寒:如果有一部电影号称一个都不少,那有极大可能是一部烂片。事实上,好的电影往往都会有很多元素,但标榜自己有好多元素的电影,得小心。至于电影的内容,上映后自然见分晓。
吴怀尧:去年底从你的出版人路金波那里听说你拍电影,当时我就在想,以你的影响力,登高一呼,粉丝云集,它会不会像《小时代》那样变成粉丝电影?还是你希望用一个电影跟世界谈谈?一句话,我想知道你要拍给谁看?
韩寒:其实每一个好的作者或者导演身后都会有粉丝,但靠粉丝的支撑是走不远的,会越来越式微,只有走出自己的小世界,甚至背弃所谓的那些粉丝,才能走得更远。我不拍给谁看,但希望自己能满意。我的满意点很高的,我满意的东西不会差。
吴怀尧:我觉得《后会无期》的片名充满寓意,这是否意味你在向公知形象告别回到艺术的道路上来?还是对童年时的故乡、对逝去的朋友、对三十岁前的自己,一次回顾和总结?
韩寒:未必,电影纯粹就是电影,我从几个想拍的故事里选择了一个好操作的。仅仅是这样。导演处女作,喜欢是一部分,但不要给自己设置太大难度是一部分。不过后来发现,这部电影还是挺难拍的。
为什么要低调地拍?
“东西还没拍出来,不好意思办发布会”
吴怀尧:你写文章时一直源源不断地挑战言论的边界,这次拍电影会一如既往吗?还是会综合考虑投资人、合作伙伴们以及当下电影审查制度,对某些敏感地段绕路而行?
韩寒:事实上,这些工具应该交由杂文完成。小说和电影应该以叙事和情怀为大,一味承载批判,反而本末倒置,刻意且无味。有些故事,本身带有社会批判性,那将融入故事和人物的命运中,未尝不可,有些故事,本来就无关批判,你非要让主人公张嘴来几句,那就是弄巧成拙。我自然希望环境越宽松越好。
吴怀尧:通常电影开机,都会举办新闻发布会,五星酒店,鲜花美人,媒体云集,唯恐天下不知,《后会无期》开机的时候却打破行规,你直接跳过了这一步,这是为什么呢?
韩寒:东西还没拍出来,不好意思这么干,等拍好以后吧。吴怀尧:拍电影比你想象中简单还是复杂?作为一个没有深度实践知识的新导演,你如何跨越自身素质能力局限的鸿沟?
韩寒:任何人都有能力局限,扬长避短,举一反三,好问好学很重要。之前要有一定的积累和基础,否则大家都会很累。你可以是新人,但你不能是零。
吴怀尧:据我所知,《后会无期》的演员,包括陈柏霖、陈乔恩、钟汉良、冯绍峰、袁泉等影视明星,这个阵容可以用豪华来形容,这些明星演员都是你挑选的吗?拍戏过程中,你们沟通顺畅吗?
韩寒:演员永远是一部电影非常重要的议题,也是筹备期间最让人头大的事情。好在《后会无期》的演员都非常优秀,很快大家就可以看见他们出乎意料的表演。
吴怀尧:我亲眼见到,为了电影中一个15秒的镜头,你前前后后拍了5个小时,从一楼到二楼有15级台阶,陈柏霖走上走下近百次,你是个细节控、完美主义者吗?你希望每一个镜头都有看头,就像你写文章时追求每一个段落都能出彩?
韩寒:那是个极端例子。过程中有很多其他的调度。电影没有百分之一百的完美,但必须要在进度,质量中达成一个平衡。比如有一场戏,镜头量不小,本来是在一个凌晨,天色微亮,如果是小说,只要前面加几个字,观众就自动脑补了当时的气氛,但电影如果真要追求凌晨天光密度,那这场五分钟的戏甚至要拍两个多月。于是我不得不调整为“上午”,最终还是拍了五天,这就是妥协,但这是必要的。
怎么看待文学与电影?
“如看到其他人写的好的小说,以后也会拍”
吴怀尧:张艺谋曾将莫言、苏童、余华等人的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冯小刚基本上就是跟着王朔和刘震云的小说跑;姜文的电影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和《让子弹飞》,也是改编自文学作品。你自己作为一个作家和导演,怎么看待文学和电影的关系?
韩寒:电影是独立的艺术,但文学是大宗。如果看到其他人写的好的小说,我以后也会尝试去拍摄。
吴怀尧:除了给自己写剧本,你会给你喜欢的导演写剧本吗?如果有一个剧本是别人写的,你又特别喜欢,你会去拍吗?
韩寒:会拍其他人写的剧本。但过程中应该有不少改动。我的气质比较奇怪,就和我写的小说一样,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至于给其他人写剧本,应该不会。
吴怀尧:据我所知,你比较喜欢1995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电影《地下》,这部电影中蕴含对家乡命运的深刻思考;你在《后会无期》中,有场戏是在你老家亭林镇粮仓拍摄,我听说你小时候在这个粮仓玩过,这是不是你对童年时代的一次回忆和对家乡的一次致敬?
韩寒:我喜欢德国电影《他人的生活》,更克制,更隐忍,每个画面都师出有名。库斯图里卡的魔幻现实主义初看很新鲜,但也容易审美疲劳。把不可能在这个场景出现的东西置放到这个场景里,一两次可以,多了也烦,且没有根基。我的那场戏在老家的粮仓拍摄基于三个原因,空间足够大,出风口好看,而且租金便宜,并没有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为这场戏接的并不是我的家乡,而是其他的场景。还有一场戏是在我家乡拍摄的,是袁泉和绍峰的一场戏,大家可以在电影里看到。我个人非常非常喜欢这场戏。大浪淘沙,电影无数,这场戏会被留下。
吴怀尧:你喜欢的电影大师是谁?如果《后会无期》被这个大师看见,会不会忐忑?
韩寒:我只有喜欢的电影,没有认定的导演。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我觉得它是拿得出手的。我对作品的要求不会低。
吴怀尧:日本流行音乐殿堂级人物小林武史先生将为《后会无期》担纲音乐制作,这是他第一次选择与中国电影人合作—你是怎么“搞定”这个日本人的?
韩寒:制片人老方(方励)委托了日本的一个朋友去和小林洽谈,他听了故事,很感兴趣,来中国谈了一次,就确认了。他已将音乐的小样发来,非常好听。
吴怀尧:《后会无期》的制片人方励是摩羯座,据说这个星座的典型特征是工作狂、细节控、行动力超强,老方是这种性格吗?他经常到片场探班吗?
韩寒:我和老方很早就认识,他邀约我导演一部电影,我也正有此意,所以一拍即合。事实上,在他之前,也有人预定过,只是后来他们没有继续在这个行业工作。老方是个老顽童,精力充沛,热爱电影。我在阵前冲锋拍片,他在北京忙碌一些后期工作人员的组织,我们分工明确,他很放心剧组,几乎不用去片场,大家的合作都很顺利。
会担心票房问题吗?
“不可能没有期待,收回投资就好”
吴怀尧:徐峥拍《泰囧》,赵薇导《致青春》,他俩都是第一次当导演,从商业角度讲,这两部片子都大获成功,对于《后会无期》,你心里有票房期待吗?
韩寒:不可能没有期待,但能收回投资,我就满足。
吴怀尧:人们习惯性把电影分为商业片和艺术片,前者票房为王,后者获奖至上,你怎么看待商业片和艺术片?
韩寒:我现在或者未来会努力争取把他们合一,我相信好的电影具备这样的魅力。但无论商业还是艺术,我最忿恨的,没有亮点的,看不见才华的电影。
吴怀尧:关于电影《后会无期》,你能不能告诉我一个从来没有告诉过其他人的秘密?
韩寒:嗯,我发现我最喜欢吃剧组盒饭。吴怀尧:英雄起于草莽,话语就是权力。你出道时年仅17岁,无权无势又年轻,通过写作获得巨大影响力,投身赛车成为顶级冠军,现在开始当导演拍电影—是什么力量支持你一直追寻梦想?你最迷茫最难熬的时候是什么阶段?
韩寒:一开始是争一口气,后来发现,世界上没那么多人在乎你,所有努力,还都是为了自己,为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乐趣。有很多迷茫难熬的时刻,但大家都会有,也没有什么可矫情和诉苦的,至少我开着好车,出门住好的酒店,已经比很多人开心。
吴怀尧:相比写作和赛车,拍电影是一个团队活,每天眼睛一睁,作出一个决定,就有几百人开始行动,你这个剧组也算一个组织了,作为带头大哥,你如何带团队?
韩寒:结果就是一切。结果好,一切决定和改动都是合理的,恰当的,英明的,结果不好,再合理的计划都是死板的,不灵活的,愚蠢的。虽然现实,但这是事实。
什么时候处女作公映?
“5月杀青,上映时期我也不好说”
吴怀尧:每次你在微博晒小野的照片,一大波女婿就会靠近,身为网友眼中的“国民岳父”,你的岳父关心你的电影进展吗?
韩寒:我的岳父很关心我,但他更关心中国足球和中超联赛。很难找到一个这么关注国足和中超联赛,始终不离不弃的人了。这充分说明我的岳父温厚善良。
吴怀尧:你出门前有“照镜子、正衣冠”的习惯吗?你现在有白头发了,你留意到了吗?
韩寒:没有。我不在乎那些。我只确保裤子拉链拉上了。现阶段睡眠时间很少,也没时间操心这些了。
吴怀尧:我读你的博文发现你以前写文章,或是跟人打笔仗,往往想驳倒别人的观点;你近两年的文章有了明显变化:先包容别人的观点,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让你改变?
韩寒:比起驳斥与对立,宽容与妥协更珍贵。适当的妥协不是委屈自己或者所谓怂,而是使事情的发展更容易接近你的目标。除非你就喜欢姿态与腔调。就像导演工作,很多人觉得所谓导演,就是在现场指挥这个,指挥那个,是权力的象征,很爽。其实不是这样。我在几乎不指挥来指挥去,甚至不会大声说话。人要通过很多的努力,让自己更加厉害,比起那些用大嗓门企图压制世界的人,让全世界都安静下来听你小声说话的人更可畏。
吴怀尧:现在这个问题,和我们都有关系—中国作家富豪榜至今已经举办八届,从一开始备受争议到现在获得广泛认同,我清晰地记得,你是第一位站出来承认自己的版税收入和作家富豪榜数据八九不离十的上榜作家,现在当导演了,你以后出书的速度会不会放慢?对于写作致富这个现象,你怎么看?
韩寒:写作就应该致富,中国有这么多人口,作家得到的还不够多。这几年我忙于其他,暂时退出争夺,其他朋友努力。
吴怀尧:大家都很关心《后会无期》的档期,具体几月几日全国上映?
韩寒:我们的电影是现场同期剪辑的,希望可以在年内上映。电影将会在5月杀青。现在连我自己都不好说。无论早,或者晚,我都会把它质量控制到位。但我不觉得剪辑一剪一两年是对质量负责,这只能说明导演没想明白。我非常明白自己要的东西,也舍得做减法,效率应该会挺高。具体档期,拍完以后再决定。
吴怀尧:档期确定后,如果方便,请第一时间告诉我。
韩寒:OK。吴怀尧:你的英文不错啊。韩寒:Yes。 原文地址: szwz179.cn/bgyl/ szwz179.cn/bmhyl/ szwz179.cn/dlyl/ szwz179.cn/fbsyl/ szwz179.cn/hjjbyl/ szwz179.cn/hqyl/ szwz179.cn/hygjyl/ szwz179.cn/jjyl/ szwz179.cn/kkwyl/ szwz179.cn/klkyl/
第三篇:解读杜琪峰的黑帮电影
解读杜琪峰的黑帮电影
世界一流学者大卫·波德莱尔在《香港电影的秘密》曾说:“20年来,这个约600万人居住的城市,一直拥有全球规模数一数二的电影王国,所制作的影片数量,几乎超越所有西方国家,输出电影之多,只仅次于美国。”“那些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作品,都包含出色的创意与匠心独运的技艺,是香港对全球文化最重大的贡献。” 而黑帮电影无疑是其间最灿烂的奇葩。在空间狭窄、节奏过快的香港,繁盛的黑帮电影,是人们寻求浪漫精神和避世出路的一个通道。80年代《英雄本色》上疏朗落魄的小马哥,90年代《古惑仔》里的不羁少年,他们毫不犹豫地舍生赴死,曾经是几代年轻人心中自由、独立和反叛的象征。及至21世纪,《无间道》的横空出世,续写了黑帮电影挽救香港电影市场的神话。这些五色迷离的黑帮电影,正是由幕后高人“长袖善舞”才能扬威江湖。而在如今香港影坛,吴宇森远走好莱坞,林岭东销声匿迹,刘伟强专攻百分百商业电影的境况下,长了一副憨厚面孔、做事不太高调的杜琪峰已无可争辩地成为香港黑帮电影最重要的代言人及继承者。
银河舰队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创作团队及杜氏影片中常出现的演员,他们都在杜琪峰的点拨和提携下,自己的事业又走向另一个高峰。
1996年,杜琪峰成立“银河映像电影制作公司”,韦嘉辉、游志达等人悉至麾下,组成了电影界的“皇家马德里”。在电影界也有很多这样的团队,如王家卫的电影,不看介绍也知道摄影是杜可峰,美术指导为张叔平。同样,成龙电影中的武术指导也是由“成家班”组成,形成了对中国电影武术做出贡献的谐趣式武打片风格。
杜琪峰从1972年就开始在无线任职助导,参与制作了包括《陆小凤》在内的很多优秀电视剧。那时的无线电影十分红火,有“香港电影少林寺”的美称,香港新浪潮的领军人物徐克、严浩、许鞍华都是从这里起家。后来,他身为编导及监制,经手了许多精品,包括《雪山飞狐》、《鹿鼎记》和《射雕英雄传》,《雪山飞狐》甚至还获得了国际电影节的金奖。1983年,他放弃在电视圈打下的基础,毅然投身电影事业。就在当年他为凤凰公司(后为银都机构)拍摄了自己第一部电影《碧水寒山夺命金》,这部片子手法独特,却反响平平。在整个80年代,他几乎拍遍了种种类型的电影,除了擅长的黑帮、武侠题材外,1988年的贺岁电影《八星报喜》还成为了当年票房冠军。而1989年《阿郎的故事》更使杜琪峰第一次得到金像奖最佳导演的提名。进入90年代,徐克掀起了古装武侠片风潮,而杜琪峰却依然特立独行,他拍出了带有幻想色彩的武侠电影《东方三峡》和经典喜剧片《审死官》。后者更是以四千多万港币的收入名列当年票房榜首。1996年,“银河映像”的成立,是他电影中转折点,从这开始,是杜琪峰的创作高峰期。在2000年的第1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杜琪峰以《枪火》和《暗战》两篇同时入围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终凭借电影《枪火》首次荣膺最佳导演奖。此后杜琪峰的名字几乎成了香港票房的保证。他2001年拍出的三部电影《瘦身男女》、《钟无艳》和《全职杀手》以9000万港元的总票房,成为当年香港导演中的票房之冠,全然已成了救市之王。2004年,杜琪峰接连贡献《大世界》和《黑帮龙虎斗》,拍摄手法独特,让观众大呼过瘾。有的影评人甚至把2004年称作了“杜琪峰年”。
在杜琪峰当电视剧编导期间,曾有两位年轻人先后担任过助理导演和副导演,他们便是如今被我等港片拥趸者所津津乐道的陈木胜和游志达。陈木胜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电影高产者,最近几年接连拍出《双雄》、《新警察故事》、《三岔口》,已成为香港少壮派的代表之一。游志达从小荧屏到大银幕的时间比陈木胜长了一些,他1992年脱离无线,赴马来西亚发展,继续拍摄电视剧。直到1996年杜琪峰等人成立“银河映像”才重将他招至旗下,开始银幕导演生涯。杜琪峰一开始就很放心地让游志达自己去干,只是在幕后作监制,结果在1998年的一年的时间里,他就拍出了“黑色三部曲”(《两个只能活一个》,《暗花》,《非常突然》),其颇具实验意味的创作风格却独树一帜,亦赢得了为数众多的忠实拥趸者。
在“银河映像”这个团队中,杜琪峰与韦家辉最先相识,韦家辉是学摄影出身,在杜的影响和劝说下后来才开始做导演,可谓大器晚成!周润发去好莱坞发展前的最后一部电影《和平饭店》交给了当时名气不是很大的韦家辉拍摄,结果创纪录地获得金像奖七项提名,直到《无间道》系列的横空出世才打破这个纪录。《一个字头的诞生》一反香港黑帮片赞颂男儿义气、任意而为的一贯风格,对当时的古惑仔和黑社会现象,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在众多黑帮片中显得标新立异。
还有游乃海、罗永昌和叶天成等,他们个个都是能编能导的高手,在杜琪峰这位带着大哥的指引下,定将带给我们更多的优秀黑帮电影。
杜琪峰对于演员定位的改变是显而易见的,他可以在一部影片中最大限度地挖掘演员最大的表演潜力。
作为杜琪峰的专职“御用演员”,刘青云自然很出色,在同时代的帅哥美女都熬出了皱纹或白发之后,刘青云依然屹立不倒,在香港这个地方确实不易。他早期在《新不了情》和《星光俏佳人》中,只能出演一些忠厚老实、木讷少言的角色,后来经由杜琪峰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这个外貌普通的人却总能够焕发出那些相貌英俊的演员永远无法迄及的神采,已成为香港为数不多的戏路宽广、片约不断的实力派明星,在大陆也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号召力。而且还做了滋养鲜花的“牛粪”,娶了香港选美比赛中学历最高的“亚姐”郭蔼明小姐做老婆,星运与艳福同样令人羡慕。
刘德华更是受益良多。刘德华从来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总觉得他不会演戏,以前在周润发时代,刘在电影部还只能演一些小喽啰、小混混之类,基本上是混个脸熟。后来世事变迁,华仔晋身为香港的顶级天皇巨星,大大小小演了近百部影片,但演技却没有什么进步。直到这部《暗战》,刘德华终成正果,成为一个“半演技派”。影片中几个不同的造型颇有新意,也很有水平,刘哥哥摇身变为刘姐姐的表演很好看,也很搞笑,有一瞬间甚至骗过了我的眼睛。刘德华因此一飞通天,凭此片获得香港金像影帝奖,一举摆脱了不会演戏的恶名。我想,他最终要感谢的大概就是杜琪峰了。
熟悉黄秋生的影迷都知道,他早期拍了很多烂片,即使是获得1993年的电影金项奖最佳男主角奖的《八仙饭店之人肉叉烧包》也是一部集强奸、谋杀及食人于一身的残暴惊险片。后来,因凭借《无间道》系列大红大紫时,在接受采访时说:“虽然《枪火》没有获奖,但那是我演过的最满意的片子。”可见,跟杜琪峰合作的经历是他最美好的回忆。
说到演员,就不能不说林雪,因为他是我最喜欢的香港演员。如果要把林雪的作品列一个年表,就几乎是在重新整理杜琪峰的作品。他塑造了一系列小人物,平凡普通,如同生活中的你我,也几乎全都是配角,但却有一种“天生我材”的独特魅力。杜琪峰曾说:“林雪是那种任何地方给他任何角色都演得出色的演员。”
还有任达华、吴镇宇等,除了只用他们的本色魅力演戏外,再稍加杜琪峰的点拨,就更能使他们光彩照人,倾倒无数观众。
惺惺相惜
如果电影有性别的话,那么,杜琪峰指导的一系列电影就应当贴上性别为男的标签。影片中的角色没有好坏、正邪之分,不同的只是他们的立场不同、职责不同,正义与非正义也需要重新评判,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之间的情义。就拿《暗战》为例,原本两人是互相敌对的,一个是警察,一个是“大偷”,表现的是男人之间的故事,男人之间的斗争:两个旗鼓相当的男人,互相能猜到对方的所思所想,并引诱其掉进自己的陷阱,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胜负。
刘青云与刘德华在片中是势均力敌的对手,都具有超高的智商,恰似一对对弈过招的棋手,既是敌我,也似是朋友,并各自为对方高超技艺所折服。刘德华的父亲死于黑道大哥李子雄之手,华决定利用最后的时间为父报仇,并且要设计一场绝妙的罪案与警界第一高手刘青云一决高低。他于是策划了一起抢劫案,并劫持人质到大厦天台,警方派刘青云与之谈判。这是两位主角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在长达六七分钟的时间里,双方互相摸底与试探,一正一邪的警察与盗匪如同一对老友,彼此望着对方,没有太多的肢体语言,不急不慢地交谈着。刘接受了他的挑战,答应与他玩一个72小时的游戏。最后,华从李子雄手里劫得两千万,并揭发了雄的罪行,让他被警方抓住,报了父仇;但这时他自己已被刘盯住,两人又坐在同一辆车里,又回到了以前的游戏。在明知是骗局的情况下,刘青云还是放华逃脱。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两个本应互相敌对的人,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历经患难,彼此之间惺惺相惜。在这部杜琪峰拍得很用心的影片中,更多地借鉴了好莱坞的意念。主题的类似让我想起了被誉为“黑道老大”的阿尔·帕西诺与演技之神的罗伯特·德尼罗联手合作的《盗火线》。但二刘在这部影片中的对手戏,也可称得上是香港电影中少见的精彩。我不知道聪明的杜琪峰为何会拍续集,也可能是想挟《暗战》成功的余威来一个事半功倍,结果却完完全全地、彻彻底底地克隆了前一部作品,不过却是一份拙劣的复印件。
另一部充满阳刚之气的影片就是《枪火》。故事其实很简单,帮会老大遇刺,虽然摆脱了危险,但老大身负重伤,并且生命已受到了威胁,于是社团一面调查是谁下的手,一面急调各方人马来护驾。然后是几个男人拼命保护老大的故事。虽然开始还互存芥蒂,但经过几次的并肩战斗,建立起了非一般的兄弟感情,变得惺惺相惜起来。我最喜欢的一段场景是在他们等候老大的时候,室内的几个男人把一个用纸搓成的纸球踢来踢去,配合得相当熟练,俨然像是一支在绿茵场上同仇敌忾的球队,十分有趣。保护老大的任务结束以后,五人集团必须解散,就在大家兴高采烈地喝酒庆祝,甚至约好“五人兄弟情谊永不变”时,黄秋生接到老大兄弟传达的命令:做掉吕颂贤。原来,吕颂贤在保护老大期间经不起诱惑,竟然和大嫂勾搭上了。这时,大家表现迥异,但都为同一个目的:力保吕颂贤。黄秋生接到命令时,心情非常沉重地答应:一定给个满意的答案(结局也确是满意的)。吴镇宇首先不答应,对着黄秋生狂吼:“大家是兄弟吗!你一定要结果他是吗?好,那我告诉你,我保他保定了!”话虽这么说,但也不想伤了兄弟义气,只有偷偷派张耀扬送走吕颂贤。但就在吕颂贤要离开的时候,张按捺不住说了出来:你走了,我们几个怎么办?社团不会放过我们,我们都完了!吕颂贤这时才如梦初醒,决心不走,自己留下来一个人承担过失。有点口吃的林雪,他一个人去向老大求情,在出租车里反复准备怎样求情,老忘记词,样子活像孩童一般,可爱极了。
结尾是,林雪开明宗义地说:“一天是社团的人,一辈子都会是。即使你金盆洗手,只要社团需要你,你都不可以拒绝。也许有一天是你需要社团。除非你混不出名堂,没有仇家,那你可以洗底退出社团。替社团办事,其实只是一份工作,不过这份工作有它自己的规矩,但是违反这些规矩的代价不是扣薪水和开除,而是要你的命。”在这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中,必须搞清规矩,但决不要丧失情义,否则你将无依无靠。一开场在Super Bowel Restaurant枪战中,洪老大手下的一个小兄弟,怎么也止不住冷汗,为了活命,他竟弃老大于不顾,自己先溜了。这种不义之举,也因为违背了保镖的基本道德而遭到惩罚。但是他的命很大,当再次看到老大时,此时他已是一个清洁工,老大给了他一叠钱而不是几发子弹。他最后终于大彻大悟地替老大挡了一枪。
人生无常
杜氏影片常以一种沉重压抑的风格表现出人对命运的悲观绝望,无所适从,体现着存在主义悲观论。
众多梁朝伟的Fans认为最好的一部电影不是在王家卫电影中扮演的角色,而是那部诡谲异常的《暗花》。黑道帮派争斗即将爆发,神秘的暗花突然出现,使这场一触即发的争夺瞬间凝滞,两股势力莫名其妙地胶着在一起。一开场,胡子拉喳和有着寂寞空洞眼神的梁朝伟,在澳门大街驱车挨家挨户寻找杀手,他不断掏出白手绢擦拭热汗淋漓的自己,他并不掩饰自己的焦虑和烦闷。当他拿着完好无损的酒瓶狠砸疑犯的右手,一下,一下,再一下。砸的好像不是人手,而是他自己的状态。等砸完之后,还得继续这种无聊的寻找,让观众甚至比他还焦急。电影里到处都阴暗潮湿,感觉身上都粘着粘乎乎的苔藓。“为什么选我,我是个好警察,只要给钱就行。”在流尘飞舞的幽闭室里,梁朝伟绝望地问刘青云。这话听上去有些黑色幽默。一个好警察?一个给钱就行的好警察?!但是梁朝伟的确很委屈,为什么是我呢?为什么偏偏选中我!梁朝伟从一开始就费尽心力寻找的暗花果然是存在的,只不过暗花的对象就是他本人。“一个十几年都没有回过澳门的老头子,真正的厉害,我倒想见见。”当梁朝伟杀死刘青云,气定神闲地来到码头时,人倒没见到,但依然逃不脱死亡的结局。梁朝伟、刘青云这些狠角色努力半天,但都被这位老头子,知晓一切,玩弄一切,操纵一切。一切迷踪幻影,都成了人为的操纵。如果谁坚持要探求这个老人怎么就这么厉害?只会得到这样的答案:钱,没有人知道它的魔力有多大„„江湖,只要你够狠就能闯„„然而命,遇到这两样东西,就会变得很贱„„
曾看过一种评论,特别有趣,明为腥风血雨和荒凉环境的澳门实为回归后的香港。个人前途一派模糊,完全被幕后操控,港人被抛置于时代的风口浪尖,在自以为是的角色也是笼中之鸟。片中角色无力回天的政治预言,无异于给刚遭受金融风暴打击的港人又一记当头棒喝。
“突然”一词在字典里的解释是: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在《非常突然》一片里,这种突然的意味俯拾皆是,真正做到了戏如其名:人生就是由很多像片中那些不经意发生的突然事件,它在开始时看似毫不重要,但最后却足以影响人的生死。因此,我们才会说人生无常,唯命运之神依旧独大。正如那句经典台词:有雨的时候没伞,有伞的时候没雨。
本片故事开始时,只是一宗普通的金铺劫案,三名大陆赴港的毛贼,在白天抢劫金铺,刚巧遇上巡警而慌忙逃亡,其中一人恰巧逃入另一帮大陆悍匪躲藏的大厦。警方重案组卷入了这两帮歹徒的意外牵连之中,本以为成功打死了那帮悍匪就可以放松庆祝,不料,正好碰上那两个漏网的毛贼,双方一轮混战,小组六名成员竟然全部中枪殉职。跟这个警匪交战平行发展的爱情线同样来得非常突然:任达华和刘青云是同组好友,两人在金铺劫案中巧遇以前认识的茶餐厅老板黄卓菱。刘喜欢黄,但他以为黄喜欢任,因此个性的他主动把黄往上司身上推,不料黄真正喜欢的人却是刘,使刘感到十分意外。这突然来临的抢劫、突然爆发的枪战、突然遭遇的冲突、突然的全体死亡等都给人以断裂、突兀、不可理喻的黑色冲击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升华了导演所崇尚的那种黑色视角的魅力,同时也把观众们带入了一个看似有惊无险、实则险象环生的黑色玄机之中。
值得指出的是,自97后,香港类型片中的恐怖破坏力量矛头都直指流窜香港的大陆人,似乎可以反映港人对回归的真实态度,面对强大外力的悲观情绪和无力感,这和《暗花》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突然》的沮丧结局暗示出香港以卵击石、死局早定的必然。更因前面铺垫的警队大家庭般的人情温暖,使家破人亡的宿命悲剧更惨烈不堪。
黑色幽默
与“幽默”相比,黑色幽默表现出两个最突出的特征:一,它虽然也有一般幽默的“悖反性”结构,但是把这种悖反性推到极至,使之成为一种不可理喻的悖论,由此强调事物的荒诞性和非理性。如海勒小说中的“第22条军规”,一方面明文规定,空军军官完成规定的飞行次数可以回国,一方面又不断提高飞行次数,让你永远达不到飞行次数,也永远回不成国;一方面规定,一切精神失常的人都可以不完成规定的战斗任务,立即遣送回国,一方面又规定任何人只要提出自己的精神不正常,就证明他的精神很正常,因此仍然不准回国。二,与此相应的另一个特征是,幽默中的黑色成分大大加重了,这种黑色一方面来自事物的荒诞性和非理性所造成的无法逃脱的压迫感。另一方面,来自审美主体对死亡的极度冷漠。上述两个特征,即荒诞滑稽与冷漠恐怖的融合,构成了黑色幽默的独特性。因此,人们常称为
“大难临头的幽默”、“绝望的幽默”等。黑色幽默实质上是一种痛极而笑的逆反表现,对死亡的麻木和冷漠只是为了拉开与痛苦的距离,它以这种极端的方式传达出生存的焦虑感和危机感。在冷漠的外表下,依然掩藏着不灭的希望。
《PTU》中的警察林雪,被几个小混混袭击,在混乱中丢掉了自己的佩枪。枪支的丢失对于这个小角色来说,后果非常严重,不仅饭碗没有,甚至还有牢狱之灾,于是他委托任达华在天亮之前替他把佩枪找回。问题的危害性进一步升级,马尾被杀,林雪被怀疑成最大的嫌疑犯,CID要捉拿他归案,马尾的父亲黑社会老大也要让他有个交待。面对巨大的压力,林雪只能失魂落魄地四处寻枪。从发现丢枪的那一刻起,林雪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就动摇了,失职和犯罪感就占据了整个身心,只剩下一门心思发疯似的寻枪。寻枪,也正是林雪对自我失落人格尊严的寻找,枪的失而复得最终使他得到解脱。影片最后枪“得来全不费功夫”并立下奇功的他,俨然一副小人得志的样子,这就是地地道道的黑色幽默。
《一个字头的诞生》虽然被指责模仿基耶洛夫斯基的《误打莽撞》和英国《滑动门》三段式复合结构,但正如《电影史论思辨》中的一句话:“人们去看类型影片,是去和那些银幕上的老相识会面,去听老故事,去参加已熟悉的事件。虽然他们肯定也是去寻求强烈的感情,令人兴奋的场面和新鲜的对话,但是正像去游戏场的人一样,他们想寻求探险的滋味,但是宁愿在他们觉得能够有把握的环境中寻求。”除了吸取本土的精华外,也可学习西方影片中一些开放而新颖的构思和技巧。
影片讲述了一个黑社会小混混黄阿狗的命运轨迹,算命的说,黄阿狗会在三十岁那年有人生的转机,不是死就是坐上老大的位置。在第一段中,黄阿狗和小猫想偷运房车来发财,不料途中意外,小猫本来打算用房车来赎回太太,不料自己却死在运车过程中。最后,黄阿狗为了救朋友,自己也命丧黄泉。于是叙事倒回,黄阿狗又和小猫出发了。在去台湾的旅途中,他们经历了很多,却顺风顺水,黄阿狗终于坐上了台湾老大的位置。此时,似乎一切都结束,但是,叙事再次倒回,黄阿狗还是在香港,他去大陆还是去台湾?在这种分段叙述中,表,电话都一起作为某种提示物,不时地提醒观众。一部反潮流之作,无处不在的黑色幽默,调侃着人们的挣扎与无奈,成为“银河映像”的招牌之作。
有人曾说,看导演学女演员时的审美倾向,这位导演的气质也就知晓六七成。印象中,常在杜琪峰作品里出现的女演员郑秀文、蒙嘉慧、邵美琪、黄卓玲,都不是花枝招展的女演员,却都共有很倔强、执着的气质。他的这种倔强执着正如银河映像的一贯风格:狡诈的在商业计算与作者理念间走钢丝,永远渴望不落俗套。最近听到一个令人期待的好消息,投资四千万、故事时间跨度两年、影片长达四小时,出场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的黑帮电影——《黑社会》即将上市。杜琪峰誓将黑帮片进行到底。
第四篇:电影导演学习指南
正所谓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动画师也因该有更高的追求,虽然有点远,但那是一种态度!
热爱电影的人不少,学习电影导演的学生很多。但是学成后做上导演工作的少之有少。为什么呢?
因为不会拍电影,所以就无法加入电影创作队伍。道理很简单。
于是抱怨学院。于是举出若干没有进入专业院校成为导演的人的例子,试图证明院校学习无用,然后眼睁睁地看着导演们该拍戏拍戏、该得奖得奖,然而这些导演绝大多数都出身于院校。
学院有没有问题?
有。主要问题是,所有的中国大学都被安排了大量文化政治类基础课,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此类课程都占据了1/4~1/3的课时总量。反观国外电影类学科,此类课程少之又少。专业课程量不足,是学院的最大问题。
为什么北京电影学院总是能够保持业界内的优势呢?其实,他们也有相当多的课时被硬性划分给文化政治类课程所用,但是大量的电影资料、每周例行的影院观摩、来来往往的电影大师、周边便利的电影环境,令电影学院的学生们在“二课堂”中补充了大量的营养,足以补上课内的损失。
在所有学生作品比赛中,电影学院的作品都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
其他学校不是也经常得奖吗?
那是因为:一来评奖很多,全球每年好几千,国内也有好几十;二来大部分评奖都有鼓励、普惠的性质,获奖面大本身就是评奖的目的。
在学生作品的含金量方面,差距可就太大了。这绝不是请一个电影学院摄影师就能够解决的,也不是自己搞几个沙龙就能够解决的。一些师生常说:“电影学院也没有什么神秘的!”这话一出口,就已经承认自己的差距了。
战斗机能够飞上天,风筝也能飞上天。这种比拟太残酷了。但就是这么回事。
电影学生的毕业后成团成组地加入电影产业,其他学生中只能零星加入。所以就有一些说法滋生:“他们有门路。他们有背景。”这种思维习惯令人瞬间获得了心理平衡。
如何学会做电影导演? 其实,大部分院校都提供了足够的教育资源,就看自己学不学。
不用参考罗伯特·罗德里格斯的经验,国情不一样。
不一定非要去北京电影学院。以及在国际上排名低于北京电影学院的那些外国学校。在中国的省级大学的电影专业学习,都可以成为一名电影导演。
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不学,怎么学。
你要先学会写电影剧本。
你要先搞清楚什么是电影剧本。
我们的很多学生,到了毕业也没有见过什么是电影剧本!你能相信这样的学生热爱电影事业吗?
哪里有电影剧本?以前的《当代电影》,现在的《世界电影》上每期都有电影剧本,并且都是当年最重要的世界各国电影剧本。图书馆里,还有许多旧剧本的出版物。中国电影资料馆和首都图书馆以及地方的图书馆中,都有大量的剧本收藏,复印也很方便。
阅读100个以上电影剧本,仔细分析其中的3~5个,你就基本上掌握了剧作的很多窍门和技巧。
再看看悉德·菲尔德的书。
可惜我们的学生大部分连剧本的格式是什么都弄不对。
你要阅读小说。
图书馆里的小说千千万,免费可以借到。
没有几百本小说(文学)垫底,就没法讲故事。中国的《红楼梦》、《水浒传》,外国的《红与黑》、《简爱》,古典的《荷马史诗》、《史记》,现代的《1984》、《蜗居》,这个功夫不下,故事讲不好。
再有一个窍门就是,读戏剧剧本。全世界重要的戏剧无非500种,拿下其中的100,就算大功告成了。中国电影导演普遍叙事能力低下,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小说读的不少,戏剧剧本则读的太少。
文学底子打好了,再看看《作家文摘》、《读者》,补充大量社会、地方知识,叙事功力自然就上去了。然而,我们那些能够通过本科、研究生考试的高分学生,却实在没有看过几本书。热爱张爱玲的没看过《诱僧》、《色诫》,研究文革的不知道《隐形伴侣》、《血色黄昏》。更不要说旁的了。
你要看电影。
这个实在是无话可说。在一个所有电影几乎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的时代,想要做电影导演的人们看电影的数量居然稀少。每一次开题、答辩,老师们说的影片学生们都要唰唰唰地记录,因为闻所未闻。见识低,就固执,他不知道的就不存在,老师说也没用。
看还得往细里看,就是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反复看。我给08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梅兰芳》、《色诫》、《建国大业》,给09研究生拉片分析的是《因父之名》、《风声》、《惊天动地》。大家的收获都很大。10研究生的第一堂课是《无人驾驶》,我们要脚踏实地地研究你即将面临的问题,而不要远眺喜马拉雅山。
但是这一定是大部分研究生们一生中仅有的拉片经历,他们课下一次都不会再做。
所以,导演应该其他人当。
基础的搞明白了,你去写剧本。反复写,多写,敢于写大题材。
剧作也有训练方法。我们先脱离开课堂,就在实战中提要求。
假如,华谊兄弟给你5万块,请你写《集结号》剧本。这活你接不接?估计肯定接,接了,又怎么写呢?就是拼了命的写呗。
但是我们研究生开题交的剧本,没有一个是拚了命的。
你不跟世界拼命,就不会有自己的天下。
你要去进行长期的图上作业。
一个是各类表格。分场景表,分场景表,日夜晨昏戏表,内外景表,贴在墙上,一遍遍地比较、琢磨。一个半小时短片,夜戏占了一半,合适不合适?三个日外景是不是能够合并拍摄?一个窗口镜头是不是接着27B的窗户翻过来就拍了,用不着去磕一饭馆?都得琢磨透了。琢磨的不仅仅是制片计划,是你对整个作品节奏、气蕴的把握。
然后就是分镜头剧本。写三个长篇分镜头本,你就都明白了。
然后是“故事板”,也就是画面小人书。一定自己画。自己动手一画,画面里要什么不要什么就都清楚来。光看,一辈子也不明白。
先择你最喜欢的电影,找出两三场,分镜头画小人书。画完了,自己片子的图也会画了。
然后画平面图。如何将小人书拍成活动的。平面图一画,问题就都出来和暴露了。这边有扇门要堵死,那边有扇窗要打开,没地方放鸭子可以在后期画外补声音,用移动轨就得卸门槛。
如今有很多用过的A4纸,抱回去,整夜整夜地画吧,画三年,就明白了。
画图比写剧本用处还大,因为图是立体的,活的,直接转换到银幕上的。
你要找一个合适的团队。
要最合适的,不要最好的。
因为你不是在一个最好的环境中拍最好的电影。
你正在努力制造一个合适的机会,拍摄一部相对合适的作品。
战斗中,连长指导员都阵亡了,队伍被火力压在洼地里,几分钟后就会全部被消灭。一个战士出的主意,队伍分路突破,不仅仅脱离死地,还歼灭了对面的敌人,这个战士,战后基本上就是新任连长了。
导演就是这个战士。
你要在第一时间发出准确的命令,明确指出方向,解决问题。有这么几回,自然就是导演的威望了。
至于骂人摔剧本之类的,都是下三滥的招术。真碰上了混的给你来俩嘴巴,你也是干吃亏。告到法院,也无非是让人家骂一顿你回给他俩嘴巴,都是孩子气的事。
到了现场,导演面临的第一件事就是:机位摆在哪里?
大部分导演不知道。
他真不知道,因为他不画图。
第二件事就是:怎么给演员说戏?
大部分导演也不知道。因为他们以为,电影是不需要表演的。
所以导演工作都被那些会画图懂表演的给做了。
“你们都是什么烂人!太差!什么都不懂!”
“我要是有吕乐做摄影,霍霆霄做美术,王丹戎做录音,久石让做音乐,张进战做执行,张纪中做制片,早就拿奥斯卡奖了!”
你拿不了。你还缺男主演德尼罗和女主演波特曼哩。
你要有一个严格的拍摄计划。
详细的全面的前期准备,如同攻打一个山头前侦察,哪里是沟渠,哪里有山洞,哪里是火力点,通过暴露山脊需要多少秒,开阔地能够容纳多少人展开。
拍戏的道理完全一样。
坚决执行拍摄计划。到了计划的期限,甩了戏也要进入下一环节。
可以丢掉一个连队,但不能让整个团壅塞在泥泞里畏缩不前。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就要事先留有预案,哪些部分是可以丢掉的。
哪个部分都不能丢!那就会丢掉整个作品。
没有制作拍摄计划的经验怎么办?
到其他同学的剧组里,免费给人家做计划。做三次学生作业统筹,最多五次,对付一个低成本电影的经验就差不多了。
你要掌握技术。主要是摄影技术。
首先要了解器材,特别是运动器材和照明设备。
对于摄影机性能不必有特别的了解,那里有摄影师。告诉他你的美学要求,让他去实现。你不必全面掌握色温、景深、色阶、反差等等,因为你没想成为一个大腕导演。
但你要知道你所需要的运动和光线效果。表述不明白,就把你的样本电影的截图搞到笔记本电脑上给摄影师看:照着这个拍!做学生不丢人的。
窍门就是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蹭课,很多老师的课都不错的。再有就是去参加柯达、SONY所有的会议,那些会议都是公开报名免费的。当然也包括其他技术会议。
你要懂得剪接点。这个能力的来源也很简单,就是拉片。拉片一千,就是剪接师。
你要手握一个笔记本,把学习和创作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一个在开拍前展开笔记做工作安排,在拍摄结束后看回放做笔记的学生,未来才能够做一个合格的导演。
请你在(作品)毕业答辩时,带上你所有的笔记、图表、分镜头本,他们会帮助你通过答辩,如果你有这些东西。
做导演很简单的。
就是看你做不做。
写完了,发现这也就是一段废墨。忽然明白,为什么人家给角色起名叫废墨了。又明白,每一次开题、答辩,很多学生总是滔滔不绝地诉说着和电影无关的事情,百般制止也是无用。不过电影人的生活,怎么说得出电影的话来呢?
“我要是有吕乐做摄影,霍霆霄做美术,王丹戎做录音,久石让做音乐,张进战做执行,张纪中做制片,早就拿奥斯卡奖了!”
你拿不了。你拿了,那才叫天雷滚滚。
第五篇:“后会无期”导演韩寒的自由之路
“后会无期”导演韩寒的自由之路
5月29日,韩寒导演处女作《后会无期》发布首款海报、预告片。《后会无期》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韩寒给它的定义是“公路喜剧,当然不是那么闹腾的喜剧,我不想撒狗血。”谈到《后会无期》的票房预期,韩寒不无调侃地感谢徐峥、赵薇、郭敬明的成功,让自己拍电影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度。事实上,从作家、赛车手到导演,这也是韩寒的自由之路。
闭嘴还是话唠:
导演韩寒炼成记
自从今年2月14日《后会无期》在上海开机后,一向在微博上惜字如金的韩寒突然成了话痨,开机、选景、选角、自曝……从而形成独特的“韩寒跟帖”文化,还顺带得了顶“国民岳父”的帽子。人人都懂这是为了宣传。书写得不好可以烧掉手稿,砸了电脑,拍电影则是一项群策群力的活动,关乎票房,关乎投资人,关乎“导演处女作”,任谁都不可能再选择傲娇。
也因此,《后会无期》从拍摄期便时时流传着关于导演的小道八卦。比如韩寒喜欢在演员的耳边说悄悄话。对此剧组工作人员私下戏言:韩寒与男演员交流像是在“搞基”,与女演员交流则像是在泡妞。比如《后会无期》里有大量驾车行驶在路上的戏份,但韩寒决定全片不采用漂移等炫技场面,不过常常在拍摄结束后,韩寒便把冯绍峰从车里拽出来,自己钻进去来个漂移或者甩尾解解瘾。
在韩寒“三天一预告”的逼迫下,观众们终于看到了一款预告片。网友@Roc Lee认为,这本质上是一个给粉丝看的预告片,冯绍峰、陈柏霖、王珞丹、袁泉等大牌明星在一分钟左右的预告片中悉数亮相,“画面风格带着沙土质感,很符合公路片的基调。大咖们邋遢到没朋友,但一点都不影响视觉,因为人家长得美。” 北京发布会上的韩寒一如既往地妙语连珠,一如既往地城市青年精英的角色。但导演最希望影片大卖,女婿是检验票房的唯一标准,你们懂的。
《后会无期》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在最东边一起长大的几个年轻人决定重新选择自己的前路,横跨大陆的自驾旅途上,那些传奇经历与际遇让他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归宿。”韩寒给它的定义是“公路喜剧,当然不是那么闹腾的喜剧,我不想撒狗血。”
不管厚不厚道,还是得提郭敬明,因为这次《后会无期》与《小时代3》的上映日期只相差一周,同档PK的野心昭然若揭,160天的拍摄制作周期让人体会到的不是中国电影工业的发展进度,而是投资人急于收回投资,韩寒急于在电影圈证明自己的迫切之心。
但电影行业是需要一个时不时泼点冷水的工种,冯小刚冷水被浇得一头一头的;陈凯歌《无极》之后还没缓过来劲儿;去年郭敬明虽然取得了票房的成功,但对其作品的批判已经达到了道德高度。韩寒也提前感受到了这种不例外。
画面、配音、节奏都成了吐槽的对象,一位影迷吐槽:“《后会无期》的先导预告片为什么让我产生了山寨版《星际穿越》的即视感,配乐和镜头都是的,还有,那个配音的是谁?拖出去斩了好吗?”还有网友说:“进入电影圈的韩寒如果不是被投资绑架,就是暴露出焦躁了,谁能帮帮他?”
80后作家的第三类会师:
挂一片布都是名牌?
中国电影市场盯上韩寒是早晚的事,在郭敬明的《小时代1》成为“越骂越卖座”的电影营销经典案例后,韩寒小说《一座城池》改编的电影便已经备受期待地公映了。
担任《后会无期》制片人的方励坦言自己早在2010年就跟韩寒有接触,“他很想做电影,我也喜欢和热爱电影的人接触。当时他跟几家公司接触,后来韩寒为《二次曝光》写歌,当时就有了合作拍片的意向”。
韩寒的《后会无期》被定义为公路喜剧。公路片诞生之初,多半是由当时好莱坞的青年导演执导,以反映青年人失落、孤独、愤懑和反叛的生活方式为主题。其主人公们多驾驶着各色汽车,怀着破碎的梦,疾驰在穷乡僻壤上。从埃德加?乌麦尔导演的《绕道》到70年代斯皮尔伯格的《决斗》和波格丹诺夫的《纸月亮》,公路片逐渐成为一种独立于其他片种之外的新的类型电影,逐渐杂糅了更多的类型元素,其中既有好莱坞的传统格局也有独辟蹊径的巧妙构思。
“空气越来越差,我必须上路了。我开着一台1988年出厂的旅行车,在说不清是迷雾还是毒气的夜色里拐上了318国道。” 韩寒在2010年筹划的新作《1988》上体现出的文学概念,为韩寒及其团队的自创,在其主编的杂志《独唱团》中首度连载,这也是国内首度实际尝试“公路小说”这一概念的第一本小说。
从《后会无期》到《小时代》系列,这也已经是韩寒和郭敬明继杂志出版、广告代言后的第三类型会师,这两个人的战争,或会这样一辈子持续下去,而他们的作品所传递出的价值观,将会在不同领域极大地影响同代人以及下一代人。
韩寒《一座城池》于2006年首次出版,小说叙述“我”因为一场乌龙的意外杀人事件,与好友健叔展开了一场莫名其妙的逃亡生活。书中对话随处可见韩寒独特的幽默与人生观。这是作家韩寒被改编成影视作品的小说中,率先公映的一部。才女导演徐静蕾认为小说“任何评论都是多余的”,但对于从不缺话题的韩寒来说,有多少赞美,就会收获同样多的质疑,对这部小说不屑一顾的读者甚至苛刻地说,“这样的小说,也只能用来打发时光了”。
根据韩寒作品改编的电影,不会缺乏关注,也不会缺乏观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顺韩寒化”和“去韩寒化”给电影风格带来的影响皆而有之。而但凡有韩寒或郭敬明的消息,必定是捆绑在一起比较着八卦才有意思,这是营销策略,在投奔电影界这一时髦动作上,写书、选角、宣传、论战……影迷依然热衷拿韩寒和郭敬明做电影比较学讨论。
也许,只出版一期的《独唱团》夭折了,可《最小说》依然畅销,这是韩寒和郭敬明的区别,也给未来在电影的比拼中,谁会占领上风增加了悬念。但弱势的国产电影需要强有力的原创力量注入,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郭敬明还是韩寒的小说介入电影,都为丰富本土电影的内容提供了支持。而想要一睹两股新鲜力量在银幕上一较高低,我们要放弃固有的傲慢与偏见,做一次自由的选择。
枪毙韩寒:一个“段子手”的自由之路
谈到《后会无期》的票房预期,韩寒不无调侃地感谢徐峥、赵薇、郭敬明的成功,让自己拍电影得到了更大的自由度。事实上,这也是韩寒的自由之路。
有人说,韩寒越来越会玩了。从带着《独唱团》原班人马办起新杂志《一个》到CTCC天马站比赛夺冠后,他站上赛车车顶,在众多车迷注视下,享受外界的闪光灯聚焦在自己身上。而与他搭档多年的出版人路金波合作策划、主编和撰稿的大型科普书 “地球从哪里来”更是华丽地跨了个界。
在“公知”“先锋”“青年领袖”等标签的背后,韩寒正在很努力地像常人一样享受生活,结婚、生子、赛车,必要时,他也会针对那些有关自己的指责做出反击,然后码点字继续自己的“离经叛道”。他题为“碎片”的博客曾这样描述《一个》――“每天都只有一张照片,一篇文字,一个问题和他的答案。但也只是一枚碎片”。
韩寒主编的ONE书系《很高兴见到你》、《去你家玩好吗》和《想得美》收录了最热文艺阅读APP“ONE 一个”的绝品好文,受到众多年轻读者追捧。却也在微博上被封为“国民岳父”饱受调侃,ONE副主编,韩寒的高中同学回应:“韩寒就是个天生的段子手,他很享受发微博的过程和乐趣。”
在回答记者关于“最喜爱电影”的问题时,作为著名文青,韩寒给了一个“很没有气质”的答案:“就是世界末日,核弹危机,病毒来袭,大拨僵尸。因为我看电影的时间都是深夜了,生活类电影很容易看睡着。尤其是我小的时候,我爸爸买了一个录像机,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看了四部片子,《真实的谎言》《生死时速》《终结者2》《侏罗纪公园》。这四部片子让我震惊。直到现在,我依然最喜欢《终结者2》。”然后调侃:“我应该扯一些你们根本没有看过的生僻电影,以显高深。”
韩寒被媒体塑造过各种“先锋”“领袖”形象,在他身上,人们投射了太多期望,几乎每一个社会热点话题成为谈资,大家都习惯了等待他说道说道。但他说他最喜欢电影《后会无期》预告片中 “闭嘴”这句台词,他反感心灵鸡汤、人生说教,闭嘴是很好的表达。
韩寒说,原来想当记者,后来知道记者上面还有主编,还有各种高深的审查机构,所以觉得当作家比较自由一些,“现阶段不会考虑从政,不能忍受与那些不解风情的人站在一起,说着那些排比句”。
经历了作家、赛车手、导演三重身份,这三个身份各自代表着什么?韩寒觉得是代表不同时期自己的追求和兴趣。“一个人在那里写作,然后成为作家,不光荣。让很多人成为作家,这个是很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