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9号

时间:2019-05-13 08:3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9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9号》。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令

第249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已经2010年12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第73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规章清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10〕28号)要求,省政府决定对18件省政府规章作如下修改。

一、《四川省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治安管理办法》(川府发〔1987〕205号;第103号令修改)

将第一条和第十五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二、《四川省制止牟取暴利实施办法》(第69号令)

将第十三条中的“当事人拒缴违法所得或者罚款的,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的规定通知其开户银行予以划拨,对没有银行帐户或银行帐户内无资金的,可以将其商品变卖抵缴”删除。

将第十四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三、《四川省反窃电管理办法》(第137号令)

将第二十四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四、《四川省国防交通管理办法》(第151号令)

将第四十一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五、《四川省建设监察规定》(第192号令)

将第二十六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六、《四川省价格监测规定》(第217号令)

将第二十七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七、《四川省征兵工作实施办法》(第49—1号令)

将第五十三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八、《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实施办法》(第177号令)

将第二十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九、《四川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第10号令)

将第一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

将第十四条中的“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和国家物价局《关于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进行纠正、查处”修改为“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规定依法进行纠正、查处”。

十、《四川省行政事业性收费许可证管理办法》(第23号令)

将第十九条中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和国家物价局《关于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予以查处”修改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等规定依法予以查处”。

十一、《四川省旅馆业治安管理实施办法》(第48号令;第103号令修改)

将第五条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十二、《四川省罚款和没收财物行政处罚管理办法》(第22号令)

将第十九条中的“依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处罚”修改为“依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予以处罚、处分。”

十三、《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第94号令)

将第三十五条第二款修改为“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应当向设区的市无线电管理机构备案,公众移动通信手机除外。”

将第四十九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第一款规定销售无线电发射设备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移送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十四、《四川省风景名胜区建设管理办法》(第102号令)

将第五条删除。

将第六条修改为“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实行分级审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建设项目,其设计方案由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他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由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成都市行政区域内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建设项目设计方案,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成都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省级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建设项目,其设计方案由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报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其他建设项目的设计方案,由县(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十五、《四川省防伪技术产品管理办法》(第135号令)

将第七条、第十条第一项、第十二条第一项、第十五条、第二十一条删除。

将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中的“违反本办法第八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七条”。

将第十九条中的“违反本办法第九条”修改为“违反本办法第八条”。

十六、《四川省电力设施保护实施办法》(第140号令)

将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中的“征用”修改为“征收”。

十七、《四川省旅游景区景点讲解人员管理办法》(第147号令)

将第七条修改为“讲解人员考试由旅游景区景点所在地市、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县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对考试合格的人员,由旅游景区景点所在地市、州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县级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核发讲解证。”

十八、《四川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办法》(第183号令)

将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修改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单位之间转让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设备的,应当报省气象主管机构备案。”

将第二十八条第(六)项删除。

根据上述修改对部分规章的条款顺序作相应的调整。

第二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

机制的意见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平稳运行和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意见》(国办发〔2010〕62号),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要按照保障机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保障医务人员合理待遇的原则同步落实补偿政策,建立稳定的补偿渠道和补偿方式;同时坚持以投入换机制,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转变运行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发挥好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功能。

二、建立健全稳定长效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支出和业务支出等运行成本通过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补偿。基本医疗服务主要通过医疗保障付费和个人付费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通过政府建立的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补偿;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办法补助。各地要按照核定的编制人员数和服务工作量,参照当地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均工资水平核定工资总额。政府负责其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设备购置经费、人员经费和其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的业务经费。按扣除政府补助后的服务成本制定医疗服务价格,体现医疗服务合理成本和技术劳务价值,并逐步调整到位。按上述原则补偿后出现的经常性收支差额由政府进行绩效考核后予以补助。

(一)落实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国家规定核定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由政府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规划足额安排。

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0年,各级政府按照不低于人均15元的标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2011年起,进一步提高人均经费标准,建立稳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卫生、财政部门要健全绩效考核机制,根据服务数量和质量等绩效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及时足额拨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由同级财政按照服务成本核定补助;承担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的,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经费(包括离退休人员经费)、人员培训和人员招聘所需支出,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相关人才培养规划和人员招聘规划合理安排补助。

(二)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医保支付政策。调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费项目,将现有的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 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不再单设药事服务费,合并项目内容由省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有关部门按国家要求具体规定。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全省统一定为1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参保(合)对象就医发生的一般诊疗费全部由医保报销支付,同时要相应提高医保支付上限标准。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及医保支付政策可在已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及已开展基本医保门诊统筹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先行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服务仍按现有项目和标准收费。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行收费或变相收费。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物价等相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监管措施,防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重复收费、分解处方多收费。

(三)落实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的补助。落实政府专项补助和调整医疗服务收费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常性收入仍不足以弥补经常性支出的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实行先预拨后结算,并建立起稳定的补助渠道和长效补助机制。经常性收支核定和差额补助的具体办法按《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经费补偿方案》(川财社〔2010〕15号)有关规定执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结余要按规定留用或上缴。具备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收支两条线,基本医疗服务等收入全额上缴,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所需的经常性支出由政府核定并全额安排。

三、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一)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提 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其诊疗科目、床位数量、科室设置、人员配备、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要与其功能定位相适应。按照卫生部即将制定的指导意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功能和服务范围。对服务人口超过3万人、服务能力已经达到二级医院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县(市、区)卫生部门申请,市(州)卫生部门根据《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0)》评审通过,可将其转为公立医院,保留原牌子,对其承担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可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补偿。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中医药等适宜技术和服务。

(二)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分配制度。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编制管理,尽快完成人员编制的核定工作。乡镇卫生院编制按照《中共四川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印发〈四川省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川编发〔2010〕15号)要求核定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四川省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和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川编办〔2007〕4号)要求核定落实。编制核定工作在2011年6月底前完成。各地可以县(市、区)为单位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总编制,由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结合实际工作量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以科学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薪、合同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并按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在岗位总量和相应岗位空缺内,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公开招聘补充工作人员。解除聘用(劳动)合同人员,按照相关政策需给予经济补偿的,相关费用由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统筹研究解决。同时,要按照 省有关规定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绩效工资制度落实到位。

(三)充分发挥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促进作用。依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快推进基本医保门诊统筹,将一般诊疗费纳入支付范围,并逐步提高参保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费用的报销比例,进一步引导群众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看病就医。推进医保付费方式改革,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积极地开展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合理控制服务成本。

(四)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根据管理绩效、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服务对象满意度、居民健康状况改善等指标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综合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安排和拨付挂钩。对绩效考核差的可扣减资金安排,对绩效考核好的可给予适当奖励。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管理督促、指导,强化收支管理,严格成本核算和控制。绩效考核目前暂按照卫生厅、财政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川卫办发〔2010〕142号)文件执行,以后逐步完善。

(五)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要保障基层医务人员合理收入水平不降低。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倾斜,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以服务数量和质量以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核心的考核和激励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人员竞聘上岗、晋级和奖惩紧密结合。各地制定人员分流、竞聘上岗等相关政策时要充分听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的意见。要 向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更多的培养培训机会,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待遇政策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加强政策宣传,使广大医务人员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

四、多渠道加大对乡村医生的补助力度

对村卫生室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进行合理补助。卫生部门要在核定村卫生室承担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口数量能力的基础上,安排一定比例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量由村卫生室承担,并落实相应经费。各地在推进医保门诊统筹工作中,可以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门诊服务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地区要积极引导乡村医生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为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结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推进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事业建设的需要,省财政自2010年起对村医给予一定补助。各地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可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并可根据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对达到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水平的村医给予适当倾斜。

同时,鼓励各地在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以及人员培训等方面对村卫生室给予一定扶持,并采取多种形式对乡村医生进行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将实行乡村一体化的村卫生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并落实补偿政策。

对非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各地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其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给予合理补助,并将其中符合条件的机构纳入医 保定点范围,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相同的医保支付和报销政策。

五、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的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作为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好,将政府补助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和基建支出计划足额安排,及时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项目和医保支付政策,尽快建立起稳定、长效、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

(二)落实补偿责任。省人民政府对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正常运行和医务人员合理待遇水平负总责。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应由本级财政按规定负担的补助资金,认真落实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和医保政策。各级财政可采取先预拨后结算的方式及时下达补助资金,保障基本药物制度按计划进度顺利实施。

(三)强化督促指导。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各地工作的检查指导,定期进行考核,及时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工作和完善政策措施。

第三篇:四川省人民政府文件

四川省人民政府文件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川府发[2007]50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以下简称《决定》),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显著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办学机制以及培养人才的规模、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进一步贯彻落实《决定》,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性人才,现就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

一、明确“十一五”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导思想、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努力把我省建成西部职业教育强省。

(二)主要目标。进一步完善在省政府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

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十一五”期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00万人以上,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以上。为我省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输送180万名中职毕业生,60万名高职毕业生。

实施职业技能培训4大工程。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订地方和行业技能性人才培养规划;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及“劳务品牌打造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到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2010年培训农民工2000万人次,培训劳务品牌农民工300万人,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培训率达到80%以上;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到2010年培训1000万人次;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在企业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鼓励和引导全社会需要就业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使劳动者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使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普遍改善,为经济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改革

(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充分发挥公办职业院校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帮助民族地区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调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鼓励教育资源富余的普通中学与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联合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支持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办好高等职业教育的同时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重点放在对未升学高中毕业生和需要就业人员进行职业教育和培训上。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短缺地区要加快调整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扩建、改建、新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以前,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高职院校或并入高等学校,专科层次的职业院校不升格为本科院校。

(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强化高职应用型特点,加强基础能力建设,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培养高级技工新路子。建立高职院校联系帮助中职学校发展的制度。

(五)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各地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政策和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

依法加强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

(六)推进职业教育集约化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产业或专业为联结点,以校企合作为基础,探索组建电子信息、医药化工、饮料食品、城乡规划建设、水电、机电冶金、旅游、农业技术等职教集团。鼓励各地创建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办学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挥区域优势,建设职业教育示范区。推动职业教育向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方向发展。

(七)大力推进办学思想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指导”的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八)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德育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对照国家职业标准,重点建设100个中职专业,130个高职专业,努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课程体系。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把学生职业道德、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评估职业院校的重要指标。

(九)加快办学模式改革。实施校企合作计划,全省销售收入亿元以上或职工1500人以上的加工型企业至少联系1所职业院校作为合作伙伴。“十一五”期间在全省重点企业建设100个职业院校师生实践实训基地。大力推行半工半读、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对成绩突出的职业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十)推动办学体制与管理体制改革。公办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落实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三、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十一)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提高师德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建立教师实践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和职业院校兼职教师聘用政策,逐步实现编制动态管理,完善教师资格制度与聘任办法。“十一五”末全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师比要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努力达到16:1左右,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50%左右的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

(十二)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建设16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50所国家级、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

(十三)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在职业院校建设100个社会急需专业、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实训基地。

(十四)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除人口稀少的县(市、区),每县(市)重点办好1所骨干中等职业学校(县职教中心),重点建设100个县级职教中心,使其成为当地整合职教资源、培训农村劳动力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十五)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在整合、优化和利用现有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基础上,选择符合条件的职业院校增挂技师学院牌子,承担培养预备技师和技师的任务。

四、加强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建设

(十六)加强职业教育法制建设。制定四川省《职业教育法实施条例》及配套政策,不断提高依法办学水平,推进职业教育法制化建设。

(十七)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十八)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进一步推进职业院校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施国家技能资格导航计划,5年为250万人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提供服务。

(十九)建立高技能人才奖励制度。以政府奖励为导向,企业奖励为主体,辅以社会奖励,对贡献突出的高技能人才进行表彰奖励。引导和鼓励企业提高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对优胜者给予表彰奖励。

(二十)建立职业教育贫困生资助政策体系。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的意见》(国发„2007‟13号)规定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资助政策体系。学校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每年从事业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进一步完善以学生参加生产实习为核心的助学制度、半工半读制度、学费减免制度和延期支付学费制度。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二十一)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通报制度。省政府从2008年起对各市(州)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职业教育发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资金投入等进行通报,对政绩突出者进行表彰。市(州)级人民政府也应建立相应制度。

五、加强统筹、落实职责,大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二十二)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统筹领导。把职业教育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并接受人大、政协的检查和指导。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发展环境。建立职业教育工作督导机制,加强督导评估检查。

(二十三)努力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制订全省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各级人民政府应设立职教专项经费,逐步增加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调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结构,使中等职业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逐步增长;在教育基建的财政投入中,要统筹安排中等职业学校的建设项目。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要认真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不低于30%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移民安置和农民工培训资金要以一定比例用于当地农村职业培训。

(二十四)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经费。鼓励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合理确定职业院校学费标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学校办学和发展。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按有关政策享受经费补贴。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二十五)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在全省形成政府领导下各部门恪尽职责、通力合作,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教育部门要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建立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技工教育、职业培训和企业职工教育培训的指导,落实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农业、科技、建设、扶贫、农劳等部门按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发展改革委、财政、人事部门要在规划、基建投入、资金、人事劳动制度等方面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审计部门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的审计监督。

(二十六)充分发挥行业积极作用。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订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参与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定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二十七)落实企业举办职业教育责任。企业要依法建立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和规划,继续办好现有职业院校,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履行接受职业院校师生实践实习的责任,为顶岗实习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并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按职工工资总额的1.5—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www.xiexiebang.com提供文章来源

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用于生产一线职工培训的比例应在提取总额的60%以上,并按计税工资总额和税法规定提取比例的标准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无培训能力或培训工作不落实的企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统筹其教育培训经费,劳动保障等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同时督促企业落实职工教育培训经费和培训工作。

(二十八)引导全社会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贡献,不断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落实本决定。

二〇〇七年十月二十六日

(请印发县、市、区)

主题词:教育 职业 发展 决定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纪委,省法院,省检察院,成都军区,省军区。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7年10月30日印发

更多资料请访问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

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

县.区政府各部门: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是提高农村人口素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举措。为确保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发展,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通知》(川府发[2003]70号)精神,现将完善我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对义务教育的领导,肩负起改革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重大责任

(一)农村义务教育实行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分级办学,以区统筹、各开发区为主的体制。各移民开发区管委会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区、乡(镇)政府承担相应责任。

(二)县.区政府负责指导全县.区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协调教育发展,编制上报本区教职工编制方案;建立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减免有关费用,组织实施助学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组织协调教育系统对口支援工作;加强教育督导检查,确保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三)各地对基础教育工作,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改革发展负有主要责任,主要负责制定本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规划,重点组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认真慎重,依法合理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根据《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达府办发[2003]71号),提出本地区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并根据区政府核批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学校教职工编制;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安排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统一发放;统筹安排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筹集并合理安排使用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资金,组织实施管理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校舍建设,并按市政府有关规定提供学校建设用地,减免有关配套费用,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对农村中小学违规收费的督查机制;指导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治理中小学薄弱学校,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依法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学校周边环境;开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及对农村贫困学生进行“一帮一”等多种形式的助学活动;建立健全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校的督导评估制度,加强对乡(镇)政府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的督导评估工作。

(四)乡(镇)政府要完善和落实资助经济困难学生上学的政策和制度,负责依法组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严格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治理校园周边环境;积极筹措经费,排除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继续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中的作用,积

极认真、依法操作和使用好“一事一议”政策,努力改善村小办学条件。

二、建立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

(五)依法完善县、区(管委会)、乡(镇)政府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确保义务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使在校学生人平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年有所增长。要用足用好已有的教育筹资政策,拓展新的教育投资渠道。

(六)各地区要保证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财政统一发放。县财政和县教育局要统筹安排市财政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其中乡村两级办学补助和农村义务教育补助,2004年至2006年全部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以后主要用于弥补农村正常办学经费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补助,确保国家统一规定的工资发放。市政府加强对教师工资发放的监控,对挤占、挪用教职工工资的,市财政将停拨、减拨直至扣回转移支付补助。

(七)保证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安排,确保学校正常运转。市政府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规定核定的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定额,各地区要结合本级财力统筹安排尽力予以保证,逐步达到市政府规定的定额标准。

各地区要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安排使用的监管。农村中小学按市政府规定向学生收取的杂费,不得用于教职工工资、津贴、福利、基建等开支,全部用作学校公用经费开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挤占、截留、挪用、平调,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不得从中提取任何性质的调节基金。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公用经费的财务管理,公用经费开支由学校校长严格按规定的开支范围审批,要提高公用经费的使用效益。学校代收学生的书本费,直接用于购买书本,不得以任何理由挤占挪用。

(八)保障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学校建设的必要投入。各地区要建立定期的校舍危房勘查、鉴定工作制度和校舍危房改造经费保障机制。高度重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要将新增危房的改造列入本级教育发展计划,对现存的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改造,要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限期改造;要切实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出现新的危房,如果出现新的危房,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各地区要设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专项资金,要切实担负起责任,保证经费投入,确保及时消除危房;市财政设立中小学排危专项经费,每年安排10%的城市建设配套费扶持农村中小学排危,改善办学条件。可以通过村民自愿提供劳务等方式,支持农村中小学校舍的维护和修缮。

农村税费改革后,各级政府要使农村中小学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正常经费和校舍危房改造资金投入。

(九)加强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和固定资产的管理。要加强对教育投入的执法监督和审计监督,各地区审计、监察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每年组织1次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的专项检查,向市政府报送审计报告。各开发区要确保预算安排的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不得挤占、截留、挪用,拖欠,否则严肃查处。农村中小学要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管理和固定资产管理等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财务、会计机构。学校要严格按规定范围和标准安排使用经费,按公布收支情况,严禁挪作他用。要节约开支,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学校要严格执行市政府规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名义向学生收取规定项目以外的费用或擅自提高收费标准。

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清理核实农村中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欠债,摸清债务来源和使用情况,制定还款计划。要深入细致做好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协调工作,不得因追索债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对强迫学校停课,将师生逐出校园及其他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农村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由校长全面负责学校校舍等国有资产的管理。

(十)抓好学校对口支援工作。继续抓好全国对口支援薄弱山区教育、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校对口支援农村贫困地区学校工作。要开展经常性的助学活动,把筹集的社会资金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学。要建立包括检查、评比、表彰、奖励在内的行之有效的机制,落实专人负责,确保学校对口支援工作落到实处。

三、严格人事编制管理,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十一)县编制、教育、财政部门,严格按照《四川省达州市机构管理编制办法》(达州委办[2002]120号)和《四川省达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达州市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办法的通知》(达州府办发[2003]71号),核批各地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方案。各地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同级教育、财政部门在市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依据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生源变化和学校布局调整等实际情况,及时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并认真贯彻执行。

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变相占用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农村中小学不得超编聘用人员,不得使用编外人员顶编在岗工作。

(十二)加强农村中小学人事管理。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按有关规定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培养培训职能,会同人事部门履行对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调配交流和考核等管理职能,乡(镇)、村无权聘任中小学教职工。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考核、交流由本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管理权限归口管理。

乡(镇)政府对本辖区的教育管理体制,由县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十三)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按需设岗、民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严格考核、合同管理”的原则,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开发区,要积极推进改革的深化,认真做好中小学未聘人员分流工作。各开发区要按照有关文件精神,优化教师队伍,多渠道妥善分流和安置中小学未聘人员,超编学校要建立分流机制,尽快消除超编现象。在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实行中小学校长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坚决清退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妥善处理好清退工作中的有关问题。对于清退代课人员后暂时出现的缺编情况,可以临时聘用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人员任教,并与之签订有明确期限的临时聘用合同,聘用期一般为1年;也可采取公开招聘、对口支教、轮流支教等办法,缓解教师缺乏问题。

全面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小学任教人员必须逐步具备相应教师资格。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必须及时调整出教师队伍,积极吸引具备教师资格的合格师资到缺编学校任教。

(十四)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各地区要认真贯彻执行市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相关规定,教育行政部门要统一管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加大教师全员培训的力度,造就一支能适应素质教育和新一轮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

四、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保证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十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落实各级政府的工作责任。各地区要按照本通知要求,明确农村义务教育分级、分工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工作,保证各项要求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情况报告制度。各地区每年3月底以前,必须将本地实施义务教育的进展情况向区政府报告。要建立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和义务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的综合通报与公告制度。

各级政府对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发放情况和中小学违规收费情况要加大监督力度,设立并公布举报电话,教职工工资发放的监督举报电话分别设在财政和监察部门,中小学违规收费的举报电话分别设在教育行政和物价部门。

各级政府督查室要加大督查力度,对发现的突出问题要落实到有关部门,限时查处。要建立健全市政府对各地区对乡(镇)政府的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制度,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的情况建立每年一次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制度,乡镇义务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和考核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各乡镇制定。

(十六)建立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度。市政府对积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卓有成效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各地区对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各地区主要负责人是农村义务教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凡拖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开发区,不得用财政资金上新的建设项目,不准机关盖办公楼,买小轿车,不准领导出国,违者要追究领导责任。对挤占挪用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拖欠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不及时修缮危房或管理不善造成重大安全事故,以及违反编制管理规定超编制招聘人员的,要追究领导和直接管理者的责任。追究办法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的规定执行。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决定

【发布单位】82102

【发布文号】川府发[1997]67号 【发布日期】1997-05-22 【生效日期】1997-05-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决定

(一九九七年五月二十二日川府发〔1997〕67号)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方针,强化我省各级政府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行政的职能,促进政府各项工作在法制轨道上健康运行,现就贯彻实施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依法治省的决定和省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关于依法治省的决议,全面推行依法行政作出如下决定。

一、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以依法行政总揽政府各项工作

依法行政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职权的基本原则,是实施依法治省的重要内容。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是行政权力的取得必须由法律、法规授予,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依照法定依据、遵守法定程序、承担法定责任。随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逐步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已基本建立,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已基本做到有法可依。对此,各级政府及其各工作部门要切实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陈旧观念和工作方式,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意识,努力实现行政行为的规范化和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的法制化,把依法行政作为行政机关实施社会经济管理职能的基本原则。实施依法行政,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当好人民的公仆,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利益,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作为神圣的职责。必须牢固树立依法行使职权的观念,处理好权与法的关系。任何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不得懈怠行政职责,放松行政管理;不得滥用行政职权,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不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谋取个人和小集团的私利。要牢固树立用权受监督的观念,自觉将各项工作置于党委、人大、政协以及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加强政府内部的层级监督,强化行政管理责任制度,切实保障各级行政机关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必须加强法律学习,大力提高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要按照“三五”普法计划的要求,建立经常性的学法制度,定期组织本部门、本系统法制业务培训,把法律学习作为每个公务员的必修课,把法律素质是否提高作为公务员考核的重要内容。要特别注意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依法决策的水平。并以此作为衡量新时期领导干部政治、业务素质的基本标准,作为考核、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对于不具备基本法律素质或经过培训仍没有提高的,不予提拔、任用。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建立、完善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制度,并对此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管理。以依法行政总揽政府各项工作,努力使政府工作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二、坚持法制统一原则,规范行政文件制定工作

行政管理活动以法律、法规、规章和行政性文件的规定为依据。要保障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在制定行政规范时必须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做到政令统一、令行禁止。

制定行政规范,特别是制定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必须充分体现党和人民的意志,正确处理法制统一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着眼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从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大局出发,防止和克服部门倾向,破除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禁止并坚决纠正通过制定行政规范为部门争权、争利的行为。

制定行政规范要严格依照法定职权,以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各级行政机关制定行政规范不得与法律、法规相抵触;下级政府制定的规章或其他行政规范不得与上级政府制定的规章或其他行政规范相抵触;政府各部门制定的行政规范不得与同级政府制定的行政规范相抵触。除法律、法规和规章外,任何行政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处罚,不得越权规定收费、集资和行政许可。

要加强制定行政规范的合法性、适用性论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增强制定行政规范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可行性,提高行政规范的质量。制定行政规范要坚持严谨的制定程序和集体审定制度。凡涉及公民、法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规范,必须按程序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法制机构审查,由政府常务会议集体审定并向社会公布实施。

三、三、完善行政执法体制,严格依法履行行政职责

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是保障政府工作合法有效的基础和前提。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实施各种行政管理行为必须在法定权限内,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遵守法定程序,务必克服行政管理工作中的主观随意性。

在各项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执法是新时期行政机关实施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的主要手段,也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直接面对社会行使职能的经常性工作。加强依法行政,关键在于严肃执法。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依法清理行政执法主体,严格审查本级、本部门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和权限,禁止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的机构、组织从事行政执法。

要高度重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大力整顿行政执法队伍,提高执法人员素质,推行行政执法人员主体资格认证制度。严禁合同工、临时工从事行政执法。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对执法人员进行系统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执法。要加强对执法资格和执法证件的管理,严肃行政执法纪律,建立并执行对行政执法人员的考核制度。对不依法履行执法职责,或不适宜继续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要取消执法资格,吊销执法证件,调离执法岗位或清除出执法队伍。

全面建立并推行行政执法部门责任制。按照权责统一原则,确立各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依据、执法主体资格、执法权限和执法范围,建立严格的执法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责任制的检查和考核。对于行政执法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执法纪律松懈、未达到目标管理要求的行政执法部门要限期整顿,在期限内完不成整改任务,或不符合依法行政要求的,要追究该部门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与此同时,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向社会公开法定职责、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工作制度,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四、四、加大行政内部监督力度,保障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认真有效地开展行政内部监督工作,是实现依法行政的重要保障。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接受各级党委的领导,接受各级人大、政协和司法机关的监督,并始终不渝地将自身的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虚心接受各种批评意见,总结经验教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必须切实加强自身的行政监督,强化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政府对其所属部门以及上级部门对下级部门的监督,及时发现、纠正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要严格执行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加强对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制定行政规范的监督检查。上级政府要主动检查下级政府或本级政府部门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的情况。对那些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依据,或未经合法授权,擅自设定或扩大自身职权,突破法律、法规规定,设置行政处罚、行政收费和行政许可的,要坚决纠正或撤销。对那些从本地区、本部门利益出发,制定与上级政令相抵触的行政规范,要坚决纠正和查处。

要加大对各级行政机关行政执法行为,特别是实施行政处罚行为的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制度、行政执法投诉举报制度、行政违法案件查处制度,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严格监督、规范各类行政执法行为。要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农民负担和制止“三乱”,狠刹乱收费、乱罚款、乱集资等不正之风,下功夫查处那些社会影响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违法行政行为。坚决纠正行政机关利用职权参与民事活动,或利用行政权力谋取利益,搞权钱交易的行为。认真查处、纠正行政机关侵犯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因行政机关违法侵权而导致公民、法人财产损失构成行政赔偿的,要根据 国家赔偿法的规定予以赔偿。

行政复议是行政层级监督的有效手段。各级行政机关要牢固树立行政复议的责任感,积极受理并认真审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出的复议申请。凡属行政复议受案范围的复议申请,行政机关要及时受理,不得互相推诿或以任何理由拒绝。行政复议机关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建立健全行政复议受案、审理、决定等制度,完善调查取证、听证质证、集体合议等复议办案程序,规范行政复议文书,保障行政复议工作规范运行。

五、五、切实加强领导,推进政府法制建设

政府法制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级行政机关推行依法行政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必须立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把加强政府法制建设真正提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程,推动行政立法、行政执法和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等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

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的组织领导,把依法行政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要搞好规划,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制定措施,并精心组织实施。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监督,及时纠正本级和下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行政文件、行政措施等行政行为。同时注重总结交流依法行政经验,评比表彰先进。要定期向上级政府以及同级党委和人大常委会汇报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情况,并逐步形成制度。

要重视和发挥政府法制机构的作用。政府法制机构既是一个地区、一个部门制定行政规范、开展行政执法的综合协调机构,又是对行政执法进行监督检查的执行机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依法治省、依法行政提出的更高的要求,政府法制机构所承担的任务愈来愈重。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政府法制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应当与其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相适应的要求,下功夫抓好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公道正派、纪律严明的政府法制工作队伍。各级政府法制机构要在本级政府或本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依法行政的各项工作,及时调查研究,协调处理依法行政工作中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协助政府和部门领导把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工作逐步引向深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9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正部分规章的决定》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249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