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四维管理模式”心得--马钰
学习“四维管理模式”心得体会
2011年又一个五年计划的起始,针对“十二五”规划,我公司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发展的的总体思路:紧紧抓住“十二五”难得的发展机遇,以“兴张四维,成长突破,科学发展,蓝筹形象”为战略重点,结合实际,创新管理,力争到“十二五”末,把公司打造成“国内先进、行业领先、集团一流”的科学发展标志型矿井。
为了落实“十二五”规划公司对兴张四维提出了具体的解释:“古之四维:礼、义、廉、耻;今之四维:党建引擎、责任承载、三三驱动、安全发展。从古至今都把四维作为管理的一个基础,把它们比作支撑国家大厦的四根柱子,并且形象地比喻道:“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这寥寥二十四个字,道尽四维的重要性。今天公司提出的新四维管理方式把他们作为现代企业管理一个新的模式,通过对“四维管理模式”的学习和工作落实我认为新的模式里最主要的还是要落在最后四个字“安全发展”。
现代企业管理安全为天,无论其它工作做得有多好,在安全上出问题就是一票否决。企业文化、管理理念等全部都是为了安全工作做铺垫、延伸作用的,目的就是为了员工在工作中如何自己认识安全、了解什么是安全、怎么做才能安全。近年来公司不断提出各种安全管理理念与方法,都是为了保证员工在管理上、在操作中保证安全,进而实现安全生产。
今年以来,我在工作中严格遵照公司提出要求将“培塑”工作落到实处,先通过各种形式的培塑工作让员工们了解到安全生产的重要
性,然后按照公司的考核文件对不遵守的员工进行考核,让每一名违章员工都知道错在哪里、有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通过安全培塑之后我科员工在工作中首先考虑到的问题就是我现在这么干是不是安全的。通过我们全科员工的共同努力,我单位到目前为止零伤工安全生产460天,我们有信心将这个数字继续增加下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化“四维管理模式”,将管理落实在基础上、落实到每名员工的每一次操作上。紧紧围绕在党组织周围,听从党的领导,加强班组建设,利用责任链管理加强管技人员、班组长的管理,发挥他们的现场管理及带头作用,引入、普及使用先进科学技术将我科负责的主要部位建设成为“三精、三化”示范岗位,通过落实以上工作来保证我科设备安全运转、人员安全操作,真正做到“安全发展”。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我科自认为有了一个不错开始,但我们会继续团结一心,围绕“四维管理模式”不断深入学习、现场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公司交给的各项任务,从而保证公司“十二五规划”的胜利完成。
机运科:马钰2011年12月14日
第二篇:浅谈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四维设计
浅谈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四维设计
南郑县城关小学章志强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以“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它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对研究达成结果做出的预见性反映。在研究过程中,从身边事物出发及时获得各种主题或项目设计、作品的设计与制作等为蓝本;通过问题的解决来获取学习的科学研究方法,积累丰富的科学文化为基本内容;这种研究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坚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自由合作、自我评价与创新。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采用以培养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强调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小组合作、整合资源、归纳解决实际问题,对研究性课题进行探索—分析—归纳—总结,最后基于问题得到合理解决。下面针对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浅谈以下四个方面的设计:
一、学习目标的设计
自主、开放、探究已经成为目前教育改革的主题。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不在于向学生灌输和传授多少知识,而在于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特别是要把学生的人格、态度、情感,审美、行为等素质的发展作重点考察。如今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不再是传授固有知识和技能,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做 1
人、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与发展。同时,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关键。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所确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使教与学更加明确。研究性学习目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教学内容、课程标准、教学条件、教学环境、教师特点、学生实际等因素,以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动摇。第一,目标指向要明确,必须达到预期的结果,从而形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因此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第二,目标的陈述主要是为了便于后续的评价,因此构建目标必须清晰过程与方法,具有可把握性和操控性,否则无法达成既定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归纳需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第三,有时单靠预设无法将目标清晰地表达出来,因此需要一些附加的限制条件如:学习情景、工具、时间、空间等,也就是目标设计的行为条件;第四,目标指向全体学生便于评价,因此目标的陈述应适应所有学生的表现程度,即形成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自身生活、学习、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望,养成积极主动地参与信息研究活动。
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有机统一的关系,重视让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适应终身学习需求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发现、总结和掌握知识的规律与方法,使学生掌握有序、有度、有用的基础知识和适应实际需要的基本技能,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学习内容的设计
学习内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载体。应根据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符合学科特点与教育管理模式,让学生对所选课题进行探索、分析、研究。在实践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我们看到是以直接经验通过实践获得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为基础,以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为基准,从校情、学情实际出发,以信息技术教材为参考,结合教师用书、教案、配套光盘、网络资源等各种课程资料,根据各阶段不同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应当今社会发展所需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往往突破学科限制,突破知识序列化、程序化,突破教材的线性结构,体现应用性、综合性、科学性与兴趣性,教师在选择研究性问题时的教学周期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安排。虽然能够看出研究的是信息技术学科范畴,但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重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却注重学生应用这些知识与技能去解决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在坚持这一根本区别的前提下,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具体内容便会在相当宽泛、相当灵活的范围之内加以选择与甄别。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整个研究的过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学习策略的设计
研究性学习的策略选择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利用多种工具(智力资源、信息资源、网络资源、文本杂志)辅助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除了丰富多样的信息收集以外,而且还包括灵活机智的信息获取、分析处理能力。在明确问题的各个方面以后,学生需要提出各种可以用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进行验证,最后在教
师引导和探索下,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理念和策略。提出问题是探究式策略教学的首要环节,对于诱发学生探究动机、能够进入主动探究具有重要作用。探究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驱动性和操控性,尽量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应直观、生动、富有启发性,能够唤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欲望和解决问题的热情,研究性学习可在一定程度上优化提出问题的环节。比如通过网络的bbs、QQ群、个人博客、电子邮件等开展合作性学习,实现师生、生生的网上交流活动。学生也可以利用家里的计算机建立个人主页或班级主页等,与校外同学和老师就感兴趣的探究性问题做更深入、广泛的交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通过互联网的有关网站了解社会生活中有关问题,从中发现与课堂学习有关的内容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活动这一核心环节,学生就能够利用各种探究手段和工具获取相关资料和数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学习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源,在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中根据学习目标的要求,对学习中所引起的学生认知行为的变化,采用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实践中,通常采用“等级分+评语”的方法,为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决策提供依据。
评价需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每个阶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在整个学习研究过程中,总是能够呈现出阶段性的不同结果,它们既是分支,同时又是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反馈。其大致包括六个考查学生的不同能力为基准:(1)在课题提出、报告、立项前期,考查学生对课题的认知能力;
(2)在收集相关资料、前期调研时,考查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3)在开展课题研究过程中,考查学生的探究、合作与交流能力;(4)在总结、反馈形成书面材料时,考查学生的综合表述能力;(5)考查学生的自我价、对他人评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6)在既定目标达成后,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创新能力。在评价这一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也是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革命性力量。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的四维设计主要依靠师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所提供的各种资源,围绕主题研究的目标设定,通过技能与方法的验证,决策的探究与发现,从而形成自我评价与发展的过程。在今后如何推动研究性学习,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交流!
参考文献:
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 《课程·教材·教法》 2000.11
第三篇:学习丰田管理模式资料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管理模式
一、丰田汽车公司简介:
丰田汽车公司坐落在偏僻的名古屋,而不是在国际化的东京,常被人们称为日本的汽车公司中最日本化的公司。多年来,丰田公司的工人主要是以前的农业工人,公司在东京常被嘲笑为“一帮农民”。然而时至今日,丰田公司已被大多数工业观察家认为是世界上效率最高、品质最佳的汽车制造企业。这主要得益于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总工艺师大野耐一创新并严格实施的一种“精益生产方式”(简称JIT生产方式,又称准时化生产方式)。
二、JIT生产方式
日本汽车工业从其起步到今天经历了一个由技术设备引进及国产化一—建立规模生产体制一—高度成长一—工业巨大化一—强化国际竞争力——出口增大对全球战略这样一个过程。但是,从一开始的技术设备引进阶段,日本汽车工业就没有全部照搬美国的汽车生产方式。这其中除了当时的日本国内市场环境、劳动力以及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金短缺等原因以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以丰田汽车公司副总裁(总工艺师)大野耐一等人为代表,他们从一开始就意识到了,美国汽车工业的生产方式虽然已很先进,但需采取一种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需求的能够提高产品竞争力的生产方式。
在20世纪后半期,整个汽车市场进入了一个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新阶段,而且对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之给制造业提出的新课题即是:如何有效地组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否则的话,生产过剩所引起的只是设备、人员、库存费用等一系列的浪费,从而影响到企业的竞争能力以至于生存。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1953年,日本丰田公司的副总裁(总工艺师)大野耐一综合了单件生产和批量生产的特点和优点,创造了一种在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高质量、低消耗的生产方式即准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
JIT生产方式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也就是追求一种无库存,或库存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JIT的基本思想是生产的计划和控制及库存的管理。
JIT生产方式以准时生产为出发点,首先暴露出生产过量和其他方面的浪费,然后对设备、人员等进行汰淘、调整,达到降低成本、简化计划和提高控制的目的。在生产现场控制技术方面,JIT的基本原则是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零件或产品,即准时生产。它将传统生产过程中前道工序向后道工序送货,改为后道工序根据“看板”向前道工序取货,看板系统是JIT生产现扬控制技术的核心,但JIT不仅仅是看板管理。
JIT的目标是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废品量最低(零废品)。JIT要求消除各种引起不合理的原因,在加工过程中每一工序都要求达到最好水平。
2.库存量最低(零库存),JIT认为,库存是生产系统设计不合理、生产过程不协调、生产操作不良的证明。
3.准备时间最短(零准备时间)。准备时间长短与批量选择相联系,如果准备时间趋于零,准备成本也趋于零,就有可能采用极小批量。
4.生产提前期最短。短的生产提前期与小批量相结合的系统,应变能力强,柔性好。
5.减少零件搬运,搬运量低。零件运送搬运是非增值操作,如果能使零件和装配件运送量减小,搬运次数减少,可以节约装配时间,减少装配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6.机器损坏低。
7.批量小。
上列7个方面主要目的就是要减少以下7个方面的浪费:
1、报废品的浪费;
2、无需求商品的超量生产浪费;
3、等待进一步处理或消耗的商品库存浪费;
4、不必要的工序浪费;
5、人员的不必要调动浪费;
6、商品的不必要运输浪费;
7、停工待料浪费。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JIT对产品和生产系统设计考虑的主要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当个产品寿命周期已大大缩短的年代,产品设计应与市场需求相一致,在产品设计方面,应考虑到产品设计完后要便于生产。
2.尽量采用成组技术与流程式生产。
3.与原材料或外购件的供应者建立联系,以达到JIT供应原材料及采购零部件的目的。
在JIT方式中,试图通过产品的合理设计,使产品易生产,易装配,当产品范围扩大时,即使不能减少工艺过程,也要力求不增加工艺过程,具体方法有:(1)模块化设计;(2)设计的产品尽量使用通用件,标准件;(3)设计时应考虑易实现生产自动化。
JIT的基础之一是均衡化生产,即平均制造产品,使物流在各作业之间、生产线之间、工序之间、工厂之间平衡、均衡地流动。为达到均衡化,在JIT中采用月计划、日计划,并根据需求变化及时对计划进行调整。
JIT提倡采用对象专业化布局,用以减少排队时间、运输时间和准备时间,在工厂一级采用基于对象专业化布局,以使各批工件能在各操作间和工作间顺利流动,减少通过时间;在流水线和工作中心一级采用微观对象专业化布局和工作中心布局,可以减少通过时间。
JIT可以使生产资源合理利用,包括劳动力柔性和设备柔性。当市场需求波动时,要求劳动力资源也作相应调整。如需求量增加不大时,可通过适当调整具有多种技能操作者的操作来完成;当需求量降低时,可采用减少生产班次、解雇临时工、分配多余的操作工去参加维护和维修设备。这就是劳动力柔性的含义;而设备柔性是指在产品设计时就考虑加工问题,发展多功能设备。
JIT强调全面质量管理,目标是消除不合格品,消除可能引起不合格品的根源,并设法解决问题,JIT中还包含许多有利于提高质量的因素,如批量小、零件很快移到下工序、质量问题可以及早发现等。
JIT生产管理方式在70年代末期从日本引入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最先开始应用看板系统控制生产现场作业。到了1982年,第一汽车制造厂采用看板取货的零件数,已达其生产零件总数的43%。8O年代初,中国企业管理协会组织推广现代管理方法,看板管理被视为现代管理方法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推广,并为许多企业采用。近年来,在我国的汽车工业、电子工业、制造业等实行流水线生产的企业中应用JIT,获得了明显效果,例如第一汽车制造厂、第二汽车制造厂、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结合厂情创造性地应用JIT,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JIT以订单驱动,通过看板,采用拉动方式把供、产、销紧密地衔接起来,使物资储备,成本库存和在制品大为减少,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效益,这一生产方式在推广应用过程中,经过不断发展完善,为日本汽车工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提高了生产效率。这一生产方式亦为世界工业界所注目,被视为当今制造业中最理想且最具有生命力的新型生产系统之一。
三、具体运作方法:
1.降低存货投资,以提高投资回报率。丰田公司把过多而不当的存货视为企业最大的浪费。
2.提高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丰田公司通过降低存货及清除多余的存货的控制,减少生产现场的多余人力,工具,通过自动化精神及美国的IE(工业工程)方法,使生产力得到发挥。
3.提高准时交货的水平。丰田公司通过贸易公司在产与销的密切配合来达到目的。
4、丰田系统采用刚好及时(JIT)及指示牌(KAMBAN)方式,改为“后面工序在必要时,凭指示牌到前工序领取必要的数量,而前工序只生产被领取的数量。
5、丰田系统的生产计划由计划人员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安排。
6、生产进度的同步化。丰田管理系统在有某一工序出问题时,立即把与此有关的工序都停下,以免产生过多的存货。
7、丰田公司管理系统对存货的管理是放在公司的第一位的,一切的生产都要追求高效和保证“零存货”。实际上,丰田公司实行的是把存货放在每个工序中。
8、模具更换和调整要十分迅速。如采用滚子来移动模具(就位或撤出),并且采用了简单的调整结构,同时取消上落模工,让生产工人来承担换模任务。
9、产品不良率接近零。
10、及时交货率100%。
11、要培养熟练稳定,知识程度高化的员工。
12、对组装生产线工人要给予充分发挥好。丰田公司认为,组装线以外的任何一个专职人员都不能产生增值,倒是组装线上的工人能够完成那些专职人员的大部分工作,而且完成得非常出色,因为他们最了解组装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的这一细微的细节,然而往往是一些公司将组装线上的工人看得无足轻重。丰田公司在发挥组装线工人作用时的方法是:
A、第一步将工人分成团队。每一个团队有一个小组长而不是带班。对每一个团队指定一套组装的工序,组装线上的这一部分工作就由他们承担,并且要求他们共同努力使这些作业完成得最出色。组长不单要协调整个团队的工作,而且本人也要承担组装任务,特别是团队内有人缺勤时要由组长来顶替工作。
B、将清理工作场地、工具的小修和质量检查任务也交给团队。
C、在团队已能顺利完成工作后,又拨出时间要求团队定期集体讨论,对改进工艺流程提出建议。
D、至于“返修”产品,大生产方式情况下,为保持组装线不停顿而允许放过组装中出现的错误,这使错误不断培增,每一个工人都认为错误都会在组装流水线的终端得到解决,而任何使流水线停止的做法都会使他们得到惩罚,这样差错将不断重复和出现。而精益生产方式则允许组装流水线上每一个员工都有权在自己解决不了出现的问题时停下流水线并整个团队过来共同研究解决。方法是在每个工位上都有一根拉线,用于在问题出现而又解决不了时通知停线。同地取消返修人员,使所有问题都在流水生产中得到解决。
E、制定一套解决问题的制度,叫做“五个为什么”。教导生产工人如何追溯每个差错的基本原因。层层找原因,对每一层不明白的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然后提出措施,使这种差错不致再发生。
F、不难想象,丰田公司在推进这项工作初期,生产线经常被停下来,生产效率低,工人们也多半会感到沮丧,但是当所有团队人员在识别问题并找出根据本原因方面取得经验后,差错将大大减少并大大提高了效率。
四、JIT可以消除以下风险:
JIT是指在工厂内或出入口处不要有超过生产正常运行需要的最少数量的的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库存通常是隐藏着的影响健康运作的敌人,到处是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意味着公司的部分资金未能产生效益或者是存在降低利益的危险;过剩市场变化和设计变更等正是库存过多的危险因素;有时被迫处理过多的原材料从而影响了旺销产品的生产;过多的半成品生产可能由于设计变更而造成极大的损失,更糟糕的是半成品的生产往往和成品生产的时间是不一致的;供应每天成品生产所需的半成品的生产时间通常是较短的,如果不顾计划整天进行半成品生产的话,一旦发生设计变更将损失巨大,同时会有其他的问题:库存空间运输碰伤或其他各种损坏再加上投入原材料或半成品的资金不能迅速转化为现金等问题。
五、准时生产方式宣传补充资料:
1、准时生产方式(JIT)倡导一种不断改进工作的企业文化,通过百分之百地参与,人人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改进措施,向一切形式的浪费开战,目标是实现百分之百的产品优良。
2、通向成功之路的关键是倡导一种文化,使各种各样的革新建议都自然地得到采纳和鼓励,而不需要通过正规地渠道去征求。只要尝试新方法就加以鼓励,即使不完善也没有关系。公司上下之间的信息渠道畅通了,公司各个“层次”之间有很好的透明度,公司将成为员工们充满乐趣和劳有所获的地方。
3、发动雇员献计献策,重要的是需强调:公司十分需要有利于杜绝无效劳动的各种建议。什么是无效劳动?任何不能使产品增值的操作都是无效劳动,比如点数、移动、多余的手续、不必要的检查、返工、存储以及等候等等都是无效劳动。假如一时难以界定某项操作属于增值性还是无效劳动的范畴,那么可以问一下这样一个问题:进行了这项作业后,顾客原意付更多的钱吗?
4、按照准时生产方式的要求,出现质量问题要立即加以揭露并集中力量解决,注意力要集中在找出产生质量问题的根源,以便把有关问题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掉。那种修修补补的短期行为是不允许的。过去在“以防万一”的思想指导下,总是保持充裕的零配件库存,这种做法把许多质量问题掩盖了下来。
解决质量问题的的快慢直接影响到还有多少质量问题可通过减少库存的办法进一步揭露出来。JIT并不是一个减少库存的管理策略,减少库存只是成功地解决质量问题的自然结果。
5、过去,一个企业能否成功往往依赖于该企业是否具备反应灵敏的类似“救火水龙”的本领,而今天却要求具备那种“着眼长远的整体改进”的思想。
6、JIT这个概念包罗万象,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各个部门和班组之间要有充分的信息交流,使大家都充分理解公司的目标,明白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自己能做些什么。
7、当员工尚未有参与的机会,尚未觉得自己也是企业主人的时候,却要要求他们承担有关的责任,那是不现实的。将企业的前景变成现实的唯一途径是让每一个员工都以某些方式承担起改革企业文化的责任。
一般来说,在解决问题时,最接近现场的人总是最有办法。生产第一线的工人往往把管理和技术部门几年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在几个星期内解决了。
由于工人们未参与工艺设计,因此对如何使生产变得更加有效,极少表现出主人翁意识。一旦产生什么问题,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借口。他们的态度是:“这可不是我的问题”。相反让他们参与工艺设计,使“这不是我的问题”改变为“我们能采取什么措施把它改造得更有效?”最后,当工人们改进了自己的设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时,一种从未有过的责任感油然而生。
8、JIT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渐进的过程,而不是一场革命。企业文化不可能在一夜之间改变。如果时间充裕,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持久、渐进的变革效果最好。然而,若是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则应以急剧的方式进行变革,公司前进的目标必须十分明确,并要求坚决达到。
9、要从发号施令式的管理风格转变为服务式的管理风格,如同从一个指挥员转变为教练员:教练员尽管仍然有最后的权力,但他们的工作却是培养全体队员思考的能力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个具有协调员风格的管理人员将说这样的话:
“试试你的新想法。”
“你觉得什么能满足顾客的要求,就产生什么。”
“你最清楚应该怎么完成这件事,告诉我你需要什么帮助。”
“你能干的工种越多,就越棒。”
“如果你现在有空,就去帮助他人,或者设法搞点革新。”
作为协调员的管理人员,他的职责之一是把企业的发展大局传达给全体员工,并把每一个人在这个大局中的作用讲清楚。只有当员工们对自己担负的角色有了清晰的了解,他们才能在参与管理中采取适当的行动。
10、在我所了解的许多公司里,凡是管理人员允许员工自己发现和解决各种生产问题的,员工总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员工总想自己的工作做得好一些,大多数人对自己有权进行革新感到很高兴。
11、中断生产好象是浪费——人力、设备、零配件以及所有日常开支的浪费。按传统的管理方式,为了确保不发生
停工事件,就采取保持充裕库存的做法。但是,持有大量库存可能比中断生产造成大得多的浪费。让我们假定在某一生产流程中有A、B、C三个工作点,C停工了(由于零件断档,设备故障,操作工病假或其他诸多原因中某一个),而A和B继续生产,这样就积存起一大堆零件库存,等待C去加工。最后C恢复了生产,加班加点完成那些库存零件的加工任务,这时却发现存货中有一大堆次品,多么大的一笔浪费!这里并不是说当一条生产线中断生产时,车间里所有人都应该闲着或回家;而是不要仅仅为了让工人们不闲着,而继续生产半成品。工人们可去其他班组帮忙,可以接受培训,或者用这段难得的充裕时间开一次无拘无束的小组会议,开动脑筋,集思广益。
在JIT环境里,头等坏事不是中断生产,而是生产劣质品,二等坏事是存在隐患和效率低下;三等坏事才是生产流程的中断。要有这样的观念:“有问题而决定中断生产是正常的,事实上,这显然是当前能做的唯一正确的事。”
12、按照传统标准,在企业内资历最长的人其职位最牢固,而JIT却迫使公司将一个人的贡献大小作为是否继续雇佣他的主要标准,资历只能作为两个人贡献相同时的附加考虑因素,仅此而已。雇员在改进生产、协同工作以及灵活经营方面的贡献是特别需要加以考虑的。
13、决不采取突然行动是应该遵循的方针。与其工厂倒闭,不如趁早实行改革;通过改变行事方式而获得一个有保障的未来,总比毫无前途要好得多。关键是要大家认识到,为了获得一个成功的未来,唯一的办法就是改变原来的工作方式,使全体员工对公司事务有更广泛的参与,工作上有更大的适应性。
14、实施JIT后,一个工人再也不会由于他比其他人更好操作某一种机器而有更高的职业保障。在过去的分工结构中,对工人掌握每种工作的技术水平的区分层次少,因此,工人对工作的适应性(能操作多种机器)并不十分重要,然而分工门类太多,对工作的适应性就受到限制。如今,能操作多种不同机器的工人其职业最有保障。
15、传统的质检小组的职责是发现并提醒大家注意各种质量问题;至于解决问题,那是管理部门的事。由于质检小组不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负责,并且也无权对生产作出任何改变,因此质检小组的工作一般来说是不成功的,在日本的公司里,由于管理权威是以工程技术力量作后盾的,因此质检小组的工作就比较成功。在那里质量问题一经发现,工程技术人员立即赶去解决。但是在其他国家的公司里,质检小组只有在被“赋予”解决问题的权力时其效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
16、实践证明:提高质量与降低成本,两者可以平行进行、互相促进,厂内产品报废率和返修率下降了,售出产品的保修费用也会节省。全面质量管理强调,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就把质量问题解决掉,不允许最后生产出不满足顾客要求的成品。抓质量的着重点从原来的决不运出不合格品转变为决不做出不合格品。产品的优质再也不能靠质量检验、剔除次品而达到,它必须成为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17、在工厂里,如果提出一个问题是:“谁在这里负责产品的质量?”许多人会指出检验员或质检部门说:“那边的检验员”。然而在少数公司里,你得到的回答是“我!”
这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如果上至总裁、总经理,下至照看厂房的工人,都这样想的,那么这个公司是真正地实现了观念的重大转变,这是企业百分之百的产品质量。这种局面的出现应该成为每一个公司的目标。
18、一个真正世界一流的公司是决不会运出一件次品的,除非它被要求这样做。
19、对一个企业经理来说,最具潜在危险的莫过于被公司内部的事务缠身以致忘记了你的客户。
20、质量部门过去在企业里通常扮演“挑问题”的警察角色,其他成员有权决定某个零件的质量是否合格,质量部门和生产部门质检的隔阂甚深。质量部门被认为是一个自立山头的独立单位,通常有自己的工作室,有与生产部门不同的工作日程,质检人员的态度一般是:“我是来检查这些零件的”,言下之意是,他们期待着挑出些坏零件出来。下面是消除两者之间隔阂的三个实际步骤:
1)、让质检人员与生产人员一起接受培训,确保质检人员理解他们应承担的新角色。
2)、使质检部门成为生产班组的一个组成部分,采用在生产过程中进行质检的办法,让质检人员与生产人员在同一个工区内工作,实行同样的工作时间。质检人员可以帮助生产人员把好质量关。
3)、帮助质检人员掌握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让他们懂得,对待生产人员的态度应该是:“我们是来核实一下产品
质量的”,“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或者“我来这里是与你们进行协商的”。这些话都传递一个意思:“我们是站在同一条战壕里的”,言下之意是,他们也假定这些零件是合格的。
21、为了让员工学会区分好产品和坏产品,必须使他们清楚地知道怎样的产品才能真正满足客户的要求,这是最难解决的问题。
22、假如能给生产第一线的工人一套简单易行的方法,即解决问题和监视质量的适当手段,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这些手段,那么他们就能把所有的工区的许多问题在现场解决掉,任何企业都应该逐步形成一套解决问题的通用方法和共同语言。
如果员工有权确立质量问题的存在,即在事实上要求他们对质量问题作出解释,那么他们就应该被允许向前走完最后一步:为质量问题的解决做些工作。
2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易出现的失误有:
1)、在有关问题的基本事实尚未收集齐全、问题的根源尚未弄清之前,便匆忙着手解决问题。
2)、不肯花时间去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其实,数据资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3)、忽视事实而被舆论所左右。
4)、对可能造成问题的原因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5)、面对问题无所作为。
24、实施某种解决方法时常易出现的失误有:
1)、没有让那些愿意出力的人或那些受到新方法影响的人参与进来,并取得他们努力工作的承诺。
2)、当实施过程中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时,不愿返回重复一次实施过程。
3)、未能提出完整的实施计划以保证完成每项任务责任分明、标准具体、日程明确。
4)、未能对实施结果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
25、准时生产方式并不是减少库存的一种举措,然而库存的减少却是成功地实施了JIT的包括改进产品流和需求拉动在内一些方法的一个结果。JIT和全面质量管理两者不可分割;JIT把问题揭露出来,而质量管理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26、在任何企业内,库存总是被视为资,事实上企业的决算表就是这么做的。企业损益表上所显示的利润会由于企业中存有大量库存而膨胀,而实际上,过多的库存是一种负债,仅仅持有适量的库存能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好处。当你确立起库存是一种负债的观念后,你就会想方设法去减少库存。
第四篇:读整体课堂管理模式构建心得
读整体课堂管理模式构建
通过这章的学习使我很受益,给我现在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力量,让我知道了应该怎么上课,怎么上好课。
原来接触的都是”流水账“,”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一开始接触这么先进的教学理念真的有点不适应,特别是课堂上的掌声,学生回答对问题小组加分等更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开始的课堂毫无生气,掌声更是少得可怜,让学生讨论问题课堂就会变得比较乱。针对这些问题,我不断的思考,实践。就我的一点心得现总结如下:
怎样管理学生呢?刘校长讲“整体建构 和谐教学“理念下的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管人、管事、管心”。管心是管理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吸引住学生呢?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怎样才能让学生亲近你呢?我想首要的一条就是上好自己所教学课的每一节课,也就是在教法和学法上多下功夫,让学生觉得你就像是一个导游,引导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他们是在享受知识探索所带来的乐趣。
其次,课下辅导一视同仁循循善诱,发现学生的过错也能耐心倾听、循心分析而走进学生内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这样学生就喜欢你这个人。由于喜欢你这个人,他们就会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你的教学水平就会得到促进和提高;由于喜欢你这个人,他们相信你所选讲的道理或规范,当然也就会遵从你的管理。
上每一节课前都要充分的备好课,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对照课程标准,通读所任学科教材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知识体系、脉络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把握课程整体目标和阶段目标。在此基础上,能够细读当前所教年级教材,吃透教材在整个学科中的地位、作用,能够对教材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能够就一册书写出高质量的教材分析,写出整册书和单元可行教学计划。第三,要了解自己所教的每一个学生。比如家庭状况、兴趣爱好、为人处事的优缺点等等,同时要创造各种机会和学生拉家常,和学生照面主动和打招呼。让学生在愉悦和快乐之中接受你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你“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进而拉近了与学生的情感距离,为你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基础。第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作为教育者多为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每一位学生的方方面面有机会得到充分的展示,更多地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与活动的氛围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为人处事、生活生存等方面的能力就会得到发展,当然学习氛围、学习兴趣、团结协作等方面也就会随之提高,你的管理也就在无声之中取得突飞猛进。一是课堂上创新教与学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全身心投入,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教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四凡四不”,即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二是要优化教学策略,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提倡“两个高效”,即每一位学生的高效和每一分钟的高效。关注每一个有问题的学生,关注每一学生的问题。学校最大的浪费是课堂时间的浪费。课堂上要做到
放手但不放任,让学生自主却不自流,让学生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神投入,紧张而愉悦地学习。
以上仅是本人的一些认识,这些认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成为一个教好书、育好人的教师,只有在平时教育实践中多思考,多体会,多投入,多积累,多总结,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才能真正的实现“整体建构 和谐教学”。
第五篇:班级管理模式与班级文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班级管理模式与班级文化建设学习心得体会
为了营造一个具有特色的和谐班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班干部是完成和谐班级建设的核心,是和谐班级建设中的“领跑者”,是和谐班级建设的“翅膀”,必须起到带头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使班干部们积极主动参与到和谐班级的建设当中去,当和谐班级的主人翁。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1.建立有力的班委会
要实现班级的总体目标,使组织朝着团结友爱的方向发展,必须加强班集体的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建设。班主任要重视培养班级核心力量,发挥骨干带头作用。在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干部轮换制度,制订选举办法,规定一定任期。按照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轮换部分学生干部,既使学生干部相对稳定,又让更多同学得到锻炼,使学生受到教育。二是培养一批有威信、有能力的班干部,让他们主动地参与班级管理。三是要调动一批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学生分工负责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的具体工作,使一部分学生在班级目标和学校制度的约束下努力工作,增加其竞争意识和责任感。四是要设置各种竞争的氛围与环境,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在班干部的使用上,要放心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抛弃保姆式的管理方式。班主任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集思广益,创新改革。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从思想深层次上引导学生干部严于律己,不断完善自我,锐意进取。
2.加强以“五自”教育为特征的自主教育
自我管理。即把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形式,确定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请教高年级的学生、学生会的干部,请教班主任或熟悉的老师,也可以走出校门请教家长或专业人员。自我锻炼。学生只有全心参与班级建设工作,为班级服务,为班级奉献,才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及信息处理的能力。
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应建筑在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开专题讨论会,外出参观,或邀请社会名人“现身说法”,或成立帮教小组,帮教后进学生等。
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括自我评议、小组评议和班级评议,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我评价要有民主性、导向性、科学性,以体现学生的进步和个性发展。
3.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团结,即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各项活动,让同学们融入到班集体生活中去,让同学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活跃,即构建和谐轻松的生活环境让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得到休息。班委通过组织同学们参加学校,班级的各项活动,让同学们时时保持轻松的状态。
进取,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下,还需保持进取精神。班委要让同学们明白:学生的首要目的是学习,特别是面临升学的学生。
4.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
学校每年都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如艺术节、运动会、节日活动等,在这些活动中,班主任要积极带领同学融入进去,使学生感受到各种文化、人文,激发同学们的热情,提高他们对食物的认识,借助每一次活动的教育,使同学增强爱集体爱周围爱他人的意识。
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艺术性很强的工作,在以后的班主任工作中,还要多借鉴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把理论与时间相结合,让班级变得更加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