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长江商报实习报告
路漫漫,上下求索
——长江商报实习心得
2012年11月23日——2013年1月4日,我在湖北长江商报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截至今日,业已完成各项实习内容。虽然一个月的时间在大多数人的漫漫人生路上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但这个月却对我这样刚出校园的欲展翅高飞的雏鸟来说却是有着巨大的影响。这是我们离开温室一般的校园走入多姿多彩社会的第一步,这一步将深深影响未来的我们。从在实习中遇到诸多问题到在老师帮助下顺利解决,从简单文稿写作中获得实习指导老师马飞老师给与我的诸多悉心教导,以及编排报纸版面、软文写作时报社其他老师的细心指导。让我明白,自己原来有如此多的不足之处,自己最近几年应该往哪个方向前进,自己接着该如何改进、提高自己的能力。其中告诉我最重要的是:与时代脉动同步,学以致用。
作为一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的广告系学生,在大学四年中我们接受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而严重缺乏各种实际工作需要的实践经验。在报社广告部地产专刊组实习期间,融会贯通大学所学的知识,将之正确地应用在地产文稿写作上是我最大的任务。房地产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未知、全新的行业,接触到的都是以前从未了解的知识、问题、要求。其中蕴含的专业要领、基础知识、写作要求、文稿规则,都是我实习时必须掌握的。只有这样,才能比较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与在学校自由抒写的文章不同,在学校里,老师们很仁慈、宽松,给于我们很多的是自由发挥空间式的写作、编排。房地产专刊,面对的是众多的读者,不仅要求在精确、快速、直接地告知武汉民众地产业最新、重要讯息,同时文稿消息还必须雅俗共赏,做到高质量文学水平。因此文章编辑必须有较高的写作水平和经验,需要恰当地把握文章中地产专业知识、讯息与文稿文学艺术的统一协调。
竞争无处不在,大浪淘沙,与时俱进!
2012年11月21日我接到长江商报广告部地产专刊总监陈厚云老师的电话通知,让我本月22日,也就是第二天去商报先熟悉情况。在当天,通过网上信息参考,我初步了解长江商报品牌内涵、受众定位、专刊特色。作为湖北省最重要的地方性财经综合性报业公司之一,商报广告中心的地产部是报社的重要部门,也是广告收入的重要支撑。地产专刊每周四分四版出版,是武汉房地产新闻消息的重要来源。专刊的主要任务是采集武汉房地产业每周的最新动态,介绍武汉市房地产市场每周具体情况,监督武汉市房地产业市场交易行为,并给与市场参与者、相关者分析、见解。引导民众、投资者、企业等受众了解武汉市房地产业最新走势讯息,促进房地产市场正常运行,从而在侧面保证武汉市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在保证房地产新闻消息同时,专刊附带房地产业相关广告,专刊编辑可以代为负责策划报纸广告。
地产特刊组分成几个小部分,指导我的实习老师马飞老师是负责二手房市场、商业地产板块的。2012年11月22日当天,我在报社主要是观看地产专刊部今年每月历来的专刊报道,特别是专刊组每月的重要房地产软文广告策划案例。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新闻业面临着网络媒体的巨大冲击,特别是智能手机的威胁。在当今年轻人群众,绝大多数通过电脑、手机阅读最新的新闻讯息,报纸受众受到互联网吸引而愈加减少。网络论坛、腾讯新闻、新浪微博等热门网络组织在逐步的,或者是部分的代替报纸的新闻通报作用。双向的讯息渠道让年轻人更为热爱可以回复、发表自己个人感想的新兴媒介。高性能的电视、电脑、手机深入千家万户,报纸则不断退出这些传统的消费读者群。房地产专刊也同样遭到了这些难题,网络巨大的、廉价的、细致的信息流,让商报地产专刊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与以前往年相比,报纸广告收益大幅下降,报社生存日趋艰难,空间缩小。在这种大势之下,长江商报也在努力探寻着未来的发展之路,如何做大做强,是报社各部门都需要关心的中心问题,房地产专刊组便是最早改变的部门之一。为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阅读习惯,获得广大武汉知识分子,尤其是逐步扩大的社会中层人群的喜爱。专刊组文稿板块,文字板块在日益精细简洁,图片所占版面规模日益加大。尤其在房地产广告软文文案上,精美、细腻、全面、细致、快捷的图片成了报纸上最大的一块,最闪光的一处,是吸引武汉读者眼球的关键。注意力经济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谁能抓住武汉读者的目光,谁便是胜利者。
视觉优先,文字辅助。视觉经济时代,在报纸内容变化上最先显现出它的威力。在市场经济时代,不仅我们需要不停的学习进步,商报同样需要在竞争中把握先机,披荆斩棘。
参与各项活动,增长阅历,开阔见闻。
2012年12月7日星期五下午,在陈厚云老师特意关照下,为增加阅历,让我参加观摩房地产专刊组年底特刊策划会议。广告部总经理、地产专刊总监、责编、编辑、业务员均列坐其上,我坐在一旁,历经整个会议的开展过程。陈厚云老师作为部门总监,是会议主持人,由他制定策划会的专刊主题。部门编辑们则负责确定报纸新闻与广告版面分布、内容排版,并共同商议24篇广告主题、模式,保持房地产软文广告与报纸特刊主题的一致性。然后由总监发布任务,安排每个人的工作,特别是每一个业务员接受的的广告委托与相关编辑对接,确保双方信息沟通流畅。最后由部门总经理马总结案陈词,大家各自开始工作。在会议中,责编与总监在版面分配存在巨大的分歧,经由部门总经理调解,由大家一起投票解决,最终因为大家大部分支持倾向责编,而选择责编黄妮娜老师的观点。
在策划会上,大家没有职别之分,只有专业的知识分析,用集体的智慧,团体的力量,选择最佳传播效果。大家从各自的职业出发,探讨细究策划案各个项目、环节,确保年底特专刊活动完满完成。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在市场部陈经理推荐下,参加了长江商报在武汉知名大酒店举办的晚宴。宴会除了长江商报各部门成员外,还邀请了报社的商业伙伴。晚会于19时开始,在宣布晚会开始后,首先映入眼神的是商报2012年精彩新闻组成的幻动片。在一片浩荡、宏大的背景音乐下,2012年长江商报重点、精彩新闻相关图片依次绽放。在主持人邀请下,长江传媒集团董事长、长江商报报社总经理依次上台陈诉2013年长江商报的发展方向、改革目标。随后,晚宴开始,各部门经理、商报领导人向到场的贵宾敬酒。19点30分,由长江商报总经理抽三等奖(五名),酬谢到场的嘉宾。20时,由商报广告部总经理马总抽取二等奖(二名),这两个奖项由幸运的保利集团一位部门经理和另外一名武汉企业总经理获得。20时30分抽取一等奖。21时,晚会结束,期间有舞蹈家、歌唱家献歌献舞。
此次晚宴最重要的目标是加强商报与商业伙伴的信息沟通、人脉友谊,展示长江商报的巨大的传媒能力,为商报2013年改革打下基础。同时增强商报全体员工上下的责任感,凝聚商报成员向心力。
根据自身特点,扬长避短,多看多学。
从2012年11月23日开始,实习正式开始。马飞老师给我的要求是在闲余之际的最短时间内,知晓房地产新闻采编过程,掌握基础的房地产新闻稿采访、写作技巧、文稿模式,并要多多尝试采写编辑(我称之为练手感)。刚刚开始,由于什么都不会,我做的主要是通
过网络帮助老师收集武汉房地产市场最新信息、动态走向,整理老师需要的各项房地产数据资料。再者是精简、编排文稿,根据已掌握的房地产信息,拟定下一期专刊二手房、商业地产新闻主题,或者努力多多编写初稿(良好的文稿由老师修改后给于发表)。开始的几天,我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后,必须大量阅读房地产业有关的资料,掌握房地产各种专业术语。学会尝试分析各种类型楼盘优势与劣势,并以此分析它的目标消费群,以及如何为它做市场策划、推销活动、广告文案。
2012年11月29日星期四,长江商报地产特刊上几篇新闻稿上第一次带上了我的名字:实习生 姜锦溢。说来惭愧,这几篇新闻里中有一篇是由我根据其他报社报道编写的,经老师修正后发表。其余几篇我只是参与资料整理、数据分析,马飞老师附带上我名字的。常常我写的文稿,经过老师修改后,完全大变样。一般是剔除多余的空话、带有我个人主观片面的观点;再则增加更为准确的房地产市场预测点评,并用更具体实在的真实准确数据给予说明;再者添加适当的建议,给消费者最真诚的提醒。从老师修改后的文稿中,我认识到我非常缺乏的地方:作为一名新闻人,报道时必须用局外、冷静、客观的立场来关注武汉市二手房、商业地产的种种市场表现,并综合各方的建议、点评,给出我们的客观、全面的看法。
在之后的几天时间里,我一边总结、发挥自己的长处,一边改正自己的缺陷、短板。多写多学,主要的几件关键事项收获是:采访时需要注意的方面,首先是问题必须全面,并根据被采访对象的不同,而提侧重中心不同的问题;在采访提的问题中有哪些是必须的关键要素,有哪些是侧面补充说明的小点,也需要我们编辑文稿时仔细注意;当阐述商业地产投资时,投资回报率、地段位置、城市人流量、城市规划格局、未来升值空间、交通便达性等重要因素有哪些是必须向读者细说的,又有哪些只需捎带;关注二手房时,刚需最近具体情况何如,相关政策又有何变动,与之息息相关的新建商业住宅市场又有何表现···。基本每一篇我写的文稿,老师细细修正后给予指点,其中一些获得认可,通过审核后发表。
无知不可怕,可怕在于畏惧无知。我从一开始的“白丁”,到接触后,初步了解房地产行业,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要领。究其秘籍,不外乎多看多学,努力掌握新的技巧能力。
纪元无声到来,新年伊始,前路可期。
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在2012年最后的一天,商报举行员工动员大会,为即将到来的2013年做准备。商报的各位领导分别讲话,动员大家的积极性,总结今年,展望明年。做为一家国有企业,商报无论是在市场定位,还是在报刊内容上都在华中地区属于顶尖位置。上下一致的改革发展意志,专业敬业的精英员工,积极向上的开拓精神。虽然报刊行业面临诸多的发展问题,但我相信,长江商报在新的一年必然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长远的发展。
2012年世界末日已成为一个本世纪最大的谎言笑话之一,新年到来,春天的脚步也在靠近我们。雾气散后,通往前面的道路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的未来如同我们所处的时代一般,黄金灿烂。
最后,谢谢叶老师、陈厚云老师、马飞老师等老师,感谢您们悉心的教导!
第二篇:长江商报2007年3月考试题目
一、解词(10个,一分一个,10分)
1、挑土
2、擂肥
3、你黑我4、裹筋
5、称透
8、印客(in客)
10、truthniess
二、取标题(任选5个,10分)
1、前日(19日)深夜,一位中年男患者在家人搀扶下端着一个杯子来到医院急诊室,杯子里装的竟然是其妻子抓下来的该患者的睾丸。医生表示,器官离开身体超过半小时就会坏死,必须冷冻处理。离奇的是,血液浸透了男子的衣物,阴部残留皮肤上竟还留有深深的手指沟痕。据了解,事因夫妻俩看球起争端,幸好经抢救或可保留其生育能力及性功能。
据了解,该患者向医护人员讲述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原来,当天晚上,他和老婆一起观看CBA“宏远”队对“八一”队的决赛,夫妻双方支持不同的球队,比赛当中两支球队的比分出现转折,夫妻因此大吵起来,随着比赛的继续,吵架逐步上升到肢体冲突。老婆突然下了狠手,一把将他的阴囊抓了下来。“不知他的话可不可信,但是想想也奇怪,这几天天气有些偏凉,即使在家也不可能穿很少,如果是隔着裤子的话,一个柔弱的中年女子怎么能有这么大力气把丈夫的阴囊拽下来?”线索提供人陈先生说。
“患者的伤口十分奇怪,不但左侧睾丸脱落,阴囊皮肤也整个脱落,左侧血管神经和输精管都出现断裂,右侧睾丸也清晰可见并露出在体外。”医护人员称,患者送院后当即对其紧急输液,并马上为其做急诊手术。医护人员表示,患者正常可在7~10天内出院。据介绍,由于右侧睾丸留存,其生育功能以及性能力不一定受损,但很可能影响其将来的性心理。(记者刘文亮、涂端玉)(/news/content/2007-03/21/content_961568.htm)
2、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6日表决通过物权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62号主席令予以公布。
物权法约22000字,分为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共5编19章247条。这部法律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
物权法规定,为了维护国家基本经济制度,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明确物的归属,发挥物的效用,保护权利人的物权,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本法。
物权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家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保障一切市场主体的平等法律地位和发展权利。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详见:
.cn/w/2007-03-18/005611435360s.shtml)
三、写作能力测试(40分)
1、根据今天长江商报的招考会,写一个400字以内的消息。(10分)
2、根据下列材料,写一则500字的消息(10分)
注:材料是关于重庆“最牛钉子户”的信息,包括背景和现场等材料,较琐碎。
3、写评论(三选一,20分)
(1)根据第二大题的第二题之内容(也就是关于2月份全国房价的内容)
(2)根据“钉子户”的材料;
(3)璩美凤收入过300万美元(具体不记得了)
四、根据提供材料,写采访清单以及报道提纲(10分,记者编辑必答)
1、是关于武汉建地铁的,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2、一叫鲁芒(化名)的男子与老婆吵架后,把女儿从17楼摔下,当场摔死,又砍伤老婆。然后爬上17楼空调外挂机上。该男子的父亲是小区的看车员,就在现场。50分钟后,鲁芒从17楼跳下,被消防气垫接住,摔成重伤,后紧急送医,但拒绝接受治疗,后不治身亡。
3、武汉市郊发山林大火。具体内容不记得了。
五、写创新策划方案(三选一,10分、记者编辑必答)
1、08年全运会在武汉举办,有事奥运会,怎么策划?
2、本·拉登被捕,如何策划?
3、“忘了”
4、五一长假,策划什么样的活动既有可读性又可能吸引广告?
六、综合能力测试(任选5个,10分)
1、记者最主要的素质是什么?
2、列举武汉媒体关注的10个民生问题?
3、铁道部规定,春运期间,火车票只能提前6小时退票,或者改签一次,如果你要退票,但时间在开车前2个小时,工作人员不给你退,你是记者,问怎么样在违反规定的情况下又能把票退了?
4、开汽车门,钥匙往那边扭为开?
5、林肯的一句话,判断哪个是假的,6、一节不均匀的棍子,完全烧完1个小时,现在有若干根这样的棍子,怎么样晓得1小时15分?
7、一样商品,在原价基础上上调10%后,再降到原价,降幅多少?
第三篇:2013商报实习周记
在安徽商报实习已经过了一个星期,可以累、压力、充实来形容。
经济板块的李世兵老师带我,有个师姐叫陈银银,新华学院的学生,他们是我目前在报社认识的两个人。第一天报
到社就出去跑了,虽然又累又热,但很高兴,没有重蹈其他实习生没事做的覆辙。给李老师看了第一篇稿子后,他问我,在学校写过稿子没。太伤自尊了,不是看9楼高我就跳下去了。暗自下决心第二天一定要把稿子写好。几天过去感觉有进步了吧,挺充实的。
几乎天天都要出去跑,很累,前天坐了8次公交车。从我住的地方到报社需要转一次车,大概40~50分钟左右才能到,挺远的。周二是7:40到住地的,周三是 8:20到的,昨天稍微早些7:20到的。真的很累,这是我和陈银银师姐同样的感觉,今天在采访回来的公交车上我们都睡着了。每天都有些收获也挺充实的。由于公交路上不熟,前天每天都多走了两站路,今天终于弄明白了。
学校和社会真是两码事,书本上的知识能用上的基本上没有,学历也不重要,能力第一。你的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吧!做人也要注意了,在商报只是个实习生,所以做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怕得罪人。5 天之内只因为写稿子需要登了一次qq需要,感觉夹着尾巴做人,憋屈。不过很感谢李世兵老师,还有陈银银师姐,李老师,报社人称大兵,在跑新闻、写稿子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陈银银在其他方面给了很大的帮助,天天一起出去跑,可谓“同甘共苦”吧!
第四篇:商报实习周记
商报实习周记
在安徽商报实习已经过了一个星期,可以累、压力、充实来形容。
经济板块的李世兵老师带我,有个师姐叫陈银银,新华学院的学生,他们是我目前在报社认识的两个人。第一天报
到社就出去跑了,虽然又累又热,但很高兴,没有重蹈其他实习生没事做的覆辙。给李老师看了第一篇稿子后,他问我,在学校写过稿子没。太伤自尊了,不是看9楼高我就跳下去了。暗自下决心第二天一定要把稿子写好。几天过去感觉有进步了吧,挺充实的。
几乎天天都要出去跑,很累,前天坐了8次公交车。从我住的地方到报社需要转一次车,大概40~50分钟左右才能到,挺远的。周二是7:40到住地的,周三是8:20到的,昨天稍微早些7:20到的。真的很累,这是我和陈银银师姐同样的感觉,今天在采访回来的公交车上我们都睡着了。每天都有些收获也挺充实的。由于公交路上不熟,前天每天都多走了两站路,今天终于弄明白了。
学校和社会真是两码事,书本上的知识能用上的基本上没有,学历也不重要,能力第一。你的过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这或许就是所谓的英雄不问出处吧!做人也要注意了,在商报只是个实习生,所以做人都是小心翼翼的,怕得罪人。5天之内只因为写稿子需要登了一次QQ需要,感觉夹着尾巴做人,憋屈。不过很感谢李世兵老师,还有陈银银师姐,李老师,报社人称大兵,在跑新闻、写稿子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陈银银在其他方面给了很大的帮助,天天一起出去跑,可谓“同甘共苦”吧!
第五篇:《河南商报》实习总结
---
河南商报实习总结
每个清晨,我都会在六点多钟唤起睡意正浓的自己,简单收拾,前往紫荆山报社;每个夜晚,我都会在七点拖着疲惫的身躯坐上72路公交,向母校返航,《河南商报》实习总结。车窗外的灯红酒绿伴着喧闹的人群,一个个穿梭的身影让我茫然。一日日相似的场景,划过眼帘,但是我丝毫没有倦意。这就是我的实习,一段汗水糅合泪水的光辉岁月,一段注定让我难以忘记、终身受益的时间轨迹。
一、实习单位简介
我于2010年3月15日~5月15日,在《河南商报》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实习。《河南商报》是以经济报道为特色的新主流都市报,形成了以“做有价值的新闻”为宗旨的全新媒体风格,在中原报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河南商报》有一群富有激情和创造力的记者队伍,记者年龄趋于年轻化,写作风格轻松活泼,写作语言通俗易懂,幽默诙谐。我有幸地被被配到了经济新闻部,在这样一份报纸、这样的一个部门实习,让我在短短两月受益匪浅。
二、实习初期很“辛苦”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在《河南商报》的实习亦是如此。实习单位联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历种种艰辛,3月13日下午,我们一行六人地到《河南商报》报到。到了报社,一切无从下手,看到忙碌写稿的记者们,我也不敢去打扰,自己闲着没事,就只能看报纸。起初几天,对于这样的生活我真的很难理解。我的价值怎样才能在这里体现?我怎样才能引起关注?难道我要默默无闻,孤独几个月吗?心中一片凄凉。
“好好看看报纸,对比一下几家都市报都是怎样写稿的,随后再给你们安排采访任务”部门主任一席话才让我吃了颗“定心丸”似的。
随后实习中,在与实践融合过程中,我开始经历着一次次转变。
小插曲
1、人生中的“第一次”很凄苦
正式报到、上班的第一天是3月15日,在没有得到安排的情况之下,我只身来到“3.15”活动现场,开始了人生中的一次新闻采访。采访一个比较“倒霉”的老大爷,他家在十年之内喝某品牌酒,发现了3次空瓶子事件。郁闷的老大爷一骨碌把所有的委屈都说给我听,我也在认真记着,因为不敢漏掉任何一个细节。回到报社以后,听老师们在讨论活动现场的事情,我也就主动迎上去,说了我的采访。原本以为我的热情会受到表扬,但部门主任却说:“没有收到分配不能随便外出采访!”
随后,老师就把这个稿件给我去写。我又打电话采访了所谓的“业内人士”,写成了一个小稿。虽然受到老师好评,但是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我是在实习。
这样的一个事件让我意识到:实习,就应该遵守工作单位的严格纪律和要求,把自己看做单位员工来约束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外出采访应首先得到老师的允许,或者事先知会领导。
小插曲
2、会议新闻写作要找“稿外音”
在3月18日我参与采访了“全国质量技术监督工作会议”。一堆材料,一群领导,一堆指示…不仅是稿件写作,就连听这样的会议都让我发愁,关键症结所在就是我找不到“新闻点”。材料我是看了一篇又一遍,心里总是琢磨着怎样把里面的内容全部写进去,自认为这样才不会显得片面。
回头发现老师在睡觉,其实是在假寐。我发现,当讲话领导说到不是文字通告上面的东西的时候,老师突然就来了精神。只见他赶紧坐起来,笔不停地记着。随后老师对我说:“我们是都市报,就应该思考读者需要知道什么,他们想知道什么。会议新闻的文件上面一般不出来新闻,真正的新闻一般来自领导”脱稿“的东西。”那次老师回去写了名为《再评中国名牌,上帝说了算》1500字左右的稿件,稿件内容来自于领导脱稿的部分,并且极具社会指导意义,引起了强烈反响。第二天对比《大河报》发现,他们播发的只是简单的文件上面内容的综合,发了一个短消息。如此来看,深度自然而知。
插曲
3、知识欠缺、速记太慢导致“断续采访”
实习初期,我的采访任务一般是会议新闻,跑遍了工商、质检、税务、科学技术、工商联等口,在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采访方向,我一直比较苦恼,因为缺少相关的知识,和被采访对象聊不起来,所以难处新闻。同时自己记录的速度比较慢,容易漏掉细节。在3月31日参加了省社科联的“精神文明会议”,会后相对当事人进行采访,但是由于没有事先准备,且不具有相关知识,最后在没有问几个问题的情况下,只能草草收场。回去后,也没有写成稿件,因为实践不具有典型性和轰动性,所以尝到了“出师不利”的苦果。
事后专门向老师求助,老师讲:“外出采访需要列采访提纲,或者之前要有相关的知识准备,不然怎么和人家聊到一块?再提问时应该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能随心所欲,不然一张口人家就知道你”几斤几两“,不利于采访,此外还要提高采访记忆的准确性和速度。”
至此以后,在外出采访之前我都会进行详实的准备,一般采访的过程都是在预期之内完成,稿件写起来也显得比较轻松。
三、实习是我大学的“第二课堂”
(一)、好新闻是一个精彩的故事
随着实习的深入,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我对于新闻稿件的写作具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书本上所讲的东西对于实践起到“提纲挈领”作用,但是真正决定实践效果的,还是实践中自我的无形提高。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报社实习也是这样。王俊伟老师经常说:“新闻写作要抓住新闻点,没有新闻点,新闻就不足以立身。在采访时候需要找到能吸引读者的闪光点,不要搞大一统,什么都装进去。”
中国新闻社的王永记老师也教诲说:“新闻就是一个筐,萝卜白菜什么都往里装。写新闻稿件需要看你想写成什么样子的,如果写小稿,只需点出中心内容;如果想写的长一点,就找点背景资料,多方求证专家意见看法;如果想写成通讯,就找事件的切入点…”,实习总结《《河南商报》实习总结》。
在实习初期,我写500字的小稿件都觉得困难,明明没有什么东西怎么写得那么多呢?还有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不强,写的东西没能生动展示事件本身。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老师们的指点,我发现新闻写作背景资料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拿事件和以往情形的对比中找到新的变化,突出新闻点,像《河南上演“疯狂的大蒜”河南大蒜一年价格上涨100倍》,这是在对比中发现的独家新闻;同时稿件写作要有感谢的勇气,怎么想就怎么写。要能讲出生动的故事,读者才愿意听,愿意去看。记得有一次,我在采访回来声情并茂地给老师进行了讲解,随后问道老师“这篇稿件怎么写”,殊不知老师说道:“你刚才是怎样给我讲的你就怎么写,那不是很生动吗?”受到启发的我就写成了一片稿件。
(二)、新闻交际是一门“哲学”
在实习过程中,我需要处理很多层面上的关系,在报社里边需要处理好和记者老师们的关系,外出采访需要搞好与被采访对象(政府官员、企业法人、社会大众等)的关系。
王老师教导,要懂得说话的技巧,通常在交谈中就可以完成现场的采访。在与社会普通大众的交流中,老师没有记者高高在上的感觉,而是一种谦卑的态度,总能在聆听别人的问题之后给出合理的建议。同时也在欢快中完成采访任务。这种做法直接影响了我外出采访的风格。在走访市场的过程中,我总能采取贺老师相似的方法和技巧,让自己的采访任务也在轻松融洽的环境下进行。外出采访往往遇到饭局,我发现饭桌上的交流最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王老师总能激活饭桌气氛,让我们的桌子在欢快的场景中就餐。这其中,就体现出了一个记者的修养和才学,因为和不同的认识交流都想做到得心应手,这就是体现新闻记者杂家的时候了。
新闻记者需要学习很多东西,很多门类,这是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性。在复杂的社会中,新闻交际往往需要记者有自己的处事风格,并且这种风格能够做到随机应变,“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新闻记者的个人修养直接决定着新闻稿件的质量以及个人魅力,这是一个需要用文字来传情达意的职业门类。“殊不知,出门在外,一声大哥、大姐不只能拉近多少感情!”
四、实习中的思考
认识
一、学然后知不足
新闻实习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是把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过渡阶段。在实习中,我总是感觉到知识的欠缺:理论修养不够高,写出来的东西不具有高瞻远瞩的意义;文学修养欠缺,稿件会显得呆板没有激情和文化底蕴;艺术修养不行,对于文物、字画等不具有鉴别能力,对于采访来讲没有形成杂家的风度。
鉴于此,在实习中,我总会拿出课本进行“充电”,学习采访写作技巧,同时认真翻阅几家报纸,在对比总结的基础上,来学习别人先进于我的东西。与此同时,图书馆借书阅读和古诗文背诵也没有间断,在后期的写作中,诗文的运用就显得比较“信手拈来”了。
对策:多读一些社会科学和马列毛邓三等方面的书籍,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吃透”党一个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再结合实践中鲜活的事例来加强自我政治理论修养的提升;成为杂家,要不失时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读、勤记、善思考,注意总结生活中具有历史闪光点的东西。
认识
二、做新闻,必须做到细节真实,用事实说话!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采访与写作必须把握新闻真实。在实习中,发现有些记者不外出采访,通过电话了解相关问题,没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见证真实。同时,在稿件写作中,会发现有失公正真实的现象。例如,在四月初的时候,《大河报》、《东方今报》、《河南商报》同时对于一个有关车主捐款的事件进行报道。但是后来笔者在阅读报纸时发现,同样的一个车主、同样的一辆车子,却出现了不同的名字,一家说“奥迪A6”,一家说“普桑”,还有一家说“奥拓”。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也蒙了头。
试想,如果新闻记者到了实地采访,并且见证了这样的一个“事实”,怎么还会出现这样的荒唐事情?众所周之,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做新闻必须把握真实性原则。真实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实地采访基础上,任何的道听途说或者电话问答都不足以见证真实的新闻场景。
河南商报采访中心主任关国峰老师经常在采访中心强调:新闻必须要到现场去,不允许不到现场,而通过电话采访的事情出现。这样的作坊让我很受益,但同时我也在这样的要求下,跑了很多地方进行实地验证,像去许昌长葛市采访奥之星体育设施有限公司采访体育设施博览会、去陈寨蔬菜批发市场和众多的蔬菜铺求证大蒜的价格走势、去河南栾川县采访土猪养殖基地,现场鉴证土猪肉的与众不同…正是基于这样的扎实采访,方呈现出了几篇受到领导好评的新闻稿件。
认识
三、新闻是跑出来的,怕吃苦的人干不好新闻!
在实习中,经常发现有的老师没有事干,早早到了报社,打开电脑,看看新闻,聊聊QQ,然后打几个电话,在傍晚的时候都有稿件出来。甚至有的时候,新闻稿件中的消费者调查都是在QQ群里了解几个人,计算出来百分比,然后就代表了社会实地采访的数据资料。同时,有的老师经常说,让我想想那是什么情况,哪儿有什么,有谁等等,纵然合理的思维想象增添了新闻稿件的生动感,但是其实是对新闻真实的“侮辱”。
报社中,偶尔会出现消费者投诉的事情,说什么什么是错误的,什么什么不是事实,要求报社撤掉稿件等事件发生。记得社会新闻部跑司法的一位老师,在网上见到一精美帖子,发现内容具有趣味性和轰动性,变动起笔来,把一篇新闻写的有模有样,比去了现场还有真实感,比亲身经历还感人,但是最后发现,那是一则假新闻。那位老师受到了报社批评,同时被罚款。
看起来这是小事一件,但却表露出来一个事实:由于怕苦怕累或者省事,新闻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酝酿出来的。让我不禁想起了以前在纽约时报工作过的一个记者的事情,在一年之内发了七十多篇新闻稿件,还获得过普利策新闻奖,但是最后证明,那些稿件中有36篇是假新闻,是闭门造车的结晶。世界级大报况且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更何况一些小报!
空有理论的修养,没有实际的行动,怎么说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新闻是站不住脚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梁衡说过自己从事新闻的经历,“我喜欢到田间地头去了解真是的社会,到一个地方采访我都会了解人民最真实的感受”。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记者曲昌荣讲过:“做记者,要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到田埂里找感觉”。他们的言语无不是他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
鉴于此,我认为,要想做到新闻真实,要想做好新闻,我们需要去跑最鲜活的第一现场,要有不怕吃苦受累的精神,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汗水来诠释舆论监督的职责,来为人民服务。
正是在第一现场的艰苦爬摸滚打,实习期间出了《河南大蒜“暴涨”100倍》、《加油站再想“揩油”没有那么容易了》、《吃鲍鱼粽子,出的鲍鱼价》、《单行道商铺经营之现状》等就是在详实的采访基础上写出了切实反映民生的新闻稿件。
实习后记--我的新闻在路上
在河南商报王俊伟老师、齐亚琼老师、焦素芳老师、郑雪、纪宇等老师的关怀和指导下,我结束了为期两个半月的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才写了60篇新闻稿件,共计有63000多字。在这些用汗水和艰辛铸就的新闻稿件中,《价格暴涨“疯狂的大蒜”贵过猪肉》《吃鲍鱼粽子出的鲍鱼价》等几篇稿件为独家新闻,被新华网、人民网、新民网、新浪网以及《羊城晚报》等广为转载,引起极大社会反响,《价格暴涨“疯狂的大蒜”贵过猪肉》这篇稿子出来以后,被纷纷转载,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并一度采取措施,对于大蒜行业的这种问题进行“重拳出击”,一时间“蒜贵过肉”真正引起了人民的极大关注。
我非常感谢在实习中帮助我的老师们,还有在学校默默关怀我们的院系领导们,我想告诉你们,我的实习教会了我终生受益的很多东西,我谢谢你们。
在几个月的实习中,使我迅速成长,不仅在专业技能上,更是对媒体、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上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我明白了我的理想是什么,我要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去做的更好!我对于未来充满了信心。
新闻在路上,我会一直前行…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