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国家金库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规定:“组织管理国库工作是中国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各级国库在实
现国家预算收支任务中,要充分发挥执行作用、促进作用和监督作用。”随着金融、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加强国库部门内控机制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已成为人民银行国库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笔者就在新形势下,如何切实搞好国库工作,有效防范化解国库资金风险,提出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国库业务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风险
(一)制度和规定等不适应国库业务发展需要带来的风险。
1、相关法规滞后于改革的步伐。各级国库日常管理依据的是1985年7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而其《实施细则》也是1989年12月制定的。随着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特别是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财税体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却一直没有修改,国库管理的依据明显滞后于国库事业的发展。
2、违规处罚措施软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仅笼统地规定了国库对预算收入入库、库款支拨、退库等有监督权,而对于入库过程中发生的虚增收入、资金流失、混库、退库及库款支拨中存在的违规情况,没有明确的处罚规定以及相关的制裁措施。
3、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库在管理中遇到的新情况越来越多。特别是对预算收入的支拨、退库,没有详细的操作流程,如针对国库单一账户、政府采购等库款支拨,退库业务中政策性减免、一般企业先征后退等操作程序规定的不细致,从而致使国库监管工作难管。
4、法律上没有明确国库的监管职能。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赋予了国库有一定监督权,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和《预算法》却没有明确国库的管理职能。因此,国库管理执行起来难度较大。
(二)国库会计核算及网络系统的风险。
《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1版)》在业务处理中至少要求配置八人以上工作人员才能按制度正常运转,但目前基层国库专职人员减少,出现了违规代岗等,形成了风险隐患。一是个别国库的在内控制度执行方面不够严格,出现了审票不严、“一手清”、不及时对账、混岗、代岗以及使用他人操作口令等大量违规操作问题。二是国库会计核算系统仍然存在风险隐患,国库部门现在运行的《国库会计核算系统(2.1版)》,无论是在功能上还是在安全设计上,较以前的版本都有了质的飞跃,但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风险随之增加。尤其是新系统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功能增强,一般不需要经会计主管授权就能编辑、打印转账凭证,而且不留痕迹。这为不法分子补制、伪造、偷换凭证提供了方便。三是国库核算系统存在着不经复核即可办理的业务。如查询、查复业务不需经过复核,综合核算员就可以完成此项工作,容易造成资金的转移风险。四是会计主管的权限过大,尤其是一级会计主管的权限不受任何限制地就可以增加业务操作用户来处理其他业务,容易造成业务处理上的“一手清”现象。五是随着财、税、库、行系统联网步伐的加快,国库核算系统对计算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计算机网络的安全也已成为国库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计算机病毒的防范工作更是重要。
(三)国库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的风险。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库业务的不断更新,而国库人员素质却不能适应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一是国库人员对自身岗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发生了一些默认、容忍甚至参与违规操作的现象。二是对自身业务方面的新知识、新业务不甚了解,经验老化,知识陈旧,容易发生操作失误。三是对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新制度、新法规、新政策不很熟悉,在办理业务时无从下手。四是国库非专业干部领导专业部门工作,导致部门业务素质及管理素质低下,出现严重的工作漏洞。
二、防范国库风险的措施及建议
(一)以人为本,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国库人员自身素质。
1、为适应财政集中支付和单一账户体制改革的需要,在组织机构上,按照“一级财政、一级国库”的原则,单设国库办事机构,各级人民银行要根据国库业务发展需要增加国库人员。
2、各级国库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岗位培训工作,特别是对基层国库人员的培训。并以各种形式促使国库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业务,掌握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增强理解和贯彻政策法规的能力,努力提高国库人员业务素质以及管理水平和政策水平。
3、合理整合现有国库人员。如基层县支库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实施国库内部兼岗或国库、会计之间相互兼岗,合理的安排人员,充分的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在国库、会计股内合理调配岗位分工。这样不但可以有效防止人员较少而导致的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一手清”现象,而且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还可以从制度上实现业务量的集中以及集约化管理。
(二)加强法规建设,完善国库监管体系。
1、尽快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及国库监管工作的新变化、新问题、新情况,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法》,明确国库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职责和权限,使国库部门在执行职能过程中持有法律依据,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强化国库监管工作的地位和权威,将国库监督管理职能落到实处。
2、出台系统的、规范的退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一系列实施细则和操作规程。尽量由财政、税务、人民银行等相关部门联合发文,明确国库在退库管理中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从而便于国库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贯彻执行,充分发挥国库的监督管理职能。
(三)完善国库会计核算及网络系统,提高核算质量。
1、控制操作人员权限,尤其是一级会计主管的权限;同时对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进行严格控制,数据备份必须严格执行由综合核算员操作,数据恢复由会计主管审批授权后才能操作,以便明确责任;对凡是手工编制的凭证,明确一定要由会计主管审批;针对国库业务往来中形成暂收、暂付、退汇业务严格执行审批制度。
2、完善核算系统打印功能,在打印设置中提供自由选择式打印模式的默认格式,可按各种报表、凭证要求设置,当选择某种格式为报表、凭证默认格式时,所有报表、凭证均按该格式打印。在核算系统中增设凭证次数限制打印功能。
3、增设风险防范手段,在系统内增加事后监督核查模块,设置各种监督项目,以便当日账务通过程序自动转入事后监督,将每天监督情况记录在册,形成事后监督定期报告,逐级报送且每季对监督出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4、改进国库核算系统中的国库内部往来操作。会计核算系统中国库内部往来业务编、核密押由人工操作改为由电子密押卡自动操作,使资金、信息处理全过程由计算机处理完成。
5、加强国库部门业务用机的管理。一是在所有国库业务用机上安装杀毒软件,并要及时注意对杀毒软件的更新升级。二是坚决杜绝在业务用机上安装其他程序以及登陆内联网,做到专机专用。三是加强国库核算系统本身口令设置的复杂性和保密措施,从而增强系统本身的安全防范能力。
(四)突出临柜监督,加大国库监管力度。
1、认真审查缴款凭证,严把入库关。对收到的“病票”、“错票”等不规范缴款书,应按制度进行处理,并详细记录相关登记簿;对入库的税款严格按税种、预算级次、分成比例进行报解分成;对缴库涉及征收机关的问题,应及时同他们协调解决。
2、严格审核拨款凭证,把好财政资金出口关。应要求财政部门在年初,向国库提交本年度的预算拨款计划、分季分月用款计划、财政预算拨款单位名单以及单位账号。对于拨款原因不明确、乱用职权搞关系的拨款,一律不予办理。对大额拨款实行分级审签制度。不允许财政向国库透支。在办理财政拨款时要按会计制度认真审核其预留印鉴是否真实有效、票面填写是否合规、支出科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认真审核收入退还书以及相关文件,严把退库关。要求有权办理退库的部门,在办理业务前向国库提供办理退库所使用的退库专用印鉴,要审核所办理的退库是否在国家规定的退库范围内,退库原因是否合规,是否按预算收入级次办理,退库是否经有关机关审批同意,退库依据是否完整有效,票面要素是否齐全,退库款项是否退付到了退税申请人的账户,退库专用章是否真实。退库款项要坚持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建立规范的退库登记制度。
4、查找原始凭证,严把更正关。应要求征收机关必须按有关规定办理更正,严格执行“谁的错误谁更正”的原则。在办理更正时,一定要查找原始凭证,认真核对,并做出相应的记载。对于涉及财税体制变化需要进行调库的更正,要以文件为依据办理。
(五)、创新监管方法,强化国库监管手段。
1、加强信息沟通走协同监管之路,针对以往国库主要是对自身业务监管,监管面窄、力度不够的现状,要充分发挥整体联动能力,联合财政、税务、海关、金融等部门,实施“联防”工程。如在清理税收过渡户中通过征收机关、商业银行自查、自律,国库重点检查,全辖汇总核对等形式,共同进行“封杀”清理。同时要积极疏通与政府、财政、税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渠道,使国库部门能及时准确得到相关部门最新的制度信息,做到在监管中国库部门真正有法可依,以增强国库监管的权威性。
2、开发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预警系统。根据国库业务的发展和国库会计核算电算化程度,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针对内控风险点,区分风险级次,开发出内控预警机制平台,建立监管预警系统,堵住风险源头,发挥事前监管职能。
3、加强对国库业务的再监督。长期以来,由于国库只管账、不管钱,因而被认为是无风险地带、是“安全港”。个别国库对风险认识仍然不够。为此,各级人民银行内审部门应强化对国库业务的再监督,力求做到随时随地进行现场或非现场审计,防范和化解因人为的犯罪或无意的失误所造成的资金上的风险。继续开展人总行“查认识、查制度、查管理,加强国库监管工作”的“三查一加强”活动,并使之经常化、制度化,克服麻痹思想,查清隐患,增强国库干部的风险防范意识。
第二篇:浅议电力设备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议电力设备检修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对策 作者:谢玉华 谢文中 刘迪军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2期
第三篇: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随着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国库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国库内部往来和大额支付系统的正式运行逐步建立了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的新的财政国库管理体制,随着新的业务领域的拓宽,作为财政与金融的结合部门,国库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新形势下地方国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存在的问题
(一)现阶段国库机构、人员现状问题
国库条例及实施细则都明确规定,一级财政建立一级金库,各级国库应设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办理国库业务。但人民银行县级机构的改革造成国库与会计合并办公,并且大部分是会计(股长)兼任国库股长,按《国家金库会计核算系统2.0版》操作界面和《国库会计管理规定》中的岗位设置要求,就目前县级国库现有人员远远满足不了其业务需要,大多数县支库人员配备不足,存在大量兼岗现象,使应有的相互制约关系因人员不足而不能落实到位。由于兼职人员的自身工作压力已自顾不暇,加之会计、国库业务记账时间又较集中,所以兼职人员很难及时满足双方的需要。对兼职于身的国库工作只能是应付,最终会导致核算质量不高等问题发生,给国库资金安全埋下了隐患。
国库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变化频繁,既有业务核算、又有调查统计分析、监督管理的工作。人民银行经理国库以来,随着国库职能的变化,国库逐渐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结合目前财政国库制度的改革,这就要求国库人员队伍整体素质要高,不但要有业务核算技能、懂金融、懂财政、懂税务、懂调查统计分析,还要掌握管理规定等多方面知识,从目前国库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国库队伍人员素质难以适应当前国库业务发展的需要。
(二)新形势下国库资金存在的风险
1、管理风险。是指国库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方法和机制存在问题而引发的国库业务风险。由于人行县支库国库、会计合并办公,造成会计、国库工作相互影响,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管理人员因管理手段不到位,风险防范意识不强而疏于管理的现象,导致国库管理职能难以全面发挥作用。
2、操作风险。按照支付系统和《2.0》版对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和支付清算业务应相互制约的要求,国库岗位设置有了很大调整,特别是国库直接参加支付系统和票据交换后,资金汇划和清算业务全部由国库承担,工作量增大,而目前,县支库人员均未按要求配备到位,个别岗位仍然存在兼职问题,难以杜绝“一手清”现象。
3、制度风险。国库随着新业务的发生,相应的规章制度也要完善,使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使之于实际业务相辅相承,执行起来有法可依,如果制度与完善严重滞后于业务发展,实际业务操作没有制约机制,会计核算出现漏洞,资金风险加大。
4、其它风险。由于机器、通讯线路经常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或网络不稳定造成的故障,使国库资金在上划过程中发生阻塞,影响国库资金的正常上划。
[Nextpage]
(三)国库监督管理手段软化、作用受到限制。
监督管理手段主要指国库用来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具体表现形式。《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以来,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纳入法规,经理国库从法律上得到承认和肯定,但是国库地位的重大变化并不等于国库监督管理手段就自然提升和改观。目前,国库管理手段不仅落后,而且比较单一。手段落后,主要指政策滞后或政策制度对现实的不适应性。手段单一主要指国库管理手段种类单调措施少。现有的对于入库过程中发生的虚增收入、延压库款、资金流失、混库、退库及库款支拨中存在的违规情况未有明确的处罚规定,尚缺乏新的政策法规和解决实际工作新问题的措施,致使国库监督管理软化,“合力”作用受到制约,国库作用发挥受到限制。
(四)事后监督的对象单
一、时效性差
首先,国库会计事后监督的习惯作法偏重于国库会计日常核算,凭证要素、印章是否齐全及帐务核对,做到相符就行了,缺乏对国库会计业务管理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对国库会计风险环节的防范方面却监督较少。如预算收入的退付、大额资金上划等,主要是依靠手工核算、翻阅、查帐簿、工作量大,劳动效率低,其次,目前事后监督方式传统化,长期以来,检查监督的方式多依据帐、表、簿等资料进行检查,而对是否按操作规程办事,印、押、章、系统口令是否严格保管等现场检查较少。第三,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大都是营业终了第二天采用手工进行,逐张审核国库会计凭证进行总分核对,使得事后监督的时间拖得较长,等发现问题已是隔夜的差错,造成时间上明显的滞后,加之大部分支库还存在事后监督人员配备不足,素质不高,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造成国库监督职能难以很好发挥。
二、强化国库管理职能的思考及建议
(一)建立健全国库工作机构、加强国库队伍建设
国库机构建设是国库管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库改革目标的根本保证,各级国库要严格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国库机构,一是应尽快按照新的国库岗位设置的需要,补充具有一定会计专业技能、持有会计证、熟悉计算机操作、爱岗敬业的会计人员,以保证国库工作按岗定人、有岗有人,达到记帐、复核、同城票据交换、联行等要害岗位、高风险点有专职人员,其他岗位有专职人员,形成相互监督的制约机制,有效防范国库资金风险;二是加强对现有国库人员的素质培训。制定中短期培训计划,从实用性出发,立足岗位技能、专业知识,组织业务培训,并实行考核竞赛制度,使国库人员既具有处理会计帐务、银行结算的能力,又懂得财政预算、税收征管方面的知识,提高国库人员的综合能力。
(二)加强国库内部管理
随着现代化支付系统、同城票据交换、国库内部往来等资金汇划的开通,给国库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国库部门必须从加强内部管理,整章建制,规范操作入手,把防范国库资金风险放在重要位置,首先,建立一套稳定性好,函盖面广,操作性强的国库规章制度,其次是合理分工,协调配合,相互制约,业务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杜绝业务一手清现象,再次严格国库会计核算,口令管理,定期更换核算系统和操作口令。第三,加强国库柜面监督,一是对预算收入缴库凭证要素的齐全性、科目和级次的准确性、库款上划的及时性作为依据,把好“入库关”。二是把好“出库关”认真审核拨款、退库凭证各要素,坚持对大额拨款、退库、更正实行三级审批制度并进行跟踪监督。三是在单一帐户实施后,应进一步加强国库资金支付清算的安全措施,确保新旧体制的顺利过渡。
(三)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国库人员监管水平
财政国库管理体制改革对国库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库干部要担负起监督的职能,首先要有爱岗敬业精神,清正廉洁的作风,其次,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时刻抓住国库资金安全的主线,对潜藏的和可能的隐患要有清醒的认识,克服麻痹思想,再次,国库干部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各项政策法规,有关规定和监管制度,坚持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国库会计监督水平和质量。
(四)强化国库事后监督工作
一是要细化事后监督内容,使事后监督内容系统化,规范化,防止出现监督内容不全流于形式等问题,二是改进监督手段,采取日常监督和不定期监督相结合并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手段,提高监督质量,三是选拔具有一定的国库会计业务经验和有工作责任心的干部担任并对监督情况予以登记、反馈,改进完善国库工作。
(五)强化国库统计分析,为领导部门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加强国库收支统计分析和调查研究工作,为决策者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信息,是经理国库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基层国库对统计分析工作并未引起高度重视,致使国库在贯彻执行货币政策中的职能作用发挥不明显。因此,必须在加强国库统计分析的质量和效率上下功夫。首先,国库人员要转变观念,更新思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针对当地经济、财政税收的特点,深入实际,发现问题,研究建议解决对策。其次,要把国库收支统计分析纳入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分析系统。不断改进统计分析手段,加强预测方法的研究,增强国库统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全面性和时效性。促进财政与货币政策协调,促进经济发展。第三,要充分利用《国库收支统计与分析系统2.0版》的数据处理功能,注重日常工作中的统计分析。如根据每天的收支变化等,分析其对货币供应、货币流量的影响,等等。逐步克服和纠正以往单纯处理业务,就统计数字搞统计的问题。通过高质量的统计分析,努力为决策者提供货币政策决策依据。
[,感谢原作者]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施工管理中存在安全风险及改进对策分析
施工管理中存在安全风险及改进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由此也带动了人们对于施工管理的广泛关注,在项目施工现场,会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对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近年来,我国由于施工管理存在的安全因素,导致施工现场发生的事故也越来越多,引起了国家政府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已经颁布了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虽然起到了一定的安全作用,但是我国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本文将重点分析我国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施工管理 安全风险因素 问题 改进措施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相关建设也越来越多,随着建设项目的增多,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项目建设的安全管理中,人是安全管理的根本,因此管理不善也是项目建设施工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施工安全不能只靠政府来监管和督导,建筑企业是项目的主要建设者,企业应该加强对于自身的安全监管能力,保证建设项目的安全和稳定。笔者在参考众多文献资料,并且对发生事故的项目进行现场查探之后,发现项目发生事故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施工管理不善导致,因此,笔者下面就重点分析我国施工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并且笔者在参考众多文献之后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意见和措施。
一、施工管理的基本简介及其重要性
施工管理是指施工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对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管理的具体解决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取决于施工管理人员现场监督和测量,编制施工记录,上报施工进度、质量、安全问题。
明确施工目标,应加强施工管理。注重理顺建设和生产活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落实责任以及权利的一致性,使建筑工人在建设过程中心情舒适,充满精神。当一个建筑技师不仅要有自己的素质,还要具备科学的管理能力,一个人独自完成不了多少。在工作过程中,依靠集体力量进行,双方达成了共识,那么这项工作更加强大,更有动力。这样,即使该项目是非常巨大,只要严格的要求,我们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安全教育体系不完善
作为一个施工企业来说,自然应该建立规范合理的安全施工制度,建立安全制度是避免施工中出现事故的基本条件,但是在实际中,施工企业很少在安全方面上有较大的投资,得不到施工企业的重视,如果出现了安全事故,企业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很多的施工企业中,很不重视安全教育培训,造成安全教育培训措施的不到位,企业所谓的培训考试,也只是走走场,形同虚设,没有实际意义,造成了施工中安全教育严重缺乏实用性和实效性。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明显的看出一些在施工中出现的错误,如果施工工人有一定的安全防范意识,这种错误就可以降低或是避免发生,当然,另一方面也在施工人员身上,企业所招用的施工人员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40左右的年龄,教育程度较低,在安全上严重缺乏意识,只是靠自己的经验办事,很多时候是不行的,安全事故发生率增大。
2、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的关于施工管理的法律法规,但是相关的法律条文并没有得到完善,对于施工管理的安全监管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其次在项目施工企业中,也没有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首先是对于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没有经过严格考核就任用没有资质的人进行施工管理,另外就是企业的安全施工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起不到很好地防范作用。
3、政府的监管不到位
对于项目的施工安全,不仅仅只是项目施工过程的安全,更重要的是项目施工后的使用安全问题,在我国有很多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事故发生,一旦交付使用之后问题层出,甚至出现建筑倒塌,桥梁崩塌等严重性事故,主要是由于相关政府的监管不到位,没有起到对施工安全管理的责任,最终导致事故发生。
三、对施工安全管理的改进措施
1、完善相关管理体系
首先应该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国家应该尽快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建筑企业有可以参照的科学依据,相关政府部门有可以参照的法律法规。建筑企业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
2、加强安全意识教育
安全教育是面向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贯穿于施工的各个阶段。通过安全教育使所有人员建立安全意识,掌握本岗位的技术技能;知晓与本岗位有关的重大安全风险;了解违章操作的后果。安全教育可分为两方面:安全思想教育,即对全体人员进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管理制度和纪律的教育,并结合本企业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讲解;安全技术教育,即指对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工人进行本专业、本工种的安全技术规范和措施的教育。
3、完全安全管理制度
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点是构造一个标准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纳入规范化的轨道。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规定做什么;由谁来做;何时、何地、如何做;应使用什么材料、设备和文件等,使各项安全管理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要求项目部依据有关的国家、行业、地方的法律法规文件以及各类安全标准制定除适合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做到照章办事、依制度办事,克服工作的随意性。
结语:在现今阶段中,很多企业在施工管理中有很多问题,体系都不是特别完善,虽然每次施工都成立了相应的管理部门和人员,但是设备都不齐全,在施工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对施工安全意识较低,甚至有的都没有接受安全培训,这样就会导致施工中本该管理人员的安全员一直在忙碌着教导工作人员,而不是在自己应在的岗位上,这样在施工管理中会出现一连串的问题。现今好多企业为了赶工期,在工作人员上根本不进行安全培训,只是简单的口头上的教育培训,这样根本是不起作用的,企业不重视安全培训,在管理上自然没有团队意识,在施工管理中较难管制,出现的问题也是比较多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对于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保证我国建设项目的安全顺利。
参考文献
[1] 张叶祥,刘莉萍.浅谈如何抓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J].四川水力发电.2011(03)
[2] 王国军.浅议建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经济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0(12)
第五篇: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我国建立公共财政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其实质就是将政府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的帐户,同时所有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以进一步增强财政资金支出的透明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关键词]国库 改革 问题 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模式 当前我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是:由政府财政部门在人民银行开设国库单一账户,财政一般预算、基金预算、和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等均通过国库单一账户统一存储和实行国库集中支付。预算资金不再拨付给各单位分散保存;各单位可根据自己履行职能的需要,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自行决定购买何种商品和劳务,但支付款项要由财政部门来进行审核;国库执行机构通过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拨付财政资金。
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我县于2008年1月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运行1年来,在预算单位的大力配合下,通过财政部门职工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总结了一点经验,但是,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以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
(一)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硬件设施还没有到位。
(二)授权支付资金的监督有待加强。
(三)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有待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程序有待优化。
(四)国库执行机构与财政管理机构的配合有待加强。
(五)代理银行业务工作应按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作出调整。
(六)信息系统建设不完善。
(七)政府采购中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集中支付制度的对策
(一)要进一步推进和细化预算编制改革 财政资金不再区分预算内外。即将所有的财政资金都纳入预算,从而使国库收支真实反映所有的财政收支状况,并使所有的财政收支都纳入国库的管理和监督范围。改变预算的历年制为跨年制。我国的预算是1月1日到12月30日,即历年制,但审批预算的各级人大一般都是在3月或更晚一些时候开会,这使得前几个月的预算执行缺乏法律依据。我国可以借鉴国外实行跨年制,这样可使预算草案在预算执行前就得以通过,全年的预算都有法律依据。细化预算科目,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部门预算具体而准确,而我国目前的预算编制比较粗糙、预算科目比较笼统,不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运行,所以有必要从功能上、性质上进行预算科目规范分类,建立多级预算体系,每项支出都要有相应的科目,并在一套科目中反映。
(二)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财政资金支付风险 要实现对预算执行的有效控制,应进一步从制度设计、机制运行、动态监控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加大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控力度。1.积极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的基础上,财政支出按照规范的支付方式和程序,直接支付到供应商和最终用款单位。2.创新监管方式,在新的财政资金运行基础上,开发应用集实时监控、智能预警、监控分析、综合查询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国库动态监控系统,建立对预算单位资金支付的事前监督机制。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和疑点,及时核实和纠正,保证每一笔财政资金使用符合预算规定的用途,有效防止预算单位、代理银行违规向其他账户划转资金等行为。[1] [2] [] []
(三)加快电子化建设和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软件 各地应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通过建立财、税、库横向联网,实现财政、税务、国库之间的信息共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离不开网络的建设,加快信息化的建设步伐十分重要。首先要建立完善国库资金银行支付清算系统参与同城清算,做到实时清算,其次要建立财、税、库横向联网,实现财政、税务、国库之间的信息共享。督促软件公司尽快完善国库集中支付软件,增强系统的稳定性,杜绝一些异常情况的发生。此外,可以把对国库集中支付系统新的业务需求和修改意见提交软件公司进行修改、完善,使之更加适应区级财政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需要。
(四)要全面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政府采购制度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相辅相成的,政府采购实际上是国库集中支付的具体表现形式,两个都是公共支出管理的主要内容。国库集中支付容易引起支出单位和商品、劳务供应商的合谋,只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才能提高支出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从而实现对国库资金的严格控制和监督。推行政府采购,应采取先易后难的步骤,先将大型设备、计算机、小汽车、复印机等纳入政府目录;然后将修缮费等提供劳务的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再将预算单位日常消耗品纳入采购目录。这样,有计划地不断完善和扩大范围,直至将政府采购的物品和劳务全部纳入采购目录。
(五)重视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提供机制保障。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想充分发挥其强化预算约束和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作用,离不开严格的管理、监督执行机制。财政、国库、审计、代理银行及预算单位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对财政资金支付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财政部门要建立预算单位分月用款计划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同时应建立完善对国库支付执行机构的内部监督制约制度;人行国库部门要严格履行央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职责,强化对代理银行的资信、资金清算业务的监督;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预算执行情况的审计检查,促进政府部门和其他预算执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监督控制体系,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