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最终版)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历史教学理念的创新
作者:黄永章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校长》2008年第04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历史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新一轮的历史课程改革又即将开始,传统的教学理念必须进行转变和创新。
一、历史课程的创新
新一轮历史课程改革,比起以往任何一次教学改革,不但规模更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课程理念上有了前所未有的创新。
1.课程目标的创新
课程目标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历史课程目标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大目标并重。《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历史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体验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探究的方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和国际意识;认识人生的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人文精神,强调人文教育,是历史课程标准的主要理念和目标之一。如《标准》在前言中特别提出:“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措辞委婉而观点鲜明,标志着历史课程目标由重知识的灌输和储存向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表明在素质教育深入人心的时代背景下历史课程功能的显著升华。新的历史课程目标,充分呈现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历史教育理念。
2.课程内容的创新
长期以来,为克服教学中的主观随意性,历史课程内容注重追求科学性、系统性和系列化,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存在“难、繁、偏、旧”的弊病,这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鉴于此,这次历史课程标准着眼于课程内容与学生主体经验世界、情感世界的联系,关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对课程内容予以不断调整和更新发展,打破了以往课程内容过于封闭的弊端。由此出发,《标准》在课程的框架结构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首先,教材应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想象世界,从而扎根于学生的心灵深处;其次,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发展性,删繁就简,精当选择;最后,既要考虑到历史学科的特点,注重历史发展的时空和学习内容的联系,又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完整性。简言之,历史课程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充满个性活力,以学生主体生机勃勃的发展为逻辑起点和最后归宿,从而体现了历史课程建设中浓郁的人本意识。
3.学生学习观的创新
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那种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得到发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方面,新课程做了许多探索,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注重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即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思考和研究能力。为此,新教材安排了大量充满个性化的探究活动。第二,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的机会大为增加。如教材中的“活动与探究”、“动脑筋”等栏目的设计以及“好书推荐”、“网址推荐”等,有助于引导学生拓展学习渠道,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这些探索为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4.课程评价观的创新
课程评价观的创新是整个课程标准中最富有建设性进展的方面之一。就评价目的而言,从以往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转向有效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使课程评价的具体关注点集中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优化。就评价维度而言,从单纯的知识体系和能力训练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综合,最终指向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评价方法而言,从单一的终端评价转向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兼顾,从繁琐的定量评价转向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明确指出据于历史学习体验和感悟的特征,而不能以量化和客观化作为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就评价主体而言,从单向的教师评价转向师评、学生互评和学生自评三者结合,逐步强化学生的互评和自评,这就使课程评价的重心发生变化,突出了学生在课程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教学理念的转变和创新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应有之义。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法就难以改变,课程改革将会流于形式。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1.教学是课程继续不断的生成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教学改革中首先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传统的课程观和教学观认为: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实体和内容,它规定学校“教什么”,教学是学校教育的过程和手段,它规定学校“怎么教”。课程是教学的方向或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之前和教学情境之外预先规定的,教学的过程就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的过程,而不应对课程做出任何改变。现在的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是“体验课程”,即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都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这种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完成预先设计好的内容,更是课程的创新与开发。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的持续生成与转
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只有这样认识,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进入教育的内核,成为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传统历史教学的特点:第一,信息交流呈单向传输方式,即教师讲、学生听。第二,教师在教学中拥有绝对权力,学生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第三,教学基本上以知识传输为主,教师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不够。第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进程都由教学决定和负责,学生的任务是彻底地应试和接受评定。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应切实改变上述状况,确立新的教学观:第一,由重教师的“教”向重学生的“学”转变;第二,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由重传递向重发展转变;第三,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向教学个性化转变;第四,由教师居高临下向师生平等转变。总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其实质是注重交往。要求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学到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获得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初步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3.教学既要重结论,又要重过程
就一门学科而言,过程表征该学科的探究过程和探索方法,结论表征该学科的探究结果,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什么样的探究过程和方法必将对应着什么样的探究结论或结果。历史是历史家通过论据构建的知识,这种构建是可以改变的。历史结论作为历史事件的结果,由于不同的人们、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国家对它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不同,其结果是会不同的,有时甚至会相反。历史学习是从感知历史知识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从而对历史事件、历史发展进程做出自己的解析。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既要重结论,又要重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究、思考、体验,“悟”出科学的结论。这种既重结论又重过程的教学观念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积极倡导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和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鉴于此,在历史教学中要做到:第一,把过程与方法视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第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探索、思考、创新的过程。第三,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4.教学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
苏联教学论专家斯金卡指出:“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但她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专家一语点破了只关注学科的传统教学所带来的弊端,现在中小学生的厌学也印证了这一点。因此,新课程理念要求不仅关注学科,更要关注学生。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该关注具有个性的、活生生的学生,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身心健康、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要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情感震撼、内心选择、精神升华和别人无法观察与干预的特殊性,充分尊重学生亲自体验与感受的权利,正
视学生心理与情感体验的差异性,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感受人类历史文化中的精神力量,不断塑造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家园。
总而言之,历史课程的更新,引起教学观念的一系列转变,概括起来有以下15方面:
(1)从注重知识的量转向注重知识的质;(2)从注重记忆转向注重思维;(3)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强调注重学生内在变化;(4)从注重学习的结果转向注重学习的过程;(5)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6)从强调以本(课本)为本转向强调以人(学生)为本;(7)从强调选拔转向强调发展;(8)从强调教法转向强调学法;(9)以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
(10)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发现;(11)从单纯教师的方法转向师生合作的方法;
(12)从信息单向传递转向信息双向交流;(13)从“管”的教育转向“爱”的教育;(14)从封闭型教学转向开放型教学;(15)从知识技能传授转向素质全面发展。
第二篇:历史教学论参考书目
钟启泉、崔允漷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华东师大出版社,2009年;
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年; 朱汉国、王斯德主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
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杜芳:《新概念历史教学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版; 白月桥:《历史教学问题探讨》,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钟启泉等著:《国外课程改革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苏寿桐:《中学历史教材三十年》,《史编拾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 王仲孚:《历史教育论集》,台湾商鼎文化出版社1997年; 吴继开:《上海著名历史教师教学思想录》,百家出版社2000年; 王宏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变革趋势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林丙义、郭景扬:《中学历史课程教材改革评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严志梁:《世界历史教材的改革与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苏寿桐主编:《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 江苏教育出版社 1996年; 朱尔澄:《从情理交融到历史思维》 北京教育出版社 1998年; 刘宗华、孙恭恂:《刘宗华历史教学艺术与研究》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0年; 《面向21世纪历史教材和历史教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7年
第三篇:论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论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
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最基本的载体。企业要想在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管理是一个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大型企业,通用电气、杜邦、宝洁等公司的成功究竟得益于什么?卓越的产品?杰出的员工?优秀的领导者?是的,这些都不错,但如果你深究一下,就会发现其实这些公司成功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根本的原因:管理创新。
但什么是管理创新呢?管理创新为何如此重要?其他公司如何才能成为管理创新者?管理专家加里〃哈默尔对上述三个问题做了详尽细致的研究。所谓管理创新,就是从根本上改变管理工作的方式,是一种显著地改变面向顾客的组织形式并最终推进组织目标的手段。简言之,即管理创新将改变管理者做事的方式,并增进组织的绩效。
一、强调企业管理的精细化——管理成为利润中心
面对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企业做强做大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虽然影响企业赢利的因素很多,但内部管理依然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原来我们的企业内部管理一直是成本中心,为了减少企业管理在成本中的费用,企业管理只是简单地控制企业按部就班地进行生产。现在则把企业加强内部管理作为获取利润的重要手段。洞察市场的变化、采取相应的策略、扩大自己的利润源、减少企业的成本等都可以通过到位的管理来加强。精耕细作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在保持企业的竞争力方面将越来越重要。通过精细化管理,降低企业的生产、运作、销售成本,实际也为企业创造了利润。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全面化的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从规划、操作、控制、核算、再到分析的一系列步骤来完成。首先,需要精细化的企业规划。所谓精细化规划是指企业所制定的目标和计划都是有依据的、可操作的、合理的和可检查的。企业的规划包含2个方面:一方面是企业高层根据市场预测和企业的经营情况而制定的中远期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了企业的规模、业态、文化、管理模式和利润、权益等等;另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者根据企业目标而制定的实现计划。企业活动中的每一个行为都有一定的规范和要求。企业的规划决策是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规划必须围绕企业的经营目的来进行,离开了企业的经营目的,就会导致企业经营的盲目性,造成企业的经济效益低下。现代企业的规划,都应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
1民主的方式来进行,要尽量避免个人盲目决策现象的发生。一旦企业规划得到确
定,企业员工自上而下都应该坚决执行,共同维护企业规划的权威性。每一企业的员工都应遵守这种规范,让企业的基础运作更加正规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为
企业的拓展提供可推广性、可复制性。
其次,要求精细化的程序监控。企业业务的运作要有一个流程,要有计划、审核、执行和回顾的过程。控制好了这个过程,就可以大大减少企业的业务运作
失误,杜绝部分管理漏洞,增强流程参与人员的责任感。管理者要清楚认识本企
业经营的必要条件和最主要的手段,与财务有关的企业经营活动都要记账、核算。还要通过核算去发现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污点,减少企业利润的流失。通过现代
化的手段,将经营中的问题从多个角度去展现,从多个层次去跟踪。在一个功能
复杂的管理体系中,如果缺乏一个有效的控制程序,后果将是十分可怕的。有了
一个全面的监控体系,企业的管理者就能够及时发现、纠正实际经营行为和活动
中的各种偏差,从而调整企业的规划和管理方案,尽可能使企业的运转呈现良性
化。
最后,需要精细化的分析。这是研究提高企业生产力和利润的方法,但也是
容易被管理者忽视的一个问题。精细化分析是推动企业发展、帮助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关键点。优秀的现代企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步,与企业善于扬长
避短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管理者为了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为了使企业适应组织
内外变化,通过科学的方法而主动地去发现企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然后对其进
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以改善提案的方式向企业的管理者和经营者
提出,从而为企业的管理和企业的决策提供依据及可行性方案,促进企业的发展
和进步。精细化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职能中承上启下的一项重要职能,它既属于
前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又属于后一个经营过程的最初一个环节,通过
精细化分析,可以促使企业的管理在不断循环的运行中得到提高。
精细化管理的深化是一个长久的工作,企业不仅要不断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推进工作,还要不断地利用精细化优势来将自己做强做大,不断地运用精细化的分析和规划来修正自己的经营方略,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竞争。企业只有进
行精细化管理,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规划好每一分钱、用好每一分钱、赚到可
以赚到的每一分钱,才能健康稳定地发展,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管理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
现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活动过程。企业对人的管理分为内部“人”的管理和外部“人”的管理。传统的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控制,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控制员工,导致企业缺乏应有的生气和活力。而从当今企业市场化运作的要求来看,这种单纯的控制已经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了。在对企业内部“人”的管理上,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已经是大多数企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是指在管理中突出人的地位和作用,围绕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展开的,以实现企业和人的共同发展为目的的管理过程。对企业而言,人才管理的重点不在于要不要流动,而在于尽最大的努力做到人尽其才,并在做到人尽其才的同时,通过工作、薪资、福利等“硬”措施和增强归属感、提供业务培训机会等“软”措施来培养人、留住人,满足员工物质、心理与感情的需求。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出人才,管理者从控制员工转为指导、激励员工,通过人性化的管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使得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形成强大的创造力和凝聚力,不断去发展企业,开拓市场。对企业外部“人”的管理主要是指对客户的管理。对客户的管理现在愈来愈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构成,现代成功企业对客户管理十分注重以人为本的方针。企业对消费者所采取的策略,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未来。无论是对企业内部“人”还是对外部“人”的管理,尊重“人”的尊严,实施人性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管理得好,企业就会迅猛发展;管理得不好,企业将会遭受致命打击。
三、企业竞争的协作化——由对手转向同盟
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强化竞争管理。过去企业竞争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采用各种有效方法,力求做到在竞争中击败对手,实现规模扩张,以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一般而言,实现扩张,有三种基本途径:一是不借助于外力的独资扩张。在当前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下,这条路已越走越窄。二是兼并或收购。这种方法虽盛行至今,但缺陷是所涉及各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承担较大的风险。对兼并或收购方来说,一旦成交,则意味着要负担起被兼并或收购方的全责,在许多情况下,这已经成为一种包袱;而对被兼并或收购方来说,则需要适应新的经营管理模式,特别是大企业兼并者的组织文化使得被兼并的小企业难以适应。第三种就是建立战略合作同盟。企业无论是要扩大市场占有能力,还是要开发新的市场,都必须与其他公司携手,培育以发展为导向的协作经济群体,其共同目标就是集中有效资源,创造出消费者可以实际使用的新价值。
当然,产业的协作化也不是一定安全无风险的,比如由产业协作集群外部的力量所引致的风险,和由产业协作集群内部产生出来的风险。有风险并不可怕,关键是有足够的智慧和准备来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造开放性协作集群网络结构,正确处理产业协作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四、企业管理的创新化——扬弃传统吸收先进
管理理念是企业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对企业行为起规范作用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可以鼓励企业成员不断地试验或革新、冒险,从而使得企业有机会在新的基础上尝试新的管理方法,一旦这种尝试取得成效,便可以促进企业在更高的基础上进步。随着改革开放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的管理理念层出不穷,企业要想获得新的发展,即必须在管理理念上除旧布新,对传统理念进行扬弃,对外来先进经验进行吸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近年来,管理理念的创新带动了管理方法和方式的更新,出现新的管理结合点:一是务实管理与务虚管理相结合。企业的务实管理主要是有形管理,注重企业发展与经营战略、企业体制、技术构成、成本效益等硬件方面。但仅注重硬件方面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务虚的管理,即注重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人才培养等软件方面。二是层次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传统的分层等级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已经显现出管理链长、管理者意图难以及时下达以及限制中间层次的创造性等弊端,应被现场管理取代。三是集权管理与分权管理相结合。除关键性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外,更倾向于下放更多的权限,以利分散组织结构,更灵活地运作市场。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管理创新是企业的灵魂。只有不断更新观念,对传统管理理念进行扬弃,对先进管理理念进行吸收,企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卓有成效的管理方法,使得企业不断做大做强。
21世纪是一个经济发展“变化快”、“变化大”、“变化多”的时代,对于现代企业而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一个残酷而又真实的生存法则。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使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符合外界客观发展的规律性,一方面要善于利用外界客观环境条件的支持,时刻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管理,运用新的管理理念、思路推动企业的发展。管理创新的魔力在于它不仅能够增进组织的绩效,还会给公司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基于管理创新的优势难以模仿,对于许多企业高管来说,采用一种突破性的商业模式,比丢弃他们固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习惯要容易得
多。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丰田公司凭借管理创新赢得的产业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迄今已经持续了20多年
美国汽车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学习丰田生产体系(TPS),它们先后研究了丰田的零库存、工厂自动化、与供应商的关系、准时系统(JIT)等等,但是似乎直到最近几年才弄明白丰田的真正优势在其基本的管理理念上,即丰田认为一线员工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他们的一双手(这是亨利〃福特的观点),他们相信如果向一线员工提供足够的工具和培训,他们能有效地解决问题,也会是创新者和变革家。
因此,管理者需要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加以反思。在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在于它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但是现状却是,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流程无助于这种适应能力的改进和提升,它们的革新行动往往滞后于环境变化的周期,往往是面临危机才痛下决心着手深层变革。背后的原因是目前企业的现状基本上是“21世纪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流程、20世纪中期的管理流程和19世纪的管理原则”的三位一体,大多数企业和管理者仍然在奉行100年前顺应机器大工业的管理需求而发明的“现代”管理原则,这些以科层制为核心的管理原则已经明显滞后于现商业环境,现在数字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一个全新的组织和管理模式来应对。
为了提升适应能力,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是,如何把创新作为一种系统性的能力,让组织的每一名成员都成为创新者?如何创造一种能够激发人们尽情发挥自己潜能的环境和氛围?也就是说,为了打造核心竞争力,企业首先应当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核心平台,让每个人都能够在上面自由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迄今为止,21世纪的管理与20世纪的管理之间并不存在很大的差别。这里正隐藏着机遇。你可以坐等竞争对手摸索出下一个重大管理创新,然后把你逐出竞争游戏,你也可以主动出击,现在就抢先做一个管理创新者。在这个充满管理新挑战的世界里,你需要比你之前所有的管理先锋们更具有创造性,更不受传统束缚。
第四篇:创新理念
烟草创新理念 当前烟草行业面临着国际控烟、垄断体制、构建和谐、市场竞争等四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为有效应对挑战,必须积极的实施管理转型,增强行业竞争实力,为未来应对市场竞争积蓄力量,而要实现管理转型,逐步缩小与国际烟草业强势企业在管理水平上的差距,就需要烟草人勇于突破原有的惯性的经营与管理方式,勇于创新,敢于创造性的工作,不断采用新的方式来加速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因此,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积极引入全面创新管理模式,这是专卖商业企业创新工作顺利开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不断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规范执法行为,创新执法方式
1、深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工作。健全行政执法调查规则,规范取证活动。实现证据形式、种类及证据内容的格式化,做到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进一步规范自由裁量权,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动态完善和有效应用机制。制定行政裁量权具体工作规范,提高自由裁量基准的规范化水平,控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最大程度避免主观因素对处罚结果的影响,防范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完善说理式执法模式,做到行政执法“全程说理、执法普法”,推进和谐执法。注重强化行政处罚、许可文书的说服力、公信力和执行力,提高群众对行政执法的理解和认同度。
2、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效能。通过开展试点活动,对烟草专卖零售行政许可证办理时限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新办证申请人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书面等方式提出预
先勘验申请,证件中心在接到申请后安排勘验组人员上门勘验,并在规定时间内勘验完毕。对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当场接收办证所需材料,对明显不符合办证条件的予以告知,有效减少申请人前往办证中心的次数,提高办证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行政执法效能。
3、大力推进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通过启用烟草市场稽查移动感知终端,执法人员在日常市场检查执法时,能进行零售户信息查询和日常数据处理工作,实现了市场监管的科学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执法质量。
二、创新管理工作的开展不是一时一地的事,因为它不仅仅是提倡,或者通过搞运动式的方式来达成,而是需要用规划来带动,用制度、流程等体系来保证。所以,建立创新管理体系是一项重要的支撑性的工作,它包括规划、预算、激励、考核、评审等制度与流程的建设。制度与流程等将对员工的创新行为产生持续的影响。
三、为全新管理顺利开展我们要把握以下几点要素:
1、明确一个指导思想:创新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贴近一线、注重实效、提升水平”,努力与行业中心工作和一线需求紧密结合。必须把强化专卖专营体制、建立现代流通企业、增强行业竞争能力,作为开展全面创新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在不断提高客户服务能力、品牌培育能力、市场控制能力和科学管理能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真正使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和文化创新成为推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巨大引擎,专卖商业企业的创新工作才能体现出更大的作用,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2、把握“三用”原则:必须坚持有用、好用、管用的创新工作原则。有用是根本,创新要有针对性,必须“为了工作而创新”,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好用是目标,要充分考虑创新成果实现的可能性和可推广性,避免超越条件和不计成本去盲目创新。管用是方向,要努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并努力使创新成果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发挥积极效用。只有坚持有用、好用、管用的创新工作原则,烟草专卖商业企业的创新工作才能富有成效、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3、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工作氛围。要把“理解创新、善待失败”作为重要的行业共识,积极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去;要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宽容的舆论,使他们即使经历失败也不失去继续创新的勇气;要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在创新实践的发展中促进创新者个人价值的实现。
最后再说一点:过去的专卖所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查案上,很多人不办案,甚至不会办案,即使办案,案件性质也很简单,陌生的领域不敢去探索和实践。加之人员少,经验不足,基层也很难开展工作。新的形势要求专卖所必须去创新,创新是判断工作优劣的关键,是进步的灵魂。不能单独盯在工作量化指标上,要想创新也要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相应的转换。比如,由过去粗放式管理向精确式管理转换。以往,专卖所对市场的监管,是为查案而查案,往往是应对式监管,粗放式监管,有举报就查处,有办证就受理登记,出了问题就解决问题,监管是被动的,粗放的,现在要主动监管,对经营者的监管也要从面上监管深入到经营方式上、经营规范等等的全方位的监管,切实做到分片分类管理。充分动用诚信管理办法,对首次违规,而且程度轻微的,主要采用谈话,诚信扣分,相关法律法规宣传等引导为主。根据分片到人,责任明确精神,每位所员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管理好自己的责任田,到遇到的问题,通过民主会议,互相借鉴,拿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通过改变实现创新。通过强化创新理念,使得专卖所上下形成我要学习,学习为我的氛围,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来促进专卖工作全面深入开展。
第五篇:创新教学理念学习心得体会
创新教学理念 呈现精彩课堂
——2013暑假学习心得体会
立新小学 张芳
新课程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必须认真而充分地备课,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创新和生成,才会有精彩课堂的呈现。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有效而创新”备课呢? 一.有效地处理教材。
深入钻研教材,仔细阅读有关参考资料,弄懂教材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确定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关键点、障碍电荷知识的内在联系等,其中了解教材结构,教学目的和要是教材处理的核心。科学地确定教学目的,要求不断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心理特点、知识水平,全面准确地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由温故到知新的启动点。此外,一本教材的各单元之间的知识点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处理教材时合理选择编排教学内容,在大纲要求的前提下,以教材中最终的概念、原理为中心,从纵、横两方面对教材进行处理,“纵”指知识的“线”,即知识的内在联系;“横”指知识的“块”即具有横向联系或互逆关系。这样,便于使学生把知识联系起来,避免了前学后忘,便于教师讲授时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体现在课堂,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是提高备课质量的关键。教师在备课重要精心设计最佳教学过程,选择最优化的教学方法,选编典型习题,写出具体可行的教案,并设计好板书及课堂小结。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有效的课堂导入。课堂导入要结合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和学习的兴趣。
2.有效的课堂问题设计和练习。所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就应该精选练习,使学生所做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而不是题海战。
3.板书设计。目前由于多媒体的应用,有许多教师忽略了板书的应用。这是不合理的。适当合理的板书可以加强讲授效果,突出教学目的和重点,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课堂小结。通过简明扼要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强化记忆和理解。
5.学法设计。在新课标理念下学法设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指导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对学生进行学法训练。三.研究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教学方法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所以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以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情况为依据,注重
学生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引导。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3.适当有效地运用教学用具,如图片,多媒体等,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一遍功夫一边巧,十遍功夫刮刮叫”,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有效创新备课”,定能在教学中迸出智慧的火花,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