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效果

时间:2019-05-15 13:53: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评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效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评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效果》。

第一篇:如何评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效果

如何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

最近几年来,我对国家新课程标准学习的感悟和体会真是感慨良多.结合三十年来我在中、小学教学的深切感受,就如何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见解.一、评价的重心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根据这一理念,既然我们都已经认识到了学生才是我们要关注的,可是我们还有许多的教师把课堂教学的评价放在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表演的精彩,这难道不是本末到置吗?一堂课的好坏不是你教师在上面教的如何,而是看学生在课堂中学的如何。恰恰相反,如何来设计一堂课的教学标准要由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效果的标准来衡量。

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评价应当遵循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建立有助于促进学生发展,有助于教师反思与提高,有助于实现课程改革总体目标的评价模式与方法。长期以来如数学被定义为严密性、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强调“精讲多练”产生了重结论轻过程、重讲解轻学习、重课内轻课外、重“学会”轻“会学”的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意识的培养。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说,对数学的学习更是不利。

传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是“应试教育”的产物,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它所评价的内容片面,形式单调,方法单一,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在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尝试着对传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进行改革,以 期初步建立起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

二、素质教育下的课堂学习效果评价标准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 1

无策;有的教师设计了许多细碎的问题,师生之间一问一答,频率很高,表面上看十分流畅,但结果检测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却并不理想;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这是不从对学生在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出发的结果。好课的标准必须进行重新认识,必须以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来评判,否则,势必会影响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那么如何来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效果呢?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它是师生之间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它既是以传授和吸收人类间接经验为主的实践活动,也是特定情境中的人际交往活动。因此,师生之间不仅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而且有情感方面的信息交流。正如一位心理学家在论述教学活动本质特征时所阐述的那样“教学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

“建立平等、友好、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一条重要原则。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师生之间的接触、碰撞和融通。在师生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本身的情感对整个教学工作的情感活动起重要的能动作用。这种作用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兴趣、积极主动地去追求人类的最高财富——知识和技能,从而使学生敢创造,同时迸发出创造思想的火花。

班级授课制的课堂教学,以统一化的集体教学为特点,强调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检测等方面的一致性。它以假设的全班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的一致性为前提,教学中就容易“一刀切”。一堂好课,首先应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着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制约着学习的结果,由此而产生的差异将导致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学习倾向。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并不意味着搞“填平补齐”,而是在致力于绝大多数中

2等水平学生发展的同时,还要使那些在学习方面学有余力的优生脱颖而出,学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应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与学生个体或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单一课堂交往模式,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多向交流、多边互动的立体结构;应有效地采用活动化、探索性的学习方式,通过合作、讨论、交流,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应在练习层次上“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应对某些特殊学生(特优或学困)给予特殊政策;应使课堂成为每一位学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舞台。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只是接受现成的知识,而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许多东西是教师难以教会的,要靠学生在活动中去领会。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学习。一堂好的课,教师应十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向学生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引导学生参与概念、法则的形成过程,暴露学生学习知识的思维过程。具体说,教学时应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帮助学生获得新知学习的必要经验和预备知识, 从而为新知学习提供认知固定点,提高学习者认知结构中适当观念的可利用性;应启发学生从原有认知结构中找准新知的生长点,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新知识所需要的基础,而且充分考虑学生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已了解多少,从而确定新知学习的起点.;应突出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比较中发现矛盾,引发认知冲突,使学生达到“愤悱”的状态,为学习新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保持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应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和技能、思想和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学会的,让学生去亲自体验,决不去教;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做的,让学生亲自动手,决不替他做;凡是能让学生自己去说的,让学生自己动口,决不代他讲。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课堂上,学生们除了学习知识,发展智能,还带着自身的情感、动机、需要等一并投入课堂;学生们除了与教师交往外还与同伴之间进行相互交往;学生

3们除了认知、情意方面的发展,还包含群体合作能力、行为习惯及交往意识与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诚然,这一系列目标不是一节课所能完成的,但却必须通过每节课来实现,渗透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每一节课上,每个学生都是把整个生命投入课堂的,我们所进行的都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课堂上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无论是课堂的引入、新知的展开、结论的获得、技能的形成、情意的发展、个性的展现„„课堂的每一分钟都能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应创设一些具有一定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景与任务目标,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有效地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助互动;应充分挖掘课程的形式美与内在美,体现课程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经常伴有轻松感、快乐感和成功感,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经进入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要目标的新阶段。通过对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反思,我们认为,一堂好课不同于一台好戏。演戏是按照固定的剧本,依据既定的程序,演绎着不变的情节。而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这些个体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着不同的学习能力和丰富情感。因此,我们所上的每一课都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丰富而具体的综合。一堂好课,不应追求讲授技巧的滴水不漏、教学环节的天衣无缝、细枝末节上的精雕细刻,而应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用结合,着眼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人的智商是先天已有的,而情商却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科学界已提出:一个人的“智商 ”只占其成功要素的20%,真正决定人类智慧的不是“智商”,而是“情商”。因此,一个具有主体性的人,其核心素质是高尚的人格。通过课堂教学去陶冶学生应具备的道德情操、科学品质,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情意因素投入的质量与程度,应当作为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一项重要内容。应该 评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是否做到 为此不遗余力,持之以恒。

第二篇:多媒体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也彻底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光靠老师一根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模式。多媒体它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直观的演示在我们教学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它能把深奥难懂的问题变成有趣的动画,生动、形象、直观的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化难为易,它能处理大量的信息,提供丰富的材料,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爱看动画片,爱看卡通书,就是不爱看枯燥乏味的汉字,而多媒体则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利用电脑把文字、图形、影象、动画、声音及视频等媒体信息都数位化,并将其整合在一定的交互式界面上,使得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有意思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带来了优秀的老师,老师也减轻了很多负担,把教学难点都简单化了。我们在课堂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用好多媒体设备。

一、多媒体在导入环节的运用。

无论做什么事,一个好的开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导入环节一定要吸引学生的眼球,让他们的注意力立刻集中到课堂上来,我们需要创设一个情境或复习上节课的重要内容来引出本堂课的内容,把它们制成动态的幻灯片,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生的兴趣都调动起来了,让他们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一课的时候,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画面:屏幕上是车窗,学生和老师座在车里,车子在前进,有三角的自行车从车窗外闪过、有三角形的输电铁塔从车窗外飞驰而过、有三角形的电线杆从车窗外飞过,逼真的场景,加上音效的插入,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这样创设了一个让学生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通过自己对图形的观察在轻松的气氛中轻而易举地就认识了三角形,在检查识记的过程中也发现,学生掌握得牢,记得清楚,理解得也快。

二、多媒体在讲授新知时的运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用幻灯片、挂图、实物等静止的东西让学生观察,想想,对于小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也不感兴趣,使好多学生在难题面前“知难而退”,根本就不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懒得动脑去想。而用多媒体进行课堂展示,通过精心设计的动画、插图和音频等,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简单明了、直观的形式出现,让抽象的问题在学生面前形象化,从而突破难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对新知识理解更容易,掌握得更牢固。例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的时候,运用flash软件制作动画,在鼠标的控制下图形折叠,伴随着音效的加入和动画的演示,轴对称图形的含义就非常直观的展现在了学生面前,进而是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变得容易了许多。还有在学习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出时,就可以利用平面图形的移、裁、补、拼等多种形式的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并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各图形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有关计算公式的推出。这种视频动画运用到教学中,很好地解决了许多靠学生抽象的去想象的问题,比如说直角三角形的旋转,形成圆锥体等类似的问题,让学生再也不用费劲脑筋地去抽象地想象了。

三、多媒体教学在反馈环节的运用。

温故而知新,复习也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有些学生一复习就认为所有的知识都学会了,也懒得听复习课。这都是我们没有给学生上好复习课,复习课不是简单地复述旧知识,做很多的练习题,他是一个归纳、总结、升华的过程。好的数学复习课,不仅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查漏补缺,还应当重在知新,提高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培养更好的数学思维品质。上好复习课,对学生系统学好数学,发展思维能力,是极为重要的传统复习巩固。我们要把复习的旧知识做成精美的课件,把知识点有声有色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系统的知识,使本来让学生没兴趣的枯燥的复习课变成了有趣的知识课,因为掌握起来容易,所以学生们就爱学,这就是多媒体技术在复习课中的运用起到的效果。

四、多媒体教学在活动课中的运用

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但在以往的活动课,由于准备的材料不好找,基本都是一带而过,没有发挥活动课在学习中应有的作用,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具有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自主性、开放性、层次性的特点。在“玩”中“学”,“学”中“玩”更符合数学活动课的要求。数学活动课,它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都能最大限度开发智力。多媒体技术及设备能再现声形,图文并茂,使活动课变得“有声有色”,我们在数学活动课中使用这一手段,无疑会收益更大。例如在学习用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图形拼图,我用课件制作了拼图,一个个图形伴随着

音效,动画飞入屏幕自动组装成了一座漂亮的小房子,学生们看得津津有味,加上教师的讲解,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方法,自己动手去画,没过多久,一件件创意十足的作品就展现出来了,学生学得开心,知识也掌握了,这一切都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成果。

多媒体设备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多的便利,提高了教学效率,但也不能滥用,要合理使用多媒体设备。

第三篇:建构主义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特殊学校数学课程与教学

课程作业 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王娟娟)

摘要:数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予他们一种能力,这样就能使受教育者科学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得到培养。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建构主义理论在各类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它所强调的主动地意义建构过程,生活化、情景化的教学内容、合作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都对教学效果带来一定的提高,如何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来灵活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本文对其进行一定阐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 特殊教育

1.建构主义理论

1.1 建构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建构主义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对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基本观点为:“学习不是老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学习者被动的吸收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的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主义十分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个人建构自己关于主观知识和概念,使得它们与社会所接受的知识和概念相适应,这是建构主义的实质。1.2 建构主义观下的教育思想

基于对建构主义的研究,有学者就建构主义在数学中的运用提出了一些思想观念,主要包括对数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的认识。1.2.1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强调知识的动态性:(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知识一种解释、假设,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是对自然法则的精确概括,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1.2.2 学生观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系统,所以在面对具体问题时,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经验,依靠自己的推理判断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1.2.3 学习观

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由外到内的传递和转移,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

[2] [1]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经验的双向作用,充实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建构者。1.2.4 教学观

建构主义基于自己对知识、学生、学习的理解,提出了一系列教学模式:情境性教学、支架式教学、合作式教学、认知学徒制,这些教学模式对数学、科学和语言等领域的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3 建构主义理论对数学教育的意义

张叶圳提出,所谓数学的绝对性证明或者普遍性接受的证明是不存在的,数学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活动,它具有人类社会所创造文化的一切特点,决定数学合理性的不是某种基础理论,而是人类的实践的有效性。所以选择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数学教学和学习的指导理论,让个人通过自己的经验来建构数学知识,是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以及人们的认知过程相符合的。另一方面,张业圳也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选择建构主义理论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理论是与教育观的时代发展和国际趋势相吻合的。现代教育越来越多的强调素质教育,即在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所强调的正是学生在建构知识时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还是现代教育观的影响,建构主义作为数学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有一定实践意义的。

[3]2.建构主义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 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2.1.1 形成数学概念中的应用

所谓数学概念,通俗来说,就是基本公式,基本定理等等。它涉及到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等的方面。就数学概念教学,有学者提出了数学概念形成的四个阶段:活动阶段、过程阶段、对象阶段和图示阶段。比如在初中生学习圆及其标准式的教学中,活动阶段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中,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会发现与圆有关的一系列知识,也会找到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的联系点;下一步就是对象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课件或实物展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圆的形成过程,进而引出圆的概念,在此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来讨论总结圆的基本概念,教师加以总结;最后就是图示过程了。像这种由一般化的,生活化的,易引起学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到最后的抽象逻辑的教学,逐层深入,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

[4] 2.1.2 数学建模中的应用

从狭义上来理解,数学建模也就是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就是对一些一般,实际问题加以归纳(或抽象),形成数学模型(如方程,不等式等),从而用来解决一类问题的方法。

同数学概念的学习一样,在进行数学建模思想的学习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初级建模过渡到高级建模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原有经验,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高级建模。在进行数学建模教学中,结合有关研究,主要由以下几个观点:(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这也是当今教育思想的主要观点,同时也是建构主义的重要观点。(2)要注重情境教学。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所在,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不能纯粹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设置活动,忽视了活动的真正目的,设置一些华而不实的情景。(3)关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在进行教学中,小组协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参与度的一个很好方式。2.2 建构主义理论对不同教学对象的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对建构主义的应用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实时调整,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现有经验(知识)水平,所学知识特点实施教学。比如对于较低年级的学生,在进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时,有学者提出要多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呈现方式不能单一化。对于教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多进行小组学习,重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去思考,去发现问题,进而动手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2.3 建构主义理论在特殊教育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虽然在特殊学校数学教学中并未直接提出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进行教学,但就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实际情况而言,特殊学校中建构主义的身影无处不在。最突出就表现在特殊学校,无论是盲聋还是培智,在教学内容上都提倡的是生活化,这里的生活化和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情景教学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就其进行深入剖析,如果把特殊学校数学的教学理论简单的认为是建构主义,仍然是存在很大问题的。

首先,特殊学校,尤其是培智学校,他们对课程的生活化设置存在一定的误区,主要有:将生活简单化,将生活狭隘化,将生活机械化,将生活庸俗化。只是为了学而将课程进行了生活化,未能注意到实际效果,很多情况下学生虽然在学,但是并未达到真正的意义建构;其次,特殊学校数学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动机、学生主动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学生很多情况下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学知识有什么用,也不能和他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联系,这也导致他们只是机械式的重复,而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点也与建构主义理论是相违

[7]

[6]

[5]背的。再则,由于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大,他们所拥有的原有知识经验各不相同,同时和普通儿童有很大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改进教材的使用,多开发校本教材,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实行个别化教育。以上几点,是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应该尤为关注并改进的。

3.总结

在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的学习目标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要获得一定适应社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经验。基于此标准,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3.1 数学教学必须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这一点在特殊学校课堂中尤为重要,比如就盲生而言,他们由于视觉通道受阻,所以在知识经验上,如几何图形的认识上,缺少一定的经验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设置各种情景,引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补充他们原有经验的不足。

3.2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对学习内容进行意义建构。

无论在数学课堂上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教师必须遵循一点,即所有的活动都是为最终目的服务,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进而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索。如在对聋生进行方程教学时,教师可以从原有知识出发,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特点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一些情景活动来促进学生思考。3.3 教师角色的转变

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课堂的主导者,组织者。所以教师要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可以让学生就所学知识进行小组交流等的合作学习模式。

[8]参考文献

[1]

陈琦 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0-208

邹黎华.“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1

张业圳.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学教学.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1.2-5

李肖燕.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数学概念教学.硕士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07

李蕙萱.建构主义观点下的中学数学建模教学研究与实践.硕士论文.福建师范大学,2003

庞蕙琳.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课例研究—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硕士论文.东北师范大[2][3][4][5][6]

学,2013:51-57 [7][8]

邓猛 景时 李芳.关于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4,12:29-30

数学课程标准.2011

第四篇: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德育教育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新荣区第三中学

安卫东

现代学校教育立足于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教育是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的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缺失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生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都会受到限制。教育中人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道德教育的统摄性,居于统摄地位的道德教育必然是通过渗透的方式而非依赖于独立时空展开的。

真正的道德教育更多地只能借助于各种复杂的渗透的方式完成,由此产生的影响最终将变成人的内在稳定的心性品质。当今的数学课堂开始注重德育的渗透,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同时也关注学生人格培养,这是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如果我们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适时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就能使整个数学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同时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挖掘数学中的美育素材,重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数学本身也有无穷的美妙。”别林斯基也曾说过:“美育和德育是密切联系着的,它能陶冶健康的情感,培养崇高的情操,鼓舞人们为建设美好的未来去战斗。”人们常说数学是万花筒,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许多几何图像就充满着无穷无尽的美,闪烁着美的风采。数学中还有更深层的美——数学概念的简单性、概括性、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及对称与和谐、简单与明快、奇异与突变。众所周知的黄金数0.618是现实世界中美的表现,许多著名的建筑,广泛采用0.618的比例,好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生理学家认为,当气温23摄氏度时,人感到最舒服,这时人的体温(37度)与气温之比正好是1∶0.618;一些名画的主题大都在画面的0.618位置;乐曲中较长的一段等于总长度的0.618„„音乐,绘画是美的,因为她能给人以感官上愉悅乃至心灵上的震憾。数学其实也有如此特质。有一本由霍夫斯塔特写的《GEB——一条永恒的金线》的书,第一次让人们领略了数学的魅力。GEB是三个人名的起首字母,分别代表数学家歌德尔(K.Godel)、画家埃舍尔(M.C.Escher)和音乐家巴赫(J.S.Bach)。人们通常认为数学和美术、音乐是天壤相别的不同领域,但作者却找到了一条贯穿哥德尔数学、埃舍尔绘画和巴赫音乐的“金带”,从而揭示出绘画、音乐与数学之间的“惊人一致性”。正是音乐、美术与数学的这种联姻,使得美术作品的高雅风格,音乐作品的优美节奏,交融于数学的对称美与和谐美之中。因此,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美的审美能力,这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其策略性,切忌喧宾夺主,在我们的教学中,如果能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步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二、研究渗透的方法 1.情感诱导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满腔热情、精神饱满地出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并以自身的工作态度和情感去感染和影响学生。教师要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导语、一个个环节的安排、一句句情真意切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爱,从而使学生对这门课产生兴趣。

2.背景介绍法。

数学教材中的很多道理、数据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最先发现或计算出来的。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进行介绍。

3.课堂渗透法。

小学数学教材中体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内容很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渗透点”进行教学。这个“渗透点”可以是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也可以是一个教学过程。

数学课上,教师和学生的示范作用以及老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示范作用体现在,教师要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来感染学生,以自己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例如:上课时,教师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辅导“后进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学生的示范作用体现在,课上教师要注意发现有突出表现的学生,用实例来激励其他同学。例如:对上课认真听讲,学习认真刻苦,作业正确、整洁,思考问题机智灵活等方面的同学,教师要及时表扬,为其他同学树立学习的榜样。

教学时,教师还要针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例如:要求低年级学生在听课、写字时要有正确的姿势,回答问题要说完整话,写作业时字、运算符号要写工整,计算要正确等。中年级要求学生听课要专心,分析题意时重点字、句要用笔画出来,作业要干净、正确,要求验算的要列式验算等。高年级不仅要求学生听课专心,而且要手脑并用作好笔记,解应用题时要借助线段图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计算时要选择简便方法,要自觉检验等。总之,不论是师、生的示范还是教师的要求,教师都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工整以及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4.美感启迪法。

“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充满了整个数学世界,不但有数的美、式的美、形的美,更有对称的美、和谐的美。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运用符号、色彩、线条、图形等因素,通过精炼的数学语言、巧妙的解题方法、整洁的板书设计,展示出数学的外形美和内在美,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从抽象的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体味到内蕴的那种特有的内在美,从而把学生引入到美的意境中去。

5.习题引伸法

把反映祖国建设成就、家乡变化的数据和学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事例编成相应的习题,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6.竞赛强化法。

利用儿童争强好胜、荣誉心强的特点,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适时地引入竞争机制,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兴趣。让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觉性和自制力。

三、掌握渗透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

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广阔的胸怀,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

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引导,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

3.层次性原则。

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

4.随机性原则。

即教师要抓住时机,把握分寸,注意德育与知识、技能的有机结合,适时、适量地进行随机渗透,切忌穿靴戴帽、牵强附会。

5.延伸性原则。

学生正确的道理思想、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单靠40分钟的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应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多方面、全方位地进行渗透。

第五篇: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定稿)

在数学课堂中感受现实生活

摘 要: 数学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上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实用性。对于在初中数学中存在的知识与生活应用脱节的问题,本文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培养技能,研究优化初中数学教学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深刻感受到生活教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数学教学 现实生活 应用能力

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平时教学中,特别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重点、难点知识都是教师讲解的重点,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多少联系。学生可以学会教师讲解的知识,却不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造成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因此学生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感受不到数学的魅力、趣味和作用,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工具的价值在于应用,在应用中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于现实生活的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是数学的源头活水。课堂是数学教学的主阵地,数学课堂上要尽量加强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的生活化、活动化、实用性。数学课堂教学要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必须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大课堂。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挖掘生活中的相关的现实题材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学习比例相关知识时,我找了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将学生带到操场上,拿上标尺,让一个同学站在阳光下,测量他的身高和此时的影长。然后问道:“如果我想知道操场边旗杆的高度,大家又爬不上去,你能怎么办呢?”

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把对生活问题的思考转化为对数学知识强烈的求知欲。

二、生活经验点亮数学课堂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当前,大力提倡数学生活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和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体验生活中的数学美。

在《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我先是出示了许多生活中、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欣赏这些图片,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在美丽的图案中蕴含着数学知识,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充分感受这些轴对称图形特有的美。然后,安排动手操作,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再通过生与生的交流,学生进一步观察这些作品的特点,引出“对称轴”的概念。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当学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本质特征及对称轴后,我又让学生欣赏了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轴对称的知识创造了许多奇迹的图片,中外有名的建筑物、中国传统文化,如脸谱、剪纸、编织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在向学生无声地传递着一个信息:数学是一种文化,它不但闪烁着理性智慧的光芒,更有艺术审美的享受及厚重的文化意向。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一种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事物,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美。

三、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是指把应用题与生活中的问题联系起来,懂得生活中的一般道理,然后再理解数量关系,最后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平凡又神奇,说它平凡,因为它源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游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说它神奇,因为它的每点每滴无不点缀着你的生活孕育着人类的文明,所到之处无不丰富着你的生活,折射着人类的智慧。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竭力为学生营造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浓浓的生活气息中让每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是真正“生活中的数学”。

如学习“函数与图像”后,有这样一个训练题。某地区对某种药品的需求量y1(万件),供应量y2(万件)与价格x(元/件)分别近似满足下列函数关系式:y1=-x+70,y2=2x-38,需求量为0时,即停止供应。当y1=y2时,该药品的价格称为稳定价格,需求量称为稳定需求量。

(1)求该药品的稳定价格与稳定需求量。

(2)价格在什么范围内,该药品的需求量低于供应量?

(3)由于该地区突发疫情,政府部门决定对药品供应方提供价格补贴提高供货价格,以利于提高供应量。根据调查统计,需将稳定需求量增加6万件,政府应对每件药品提供多少元补贴,才能使供应量等于需求量。

这一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把学生置于决策者的地位,需要学生借助函数关系建立数学模型然后根据计算结果作出推断,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科学态度十分有益。

通过生活问题数学化,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金钥匙”。加强这类问题的教学和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数学生活和谐统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具备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吸收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调动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性。让数学与生活和谐统一最有效的办法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创造条件和机会,鼓励学生自己主动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机会,并努力实践,培养应用意识。

综上所述,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它的美。因此,数学教学应回归“生活化”,使学生体验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数学与日常生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促使学生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应用视野,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申武.引导学生生活中学习数学.新课程,2015(08).[2]夏映雪.赋予数学课“种子”的力量.江西教育,2015(Z4).

下载如何评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效果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评价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中的效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发展、合作探索的新学习方式。美国著名的建构主义者冯·格拉塞斯菲尔德认为:知识的掌握是学生......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意识》问卷调查

    《如何培养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问题意识》问卷调查 亲爱的同学: 本问卷旨在了解你的一些基本学习情况,以便于我们在究之后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改进学习。所有的题目仅作为我们研......

    国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一点感悟

    国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一点感悟 我校以传承中华文化为己任,是一所 “《弟子规》力行学校”、“经典教育推广学校”、“中华吟诵实验学校”、“多元智能发展学校”。国学贯穿始终......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导入中的应用 刘 霞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表现无可比拟的优势,并正在深刻的影响着小学数学的现状。《标准(20......

    四步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四步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党原乡樊家小学 陈玉荣 多年来,我们一直习惯于在学校的课堂教学中采用传统教学法,这固然说明传统教学法中有许多值得继承发扬的地方。但随着时......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 阶段汇报小结 2012年11月15日 《尝试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实施》课题研究 阶段性小结 自本学期起,课题研究已经进入实施阶段。在此期间,课题研......

    浅谈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电子白板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摘 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白板逐渐走进课堂,成为教学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让课堂焕发出生机和活力。从趣味、生成、互动三个方面分......

    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信息化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作用 多媒体教学是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近年来,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对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