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渗透小学生责任心
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小学生的责任心
摘要: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儿童成长的基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工作职责。
关键词:教育教学
渗透
责任心
1993年,联合国在中国召开了主题《21世纪挑战及教育改革》会议中指出:新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挑战,既不是技术革命,也不是经济发展,而是青年一代的道德问题。一个道德情感贫乏,缺乏责任感的人是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人真诚合作的,也无法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就目前学校教育现状而言,一方面提出狠抓教育质量,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另一方面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责任心培养的忽视已到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程度。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否具有责任心决定着将来整个社会成员是否具有责任心。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儿童成长的基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不可忽视的工作职责。那么,该如何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最要紧的任务是把这些目标要求渗透在学科教学中、班级管理中,责任无处不在,责任人人应担,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见责任。
一、学科渗透法
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想像,引导学生在感知、感受、感动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同时借 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情绪体验,对学生来说课程的渗透与延伸是对责任心的培养最好途径。
二、活动熏陶法
1、借助活动,树立责任意识。开展少先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感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此学校大队部曾多次开展有关责任心培养方面的班队会,比如:“做好自己的事”大讨论、“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当优秀中队”、“争当责任心小明星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会、辩论会、故事会和主题队会,让学生讨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人人参加比赛,人人为集体争光,培养了学生们的集体责任感,在实际的锻炼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
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显得五彩斑斓。学生在活动的参与和竞争中,学会了表现自己,达到了培养责任心的目的,从而使班级的荣誉硕果累累。
在校园文艺活动中,有特长的同学都踊跃参加各项活动,比赛时都明确职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同学们在明确责任的过程中,集体主义精神也得到发扬。
另外,我还抓住节日契机开展活动。如“三八”妇女节前夕,我要求学生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给妈妈一份惊喜。以此增强学生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学会关心长辈,关心一切需要关心的人,使他们从中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情感体验。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老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让同学 们讲述各个老师认真传授知识和耐心教育同学的事迹,讲述伟人们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懂得是老师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培养责任感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是一个由知到行的渐进过程。受土地承包的启示,在班级工作中有的老师师采取了“班务承包”的管理形式。加强班队工作的管理,发挥班干部的核心作用,做事一定要先想,再做。对那些能力强的队干部,教师应要求他们工作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不能图轻松。想办法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班里的每一项工作,给他们在实际的锻炼中,强化学生的责任心的机会。
2、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首先应该让学生成为家庭的主人。在和学生交流中发现,学生在家能自觉地给家长做点简单的家务(拿碗筷,倒垃圾等)的人并没有几个人!学生也是家庭的一员,家长完全可以让他们承担他们该承担的家庭劳动任务,如扫地、拿碗筷、抹桌子、整理自己的小房间等等,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利用一些节日创设与家人沟通、增进感情的机会,使学生学会关心家人。例如:“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一顿饭,唱首歌,亲手做张贺卡,为妈妈洗一次脚;重阳节为爷爷、奶奶捶捶背,提提水、说说心里话等等。这些活动增进了学生对家人的关心和理解。明确了自己作为家庭成员中的一份子的责任感。在家里为学生创造机会,给学生一点任务,让他们感受做事认真负责的乐趣,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3、在集体生活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学校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的另一个重要基地。作为老师可以从小事做起,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比如说,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班级管理中来,老师可以给学生创设机会,让班中人人有事做,人人有责负。事事责任到人,力求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并经常开展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这学期一开学,我就给每个学生分配了劳动任务,让每个学生都有为大家服务的岗位。坚持积极引导、正面教育。放手让班干部管早读及午间阅读纪律。第一次大扫除,我带头做,以后打扫卫生,就叫小干部负责,分组打扫,扫完后小干部检查,检查合格,再报告老师。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我在班上实行了值日班长制。我根据学校的各项竞赛,制定奖惩制度,力求用具体明确的指标来衡量学生。每天确定一个小而具体的目标,让班长用记事本记下,第二天检查实施的情况。平时坚持多表扬、鼓励,久而久之学生就自觉地养成了好习惯,形成了责任心。
三、情绪感染法
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心,首先必须让学生从心理上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热爱自己的集体,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为此,课题组成 员在与学生接触时,达成以下共识并付诸实施:与学生建立平等互爱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我们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潜在情绪,深化 自我责任心。
1、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责任心。
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责任感如何似乎已经成为评价其是否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的标准之一。作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清晰地明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是非常重要的。在一个班级里,我们班主任需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的家庭、成长和生活环境不同、性格爱好各异的学生。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敏感、自信、爱思考、见多识广,但又普遍存在独生子女易有的惟我独尊、责任心缺乏、感情冷漠、自私娇气等毛病。所以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尤其重要。
马卡连柯说过:“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经验证明,身教胜于言传。我负责教室讲台前的卫生,坚持一天一打扫,随时见到有纸屑、泥土等垃圾,随时捡起,清扫干净,这一举动形成习惯,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学生自觉地也养成了一种习惯和责任心。
2、以榜样的力量渗透责任心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模仿是他们的天性。通过活生生的实例营造健康的氛围,如给学生讲述电视中经常宣传的好人事迹,如最美教师张丽莉、学雷锋标兵郭明义等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同时讲身边 的交通事故等典型事例让学生受到启示。教育学生时刻想到必须对自己的行为和班级荣誉负责,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生观和高度责任感。从正反面的对比中,深刻领会责任心的重要。让学生交流从报纸、电视中了解到的尽心尽责完成工作的事迹和不负责任酿成的重大事故,通过学生的亲自调查,既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又为他们敲起了警钟。
3、着眼课堂,培养良好习惯
课堂教育具有“滴水穿石”的作用,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做好每一件平凡事”是我努力的方向,我同时也要求学生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参加好每一次活动,上好每一节课,回答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次作业,订正好每一道错题,说好每一句话,甚至写好每一个字。大力倡导学生凡事都要做到专心踏实、认真仔细。我发现凡是学习困难的学生,字迹大都潦草,说明平时的学习态度有问题。字写好了、作业本干净整齐了、学习态度端正了,那么作业的正确率自然也就提高了。可见认真的学习态度正是学生责任心的表现。
4、在读书中 受到责任感的鼓舞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启迪学生责任感的良师益友。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的精神气节令人赞叹不已,归结起来,都源于高度的责任,在书海中漫步,不失为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激发责任感在内心升腾的有效途径。为此,在红领巾读书节活动中,我班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的比赛。通过阅读,大家了解了钱学森等无数科学家为人类崇高的事业而执著追求的精神;为现代学子魏高 原为祖国之崛起而刻苦攻读所感动;受到了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坚守阵地、救死扶伤精神的陶冶;被无数关于责任感的名人名言所鼓舞,在读书心得汇报会上,孩子们较为深刻地谈了自己的阅读体会,真情流露,足以反映出他们的思考已进入了深的层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书海漫步,促进和提高学生对责任感的理解和掌握,达成了德育活动对道德情感的陶冶功能。
5、教师以身作则,促使学生责任心的形成。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是说,教师要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教师要起表率作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如要求学生不迟到,教师首先在上课铃响之前进教室,要求学生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教师也要当天批改作业并发到学生的手中,不能拖延到第二天。一个有工作责任心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自然会成为学生的楷模,学生的责任心会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下逐步增强。,“润物细无声”是最好的教育,也是学生最愿意接受的教育。
责任感是做人成才的基础,教师有责任也很有必要将责任感的培养渗透在教育教学中,教会学生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对人类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6、各司其职,争当班级主人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就要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让每个学生有事可做,有责可负,体会“承担责任”的酸甜苦辣,从而营造“积极配合、团结一致”的良好班级氛围。让他们始终觉得自己是集体的主人,应该主动关心集体的事情。老师一定要把集体的事交给大家去做,调动他们为集体出主意,为集体的问题分忧。如实行班干部竞选值周制,每个人都有当班干部的机会;建立学习互助岗、板报宣传岗、卫生监督岗、安全巡查岗、课外兴趣岗等,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级管理中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使全班没有“闲人”和“客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从而充分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每一个学生品尝到为集体、为他人尽责的辛苦和幸福,从而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维护集体利益,养成自觉投入的好习惯。
总之,责任心是学生做人之本,是学生立足社会之本。而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又是一项系统工程,也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集合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齐抓共管,互相交流,建立一个积极的教育团体,为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共创佳境。希望通过常抓不懈的培养,逐步使学生懂得对自己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
只有我们的少年一代人人都做个有责任心的人,做个人格健全的人,将来才能成为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我们的祖国才会更有希望、更加强大!
市级论文
题目:
浅谈如何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小学生的责任心
作
者:李晓玲
单
位:临泉县牛庄乡房楼小学 联系电话: ***
2015-3-26 10
第二篇:浅谈如何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学科中渗透法制教育
择要: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它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工作。这项工作还必须联系实际,它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会行之有效。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要不拘一格,并把它变成一门艺术,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知识的深度上据教材的内容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诱发学生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
正文: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形势比较严峻。因此,加强中法制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紧迫的工作,也是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课堂是实施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数学老师如何抓好法制教育工作,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千万不能今天抓,明天不抓,平时不抓,出了问题才抓。这样,工作总是被动的,教育要常抓不懈,才会有良好的效果。老师除了在课堂中,根据需要必须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法制教育外,还要善于见缝插针,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多接触,进行思想交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必须联系实际。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不是对学生进行空洞的理论说教。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会行之有效,教育心理学指出:生活实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因素。因此,在课堂法制教育的过程中,数学老师一定要关注我们生活中、社会上发生的有关违法犯罪的事例,并指导学生去收集,及时组织师生进行讨论学习,明辨是非,感受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这些真实的生活实例的讨论学习,学生感悟到法制教育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懂得基本的法律常识,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法制教育。一个深刻的生活实例的教育学习,胜于千遍万次的口头说理教育。
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要不拘一格。
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是一门艺术,会做此项工作的老师,在课堂上总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方法开展工作。老师根据数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可以在生活中渗透、在情境中渗透、在游戏中渗透、在案例中渗透、还可以在课堂小结中渗透。
四、学科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方法。
1、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必须将学科教学内容与法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既不能把学科教学上成法制课,也不能漠视各科教学内容中蕴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
2、渗透的法律知识教学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接受程度为标准,而法律知识的渗透也要依据这个特点,循序渐进,并且在知识的深度上慢慢递进成螺旋式上升。因此学科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认识规律,学生可接受程度,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来选择渗透的内容和程度。在教材体系中,有的内容多次出现在各个不同年级中,这就需要教师选择适合该年级、该班级学生特点的渗透难度和深度。例如在渗透“保护动物”这一目标时,可以渗透如何运用法律武器和猎捕杀害野生动物的坏人做斗争,能做到不吃野生动物,能主动制止自己的父母和周围的人不吃野生动物,还能向有关部门告发经营、捕杀野生动物的商人,让法律来制裁他们。
3、数学学科教学的法制教育渗透,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去进行,法制教育的内容应是教材中所应有的,绝不是外加或牵强附会的,应切实地使学科法制教育与双基教学、双基训练融为一体,而不应“穿靴戴帽”、“两张皮式”的。学科教学法制教育的渗透,应是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而不应是支离破碎、牵强附会的。
4、好奇心和探究意识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诱发他们不断观察、体验、发现和创造的动因。而这一切都是在兴趣的驱使下产生的,所以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要贯彻有趣性原则。“有趣”的关键是“激趣”。在学科渗透时要做到知识性与兴趣性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对法制渗透的感知、理解、探索而获得成功,进而产生满足感,不断激发他们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
总之,数学老师要做好学科渗透法制工作,就必须根据学科的特点,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尺寸,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抓好在学科渗透法制教育。
第三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昌吉州实验小学——黄赟梅
摘要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是怎样的.老师们要用一颗智慧的心,从数学学习的需要出发.发挥学和
教师最大的优势,上出自己的特点,上出自己的风格.关键词 数学课堂 渗透 德育教育
把新课程理念融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探究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在下面的几个方面做了点点尝试:
一、充分利用主题图,渗透德育教育。
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每个单元都设计了主题图。主题图中包含多个信息,由情境引发出一系列有联系的问题,形成“问题串”,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信息量,增长学生的智慧。由于主题图的信息在呈现形式上不仅有图画,还有文字。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地观察画面,然后在弄清图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有关数学知识的一系列问题,引入对新知的学习,同时结合主题图向学生渗透保护环境、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文明礼仪等教育。如:在教《分类与比较》时,可由明明的话:“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这一句话对孩子品德与情感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谈一谈,你帮妈妈做了些什么?
二、利用练习题中的信息图创编故事。
故事是学生特别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所以利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位置》时,可创编《小动物做操》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模仿教育学生有秩序地站队,认真做操。做守秩序,爱学习的
文明的好孩子。再如:在教《认识时间》时,可用课件演示一位小学生睡眼朦胧,因不认识钟面的几时几分继续睡觉导致迟到的小故事。引发讨论:贝贝为什么会迟到?他做的对吗?从而教育学生要按时作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大量设计动手操作的活动。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具体活动中,获得直接感受。如:在教《认识图形》时,可设计摸物体,说感觉,作拼答游戏,给物体分类,抽象形状等等,让学生在自主与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谦让、学会助人为乐,学会挑战自我。
四、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活动照片,激励教育学生。
在教《
8、9的组成》时,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我就采用学校开运动会时的图片和饮料图的课件展示导入。师:瞧,大哥哥跑得真快,第一个冲到了终点;跑接力赛的大姐姐跑得多辛苦呀!所以李老师为运动员们准备了香甜可口的饮料。数一数,有多少瓶?(生:8瓶)对呀,8瓶饮料要放在一个里,可装不下,只好用两个袋子来装,该怎样分装这8瓶饮料呢?这样,既渗透了拼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又渗透了爱心教育。
五、结合国家大事贯穿主题图,向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家等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找规律》第一课时,今年是北京奥运年,是值得我们每个人骄傲和自豪的,所以以奥运为主题,用小朋友喜欢的福娃带领同学们逛奥运乐园当主线,把一节课的各个环节连贯起来。在创设情景,激发兴趣环节时,由问题29届奥运会将在什么地方召开引入。(学生发言)首先课件出示贝贝和晶晶,了解水立方和鸟巢进行爱国教育。再由爱国、爱家的思想渗透到欣赏贝贝和晶晶布置的奥运乐园。展示主题图的时,语言感悟福娃的热情好客。在联系生活,运用规律环节,我设计了先找一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欣赏规律的美;如果没有规律世界会怎样?是不是所有事物都有规律?(不是,四川地震)。最后让学生当小设计师。(夏天,天气越来越热。四川的小朋友多么希望能穿上一身漂亮的校服呀。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有爱心的孩子,请你们帮纺织厂的叔叔阿姨设计一匹图案排列有规律的花布好吗?)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
识,激发学生感受数学、发现数学的情感的同时,又一次向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心渗透。
六.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教育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都统一格式,字迹认真。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文理 《中华教育纵横》 中国物资出版社,2005、7。
〔2〕杨连生,梁海 《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文教育》 中国大学教学,2005、2.
第四篇: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葫芦岛市南票区联合中学 曹静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许多数学教师以为,中学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主要是班主任和政治、历史、语文等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各学科特别是数学教师无关。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长期以来,在中学教学中,往往只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而忽视了德育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德育工作的空白区。其实,中小学所有教师都应该承担德育任务,数学教师也不例外。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学中更好地渗透德育教育呢?现将本人在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感受,谈谈肤浅的认识。1.通过数学史对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新课标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突出的位置,要与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相结合,渗透,贯穿在各科教材中及学校各项活动中,并力求生动和形象化”。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讲述我国数学发展的历史,从上古的结绳记数到中古的《九章算术》都是最早问世的数学成就;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的研究,最早由魏晋时期的刘徽开始,到南北朝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准确计算大大早于欧洲;近代的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高维数值积分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华罗庚的重大贡献,有许多用他的名字命名的定理、引理、不等式、算子与方法。他共发表专著与学术论文近三百篇。华罗庚还根据中国实情与国际潮流,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研制。他身体力行,亲自去27个省市普及应用数学方法长达二十年之久,为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通过介绍我国的数学史,课堂上洋溢着爱国主义激情,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德育教育落到了实处。
数学课绝非单纯的知识传授课,我在教学中穿插一些有关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求知向上的欲望,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当年陈景润的老师沈元就讲过:“自然科学的皇冠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此陈景润就立下了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以摘取明珠的理想。此类事例的适当引导,使学生明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生存,要想有所作为,要想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不努力学习,不掌握科学知识,是万万不行的,使学生树立起立志成才,为民族富强而勤奋学习的雄心壮志。
2.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从先生的话中,我们不难领会,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包括数学教育。可以说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直接的。除了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一堂好的数学课前,教师充分的准备,课堂上采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幽默的数学教学语言,既能使学生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又能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教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3.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美并不只属于艺术,数学之中也处处有美。数学图形体现着数学的外在美,抽象符号、公式符号、推理论证以及数学思维方式的严谨、和谐则是数学的内在美。数学之中既然有美,数学教学就应该发挥美育功能,应该成为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数学是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客观存在的实体为数学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内容,使数学充满了美:有数学语言的简洁美,有解决数学问题的奇异美,有整个数学体系的和谐美,还有具体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相似现象所构成的相似美。如:杨辉三角形就给人一种和谐、匀称、对称的美。
4.利用数学课堂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恩格斯指出:“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形式,连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在数学体系中到处可以找到印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它的产生及发展,同其他事物一样严格遵循唯物辩证法的规律,例如:从数学概念的产生及延伸、推广,从数、式、方程、函数的应用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等,可对学生进行事物是不断发展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理论来源于实践作用于实践等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从数、式的正与负、加与减等的转化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等。平面几何则是更好的唯物辩证法观点的教育素材,例如:四边形教学中,通过对四边形的四条边位置的运动及长短的变化,四边形可在梯形、平行四边形、矩形、棱形、正方形之间互相转化等,对学生进行事物是在运动中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5.从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由于数学是一门结构严密、系统性与逻辑性都极强的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可通过数学推理的言必有据、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及在学生练习中要讲究解题格式、步骤安排、书写整齐、清洁美观、努力寻求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对结果进行检验,找出错误的原因,不畏困难,追求真理,自觉进行补救和改正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强的意志品质。
数学教育不仅让学生深刻地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我们不仅能用静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更能用矛盾分析的观点全面地看待周围事物,从而引导学生对学习、生活有较高层次的理解,培养他们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优化心理品质,在我们充分展示数学的神奇和美妙过程中,让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悄悄地注入学生的心田。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第五篇:浅谈如何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在数学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
有句话叫“百年教育,德育为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也把德育教育放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数学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呢?在教学工作中我也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并有了一定的经验。
一、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主要内容。
1、以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思想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重要方面。中国数学的光辉历史和杰出成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打开数学发展史册可以看到我国古代数学研究的累累硕果。著名的勾股定理是西周数学家商高最早提出来的,称商高定理;刘徽首创“割圆术”,科学地得出徽率(圆周率)3.14;祖冲之对圆周率进行运算得出杰出成果3.1415926<π<301415927,这些杰出的数学家及其成就,把中国数学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在我们的数学教育中,可以多给学生讲讲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也能将这些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平时还可以给学生留一些小作业,如周末回家收集我国数学家的资料等等,然后回学校大家再一起交流。
2、以我国数学家们的光辉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德育的教育方法之一是榜样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对青年学生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我国有着光辉灿烂的数学史。许多古代杰出的数学成就对
古代人类文明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小学数学课本中收入了许多这方面的生动素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因素,结合有关数学内容,介绍我国古代科学家的杰出成就,介绍现代中国人对数学发展的巨大贡献,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华罗庚幼年未受过正规教育,可才华横溢,为数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顽强拼搏,在攀登“哥德巴赫猜想”的征途上遥遥领先;著名德国数学家希伯索斯发现了无理数,为了坚持这一发现而被抛尸大海……在世界数学发展的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数学家们的胆识、勇气和毅力,甚至以生命为代价。一部数学发展史,是人类追求真理,求实、创新的生动写照。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生动地介绍古今数学家的崇高思想和光辉业绩,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3、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不一定非要让学生坐在那里进行学习,还可以给他们组织一些活动进行学习。例如在讲时间单位“年、月、日”的时候,可以由两名同学拿着乒乓球在讲台上转圈演示,地球自转一圈是一日,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一年,以及平年闰年的形成等等,通过提供给学生必要的活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牢,使学生领悟到了获取知识的另一种途径。
4、在教学中注意学生个性品质教育。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不仅要有目的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个性品质教育主要包括:
(1)实事求是,言必有据。数学来源于生产实践,因而是最讲真实的一门科学,数学的基本特点是严密和抽象。
(2)坚韧不拔,顽强拼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刻苦顽强的精神。
(3)一丝不苟,严肃认真。教师要通过备课与讲课、作业的批改与讲评、测查命题与阅卷、课外辅导等教学工作中认真负责的态度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书写整洁、认真练习、质疑问难、有错必改;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和科学作风。在作业方面我要求学生都统一格式,字迹认真。
(4)独立思考,勇于创新。教育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结论或结果都不要盲目接受,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要想一想为什么成立,是不是确有道理,搞清来龙去脉。使学生了解在一个数学概念出现后还会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有多种解决途径。通过对数学概念、内涵与外延的深入钻研和探讨,通过将一个数学问题经过各种变换,转化而引入另外问题的做法;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德育的原则。
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德育,必须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并且依据德育过程的客观规律去进行,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1、适度性原则。
德育渗透是将思想、观点、精神、情操等有意识地扩散、迁移、传递给教育对象的,使之在无意中接受。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德育渗透的依附性,要防止牵强附会、形式主义和贴政治标签,不可将数学课变为政治课,那将失去数学课的教学本质。
2、渐近性原则。
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思维发展水平,找出切合实际的教育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循序渐近地进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可能都一个标准,对那些稍微有差距的学生要给予宽容,只要他比以前有进步那就达到目的了。
3、以情动人的原则。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掘和表扬学生的内在情感,调动他们积极的心理因素。德育要讲究艺术性,要充分发挥情感的感染作用。教师动之以情,才能激学子之情,使之乐其所学。要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那样,在“润”字上下功夫,寓理于情、清理结合、以情动人、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的情感,使教与学之间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帮助学生,使他们感受到爱。
4、持之以恒的原则。
德育不能搞一阵风,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长期精心培养,持之以恒的渗透,才能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科学世界观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历一个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数学中的德育渗透应遵循教育原则,将德育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中,反复地向学生渗透其德育内容,不可厚望于某节课、某个内容。只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长期地熏陶、渗透,才能收到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充分利用数学的学科特点,深挖小学数学教材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走进课堂,走进春天,去播种期待,播种心灵,播种真情!去塑造明天的主人,托起未来的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