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时间:2019-05-15 13:29: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第一篇:浅析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浅析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校从2012年开始实行课改,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高中教学的课改早已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教师面对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历史课改,可谓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潮流中,历史教师应该如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呢? 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及课改实践的经验教训谈一谈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的措施。

(一)、历史基础知识较薄弱,知识体系与新课标模块式的教学体系相脱节。在许多学校,初中历史课比起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通常被称为 “副课”。由于中考时,历史科占的分值较低,所以大多数学生都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甚至有些学校的历史课常常被语、数、外这样的“主课”所挤占。由于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不到位,致使许多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较差,有的学生甚至连起码的时间、朝代概念都没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高中历史新教材采取“学习主题式”的编写结构,将旧教材按时间、朝代为顺序的纵向编写模式改为按专题线索的横向编写模式,并且扩充了世界古代史、中外当代史、经济史、思想史、文化史等内容,这就给历史学习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部分高中生缺乏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所以学习起来感到稀里糊涂,不知所云。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逐渐下降。而历史教师在授课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连贯的知识体系,不得不额外补充一些相关的内容,这就增加了教学时间和容量,导致多数教师感到课时过紧,无法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可见,要想将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顺利地推行下去,必须提升初中历史课的地位,加大初中历史教学的力度,从而为高中历史课改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对新课本编排体例不适应。

由于新的课程标准与原来教学大纲的培养目标和编写意图不一样,所以在编排体例上有很大变化。旧课本的编排是以通史的形式,而新课本的编排是以专题的形式。学生感觉难,教师落实难。新课本对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较浅,是“ 压缩饼干式”的课本,对学生要求高了,如何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感觉有难度。历史学科具有时序性、全面性的特点,而新课本的模块把历史事件割裂开来,如对“ 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在三个模块中都有专题,分别从不同层面进行评价,把完整的历史知识人为地割裂开来,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面貌。这对于使学

生建立一个全面的历史观不利,也容易出现重复讲解现象。历史是丰满的、有过程的,而新课本是压缩的、干巴的。新课本过于简单,因此需要对课本做一定的补充,但课时不够。

(三),市场上与人民版教材配套的练习参考书较少,满足不了学生复习、巩固知识的需要。既依赖“ 教辅”,又对“ 教辅”不满意新课程提倡教师开发课程资源,教师们感到平时教学任务重,备课时间紧,没有时间找资料和编题,而现有的“ 教辅”材料能够与新课本配套的不多,且大多是旧课本的翻版。新教材在每课后也相应的编排了一些问答题和材料阅读题,但数量有限,且部分题目综合性较强,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作用不明显,不少学生便到书店购买了一些练习参考书。符合课改精神、编写质量较高的参考书并不多,而且参考书的题目有些较为老套,有些与教材不配套,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复习带来了困难,甚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有些学生想购买一些对新教材进行讲解、剖析的参考书,但这样的书更是少之又少。于是不少学校的老师只好自己命制题目给学生做,但题目的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因此,笔者建议,课改不能只改课程,与其配套的一系列参考书、优秀教案也应齐头并进,这才能最大限度的体现课程改革的优越性,满足学生 “吃不了”和“吃不饱”的不同要求。对新的教学方式不适应。历史课程改革存在的一股“浮躁现象”——“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学生还没有学习基本历史知识就过度地采用探讨(辩论)活动、参与式小组活动、课堂历史短剧(历史人物扮演)、观看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课外收集的有关资料或提前准备学习内容等探究学习的倾向。仔细观察和深入了解这种看似热热闹闹,课堂很是活跃的表象背后,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并没有应该学到的基本历史知识。也就是说,历史教育的目标并没有达到、教学任务也没有真正完成。如果听任这种表象长期发展下去,中学历史课程质量将会受到严重影响,课改的预期目标就会泡汤。”学生没有很好地掌握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观点,也就无法真正地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每一次运用历史知识都要去查资料,那么这种探究学习是“空中楼阁”,况且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也不容许。

(四),高考改革方案没有确定,教师教学心中没底。对如何应对高考和评价教师心中无数。虽然新的课程改革试图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强调对学生进行

综合评价和多元评价,但高考依然是悬在高中教师头上的一把利剑。教师可以不在乎高考,但学校在乎、家长在乎、社会在乎,教师也就不能不在乎。所以教师们普遍对高考心存茫然,不知道课改后的高考如何应对。虽然我们反对历史教师把高考当成指挥棒,反对 “高考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的教学方法,但不容否认,高考的导向作用还是比较明显的,历史高考的题型、方式和内容对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研究教法以及吸取最新的史学研究成果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新教材的使用,高考的考试模式也一定会随之变化。那么,高考到底会怎么改呢?到目前为止江苏省还没有确定一个完整的方案。这就给历史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许多教师在讲授新课时,不得不面面俱到,唯恐遗漏某个知识点。此外,有的教师认为高考会改为“3+大综合”或“3+小综合”的模式,所以在向学生讲解课本内容时,就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政治知识、地理知识联系起来,这就导致教学进度快慢不一,深浅不同。在考试的题型方面,旧的高考题型主要以单选题、材料解析和问答题三种题型为主,学生从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三种题型,做起题目感到得心应手。而课程改革后的高考会不会增加新题型呢?对学生的要求是不是提高了呢?笔者希望与新课程配套的高考改革方案能尽快出台,以便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

走出困惑的对策与建议

(一)、树立新课改理念

课改的前提是思想观念的转变。每个老师都知道新课改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往往在实践中,不能把学生放到学习主人的位置上,老想替学生学生做主,告诉学生做什么,怎么做,总是希望把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都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让课堂看起来更高效。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是不能被真正调动起来的。因为他们常常被指挥,被评价,被纠正,又被形式的鼓励和表扬。而根源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不信任,不放手。所以课改的前提一定是观念的转变,一定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为学生服务,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指挥者才行。教学效果的评价不是看老师教了多少,而要看学生真的从这一节课上提高了多少。

(二)、让“ 指挥棒”尽早发挥正向引导作用。课程改革的主力是一线教师,课程改革的关键是评价问题。评价问题包括对学校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这三方面的评价都与高考直接有关。虽然我们一再强调要淡化高考问题,但在目前情况下,社会、学生、家长都高度关注高考问题,学校和教师也不可能忽视这个问题。既然高考是指挥棒,我们就要认真研究这根指挥棒,让它发挥正向引导作用。

(三)、做好初高中历史教材的衔接。

教师教育教学理念和学生心理品格、人文素质的教育衔接,是对高一新生教育教学的关键。首先应当对高一新生,进行一个基本的分析: 现在的高中生是九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学生,他们有着显著的时代特征。有人称他们为“新新人类”或“读不懂的一代”。在他们身上,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并存,多情善感与冷漠无情同在;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共生;自我表现和自我封闭也在这个群体身上矛盾地统一着。他们的个性和表现欲异常强烈。一方面要求师长尊重自己的独立人格,给自己留出足够的自主空间,另一方面又习以为常地继续着被呵护的“快乐宝贝”生涯,从而使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能同步,独立人格的形成受到阻碍。在初中特别是初三,由于升学的压力,进行了长时间的超负荷的,甚至是违背了初中学生生理、心理成长规律的艰苦的学习。更使他们对人生产生了冷漠、扭曲的心理和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情绪。近年发生在中学生中的迷恋网吧、离家出走等问题和大学生中的用硫酸泼熊猫事件、马家爵事件,折射出当前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针对以上分析,在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上衔接的对策是: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多视角、多层次的理性的思考和分析偏少。对历史上活生生的人的思想,人的精神意识、品质修养学习偏少。这应该继承衔接初中历史教材的史话教学,激趣导学的教学理念。更要补充完善高中历史新教材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历史教材中丰富、高尚的人文品格、人文素养、人文精神,在青少年可塑性较强的高一年级,培养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矫正学生的心理偏差,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使高一年级,成为学生人生中一个新的健康完美的起点。历史基

本知识衔接也是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高一新学期的开学伊始是学习高中历史新教材必修课的政治文明历程,当中有很多知识,学生在初中就接触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初中的知识基础上与高一新教材的基础知识衔接理顺。达到线索明晰,知识蕴厚的较高的认知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历史课堂开放化 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是这样阐述课程资源的: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师生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参与者、操作者和开发者。由此,我们要顺应新课标的理念,以教材为框架、以课标为指导做生活的有心人,适时地把生活中蕴含的社会信息搬进课堂教学。对固定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的变革与创新,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又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素材来替换,改造教学内容,把学生关心的事和身边的事引入课堂,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教学的内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开展课堂教学最重要最基本的要素,所以必须让学生动起、活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学习模式,采用辩论,课堂小品等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产生共鸣。

课堂教学也不一定要在教室内完成,开展社会调查是历史与社会学科重要的教学手段。如在教学环境问题时,我组织学生到校园周围的实地察看农村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环境污染造成的原因,危害及该如何防治,以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要适当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生活中挖掘课程资源。

现代心理学证实人的潜能在心情愉快、精神放松的状态下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轻松愉快,乐观的良好情绪,不仅能产生超强的记忆力,而且能活跃创造性的思维。历史本身一幕幕缤纷多彩的主体生活画面,这给历史与社会教学以丰富的趣味性,所以课堂上,教师恰当地运用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史事生活化、直观化、通俗化,给学生展现一幅幅栩栩如生、喜闻乐见的历史画面,是非常必要和有效的。生活化的语言不但能接近师生的距离,而且把专业词语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更容易明白其中的涵义,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历史与社会老师要有敏捷的思维和锐利的眼光,善于捕捉与社会热点问题,将德育,时政融于教学之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如在教学“看得见的手”时可以例举最近国家出台的一项政策,即年收入超过十二万元的人要自动申报并上缴个人所得税,体会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教学“感受科技之光”时,用多媒体播放万众瞩目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的画面,帮助学生树立征服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及时将社会热点事件引入课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关注国家大事和国际时事的兴趣,养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良好品质,也为历史与社会教学增添了活力。杜威曾说:“学校的最大浪费就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一种脱离生活的教育,这种脱离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就缺乏兴趣和快乐,并用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发现他所学到的东西与生活是脱节的,不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只有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信息,充分实现历史与社会教学生活化,才能使历史与社会教学焕发独特的魅力,达成教学目标。

第二篇:高中历史课改小结

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想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因为这是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

二、当前的课改进展情况:

目前课改进展情况,还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学方式没有发生转变,教师还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强调学生记忆基础知识,仍然发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搞题海战术。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的高考模式还没有出台,到底将来怎么考法,学校和老师心里没底。因此课改进展情况十分缓慢。但是,从当前国家以及实验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看,新课程改革必须开展下去,现在只是一些相关的高考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因此,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先入为主,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被动。“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

三、关于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认识:

我们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了内容和要求,为了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

一)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

新课标规定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个)。

二)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课堂教学落实。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历史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

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

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

三)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1、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

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新课程还要求教师的引导能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能吸引学生。历史本来就是无所不通的。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并且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神入”历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恰如其人”“叙事恰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的具体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2、由上帝化身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

根据“内容标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全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园林里,去品尝、品评历史的精神大餐。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增长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系。

四)更新教学原则、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学原则.新课程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

(1)“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

(2)“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

(3)“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

(4)“让学生的双腿动起来”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

(1)“自学互论法”三个措施:

a: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所拟问题的原则:一是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b: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一是要列出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阐述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对重点问题的说明;四是质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把书读懂。

c: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互论”。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用“甲、乙、丙、丁”四个等次评估学生的讨论效果。

(2)情境模拟法

强调“身入其境”,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么发展而不那么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

(3)专题研究法:

实施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第一步:精选专题。要能涵养教材较多内容,且能引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步:“开放“史料。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应的史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研究。第三步:成果展示。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于班内“墙报”或“学习园地”,优秀的推荐公开发表。还有:(4)多方辩论法(5)参观日记法(6)调查报告法(7)历史小报法(8)教师互换法(9)自由讨论法。

第三篇:13xxx高中历史课改总结

2013xxx高中历史课改总结

一、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和要求: 新课程改革实验已全面开展,势在必行找范文就来。通过系统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感受很深,收获也很大。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首先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其次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要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教师,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想很好地实现这种转变,首先必须认真、仔细、准确地解读新课程标准;准确、透彻地理解和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和新要求。因为这是实施历史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只有这样,才

能更好地开展新课程教学。

二、当前的课改进展情况: 目前课改进展情况,还仍然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教学方式没有发生转变,教师还仍然按照传统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强调学生记忆基础知识,仍然发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去做,搞题海战术。这一切都是因为新的高考模式还没有出台,到底将来怎么考法,学校和老师心里没底。因此课改进展情况十分缓慢。但是,从当前国家以及实验省份教育主管部门的决心看,新课程改革必须开展下去,现在只是一些相关的高考政策、措施还没有出台。因此,我认为,我们还应该先入为主,否则我们将会陷入被动。“把握了契机,就把握了成功!”

三、关于如何实施新课程的认识: 我们通过认真阅读和分析新课程标准,理解和掌握了内容和要求,为了正确实施新课程教学,还必须首先深刻理解和掌握其精神实质: 一)正确把握新课标规定的学习版块,学习主题和学习内容。新课标规定

高中历史必修分三个学习模块,四个学习主题(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共计25项学习内容。通过历史必修课学习,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选修分为六个学习模块(六个独立的学习主题),学习内容涉及:重大改革(9个)、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7个)、20世纪战争与和平(6个)、中外历史人物评论(6个)共30个学习内容、探索历史的奥秘(1个)、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个)。二)历史课程标准从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这些理念和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在课堂教学落实。因此,历史教师必须努力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转变,应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和推进历史课程。历史新课标明

确提出,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历史教师要真正“教好”历史,就必须树立全新的教学目标观。

1、让学生学会创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探讨和解决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越丰富、越灵活,学生的历史思维就越活跃,越有创造性。

2、让学生学会学习新课程将“过程和方法”作为三大课程目标之一,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从中学会学习。历史教师还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应注重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真正做到“教是为了不教”,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学生学会学习的显著特征是学生能够自己学习。新课程要求教师的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要善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更主要的是,应充分

尊重学生的个性,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师生平等交流和探讨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会生存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人文主义”是最主要的价值追求。要求历史教师要树立明确的人文意识,让学生学会生存,具有正确的生存价值观,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三)重新定位教师的角色

1、由照本宣科的“领唱人”变为无所不知的“故事大王”。新课程要求教师能够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前提,新课程还要求教师的引导能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相联系,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课程要生动,从教材内容到教师上课,都要能吸引学生。历史本来就是无所不通的。作为历史教师,必须上通天文,下晓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知。历史教师必须精通本专业知识,并且兼容并蓄,博大精深。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教学中,历史教师必须“神

入”历史之中,以形象化的素材,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多变的寻范文 上 情感,合适恰当的形体动作,主动形象地再现历史人物的风姿面貌,准确具体地展现历史事件的绚丽画面:“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传人恰如其人”“叙事恰如其事”,使学生在强烈的历史氛围中,通过历史教师角色扮演,形成鲜明清晰的历史表象,掌握准确的具体历史概念,形成相应的历史感。

2、由上帝化身的“传教士”变为引领学生品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大厨师”。根据“内容标准”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全人类创造出来的优秀文明成果的园林里,去品尝、品评历史的精神大餐。由师道尊严的“师长”变为与学生平等的“谈话人”。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将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新的增长点”。新课程要求教师应努力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警察”形象,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朋友”进行对话,精心营造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角色关

系。四)更新教学原则、方式和方法更新教学原则.新课程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1)“让学生的情感动起来”(2)“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3)“让学生的双手动起来”(4)“让学生的双腿动起来” 灵活运用教学方式和方法(1)“自学互论法”三个措施: a:用问题引领学生自学。所拟问题的原则:一是要能包含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b:引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笔记的内容:一是要列出教材的基本内容;二是要阐述这些内容之间的关系;三是要对重点问题的说明;四是质疑。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把书读懂。c: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进行“自学互论”。并在互动过程中,建立激励机制,用“甲、乙、丙、丁”四个等次评估学生的讨论效果。(2)情境模拟法 强调“身入其境”,才能明白历史为什么这么发展而不那么发展,历史人物为什么要这么做,而不那么做。(3)专题研究法: 实施这一方法的具体步骤:第一步:精选专题。要能

涵养教材较多内容,且能引申、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二步:“开放“史料。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史料,让学生自己收集相应的史料,给学生一定时间,让学生消化研究找范文就来。第三步:成果展示。将学生的研究成果展示于班内“墙报”或“学习园地”,优秀的推荐公开发表。还有:(4)多方辩论法(5)参观日记法(6)调查报告法(7)历史小报法(8)教师互换法(9)自由讨论法。

四、以良好的心态应对: “用主动的心态去参与”,“用虚心的心态去准备”,“用自信的心态去投入”。新课程改革需要我们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价值,需要我们用行动去关注、关切、关爱学生,更需要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激情,激发出教书育人的责任与使命。

第四篇:高中历史课改培训反思

高中历史课改培训反思

在暑假的新课程培训中,我认真观看了网络视频,认真阅读了专家言论,认真揣摩了典型的教学案例,即将完成培训的当下,经过理性地思考,我认为要成功迎接新课改的挑战,我们要解决以下四个疑惑。

疑惑一:课程“改革”与教材“革命”的关系

通过新课程的培训,我认识到如果我们把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只是看成是一场教材“革命”,只是觉得新课改就是“新”在教材内容的更新和重排上,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除了教材,其他的诸如教法、学法的更新等教材内容以外的东西,我们一律避而不谈,采取鸵鸟战术,教学产生的结果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进入死胡同。

课改不仅仅是“换教材”,更换教材只是推进课改的一种手段,更换的目的是希望教师借此机会充分更新知识储备和教法学法,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以深化历史课堂变革。

我们教师应该转变传统教学定势,不能以“教材”至上,还像过去那样大谈“以本为本,以纲为纲”,一味信服考试命题“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基于教材内容。新课改是一场深入的教育革命,所有新版本的教材都是围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制定的,历史课标是统帅各版本教材的“灵魂”,现在各地使用的教材既不是高考命题不可逾越的僵死范围,也不是学生掌握知识获取优良评价的不二法门,历史教材只是师生互动交流、教学相长的媒介而已。

课程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革命,我们的教学思想必须由过去的“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依据历史课标对教材进行适度调整、重构,或删繁就简,或补充深化,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也就是说,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带有强制性的让学生适应教材内容,而应该对教材进行符合时宜的整合,让整合后的教材内容适应鲜活灵动的学生个性。

疑惑二:如何在突出“主体”的同时又不忽视“主导”

有些老师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把历史课上成了精彩的学生演讲课、表演课,抑或是感人肺腑的教师魅力展示课,更有甚者,有些老师把历史课上成了令人开怀的说书课。在我看来,这样的教学其真实的效果基本称不上恰如人意,因为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只是在展现课外自我研究的成果,重播早已安排好的剧情,他们的历史观并没有与教师或其他同学发生“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碰撞、冲突,学生只是对自己已经很熟悉的知识又重温了一遍,这样的教学徒具华丽的外在形式而不能把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学生“主体”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要占用大量时间。教师“主导”是指教师在课堂上要适时、适度、适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世界观,而不是课前编导、课上欣赏、课后点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应互为补充,互为融合,忽视哪一方面都是错误的。

疑惑三:如何合理运用“动态”媒体和“静态”板书

新教材配备了教学光盘,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图文和影像资料,我们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集体备课等方式,制作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带着 U 盘走进一个又一个教室进行多媒体教学。在多媒体教学中,课堂的教学趣味性不断增长,容量大大提高,然而教学效果却难以做到同步大幅提升,原因就在于我们盲目求新,容易陷入以“动态”媒体全面取代“静态”板书的误区。

“动态”媒体与“静态”板书二者各有优势,不可偏废。虽然现代媒体板书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但在“呈现特点”与“互动特点”两方面,传统的静态板书却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它的“现场性”特点能够有效弥补现代媒体板书“预设性”过强的不足,而且还可以将知识重点进一步突出展示,陈列始终,让学生即使面对眼花缭乱的媒体展示,也不偏离教材重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动态”媒体不能取代传统的“静态”板书,它充当的是教学手段,是教材的注释与延伸,是对“静态”板书内容的诠释与补充。

疑惑四“专题”学习与“通史”体系如何合理融合在专题形式的历史教学当中,学生容易产生时空混乱的知识谬误,他们容易把古今中外历史人物、事件混为一谈。产生这种在以往通史形式的教学中显得不是那么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教师在教授新教材的过程中,陷入了“专题史”教学必然要摆脱以往“通史”体系羁绊的思想误区。新教材在结构编排上,运用中国史与世界史交叉叙述的方式,再现人类文明发展历程,通过东西方历史的比较,探究文明发展规律,以古鉴今,洋为中用。教材的主旨意图是明确的,编者动机是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讲授时便可以脱离通史体系。

原因之一在于高一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专题学习。虽然高中教材相对于初中教材来说,具有一定的延续性,然而这并不等于学生的历史知识也是延续的。因为初中的历史课历来被学生认定为“副科”,学生不会投入100%的精力在历史学科上,这导致学生学到的历史知识成了系列“片断”,没能形成“通史”体系,而通史学习是专题史学习的基础,没有基础,侈谈“专题史”学习,无异于空中楼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可略加补充“通史”知识,强化知识链条。

原因之二是新版教材淡化了历史分期,没有明确提出古代、近代、现代的分期,“通史”体系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位一体、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新教材中却体现得并不明显,这不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对于教材的缺憾,教师应该及时调整,给学生交代清楚,鼓励学生从整体史观把握历史,在专题史中掌握事物发展的线性规律,在通史中把握事物发展的宏观背景,以便更全面、更深刻、更细致地解读历史。

总之,要解决这四个教学疑惑,成功迎接新课改的挑战,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我们就要树立“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的思想,摒弃教材至上的观点,研读历史课程标准,综合考量各版本教材;要对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结合;要树立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整合”思想,将“静态”板书与“动态”媒体有机融合在一起;要树立“专题史”与“通史”互补思想,在“通史”平台上,建构“专题史”知识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解决困惑,走出误区,推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变革,推动我们的历史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第五篇: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信息技术是伴随信息时代来临发展起来的,还处于发展阶段,在高中教育过程中,更是刚刚起步,因此信息技术学科不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在课程实践方面都不甚成熟,缺乏较为健全的体系依据。我国高中教学课程深入改革。因此,信息技术的学科教育在高中教学中难以良好契合,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中信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未能准确客观地了解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大纲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是为了提高高中生的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忽略学生与人沟通能力。因此,教师们应该客观准确地了解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标准,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们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相关技能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只有这两者相得益彰,才能真正践行课改的意义。

2.对教材中的内容缺乏深入研究理解

对教材进行客观深入的研究是教学的第一步,这样做可以对新加入高中教学课程的信息技术学科有一个全面了解,大体把握教学要点,从而做好备课工作。现在的信息技术教材内容较以前有很大改变,由过去的缺乏趣味性的教材陈述,逐渐演变为提高学生处理问题能力的实践性课程。

3.未能全面了解学生们的信息技术水平

不同的学习环境和生活地域,可以造就学生们不同程度的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即使是在相同的地方进行方式相同的课程教学,学生们的学习内容消化程度也会因为其自身的生长经历有所不同。不论是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是在学习能力方面都有不同。在这种情况下,高中的学生们虽然懂得进行基本的网页、图片、文字处理,但难以在实际要求下从容处理。

4.教学评价体系缺乏合理性

教学评价机制的合理、稳定决定着教师教学成果是否达到了高中课改要求。教师们要客观、正确地理解其教学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项教学评估,不论是对自身教学效果还是对学生的学习内容接受程度的评估,都要脚踏实地,切不可忽略每一项评估,尤其是教学过程评估,否则,极易使信息技术学科成为一门单纯的信息技能掌握课程,难以践行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因此,教师们要努力践行新课改中对学生进行自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的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他人的学习效果有客观的了解。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出现的不足和解决的办法

1.改变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标

从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要有推翻陈旧观念的意识,要理解现在新课标中的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熟练掌握课本中的内容,还要尽快适应新课标要求中的教学模式,从而营造出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根据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以老师为主的学习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知识水平。

3.适当进行知识的拓展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还要学会对课本内容的再丰富和再创造。每门学科在传播知识的时候,都是以课本为题材,需要每个老师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但是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老师在教授信息技术的时候,不能依赖课本知识,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的整合和调整,对于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要进行重点讲解,要给学生讲解一些新情况。

4.设计灵活、个性化、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学要从多角度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要善于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式、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入手。信息技术老师在设计教学评价标准的时候要根据老师的实际状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在过去的信息教学评价体系中要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待,采用新的课程标准,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学生进行创造性的突破,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注重对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不断改革,给信息技术老师带来一定的挑战。要善于运用全新的理念面对新课程改革,从而适应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老师在教授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善于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会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华章,2013(32)

[2]张成红.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10(6)

[3]姜晓丽.新课改理念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析.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1)

下载浅析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问题及改善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新时期妇女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社会成为城市社会生活多种功能的主要承载者,社区妇女工作作为党群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基层得到......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经验和反思

    高中历史课改工作总结和反思 2005年秋,我们怀着敬畏的心情走进课改。因为我们深知,作为新一轮基础教育高中历史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高中历史课改之我惑

    高中历史课改之我惑 凤阳二中 刘学丽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工作真的很重要也很神圣。身为高中历史教师 ,更觉责任重大,历史是一笔丰厚得不能再丰厚的遗产,任何人都不能对......

    库存管理问题及改善措施

    XXXXX供应链中库存管理问题及改善措施 库存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往往在企业管理中被忽视。库存管理的好坏也密切关系到整个企业利益和利益的相关方。因此,必须加强和......

    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现场管理之20 (2009-09-07 22:14:16) 转载 标签: 仓库存在问题 副料管理 管理流程 危险品 特殊副材 主材申领 不良品管理 杂谈 如任公司中高管......

    “营改增”下交通运输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营改增”下交通运输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 要:作为“营改增”的主要实施对象,营业税改增值税对交通运输企业的影响是重大的。本文首先分析了交通运输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范例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范例2篇篇一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开展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本人按照办公室的总体部署,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的......

    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5篇

    货物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现场管理 如任公司中高管,了解公司情况后,就是开展工作,先从公司急需解决单位着手,下面列出对货物改善事例.、观察,现从货物组织结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