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生失范行为调查报告
关于中职生(学前教育专业)失范行为的调查报告
一、本次调查的对象
(一)本次调查的目的本次调查的目的是对中职生失范行为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学生出现各种失范行为的比例,以及学生分析自己失范行为的原因。
(二)本次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高一学生,因为专业特点,所以班级学生都是女生,并且大部分学生来自周边各村镇中学,也就是说很多学生是农村农民子女。
(三)本次调查方式
1、问卷调查法和抽样调查法,学校学生比较多,并且为了将来研究的需要便
于我们的跟踪教育,我们对高一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
2、访谈法,对个别失范行为较严重的学生进行访谈。
(四)本次调查的预期成果
1、了解中专校学生失范行为的现状。
2、摸清影响学生失范行为的因素。
(五)本次调查的时间
2014年1月10日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的价值观与失范行为呈现出很大的反差
通过对学前教育专业的73分样本数据统计,结果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很多事件的观点是正确的,而行为却出现很大的偏差。例如74℅的学生明确知道到我校上学的目的是掌握一门技术,为了将来的工作。却有82℅同学考试作弊,40℅的同学上课迟到,91℅的同学出现厌学的现象。100℅的同学认为讲脏话不文明,却有93℅的学生承认自己讲过脏话并且都成为坏一种习惯。通过访谈调查吸烟的女生,学生自己也明确知道吸烟有很多坏处,并且知道自己不能吸烟,却还是无法管住自己,总是再三犯错误,自己也是很烦恼。
(二)学生失范行为表现尤其突出的是学习方面和行为习惯方面
通过样本统计,有40℅的学生上课迟到82℅同学考试作弊,并且大多数学生感觉到学习内容枯燥、上课无聊;行为习惯方面93℅的学生“出口成脏”;75℅的学生乱吃乱扔。这和我们国家的教育和家长的重视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国家的教育体制使家长认为只有学习好才是真的好,导致只关心学生的学习不重视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学生看到自己的失范行为总是比周围同学的少
根据样本统计,认为自己考试作弊的学生有63℅,而82℅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考试作弊;50℅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乱吃乱扔的坏习惯,而75℅学生认为周围同学乱吃乱扔;86℅的学生承认自己讲过脏话,而93℅的学生认为周围同学讲过脏话。学生看到别人身上的缺点总是比自己的多。
(四)学生的失范行为呈现出时代的特殊性
通过样本统计,中职学生的一些价值观还呈现出时代的特性。现代开放的社会,高速发展的科技,电脑、手机的普及,以及一些潮流思想无不影响着现代的孩子。例如有52℅的学生赞同中职生可以谈恋爱,并且很多学生分析自己谈恋爱的原因是无聊,好玩;有92℅的学生赞同上学使用手机,82℅的学生晚就寝使用手机,42℅的学生承认自己是手机控;女生打架现象现在也很严重34℅的女生承认自己打过架。现在的学生对老师不信任,致使71℅的学生不愿意将学生间的矛盾和打架告诉老师。
三、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能力较差
我们的中职学生当犯错误的时候总会将错误的原因归究为外界环境,并不能很好的从自身找原因,分析改正自己的行为。很多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失范行为是错误的,却还是很难改正,即使改正也总是呈现出反复性,学生自我也是很矛盾,致使学生自信心更低、心理更脆弱、情绪更悲观、处事更极端。
现代社会诱惑太多,网络的发达致使学生不只接触到社会积极的方面也同时接触到阴暗的方面,而恰恰中职学生的知识欠缺,分析、辨别能力较差,自我掌控能力比较弱,与社会一些不良青年接触,容易被一些不良的言论和思想所左右,形成一些扭曲的价值观。
(三)缺失爱的家庭教育
对部分失范行为的学生进行访谈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很多来自农村留守家庭,或者是离异家庭。很多女学生从小在家里是独生女,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出现生二胎男孩的现象,家里将注意力转移,学生产生情感落差。家庭的特殊性导致很多的孩子缺失父母的爱,缺少应有的关注,很多学生表现出看待问题极端化,交际能力弱等现象。当与同学、老师发生矛盾时,不是吵架就是大打出手。特别是女生害怕其他同学的歧视,特别希望从其他方面补偿回缺失的爱,就会出现互相攀比谈恋爱更甚者频繁更换男朋友、夜不归宿等现象。
(四)传统的学校教育
传统的学校教育多是从升学率出发,教育教学方法也是适应大多数学生,很少考虑到少数学生想法,导致一批学生对学校反感,对教师不信任。而我们中职
(二)复杂多变的社会
学校的学生恰恰是在初中被忽略被普通高中筛选剩下的学生,中职的学生都是被社会打上标签的学生,成绩不好、爱捣蛋、打架、生活习惯差、品格有问题等等。很多学生也就只有一样不好,就是学习不好,却被指责成没有一样好。很多学生自己都认为自己不是好孩子,所以面对困难时总会临阵退缩、三分钟热度,对自己对人生缺少勇气、自信。而我们的学习内容又有很多不能够贴近学生,贴近未来需要,学生感觉没有用,学习缺乏兴趣,更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学生与老师缺乏沟通,导致学生将多余的精力转移到其余失范行为上。
四、(一)对策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根本上减少学生的失范行为
从数据统计分析得出,我们职校的很多学生价值观是正确的,道德意识是明确的,但是学生的心理矛盾,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屡屡出现失范行为。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要长期抓、反复抓学生的失范现象,不厌其烦的教育、引导、鼓励学生自己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只有学生自己学会教育自己才能够从根本上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
(二)转变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吸引学生回归课堂
我们职中的学生是普通高中筛选下来的学生,在学习上他们属于弱者,学习可以说是他们的伤疤,不能碰更不能去揭,面对学习中的困难学生缺乏解决困难的勇气,遇到困难就退缩,因此我们学生很多的失范行为发生在学习上。要解决学习中学生的失范行为,需要我们学校制定符合我们学生的学习内容,将学生的心从网络、从酒吧等社会场所吸引到课堂中来。开展各式各样的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加强学生的的德育价值观,提高学生的自信,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减少失范行为的发生。
(三)加强学校、家庭的沟通,转变
家长是学生成长的第一位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学校的很多学生来自农村家庭,家长受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观念比较守旧,家长认为学生就应该由学校来教育,自己也管不了,送孩子到我们学校来,就是长身体来的我们和家长之间的联系较少,之间缺少沟通和理解。而我们有很多学生在学校表现良好,在家里的表现却很令我们老师意外。我们学校应该建立学校、家长之间的联系机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以求为学生的教育创建更多、更好得环境,监督学生校外失范行为,减少校外失范行为的发生,以便学生更长远的发
展。
第二篇:师德失范行为自查报告
师德失范行为自查报告
这次的虐童事件。再一次表明类似这样的老师本身其职业道德和行为自律是缺失的,这样的老师心理是扭曲的、变态的、不健康的,因此她受到家长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时也会出现情绪化,这都是由老师的心理所决定的。这次的虐童事件被曝光是有一定的偶然性,这位90后的老师不知道什么是爱,也因此不知道什么是敬畏,不不以为耻,反以为好玩,于是有了上传照片炫耀的动作,也因此在互联网上被放大,并让人神共愤的结果出现。但是,我们反过来想,如果她只是做了而没有上传照片,是不是一切都平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而同样的生活中是不是依然还有类似的行为天天发生,只不过我们不知道而已?
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对此感到深深的心寒。作为担当教书育人重任的我们,应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对老师来说是很重要的。没有健康的心态和道德怎能育人?最近我开始学习《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法律修养》《儿童发展心理学》,希望在座的老师也能去看看这三方面的书籍,其中《规范》我认真详读了一番,并结合自己工作情况适当修改了一下,现与大家共享互勉。
一、热爱幼儿,循循善诱
1.对幼儿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2.全身心地关爱每一个幼儿,熟悉每位孩子的发展状 况,了解、关心每位孩子的成长。
3.面对有害于学习、健康、安全的各种情况,应为保护 孩子而作出相应的努力。
4.不论性别、家庭出身,要对班内孩子一视同仁,不偏 爱,不歧视。5.要善于激发孩子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
6.要对困难儿、问题儿、特殊儿采取针对性教育,求得 每位孩子的发展。
二、尊重家长,互相配合
1.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调动家长在培养孩子全面发展上 的积极性。
2.对家长要以诚相待,以礼相见,互敬互重。3.尊重家长,虚心倾听家长意见,不挫伤家长的感情,不训斥家长。4.帮助家长确立正确的教育观,正确教育孩子。5.不以任何理由向家长索要财物,以教谋私。三.严谨治学,勇于探索
1.刻苦钻研业务,努力精通专业。2.认真施教,掌握教育规律。
3.严谨求实,以知求善,掌握精深广博知识。4.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努力探索科学真理。5.不断研究教学艺术,反思教育实践。
6.自觉投身学校教育改革,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
四、团结协作,服从领导
1.与每一位同事都要热情招呼,在工作中互相支持和配 合。
2.尊重同事,虚心倾听同事的想法,不挫伤同事的感情、不训斥他人,善于宽容同事。
3.遇到困难用协商的语气和人沟通,别人有难主动帮 助,别人有误悄悄提醒。
4.正确地对待和开展竞争,在各种竞赛中展现自我、相 互学习、共同提高。
5.服从领导安排,支持领导工作,恪守岗位职责。6.关心学校发展,善于接受领导的建议和意见。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 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不仅是一 时的,更是一生的。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幼儿教师的职业是 神圣的,是需要我们付出大爱的。让我们能都能严格遵守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爱岗敬业、奉献幼教。
德才幼儿园
陈凤丽
2012年11月
第三篇:浅谈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浅谈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论文
作者:李松田 职务:教师 职称:助理讲师
单位: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 手机:*** 地址:四川省广元市宝轮镇四川核工业工程学校二校区 邮编:628003
浅谈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
摘要:在网络日益普及的现实条件下,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已日渐凸现,已成为学校
德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阐述了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具体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措施。
关键词:中职生 网络道德失范 对策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社会进入了网络时代,和其他现代科技成果一样,网络在产生巨大社会效益的同时,也造成诸多的负面影响。随着互联网在学校的日益普及,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中职生群体中已日渐凸现,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而且现状比较严重,这就对中职学校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也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1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
1.1沉迷网络,不能自拔
广阔无垠的开放性是网络的最大特点之一。中职生们在网络上可以选择在自己喜欢的网络空间中尽情的冲浪、自由的飞翔,享受网络世界带来的乐趣。中职生上网的主要活动就是聊天、游戏、听音乐、看电影,但是一些中职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甚至通宵不休息,致使精神萎靡不振,学习成绩急距下降。
1.2网上言行不文明,侮辱诽谤他人
在网上交流中,部分中职生粗话、脏话连篇,给同学起绰号,经常使用带有人身攻击的语言,甚至出现了语言暴力升级到网下暴力事件。还有的学生在百度贴吧中指责学校、辱骂老师、拉帮结派,谩骂侮辱性文字充斥着整个校园贴吧。
1.3浏览、传播色情和黄色信息 互联网上存在不少不良信息,对中职生的思想道德及行为会产生不良影响。一些学生经不起诱惑,在网上浏览这些不良信息,如浏览色情、暴力图片,观看色情、暴力视频等。中职生在点击色情网站、浏览色情信息的同时,有些学生也在传播色情信息和黄色信息。更有嚣张者还利用网络,在网上贩黄牟利,个别学生甚至自拍一些不良照片、视频,上传网络,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严重损害了中职学生的公众形象。
1.4利用网络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侵犯知识产权 学生随意下载网络文章、侵犯知识产权是一种普遍行为。有些学生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时,不去认真地阅读、理解教材,也不愿花时间、花精力到图书馆、资料室查阅资料,更不愿动脑子去深入思考,而是直接上网,往往就是在网上“搜索、剪切、复制、粘贴”,一气呵成。
1.5侵犯他人肖像权、公布他人隐私
人的隐私作为人的基本权利,本应该得到充分的保护。然而,网络的虚拟性一方面在给人们的网上隐身提供便利的同时,又为部分人刻意窥探别人的隐私提供了场所。不少网站充斥着大量用相机、手机偷拍到的某某美女 “走光”照片,其中还有一些偷拍的视频短片等。然而,这些照片与视频短片,一部分则是出自中职生之手,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肖像权。这些同学不仅不以此为耻,反而以此为乐。
1.6触犯法律,后果严重
近几年中职生网络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制造、传播计算机病毒
或实施黑客行为,危害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利用网络窃取网上银行的账号、信用卡资料等,侵害公私财产;利用网络实施诈骗、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如发布虚假广告、开设网上商店、建立拍卖网站等);利用计算机网络制作、复制、传播、贩卖色情淫秽物品,破坏市场经济秩序,妨碍社会管理秩序;利用互联网散布反动言论,危害国家安全。
1.7网恋
中职生青春萌动,正处于谈情说爱的年龄。如果中职生是借助网络这一新媒体谈情说爱,这如同通过电话、鸿雁传书谈恋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多数中职学生把网恋当作一种时尚,结果越陷越深,一发不可收拾,学习成绩明显下降。还有部分中职生在网上谈情说爱,只是为了好玩,寻找刺激、寻找新鲜感。2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
2.1网络系统的先天不足及发展中的弊端
当前网络技术的不完善是网络道德失范的技术性根源。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都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网络道德的失范。另外,在网络迅速发展的状况下,对于网络社会中各类行为的约束机制尚未完善。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原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由于网络应用向纵深发展,已有部分明显滞后,一些关于网络行为的认定过于原则或笼统,缺乏可操作性,且宣传力度不够,使一些网络行为无法可依,致使网络失范行为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制裁,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此类行为的泛滥。
2.2中职生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
自身心理发展不成熟是造成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的重要原因。中职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其心理发展并未完全成熟,缺乏社会经验,自控力也相对有限。许多存在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中职生都存在孤僻内向、情感压抑、胆小怯懦、敏感脆弱、多疑敌意等心理障碍。中职生正处于人生的一个最重要的塑造期,这个时期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也被称为危险时期。很多中职生在经过紧张的初中生活后都会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形成了不良的行为。2.3学校、家庭、管理机构存在的不足是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客观原因
中职学生面对网络文化冲击,家庭、学校与社会教育显得过于无力。一方面,由于多数父母对网络技术和知识知之甚少,大部分家庭无法承担起对中职生指导与监督的责任;另一方面学校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和手段在复杂多变的网络社会中显得滞后于低效;最后网络管理机构对网络信息的监管机制还很薄弱。由于缺少必要的引导和监控,网络的自由和无限制的各种思想很容易使学生陷入迷茫中,不能正确辨别、选择和处理信息。3防范中职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对策
3.1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技术水平
德育工作者不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是德育工作网络建设的工程师,应该积极能动地去开创网络德育的新阵地。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既要有丰富的德育经验,又要具备较高的网络技术水平,要能真正担负起网络德育的重任,将中职生的德育工作深入贯彻到网络的每个角落当中去。目前,中职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渐多元化,传统思想教育的封闭性受到网络社会开放性的极大挑战和冲击。在传统的德育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处于一种信息优势的地位,通过这种信息优势,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容易树立威信,得到受教育者的尊重,有利于德育工作的开展。然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受到网络技术水平或英语等语言工具的局限,教育工作者多年以来形成的信息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学生接受信息的速度和方式甚至超过教育者。面对网络德育这一时代新课题,德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正视现实,既要接受网络教育的开放性和平等性,认清网络思想的多元化和复杂化,又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和提高,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德育教育的新阵地。
3.2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大网络法制宣传与教育的力度 要真正遏制网络道德失范和网络犯罪现象,必须依靠强有力的法律法规。随着网络技术 的不断发展,必须不断加强网络法制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同时对利用网络进行诈骗、偷窃、发布虚假消息、传播色情、制作病毒等违法、犯罪行为,还需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减少网络不良道德行为的发生。近年来,我国中职生的网络违法犯罪案例日益增多,其中很多案例反映出了他们网络法律意识淡薄和网络法律知识的严重匮乏。因此,加大对学生的网络法制宣传与教育显得十分必要。学校应当通过课堂教学以专章或网络宣传以专栏的方式向学生着重介绍我国的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学生要合法地使用网络技术。同时,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对他们具体讲解哪些网络行为是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实施网络不法行为对国家、社会和他人造成的严重危害,以及由此可能受到的法律制裁。
3.3优化网络文化环境,引导中职生健康上网
网络文化现已成为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块新型阵地,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文化环境,让丰富多彩、文明和谐的网络文化构成蓬勃发展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首先必须利用网络的吸引效应,围绕中职学生这个年轻群体,针对他们身心特点开展一系列健康的校园文化、科技活动,用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感染学生,努力将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到科技创新中去,在科技创造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增强辨别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其次,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让学生以管理者的身份来对待网络问题。亲身的参与不仅能强化中职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而且还能提高网络的自我教育功能。
3.4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从技术层面控制网络失范行为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技术,自身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由于受到技术发展程度的限制,网络的安全水平远不够成熟,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是网络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方面要加快网络信息控制技术研究,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研究开发网络安全技术。通过对网络相关技术的完善仍是当前缓解网络道德失范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主要包括网络社会交往中的登录、交往行为以及信息发布等方面。如通过推广网络实名制和建立与IP地址的关联等手段防止网络身份欺诈;利用网络防火墙等技术对黑客等攻击性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防止盗取信息现象的发生;在信息的发布与传播方面,则可以通过加强内容审查或安装过滤软件等方式加以控制。
3.5齐抓共管,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大众传媒“四位一体”的网络德育教育新模式 网络德育教育是一项新课题,它涉及面广,仅靠学校的教育显然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家庭、大众传媒等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构建新的教育模式,共同开展网络德育教育活动,形成整体教育网络,相互配合,相互支持,从而使整个网络社会形成扬善惩恶、扶正祛邪的良好风气,共同谴责鞭挞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随时引导、激励、督促学生做有道德的网民。
总之,网络的迅速发展给社会造成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网络对中职学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网络科技的发展呼唤着道德的进步,加强网络德育教育,净化网络环境,重视中职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这是一项现实而紧迫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陈兰荣《谈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成因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6年第14期 [2]郝兆军 李 军《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防治体系的构建》,《张家口社会科学》2008年第一期
[3]赵爱芹《论大学生网络道德缺失》,《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年第1期 [4]曾佳蓉《提高高职生网络道德与法律素质刻不容缓》,《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5]汪继彬《论大学生网络道德及大学网络开放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08年第15期
第四篇:2017年上半年员工行为失范报告
XX公司
2017年上半年员工行为失范排查工作报告
XX银监分局:
为了切实有效地防范职业道德风险,做好案件防控工作,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对可能的发案苗头及倾向性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进一步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加大对员工行为的监督管理力度,XX公司对员工行为失范行为情况进行了全面的风险排查。
此次排查活动主要对全体员工开展,按照下查一级方式进行,即:董事长排查总经理及分管领导,分管领导排查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排查部门人员。
本次排查由董事长亲自安排部署,本着“谁排查、谁负责”的原则,始终坚持“严”字当头,每到一处,重点与被谈话人了解部门员工及其本人工作中是否是否参与民间借贷、社会融资、违规担保及非法集资活动,是否利用工作之便存在进行民间借贷或集资活动,是否有利用工作和职务之便,为融资中介提供便利等行为。重点排查各级员工有无参与民间借贷、非法集资、充当资金掮客、洗钱、涉黄、涉赌、涉毒、经商办企业、过度消费及负债、频繁请假等十种异常行为,以及有无涉嫌商业贿赂。通过找员工谈心,深入各部门了解、调查、排查,掌握员工思想动态,确保员工异常行为不走过场。此外还通过组织全体员工观看《再现真相》录像,通过生动的案例让每一名员工提高风险防范的意识。通过“一对一”谈话,在了解执行制度情况的基础上,统一了基层人员对执行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各级员工未发现违法违规违纪苗头和其他异常行为。XX公司员工在各方面表现均正常,严格按照各项制度开展工作,全体员工行为无违法违纪现象。
XX公司
二〇一七年七月三日
第五篇:道德失范
道德失范的成因及治理方法的分析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道德失范的现象。本文分析了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道德失范的现象及道德失范产生的原因,强调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治理道德失范的治理方法。关键词:问题、道德失范、经济社会、治理
一、社会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现存的四大文明古国,她的文明与美丽是不可否认的。众所周知,中国拥有自然纯真的美丽,富饶的神州大地上,一座座青山相连起伏,一朵朵白云山间萦绕,一条条河流奔腾融汇,一片片花海绽放芬芳,一阵阵歌声随风飘扬,这就是中国自然纯真的美丽。中国的美丽不只在于她的自然,而且更在于她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和传承不息的中华精神。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的崛起令世界瞩目。然而,当我们为中国显著的成就骄傲自豪的时候,随之一些问题日益严重。曾经湛蓝的天空变得灰暗,曾经清澈的流水变得浑浊,曾经青绿的大山变得光秃,曾经放心的食物变得有害,曾经温热的人心变得冷漠,就连曾经应该尊敬的雷锋也被当成了“傻帽儿”,人们不禁的发问:这个社会是怎么了,让我们骄傲自豪的五千年传统美德和传承不息的中华精神哪里去了?在传播正能量的当下,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能小觑的,小问题的集合便是建设成小康社会道路上的大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折射出在社会发展的途中我们忽视了哪些东西。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过度的获取自然的资源,从而获取利益,导致生态环境越来越恶劣。追本溯源还是因为人们内心深处已经失去了约束自己的道德规范。还有很多问题,例如:景区内随处可见游客丢弃的垃圾、城市河道内肮脏恶臭的浑水等,很多时候道德与利益比起来已经是微不足道了。人与自然是如此,人与人亦是如此。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扶不扶”就是最好的诠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温暖已经越来越淡薄,更多的是冷漠。雷锋精神是我们华夏儿女必须学习与传承的美德,但是不能否认,很多人把这种精神翻译成“傻”,可见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和传承不息的中华精神已经受到了严重的考验。
二、何为道德失范
在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和传承不息的中华精神严重的考验时,一个崭新的词语进入到我们的眼球里——道德失范。那么什么是道德失范?所谓的“道德失范”就是指旧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被普遍否认,逐渐失去了对社会成员的约束力,而新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尚未形成,不具有对社会成员的有效约束力,使得社会成员的行为处在一种规范真空的社会状态中。也就是说社会缺乏一个统一明确的道德规范体系,个人行为丧失是非善恶标准,由不同的道德观、价值观相互冲突所造成的道德混乱和无序的现象。
法国社会学家E.涂尔干最早提出“道德失范”中的“失范”二字,字表意思是“缺少规范”。他所指的主要是一种对个人的欲望和行为的调节缺少规范、制度化程度差而丧失整合的混乱无序的社会状态。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R.K.默顿进一步发展了失范理论,他认为失范是一种“规范的缺席”,就是人们对现存的社会规范缺乏广泛的认同,从而使社会规范丧失了控制人们行为的权威和效力。同时涂尔干认为道德示范是病态的,是外在的和约束性的道德控制的离散。默顿认为,道德失范是文化目标与制度手段的不平衡。简而言之,当人们能够用社会所肯定的手段以达到社会所认可的目标时,这时是平衡的,人们的行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反之,由于社会的发展变化、教育的缺乏等原因,人们不知道社会所肯定的目标是什么,或者有些人对这种目标不感兴趣,或者人们不重视达到这种目的所应该遵循的手段,这时社会规范的目标与社会所认可的手段发生不平衡,人们就很容易发生越轨行为。这种越轨行为,在我们当下社会就可以理解成我们所说的不道德的行为。
三、道德失范的成因
神州大地,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和传承不息的中华精神源远流长,为什么还会出现“道德失范”呢?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短短的65年里,中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科技的腾飞,世界瞩目可见。但在发展的进程中,由于利益的催化,管理及制度的不完善,外来文化的冲击,教育和宣传只浮于表面形式,还有社会成员“知而不为”的心理等等一些列的原因,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信任危机等道德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发展道路上的阻碍。道德失范的成因,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经济快速发展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是导致道德缺失的唯一原因,但是它是一个事实存在的重要原因。不能否认,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殷实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但是,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确实使得社会处于自由甚至混乱无序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道德规范和法律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有许多的规范及制度需要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地去完善,还有许多的错误需要我们去改正。市场经济,经济为主,很多人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去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中,一些政府部门及企业的领导一味的追求高产,在权利下,工人们只能放弃了产品的质量。在收获经济效益及美名的时候,却忘了应对消费者起到的责任与义务。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生态环境问题、信任危机等道德缺失问题都是经济不断发酵的产物,这也说明当下社会还欠缺长效的道德规范及有力的约束制度。
(二)、管理及制度的不完善
2014年春节联欢晚会中小品“扶不扶”,把有人摔倒了扶与不扶的问题又推上了一个新的高潮,摔倒的人希望得到救助,理应第一时间有人来给予帮助,这是最寻常不过的了。可某些人利用同情心来诈取好心人的钱财,好心人不但没有受到感谢,而且财产和人格都受到了损失。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社会制度不能长久有效的维护道德良知的取向时,好心人帮人救人被人嘲笑、质疑甚至诬告时,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温暖就会越来越淡薄,热心肠渐渐地变成冷漠。因为这样的道德成本真的太高了,而往往反诬的人却能得到丰厚的利益,导致了人们“知而不行”的现象频频发生。事实上,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假冒伪劣的横行,有很多的原因,但管理和制度的纰漏是其重要的原因。因此,有力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能确保帮助他人的好心人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这样人们才能由衷、放心和真心的去帮助他人。所以,和谐社会不仅仅需要道德在人内心上的约束和正确指引,而且还需要有力的管理和完善的制度作为外在的强有力约束。
(三)、外来文化的冲击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往来越来越频繁,中国的文化向外传播,同时大量的异国文化也涌向了中国。异国文化很大程度冲击了本土文化,不是否定异国文化的优点,而是说不同的社会环境应存在适合它的文化。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商业文化的前进,而商业文化很容易改变人们原有的消费观念、价值观念,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文化氛围随之产生。最为简单的例子,拜金主义的女孩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那拥有享乐主义的人,每天沉迷于物质世界,物质会慢慢腐蚀掉他的精神世界,在物欲追求的过程中不仅迷失了自我,而且大大增加了社会治安的负担。西方很多社会学家认为,物质主义文化使得人类沦落成一种物欲动物,物欲的膨胀,随时会使人逾越道德的底线或者忘记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社会文化价值观,那么是与非、曲与直、荣与辱、善与恶,人们不能分辨清楚,就会导致道德淡薄和道德缺失的后果。异国文化对本土文化有很大程度冲击不假,但是我们本土文化也存在一定问题,本土文化的不明确、储备不足都会让异国文化钻了空子。
(四)、教育和宣传只浮于表面形式
在我国的社会发展中,社会成员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上看,公众素质参差不奇也是现实存在的。那么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但现实社会中道德教育并不像学术教育那么的具体深刻,往往只只浮于表面形式,并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除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但家庭内部成员及社会成员很多时候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甚至用消极的负能量来影响正能量的传播。同时,正能量的传播不能简简单单的靠教育的手段,宣传也是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如今信息化社会中,媒体是一个宣传的好工具,但如何让媒体更多地发挥积极营造社会舆论的功能,是媒体应该深刻思考和践行的问题。人都有“从众心理”,而媒体就是“从众心理”的一种导向。所以媒体应大力宣传身边的道德楷模、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积极营造拥有正能量的舆论,而不是将很多负能量的新闻公布于众后就没有了下文,要利用舆论的压力和道德的批判将不良的社会现象加以改正。在道德楷模的领导下和舆论的氛围里,群众好心人帮人救人不会再被人嘲笑、质疑甚至诬告。
四、道德失范如何治理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道德失范的危害不能小觑。在经济社会的快速进程中,我们必须加强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地推进正能量的弘扬。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离不开道德支撑,和谐社会一定是建立在良好而又普遍的公民道德之上。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要依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只有形成完备的道德建设体系,推进全社会的道德文明素质,“中国梦”的实现才会有更坚实的基础。道德失范的治理尤为重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向受教者灌输道德方面知识的同时,而且让受教者知道掌道德知识应该如何去践行。也就是说,必须教导学生具备道德的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不懈辅导学生行为规范的实践。这才是道德教育的真正目的。加强道德教育的力度,首先,教育应从主导人群抓起。我国青少年人数占全国人数三分之一还多,而且青少年是我国发展的希望,是中国未来的主导者,他们的道德教育一定程度决定了我国未来社会道德发展的导向。除了青少年,领导班子也一定程度决定了道德发展情况,领导班子起到了领导带头的作用。所以,加大对主要人群的道德教育,能起到积极地推动正确道德规范向导作用。其次,注重教育的方法。道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的教育,我们可以利用媒体的全面性,对全民进行道德教育。电视中,由影响力较大的影视明星主演的公益广告和动画公益短片,都是普通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还有道德楷模的评选及宣传,不仅能引起学习道德的浪潮,而且能诱导群众地域性自豪感,更有利于正能量的传播。
(二)、完善道德制度体系
很多时候道德制度的缺失,使得帮人救人的好心人财产和人格受到了损失。那么加强道德建设,必须要建立健全的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通过明确的制度形成强有力的外在约束。十八大结束后,很多地方都起草并通过了“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大大的保证了救助人的合法权益。完善道德制度体系,首先,保证制度的合理性。制度的不合理,会诱导群众不道德的行为,也给了不道德之徒趁虚而入的机会。其次,加大制度的惩戒力度,建立相应的惩戒制度。对不文明行为施以严惩,是很多地区的普遍做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不文明行为还是屡见不鲜。例如酒驾,自从加大了对酒驾的严肃处罚,酒驾下降了近50%。在道德制度的约束力和惩戒制度的威慑力双重保障下,人们会更加重视生活道德。所以建立失德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适当的将道德上升为法律,用法律来支撑道德建设,是很重要的。
(三)、全民共同努力
道德建设需要全民共同的努力,不仅仅是普通公民,而且需要政府部门和社会公益组织的共同奋斗。政府有着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政府的威信和公正,有利于正确道德观的发展导向。而且政府作为各项制度的编织和实施者,有权利加强违反道德制度的惩治力度,严惩违法乱纪行为。社会公益组织,积极组织社会成员参加各项道德实践活动,落实了道德教育的目的,也使正能量在社会中不断弘扬。作为普普通通的公民,要端正自己的心态,树立道德使命感,用他人的行为鞭策知己,用自己的行为约束他人,进而形成全民道德的良好氛围。三者要多沟通、多实践,唯有三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建设一个道德的社会。
总之,德是根,物是花,厚德才能载物,神州大地才能繁花似锦。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将核心主义价值观归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正是我们心之所向的道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