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
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
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国古代教学经验的结晶,还是现代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它具有非常丰富的现代价值。实行因材施教, 对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
传统的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种单
一、机械的模式化教育,面对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认知结构、能力水平千差万别的学生,他们忽视孩子们的个性差异,对学生制定统一的目标,用同样的方法,做同样的练习,要求同样的步伐,从而导致差生吃不饱,而优等生却消化不了,天才的学生不能脱颖而出。学生犹如被填充的容器,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个性,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这种教学容易扼杀孩子的创新能力,导致学生因为别扭、困难而厌学,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丧失了原有的灵性。如何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状况,然后把班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制订授课计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传授不同要求的知识,提出不同的要求,布置不同的作业。教师只有树立这样因材施教的指导思想,才能精心地设计教案,让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差生吃了。
第二篇:教师是学生的指路灯
教师是学生的指路灯
摘要: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其工作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那么如何在教学道路上更好的做学生的指路灯呢?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关键词:教师成长;阅读;提高
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知识可以教给学生,诚信、情感等却不是教出来的。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指路灯,就应该更加注重自身的师德培养,要坚信做好自己,就是最好的教育。做好人行善事,通过身教,让学生感到亲切温暖,才能教出好学生。
一、阅读——让教师成长更精彩
做学生的指路明灯,要求老师要更加注重自身的修养,应该不断提高自我的素养,应该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才能肩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教师阅读不但要阅读经典,而且要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因为这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而且要与时代同步,阅读前沿知识,丰富自己知识的广度,拓展自己知识的深度,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掌握更好的教育策略与教育机智。一个热爱读书、善于读书的教师,不仅能使自己的生命富有活力,还能带动他的学生也爱读书、善于思考,教师的素养将直接有力的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们最先阅读的应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教育部颁发的指导学科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进行教学、教研的重要依据。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一味的埋头苦干更应抬头看路,如果给学生教什么、教到哪种程度?我们都不知道的话,自然在教学时就达不到目的。作为刚刚入岗的教师,我们要在把握学段目标上,教师要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吃准学段的教学目标,这是提高教学时效性的前提。
纵观很多语文骨干教师的课堂,不难发现,所有的名师都对教材进行了多次的挖掘与深加工,冯丽玲老师说:“教材就好比一袋白面,有的教师用白面给学生做饺子,今天煮着吃,明天蒸着吃,后天煎着吃;而有些教师则是给学生下面条,有可能面不够筋道,有可能煮不透,还有可能还使学生吃了拉肚子······”她生动形象的告诉我们了深挖教材的重要性,作为年轻教师的我们切忌心浮气躁,在深挖教材上,无论花费多大的功夫都不为过,都是值得的。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何而来,离不开深挖教材,只有吃透教材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所以,吃透教材这袋白面,我们不容小觑也不能小视。
二、坚持“三点”,不断成长
1.对自己要求“狠”一点,在自我逼迫中,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动力。我们都有惰性,克服惰性,就意味着不要给自己找任何想要偷懒的借口,做任何事情,要给自己限定好时限,不断强迫自己去完成一些让自己头疼的事情,那样你会发现,做完了,就不头疼了,可能还会神清气爽。2.对自己要求“严”一点,在自我反思中,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食粮。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人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反思对自身成长很重要。
3.对自己要求“高”一点,在自我彰显中,获得专业发展所需要的自信。在各种教育教学中,要求我们要有“舍我其谁”得霸气,表现欲要强,教学中要有激情。没有了教学的霸气、激情,教师个人就不可能有专业的发展。
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什么时候进步最快?自我反思、自我改造的时候;一个人什么时候能自我反思?受到刺激的时候;刺激来源于哪里?来自比较、来自抱怨,来自痛苦。我们还年轻,在工作中,我们应该经常比较;经常从抱怨中寻找机会;从痛苦中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年轻就是资本,我们也许现在是一只丑小鸭,但我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学习、坚持不懈,不久的将来我们都会成为美丽的白天鹅。
参考文献:
[1]徐匡迪.金条我们怎样做教师[J].教师博览,2001(2).[2]何丽霞.浅谈班主任工作之我见[J].科技信,2012.
第三篇: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的社会情境,直接参与并亲历各种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领域,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和体验性的学习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通过这个学习领域,可以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服从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同时更为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参与意识、公民责任感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它的基本目标是拓展知识,增长经验,增进学生的社会适应与创新能力;融入生活,获得感受,形成学生健康、进取的生活态度;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增强学生公民意识和责任感;使学生自觉服务社会,对他人、对社会富有爱心;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学生自我了解,肯定自我价值,发展兴趣与专长。
在选择和确定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时,我们首先明确了: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内容是开放的、灵活多样的,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条件和环境背景自由选择。并充分的考虑活动内容的实施价值与实施便利程度,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背景、现实可利用的社区资源以及对社区服务与实践的意义。近年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组织课程内容,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一、从人类的基本生活方式维度选择。
如人们的交往方式、娱乐方式、居家生活方式等等。通过各种活动感悟生命的奥秘、意义与价值。发现自己的优点与弱点,知道如何发挥优势、弥补短处。能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并学会用适当的方法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进一步适应各种社会角色,正确理解个人价值。通过各种锻炼活动,掌握安全生活的常识,能够在危难中自救与求救,养成对自己生命高度负责的态度。懂得自己的权利与义务,能够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乐观的生活态度,愿意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懈努力。
任何一个社区都可以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都会因其所在地势与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而具有独特之处。在我们开展的‚消防安全重于泰山‛中,学生既利用了社区场地进行演示,还从社区人员——消防员那里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这是因为学生邀请学校附近的消防中队参加他们的活动,并向他们学习有关安装烟火检测器的知识,学习心肺复苏法。消防员还教学生们当遇到家庭失火时,如何设计
一条逃跑路线和确定户外集合地点,如果被困在失火的房屋中时,如何及时地填塞门缝,防止烟雾进入房内。如何就地卧倒并滚动身体,以防止身上着火或者扑灭身上已着的火。学生不仅利用社区中的技术支持,还在实施活动过程中利用所学的知识服务社区。他们不仅把所学到的和收集到的各种有关预防家庭失火以及居家安全方面的知识通报给社区中的人们。
二、从社会的基本运作方式和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和所发生的重要事件入手选择。
如社会的生产、交换和消费方式、;以及环境污染、能源危机、人口增长、战争与和平等等。这方面的主题选择要求学生关心当前的社会发展现实以及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普遍关系的大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全球发展与人类生存的问题。
通过进入社会情境,接触社会现实,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等途径,使学生理解社会基本运作方式、人类生活的基本活动,积累社会生活经验;理解社会规范的意义,并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与公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增进法制观念、民主意识;在实践中发展社会参与能力,形成参与意识和较强的公民意识。通过观察、考察和探究,懂得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通过接触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懂得理解、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通过和自然的接触,领悟自然的神奇与博大,懂得欣赏自然的美,对自然充满热爱之情。通过观察、考察身边的环境,领悟到自己的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加深珍惜环境的情感。通过保护环境的活动,懂得人们的生产、生活对环境的各种影响,熟悉环境保护的常识,掌握基本的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环保中的一些问题,自觉地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社区、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并养成随时随地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习惯。
2003年夏秋后福州市乃至福建省都发生了大面积的旱灾,这样的一个社会性问题,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的我们,以敏锐的社会触角分析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更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的好机遇。我们让学生们从调查社区的居民、学校、公共场所用水情况和进行浪费水的现象开始,到对附近水域水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并就有
关问题请教专家,再到将自己收集的资源整理,并分小队深入街道、单位、居民家中、公共场所宣传节约用水、防止水污染的宣传活动,通过挖掘其中蕴含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和自我问题。
三、从社区群众共同关心的问题入手选择。
如水电消费问题、交通问题、住房问题以及养老与就业问题等。这些与人们的具体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问题。通过服务社区的活动,使学生熟悉社区在地理环境、人文景观、物产特色、民间风俗等方面的特点,继而萌生亲切感、自豪感,并懂得爱惜、保护它们;使学生经常留意社区中人们关注、谈论的问题,并能学会综合而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加以解决,从而掌握基本的服务社区的本领,形成建立良好生活环境的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服务的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形成团队意识和归属感,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我校座落在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市中心五一广场附近的水部村,但是地处环境不容乐观:周边映入眼帘的是下岗工人、一家又一家的麻将馆以及鱼木混杂的外来人口;我们自嘲为‚都市的穷乡僻壤‛。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开发课程资源?我们好羡慕兄弟学校有古文物一条街、全国重点文明社区……慢慢地,我们认识到,大地、小草、荒山和茅草棚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课程资源,那么我们周边的麻将馆、网吧、电游室等不也是很好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经过冷静的思考、分析后认为,要想优化周围环境,首先要了解周边环境;要想开发和利用资源,首先就要学会辨别资源、发现资源;美的环境可以是资源,不美的就不能成为资源吗?什么是资源,什么是课程资源?只要能用来为我所用,只要能够促进学生学习的资源都可以成为很好的课程资源……于是,让学生走进社区,通过采访、调查了解自己社区的公共设施,又对于了解全国文明社区的公共设施;考察麻将馆,调查网吧。通过对比,同学们感慨万千,他们开始办宣传报,写广播稿,甚至为社区打扫卫生……也许,他们所开发和利用的社区资源微不足道;也许,他们所做的一切还不能改变社区现有的面貌,但我们相信,这一代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一定会超过上辈,难道这不正是我们所想要的吗?
四、从自己所担任的各种社会角色入手选择。
通过和他人的接触、交流,学会理解他人的生活习惯、个性特点、职业情况,懂得尊重人、体谅人。通过体验个人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懂得他人和社会群体在个人生存与发展方面的重要性,体验关怀的温暖,对他人的帮助心存感激。通过
与人交往、合作,形成团结、合作的精神。经常留意身边需要帮助的人,自觉而乐意地为他们服务,掌握志愿服务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对他人富有爱心。
一次的课间休息,学生的谈论引起了老师的关注:
‚我们附近的车辆特别多,而违反交通规则的也很多!‛
‚福州市区的‘摩的’是最近交通的‘心腹大患’,我认为不光是不安全的交通工具,也对经济有所危害,它什么时候下台呢?‛
‚有一次,我到五一路去玩,来到人行道旁,看见一个20多岁的哥哥爬铁栏杆横穿五一路,我真是很担心,难道人们一有急事就不惜去冒险而随便抛弃生命吗?‛
‚现在的交通违章的现象很严重,是造成车祸的主要原因,因此提高人们交通意识是减少车祸、降低交通违章的前提。‛
学生们的讨论已经说明了他们已经对现实生活有了一定的体会,我们把握了这个良好的契机组织了一场‚我是小交警‛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在与那些由于他们的帮助而从中获益的人的接触中,获得深刻体验、感受和满足。
我们本着尊重学生的需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身心水平和知识经验背景;注重社区活动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上的便利程度,关注活动内容对社区存在与发展的意义与价值。既有从学生生活的实际、本地区发展现状出发,选择有助于学生了解社区、服务社区以及能进一步参与社区建设的内容,还注重活动内容的本地化,尽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效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体现活动的本土化特征,能与地方课程开发结合起来考虑。
通过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了许多课堂以外的知识;从而使他们的学习目的更加明确、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也让学校培养出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适应和满足社会需要。在活动中,我们也感到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学生参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渠道还不够,需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实际上学生参加的社会服务活动比较多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少一些,需要工厂、企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
二、在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的活动中,还需要政府的政策性支持,需要政府以文件或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各企业单位都应该有接纳学生社会实践
活动的义务,这是一件利国利民、高瞻远瞩、关系国家长远发展的大事,希望能引起政府重视。
三、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现代人才奠定了好的基础,是教育改革的好举措。要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积极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真正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我们不断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第四篇: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行为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是每一个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在很多教师都会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与失,通过写教后感、教学案例、教学心得来提高教学反思质量。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反思谈几点体会。
一、反思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中,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的效果关系到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有吸引力的课堂导入可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迅速进入思维状态,使学生的学习思维由浅入深,进入一个特定的问题情境中。良好的课堂导入,优如一座沟通的桥梁,衔接旧知识和新知识,还可以以旧知识的巩固带动新知识的理解。当然在导入时,应先了解学生对将要学的内容知识水平,设置更高一级的知识水平,才能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要求,此外有效的导入还可以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有的放矢的解决问题。
二、反思教学设计,优化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重大环节的策化上,让过程的设计有一定的弹性,为学生参与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课堂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围着转的格局,应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引导着,鼓励主动探索,大胆质疑。
在组织教材上,应根据教学目的,仔细斟酌教学密度、广度、深度和速度的安排,不能随意性很大,时而过难时过快,挫伤学生学习信心。时而过浅过慢,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在时间设置上,应研究一堂课的复习提问、新授知识、巩固练习、课堂小结的时间,应当堂完成本节课教学计划,不能留尾巴。
三、反思师生活动,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让学生享受成功,体会失败,释放喜怒哀乐,把学生视为生动而丰满的情绪流动过程。教中反思就是要把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学生发展上,重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开发学生创新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作为平等关系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精神的交融,教师在讲课中偶发灵感,学生思维中闪现智慧,教学生出现新问题、新见解、新教法,都给教学带来生机。如在七年级第二学期,学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给出方程编写联系实际的应用题,并让学生交流评议,这样有能者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理解不深者也可以仿照例题的背景通过借鉴书本完成。
四、在课堂教学上突出了精讲巧练,做到堂上批改辅导和及时的反馈。但由于人数较多,新学生的数学层次参差,有针对性的辅导还不完善。另学生学习的参与度还可以提高,体现在小组讨论、新知识的举例交流等合作学习,今后还可适当增加。七年级的学生学习方法较单一,可加强学法的指导。
四、反思教学讨论
课堂上之所以要开展讨论,是因为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疑惑,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合作,通过讨论,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消除了疑惑,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学会了分析,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彼此的成果。课堂讨论是教与学的深化过程,是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拓展的过程。不能把讨论流于形式,为讨论而讨论,有时简单的问题根本不需讨论的问题为了形势而讨论,师生共议耽误了宝贵的时间。讨论是组织教学的一种方法,如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目标与内容,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讨论。讨论能激发思维,活跃气氛,更主要是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五、反思个体,优化学科素质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课后思”:一节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记,这对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周后思”、“单元思”,就是一周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期中质量分析,这是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整合思考,也可一学期、一个学年教学的反思,教后结合教育教学实践,日月积累,进行反思,记录自己平时的所做、所思,是最有实用价值、最有效的自我教育。
六、解题的反思
反思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的形成就是把从题目中捕捉的有关信息与头脑中储存的有关信息结合起来,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的过程,对思路的形成过程进行反思,就是在解题结束的回顾如何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与再生,长期坚持这样的反思,就可以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经验,有利于自己思维监控能力的提高,更是一种学会学习能力的培养。
反思解决问题方法。很多数学题往往由于考虑的角度不同会有多种解法,如果只满足于解出就行,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养成死记题目,不善于分析和思考。因此解完一道题后,不应满足已有解法,而应再审题思考,努力从另外角度或途径去寻求新解,寻找最佳解题方案。
总之,反思作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不论是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或教学的独到之处,都应及时记录下来,不断地加以充实和改进。突破旧的思维方式,有意识对以往的教学过程进行思考,优化理念,强化效果,从而有效实现课堂效率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紧密联系群众
批评与自我批评
时刻牢记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党的三大优良传统
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又称 党的三大优良传统,是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事求是的作风、与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三大作风随着共产党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共产党的产生是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相联系的。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
一、“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夺取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它是毛泽东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做的《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特别是延安整风运动中形成的全党统一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同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所谓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所谓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是指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和党内外的群众结合在一起,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切为了群众,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正确处理和有效地解决党内矛盾,克服缺点,纠正错误的科学方法。
二、“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体现 现在有些部门办事情门槛高、架子大,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群众办事一慢、二推、三僵、四苛、五卡、六虚,缺乏服务意识、敬业精神和群众观念,对群众无感情,对上级不负责,这样的党员干部不仅损害了党的形象,更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一些同志忘记或淡漠了党的三大作风,没有很好地学习党的三大作风,致使偏离以至违反三大作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有的对党的方针政策,上级党委的指示精神,不是经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同本科室、本所队的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加以贯彻执行,而是照抄照转,敷衍了事,搞形式主义,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做工作、办事情,作风武断,方法简单,不是按客观规律办事。有的不是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而是弄虚作假,文过饰非,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凡此种种,都是严重违反党的三大作风的,只会严重损害党的形象,使党脱离人民群众。所以,大力发扬三大作风就是要解决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所怨,树好形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执政党地位的重要法宝
历史和现实都证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优势,就是和人民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越是执政时间长了,越要注重三大作风建设,越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要注意拒腐防变。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损害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就会失去民心,甚至丧失政权。
在思想建设方面,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不解放,事业心差,存在着“软、懒、散”的问题;在作风方面,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不同程度地存在。我们从入党的那一天起,就明确了自己的思想与追求,牢记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就注定了自己要为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去奋斗终生。对于这个职责,有些人记得清楚,有些人却记不清楚,还有些人则根本背叛了它。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就记得清楚,成克杰、陈希同、胡长青、程维高、李真等就根本背叛了共产党人的职责。当然,人民群众看党的形象不是看几个典型,也不可能天天接触到中央、省市级干部,而接触最广泛的还是天天同群众打交道的基层党员干部。所以,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很大程度上就代表了党的形象,代表了干部形象,尤其是在窗口部门、服务部门、权力部门工作的机关干部。因此,三大作风不是空的,不是哪一级组织、哪几个人的事,而是全体党员义不容辞的职责。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表现有: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些深刻变化给我们党的作风建设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严重的挑战。
四、坚持和发扬自我批评的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是发扬党内民主,实施党内监督的有效手段,是抵制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党风建设,拒腐防变的有力武器。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由于听不到或听不进批评意见,得不到及时提醒,而又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致犯错误乃至犯罪。坚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一)是要着力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现在不少同志心理防范意识很强,他们在开会时,“为了保护自己我不提分歧性意见,为了不使别人难堪我不提怀疑性意见,为了不影响团结我不提反对性意见”,甚至于把吹吹拍拍的庸俗作风带进党的生活中来,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所谓的“表扬与自我表扬”,严重影响了民主生活会质量。要提高民主生活会质量,就要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律已、坚持原则。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足和错误,严于解剖自己。在民主生活会上,每个同志都要对找出的问题和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尤其是廉洁自律方面的问题,作如实说明,自查自纠,并分析原因,吸取教训,认真整改。
(二)是要加强监督,防微杜渐。既要充分发扬党内民主严格党内监督,又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党外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给予及时提醒,防止“小洞不补、大洞二尺五。”
总之,我们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按照中央提出的“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着力解决党的思想作风、学习、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使我们党能永葆生机,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