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精英教育与大众化家教育的区别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特点
从高等教育精英化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变, 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这两个发展阶段在人才观和教学观价值取向、学生观等方面都应有较大的区别, 充分认识两个阶段的差异是做好机制转变的前提和保证。
精英教育的人才观比较重视研究人才的培养,强调学生的专业知识的深度, 培养出的少数精英成为部分行业中的技术骨干, 专业覆盖面窄, 不易适应职业的转变, 这就产生了所谓的“专业对口” 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工业化初期和我国的计划经济时代, 精英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 培养的人才大多数可以在固定的岗位上“从一而终”, 从而为培养大批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社会需要大量的专业适应面广、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社会职业类型也会成倍的增长。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社会职业只有700 多种, 现在已有近2000 种, 而日本有4000 多种, 德国有近6000 种, 所以, 高校培养人才的思路要从单一化转化为多样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在高校扩招的情况下, 将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大众化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相适应, 发挥专业之间、院系之间的教学合作与互补, 是解决教学资源相对短缺与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之间的矛盾的主要途径。
精英教育的教学观和大众化教育的教学观也存在着一些重要的差异: 精英教育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掌握着学生所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大众化教育则更强调学生的主动性, 注重整个校园的教育气氛和整体教育培养功能。精英教育阶段强调高等教育的功利性、生产性、工具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人员和经济专家, 传授知识、技术和培养能力, 学校是生产专一性很强的“产品“的生产机器。大众化教育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新的转变,重视塑造人的心智和个性, 注重人才的全面素质培养和创造性能力的养成教育, 人文和道德素质教育成为教育重点之一;本科教育培养的学生直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各个领域中的高级劳动者和技术实践者, 研究生教育成为专业性强、层次高、注重知识深度与技术研究能力的专家型人才的培养教育。
大众化教育在学生观上与精英教育阶段有着本质的差别: 首先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方面,精英教育阶段学生更多的是受制于专业、课程以及教学方法对他们的限制, 所谓“一步定终身”, 大部分学生从入学时候起就注定要终身从事某一职业,对于所学的课程范围没有主动权。大众化教育阶段使学生有了选择专业的更多机会, 真正意义上学分制的实行和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使学生自学的效率大大提高, 兴趣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其次, 学生在学校的定位发生了变化,精英教育强调师长观念,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受惠者,是学校行政的“被管理者”, 教育管理者和教师成为高人一等的“上层” 角色, 学生参加管理决策和过程运作的机会微乎其微。大众化教育阶段强调以学生为本, 学生成为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主体之一, 学校教育管理者为学生学习、生活和自我素质培养服务。学生与教师是对等关系, 只有社会分工的角色不同, 没有“上智下愚”之别, 教学相长,学高为师将成为现实, 学生选择教师将越来越普遍,在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知识互补也将逐步显示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第二篇: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与传统的精英教育或英才教育在概念上有一定的区别。后者体现为一种量的教育,即只有极少数人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前者则体现的是一种质的教育,着重于优秀的教育,即是在大众化平台上的高层次高素质的教育。它的基本特征是一种以心智和人格为核心的高标准教育,它是建立在高深学问基础上的(这里所述的高深学问不仅是一套知识体系,同时还是一套方法体系以及在未知领域冒险、探索的过程),旨在让少数具有较佳天赋和潜质的学生成长为高精尖人才,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栋梁、骨干和领导者,其中不乏领袖和大师级人物。从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看,构建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理念是时代的需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
从时代的要求来看,精英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高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由于知识的信息化,网络社会的形成,各个学科之间迅速交叉融合渗透,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哪一个学科种类,而必须从多个学科入手,才能取得预期的研究效果。不仅如此,由于各个学科的互相结合渗融,新兴学科也不断出现,研究的难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仅以计算机技术为例,最早的计算机是为军事战争服务的,如今,它所服务的对象早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在气象、地质、水利、建筑、运输、农业、印刷、编辑等领域都不难见到它的身影。这些技术领域的互相结合,催生出了新的研究课题,研究的难度和广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北大教授王选发明的计算机激光照排汉字处理系统举世闻名,它将计算机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印刷领域。但这是一个涉及面非常之广、难度非常之大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涉及数学、物理、中文、计算机、电子技术、新闻、印刷等多个学科,并经过研究人员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得以成功。要发展高新技术,必须要培养能从事高新技术的高精深的专门人才。相比其他人才的培养,鉴于高新技术的特点,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所以,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开展一定数量的精英教育是必须的,也是正确的选择。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精英教育培养的精英人才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经济、科技、教育、军事、外交和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还是政府、行业等不同的管理部门,精英人才都起着引领社会发展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中流砥柱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采取适度的精英教育,以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来看,作为孕育科技,集知识创新、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为一体的高等教育,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为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传播文化和国际交流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高等学校水平高低正在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
一般来说,决定高等学校水平高低的主要是学校的教师,也就是这个学校所拥有的精英人才。建国际一流大学,关键和重点是一流的师资,也就是一流的精英人才。事实上,当前国际竞争空前激烈的主要焦点就是人才,也就是精英人才资源的争夺和竞争。可以说,有了某一方面的精英人才,就拥有了该方面的核心技术基础、技术创新能力和战略竞争力。只是我国的高水平师资相当匮乏,它不仅制约了精英教学,也制约了大众化教学。
从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来看,每个人都是不同的,精英教育满足了一部分出类拔萃的学生与杰出教师在宽松的环境中探索高深学问的需要。人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其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即每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个性特点都是不一样的。人的发展也是多层面的,因此不能简单地要求统一和一律。而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的发展的需要。事实上,大学生们由于过去各自生长的环境不同,文化基础、兴趣爱好和人生观、价值观、理想都不尽相同,大学生多数为自己设计了未来,有了自己追求的目标。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正是顺应了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满足了学生实现远大抱负的需要,因而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第三篇:成人高考与网络教育区别
成人高考与网络教育二者的区别有一下几点:
1、考试时间、难度不同
成人高考每年一考,考试时间为每年10月的第二周的周六和周日,考试难度低于高考,成人高考被称为严进宽出;而网络教育一年两考,分为春秋两季,一般每年3月份为春季入学,报名截止至2月底,10月为秋季入学,报名截止至8月底,报名成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参加院校自主命题的入学考试,考试难度不是很大。
2、学习方式不同
成人高考主要有脱产、业余和函授学习方式,根据业余时间由高校老师安排学习时间;而网络教育是通过网络在线授课,学员也可以在线完成作业,线下浏览课程,通过BBS进行提问、沟通,可参加学习中心集中组织定时收看,自方点播课程学习,或采用课程光盘在家自主学习。对一些工作时间与工作地点不稳定的学员有极大好处。不少希望进入自己心仪的名校进行学习的外地学生,可以通过报考网络学院,接受远程授课以完成学业。两种途径都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学习,但是对于那些工作忙的人来说,本来在星期
六、星期天、想好好休息还要上课!烦啊!那么函授就不适合你了。网络教育就是什么时间上课都行的教育方式,不用出门在家就能上课。
3、学习年限不同
成人高考利用业余学习3年,完成规定的学习计划任务,达到毕业要求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本科文凭,符合国家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班学员可授予学士学位;网络教育一般实行弹性制学制,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年限,一般在2-5年,按照常规,学生一般在2.5年就完成毕业了,同样,完成毕业者可获得相应的有效毕业证书及学士学位。
4、证书含金量对比
成人高考、网络教育都是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书,经电子注册后,受国家承认、社会认可,毕业证书获得者同普通高校同类毕业生具有相同待遇,都可参加硕士研究生考试、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等,符合条件者还可申请学士学位。[2]
第四篇:杭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网络教育与教育大众化(最终版)
网络教育与教育大众化
科技推动进步,科技的每一步发展都对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成为教育发展的助推器。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亟需一种能够解决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方式,而远程网络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一需要,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和继续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动力。
依据教育技术的发展,远距离教育界通常把远程教育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函授教育阶段、广播电视教育阶段、现代远程教育阶段。现代远程教育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数字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数字化环境下进行完成教育教学目标的教育方式。在中国现代远程教育也称网络教育,多数从事高等教育的现代远程教育机构为普通高校的网络教育学院或现代远程教育学院。网络教育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后产生的新概念,即运用网络技术与环境开展的教育,在教育部已出台的某些文件中,也称现代远程教育为网络教育。中国国内举办网络学历教育的多为国内著名公办大学。高等网络教育学历证书国家教育部承认,自1999年以来,教育部批准67所普通高校学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允许上述68所试点高校在校内开展网络教学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现代通信网络,开展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对达到本、专科毕业要求的学生,由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颁发高等教育学历证书,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后,国家予以承认。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教育手段发展的主要因素,教育手段的每一次飞跃都与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人类的教育手段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改进,反过来,教育手段的改进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的发展,也就间接地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和飞跃。教育手段作为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物质基础,它的每一次发展都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目前,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存在着严重的瓶颈,国民受教育程度低对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提高国民教育水平成了当务之急,而且必须找到适合中国目前状况的教育手段。
中国政府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实现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目标,而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单一的传统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现代社会之所以要实施全民教育,是因为现代经济和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全民教育。现代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的,科学技术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就越来越高。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目前已经产生了如下共识:没有高水平的人才就没有高水平的科技,而没有高水平的科技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必须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大众化的教育体系。这既是现代化社会条件下人的发展的所要求的,也是构成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我国地域辽阔,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使受教育的人数比例和受教育程度还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现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可以打破地域、时间的限制,具有交互性的优势,为改变我国落后的教育现状,实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构建一个终身教育体系提供了可能
一、网络教育---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人类信息活动的增加及范围的扩大,仅仅依靠语言、手势等已不能满足日常信息传递的需要。在劳动中,人们又逐步地创造了文字符号,使人类语言外化,使人类的信息传递和存储方法发生了革命性改变,第一次超越人类自身的生理局限和时间、空间的限制,使人类的教育真正有了物质的依托。最初的文字是雕刻在石头、金属、甲骨、竹简或木头等的上面,以后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纸,使信息的传播更为方便。虽然当时受教育者仅限于王公贵族和祭司,但人类的教育毕竟有了一个崭新的开端。到11 世纪40年代,我国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过去一直延续的手抄和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率和速度,使人类第一次具有了大批量、高速度复制信息的能力,为教育的平民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文艺复兴以后,特别是18世纪产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出版印刷上的应用,更使得人类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和范围迅速提高和扩张。从这一时期开始,为了适应产业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兴办学校,人类教育迎接来一个全新的时期。]
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电影、电视、录音和录像技术等一系列模拟电子传播方式相继产生,应用和推广普及,使得人类信息的传播空间覆盖到全社会,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内容之丰富,复制和储存之方便,前所未有,人类进入到了以模拟电子传播为代表的大众传播阶段。这一时期的传播特点是以电磁介质为载体,以声音、图像传播为主体这些传播方式已经影响到教育手段的变革,扩大了教育手段的外延,改变了教育手段的形式,人们可以通过音像资料或电视、广播教学获取知识,其实也是为那些被拒之于大学校门之外的人提供了一种学习的机会,同时也为那些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素质或者学习一技之长的人,提供了一个学习深造的机会,开始初步改变人们认为教育只能在校园内进行传统观念,使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更为宽泛。
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以后,人类进入到了人类传播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即数字化、网络化的传播时代。它融合了印刷媒体和模拟电子媒体的所有优点,而克服了它们的不足,使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方式通过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大融合,把图书、报纸、杂志等第一代载体和广播、电影、电视、录像、磁带等第二代载体在网络中统统数字化,把它们之间的界限完全打破,使得它们之间的差别变得模糊而不可辨认。数字技术和以前所有的媒体之间的另一个差别还在于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它把延续了几千年的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实现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互动,把传播者和接收者的地位相对化。网络传播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对教育的影响也是史无前例的。网上学校大量出现,远程教学已成为一种时尚。远程教学与虚拟课堂作为互联网络上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突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使每个联网的学生都能聆听到优秀教师的讲授,既解决了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可以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由此可见,网络教育极大地拓宽了人们接受教育的范围和途径,是人类教育的一个里程碑。
二、网络教育为教育的大众化打开了一扇门
从1969年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规划局建成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到1994年中国联入国际互联网,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它极大地加快了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并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同时,社会越发达,对人们的知识水平的要求就越高。现代的日本人说:“明天的发展靠知识和信息”;美国人说:“美国的成就有赖于美国人的学习”。在未来的社会里,学习将占去人们更多的时间。计算机网络为人们展示了全新的教育方式。它为更多的人,包括老人、成人、小孩,那些工作的人和没工作的人,那些在学校学习的人和没机会到学校学习的人,他们都可以在网上学校进行学习。人们在网络上可以在任何时间接受教育,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去学习,而且只要接入网络就可以在家学习,在家中接受教育。教育没有了场地的限制。现在的大学可能由于教室、实验设备和学生宿舍等的限制无法容纳太多的学生,但是通过网络可以吸收大量的学生进行远程教育,从而满足更多的学生上大学的愿望,并提高教育质量。应该说网络教育为适应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需求开辟了更加宽阔的途径。利用网络进行远程教育由下列优点:
1. 可改变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基本上都集中在一些大中城市和经济相对较发达的地区。这种过分的集中直接影响到边远地区和广大的农村地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育部在1998年批准了第一批4所重点高校进行远程网络教育试点,现在已经扩大到68所高校,并决策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组织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这一措施将有力的改变目前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
2. 有利于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资源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在网络上被无限使用。一些重点高等学校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把这些资源提供给受教育者,使教育资源达到广泛的共享。
3. 有利于低成本扩大教育规模。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市场巨大,而需求也高,但教育的规模。特别是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处于较低的阶段,要实现到2010年同龄化的高等教育入学率从现在的9%提高到15%,单纯依赖现有的高等教育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而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费用低,质量优,效率高的教育方式正可扩大高等教育的覆盖面,可以说,只有迅速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才能实现教育规模的低成本扩张,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4. 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的教育差距。网络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实现异地异时或异地同时的教学。对于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只要投入较少的网络建设费用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接受不同类型的网络教育(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这对于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网络教育可以满足那些已经获得大学或研究生学历的人攻读第二学历或进行非学历性质的继续教育的需要,他们接受网络教育主要是在生活和工作中,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各方面素质,进一步完善自我的一种选择。目前国外的很多开放大学的网络教育主要就是针对研究生教育和本科生的继续教育。它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的人才具有独特的优势。
6. 有利于促进我国大中小学的协调健康发展。在中小学,素质教育已提出多年,但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与严峻的就业压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使素质教育更多的停留在口头上。而以呆板的专业设置,扼杀个性的绞架式教育为特征的低效、低质的高等教育也已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迫切要求出现高效、高质、灵活的网络远程教育。网络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目前这种状况。通过网络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从而使中小学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网络教育灵活的专业设置,多种媒体的使用将大大弥补目前高等教育在数量上的不足。
三、中国必须加快网络教育的发展。
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其光明的前景被很多人看作是一块巨大无比的极其诱人的蛋糕,所以我国一开始的网络教育处于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有人说我国目前的网络教育处在春秋战国时期,现在全国有各类教育网站3000余家,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自己的特点,也形不成自己的网络教育优势,即使是一些高校(现在有68所)所举办的网络教育也是出于一种初级阶段。而2002年3月成立的瑞典网络大学是由390所高校联合举办的。网络大学所开设的课程由各高校提供,实行各校申请加入的原则,申请加入的院校必须为网络大学提供网络课程或教育培训,并负责各自学校的软硬件设施建设,还可得到政府的一笔专项经费,并成立一个董事会,由两名学生和加入高校的校长组成,负责对网络大学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在英国的开放大学网络教育也非常成功。所以我国的网络教育亟待规范,应该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进行必要的整合、吞并和扩张,比如已经发生的联想与新东方和北大附中的合作,网大与101合并,都是很好的榜样。我们应该着重培养相应的网络人才,建立科学的网络教育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归纳、概括网络教育理论,使我国的网络教育不断的趋于完善。
为了使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跟上世界的潮流,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建设信息高速公路。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在全国范围建立一个巨型的交互式多媒体高速计算机通信网络系统,即把分散的电话、计算机、电视、广播、传真、数据库等系统集成为一体,形成以现代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为基础,以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为骨干以各种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为信息源,跨越全国以至世界各地的大容量高速度的电子数据传输系统,它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和相互交流方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信息高速公路的不断延伸,不仅是城市,就是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地区的人们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一个个虚拟的学校进行学习。我国的网络教育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江泽民总书记在北师大100周年校庆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教育创新的思想。我们必须认识到,教育创新既要依靠传统的教育手段,更要依靠现代化的技术教育手段。我们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作为网络教育,非常适合我国对教育的发展需求,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受教育的平均水平偏低直接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广大内陆地区教育较为落后,对于目前的西部大开发,也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所以国家应加快网络的基础建设,加大对网络远程教育的投资,不断完善目前的网络教育,使网络远程教育延伸到我国的每一个角落。
教育的发展靠科技,科技的发展靠教育。现代的网络远程教育必将为更多的人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也必将成为人们终身学习的首选方式。它的发展将极大的促进教育的普及,提高全民族受教育的程度,为科技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参考书目:
信息时代宣言 [N] 国际电子报 1996-05-06(13)
信息时代我们将怎样生活 阎平凡 2001-06 清华大学出版社
数字化世界 葛洛蒂(美)张国治(中)1999-10 电子工业出版社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
第五篇:高考分值调整与“标准化精英教育”
龙源期刊网 http://.cn
高考分值调整与“标准化精英教育”
作者:凌宗伟
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年第01期
最近各地纷纷出台高考改革意见,这些意见的共同点就是没有跳出“标准化精英教育”的思路,即只在高考科目与分值上做文章。
这样的改革表面上看来是积极回应了高考改革的呼声,实际上并未改变高考制度给当下教育带来的困境。很多人觉得,既然我们把孔子学院办到了世界各地,还赋予英语那么高的分值干什么?分值调整的改革,实际上是通过隔靴挠痒的方式来应对公众的呼声。
无论汉语教学还是英语教学,关键不在于分值的高低,而在于高考怎么考,教学怎么教。如果说课改是教改的灵魂,显然分值调整的改革就不可能触动这个灵魂。无论哪国语言,都是一种交流工具,也是一种思维媒介,只有使用才会娴熟。可是我们的教学与考试考虑的却不是使用,而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与选拔。
问题的症解就在于用了一套“标准化精英教育”的方式应对所有的受教育者。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高呼一刀切地废除小学英语教学除了能够吸引公众眼球,恐怕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以江苏这些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为例,六门学科的学业水平测试看起来为的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学校为了学生能在高考的总分上加上一两分,有多少人不是在考试前的几个月就放弃其他学科教学,一门心思组织学生为这几门的会考积极备战的?事实的情况是,只要有考试,哪怕分值就是一分,也会增加学校和学生的负担,只要价值取向不改变,教学内容与方式不变革,就不可能提升学生这门学科的素养。
教育的功能不是教会学生解几道题目,寻求“标准”意义上的答案,而是在于培养人的思维能力,拓展人的视野,形成个人的思维品质与价值取向。教育的眼睛不能只盯在分数上,而要从孩子的生命成长着眼,为他们的生命打上人文的底色。
现代社会的公民,既是政治意义上的权利主体,也是文化意义上的价值主体。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考试衡量不同的个体。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的“精英教育”只是高考意义上的精英教育,是一种“标准化的精英教育”。
(作者单位:江苏通州市二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