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安排问题

时间:2019-05-15 14:3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安排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安排问题》。

第一篇: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安排问题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安排问题

杨老师这个问题提的真的有深度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的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加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课堂上常常出现学生发言不积极的现象,有时甚至一个问题下去,鸦雀无声,见不到一只举起的手。有时也会部分学生沉默,部分学生却十分积极。那么,学生不积极举手发言,出现个体差异,是不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呢?

通过平日教学,以及在外校听课的观察,我认为产生个体差异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学会家庭背景、智力基础差异较大。

2、教师存在理念误区,默许分化现象。总认为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人为改变不了的。这想法,实际上就默许了差距,导致差异变大。

3、教学内容多,为赶进度,就沿袭了老例备课上课,顾不上关照全体学生。

4、备课忽略学情和差异,很少在备课时考虑本班的实际情况,也就忽略了个体差异。

改变这种现状,应才能够以下入手。

首先,在教学设计上要关注学生差异。《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就是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备课中,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因为一个班的学生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在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时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读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二,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学生差异。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充分预想了学生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学生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 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在学习方式上尊重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习方法的出现。给与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同时教师要认同各种想法,这样不同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相应的发展。

四,依据学生差异设计练习。教师要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学生都有是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差异发展。考虑学生差异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学生差异,而要力求学生通过努力能完成,而不是带来更大的压力,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曾强学习自信心。

五,承认学生差异,适度教学评价。评价学生不能单纯的以成绩喂指标,要多方面考查学生。包括知识技能的掌握、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动手操作的能力等。评价中主张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归根结底是重视学生各种素质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对学生的评价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采取分层多维的评价方法,是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个性发展,潜能激发。

第二篇:关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关注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摘 要】 幼儿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体差异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理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在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尽最大可能满足不同差异层次幼儿的需要和发展,促进全体幼儿同步发展,确保每一位幼儿受益。

【关键词】 幼儿园体育教学 关注 幼儿 个体差异

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一直以来是我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了更为有效的地开展体育教学活动,让幼儿积极、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我园针对园内的实际情况制定目标,开展了幼儿园体育课题的研究。我在参与开展中班体育活动《快乐跳跳跳》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幼儿在技能的掌握、体能的训练以及其他各项体育训练中,一部分幼儿存在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有的幼儿在某些方面的技能掌握得较好,轻而易举就能完成规定的目标,而有的幼儿相对而言就比较困难,感到力不从心,怎么努力也难以达到预设的目标……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引发了我对幼儿园体育教学活动中幼儿的个体差异的几点思考:在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如何针对幼儿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地方法,因材施教呢?

1 针对个体差异,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也不可能存在两个能力完全相同的的孩子。”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所面对的孩子相互间是有一定差异的。所谓幼儿间的差异指的是幼儿由于受先天条件和后天环境教育影响所反映出的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时,应首先在教学设计上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位幼儿都受益。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教法,更重要的是备幼儿。因为一个班的幼儿虽然年龄层次、智力发展水平相当,但除了这些共性之外,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他们所具备的一些个人的身体特征、体能或体育技等方面的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教师一定要正视幼儿身体上的个体差异,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幼儿,使每位幼儿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如我在首次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青蛙捉害虫》这一活动时,由于忽略了幼儿在身高和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投放的“害虫”在悬挂时所设高度一致,从而导致了“小青蛙”们一进入庄稼地去捉害虫,个子较高和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很轻易就把害虫捉到了,但他们依然意犹未尽,还觉得捉得不过瘾;而个子较小和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却一只害虫都没有捉到,面对“满载而归”的同伴有种很强的失落感,感到很沮丧,丧失信心。经过课后的反思,发现问题所在就是教师在布置体育游戏的环境时,没有考虑到幼儿个体间的身高的差异以及能力掌握程度的差异,导致一部分个高或能力稍强的幼儿能够轻而易举的完成任务,而个子较矮、能力稍弱的幼儿却没有收获。《纲要》第三部分中提出“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健康教育的内容既要兼顾群体,又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教师要依据幼儿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水平幼儿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差异发展。考虑幼儿差异不是消极被动的适应幼儿差异,是要力求幼儿通过努力来完成,使每个幼儿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曾强学习自信心。

因此作为教师,在设计和组织体育教学活动时,更应注意从幼儿的个体差异方面的因素来考虑,既要注意幼儿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幼儿的特殊性,并根据这些确定学习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形式灵活多样的体育教学活动。另外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来考虑,可以悬挂高度不一的害虫,让个高或个矮的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自由选择捉“飞”得高或者“飞”得低的害虫,这样既能很好的照顾到不同身高、不同能力幼儿纵跳触物技能的发挥,又能让敢于挑战更高高度的幼儿大胆的去尝试,孩子们在捉害虫的游戏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纵跳触物的技能,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2 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幼儿个体差异,选取灵活的教学方法

“幼儿园的教育应关注个体差异,要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在体育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必须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虽然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充分预想了幼儿的差异,但是,由于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的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预想之外,例如由于受先天、生长发育、营养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虽然同一年级同一个班的幼儿,身体条件却各有不同。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方法,必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机智,根据幼儿差异的客观现实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有利于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女孩和男孩的身体条件不同,男孩比较活泼好动,不用老师特意去发动,给他们一些体育器械就可以玩得满头大汗、兴致勃勃。而女孩由于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她们的运动特点,通常比较被动,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参与他们的练习,发挥活跃幼儿的带头作用与影响力,和她们一起游戏、一起比赛,在玩的过程当中,用鼓励性的语言去激发起她们的动力、热情与兴趣,使幼儿忘却彼此的技能差异,在不知不觉中也提高了她们的运动技能,增进了幼儿间的相互了解、友谊与合作精神,缩短了教师与幼儿的距离,也加深了师幼间的感情,学习效果会非常明显。

在教学中要做到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一般要求低起点多层次。在体育活动一开始,就尽量使活动达到公平、统一的状态,充分调动各个层次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活动过程中应很好利用时间和空间,对能力强的幼儿要尽量使他们有充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对身体和运动能力稍差的幼儿要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和提高;要特别关心和照顾有心理障碍、体弱或有生理缺陷的幼儿。可通过观察老师示范、重温技能、练习体会,逐步通过试探练习过渡并迁移到新的教学内容,在练习中发现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目的。

“教无定法,教要讲法,贵在得法。”只有根据体育活动的实际,选择灵活恰当的方法,才能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获得最佳健体效果,增强幼儿体魄。

3 关注幼儿兴趣爱好的差异,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兴趣和爱好是学习的初始动机,也是有效的学习保证。幼儿有兴趣的参与活动,教师一定要给予热情的支持和指导。反之,任何活动都会让他们觉得乏味。因此,教师在体育活动中要多的观察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及时捕捉到幼儿的闪光点,捕捉到幼儿的信息,让他生成下去。因为,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他一定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孩子的潜能就能得到发展、得到发挥。我认为,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对幼儿的观察,要改变过去“一刀切”的做法,从幼儿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能力不同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所有的幼儿提出相同的要求,能力强的幼儿感到“吃”不饱,提不起兴趣,能力较弱的幼儿则不敢“吃”,丧失了信心,这都将影响幼儿的发展。因此观察后在对幼儿的要求上要因人而异。以“小小跳水运动员”活动为列,为了发展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活动中我提供了好几种不同的高度,让幼儿自主选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作为教师,我只是起到引导、保护的作用和用微笑鼓励他们。通过活动,大多数的孩子能从最高的高度上跳下,只有少数几个孩子不敢完成,但我没有强求他去完成。因为对所有的孩子来说,他们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所以,活动中对孩子的要求,就是每个人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和发展。

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方式,充分考虑各年龄段幼儿的不同特征,避免枯燥重复的技能训练。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探索创新,善于创造良好的情感环境和丰富的游戏情境,将知识技能融于愉快的气氛之中,使幼儿主动地去学习,并根据具体情况,在教学中采用自由组合群体、按技能分组、尝试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体育游戏的作用,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难易不同的内容,让不同体质的幼儿都有活动的机会,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在创新的认识上,要重在通过幼儿的自主探索,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如“双脚连续向前跳”的活动,第一层次的探索可以是自由练习双脚连续向前跳,比赛谁跳得远;第二层次的探索是找出别人跳得快、跳得远的方法;第三层次可为幼儿提供布袋、呼啦圈、画格子等辅助材料,使幼儿与器械积极交流,创造出“袋鼠跳”“过荷叶”“跳房子”等各种饶有趣味的新花样、新玩法。让幼儿在教师层层递进、循循善诱的指导中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和成功乐趣,培养了幼儿自尊、自信、团体合作和相互竞争的意识,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4 教学中关注幼儿运动技能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个体不同,运动技能也就千差万别,在体育学习中,运动技能的好坏一下子就可分辨出来,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他们的这种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并为不同个体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选择有弹性的学习内容,采用有利于他们发展的方法,使不同的运动技能水平的幼儿都能很好地学习,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从而感受到成功。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幼儿在跳过“障碍物”时,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缩短跳的距离或改变“障碍物”的宽度等等,这样既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可完成教学目标,更能使不同人体享受到在自己获取成功的喜悦。

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适度的要求才能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不行。在教育实践中,我发现幼儿普遍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如在“小小跳水运动员”活动中,让幼儿自己自由选择从不同高度的椅子上往下跳,大部分的孩子在较高的椅子后面;当我在另一边将几张椅子叠放成最高时,所有的孩子都不约而同的排在了我的后面,都跃跃欲试。由此可见,孩子们喜欢冒险,对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较感兴趣。作为教师,要了解自己班级孩子的特点,能力发展的不同程度,提供给幼儿的运动的材料要适合每一个孩子的不同水平,不同的层次面,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活动的器械与材料,才能让幼儿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更应关注儿童的发展潜能。

总之,幼儿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是亟待开发和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体育教学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自身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生理发育、心理状态等,针对他们间的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选择有弹性的教学内容,使幼儿能够主动、愉快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确保每一位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10

2 张向葵主编.现代教育心理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12

3王景英主编.教育评价.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4.7

4柳海民主编.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7

第三篇:教材插图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材插图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⑴插图选择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判断插图是否有用。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教材中选用的插图并不一定是非常合理,所以首先要学会判断,对合理的插图,可以加以使用,对不合理的插图,则要当机立断弃之不用,不要有丝毫吝啬。其次,要精选插图,而非面面俱到。我们现在使用的历史教材显著的特点就是插图多。这虽便于教师的选用,但限于课时和教学要求,教师不可能每图都讲,只能根据需要选择讲解。要重点选用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插图。

⑵在使用插图进行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把握好使用的时机。

使用插图的时机要依据课文,插图及其教学目的而有所不同,有的要放在讲读课文之前,有的要与课文讲读结合,而有的应放在讲读之后。在目的上,不同的目的决定了不同的使用时机。有时为了达到多个目的,发挥插图的多种功能,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多次使用,使用次数的多少和时机,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定,切不可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要灵活处理。如讲述“张骞通西域”一目时,用多媒体动态显示《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并茂及制作动画的特点,制作以下画面:首先用闪烁的部分显示出“西域”的位置,明确“西域”的含义,用红色动画箭头显示他出使西域的路线,其次配以旁白简述张骞出使前的身世,然后进入正题,在公元前138年自长安出发,至公元前129年至玉门关,这十年他在干什么?公元前129年至公元前128年他在西域经历了哪些地方?结果如何?公元前126年回长安后向汉武帝报告后又产生了什么效果?最后师生共同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巨大影响。这样难以用语言及其它教学手段表达的《张骞通西域图》就用直观的动画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新鲜、强烈的刺激激发学生,使学生认知张骞开辟西域同西汉交往通道的漫漫征程。

第四篇: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

刘泽云

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明确提出了“要增进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学习目标。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体能、技术和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关心和辅导,使部分体育学习较困难的学生“望跑兴叹”、“望投兴叹”,也不愿参加体育活动,造成这部分学生在体育兴趣、运动能力、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发展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任务。在“健康第一”的体育观指导下,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增强自信,是体育教师的责任,我们有必要通过体育教学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一、学生缺少自信心的心理分析及现状

1是因身体肥胖或过于瘦小及身体畸形,掌握运动技能较差,因而出现自我封闭倾向,活动时他们远远地看,而不主动参与。

2是因为遗传,体质相对较弱而引起自卑,怕被同学取笑,怕为游戏失败而承担责任。

3是因为智力技能或运动技能较差,不能理解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和游戏规则,惧怕尝试新活动或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总是选择逃避。喜欢跟在能力较强的同学后面,依赖他人帮助。

4是由于生理素质原因,导致体育成绩差,体育成绩提高缓慢。在他们的动机中,失败的成分比力争成功的机会更多。

5是意志品质薄弱,缺少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长的项目难以坚持。6是性格内向、不善于表现。在活动中适应性较差,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

二、体育教学中提高和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方法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评价所形成的稳定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需要。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方面有其他学科难以比拟的特殊作用。

(一)激发运动兴趣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兴趣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教师应在课内外的体育活动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尽可能使学生在运动中充分展示才能,体验运动的乐趣,获得增强体质的效益。提高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耐久跑教学,以往,一谈耐久跑学生就觉得单调、枯燥,不感兴趣。我在教学时,把学生带出运动场在校园内按选定的路线进行自然地形跑,并鼓励学生说:这样不仅能发展耐力,还能欣赏沿路风光呢。学生立刻来了兴趣,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可以将音乐引入课堂创设情境,利用节奏明快的旋律,烘托出热烈的气氛,利用抒情优美的乐曲营造舒心的情境,使学生在音乐声中,更快地进入角色。只有激发运动兴趣,让学生参与,才能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二)培养抗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中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与他人合作,因而,在某种条件下就会产生自信心不强的现象。在体育活动中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是经常出现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遭受挫折和失败时,及时给予鼓励和帮助,分析失败原因,利用“降低动作难度──克服心理障碍──完成技术动作”模式,使学生的自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如单杠教学,初中学生过去没有学过,教学中把技术动作进行分解,由易到难,加强辅助练习,逐步完成组合动作。

(三)成功感体验

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抓住契机进行指导,对于不善于交往、胆怯、怕羞的学生,在体育课上可多安排他们参加跨栏、跳高、单杠等活动,培养勇气,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对于性格内向,甚至孤僻的学生,则多组织他们参加一些集体性活动,促进他们与其他同学的沟通与合作,锻炼交往能力。其实,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渴望,例如跳高教学中,如果用同一高度要求每个学生完成练习,就可能使一部分较弱的学生遭遇失败,失去信心。利用分层次教学法进行教学,设置不同的高度,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选择。每当前一练习成功完成,学生就在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产生向新高度冲击的信心,就能使学生以更大的愿望和意志力去完成下一个练习任务,用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四)鼓励与关心

每一位学生都需要鼓励与关心,就像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技术动作和情意表现,关心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给学生带来影响,如:点点头、一次微笑、竖起大拇指、拍拍学生的肩膀表示鼓励、肯定、赞赏,或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及优美的示范动作唤起学生的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学生完成动作好时,教师可以说:“你很勇敢”、“做得真漂亮。”当学生产生害怕心理时,教师用“勇敢些”、“放松些”、“我相信你能做得更好”等话语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增强信心。例如,在山羊分腿腾越练习中,若一名学生没有越过,并不表示这个学生无能,而只不过是他没有掌握技巧而已。这时如果教师对他产生不满甚至轻视,就会打击其练习积极性,造成心理上的畏难情绪和抵触情绪。反之,教师加强保护和帮助,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继续练习,学生就会增强信心,努力去完成学习任务。

(五)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保证成功体验的基础,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多与学生接触交流,沟通情感,缩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友爱愉悦的氛围中学习锻炼。其次,精心创造课堂环境,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集体的温暖和群体活动的喜悦,消除心理隔阂。

(六)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教学中,除了重视教学过程外,还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评价方式、方法得当,不仅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还能提高学生表达、沟通、合作、实践能力,促使学生自我反思,迅速获得信息反馈,从而改进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我校在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中,主要进行了中学体育学习评价实验,改变过去的“考核”观念,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把绝对成绩与相对成绩进行比较,更注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强调综合效应,深受学生的欢迎。

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情况,教师每学期选择3个教学单元,学生选择1个自选项目。作为考评项目,学习评价分单元和期末评价两部分。单元教学评价以一个教学单元为周期进行学习过程评价。学期总评从学习态度、运动参与、情意表现、合作精神、运动技能、进步幅度六个方面结合教学单元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的方法评定学生体育成绩。成绩分A(优)、B(良)、C(及格)、D(不及格)四个等级。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之间是有个体差异的,对不同学生要区别对待,关键是看他是否主动参与,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无进步,如果有一点进步,就应该给予肯定。

第五篇: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在全面推行课程改革,贯彻执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过程中,由于体育教师对课程标准与教学理念理解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曾一度在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我们称其为 “病症”,这些病症如不加以治疗,将会蔓延,会对体育教学改革带来严重的影响,本课针对这些病症的临床表现、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开出了“处方”,旨在引起大家的警醒,确保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顺利进行。

体育教学改革正处在新旧教育观念的碰撞时期,广大教师在理解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有些体育教学在传统教学思想的“惯性”的影响下,仅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良,远未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有些体育教学又有些矫枉过正,为了追求“改”而改革,外表上看有改革的做法但实际上并没领会到课程标准的真谛。

病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否定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思想与说法:

学生是上帝,要加强“学生主体性”淡化“教师主导性”。学生是上帝,教师是服务者、指导者、捧场者。

学生是超市的顾客,教师是导购员,教材就是琳琅满目的商品,学生愿意买什么就买什么。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中心。

2.否定体育课学科性质与教学价值的现象

体育课中没有运动技术教学过程或锻炼的过程 体育课中没有合理的练习密度 体育课中没有必要的运动量 体育课中没有任何体育知识传授

体育课中没有让学生体验到任何运动的乐趣 体育课中没有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 3.体育课脱离实际

体育课要用很大的场地 体育课要用过多的器材和器具 体育课前要进行复杂的场地设计和布置 体育课中要用复杂的教学课件和多媒体设备 每节体育课都要进行探究、合作教学法 体育课的教案过于复杂和花哨 4.不实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在教学内容上出现了棋类、电子竞技、魔术、等非体育类的内容,在教学手段上运用了非体育的服装(八路军服装、农民服装)和道具(南瓜、白菜、扫帚),也出现了没有意义的装饰、挂图和照片等。

5.错误的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没有提出要淡化运动技术教学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或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接受性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体育课要有运动负荷(适宜的强度和密度)课程标准没有提倡脱离体育性质的课程资源开发 课程标准没有否定过教师主导的结果性评价 举例说明:

病症一:表面化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对于构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教学中,有的教师错误地理解和不恰当地提倡“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急于体现探究性学习的形式与效果,结果出现了表面化的、形式化的研究性学习。否定了体育教学的效率和形式上的整齐划一,既失去体育教学的实质性的公平,也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形式上的公平。临床表现:每节课都要用“探究学习”,一节课中利用大部分时间进行讨论、探究,有些非常浅显和简单的问题也要学生分成小组“认真研究、讨论”;而对于真正需要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却象征性的给一两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这样的讨论只是走形式,忽视了技能的学习,忽视了体育课“身体练习”的特性。

病因:并未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追求的是外在的“探究形式”。对策:

①正确理解“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 ②学习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性质与价值的阐述,正确认识研探究性学习给学生带来的是终身获得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而不是唯一的方法;

③与学生交流意见,听取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感受,改进教学;

④做一些实验,将所谓的“探究性学习”与普通教学二者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从结果分析问题的症结,加以改进。

正确、有效地运用探究学习、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的前提是:在教学中体育教师要能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年龄学生特点和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灵活地运用体育教学方法。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学生经过努力就可以找到解决方法的,即学生“跳几下就能够得着”,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思维的实际,最好能在创设问题的情境中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并不是任何问题都需要探究,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引起探究,没有问题的探究性学习是不可能发生的,牵强的探究学习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什么样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探究呢?一般来说: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要是现实的问题,而不是凭空编造的问题,要使学生在心理上造成“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进取状态,这样的问题一般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容易引发学生进行探究。

那些单纯追求探究的外在形式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是需要“加强”和“提倡”的教学方式,但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更不是万能的教学方式。

病症二:貌似“自主练习”的“放羊”课

自主学习是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达到一定学习目标而采用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实践,自主学习知识技能的一种学习方法。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注意了学生的“自我实践”,忽视了教学目标的实现与教学指导,形成了无序、放任、涣散的“放羊”现象。

临床表现:学生喜欢玩什么就玩什么,有的学生活动,有的学生做看客,秩序混乱,教师成了高级观众,不去管理,也不做教学指导;不恰当地夸大非主体性的教学方式的作用,如“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等;不恰当地淡化了主体性的班级体育教学型式,使体育教学形式趋于松散和低效率。

病因:片面理解了“自主练习”的含义,未能将教学目标与任务贯彻教学的始终,只是满足了部分学生的兴趣。

对策:

1.事先为学生制定较为详细、具体的任务与目标。

2.教学中加强管理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习目标。病症三:放松教学管理的“氛围宽松”

体育教学要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积极、欢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想学、乐学、学乐”。有的教学课只注意了“宽松”而放松了“管理”。

临床表现:管理放松、教学不严谨,不敢要求、不敢批评、放任自流。病因:未处理好宽松的教学环境与严格课堂管理之间的关系。对策:

①根据教学任务认真进行教学设计,采用适宜教学方法,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②加强教学管理,认真执行课堂常规;

③教学设计要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

病症四:一切服从学生兴趣却说“以学生为主体”

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体育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有的教师却把“以学生为主体”片面的理解为体育课就是只满足学生的兴趣,只要学生高兴了,随便怎样都行。

临床表现:缺少技能的学习,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内容,随意的“玩”,教师是被动的、从属的,主导作用丧失殆尽。

病因:只从兴趣出发,没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之间的关系。从教的角度说,学生学得好坏,教师是关键;从学的角度说,学生懂得了学习的价值,自主性提高了,学得好坏,学生是关键。

对策:认清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至关重要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越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精细、科学、实用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表现在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上,只有对教学对象的身心发展实际有深刻的理解,深入的研究教材及教材和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学生活跃的思维活动,积极的参与锻炼等一系列学生主体性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师的引导下体现课堂中的锻练、思考、学习、掌握、发展上。

病症五:用“淡化技能教学”克服“低级重复”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低级重复”,有些教师在技术教学中采用了一带而过、蜻蜓点水的做法,试图以此来强调“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这种避重就轻、走走过场的现象一旦蔓延开来,就失去了体育教学的实际意义,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等因素就失去了依托,也就无法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学习领域中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

临床表现:

1.课上游戏占了绝大部分时间,技术的教学只是蜻蜓点水、走走过场; 2.一节课中总是让学生“讨论”、“探究”,技能的教学时间少得可怜; 3.课的运动负荷偏小,甚至没有运动负荷。

病因:

①未能正确认识技能教学的“载体”、与“平台”作用;

②对教材缺乏科学的分类,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将应该“仔细教”的教材混同于“粗教”或“体验”类教材。

对策:

1.科学的将教材分类,根据教材的不同性质与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合理的安排教学时数与教学方法;

2.应该对那些对学生发展作用大、趣味性强、学生喜闻乐见又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教材,加大教学比重与时数,更应有层次地、有重点地强化运动技能教学。病症六:不切实际的运用“课件”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广泛运用,在有条件的学校体育教学也运用了“课件”进行互动式的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有些学校不具备运用“课件”的条件,教师为了追求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的形式,上课时一会儿让学生在教室里看课件,一会儿又让学生到操场上练习,反复折腾,搞得一节课零零散散,时效性很差。

体育“课件”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任务、掌握技能,如果牵强附会的运用“课件”,就会适得其反,不如不用。

临床表现:

1.一节课中反复在操场与教室之间穿梭,时间浪费严重。

2.原本可以通过教师直观的示范动作就能解决的问题,非要让学生观看世界高水平运动员的动作录像。

病因:

1.教学设计不合理,教学方法的运用缺乏针对性;

2.未考虑到本校的教学条件,追求的是表面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对策:

1.根据教学任务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根据学校条件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 2.加强教师示范的准确性,掌握好示范的时机。病症七:放弃要求的“多样评价方法”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过去的“绝对评价”、“一刀切”的评价方法会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也欠公允,已经不再适应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了,我们的评价方法也应由绝对评价向相对评价转变;由只重结果评价向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转变;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而有的教师在评价时却放宽了要求或者说没有了要求,人人都可得高分。这样,学生在学习时没有目标、没有任何压力与动力,也不知道自己该在哪些方面提高,形成体育课技能没掌握、体能没提高,自己不需努力就可得到较好成绩的错误导向。

临床表现:

1.测试标准过低,随便比划两下就能过关;

2.多元评价时,教师并未指出学生的不足与需要改进之处,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

病因:片面的理解评价的意义,未能处理好评价与教学的关系。对策:

1.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要通过教学评价让学生找到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2.制定出科学的、具体的、符合实际的、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

3.评价时应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出其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希望,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出运动处方,让学生更加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并根据教师的建议通过 不断的学习提高自己的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

在评价时教师要特别注意:

1.结果评价是精确的评价,是评价的主体;过程评价是相对模糊的评价,是即时的评价,是评价的辅助;

2.教师是评价的第一主题,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其他的评价是辅助、是参考。3.体能和运动技能是评价的主体。应占到整个评价的60-80%。还有几种倾向是需要警惕的,不能任其发展:

1.健康知识与理论过多地占用了体育课的时间,忽视了体育课的本质特征和独特作用。2.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被严重削弱。3.体育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与教学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4.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比以前松散,主要反映在课堂常规松散、课的结构松散、运动负荷的要求松散、考核与评价松散。

综上所述,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倾向值得我们广大教师注意,在体育教学改革中应把握住健康的发展方向,以免误入歧途。

下载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安排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教材安排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临盘中学 杨建刚 2011年7月28日 10:02 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的运动技能教学中需要处理的几个问题 进行体育与健康的运......

    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处理策略

    高中数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与处理策略 经过几年来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践,我在教学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感到教师应对教学与高考的压力加重,自身专业素质的要求增高;另一方面学......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体会 摘 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原则。不管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应坚持这条原则。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呢?本文从“......

    浅谈学生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尝学生评价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自评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能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一个人能不断的反省,能开展自我批评,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品质,这是终身受益的。但是毕竟自己对自己的......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课堂教学反思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包括多方面。例如,教师的表情,知识的渊博,教师的基本技能,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学......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

    创新教育改革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

    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个性论文

    [摘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课程《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理念。本文通......

    学校体育中篮球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学校体育中篮球教学存在问题与分析 篮球运动在我国是比较普及的一项体育项目,在各类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篮球教法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积极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