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真探究成就学生的科学素养
让真探究成就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是一门重点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学科。科学课堂是一个尊重实证、讲究逻辑性、严谨性、正确性的课堂,是一个在不断的修正中进步成长的课堂。它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实验“走过场”;学生伪造实验数据;出现“异类”实验结果时,教师直接用书上的结论否定;不提供实验材料,直接讲解;一节课一讲到底的现象。要深化最新的教学理念,有效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真探究的科学课堂十分重要。
一是教师教学观念要“真”。近几年,科学课的地位随着教育的革新而日渐提升,但受一直以来的“豆芽科”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甚至学校领导并不重视科学学科,若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首先应当重视科学课存在的价值;其次教师应该真心热爱这门学科,只有爱才能教会爱。此外,教师应该有清晰的大局观念:一堂课能根据学生的前概念聚焦问题并以此为基础展开探究,最后还能组织学生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回顾整个探究过程,并进行知识或能力的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呈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形式,这样类似螺旋式的教学方式更能帮助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反思,自我学习。
二是教师语言要“真”。准确地表达交流是学生应有的科学素养之一,若要学生在交流时清楚准确,有逻辑性,那教师的语言导向性十分关键。在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自身表达的逻辑性、严谨性、正确性,还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表达的逻辑性、严谨性、正确性。
三是科学探究要“真”。科学课是真探究,课堂的精髓就是学生的探究。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懒”于准备材料,大大降低了科学课堂的科学性。科学课堂一定是以学生的探究为核心,教师不仅要准备探究材料,而且要提前试验材料的有效性,还要分小组开展,保证学生能像个科学家那样有个人思考也有团体智慧的去探究,以培养学生尊重实证而非权威等科学素养。
四是交流汇报要“真”。首先将交流汇报的主角还给学生,让学生汇报交流的课堂才是学生的课堂,教师的引导,总结都是围绕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的。其次,尊重“不一样”的实验现象,尽量帮助学生分析原因。
五是结论要“真”。结论是学生经过努力后的成果,成果能促进也能湮灭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合理处理学生的成果,成功了给予细节的肯定,失败了帮助找原因并提出期望。其次,教科书的总结性结论,学生的总结能力达不到,在意思一样的情况下,能运用学生的语言进行总结,最后再给出科学家总结,相信学生会更有成就感,同时也会向简洁明了的结论语进行模仿和学习。
第二篇: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南漳县武安镇丰坪中心小学尹松刚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应以全面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其核心理念,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农村小学生由于受到条件、环境、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科学素养远远不足以适应自身发展和将来适应社会的需要;而农村小学生又是未来建设农村乃至国家的主力军。
那么,实验探究应怎样培养农村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素养的培养要突出科学方法的培养。
本人认为在实验教学中不仅强调学会做实验,更要强调学会做科学,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一直是科学实验教学中的焦点。
1、指导学生正确地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去独立思考、认真观察,去发现问题。我认为,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要善于捕捉那些不易被观察到的细微现象,那些呈现时间短暂,稍纵即逝的现象。其次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养成乐于观察、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由“目的性”观察变为“思维性”观察。为此,在实验教学中我要求学生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a既要观察实验中的主要现象,又要观察实验中次要现象。
每做一个科学实验都是有一定目的,因此一些与达成一定目的相关的实验现象,无疑是该实验过程中应该重点观察的主要现象;但是,任何一个科学反应所产生的现象都不是唯一的。例如,金属钠跟水反应的实验,不仅要求学生要观察到有氢气放出,以及反应后的溶液能使酚酞变为红色这两个主要现象,而且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切现象。实践证明,通过学生认真仔细的观察,他们还能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钠浮于水面、熔成一个金属小球、不断地在水面上游动、发出“嘶嘶”的声音、有水雾产生等现象。
b既要观察明显现象,又要观察不明显现象。
实验教学的目的不单纯是传授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认真观察、学会全面观察”。例如,活泼金属单质与酸的反应,除了氢气的生成外,还有热放出。如果我们能让学生摸一摸反应仪器(试管),及时捕捉到这些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还能对所研究的事物有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从中发现问题。
2、培养学生探究、设计实验原理。a挖掘课本知识,探究实验原理的设计。
课本知识是探究实验原理的有效题材,例如,在归纳总结“二氧化碳的制取”时,为了增强实验的探究性,可以引导学生从二氧化碳生成的反应进行思考,他们可以找出十几种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或方法来,例如人和动物的呼吸;木炭、煤、酒精、甲烷、一氧化碳等等的燃烧;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铵的分解;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块状固体分别跟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进行反应等等,再引导学生从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化性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从中找出可行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采用对比的方法研究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块状固体分别跟稀盐酸、浓盐酸、稀硫酸进行反应,从而得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
b利用生产、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探究实验原理的设计
“新《科学课程标准》有两大特征:一是提倡从生活走进科学,从科学走进社会,二是科学探究贯穿始终。”所以我们教师应注重从生产、生活中引出科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对一些可行性强的科学问题进行探究,比如“铁为什么生锈?”可进行如下探究,第一步,提出问题:铁为会什么生锈?第二步,引导学生充分考虑后提出实验假设;(学生提出了三种假设:①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②铁生锈是因为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③铁生锈是因为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一起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第三步,指导学生根据假设设计和观察实验;(学生设计:①取一支试管,烘干,放入一根铁钉,然后用塞子塞紧试管口,使铁钉只与干燥的空气接触。②再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铁钉,注入蒸馏水至浸没铁钉,然后在水面加入一层食物油,使铁钉只与水接触。③取一支试管,放入一根铁钉,然后注入蒸馏水,不要浸没铁钉,使铁钉同时与水和空气接触。)第四步,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结论是:几天之后,会发现试管①和②中铁钉都没有生锈,试管③中铁钉生锈了。)第五步,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常温下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或在隔绝空气只与水接触时都不生锈,而在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时便会生锈。)
二、在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动力,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一种有效手段。兴趣激发灵感,是发现的先导。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手段很多,如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多媒体的运用、体验学习的成功感等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唤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学生就会积极生动、专心致志而且兴趣十足地去认识科学事物和现象。在实验探究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坚持以下几点:(1)敢好奇。敢于对实验事实追根究底、探究真相。
(2)不满足。不满足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现有的手段和途径、乐于寻求捷径和佳径。(3)好冒险。敢于大胆猜测,并有面对被批评的勇气,敢坚持己见和应对未知的情况。(4)爱动手。将头脑中的创意构思出来,直至亲自动手使之具体化。
2、变演示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将演示实验作为探索性实验,教师应进行创新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办法等工作。这种创新设计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也是一种很好的示范,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怎样才能加快水的蒸发”一课,变用酒精灯、试管夹、玻璃片等材料进行演示为组织学生搞洗手帕比赛,看谁最先把手帕晾干,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到加快蒸发的方法。
3、改进演示实验,延伸探索过程。
在学生讨论演示实验改进方案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主要是进行一般性的原则知道,尽可能地让学生归纳自行探索完成。例如《认识矿物的性质》一课的教学其中有这样的两种做法:一种是根据矿物性质体现的方面,把学生组合成小组,分别研究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另一种做法是先集体研究矿物的颜色、透明度和光泽,稍作小结,然后重点研究矿物的硬度和形状—这个设计是按照知识点的次序分为三段进行的,这是对课程序列做了更为深入的分析。它把矿物性质的5个方面分为三个层次:前面3个为第一层,后两者分别构成后两层。这样做的依据,是认为前三者在认知特征上处于直观易懂的层次,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或稍加提示)完全可以掌握,而后两者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需要辅助建构。通过这样的改进,教学设计更贴近学习的心理操作可能,教学流程更加流畅。
三、探究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老师要避免为了追求所谓的“教学完美”而不自觉地扮演“赶鸭快快跑”的“鸭农”形象,或为了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装模作样地讨论,提供给学生一大堆实验用品却要求三五分钟内结束实验等等,这些都违背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初衷。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们应追求实质性的探求性学习。
1、把探究了问题当成有了问题意识
例:小学科学三年级《糖到哪里去了》教师出示2杯水,分别在杯中放入糖和高锰酸钾。师:请同学们到前面来搅拌一下,观察一下糖和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把观察到现象记录下来。这样做学生并不是因为好奇而产生问题,因为问题而展开动手实验。
这一课可以围绕“水可以溶解哪些物质”这一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选取实验材料,进行卓有成效的自主探究学习来了解水的溶解性。
2、把探究当成验证性实验。
例:小学科学四年级《玩气球》一课,教师先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了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是不一样的,再让学生剪纸,然后将纸用线系起置于燃烧的蜡烛正上方,来验证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学生开始实验了,但只有少数人在动手,大多数人只是默默地看„„案例中的老师认为探究就是做做教材中的实验,验证教材中的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让学生亲身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让每个学生从不同的途径获得成功的体验。
这一课可以在组织学生探究空气的流动性时,引导学生自己通过设计实验或观察生活来了解空气的流动性。在设计实验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勇于创新。只有这样猜猜真正做到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
3、把合作当成提升探究水平。
例:小学科学四年级《小小降落伞》一课,让学生4人为一组讨论:降落伞留空时间的长短与什么特征有关?怎样降落伞使留空时间长?学生很兴奋,马上凑在一起讨论。其中一组中有一学生滔滔不绝说了一大堆,生2急了,开始插嘴,组长让其他同学听听生2的意见,可生2才说了“我认为纸„„”就听见来老师“啪啪啪”3声击掌,全班学生立即做端正。
合作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在讨论前应构建合作学习环境,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产生交流的需要,使合作探究成为有源之水;要培养良好的合作习惯,让合作真正提升探究水平,交流时给足学生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让所有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呈现。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参与,学会表达、倾听、思考,勇于发表见解。
四、努力的方向。
1、揣摩学生已有体验,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敏锐捕捉学生对待科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加以提升,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充实自身专业素养,提高平时教学的效率。若科学老师的主体性知识不扎实,就很容易被学生“牵着走”,一个连主体性知识缺乏都缺乏的科学老师,是无法面对“十万个为什么”式的小学生的。只有拥有新鲜的“一桶水”、“一缸水”的底蕴,才能高屋建瓴,才能理性、沉着地驾驭“瞬息万变”的科学教学。
3、准确把握基础目标和发展目标,在设定教学目标时,不能就课论目标,特别是发展性目标,它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课堂教学,而不是一两节课就能达成的。所以,对每一学期,每个单元的教学甚至每一节课教师都要统筹考虑。对于日常的课堂来说,“完美”的标准是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教学的特点,突出三维目标中某一方面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涌现具有个性的好课。学生的科学素养才得以切实积淀。
总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学生不仅获取了科学知识,而且领悟了科学思想,了解了科学研究过程,掌握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培养和提高了科学素养。
第三篇:谈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论文
摘要:科学素养培养要依靠科学课堂上开展的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进行的,摆在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构建出一个个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培养要依靠科学课堂上开展的—个个科学探究活动,它也是科学课程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精神、方法以及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也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摆在我们每—个科学教师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构建出一个个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
第一,在科学课堂上,我们首先要做的是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营造一个充满科学气息的课堂环境,一个自由开放的探究氛围。这样的环境和氛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并让他们有大胆出色的表现。在一节《光的传播》的科学公开课上,教师在上课后首先做的是拉上了所有的窗帘,关闭了教室内所有的灯,将学生带入了一个黑暗的环境之中,接着问学生:今天的教室与以往有什么不同?在黑暗的环境中,学生的好奇心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注意力也就集中到了光的研究上了。
第二,课堂上的科学探究活动应体现趣味性,富有生活性,还要简单、易操作。我们的科学探究活动绝不能枯燥无味,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小学生,他们对探究活动的热情和投入程度主要取决于他们对此项活动的兴趣。如果失去了“兴趣”这一强有力的支撑点,我们在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就会流于形式,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成了无本之木了。为此,我们在设计和进行探究活动时,应紧扣“趣味性”,在活动的内容上选择那些贴近儿童生活的,让他们觉得科学课不仅好玩,而且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时也能用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如自行制作的指南针、手掌日晷还能帮助识别方向和估计时间。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来做科学,但我们面对的毕竟是小学生,在短短的课堂40分钟里,不宜将探究活动搞的太复杂,而要简单、典型并易操作。我在上《热空气与冷空气》这一课时,让学生研究空气受热后会怎样流动。其中有个小实验探究活动,用纸蛇转动来证明空气受热向上流动。每—个学生都饶有兴趣的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不同部位进行实验。当放到火焰上方,看到纸蛇向上转动的那一刻,大家十分兴奋,有人甚至欢呼起来:“纸蛇活了!”学生在自己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和兴奋感,这为他们或独立思考,或合作研究去“跳一跳摘果子”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但如果我们在课堂上的活动和实验让许多学生手忙脚乱,一片狼籍之后毫无所得,用不了多长时间,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
第三,1984年6月,应邀来华的兰本达教授给北京育才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自然课——《蜗牛》。兰本达教授上课后在提示了“放大镜”后便立马放手让学生研究蜗牛去了。—连15分钟,教授没有对整个班级的学生说过一句话,而是不时地穿插到每个小组观察孩子们的活动,常常单跪式地蹲在小组桌旁与孩子们一起观察。在孩子们的观察活动中,不时的挑逗、引发孩子的思维,“你是怎么想的?”“你怎么认为?”“能不能再看看,加以肯定。”……在此过程中,兰本达教授成为一个学生研究活动的参与者,一个激发他们思维火花的诱导者,一个当学生面临问题、遇到困难时提供帮助的支持者。当孩子们的探究进入“蜗牛”吃东西这一步时,兰本达教授及时地给孩子们提供食物的材料。当他觉得孩子们的观察研究快要衰减下来的时候,兰本达教授将材料从孩子们那里拿开了(以免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将孩子带人到这一课的研讨阶段。孩子们以教授为中心,围坐成一圈。在讨论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事实和问题,但没有一个是教授提出的。兰本达教授针对孩子们对蜗牛的黏液较感兴趣,而该研究方向又是中心问题,便将准备好的“粗糙/光滑、潮湿/干燥”等材料和蜗牛一起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进一步研究黏液起什么作用。在上述活动中,教授又成了学生活动材料的提供者,活动环节的调控者,学生交流问题、看法的组织者,探究活动进一步深入的引导促进者。从兰本达教授的这一课上,我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首先,在探究活动中,我们要把问的机会让给学生,鼓励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将探究起点交给学生;其次,在课堂上将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拥有充分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的时间。再次,我们要把“动手做”的权利留给学生,并尽可能的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科学探究就是通过“动手做”的方式来进行的,学生只有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起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观察实践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的精神等等,这些都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在探究活动中重过程而轻结果。苏教版《科学》教材中有一个评价表,就是评价学生该观察的是不是都观察了,该记录的有没有记录,该测量的有没有测量……如果这些学生都做了,那就说明我们的科学目标达成了。而且,科学课程的编写者也说,在科学课程中,很多结果本身并没有多大意义,因为科学素养的形成不在于探究的结果,而在于探究的过程之中。在课堂上,我们要悉心引导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反馈和指导。
“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我们要把我们的科学课堂变成活动的课堂,探究的课堂,只有在课堂上构建出高效的科学探究活动,这样的课堂才能成为每一个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的优良土壤。
第四篇:让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学生演讲稿
让好习惯成就精彩人生学生演讲稿
所谓“习惯”是指长时间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动作、生活方式、社会风尚等等,“好习惯”顾名思义,也就是良好的、使人受益的习惯。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国际化精英人才,为你们的健康成长奠基;我校实施了“三好习惯”培养方案。
一九八八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科学奖得主:“您在哪所大学、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是最主要的东西呢?”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学者回答道:“是幼儿园。”“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东西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道歉,午饭后安安静静地休息,要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可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是多么巨大!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在清晨尽早开始一天的工作,他每天五点半起床,做早操,喝杯牛奶吃块面包,然后就开始工作,当他习惯了六点钟开始工作以后,又努力再提早十五到二十分钟,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他三十几本教育方面的书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都是在早上五点到八点写成的。好习惯成就了一位举世闻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令人尊敬的、堪称美德典范的总统,他的诚实故事家喻户晓。他从小看得最多的一本书,是一本随身携带的小册子———《与人交谈和相处时必须遵循的文明礼貌规则110条》。好习惯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总统和一个伟大的人。
纵观历史的发展,许多伟大人物的成就都是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分不开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一生热衷于体育运动,这使他能以充沛的精力完成不朽的巨著;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坚持每天清晨默读墙上的好词、佳句,为他能写出脍炙人口的作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在撰写《资本论》时仍坚持每天演算数学题,以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达尔文从不放过任何一个观察大自然的机会,为他的科研工作积
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好习惯就意味着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那么,不良的行为习惯又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危害呢?
日本有一家食品公司要招聘一位卫生检测员,一位衣冠楚楚、气度不凡的年轻人自信地走进了总经理办公室,他优雅的谈吐,扎实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总经理的好感,没想到就在年轻人转身离开的时候,他下意识抠了一下鼻孔,这个不起眼的小动作并没有逃过总经理的眼睛,结果可想而知,一个没有良好卫生习惯的人怎么能够做卫生检测员呢?
2011年6月7日上午9时20分,一位来自贵阳市白云区的考生,行色匆匆奔跑至瑞金路的贵州省实验中学考场,却被拒之门外,此时距开考已经过去了 20分钟。迟到的考生无奈地哭着离开考场。泪水,值得同情;规则,必须遵守。“守时”,既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品格修养。不能小看“迟到”这件事,中国科学院资中筠女士的父亲(金融专家)资耀华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切失败从迟到开始。由此可见,一种好的行为习惯小到对一个人,大到对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乃至于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学们,初中阶段是一生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要严格按照《三好习惯》的要求约束自己,在行为方面:举止文明。不打架斗欧,不说粗话、脏话。使用礼貌语言;尊重老师,见面主动打招呼或问好。与老师谈话要起立,向老师递东西要用双手;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讽刺、挖苦同学,不欺侮同学,不称呼侮辱性绰号;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和环境,讲究社会公德,不乱涂乱刻,不随地吐痰、扔垃圾。在学习上:上课全神贯注,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踊跃发言,主动思维;学会合作学习,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书写规范、工整。在生活上:人人自立自理,热爱生活,文明就餐,安静就寝,保持身心健康。
诺贝尔奖获得者、智利诗人米斯特拉尔说:“许多需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等待/但是学生成长不能等/他的骨骼正在形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发育/对学生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
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在生活和学习中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终身,帮助我们走向成功,成就我们精彩人生。
第五篇:职业学校学生演讲稿—让技能成就人生
让技能成就人生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致辞的题目是《让技能成就人生》。
同学们,现实生活中,你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我最需要的是金钱,或许有人会说,我最需要的是有一份又轻松,且能获得高薪的工作,然而,我觉得最最需要的却是拥有丰富的知
识,拥有扎实的技能。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国的经济制度和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新科技的产业突飞猛进,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日新月异,人才供求市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我深感到,没有知识不行,没有技能更不行。
选择了瓜州冶金中等专业学校的你。也许你在校已经两年、一年或几个月,但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你应该领悟到:要想立足于社会,必须拥有技能。这两年,大家目睹了我校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火爆、抢手,尤其是那些动手能力强,有吃苦耐劳精神、掌握了一定技能的学生供不应求。
我校历届毕业的学生,有在沿海地区工作的、也有本地工作的,07级去年到江苏的同学,走上实习岗位不到半年,有几位已经成为车间班长或办公室文职人员,月工资最高的达到了2700元,09级风电专业部分到酒泉中材科技风电叶片制造公司的同学,凭着自己精湛的技能、专业知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有了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其它的还有瓜州本地、包头、连云港、上海等地的,只要是能吃苦耐劳、有一定技能的,现在都有着一份很好的工作。
同学们,你们在职业学校的三年,是你求真知、学做人、练技能的三年;更是你把知识与技能充分相结合的三年。你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这样的: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和职业学校行为规范。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多为他人着想,为建立和谐班级、和谐学校、和谐社会做出成绩。热爱专业,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技能,掌握技能,不断创新,用新的知识,新的技能思考和解决问题,把自己锻炼成“技能精、作风硬、效率高”的技能型人才。把我校能鉴定的计算机操作员、维修电工、风电检修员、电焊工等达到中级水平。身体是干事业的本钱。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强壮的体魄不行。我们在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同时,还要加强体能训练,增强体质,以适应你以后工作的需要。
同学们:一千个零比不上一个一,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话比不上一次行动。脚踏实地、勤学苦练就是根本。有位哲人说得好:“要想成为永久的常青树,第一要素就是修炼自己的根”。这个根,就是技能。同学们,要适应这个社会,最主要的就是靠技能。为了今天,我们要掌握技能,为了明天,我们更要练就技能。我们为技能而学,为技能而练。一个人有了技能,他就可以拥有事业,拥有明天,拥有一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