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普通高中外住生现象的科学应对策略
农村普通高中“外住生现象“的科学应对策略
东台市安丰中学教科处 黄剑(***)
摘要:本文作者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外住生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外住生现象”对学校管理以及社会治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几年外住学生管理的实践,提出科学应对外住生现象的策略。
关键词:外住生现象原因影响 应对策略
本来,在城市里的普通高中的招收学生,大多数是本城市里的一些走读生,农村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除了本镇的家住学校附近一部分学生以外,其他乡镇的学生一般都住在学校学生宿舍,并在学校食堂就餐,这部分学生被称为“寄宿生”,通常这样的学校也称为“全日制寄宿制”学校。然而,近几年,家长在校外租房,原本寄宿在学校里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吃住在校外的租房内,教育界把这部分学生,称之为“外住生”以区别于“走读生”。把这种现象称为“外住生”现象。
以某一农村四星级高中为例,2008年高三1009名学生中,有外住生196人。200届高三994名学生中,外住学生342人;2010届高三982中有外住学生468人,有的班级52名学生中,外住学生达到38人,其中男生住宿生仅有2人。刚开始,外住生大多是高三的学生,人数也不多,但最近几年,不仅是高三年级的外住生人数的比例逐年提高,而且高一高二年级外住生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大量外住生人数的出现对寄宿制的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笔者通过几年高三年级管理的实践,对大量的外住学生以及家长的接触与了解,归纳分析 “外住生现象”形成的原因,以及“外住生现象”对学校的管理带来的挑战,根据几年来外住生管理的摸索,提出科学应对“外住生现象”的策略,希望对农村普通高中的外住生的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外住生现象形成的原因:
根据近几年笔者的调查,外住生申请外住的理由有以下几种:
1、学生方面的原因:
1.1、生活自理能力差
生活自理能力差,是很多学生外住的理由,由于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是走读生,生活由父母照顾,或者在初中就是外住生,到了高中阶段,生活自理能力差,希望家长来照顾自己,处理生活的琐事。
1.2、延长学习时间的需要
由于寄宿生统一起床统一休息,在集体宿舍中,到了该休息的时间,宿舍熄灯,寄宿生应该休息。而外住的学生在校外晚上可以延长学习时间。尤其是我省实施“五严”规定以后,为了规范办学行为,外住生没有特殊情况,不在校上早晚自习,同时,寄宿生在教室学习的时间,省厅有明确的文件规定,有的学生希望住在校外,这样,学习的时间不受此规定的限制,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学习。
1.3、身体健康的原因
有些学生由于身体健康的原因,比如做过手术,不能在学校食堂就餐,或者由于患病,在集体寄宿中治疗有诸多不便,而申请外住;还有的学生睡觉打呼现象严重,影响其他学生休息,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生休息,申请外住。
1.4、集体宿舍条件差,影响休息
有些学生在学校住宿一段时间以后,认为班级集体宿舍晚上就寝纪律不好,学生晚上聊天时间长,影响自己的休息,第二天上课没精打采,而外住可以有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以保证有充沛的精力学习。
1.5、攀比跟风
有些学生看到其他学生外住,不顾家庭条件的困难,盲目攀比跟风,寻找各种借口,要求外住。
1.6、其他原因
有的学生由于身高较高,而学校的床铺太短,睡觉时,腿伸不直;更有的学生由于“调皮”,经常“犯错误”,家长只好来租房,“看”住学生。
2、家长方面:
2.1、过去“理想”的迁移
在农村,40岁左右的学生家长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不大,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子女考不上大学,因而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希望孩子能够考取理想的大学,实现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
2.2、“爱心”的驱动
由于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居多,不少父母担心孩子在校住宿吃苦,强烈的“爱心”使他们愿意放弃自己的工作在学校附近租房来照顾子女,给孩子提供生活上的方便。
2.3、经济实力的体现
经济的发展,使一部分家庭富裕起来,有的家长认为在外租房也是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体现,为了“面子”在外租房,愿意投资更多的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的甚至于高一时在学校附近买一套商品房,高中毕业后再脱手买房。
2.4、孩子将来抱怨,自己留下遗憾的担心。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要在外住,如果自己不去陪读,满足孩子的要求,将来孩子考不上大学,子女会抱怨他们,他们自己也会感到对不起孩子。留下终身的遗憾。
2.5、家长具有时间陪读或创造机会陪读
一些本来都在外打工的父母,为了照应子女,通常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母亲在家陪读。还有一些本来在县城工作的家长,想办法调动工作到学校所在乡镇工作,或早出晚归在校外的租房内陪读,有的甚至于把自己原来开的店面出租给其他人经营,来陪读。
2.6、严峻的就业形势的压力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要让孩子将来有一份好的工作,高考就要考上好的大学,要让孩子考上理想大学,高中选择外住陪读,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总之,家长们认为孩子单独住宿,更有利于学习,将来会考上理想的大学,找一份理想的工作。
二、外住生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虽然外住生住在校外,表面上看减轻了学校的管理负担,同时也确有不少外住生,住在校外,学习成绩取得明显进步或者高考取得较好的成绩。然而,不能不看到,越来越多的外住生的出现,给学校的管理以及社会治安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
1学校管理方面
1.1.学校宿舍与食堂资源闲置
农村寄宿制学校,为了妥善安排大量寄宿学生的吃与住,建造了学生宿舍与学生食堂,为了维持宿舍维修以及宿舍管理人员的开支,寄宿生高中的按照县物价部门的核价收取向寄宿学生收取一定的住宿费。如某县高中男住宿生的住宿费300元/学年,女生400元/学年,如果某校男生有400人,女生有300人,外出租房,学校每年的住宿收入减少24万元,宿舍维修与人员工资缺口不小。寄宿学生的大量流失,也使得学校的学生宿舍床位大量闲置;同时,不少学校由于食堂承包,就餐人数的减少,也带来承包金额的减少,从而带来承包人与学校由于就餐人数的减少,食堂收入的减少,造成经济纠纷,这一切,影响了学校的发展以及学校的运行。
1.2.教学质量下滑的担忧
由于外住生的自行决定起居时间,不少学生晚上“开夜车”或起床太早,造成睡眠不足,导致白天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甚至于课堂上打瞌睡。另外,一些外住生以为
晚上可以开夜车,白天学习不抓紧,养成慵懒散漫的习惯,做事拖拉。同时,由于外住生不上早、晚自习,教师担忧外住生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如寄宿生那样,能够在教师的管理下,得到有效的指导,从而学习成绩下降,学校教育质量的下滑。
1.3.离校后学生管理容易形成“死角”
一部分外住生的家长由于种种原因,不可能一直在陪读,学生家长离开后,一些外住学生缺少管理,容易形成管理的真空,一些自制力差的学生可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出入网吧、歌厅等中学生不宜进入的场合,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交往,交友不慎,引发吸烟、敲诈,斗殴等现象,这给学生管理带来新的问题。
1.4.部分学生心理压力加重
校外租房,以及家长或辞职或丢下工作来陪读,房租等生活费用,本身就是一笔较大的开支,寄托之重,期盼之殷,让有的学生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有的外住生如果成绩没有进步或者达不到家长心目中的理想值,家长就喋喋不休的给学生施加压力,还有的学生由于方法不当(熬夜)、考试紧张,反而影响学习成绩,家长着急,学生逆返。学习成绩形成恶性循环。
1.5.部分家长不懂科学的教学方法,帮“倒”忙
由于外住生不去学校上早晚自习,有的家长不顾学生的实际,盲目的请教师给学生吃“小锅灶”,有的今天补数学明天补英语,家长自作主张的安排学生的学习,打乱了学生的学习计划,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得不到消化,错题得不到订正,学生疲于奔命,基础不扎实,能力又上不去,学习成绩反而下降。
1.6.隔“代”教育,容易形成对学生的溺爱。
由于一些陪读的家长是祖父母(外祖母),他们更多的注重学生的生活。整天想办法改善学生的生活,千方百计的满足学生的要求,至于。学生的思想、品德、交友、学习等,或者是漠不关心,或者是想过问而力不从心,祖孙在一起生活,但是沟通不够。隔代教育,容易形成对学生的溺爱。
2、家庭与社会方面
2.1外住学生加重家庭的经济负担
本来一个学生上学,家中只要支付一个人的生活费用,但是学生外住,租房以及家长陪读,生活费用成倍增加。但就是租房一项,在某地农村集镇20平米的住房,不带卫生间与厨房间,租金每年是2000元左右,而住宿费每年一个学生只要支付400元左右。同时不少陪读的家长有原来家庭经济的创收者变成了消费者,给一些经济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2.2陪读家长大量的涌入给社会治安带来不少不稳定因素
数量庞大的陪读家长涌入农村集镇,带来了城镇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交通、餐饮、服务业、日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但是,由于空闲时间很多,孤独与空虚,陪读的家长久而久之,无所事事。有的在附近找临时工做,打发时间;有的几个家长聚集起来打麻将,或跳舞,打发时光;由于外住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租房变得越来与困难,有的一户人家,把房屋隔成很多小间。同时居住好几位(有时十几位)外住生,外住生家长性格的不同,涵养的差异,生活规律的不同,形成外住生家长之间的矛盾;有的外住生一学期要搬几次家,学生的生活也不安定,同时与房主之间房租的问题引发经济纠纷。有的家长由于赌博,影响家庭的和谐,极少数学生家长交友不慎,难忍寂寞,产生婚外情或者夫妻失和,有的甚至家庭破裂,或者争风吃醋,带来一些社会不稳定因素。
三、科学应对外住生现象的策略
尽管学生外住,家长陪读,终究不是教育学生的好办法,对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发展也是弊大利少,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外住学生的人数还会越来越多,外住生现象给农村寄宿制的高中学校的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学校管理要由原来的全
寄宿管理向寄宿与走读管理相结合的方向过渡。面对外住生现象,笔者结合近几年我校外住学生的管理以及本人的年级管理与政教处的工作经验,提出以下策略:
3.1转变管理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要家长有这个要求,(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学生外住是正常的现象,学校要转变管理的理念,要有封闭是的管理向开放式的管理过渡,要变“看管”式或“保姆”式的管理向学生“自主管理”发展,由单纯的“学生管理”向“学生与家庭教育管理结合”过渡。
3.2要关心和爱护外住学生
一些学校由于教育思想的落后,要么“一刀切”不许学生外住,由于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支持,引起家长上访,教育主管部门只好发文,要求学校不得强迫学生住宿。当学生外住后,学校又设置很多无理的规定,比如规定外住学生不得被评为校“三好生”或者“优干”。不得享受奖学金等。事实上学生外住原因很多,外住学生也是学校的一员,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也应得到应有的关心与爱护。不管是教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对待学生,不管他是走读还是寄宿还是外住,都要一视同仁。
3.3要加强对外住生的学习与生活指导
学校要重视外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指导,指导学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与休息时间,在自主学习的策略指导,合作学习的策略指导以及如何进行心理疏导加强自制力教育方面做具体细致的工作,要了解外住学生的心理困惑以及学习与生活的需求,针对性开展指导。
3.4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时学校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要加强有效教学的理论学习,在有效备课、有效训练、有效反馈、有效反思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杜绝满堂灌的现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保证寄宿生、外住生、走读生都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轻负担高效益的道路。
3.5要加强宿舍管理和食堂管理
学校还要加强宿舍管理以及食堂管理,尽可能给寄宿生以人性化的关怀。特别要注意学生的休息管理与安全教育,食堂提供的食品药既卫生,安全又经济实惠。解决寄宿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3.6经常开展家校联谊
学校要定期召开外住生家长会议,了解外住生的学习思想生活、交友心理等情况,给外住生以关怀,同时通过家长学校这一平台摆事实、讲道理,传授科学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方式,帮助家长提高教育子女以及与子女沟通的能力。同时从社会道德、家庭幸福、个人修养等方面对一些外住生家长的生活,做一些善意的提醒,敲敲警钟,尽可能形成一个安定和谐的外住环境。
3.7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由于外住学生生活的圈子狭小,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学校或年级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理解,加深了解,在活动中活跃身心,增加同学之间的交往,让自己的封闭心理逐步变得阳光。
3.8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对外住学生,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让学生具有倾诉的对象与合理发泄的通道,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耐挫教育,正确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自己与父母(长辈)之间的冲突。经常性的心理知识辅导,能有效的防微杜渐,能够让学生自己学会排解心理上的郁结,把一些恶性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的秩序。从而培养更多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合格人才。
总之,面对学生外住,家长陪读,教育工作者需要理性分析,科学应对。这样,才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
第二篇:学生上课“插嘴”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学生上课“插嘴”现象分析与应对策略
湖北省咸丰县高乐山镇一小向胜国尹成美
“插嘴”又被一些老师称为“接瓜瓢”。主要表现形式有两种:一是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时,学生未经请示,突然给你一句意想不到的话,打断教师的思路;二是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回答教师提问时,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这两种现象给老师们多少担心、多少困惑、多少欣喜与多少思考啊!
【分析】
一、“插嘴”现象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传统教学是“问答式”教学,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是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上一般不会出现学生“插嘴”的现象。这种课堂看似紧然有序,实则死气沉沉。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在这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当学生情绪高昂时,“插嘴”现象的产生是合情合理的、无可非议的,它不是“乱”,而是“活”,它是新课程条件下的教学景观。
二、“插嘴”现象是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途径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它要求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个性的差异,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张扬自己的个性,展示自己的智慧与才华。上课喜欢“插嘴”孩子的表现欲普遍比较强,往往都是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插嘴”往往是他们想表现自己,因而,总想找机会来“露一手”,这样“插嘴”成了学生自我实现个性张扬的最佳选择,因为学生是在一种没有约束、没有负担的的教学情景中产生的“插嘴”,这种个性的张扬是真实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它是学生的直觉、顿悟和灵感而迸发出来的创新性思维。
三、正确应对“插嘴”现象是教师展示才华的真实平台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教师的成长,使课堂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才华的平台。“插嘴”现象的产生将考验教师的教学理念、调控水平、应变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孩子感到他在课堂上是自由的,他是课堂的主人。如果你能营造一个自由的、安全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自然“插嘴”的就多了。如果只有“教学预设”,不允许预设以外的事情发生。这样的课堂实质上还是教师在主宰一切,说什么,什么时候说,怎么说,都是老师说了算,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都很紧张,他们是被动的,他们也不敢随便说话,“插嘴”的声音自然没有了,那无疑是一堂死气沉沉的课。教师如何正确应对“插嘴”现象呢?一方面当学生的“插嘴”不尽人意时,你怎样让学生愉悦地坐下来。另一方面,很多“插嘴”的孩子往往思维都很敏捷,他们思考问题的速度总比别人快,甚至超出教师的“教学预设”。当你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一旦他们没有机会展示,就不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想法,这时他们只有通过“插嘴”来实现。这种学生的“插嘴”往往是富有挑战的,你如何让学生的“插嘴”成为学习的资源,如何进行教学的“再次设计”,使“插嘴”成为学生探究知识、发现规律的新的起点,这对教师教学艺术是一种挑战。
【对策】
一、等待——给学生“插嘴”留有时空
等待非常重要,我们的教师要会做延迟判断,让学生自己来判断,而不是老师作为一个法官来判断,这是我们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我们老师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马上急于告诉学生,没有必要的。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空,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例如:教学15-(6+4)时,大部分学生会这样想:先想6+4=10,再想 15-10=5;可是,有学生这样“插嘴”了:“老师,我还有不同的想法,我先算15-6。”此时,教师唯有等待,让这个学生继续往下说:“15-6=9,9+4=13”,这时教室热闹起来了,有的说:“不对、不对!”有的说:“应该是15-6=9,9-4=5”,面对这些学生,给他们留有思考的时空,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
二、喝彩——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
《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面对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因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例如:在探究规律:14916()时,一般学生会这样想:1+3=4,4+5=9,9+7=16,所以()里面是16+9=25。有学生情不自禁地“插嘴”了:1×1=1,2×2=4,3×3=9,4×4=16,所以()里面是5×5=25。此时,我不是等待,而是喝彩:“你说得太好了!老师为你高兴!下面我们用画方格的办法来进一步研究其中的规律好吗?”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平方数与图形之间的规律。
第三篇:高技生心理解析与应对策略
高技生心理探析与应对策略 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 马会杰
摘要:高技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和中技生比较,他们更有主见,心理状态趋于稳定成熟,他们处于活跃而丰富多彩的青年期,是人生重大的转折时期,是人格塑造的黄金阶段。作为高技生的班主任,应该正确把握高技生发展的特点和方向,采取有针对性、有特色的做法引导、培养学生的教育工作。在本文中,笔者将由自身工作经历结合具体案例对高技生心理特点进行详细、系统的剖析并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高技生 心理
近几年,笔者一直担任高技班的班主任工作,所以给予了高技生更多的关注,高技生是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和中技生比较,他们表现的更有主见,心理状态趋于稳定成熟,但又未达到成熟,既有积极地一面,又存在消极面。他们处于活跃而丰富多彩的青年期,他们的心理有其特殊性,作为高技生班主任只有充分认识到这种特殊性,才能给予学生切实实际的教育引导。
一、严重的自卑感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
在社会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偏见的形势下,一些高技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前途似乎比较迷茫,而且大部分高技生是高考战场的失败者,他们的同学有的升入了大学,这更加剧了他们的这种自卑心理。然而他们又年轻气盛,具备强烈的自尊。这种自卑心理与强烈的自尊心交融在一起,使得他们变成了内心冲突的个体,表现在行为上无所适从,或者有些怪异,有时会用过激的行为方式掩饰自己受到的伤害。
案例:在一次实习课上,学生A与学生B因为实习工位的问题发生了口角,事后,学生A越想越气,感觉到学生B的言辞极大的伤害了自己的自尊,于是公然在车间向同学B大打出手,更让人感到惊异的是在班主任处理此事的过程中,学生A竟然对打人事件毫无悔改之意,还信誓旦旦的表态要承担全部责任。
此案例中学生A平时表现的很自卑,但是在他内心具备强烈的自尊心,正是这种外在的自卑和内在的强烈自尊使得他去动手打人,事后又大包大揽的表示承担全部责任,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这些其实都是自尊心不健康发展的表现。班主任老师如果不加以疏导,渐渐就会形成反社会的人格倾向。
二、喜欢交往,善于交往。
新生入学后不久,我就发现我班有相当大一部分学生热衷于加入学生会和校内的一些学生组织,班内竞选班委,他们也踊跃参加。而且,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校外打工,有的还被委以重用。其实,这些都体现出了高技生喜欢交往的特点,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都能感觉到,高技生喜欢和人打交道,他们很容易和老师打成一片,和老师成为好朋友,形成零距离接触,他们擅长“察言观色”,更能够善解人意,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人际交往。这些都表明高技生喜欢交往、善于交往的特点,他们交往能力强,交往频率高,而且交往的对象更加广泛,不仅仅局限于老师、父母和同龄人。
三、渴望独立,勇于表现自我。
案例:有一次,我针对部分学生违纪较多的现状专门召开题为“你怎样看'学生个人操行考评'”的主题班会,我的本意是想让同学们通过这样一个主题班会,更加详细的学习个人操行细则,更好的遵守纪律,没想到同学们竟然将矛头指向了我,提出问题,诸如“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为什么还要像小孩子一样的管理我们?为什么不允许留长发?”,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学校严格管理的不满。当然,我最后都一一做了解释和引导,局面才得以控制。
由此案例不难看出,高技生渴望独立,向往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不愿意接受老师、家长的约束,他们更愿意处在一种相对宽松的条件下学习和生活。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学会放手,允许学生犯错误,班主任只是要通过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自己改正错误。我们有的班主任老师很“要强”,对待学生是事无巨细,学生违纪,不管大小,都是声色俱厉的进行批评教育,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感觉到每天都生活在老师的严加看管之下,生活失去意义,有的甚至会走极端。
四、兴趣爱好广泛。
高技生处于一个兴趣广泛的年龄阶段,他们的对各种新生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技校学习压力相对较小,这使得他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多开展些活动。比如我针对我班部分学生爱好下象棋的情况,专门举办“象棋排位赛”,让他们通过比赛排出名次,选出“棋王”;还特意为两名吉他爱好者和一些喜欢唱歌的同学举办“美好明天演唱会”;平时我还经常开展一些体育比赛,比如“三对三”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羽毛球比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各种能力,还增加了我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极大的促进了班级团结。
五、学习方法、习惯欠佳,有厌学心理。
大部分高技生都是高中毕业,相对于中技生他们的文化基础并不差,但是他们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不会学而学不好,学不好而不想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动力严重不足,产生厌学心理与行为,形成学习上的恶性循环:越是不努力成绩越差,成绩越差越是放弃。
案例:期末考试后,我翻阅了班内不及格同学的高考成绩,发现有几个同学的高考成绩还不错,于是我分别与他们谈话。了解到他们平时学习也挺努力,尤其是在考试前也做了认真复习,但考试还是没能及格。这也许就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头吧!于是我专门召开“学习经验座谈会”,让同学们各自谈出自己的学习方法,成绩较好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还以自身的体会给同学们介绍不同学科的学习方法。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方法得到了改善,学习有所提高,成绩明显好转。
六、开放性格与内隐心理冲突
案例:学生小A入学时很活跃,性格开朗,重感情,但第二学期,该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常迟到、旷课,成绩很糟糕,有时还与同学发生争执甚至打架。看到这些现象,我几次找该生谈话,但效果不明显。于是我又试着与家长联系,但一直没有结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和该生的表姐用QQ聊天得知,原来这名学生的父母离异,他选择了母亲,而其母亲去了外地做生意,所以该生现在是自己独居,家庭的变故使得该生变得性格孤僻、易怒,遇到问题时又不想与他人倾诉,对生活失去兴趣。
通过该案例我们不难看出,时代和文化的开放性使高技生在性格上表现的更加开放,他们愿意也需要与他人交流,但这种交流更多的是在同伴中,他们尽管需要得到成人的指导,但总觉得更应有自己的隐私和秘密。但是,在心理咨询中或是与网友聊天时,很多学生却真诚向对方倾诉很多平时不会提及甚至羞于启齿的问题。这说明,他们的内心是想寻觅心理支持的,他们需要真诚地理解、关爱、呵护和帮助。认识到这一点,班主任平时与学生沟通困难时,不妨换一种方式,比如尝试用QQ聊天,或是通过邮箱进行交流,效果也许会更好。
七、异性交往目的更加明确,对“性”更加理性。
现在的高技生对异性交往上存在一种明显倾向:他们再也不会因为谁有异性朋友而大惊小怪,很多高技生甚至会认为没有异性朋友会被人笑话,而且有的学生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这使得他们交异性朋友的目的也更加明确,谈个心仪的异性朋友,以后组建幸福的家庭。文化媒体的“催化剂”作用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化,性问题在高技生中前所未有地开放和透明,他们对性不再一无所知,因此,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是认识什么是“性”,而是如何科学、理性地认识“性”,树立健康的性意识和性观念。
案例:学生A与学生B在入学后相互产生了好感,于是在第一学期就开始恋爱,我发现后分别进行了谈话,善意提醒他们过早的恋爱会影响学习,并与男方的父亲进行了沟通,没想到父亲竟然面露喜悦之情。而事实也证明,这两名学生非但没有因为恋爱而影响到学习,而且还在各个方面相互促进。目前,这届学生已经毕业,他俩感情稳定,双方家庭对此也非常的赞同。
此外,高技生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接受信息多,思想活跃,但是非标准不清晰;成就动机强,渴望干出一番事业,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向往美好的未来,盼望幸福生活,但艰苦奋斗精神差;自主自立意识强,但遵守纪律、关心他人与集体的观念比较弱;喜欢求新求美求乐,但也有不思进取、贪图及时享乐的倾向。
综上所述,处于新时期、新形势下的高技生有其自身的新特点,不同于中技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构成了高技生在发展起点上的特殊性,班主任平时应及时发现、及时总结,只有充分了解高技生的这些心理特点,班主任才能给予学生切实实际的教育引导。
参考文献:
1、今天,我们怎样做班主任.中等职业学校卷/班华、高谦民主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11
2、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创新/郑克俭,王作廷主编著.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7
3、教育教学中师德修养案例研究/孙雪策.-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6.2
第四篇: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及应对策略
摘要:
农村初中物理实验的开展,从实验设备条件,课堂的实施,以及学生的学习探究这几个环节都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教育资金的不足,教师观念陈旧,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课时安排不足,应试教育急功近利的影响等,农村初中物理老师只要克服以上困难,转变教学观念,肯于钻研,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一定会完成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使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条件下得到提高。关键词:实验教学
观念
延伸
验证式 探究式
设施
实效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知识来源于实验,为突出教学内容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应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能更好的掌握知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问题和实验操作的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养成学会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一、当前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滞后于城市物理实验教。
目前在农村中学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与城市教学的差距,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客观条件方面的因素
大多数农村中学物理实验仪器、实验设施极度缺乏,甚至很多仪器都还是十几年前的,象我所在的初中,现在用的天平和弹簧测力计还是十多年前的器材,天平和砝码有的生锈了,弹簧也生锈了,学生难以调平天平和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与现在所用的教才根本不能适宜。虽然部分学校经“普九”对物理仪器进行了配备,但部分易损易耗仪器得不到及时修理或补充,致使实验教学无法正常开展或很少开展。
(二)来自老师自身方面的因素
首先,农村中学物理教师实验素养参差不齐,实验技能技巧、设计实验的能力不强,部分物理教师没有受过专业的实验培训,没有实验操作经验。现有的物理教学一直沿袭过去的模式,几十年来,变化不大。从总体看来,物理实验基本上从属于物理理论教学,给人的感觉只是为了验证物理理论的正确性而存在的,教师的演示实验不是以“趣”、“疑”、“难”为诱导,而是老师在台上做,学生在台下看,当然这样做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无法替代学生的自身活动。学生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少;在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量技术的实验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化教学的实验少;各自独立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范围窄,与生活及生产实际结合得不够。这一状况明显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式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改革。
其次,有些老师对实验教学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不愿意开展实验教学。这主要表现为:
1、认为“做实验不如讲实验,不如做实验练习题”;
2、认为做实验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而考试时又不考学生实验操作,即使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查也不影响笔试成绩。
3、认为物理现象简单、司空见惯,没有重做的必要;
4、有些实验以前做过,但效果不好,不愿意设计新的方案进行实验教学;
5、有些实验准备费时,不愿意多用时间去准备;
6、有些教师怕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损坏仪器。
再次,有些教师因在思想上对实验教学重视不够。从而不愿意钻研实验教学方法,导致实验教学方法单一,这样防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二、造成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难以实施的原因(一)经费投入不足,实验仪器短缺
现在农村学校的实验设备大多还是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普九”验收时根据老教材配备的器材,部分农村学校的实验仪器已经损毁严重。尽管最近几年上级部门拨款为农村初中添加了一些设备,但相对于新课标要求的尚相差甚远,还不能解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之需。
(二)领导注重实效轻视实验教学
目前,学校教学工作压力很大,上级领导向学校要升学质量,学生家长看学校上省市重点示范学校的学生数有多少,学校领导和教师为了能向所有人有所交代,只能拓、反复研讨,向毕业班的教师提要求,给班级定目标,把上级要求的“精英教育”、“丰收计划”任务落实分解到班级。于是乎,毕业班的教师组织一轮一轮的复习,一次一次的联考,一番一番的“模拟”实战。毕业班的师生们整体都沉浸在“考”与“练”之中,以更加注重实效的“考与练”代替了“教与学”。
(三)教师自身因素淡化实验教学
首先是教师的思想观念问题。农村初中教师,学历层次低,或不是本专业的,缺乏正规的实验技能训练,他们对实验教学的任务要求不明确,对仪器性能不了解,对实验操作规程不熟悉,加之所处的环境不同,接受的教学信息量有限,几年十几年几十年的恶劣的教学环境,沉重的教学任务在思想上就淡化了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思维,更谈不上费时费力地去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教学。
三、解决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问题方法
改革实验教学课堂模式,探索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农村初中办学条件、学生认知水平、教师教学能力与城市存在差距,即使都是农村初中,发展也不平衡,享受教学资源也不平等。教师在组织物理实验教学时应该因地制宜,采用多样灵活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物理实验的操作能力,养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创新的能力。教师的演示实验应以“趣”、“疑”、“难”为诱导,而不是教师在台上做,让学生在台下看,这样通过学生的自身活动。自己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根据实验过程的数据以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与论证。学生实验大多属于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少;在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量技术的实验多,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深化教学要求的实验少;各自独立的实验多,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少;实验内容范围窄,与生活及生活实际结合得不够。这一状况明显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形式和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因此,教学内容必须改革。
(一)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与观念有关,要促进实验教学改革,转变观念是关键问题。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大行动,应该要从家庭、学校、社会来统一考虑。要让学校和教师,特别是社会上的人们认识到教育不能追求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着眼于未来,特别要着眼于学生在未来社会的作用与价值。
(二)强化实验练习从课堂到课外
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矛盾,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一些需要长时间探究才能有结果的实验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原
理》探究浮力的大小由哪些因素决定时,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外开展各种迷你小实验,如用废旧牙膏皮制作小船,用饮料做成溢水杯,来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还与什么因素有关。也可以用橡皮筋这样常见的物品去了解声音的音调的高低,弹力大小等关系。根据教材实验特点和青少年心理要求,精心设计课外活动内容,开展小制作小发明,科普知识答辩等,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又注意活动的趣味性,让实验从课堂到课外,延伸了知识的探索,又丰富了课外的活动,使所学内容得到理解和强化。
(三)、巧用身边之物,让物理贴近生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它渗透在人们日常生活各个方面,诸如推门、抬东西、跑步、划船、电梯、照镜子、喝饮料、等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构成了学生与科学最初的亲密接触,为学生学习科学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应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和生活用品,比如书、纸、牙刷、橡皮筋、饮料瓶、吸管、指甲剪等进行实验,则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它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新奇感和熟知感。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动机。
总之,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目前虽然存在一些实际困难,教师难以组织实验教学,但随着政府的不断投入,教育状况的不断改善,加之新教材、新课标的要求,中考实验题型的改变,考查由“验证式”转向“探究式”,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农村初中物理教师只要克服困难,大胆尝试,加强管理,优化物理课堂教学,因地制宜,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克服教学改革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上多下功夫,一定能够完成物理实验教学目标,一定会缩小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使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新的台阶,全面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廖伯琴
《物理教学探讨》物理教学探讨杂志 2008(2)张希博
《贫困地区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与思考》(3)候建平
《新课改下如何改进中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4)史维文
《中学物理》中学物理杂志社
第五篇: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成都石化工业学校 闵秀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的变化使他们心理上的动荡进一步加剧,所面临的心理行为适应问题是前所未有的,而这些心理行为问题只依靠传统的说教式、单一化和公式化的德育是解决不了的,只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既治标又治本的独特作用,促进中职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中职生
心理问题
应对策略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职生生源整体素质日益下滑,在学习、生活、成长中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一、中职学生心理发展存在的问题
1.自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都是因升学考试失败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学生群体中自惭形秽,对自身能力缺乏信心,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之他们原有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久而久之,便产生自卑心理。
2.逆反、情绪控制能力较低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过多或过早目睹社会阴暗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生活上自暴自弃,得过且过。
3.人际交往缺陷
青春期的中职生社会交往更加突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宣泄情感,但主动性不强,且缺乏基本的交往知识和技巧,因此他们往往会排斥他人的价值观念而树立自己的自我认同,以自己的价值观和是非观念去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在人际交往上往往会出现困惑,甚至有的学生会出现交往障碍。
4.盲目追求个性发展
少部分中职生属于这种类型。这部分中职生由于对学习无兴趣、无目标、无动力,对所学专业冷淡,精神无所寄托,其行为由紧张、压抑转向标新立异,盲目追求个性发展,主要表现在奇装异服,嘴叼香烟,寻求刺激,蛮横任性,目空一切,争强好斗。
二、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1.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方法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生活中每一天都有不愉快的事情发生。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不愉快”,可能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乃至自己的成长与发展。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与竞争,培养职业兴趣,提高应对挫折、求职就业、适应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有效学习,确立符合自身发展的积极生活目标,培养责任感、义务感和创新精神,养成自信、自律、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职业心理素质。
2.加强思想教育特别是理想教育
理想教育应从社会现状分析入手,让学生清楚社会和个人现实的差异,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异,从而尽量避免心理障碍;让学生明确美好的未来对每个人的努力都是公正而均等的。教育学生只有具备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为实现个人的既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能以正常的心态对待学习和挫折,同时,具备心理健康的素质。
3.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自信心
因中考的受挫,不少中职生几乎完全否定了自我,给自己贴上了“我不行,我很笨”的标签。而“我不行”的罪魁祸首就是对自己不正确、不客观的评价。要教育学生通过学会与他人比较、与自己比较、自我反省等途径,学会对自我的正确评价和认识,逐步培养自信心;使学生懂得他人的评价就象一面镜子,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积极的要肯定,消极的要积极寻找原因。因此,要经常提醒学生经常思考: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的理想是什么、打算怎样度过职校三年的学习生活、我的优势和不足在哪里等问题。通过自我反省,要深刻的认识自己,对心灵真正有所触动,同时不断形成自己一套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塑造自我,形成并具有自信心。
4.注重学生乐观向上性格的培养
印度有句古谚:“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对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青少年时期是性格形成、发展和逐渐成熟的重要时期,著名的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青少年时期称为人
格的再造期。要教育中职生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和提高综合职业能力,用智慧点亮人格发展的道路。著名心理学家容格有句名言:“文化的最后成果就是人格。”不少学生自卑、抑郁、嫉妒大多是由于对自身缺乏自信,而支撑自信最有力的基础则是知识和能力。所以加强中职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加强技能训练的过程至少是健全人格、优化人格的一个重要渠道,从而逐渐培养中职生积极自信地面对生活和乐观向上的性格。
5.让学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情绪是一把双刃剑。”即情绪既可以建立个体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也可以破坏或中断这种关系,而其中的关键是个体能否有效而积极地调节自己的情绪。相对来说,正处在青少年期的中职生,情绪内容丰富,情感体验也较深刻,反应强度大,更易冲动和走极端,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往往因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而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因此,中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中职生的积极情绪和高级情感,在与中职生交流时注意他们的情绪状态,尽量避免与他们发生直接矛盾和冲突。通过分析情绪产生的过程,帮助学生有意识的选择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即认知重评策略和表情调节策略,使学生努力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6.正确引导学生的恋爱观,树立正确的两性观念
教育的本质在于帮助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而没有性则没有人,不懂性也无法成为人。上海市经济管理学院袁晖江老师说:“过早地接触性行为以及不健全的性观念,很多都是因为性教育的缺失造成的。”可以说,性教育应该是整个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中技生的成长过程中,却很少能通过正规的教育渠道接触到两性的秘密,因此,到了青春期,对异性的渴望就格外强烈,越是神秘和朦胧,就越容易激发窥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与异性亲密接触。笔者认为,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是让学生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管理自己的有效途径,学校和教师可聘请相关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也可采取光盘分批播放,将分层次(男、女分开)集中教育与个别辅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明了自己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消除他们对异性的好奇心和神秘感,减少他们盲从无知的行为,使学生对性知识有必要的了解,对“性”有较为科学冷静的态度。同时,通过剖析异性交往过密带来的危害,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异性交往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性道德观念。让他们一时到在自己还没能力承担的时候,不应与异性过分亲密;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除了让学生懂得一些青春期生理的相关知识外,还可以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组织的书画、歌咏、体育等一系列的比赛活动进行迁移,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从而逐步培养健
康的情感思想,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总之,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不能回避和忽视,应拿出切实可行的良策,帮他们迅速摆脱不良心理的羁绊,在人生的道路上平稳健康地走下去。
参考文献: [1]俞国良.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用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王浩.简析中职生心理特征.教师,2011,(35).[3]程玲玲.中职生恋爱问题分析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