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职业指导》课程实验教材设计及教学策略
《职业指导》课程实验教材设计及教学策略
《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就职业指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内容,以及实施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途径都做了详尽而具体的规定。河北省教育厅在转发教育部《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开设职业指导课程。”遵照教育部关于“各级职教研究机构和教研部门要积极配合支持做好职业指导工作”的指示精神,市教科所职教室拟从“职业指导课程教学”的角度,就该门课程的教材设计编写与教学策略作些粗浅探索,以便为行政部门的指导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提供较为具体的帮助。
一、编写背景
(一)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
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是十分严峻的:2004年我国大学生招生已达420万,约占同龄人的19%;“三校”生(中职、中专、技校)招生约500万,两者合计900万左右。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大量下岗、转岗人员需要重新就业的也有近百万人。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做为农村新增劳动力,大量涌入劳务市场。有人估计“三峰”叠加起来的人数约有1500万人。按我国国民经济每年增长8-9%计算,每年可创造700-800万个劳动岗位。减去自然减员,理论上计算约有近一半的人,也就是说约有700万人没有工作可做。想想这是何等的严重问题!很明显学生就业问题是影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之一。
(二)学生就业模式的改变
我国已全部实行“不包分配,择优录用”的新型就业制度。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按照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进行。为此,毕业生的就业观和职业观必须与之相适应。要树立市场观念,打消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学校“包就业”的心理依赖,具备适应市场就业的主动性和承受力,更要具备参与市场就业的实力和竞争力。无论学生还是学校都应以市场和竞争为前提来考虑就业问题。毕业生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是由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市场供求状况来决定的,毕业生主动根据社会需要充实和完善自己是其唯一选择。
目前的问题是:就业模式已经变化,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并不能“按时到位”,学生和学校的想法和做法与现实仍存在着差距。就业观念与就业模式的差距、相悖无疑影响着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
(三)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角色技能发展”教育的薄弱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校并没有将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的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学生就业的严峻问题迫使我们不得不做深层次的探究,倘若能从学生的职业生涯、人生规划、职业角色技能发展等更高层面去认识把握职业指导工作,促使学生提高职业意识,改变就业观念和行为;倘若能使就业指导工作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实践经验的启发,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高水平的人文素养和了解、融入社会的技能,让其具备自己飞行的翅膀,无疑会对破解就业难题创造根本性的便利条件。
(四)学校就业指导功能的不完备
职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应锁定在:一是在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技能发展的教育内容;二是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三是开展创业教育。《职业指导》课程辅导教材的内容是针对学校该项工作的功能仍不健全,现行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材的内容仍显单调而设计编写的。我们组织编写的实验性教材力图使学校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健全其功能,充实其内容,以便全方位、成系统地应对就业难题。
二、编写原则
(一)符合培养目标和综合职业技能要求
以市场导向和自我发展相融合的就业理念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发展观,正确理解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祖国建设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及个人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理解职业角色能力是职中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充分认识就业这个人生必考课题对社会经济发展、个人发展的意义和价值;理解体会就业实践中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提早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意义。使学生成长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二)体现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教材关注学生就业最新发展动态和方式,教学内容以就业过程的实际需要和职业生涯规划必需内容为取向,力争做到学习与就业、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零距离”,主旨在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职业角色及角色转换能力。系统阐明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体现教材的适应性和实用性的统一。以满足三个需要,即社会需要、教学需要和学科需要。社会需要是指教材编写应能保证社会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具体说就是就业求职和整个职业生涯的规划设计都要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前提;教学需要是指教材编写应有利于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学习,特别是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符合辅导和自学的规律,特别是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学科需要是指教材编写应符合学科本身的知识结构,应有利于学生建立对“就业求职”、“生涯规划”学科性知识的认识并形成科学的思维和学习方法。
(三)体现教学组织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和心理特征、爱好和兴趣及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为学生提供适应就业政策需要、人才(劳务)市场需要、自知自测需要和职业发展前景分析、就业技巧解读等模块化的学习资源。可按顺序系统学,可按需要挑着学,可按兴趣随意学,无论学生学习还是教师辅导都很方便。要力求在教学组织、学习内容、教学评价等方面给教师和学生提供最具自由选择和个人发展的空间。为此,本实验教材编写中体现了“二基一浅显”(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浅显的基础理论)、“二特定”(特定对象即职校生、特定要求即求实效)和“六性”(思想性、实用性、灵活性、可读性、有趣性、全面性)原则。
三、内容结构
教材在内容结构方面安排了四个模块:以升学、择校为主的求学成才模块;以人生生涯、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主的人生目标、理想模块;以职业指导为中心内容的求职模块,以及创业教育模块。各个模块更侧重于过程性知识(实践)的传授,多数情况采用“订单式”教学,实际需要左右着内容设计,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思想。
(一)“求学”成才模块
针对目前学生升学、择校中的盲目性,向学生解说我们国家的有关升学政策,升学“立交桥”概况,大中专学校专业设置、专业性质、专业地位、专业前景,以及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类别和就业去向。使学生升学时增加对所选专业和学校的了解,可以避免升学择校中的盲目性,避免学非所用,学非所爱。另外,让学生了解现在的大中专不再是精英教育,上大学不再是鱼跳龙门九败一胜,而是四通八达的“立交桥”,想什么时候上就什么时候上。如:高等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网络大学);想脱产上就脱产上,想业余上就业余上,如:成人高考、中外合作办学等;甚至想出国留学也方便的很。升学、求学对于每个高中段毕业生来说几乎是可以自由选择的,不一定非得参加每年一次的全国统一高考。这样学生会在升学和就业选择中赢得主动。
(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学习模块
现代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要鼓励引导学生早些了解社会,早些融入社会,而不是让学生关门读书。实践证明职业学校的学生通过专业学习、专业实习等活动,已经尝到了早些了解社会的甜头。但如何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和锻炼这方面的能力,增加这方面的实践活动,目前的学校教育仍显薄弱。教材通过学生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设计,主动获取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各种有关信息;使学生自己了解自我成长、发展、成功、自信、快乐所需要的有关素质;使学生对自己的理想、前途提早有个较为清楚的规划,对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时时有着较为清晰的体验和认识。这无疑会对他们的专业知识学习、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以及立业、就业、创业意识和技能的提高大有裨益。
(三)就业指导学习模块
就业指导学习模块的内容包括:1.向学生介绍目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位居前列的主要职业群的行业门类、岗位所对应的专业技能要求、发展前景、资讯待遇、个人的发展空间等。2.自测(或在教师的辅导下)职业期望值(亦称职业抱负、职业理想值)。3.求职的具体技术如面试、简历制作、劳动合同签订等。4.职场成功经验。5.职业心理、择业心理等。
这一学习模块,主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自测、模拟、案例评析等实战性体会和技能培养,让学生真正掌握求职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提高求职的本领。
(四)创业教育模块
告诉学生,自己创业当老板也是一种就业形式,并且是高层次就业理念的体现。学生不只是给别人“打工”的被雇佣者,而且可以做雇佣别人的老板。做“老板”对人的各方面素质要求更高、也更难,当然也更受人尊重。这部分内容要向学生介绍我国的有关产业政策,选择项目的一般常识、考察立项的一般程序、做老板的一般素质条件、客观环境和经济条件等。鼓励学生大胆创业、教给学生科学决策、告诉学生要慎重对待。
四、实验教材的特色
实验教材(或称读本),融理论、实践、案例于一体。实现《就业指导》的课程目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的改变;强调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
(一)针对性
精简职业指导一般的理论讲解,突出职业实践中最常用到的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体会,突出学生职业意识形成的教育和求学、求职、立业、创业行为的改变。
(二)实践性
与其他教材相比较,多数情况下不讲或少讲理论,而多以实战要求内容充实。杜绝纯理论的讲解,努力把相关理论变成与之相应的“实践活动”。
五、教学策略
根据以上各点,对本实验教材的使用提出以下建议:
(一)力戒长篇大论的理论讲授和重复讲解
整个教学以实际训练和学生的自学、自测、自查为主线,通过采用以具体项目学习为节点,以任务驱动模式为教学进程控制思想,其核心在于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的进程安排与相应的任务联系起来,通过实际任务激发学习积极性,并将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教、学生学都以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双方的目的性与实践性都十分明显。对必要的理论知识、名词、概念要结合实践训练做精要的引导和提示就够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提示、自学、自测、自查、讲座、座谈交流、讨论、模拟、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练之以志,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过程性(实践)教学策略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这种方式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信息提供者、知识的传播者、标准答案的发布者或核实者。而成了“帮助者”、“协助者”、“协作者”、“活动组织者”,成了“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同盟者”,帮助并同学生一起学习,共同提高。传统意义上的“受教育者”、“学生”、“培训对象”也发生了角色上的变化,他们成了“参与者”,是活动内容和形式的主动创造者,是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同时也是教师的“合作伙伴”。教师要能设计出符合教学需要的典型任务,这个任务必须是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并且具有拓展深度,给学生留有探究的空间。
平等的态度: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面对学生,要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关系,教师不要层出不穷地“批判”、“揭露”学生的问题,也不要包办代替,为学生提供现成答案。可以这样说,教材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有不同的答案,甚至各人有各人的结论和答案,并且很难用一个标准判断对错。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教师要严格控制任务完成的质量,确定任务完成的具体标准和要求。
开放的心态:参与者要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参与学习和活动,主要分享自己的看法和作法,积极地与他人合作,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老师安排,或静听他人的发言。
问题设计的启发性:教学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思考价值和一定的开放性、发散性,以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与探索,形成多元的回答,生成丰富而个性化的策略。
一定的自学能力:对高中段以上学生说,自学能力大都可以达到读懂教材文
字的水平。关键是能否理解和深刻体验,对于要亲手做的内容一定要去做,不做就不会对内容深刻理解,更没有切身体验。没有体验何谈感悟,没有感悟何谈意识的觉醒和提高,没有意识的提高,一切行为便混沌如初。
第二篇:职业指导课程感想
职业指导课程感想
五月二十日晚九点三十分完成了本学期为期两周的职业指导课程,五月二十三日终于想起要写这个感想了,回想一下两次指导课程的内容,差不多已经忘了个八九成,被不明所以的人群知道了的话,一定会责备我学习不认真,但根据遗忘曲线理论,听了的东西不及时去复习,三天之后就会忘掉,有书可寻的知识都是这样了,更何况是没书可寻的讲座。于是看看借来的小量笔记,终于依稀记起那么一点点自己认同和有话要说的皮毛。
“人性常态的五大特点:自私、懒惰、贪婪、不负责任、追求即得到利益。” 这是我认同的第一个带有人性七宗罪的观点。人生来丑恶,每个人都有其不为人知又不得为人知的阴暗面,但正因为这样世界才得以平衡,试着想想,要是大家都那么无私的话,你买东西差几块钱,人家就整袋东西买下来给你,而且不要你的钱,你还好意思吗?再试着想想,要是大家都那么勤奋的话,假日不休息都仍旧在工作,那整个服务业不是要垮掉一半!因自私而丑陋、因懒惰而臃肿、因贪婪而一无所有,不负责任造就了人间悲剧,既得利益酝酿着战争时代,这个世界本来很简单,但就因为有了“人性”这二字就变得如此复杂。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是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管理的基石:
1、制度严明
2、奖惩分明,及时激励(作用)
3、监控。” 专业的知识,唯一的认知,不容置疑,这是我认同的第二个书本上白纸黑字写明的观点。严明的制度能够约束员工,遵守企业纪律,保护员工和企业利益;分明的奖惩能够起到激励和威慑的作用,进一步规范企业工作人员的行为;监控能够保证企业制度得以实施,同时也督促企业工作人员。
法立奸胥畏,心清案牍稀。高名令志惑,重利使人忧。
“保持差异化,让别人替代不了你。”
这观点我不认同也不反对,我先把话说完。被大学看似自由实质糜烂的生活弄得麻木的我时常回忆起那段被义务教育的生涯,发现我总是那么的与众不同。跟大家一起玩网络游戏,有人提议把网名改成差不多的,好让人一看就知道是互相认识的,这时我总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反对的;在大家都迷恋着网游的时候,我总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把电脑里的游戏删除得一只不剩的;当大家刚开始学习英语并对它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我也是唯一一个同时对日语也产生兴趣的人;当大家手里都拿着高端手机互相攀比的时候,我也是少数的低端手机忠实用户;当大家都把瘦作为美的时候,我又来发胖;当大家都说要享受青春都去早恋拍拖的时候,我却对恋爱提不起任何兴趣,反而对其本身产生了质疑和敬而远之的心态;当大家都说要认识多点人扩展交际圈建立人脉圈的时候,我再来对此感到厌恶,并拼命想保持自己的内心不被这当中的拜金主义同质化。保持差异化,或许真的让人代替不了你,但问题重点是这个差异化在让别人代替不了你的同时又让别人想不想代替你,就以上我的各种差异化而言,它们没有为我带来任何利益。
低劣的差异化和平庸的同质化,你会选哪样?
第三篇:职业指导课程 前言
前 言
本教材是一部适应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新趋势,力图充分体现行动导向、任务驱动、基于工作过程等课程改革朝流和设计理念,满足国家对高等学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材需求的实训式教材。也是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示范性立项建设院校漳州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指导体系建设”的项目成果之一。本教材在吸收国内同类教材合理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的结构创新、体例创新和教法创新,力图充分体现以下鲜明的特色:
1、教材采取“教案”和“学案”组合式结构
本教材由《大学生职业指导教程》(以下简称《指导教程》)和《大学生职业指导训练手册》(以下简称《实训手册》)两部分组合而成。《指导教程》类似传统教学中教师使用的“教案”,《实训手册》则是供教学中学生使用的“学案”。本教材为高等学校教学模式的彻底改革,为实现“教师中心”向“学生中心”的转变,提供了可行性范本。
2、教材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
本教材依据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倡导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职业指导的工作过程为载体,将大学生职业指导的整个工作流程,分为择业、就业、从业、乐业、创业、毕业六个指导环节,具体包括:职业目标选择、从业迷你训练、敬业素质提升、就业个性指导、创业白手起家和毕业程序顾问的基本教程和实训内容。旨在为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提供系统的解惑答疑和行为能力训练。建立环环相扣的职业指导工作流程与教学流程一体化课程体系。
3、教材一改“就”业指导为“职”业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数选用的“就业”指导教材,内容上主要是针对毕业生就业问题,重点进行就业、创业技巧和毕业生政策指导,素质教育思想不够突出。而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养成是一个过程,不是毕业前一蹴而就的事情,它恰恰是职业指导课的中心任务。因此,本教材打破了传统的“就业”指导思路,从“职业”指导角度出发,在原有就业技能训练的教材框架基础上,进一步突出了职业素质养成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努力弥补国内现有教材职业指导内容和素质教育不够完整的缺陷。
4、教材有利于实施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本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从业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毕业生自主能力为主线,采用非理论化的教学设计。针对职业指导六大流程编写的《指导教程》,做到节节有案例,《实训手册》堂堂能实训。换言之,《实训手册》就是本教材的全部教学设计,是学生上课采用素质拓展、职场模拟、角色扮演、游戏等实训化教学的“学案”。教师可按《实训手册》的设计,在课堂上全部实行互动式、实训化教学。而《指导教程》则成为教学的“参考书”,《实训手册》已成为实际的“教科书”。从而突出了高等教育以能力为主线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特色,体现了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互动 特征,彰显了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趋势和改革力度。
5、《指导教程》与《实训手册》相配套,便于灵活使用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因为这些学校有较成熟的课程建设理念,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师资队伍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互动教学新意识,也有较好的教学实训条件。考虑到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只有100所,目前国内120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现状,教材尚没有一步过渡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所以长于行动导向,能够开展互动教学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教师,可以以《实训手册》为教科书,以《指导教程》为教学指导用书,从实际出发,灵活开展富有个性化教学风格的课程教学。长于以讲授为主的教师和实训条件不足的院校,可以以《指导教程》为教科书,采取以讲授为主,实训为辅的教学模式。
由于国家规定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时有限,各类院校办学层次、学科专业、课时和教学硬性件条件的差别也较大,因此,本教材中设计提供的实训项目,不必完全采用,教学中可以对训练内容采取因地制宜的取舍。因为活动设计完整,学生完全可以灵活纳入课外班会、社团活动的内容,以弥补课时之不足。
6、本教材的适用对象
本教材的以上5个特点,决定了这部教材的定位,因此,在教材中没有单列研究生考试和硕士生和博士生职业指导方面的内容。
这部教材的主要适用院校范围有:
第一类院校:也是本教材的重点适用院校,是100所教育部、财政部立项建设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第二类适用院校:全国普通高职高专院校、重点本科院校中的应用技术院校; 第三类院校:近年专升本的新建本科院校、民办本科院校。第四类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国家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这部教材的主要适用人员有:以上各类院校和培训机构中的任课教师。特别适合于打破教师中心,突出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有较好课堂架驭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的教师。其中的互动教学实训活动设计和活动选择,考虑了合班大课堂的教学现实条件,因此,可以在大教室进行互动教学和现场实训。
可供各高等院校需负责学校就业工作的领导;教务处、就业指导机构、学生处工作人员;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教育研究和就业研究专家和学者,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管理、教学和研究中学习和参考。
2007年10月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福建省人事厅人事调配处黄正风处长、郝军副处长、罗曾桂同志组织福建省高等院校职业指导课程教材建设的专题研讨会。会上,各高职院校的20多位骨干教师,针对这本职业指导教材提出的框架进行了专门研讨。与会同志一致认为教材在体例上有很大的创新和特色,同时对教材编制也提出了宝贵的意见。福建省毕业生就业批导中心就业指导主管翁坤海,为本书研究提供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典型案例。全书由张艳研究员设计整体框架,并撰写“写给学生的话”、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四单元、第五单元第一部分、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
刘继芳撰写了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的第二、三部分,提供了第四单元、第六单元的部分案例资料。
李金莲撰写了第十一单元的第一、二部分。采用了郑育仁提供的部分资料。胡先文撰写了第十一单元的第三部分。
第二单元由温天山提供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真实案例。
第七单元第三部分的毕业生就业法规资料,由叶彩华提供,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整理,对文字进行了校对。对第二、第三流程进行了内容整理和文字校对。
第八单元1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专升本考试相关资料,由陈亚鹏提供,对第四、第五流程进行了文字校对。
《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训手册》对应《大学生职业指导实训教程》的单元,由张艳进行了框架设计并编撰了《实训手册》第二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九单元、第十单元。
刘继芳编撰了第一单元。张艳、刘继芳合编了第四单元和第五单元。李金莲、胡先文合编了第十一单元。全书各单元最后由张艳统稿。李金莲承担了全书的版式整理。陈亚鹏文字校对以及其它与出版相关事务性工作。
在教材编写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校内试用过程中,由基础部副主任黄必义主持,全校九个院系的职业指导团队,对本书进行过专题教研活动。编者根据研讨结果做了相应及时的修改。
在出版过程中,高等教育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戴延寿、黄启智,基础部黄必义,人事处林农,学生处姚俊、温天山、赵志华、教务处郑小霖,为本教材的编写和校内的试用给予了大力支持。
为保证出版质量,高职研究与评估所专门召开了学院职业指导团队组长会议,对教材框架进行了专题研讨,增加了教材中各团队在实际教学中设计的实训项目。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用了大量案例,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虽然在书中对参考文献和引文尽量进行了标注,但有个别资料是多年前积累,当时没有记下出处,现已无从查找,在此,对作者表示深深的欠意。
编 者 二○○八年五月
第四篇:汉语拼音教材解读及教学策略
改变
增趣 提效
——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拼音教材解读及教学策略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杭州余杭区天长世纪小学胡晓丽校长有关拼音教学的讲座。她主要是围绕“变”给我们讲了两个部分。一个是解读变化,第二是“改变”策略。
在我们的教学中,拼音教学的目标越来越明显,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拼音教学的目标是这样的:“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人教社副主任徐轶老师这样说(课件中)。
在本册教材的编写中体现了三大变化:1.教学时间后置;2.呈现方式变身,无论是字母还是音节在呈现的方式上都有所改变;3.识字数量瘦身。
第一点:教学时间后置。教材这样的编排打破了几十年来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固有模式,降低了开学即学拼音给孩子带来的学习困难。学生有了汉字口语发音作基础,再学拼音,就有了可借鉴、可参照的抓手,枯燥的字母符号以及拼读规则也就有了可“着陆”的依靠。
教材这一创新编排,降低了拼音教学的难度,是拼音教学实实在在的减负举措
第二点:呈现方式变身。字母的呈现方式以情境图为主,以前的教材也有情境图,单韵母的两幅和g , k, h的一幅,而这次部编教材都是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那么这些情境图到底有哪些特别的亮点值得我们老师去关注呢?首先一点画面精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13课拼音教学改变了以往单幅图呈现字母为主的方式,而是全部采用情境图画面内容选择的都是孩子生活中熟悉的场景,画面柔美,内容直观。我们来看一组对比,以前的插图基本以儿童画为主,而现在部遍教材以水墨画为主,色彩柔和,非常漂亮。其次故事完整。每幅图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加上想象,它可以有很多的情景。细细推敲,它不仅每一幅图一个故事,它还有一定的联系性。我们来看这两篇课文。两幅情境图就存在着联系。两篇课文z, c, s和zh, ch, sh, r 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而这两幅插图也有一定的联系。相信老师们一定能找到之间的联系,我这里就不细说了,在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点。然后是示音示形。声母部分基本是以示音示形为主,音形高度融合,而在复韵母和鼻韵母中基本是以读音带出韵母。在音节呈现上面,都是带调音节。每个音节都能对应一个汉字,做到音形义一体。这是第一个变化,第二个是将“教本”变成了“读本”。教材中除了b,p,m,f刚开始学拼读和j,q,x要揭示与ü相拼的规律其他的其他的都不是以射线的方式呈现。以an,en,in,un,ün为例,部编教材中呈现的拼读音节比较多,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拼读,其实这样的教本已经变成了一本读本。
第三点:识字数量“瘦身”。实验教科书在汉语拼音部分有70个要认识的字,而部编教材只有37个。从总量来看已经大大瘦身了,再从单课来看,实验教科书中在学拼音的过程中识字的任务是很重的。有时几乎等同于集中识字,而部编教材明显减少。
在教材改变的同时,我们老师在教学策略上可以有哪些改变让拼音教学更高效呢?2011版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是: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应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注意汉语拼音在现实语言生活中的运用。徐轶老师说(课件中)根据这些建议,胡老师总结出了四个策略:围绕整合,轻松,有趣,弹性这四点妙用情境图将拼音与情境有效整合,链接生活使学习变得轻松,采用儿歌游戏使课堂变得有趣,立足差异,让教学富有弹性。
第一个策略:妙用情境图来识记字母。拼音情境图有示音示形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1.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来帮助识字字母。2.我们还可以利用情境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这幅图中,粗看只有长颈鹿,狮子,刺猬,猴子,但是细细看,我们就可以发现在长颈鹿的脖子上挂着牌子,上面写着“值日”,包含本课中“zh”“r”,小猴子这边还有一只蜘蛛,这些呢只有细心观察的小朋友才会发现,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引导学生去观察和发现。3.利用情境图学拼读。这幅图中的内容很丰富,当我们的孩子发现图中的事物后,可以出示音节词,让学生去拼读,那么这幅情境图的功能就是把音节词和情境图中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4.利用情境图练习说话,可以先是单句练说,再连句说话,再创编说话,层层递进。
第二个策略:链接生活,让学生学得轻松。首先我们可以链接熟悉的物品。如学习ge时,可以链接哥哥,鸽子等。学he时,可以联系荷花,小河等等这些熟悉的物品来帮助学习拼音。学hua,gua时,由于是第一次接触三拼音,对孩子来说拼读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认识图片中的事物,不断地,反复念带有花和瓜的事物,才能慢慢地会拼读。还可以链接已学生字,联系学生已经学会的生字来拼读音节,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那么拼音学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我们可以让学生用拼音写写日课表,再写写同学的名字等等,既巩固加深了印象,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拼音的作用。
第三个策略:利用儿歌游戏,使拼音教学变得有趣。在学拼音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编一些儿歌或顺口溜。这些相信在座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也都在用。在教材中也有这样的儿歌,儿歌中往往包含了新学的音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圈一圈,读一读。我们在记声母的时候也可以编儿歌,还有标调规律等等,通过这样的儿歌,让一些枯燥的学习变得有趣。在教学汉语拼音中,我们还可以采用游戏的方式。,比如手指游戏,可以是一个人完成,还可以和同学合作,回家还可以和家长一起做一做,说一说,猜一猜。还可以用橡皮泥做拼音字母,这是用餐巾纸做到,就是通过这样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学习,帮助辨析拼音,增加趣味性。
第四个策略:立足差异,让教材富有弹性。
总之我们在拼音教学中要关注教材,读懂编排意图,关注学情,把握学生起点,关注课堂,坚持边玩边学。让我们的拼音教学更有效!
第五篇:电工实验课程教材建设探析
电工实验课程教材建设探析
摘要: 为了满足“电工实验”课程教学的需要,在深入研究本校人才培养方案和电工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作者结合多年授课内容及教学、科研经验,在教材中引入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努力做到教材为用而编,方便教师和学生应用。
关键词: 电工实验
教材建设
虚拟仿真
“电工实验”课程是电类专业和非电类专业学生从事工程技术的基础,电工实验教学担负着技能型、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前期培养任务,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将计算机技术与实验结合起来必将成为现代实验教学的必然要求;目前我校的电工实验设备使用率高,损坏率高,集成度高维修周期长,致使开课中可能仪器设备不够,利用现代科技条件并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在本教材中引入了计算机仿真辅助实验教学,教材中既有实际实验部分又有虚拟仿真实验部分;虚拟仿真实验的引入有效改进实验教学,弥补传统仪器的不足,可以成为现有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使电工实验课程能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电工实验教材建设的基础情况
编写的电工实验教材拟命名为《电路实验与仿真教程》,参与教材编写的教师包括有十多年的一线电工实验教学工作和从事多年的电工理论教学工作的人员,主要承担过《电路》、《电工学》、《电工测量技术》、《电测及电路实验》及《仪表与测量》等相关课程的教学。教材的撰写者具有10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对课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接受能力有一定的了解,阅读收集大量参考资料,如《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工实验及计算机仿真》、《电路基础实验》、《电工学实验教程》等相关书籍,为教材的编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教材主要的应用对象是我校电力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农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与自动化学院的自动化专业和电子信息工程的普通本科学生,以2014年招生为例,一年大约19个班型学生640人左右。教材对应的授课的主要课程名称为“电工测量技术”、“电路实验”和“电路分析基础”等,课程类别为专业基础课,性质为必修。
二、电工实验教材建设的思路
电工实验课程教材与我校电工实验室的“电工智能网络化试验台”建设配套使用,拟编写一定比例的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适合本科层次学生人才培养目标。教材以电路原理为理论指导,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依托现有的电工实验设备,兼顾相关课程的协同关系,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主线,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可以在教材中引入虚拟仿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出发,力求达到能够成为发挥电工实验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教程。该教材编写的出发点:
1.目前我校的电工实验设备使用率高(2014年实验室学时达1000学时左右),损坏率高,集成度高设备维修周期长且成本高,致使开课中可能仪器设备不够,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条件并充分挖掘现有仪器设备的潜力,在本教材中引入了计算机仿真辅助实验教学,教材中既有实际实验部分又有虚拟仿真实验部分;虚拟仿真实验的引入有效改进实验教学,弥补传统仪器的不足,可以成为现有实验教学的有力补充,使电工实验课程能更好地服务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
2.原选用的《电工测量技术》教材,本专科都在用,没有区分学生层次,不能完全反映出我校人才培养特色。涉及仿真的电路实验教材也有现成的,但是与我校的现有设备不能匹配,故不能选用。因此,要编写一本与我校电工实验室相匹配,且适合我校的发展规划及我校学生水平的电工实验教材。
三、电工实验教材建设的特色
教材编写主要分为实验基本知识、实际电路实验、虚拟仿真实验和附录四大部分,其主要特色如下:
1.实验项目丰富,注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教材既设计了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实验,又考虑了综合能力运用的综合性实验,也设计了培养创新能力的设计性实验。
2.实验项目分为实际实验和虚拟仿真实验两部分。实验内容将虚拟实验与实物实验有机结合,可以提高电工实验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灵活性强,适应培养方案的调整。16学时及24学时的少学时班级可以课前完成对应实际实验的仿真实验,课上能在有效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计划,且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32学时或者更多学时的班级可以在课上用仿真完成难度比较大的设计性实验,既可以避免设备的损坏,又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的运用情况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
4.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虚拟实验的引入可以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熟练虚拟设备后上课更能顺利正确完成实际实验,增强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结语
建设合理的教材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少走弯路,也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尤其是实验教材一般应与实验设备配套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建设合理有效的电工实验课程教材是必要的,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电工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俞俊民,于文波.电工测量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2]于文波.基于虚拟仪器的“电工实验”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研究与实践[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2):241-244.[3]李小珉,许炎义.合训专业《电子技术基础》教材编写的思考[J].大学教育,2015(2):63-64.[4]刘晓文,薛雪,陈桂真,石超.电路实验立体化教材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8-27.课题来源:沈阳工程学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