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

时间:2019-05-15 14:5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

第一篇:《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

《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一课题, 是我校承担的中央电教馆“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规划专项课题。课题批准号为063120585,研究学科为综合类,负责人是南昌市育新学校校长陈光辉,职称为中学高级教师。参加的主要研究人员有钱继芳、黄斌、熊建霞、李丽、徐文峰、杜玲、吴亚昕、徐娟、刘昌、全玲。课题管理员欧阳娅。

一、内容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为依据,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不断丰富完善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课课程资源,使学科资源科学化、信息化、多元化。使本课题研发的资源为教师的教学服务、为学生学习和能力的发展建立广阔的资源平台。

该课题试验在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学科的课程中进行,重点使教师与学生能够利用这个开放性的资源平台,让每一位学生根据自己能力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学习的需要,实施个性化的学习。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开发专题网站。辅之以观察、调查、访问、测验、学生作业分析、个案研究等方法。

二、结论与对策

1、教学资源开发的模式

(1)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

通过实验研究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资源之课件开发的模式即:遴选教学课题——完成教学设计——收集课件素材——制作教学课件——开展实验教学——进行课件评价——进入二次修改完善课件。在研究过程中,学科实验教师承担选择教学课题、完成教学设计、开展实验教学、进行课件课时评价等几项主体工作,同时参与课件素材的搜集和课件制作的全过程。尤其是对课件的及时评价反馈,有效指导了课件的二次修改,建立起课件开发者与课件使用者之间的沟通桥梁,使课件的制作始终为课堂教学这一中心服务,教学课件再不是流水线上工业化的产品,而是常用常新赋有个性的作品。

在课题研究的前期,建立了课题资源网页。该网页收集了实验研究过程中的教学设计、教学论文、教学课件目录以及课题问卷等相关文本资料,基本实现了课题无纸化管理。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我们发现由于该网页是一个静态网页,只能单机查看、使用。于是,课题后期在学校校园网站上增设了该课题的研究栏目,收录了课题研究中各项相关资源,实现了课题研究的动态化管理,方便了教师远程操作和网上互动,达到教学资源共享。

(2)师生共建的教学资源开发模式

通过课题实验,我们还发现学生不仅是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可以成为教学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师生教学资源共建模式为:课前预习——搜集资料——合作整理汇编——课堂展示交流——资源上传共享——评价、补充、修改。

该模式是通过让学生课前提前预习课文,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寻找更为详尽的资料。搜集资料的途径有很多:上网查询、阅读历史典籍、询问长辈等等都是学生常用的方法。在搜集资料之后,要求学生必须对要学课文对已搜集到的材料,学生还必须自己对它进行删减,挑选出重点。课堂展示交流,挑选、补充、删减材料。将搜集到的资料、研究心得、研究成果补充到课题网站中,使学生从中获得更多的体会与收获。

如初中历史课《火烧圆明园》,老师课前就有意识的布置学生在课外搜集许多相关的资料。有的学生搜集了各国侵略者抢夺文物时的贪婪,有的学生补充了“12兽首”的故事。有的学生摘抄了当时印度总督对侵略者自身抢夺行为的坦言。课堂上又让学生在网上开展学习,并将搜集到的材料进行整理与汇编,然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与研讨,学生们在丰富的资料中对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有了深入的了解,他们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又如教学小学科学课《形形色色的植物》,教师就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先是通过课件展示大量植物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了学生产生疑问,如:植物是怎样繁殖的?植物的身体构造是怎样的?植物能够运动吗?然后学生有的谈经验、有的翻阅书籍、更有的借助于网络对植物的世界进行探索,这时教师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点滴收获以文字、图片的形式上传到资源网。一位同学就把自己不认识的一种小草拍下来,挂在网上请大家帮忙,很快就查到了名字。课后教师还布置了课外活动。请学生课后在校园和家里寻找一下你的所知道的植物并进行简单分类,然后上传到资源网。一时间,校园内外以及网络上都成了学生探讨的空间。我们的资源网也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一个师生共建、共同利用的网络,使学生的“提高拓展”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2、教学资源应用的模式

在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各学科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开展了教学资源应用的研究,其模式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合作探究——补充指导——提出方案——总结得失——拓展延伸。

该模式是通过提出问题后,要求学生能够共同出谋划策,讨论研究方案,之后让学生通过合作共同完成研究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获得非常多的资料与数据,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总结出结论与成果。

如小学科学《蚕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教师就是利用课件向学生一一展示了蚕宝宝从一

粒粒小小的蚕卵进而孵化成幼虫,慢慢茁壮,吐丝结茧,最后又产卵的这童话般的一生。通过这样的视频片断,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生命体的循环周期,更让学生体会了生命的意义,使学生在惊叹之余,不免产生种种困惑,如:蚕是怎样吐丝结茧的呢?为什么蚕宝宝从小到大样子不一样呢?带着这种种疑问师生间展开了热烈讨论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通过交流细化观察的时间、方法以及怎样进行科学喂养等。在实施观察方案的过程中,教师鼓

励学生将观察日记、照片等素材公布在资源网上以供参考。学生在这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热情高涨,大家积极交流着各自的新发现。

例如:我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事件,对师生的震撼非常大,在悲伤之余,我们不禁要

进行一个深层次的思考:地震突发时,人们如果拥有足够的避难知识,伤亡的数量会不会少的多呢?如果这样的灾难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又如何应对呢?由此,开展了“地震知识你知多少?”的主题活动。同学们参与热情高涨,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影象信息,设计制作出包括地震成因、防震措施、震时防避、震后防疫和重建家园五个板块的主题网站。活动中,学生不但比较全面地了解了关于地震的相关地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人类最为基本的能力——“生存能力”。

经过四年的实验与研究,通过在课堂前、课堂上、课堂后充实我们的课程资源,我们网站资源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调查显示,有近95%的学生非常喜欢该学习模式,认为能帮助他们学习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主动搜集资料的学生也越来越多,问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学习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了。

本课题的研究验证了有效地教学资源和资源应用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地全面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感到教学资源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过程,尤其是资源网的可持续性要求资源的建设是个动态过程,不是一潭死水,更不是资料的堆叠,而是知识的关联和管理,因此每位教师都要参与进来,享受资源共享的快乐,体会资源分享的幸福。教学资源应符合教学目的明确,内容准确,表述规范,文本、图形、动画、音像、视频等各种媒体使用合理,搭配得当,层次分明,屏幕设计清晰高雅,色调搭配适中,生动活泼而又不失严肃,注意引导式启发,防止简单的书本搬家和呆板的说教,这些都要由骨干教师把关,确保资源的高质量。

在教学资源使用过程中,师——师交流,师——生交互,资源的可持续性和优化性特色要求资源是一个动态过程,资源要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资源的丰富和完善一方面来自教师间的交流,另一方面来自教师和学生的交互。我校资源提供了能够反馈信息的联络方式,比如邮箱、论坛、网上沙龙等。教学资源的应用无疑能为教学带来极大的便利,但绝不能只局限于资源所提供了素材或依赖资源的指导,要能通过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并能主动

提出更多值得探究的新问题,以拓展自身的知识范畴和思维,从而得到更长足的发展。

在研究过程中要通过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让实验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而使教师在今后的应用与开发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年级,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便于拓展。

三、成果与影响

(1)论文发表及获奖:

●《构建网络教学环境下协作学习的历史教学模式》《教学参考—2007年第七期》

●《初中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教学参考—2007年第八期》

●《新课程理念与七年级中国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的转化》《教学参考—2008年第三期》 ●《浅淡网络环境下科学课的合作学习》2006年11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征文中获优秀奖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008年9月获南昌市“三优”论文三等奖 ●《磁极的相互作用》登载于小学教学研究2008 8总第314期63页

●《科学课探究实践活动的问题与策略》2008年11月获全国教育技术学术征文三等奖。●《初中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作用》2008年12月25日刊登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总第79期》。

(2)获奖课例:

《奇妙的指纹》、《我们身边的动物》、《昼夜交替现象》分获全国课例一、二、三等奖,《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为什么一年有四季》获江西省优质课一等奖。

(3)获奖课件:

《植物的一生——花的探究》、《Touch your nose》、《关心天气》、《地震知识你知多少》、《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昼夜交替》、《为什么一年有四季》等课件分获省级以上评比一、二、三等奖。

(4)获奖教学设计:

《初二历史课系列》、《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我们身边的动物》《海峡两岸的交往》《北伐战争》《洋务运动》《改革发展中的教育》《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5)学生获奖:

●2007年我校学生分获南昌市小学生实验操作竞赛一、二等奖。

●2007年我校初中学生在南昌市纪念八一起义暨建军八十周年手抄报比赛中,获一等奖。

●2009年我校初中学生在南昌市庆祝改革开放60周年读书活动中获一等奖。

●2009年我校小学生获南昌市科技节团体一等奖。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本课题的研究着重在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三门学科中进行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通过研究探索出以教师为主体的、师生共建的两种教学资源开发模式以及相应教学资源应用模式。实验研究表明:教师与学生教学资源的使用者,但同时也是教学资源建设的参与者,其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有效地教学资源和资源应用模式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地全面发展。

四、改进与完善

师生需要的教学资源是全方位的,主要包括符合教学需要的素材、教学积件、教学设计、相关课件、试题以及能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活动资源等,如何进一步丰富教学资源的内容,是

我们今后继续研究的任务。

课程资源的应用无疑能提高学生观察与探究的兴趣,但绝不能让学生局限于课件所提供了素材或依赖课件的指导,要让学生能通过一个或几个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究并能主动提出更多值得探究的新问题,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范畴使学生得以发展。

作为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培训,加强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内容及开发技能训练,提高教师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能力。建立区域间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科学管理,在校际之间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互补和共享。做到内容的开放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第二篇:《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课题中初期阶段性研究总结

一、研究背景(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而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是计算机的大范围普及,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处处延伸。计算机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快捷的信息传送等特点,对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教育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现教育网络化既是信息时代的呼唤,又是科教兴国的需要。

新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更好的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改变教师在教学中“主讲”的角色定位,使教师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指导学生学习、研究学习方法、创建学习环境上来;为了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大的自由选择的可能性;为了能让学生通过教师的科学指导,在网络环境下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了能让学生开展丰富多采的自由选择的课余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动发展的能力。我校数学组根据学校具备比较完善的 校园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 1

拟开展《小学数学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实验研究,旨在利用校园网络,通过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立,给教师一个自由创造和自由发挥的空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平台。

二、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理论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现代社会是信息化和数字化的社会,“读、写、算、信息处理”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文化的四大支柱,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2、认识活动主体理论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新科技革命带来挑战,现代社会急需具有创新性的人才。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学生主体性的培养,为社会培养既具有相应的知识技能,又具有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竞争和合作精神,以及随机应变、办事能力强、工作效率高的人才。现代教学论认为,作为认识活动主体的学生,是具备丰富个性的能动的主体,教学过程的展开,既要重科学,讲规律;又要重情感,讲创造,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动学习上来。

三、实验内容和目标

1、利用校园网络搜集数学资源,了解教师对教学资源库内容的需求,确定了课题研究的重点。

2、教师利用数学资源库进行创造性教学,形成新型的数学教学系统。

3、重视教师培训,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整体水平。

(1)专家引领,提高研究人员的理论素养。

(2)专业培训,为资源库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3)资源开发教师培训,为资源库的开发提供质量保障。

(4)资源利用教师培训,为广大教师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服务。

六、研究成果

在两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数学资源库显示出了初步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在建立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正在筹建“小学数学新课程资源库”。

(1)资源包:小学数学人教版第1、2、3、4、5、6册资源包。

(2)数学百科:可添加以下内容:

数学史话: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渊源、由来和数学背景。

数学故事:介绍与本节内容相关的古今中外的数学故事、名人轶事、趣事。或以童话的形式再现数学知识,并配以漫画。

生活数学:与本节内容密切相关的现代社会的工业、农业、商业和科技领域中的国内外最新数据、资料作为课程资料的补充。学生以日记的形式展示数学学习的收获体会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内容。或展示与实践调查相关的资料。

(3)基本题库:分类建立基本题库,收集基本题、变式题、综合题、思考题和每一单元的能力测试题。

(4)真我风采:展示教师和学生风采,师生自我优秀作品展示。

2、正在筹建资源库优化组合信息资源,突出创造性教学的重点信息

我们知道,网络有天一般的广阔,海一般的容量,信息资源极其丰富。在课堂中教师怎样把握内容范围?怎样选择和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这就需要教师把握运用信息的重点。教师主要在校园网络的数学资源库内查找,避免了在众多信息中犹豫不决,受到无关信息干扰。课件中的教学内容及其呈现形式、教学过程及其控制的设计应由教师的教学设计所决定。不同的教师都有他本身不同的教学风格,教师利用制作工具自制CAI课件是一种发展趋势,也是教师自身的愿望。但教师往往为制作课件寻找素材花费大量的时间,甚至有时花很多时间收集到的素材,却因为素材的不灵活性而制约课件的表现力。

3、在资源库的支撑下,教学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所以我们面向21世纪的教育开放性和活动性,要求教学不能局限与课堂、书本和校内,必须开放教育空间,拓宽教育渠道,进行开放式的教育活动。那么、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应该是融合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数学教学资源库的最大优势就是能为我们及时提供各类有用的信息,这是数学学习的宝库。例如:教学《辨别方位》时,教师首先布置学生

查找有关辨别方位方法的知识,这一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由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自主获取知识让更多的学生学到了更多的知识。学生通过搜索获取大量的信息资料提交给教师,教师通过筛选后,提交到资源库。在课堂上教师展示了部分资料,如:怎样看植物的生长辨别方位,怎样看太阳,星星、月亮辨别方位,还有些学生搜集到怎样辨别长沙市的方位知识,很有实用价值;„„课后,学生可进入校园网的数学资源库进行本课有目的的阅读。这一教学环节是通过提供课外学习资源,充实课堂教学资源。

4、实验中教师水平提高,科研能力增强

在这一研究课题中教师拓宽了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过去教师查阅资料、获取素材,都是各自需要什么就查什么,没有把资料系统整理,用完后就丢弃掉了。如今教师可以把收集到的资料整理成资源包后提交到资源库,形成系统,有利于后来者使用。

七、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设想

我们的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资源包分类问题

科学的分类有利于教师的查找与浏览,提高使用效率。是按现有学校进行分类好还是按知识点分类好,值得进行更深一步的探讨。

2、资源重复问题

由于网上众多的教育网站是我们搜集资源包素材重要的资源来源,这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大量重复的内容。如何避免重复一致的素

材,也是今后我们研究的方向之一。

3、有效利用问题

资源库案例上交、上载资源库以后,如何使这些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并能得到经常不断的修改、完善,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4、评价标准问题

如何对一个数学教学资源包的质量进行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标准。教学资源库的评价指标(如素材丰富程度、分类与检索的科学性、快速性、易用性、智能性等)的权重如何确定等,还是一个有待我们去探索的问题。

2011年11月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

系统不是各组成部分的机械相加,而是体现各组成部分在系统中的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资源等要素,只有诸要素的组合结构达到优化,整个系统的功能才能优化。教学资源的恰当使用,能有效调整教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佳状态。

四、研究目标:

1、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及时体现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内容。

2、打破教材作为唯一课程资源的局限,合理构建数学课程资源的结构与功能,在资源的开发和应用方面,进行结构上的突破,体现时代发展的多样化需要。

3、有计划、有目的地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变革师生的教与学的方式,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4、应用课程教学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利用互联网等参与资源的开发与建设,贡献自己的教育成果并与广大同行交流、分享。

5、通过课题的研究,鼓励学生学会合理选择,有效利用数学课程资源,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研究内容:

我们根据研究的任务和目标,结合数学课程资源的特点与分布,确定课题研究的内容分成四个方面:一是校内课程资源的开发应用、二是校外课程资源开发应用、三是信息技术资源开发应用、四是其它资源开发应用。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对近几年来有关新课程方面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比较,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本课题的研究所借鉴。

2、过程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加强对变量的研究,不断改进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质量。

3、行动研究法。即行动者用科学的方法为解决自己实践中的问题而进行研究。其主要环节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

4、实验研究法:通过对实验因素和无关因素的控制,探索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实施原则、方法和途径,应用课程资源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调研、测试、开座谈会等手段。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了解课程资源的分布,发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实验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

七、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2006.9—2007.1)实验准备阶段。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通过调查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制订实验方案,提出实验假设以及完成实验的总体设计。

2、第二阶段(2007.2—2008.1)实验研究阶段。

按实验方案组织实施,抓好实验过程的数据收集,整理,加强实验过程管理,开展形式多样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研究成效,做好联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经验推广。

3、第三阶段(2008.2—2008.9)实验总结阶段。

对整个实验研究进行系统总结,整理实验材料,写好实验报告,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对实验成果作出鉴定,积极做好实验成果推广和深化研究。

八、研究措施:

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成立研究小组,落实研究计划

1、成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此项课题由溧阳市小学教学能手陈军老师任组长并主持研究,研究成员均为大专以及大专以上学历的中青年老师。这为课题研究提供了人才力量。

2、建立了教科研究制度。我校先后出台《竹箦中心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及《竹箦中心小学教科研奖励办法》,以此来规范和激励教科研行为。

3、课题研究直接纳入年终考核。对课题组成员的研究直接写入《竹箦中心小学岗位考核方案》,年终按各自的研究成效分配酬劳。并在发挥老师间相互竞争、自主研究的同时,我们又通过专设的集体成果奖,激发教师的团结协作精神,发挥他们群体自主研究的作用。

(二)加强业务培训,培养数学骨干

在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中,结合我校数学教学与研究实际,本着以科研促提高的宗旨,初步培养出了一批业务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数学教师队伍。同时加大数学教师的培训力度,让他们参与活动及比赛,以提高其学科教育能力。近年来,学校每年都要输送部分骨干参加省、市级数学新课程等方面的培训,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次,学校充分利用本校力量,组织数学骨干教师对其他年轻老师进行培训,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营造资源氛围,开发应用资源

(一)开发校内课程资源:

1、开发教师自身资源:

(1)开发和应用教师自身的情感资源。让情感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催化剂。教师用自己的情感输出,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教师充满魅力的语言是十分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自身的语言资源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资源包括导语、结语、评价语。

(3)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体态语能生动、形象、鲜明地揭示概念的属性,描述抽象数量关系的具体特征。教学中应让教师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情感神态等成为一种教学资源。

2、开发学科知识资源:

(1)本学科中的资源:

①开发本学科中的人文资源:包括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中外数学、古代数学的研究成果等。

②开发本学科中的德育资源:通过情境设计,数据计算,教育学生要节约一分钱、一张纸、一滴水,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好品质;通过地图展示,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的国家。

③开发本学科中的系统知识资源:就是要把数学各知识点相互联系,构成一定的体系。如商不变的规律、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这三者归纳整理在一起进行教学或复习。

(2)开发其他学科中的资源:

①开发语文学科中的资源:语文是和数学有着紧密联系的一门学科,语文学科中蕴含大量的词汇、丰富的语句和优美的篇章。我们可对语文学科中所藏有的数学资源加以合理的利用。

②开发科学学科中的资源:科学课中的自然现象、研究方案、探究活动、教学实验等都可对其进行细加工变成数学教学资源。

③开发体育学科中的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中用体育活动或体育知识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应用体育知识、体育信息来设计习题。

④开发美育学科中的资源:把美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中挖掘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审美价值。

3、挖掘教学生成性资源:

(1)挖掘教学中学生的优点资源: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闪动的亮点,把它视为一种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加以挖掘,以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

(2)挖掘教学中学生的错误资源:学生理解的偏差,思维的不深入,看待问题方式的不同,导致学习中错误的发生。如何利用这些错误,把它视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纠正利用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3)捕捉教学中动态生成性资源: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具有极大的潜能,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人,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中要多捕捉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及师生互动生成资源。

(二)利用校外数学课程资源:

1、利用生活化资源:

(1)把数学和生活中的“材料”沟通:数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现实生活中的图、表、形或实际情境、数量关系有时可作为数学课程资源直接加以利用。

(2)把实际问题和数学紧密联系:把数学学习与生实际活相联系,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综合应用。

2、利用图书报刊资源: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等媒体提供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我们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取和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材料。有时,我们还要对这些材料进行筛选、重组,加以间接利用。

3、开发地区乡土资源: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教学过程中要加以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可使学生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

4、利用实践活动资源:这里所说的实践活动是校内实践活动的延伸,是校外的实践活动。主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进行体验。如开展我是小小收银员、调查河水含磷量、设计租车方案等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1、收集音像资料资源:

可以开发录像带、光盘等音像资料。如录制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作为与学习内容相适应的问题情境,录制数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录制数学家的生平或故事,录制教学案例供教师讨论。

(1)开发和利用教学光盘、CAI课件、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

(2)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学生认知、引导学生探究、促进教学反馈。

2、利用互联网络资源:

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成为数学课程的资源。网络资源的开发更能突破传统课程的狭隘性,在相当程度上突破时空的局限;网上充足的信息可以使思路更开阔,多媒体强大的模拟功能可以提供实践或模拟实验,网络便捷的交互性可以使交流更及时、开放。

(四)开发其他相关资源:

其他相关资源是数学课程资源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解题档案卡、实验操作卡、习题试题、论文反思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应加以积极开发和应用。

(1)解题档案卡:解题档案卡,是记录学生解题正确率、解题错误率、优秀解法示例、错误解法示例等一系列有关解题方面的记录卡片。

(2)实验操作卡: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实验探究时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资料卡。

(3)习题试题:由教师、学生根据学习内容所编写的一些高质量的习题(基本习题、深化习题)和试题(或分类编写的试题)。

(4)教学设计:分为平时课堂教学设计和比赛课教学设计等。包括教案设计、教学片断设计、教学情境设计等。

(5)论文反思:教师根据平时教育教学实践所撰写的论文、札记、反思、经验总结。

(6)专家学者资源库:优秀教师或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教学论著、教学论文。聘请专家学者到学校对教师进行的讲座或继续教育培训等。

九、研究成效:

通过两年的尝试和实践,在广大教师以及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和积极探索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资源开采扎实有效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广大教师能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扎实有效地作好课题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真抓好数学课的教学。教师所教学的数学课都力争上成公开课,并且在上课之前备好课,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同时写好教学札记。

2、利用相关学科为学生拓展数学知识。利用教材(主课和术课)中的数学知识点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感到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时不用。

3、在兴趣小组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热情。兴趣小组活动开展认真有效,要求做到活动前有备案,活动中有记录,活动后有小结。从活动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创造的灵感。

4、校园网站开辟易教平台、电子备课栏目,组织教师学习培训,开发应用。同时网站上传了多个数学类网站,如数学快船、圆的周长、七巧板等。

5、利用好校园广播电台。在学校广播电台开辟数学广角镜栏目,每周一次对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宣传。内容有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小百科、趣味生活数学等。

6、用好学生作业错题集、制作设计解题档案卡、深入研究探究记录卡、开设班级小诊所、指导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和数学小日记。

二、课题研究不断深入

通过本课题的实验与研究,我们把数学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多途径、多层面进行课题的深入研究,开发学生的数学潜能,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1、积极创建学校数学研究及课题网站。学校创建了“茅山老区小学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研究”、“提高小学数学日常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等数学课题网站。网站以理论学习、研究反思、成果展示等为栏目内容。为课题实施研究提供了广泛的资源。

2、筹划开辟“数学类”图书馆。图书馆以数学类读物为主,有《数学史话》、《数学解题策略》、《数学小百科》等。学校相机开展了数学小报制作比赛、数学小论文写作比赛。

3、大力创办校园数学导报。学校还创办了以《数学报》为主,以《数学1+1》、《生活数学》、《数学在线》等为辅的数学类小报。通过设计制作评比,激发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解题能力。

三、课题研究经验积累

课题实施以来,广大教师注重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方法,能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武装自己,并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

1、教育观念有所更新。能够重新申视和定位教师角色。认为教师应该是学生科技学习和创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课里课外善于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正因如此,学生创造的火花才能迸发,实践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

2、评价方式发生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要求。在新课程理念的支撑下,我们更要用一种新的评价方式去评价。可以是自评,也可以是互评,然后根据其不足加以改进或更新,再进行二次评价,力争使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

3、资源挖掘真实深广。数学课程资源蕴藏于校内外所有数学教学实践活动之中。我们不仅重视开发校内外的数学课程资源,我们还注意到数学老师本身所具的基本条件资源。努力开发利用与数学教学相关的隐性课程资源、网络资源等,并要对资源进行分类归总、综合运用。

四、课题研究成果累累

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我们在课题资源开发应用课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获溧阳市校本培训先进单位称号、数学教研组溧阳市优秀教研组称号。王红霞等4人获溧阳市优秀教师称号,陈军等8人获溧阳市“四类”教师称号,王青来等4人在市基本功竞赛、评优课比赛中获奖。潘建新等3人作市级讲座,吕科等13人上市级课计二十余节。课题组成员参与“茅山老区小学网络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提高小学数学日常课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等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课题组成员撰写的《浅谈小学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数学教师,你也是课程资源》等三十余篇论文发表或获奖。数学专题性网页《轴对称图形》获市一等奖,数学课件《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获市二等奖,多名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案例获奖,多名学生数学小论文发表。广大教师用好错题集、制作解题档案卡、研究探究记录卡、开设班级小诊所、指导学生撰写数学日记„„

两年的研究,两年的摸索学习,虽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领导对我校的关怀与厚爱,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领导表示忠心的感谢,同时也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就课题研究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指导,便于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研究!

第四篇: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数字化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数字化研究

摘 要 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对实际教学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7-0069-02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走进信息化、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与课堂教学整合成为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教学资源的数字化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可以展示丰富的画面和绚丽的色彩,这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作用。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为教学提供更大的便利,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教学的全面发展。利用数字化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是运用线条以及色彩表达美的一种艺术形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但是在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授美术的理论知识,按照教材上的内容来给学生介绍各种类型的美术作品,了解不同的作品风格等,学生对于美术的认知只是停留在教师的讲解以及教材中的图片上。长此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会对学生失去吸引力,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并没有真正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新鲜有趣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采取更加有趣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融入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大量的网络资源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教学内容不仅仅局限在课本上,还可以搜集一些其他的资源来丰富教学,扩展学生的知识面,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资料的展示,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影子的游戏”这一课时,除了教师的介绍以及对课本的了解之外,教师还可以找来一些唯美的影子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影子不仅是变化多端的,还可以以艺术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需要从多种角度来发现事物的美,才能够感受到美术学习的乐趣。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虽然注重的是基础教学,但是并不是简单地教会学生涂涂画画就完成教学任务了,其最终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美术作品的感染和熏陶来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作品当中蕴含的美。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通过语言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讲解,学生没有直观的感受和体验,再加上自身的生活阅历比较少,并不能形成形象的认识。教师要注意到这一点,通过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等来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利用一些图片或是视频等来再现一些情境,让学生可以获得视觉体验,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感受美术作品的意境美。这些工作应该在教学准备阶段就完成,教师可以采用课件的形式来将一些图片或是视频等展示出来,让学生进行观看,改变传统单一讲解的模式,以更加形象生动的形式来让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感觉更加轻松自在,并且通过欣赏激发兴趣,自主地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论,在不知不觉间提高审美能力。

比如在教学“走进大自然”时,虽然平时学生对于自然景色有一定的认知,但是毕竟年龄还比较小,对于自然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还有很多自然美景是他们没有欣赏过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的形式将这些图片风景展示出来,如草原风光,一望无际的草原加上遍地的牛羊,然后给学生播放一些具有草原风情的歌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大草原中,感受到美术的意境。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谈一谈感受,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有主动判断和评论的能力,逐渐提高审美能力。结合数字化资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教学在满足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在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的前提下,适当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考虑一下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此作为教学的突破点。兴趣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要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通过网络资源的形式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对一些之前没接触过的事物产生兴趣,愿意去研究和探索,逐渐激发和培养创新能力。在美术教学中,当然也要对学生的绘画能力进行锻炼,但是简单的纸笔绘画的形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利用数字资源来开展不一样的美术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既能够锻炼学生的美术技能,又能够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1]。

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利用电脑亲手制作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人,贺卡的形式以及内容都不受限制,全部按照学生的意愿来进行。这些贺卡可以是生日祝福题材的,也可以是感恩、感谢题材等。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一些信息资料,然后进行图案的制作和选择、色彩的搭配、整理样式的设计等,这些需要学生独立思考。要想让自己的贺卡吸引别人,就需要投入更多的心思,积极思考和研究,制作出更有创意的作品。在这期间,学生的创新潜能会被激发出来,没有了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进行设计,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提高创新能力[2]。利用数字化资源,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除了在美术课堂上开展一些教学活动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数字化资源,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美术其实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其他学科实现综合学习。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教师要学会整合信息资源,丰富教学的同时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多种形式开展美术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更加灵活。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种教学软件不断涌现出来,应用于美术教学的软件也比较多,可以让学生实现在电脑上进行绘画练习,利用软件来进行美术设计等,多种形式可供学生选择。教师也可以据此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

比如,教师可以开展电脑绘画设计比赛,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来选择报名。绘画是有一定要求的,以任务的形式随机下发,学生可能接到为文字配图的任务,还有简单的封面设计任务,不同形式的任务给学生增加了挑战的难度。并且这一实践活动是竞争性的,会评选出比较优秀的学生并且给予奖励。这样一来,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他们能够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从多方面发现自己的优缺点。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结语

总而言之,教学资源数字化为小学美术教学带来很多的便利条件,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融入信息技术之后,小学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更高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的开展,对学生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韩春宇.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中国人,2015(1):23-24.[2]于立民.课堂教学中小学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6):32-33.

第五篇: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小学科学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东北镇中心小学校

王春华

一、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资源从孩子身边常见的事物做起

提到学校科学课程资源,过去有许多人有这么一种片面的认识:认为学校科学课程资源就是教材等书籍。这些书籍的确是科学教育的重要资源,但它们决不是科学教育课程的唯一资源。事实上存在于学校之内的课程资源种类很多,除了教科书以外,课程资源还应包括诸如教师、教育管理者、学校图书馆、网络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生物角、生态园、科技园地甚至花草树木等。

还有许多人提到科学课程资源总认为那是个神秘和抽象的概念,其实恰恰相反,它是非常具体和鲜活的。作为科学课程资源,它们往往就是孩子身边的一些常见事物,而这些常见的事物往往会给孩子以具体形象的感觉,也容易令孩子对它们产生亲切感,多种多样、具体鲜活的资源还易于引起孩子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欲望。我们身边的花草树木可以作为帮助小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很好的课程资源,它们的身上蕴藏着丰富的值得孩子们探究的、有价值的内容。以一棵小树为例,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提出许多问题如:这棵树叫什么名字?它的生长需要哪些条件?这种树到了秋天会落叶吗?有些树为什么到了秋天会落叶?水分在树内是怎样运输的?树是怎样吸收养分的?如何证明它进行了光合作用?有哪些昆虫对它的生长造成危害?如何防止这种昆虫对它的侵害?如果没有阳光,小树能活下去吗?能活多久?它与我们人类存在什么样的关系?等等。

孩子可以通过调查、访问、查找资料、设计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孩子对于生命世界多样性的理解、对于生物生命周期以及生物的基本需求的理解都会有新的认识,孩子的科学意识、科学能力通过这些活动也会得到有效提高。

二、贴近小学生的生活,从小处做起扩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体验

小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利用好多种科学资源,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例如,许多学校中都有小池塘的存在,在一位课程资源意识很强的教师眼里,小池塘便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它里面蕴含着许多可供探究的东西。如,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这个小小的生态系统究竟生存着哪些小生命?经过一番调查,学生不难发现:池塘的岸边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还生活着许多诸如蚂蚁、蚂蚱,蚯蚓、蜜蜂、蝴蝶等小动物;池塘的水面上漂着浮萍,还不时地有蜻蜓、水蜘蛛在活动,池塘的水面下生长着水草、鱼类、青蛙还有各种浮游生物。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些生命都是怎样生活的?它们之间有联系吗?这里面是否存在着食物链?如果将整个小池塘封闭起来,少了某种生物,是否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影响?有哪些情况会对小池塘造成污染?如果池塘里的水受到了污染,哪种生物首先受到伤害?有哪些措施可以保护小池塘,使它免受或少受污染?在对这些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将问题拓展开,如:由对小池塘保护的思考,你对我们的城市环保有哪些建议? 这样,一片小池塘便可被我们用来作为锻炼学生观察能力,认识动植物,理解生态系统成员间的关系以及环保重要意义等方面具体、鲜活的课程资源了。

三、充分利用已有的图书资源

在校园当中,我们平时用的课本以及各种各样的图书资料是最为常见的课程资源。许多学校都建有自己的图书馆,图书馆中的各类藏书、报刊也是我们宝贵的课程资源。此外,许多家长也为自己的孩子购置了种类不同的科普读物。这些读物利用好了,便是一笔不可忽视的精神财富。

布于各个学生家庭中的图书资源加以充分利用,我们可以以班级为单位,建立起自己小小的图书馆。我们可以对每位学生家中的科普读物进行普查登记,随后对它们进行整理分类,按顺序将这部分读物登记在册。有了这样的小册子,每位同学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爱好向拥有的同学借阅了。这样不仅可以使存在于每位学生家中的图书资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友好、相互帮助、爱护图书等可贵品质。同时,学生相互间的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四、立足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开辟科教天地

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土地或学校的自然环境开辟科技园地、饲养园地等科学教育基地,如能将老师与学生发动起来,自己动手建设生态园、生态馆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大有帮助。有一所小学地处城乡结合部,这所小学的师生一起动手,开动脑筋,充分利用当地的动植物资源,采集标本,自主设计与建设,在经费不足,空间有限的条件下,建起了蝴蝶馆、植物馆、鸟类馆、生态馆等五个室内主题场馆。他们还改造了校内原先狭长的垃圾场,建成了一个生长着大量植物,生活着鱼虫花鸟并点缀着亭台、池塘的室外生态园。这些场馆的建设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形成了他们的团队精神而且还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供了大量鲜活、生动的素材。

五、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 教师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动有科技特长的教师,结合学校的优势所在,开发学校的特色课程,开展多种多样的科技活动,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对达成科学课程的目标将起到重要作用。

小学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与场地,组织学生成立各种兴趣小组,利用节假日走出校门,结合一些诸如“爱牙日”、“无烟日”等特定时段,开展一些主题活动

下载《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历史、地理和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同步教学资源目录20.7g

    小学科学同步教学资源目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学科同步教学资源 小学科学(一) 01:四季变化对动物的影响四季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02:太阳能的利用日晷04 日食月食06 观察星空四季星......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地理作业

    《科学命题—作业和命题的研究与实施》初中地理作业 凤矿中学 冯国强 1.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学业评价的新内涵是什么? 答:(1).现今国家又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

    教学论文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和研究

    小学科学命题评价现状分析和研究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评价方法多样,其中笔纸测验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评价的重要工具,笔纸测验评价结果对于科学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具有较强的导......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成性资源研究论文

    摘要:语文是学习我国历史文化知识,继承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科目。所以,从小学开始语文就是我们的必修科目。但由于语文知识涉及的内容太广,内容又相对的零碎,存在很多细枝末节的东......

    小学科学-电路的研究教学设计

    第八课 电路的研究 一、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八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 二、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简单的电路 2、知道开关的作用 3、判断容易导电的材料 4、认......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科学素质的培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探究式的科......

    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5篇)

    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单位: 姓名: 【摘要】科学探究是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一节课是否能将科学探究活动落到实处、产生效率是科学教学的关键。促进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是小学......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小学科学教学观察能力培养研究 绥德二小 高艳妮 一、教师要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意识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