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学生类型特征分析与德育工作策略研究(教育导刊发表)
初中学生类型特征分析与德育工作策略研究
梁丽华
[摘要] 初中学生仍处于个体身心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不同个体因心智发展水平等因素的不同而各有差异。文章从学生个体的类型和特征等方面分析入手,结合初中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研究学校德育的针对性策略,并从德育工作的共性特征进一步探讨良性互动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促进和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类型特征德育策略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心智及其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等原因,总会有部分优等学生学习成绩相对领先,有部分后进学生学习困难或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学习成绩明显低于从其智力水平来看应当可以达到的水准。如何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开展专项辅导和教育,引导优等学生从优秀到卓越,帮助后进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成绩,无疑都是德育工作者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初中学生个体的类型和特征等方面分析人手,结合初中教育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策略,并进一步探讨良性互动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促进和指导性意义。
一、个体类型分析
现有教育理论和实践更多关注对后进学生转化的研究和探讨,而对优良学生的研究和探讨相对较少。威廉和斯特沃斯根据学生认知与社会性发展上的不同特点,将后进的学习困难学生分为五类:假性学习困难、行为缺陷、言语组织缺陷、非语言组织缺陷和综合缺陷。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吴增强从智能发展、认知加工、情绪和动机、行为等方面,对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并将学习困难学生划分为四个主要类型:暂时性困难、能力型困难、动力型困难和整体型困难。
借鉴以上有关学习困难学生的分类理论,结合初中德育实践的心得体会,笔者认为学生的学习能力、精神状态和外部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根本原因,而学习能力、精神状态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也势必影响和引发学生学习成绩的变化。从单个学生来看,除特别事件外,特定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是相对确定的,且外部环境因素往往通过对学生精神状态和学习能力的作用而间接形成影响。因此,从发展的角度,可以将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各种因素,归结为学习能力和精神状态两个维度的变化。除了外部环境和情境因素外,影响并致使学习能力维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方法等;影响精神状态维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包括情绪、兴趣、动机、态度、意志、自我意识、价值取向等。学生的学习行为,应当视为学习能力和精神状态两个维度综合作用的外部表现。
据此,可以通过特定的智能测量和学习策略测量的测量工具,结合任课教师的综合评议,从综合素质与发展的角度将学生个体划分为四种类型:竞技型、勤勉型、潜力型和稚童型(如iii
图l所示)。相较于传统教育实践以学习成绩划分优等生、后进生的作法,基于学习能力和精神状态两个维度的二维分类模型,对学生个体的分类更加科学、清晰和更具实践指导意义。
图1 初中学生个体的二维分类模型
运用心理测量工具和教师评议相结合的方法,以某中学初三年级两个班学生为样本进行个体类型分类(如表l所示)。一般来讲,初中生多为潜力型或勤勉型学生,其中优等生多为竞技型或潜力型,以竞技型为主,后进学生多为稚童型或勤勉型,以稚童型为主。
二、类型特征与个体辅导策略
整体而言,初中学生仍处于个体身心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强化,同时又极易受到教育、文化、家庭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十分迅速。对于目前在校的新生代初中学生而言,认知能力相对较强,心理发展完整性水平较低、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生理发展,自我意识较强、自我控制能力相对欠缺的特征尤为显著。
就单个个体而言,各种类型的初中学生又各有其独立的特征和表现:竞技型学生心智发展相对成熟,学习能力突出,精神状态较好,整体表现较为突出;勤勉型学生智力发展相对滞后于心理发展,精神状态较好,但学习能力有欠缺,学习成绩不尽如人意;潜力型学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于智力发展,学习能力较强,但精神状态不稳定,未能专心于学业学习,学习成绩分布较分散、易波动;稚童型学生心智发展相对滞后,学习能力和精神状态均有待改 善,学习成绩多在中等偏下水平(如表2所示)。
针对个体类型的不同特征和常见表现,德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或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时,应结合竞技型、勤勉型、潜力型、稚童型等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分别确立灯塔策略、帮扶策略、催化策略和星火策略等辅导策略.并采取各有侧重的工作对策,以达到有效提高德育工作效能的教育目标。灯塔策略的辅导重点在于方向引导,引导制订相对高远的适宜目标,并在短暂受挫或消沉时及时鼓励、引导;帮扶策略的辅导重点在于耐心指导,对其表现及时 iii
表2个体类型特征与表现
给予鼓励、嘉许和肯定,并在具体事项和方法方面给予耐心指导;催化策略的辅导重点在于启智沟通,在协商的基础上帮助设立短期努力目标,用心沟通,以促其渐进成熟或顿悟突变;星火策略的辅导重点在于重点突破,勤加鼓励、嘉许和肯定,寻找闪光点,把握时机,以重点突破推进全面成长。
三、共性辅导与沟通互动
学科教学和品质培育是学校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传统的学习辅导更多地强调基础知识与思维方法的学科辅导,人为地将学习能力辅导与精神辅导割裂开来;更多地强调知识与方法的传授和训练,忽视了精神辅导对解决学习问题的重要意义:更多地强调从教师指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却常常意识不到沟通互动对提高辅导效能的潜在价值。
大量的研究和事实表明,学习能力仅仅是影响学生素质发展、造成个体差异的一种因素,学生素质发展的个体差异,更多地是由于精神因素,或精神因素与学习能力、环境因素等相互作用所导致的结果。为此,以初中学生为对象的德育工作,应当紧紧围绕学习问题开展精神辅导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
各种类型的学生各有其独立的特征和表现,辅导策略、重点和工作对策也各有侧重,但与此同时又有其共性特征。受外部环境因素、不同情境因素的影响,发展尚未成熟的各类学生均可能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态度、动机、理想等精神层面的迷茫、困难,并对学生学习效能和素质培育产生较大影响,避免或解决这类问题,就离不开德育工作者在精神层面的指引或辅导。
精神层面的指引或辅导,绝不能是教师单方面的讲道理、说教或规劝,而应是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心灵的真正沟通与交流,沟通与交流的有效性,往往又可以通过有无互动交流、有无稳定性转变得到检验与验证。在辅导过程中,如果学生个体在沟通中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不足,就不能真正地参与沟通互动,并在沟通过程中主动表达自己的意见、认识或观点,辅导效果就必然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效。反之,如果学生个体已经通过沟通认识
到自己的问题或不足,就必定通过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而德育工作者也可从互动中推测学生个体的认识程度,预测其在辅导后的思想或行为的改变及其持续稳定性。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二维分类模型的提出,更多是基于初中教育实践的心得体会,通过对样本学生进行学习能力和精神层面成熟度的测量、评议和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为各类学生的分布及其特征表现提供了一个实验测量与归纳总结的基础。二维分类模型是否真实可信、有效,仍有待进一步的理论验证与实践检验。
对初中学生的分类,仅仅是对学生个体某个短暂的特定时期的初步认识或判断,基于以下至少两方面的原因,绝不能将一时的学生分类视为甄别、界定甚至对待学生的定势基础:其一,人的个性原本就是世界上最为复杂、最为丰富的事物,而所有的分类模型都是根据某些维度的个体差异,人为地将学生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姑且不论维度本身是否完整、测量是否可行或准确,总有部分个体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边界附近或在附近波动,任何人为的简单划分均不可能完整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真实情况。其二,所有的分类模型都是建立在对个体特征维度测量的基础之上,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每个孩子都会有觉醒的过程”,初中学生正处于个体身心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十分迅速,突变现象较为常见,学生在各种类型间的转化也司空见惯。
基于二维分类模型的辅导策略及工作对策,其目的主要是为德育工作者开展个别辅导和工作提供必要的策略指导,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如上述所言.由于客观现实的情况远比想象的更为复杂多变,德育工作者仍需根据学生的特殊情况和当时的情境特征,灵活制订辅导策略和工作对策,才能真正达到德育工作的目标,而这也正是德育工作的艺术性和独特魅力所在。
五、结束语
总之,学生个体差异的形成,固然有其能力因素、精神因素的原因,但也与学生个体的成长经历、人格特征、社会环境与情境因素和综合学习能力等因素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讲,个体差异正是这诸多方面因素逐步发展变化和交相发挥作用的结果。故此,对其变化规律或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势必对教育工作具有更多的促进和指导意义。注释:
i h.Lee Swanson et al.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etical and Research Issues,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1990.P.195
ii吴增强.学习心理辅导[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iii张向葵.青少年心理学[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第二篇:温州农村团建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温州农村团建的现状、特征和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并立足温州农村实际和农村青年群体特点,提出“四个坚持、四个确保”的农村团建对策性意见。
[关键词]温州农村团建特征分析策略研究
温州多年来扶摇直上的经济景观令人赞叹不已,所创造出的温州速度、温州路子、温州文化也颇受国内外关注和称道。在这么一个整体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沿海开放城市里,这里的青年在创造文明的历练中成长为新一代推动巨轮前进的有生力量。这种可观的景象,既是对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和引导青年成果的生动展示,也为共青团组织工作触角不断向农村最基层延伸提供了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年,我们就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设计了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调查问卷,共发放====余份。其中,针对农村团建,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抽样调查了===个农村团组织;===名农村团干部和====名农村团员青年。调查发现,农村团组织在松瘫组织的整顿、新建组织的推进力度、团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团组织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对滞后现象,团建工作“务虚”与“务实”失衡。因此,我们认识到,对基层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团组织的建设状况不能一味高估;全面提升农村团建整体水平刻不容缓。
一、温州农村团建的现状与特征
(一)农村团组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保障能力十分有限
团组织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场所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种团组织存在的昭示,是联系团员青年的起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环节,除了个别行政村为本级团组织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之外,绝大部分尤其是欠发达县的农村团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落后。调查显示,==%的农村团组织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以上团组织没有专用电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无力解决相关配套设施;部分农村党组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缺乏对团组织建设的足够重视,无心满足团组织的实际需求;部分农村团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活动远离村中心工作和青年实际需求,无法得到广大团员青年的忠心拥护与支持。
(二)农村团组织活动运作障碍重重,影响能力十分有限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团组织所起的作用应该加强,但事实恰好相反,目前农村团组织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这跟团的活动开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团的活动开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钱、阵地。首先,人是灵魂,部分村团支书因思维狭隘而缺乏创新意识,因身兼数职而缺乏工作激情,在其位不谋其政,使本来就万事开头难的团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其次,钱是助推器,而在资金的来源上,农村团组织不享受财政政策支持,再加上村集体经济力量不强,农村团组织所需经费受阻,无钱办事的问题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有==.=%的团组织没有活动经费来源;有==%的团组织活动经费来自于团员自费;==%的团组织希望青年参与解决经费;==%的团组织希望得到党政支持;==%的团组织希望得到社会资助。最后,阵地是依托,==%的团组织没有社团或阵地;==%的团组织依托上级团组织已有阵地开展活动。调查研究表明,====年,==.=%的团组织开展活动=-=次,==.=%的团组织开展活动=-=次,仅==%的团组织开展活动达到=-==次,甚至有==%的团组织无活动。团建活动受到人、金钱和阵地的制约,在活动规模、推进力度、影响深广度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受影响,团组织影响力的发挥极其不充分。
(三)农村团组织联系青年手段单一,服务能力十分有限
温州是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农村团员青年流动性很强,绝大部分的团员青年外出就业创业,留守团员与流入团员素质、爱好、需求各不相同,人生理想、价值判断、人际交往等方面观念也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团组织缺乏对农村团员青年系统的调查研究,面对众口难调的不同农村青年群体,显得缺乏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而束手无策。农村团组织的活动内容、项目、方式与青年的需求脱节,对团员青年失去应有的吸引力,致使部分团员或其他人对农村团组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最终游离于团组织之外。调查显示,==.=%的团员青年表示对社会政治非常关注却缺乏参与途径,==%的团员青年认为团组织作用发挥一般,==%以上的团员青年期望团组织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团员青年觉得没有强烈的归属感。这些充分说明,农村团的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四)农村团组织队伍建设动作迟缓,革新能力十分有限
农村团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关键是看团干部作用发挥如何。有些农村团干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采取走马观花式来开展工作,敷衍了事,完全忽视了团建工作,忽视了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和带动,使农村团组织工作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当前农村团组织的团干部队伍主要存在四种状况:一是团干部老龄化。调查表明,部分村团支书年龄偏大,==岁以上不占少数;二是团干部兼职普遍。部分团干部只是空有其团干之头衔,却无为团员服务之实效;或确实有为团员服务之观念,却无为团员服务之精力,心有余而力不足,其主要原因是兼职太多,使团建工作成为地方工作的副业。三是团干部地位低。虽然也有不少村团支书进入“两委”,但是绝大部分团支书在“两委”中的份量并不足,==.=%的团干部不享受因团内职务引起的政治经济待遇,从而使
……各种因素的急剧变迁,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站在时代前沿的共青团,面临着组织建设革新、制度建设革新、活动开展革新的多重紧迫任务。==.=%的团干部认为团的工作模式陈旧,需要立即革新。农村团组织和团干部应有改革者的精神与勇气,开拓创新,努力使农村团的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适应农村产业化结构调整的变化,灵活设置团的组织,促进团的组织设置创新。传统的与行政区划相对应的组织设置形式,虽然现在仍占据着主要形式,但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农村产业化的需要。因此要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特别是在农村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应运而生的青年专业协会、青年科技服务站、青年种养殖基地等组织中要灵活实行行业建团;也可采取乡村企联建、市场建团、嫁接建团等形式建团;加大农村青年中心建设力度,发挥青年中心的集聚功能;运用信息、网络技术等手段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努力健全组织网络,实现共青团工作全面覆盖。
=、适应新时期农村团工作的新特点,不断健全团内制度,促进团的工作机制创新。(=)完善“双推”机制,加大对村团干部推荐、培养、使用力度,提高团干部工作积极性;(=)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加大对渔农知识和现代科技的培训力度,提高团员青年致富本领;(=)完善申报评选机制,加大对制度、队伍、活动等的考核力度,提高先进团组织含金量;(=)创新团组织换届选举机制,实行农村团支书直选海选,拓宽团组织用人选人渠道,努力挖掘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创新流动团员管理机制,建立流动团员登记站,运用联系卡、联系函、反馈单等形式,加强对流动团员管理;(=)创新团活动运作机制,充分运用社会化、市场化模式解决团工作的资金、设备、人员、技术等障碍,提高团组织的运作水平,提升团活动整体层次。
=、适应青年多样化需求和党政要求,努力实现活动创新,促进团的工作面上活跃。(=)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根据团员青年职业特点和农村实际,转变团的活动方式,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娱乐休闲、竞赛评选等活动,把团员青年教育好;(=)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以服务团组织自身发展为目的,转变观念,突破自然经济和由此带来的传统思想的束缚,走向市场经济,对团组织自身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及组织形式作出相应调整,把团的发展前景谋划好。
(三)坚持示范带动,发挥辐射功能,确保农村团建整体水平提高
当前,由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相对不平衡,温州各地农村的团建工作水平也参差不齐。调查表明,大部分经济强村的团组织工作走在了全市农村团建工作的前列,而部分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滞后的农村,团建工作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差距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面对这种局面,弱势农村团组织要彻底打破以往固步自封、独立发展的思维模式,走出去,引进来,取长补短;强势村、乡镇级团组织要关心、帮扶落后村加强团组织建设,与之携手共进。==.=%的团干部认为周边或所在乡镇、村团建工作的推进对其他农村团建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
=、强镇示范,走“以优带差”之路。重点是要加强温州==强镇共青团组织对农村团组织帮弱扶持,在政策上要扶持,资金上要倾斜,管理上要帮带,发展上要引导。(=)加强乡镇团委作为一级组织的整体运作功能,使乡镇团委的建设通过加强和扩大基层团内民主、搞活团内民主生活、最终调动广大农村团员对共青团工作的参与意识来实现,使加强乡镇团委班子的建设过程,成为带动和促进农村团建的过程。(=)加强科技项目合作,通过领办科技项目,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吸引农村团组织参与;或主动下放子项目,重点着眼指导协调,提高农村团组织所联系青年的科技水平,为农村青年致富成才服务。(=)加强乡镇团委的理论阵地、科技培训阵地、娱乐活动阵地建设,实现资源补给,为农村团组织的工作活跃提供阵地依托;同时,通过示范,带动农村青年服务体系建设。
=、强村带动,走“以优促优”之路。重点是在基础条件相对一致的强村团组织之间,实施政策带动、产业带动、信息带动、市场带动,形成“树起一个、辐射一片”,“你刚唱罢我登场”的你追我赶的氛围。(=)强强联合,扩大活动覆盖面,提高活动知名度,推进活动品牌化。(=)相互借鉴,开阔团干部视野,拓宽团工作思路,创新团工作方法,加大团工作力度。(=)相互竞争,激发团干部工作激情,增强团干部上进心,促进团工作不断完善。
=、弱村联合,走“资源共享”之路。重点是在基础设施、活动开展方面实现联合,既达到活动预期目的,又减少活动运作成本。(=)打破传统行政区划,按各取所需和就近原则,实行共建。(=)在人数较少的农村团组织之间,要集中团员上团课、统一开展主题教育,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人数较多的农村团组织之间,要灵活协调活动时间,避免本已短缺的资源严重供不应求,降低设施闲置率。(=)联合领办有一定科技含量、投资少、见效快、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分散的生产组织起来,传播和推广科学技术,吸引和凝聚农村青年。
(四)坚持多管齐下,加强班子建设,确保农村团干骨干作用发挥
领导班子力量强弱是一个组织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所在。对于农村团组织来说,选好一个团支部书记至关重要。团支部书记就是农村团组织的领导核心,是团的各项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其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农村团组织的整体工作水平。==.=%的团员青年认为团干部在团组织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团干部认为自身的各方面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一定要按照“重在素质”的要求,坚持党团组织考察和团员推荐相结合的办法,切实将那些政治素质高、事业心强,具有一定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有朝气,有较好的群众基础的优秀党团员选拔到团的支部班子中来,通过教育、培训和制度建设,切实增强农村团干部的战斗力。
=、以教育为先导,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供思想保证。市场经济条件下,青年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是非标准、行为方式和需求都发生了变化,团干部也不例外。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就必然去占领。因此我们要通过对农村团干部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和团员意识教育,帮助团干部理解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共青团工作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帮助团干部自觉批判市场经济条件下不需要团组织、从事团的工作没有意义的无价值论;把“是否忠诚党的事业、是否热爱团的岗位、是否愿意干团的工作、是否有有所作为的决心”作为衡量农村团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努力培养政治坚定、活泼实干、忠诚敏锐的团干部。
=、以培训为重点,为团干部素质提高提供有效途径。培训是提高团干部队伍素质,为团干部队伍注入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手段。一个团员干部如果只将工作思路与方法局限在自己的组织范围内,就很容易造成团建工作老化、僵死。调查研究表明,==%的村团支书非常希望由上级团组织出面,组织形式多样、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我们建议,首先,农村团干部应该走出去,看看周围的团建情况,增长自身见识,以切实提高团干自身素质。其次,上级团组织要定期开办团干部培训班,让团干部接受全面系统的理论学习、科技文化学习和实践学习,增强对团的了解和对上级有关团的精神的了解。第三,要帮助团干部克服工作中的短视行为,引导勤于钻研,努力实践,争当能手,把共青团工作当作一项专业技术来钻研,作为一项事业来探寻,在共青团工作岗位上建功成才。
=、以制度为保障,为团干部队伍素质提高提供动力。团建工作以服务青年为目的,农村团建要达到“先青年之忧而忧、后青年之乐而乐”的目的,保证团干部作用的充分发挥是首当其冲的任务。做好农村团干部工作,在制度层面至少要解决三大问题:(=)解决团干部的选配标准问题。针对当前村团干部团员意识薄弱、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现状,在选拔团干部时要严把“三关”,即政治关、年龄关、文化关。通过内选把本村有文化、年纪轻、能力强的同志作为团的后备干部培养,条件成熟后推上岗位;借助外引,把本村在外打工的青年吸引回来,创造条件让他们得到锻炼。(=)解决团干部的角色意识问题。目前,由于各种原因,绝大多数农村团干部总是身兼村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妇女主任、村会计等职,使团工作成为“副业”,团干部角色意识淡化。有条件的村,要避免出现团支书兼职,没条件的村,要最大程度地减少由于兼职带来的团干部的精力和时间分散、农村团组织的工作秩序混乱、团干部价值取向转移和团干部的短期行为加剧等弊端。(=)解决团干部的交流与合作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拓宽团干部视野,更好地坚持工作对象面向社会、工作职能立足社会、工作力量吸纳社会、工作资源借助社会、以社会化的方式和开放式思路,整合社会各方资源,形成项目化,事业化运作机制,以团干部的个人素质提升来推动共青团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与矫正策略
文 题: 点“错”也能成“金”——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类型与对策的研究
文章所属学科: 小学数学
作者姓名: 刘本宝
职 称:一级教师
单 位: 连云港市城西中心小学
邮 编:222134
个人联系电话: ***
点“错”也能成“金”
——三年级学生计算错误类型与对策的研究
【论文摘要】当学生进入三年级,随着学习的计算日趋变得复杂计算出错也越来越多,错误类型也更加多样。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类型:1.知识习得方面的错误,2.心理因素引起的错误,3.不良的学习习惯引起的错误。通过调查了解、个案研究以及教学实践,我们研究出了矫正学生计算错误相应的对策:1.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重视计算,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善于计算,3.培养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4.重视课堂计算教学,让学生学会计算,4.强化口算、估算的训练,让学生灵活地计算。
【关键词】三年级 计算 错误类型 矫正策略
【正文】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数感和符号意识,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模型思想。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的基础,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当学生进入三年级,随着学习的计算日趋变得复杂,计算出错也越来越多,错误类型也更加多样。有的口算失误,有的笔算忘记进位,还有的看错数字,有时甚至会出现一些让人无法理解的错误。对此,很多老师都会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粗心大意”。其实不然,孩子在计算中出现错误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地分析,找出原因,然后总结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一、三年级学生计算的主要错误类型
通过研究分析,我将我校三年级学生的计算错误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知识习得方面 1.基础知识不牢固
有些学生对于简单的加减法不熟练,表内乘法记忆出错。如:3+9=11,24+7=41,乘法口诀出现二六十八、七八五十四等错误。由于三年级以前学习的不够扎实,以前的错误没有及时纠正,或学习的知识没有及时复习,还有的学生 对于以前学习的非系统性知识产生遗忘,造成计算错误。如:,就是学生将7×0的得数错算成7造成的,再如:则是由于学生将乘法口诀记错造成的。
2.算理理解不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思考的重要依据,在此基础上形成算法。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为什么这样算,才能形成正确的算法,从而正确地进行计算。有些错误是由于学生对计算的算理理解不清而引起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对除法计算的算理不理解。如:,可以看出学生对于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算理理解不透彻,不理解40÷5得到的“8”是8个“一”,应该写在个位,而十位要写“0”;再如:余数要比除数小,就可以避免这样的错误。,如果学生能真正理解为什么(2)对乘法计算的算理不理解。如:,经过了解发现学生将12中的“1”和40中的“4”相乘,然后又将12中的“2”和40中的“0”相乘而且错误地算成“2”,最后看到一个乘数末尾有一个“0”,就在后面加了一个“0”。如果学生能明白“12×40”可以表示“12个40相加”,可以分解成“10个40相加”(即:10×40)和“2个40相加”(即:2×40),就能明白为什么“12”中的10和2要分别和40相乘,再相加。再如:有的学生计算52×45=468,检查发现他在做题时将2乘十位上的4算得的得数写在了个位,显 然这个学生还不理解“2×4”,中的“4”是4个“十”,得到的是8个“十”,8应该写在十位。
3.运算法则混乱
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四则混合运算,对于四则混合运算还没有形成强烈的规则意识。虽然知道没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这一运算法则,但做题时经常把这一规则抛之脑后,不按照运算法则做题。如:
当然,大多数学生在老师的提醒下就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二)心理因素方面 1.短时记忆出错
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水平较低,经常记不住前一步的计算,造成计算错误。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如有的学生在计算时忘记加上进位的数,或虽知道是进位,但接下来的计算忘记了进几。例如,十位上的3乘十位上的2,结果忘记了加进来的“1”;再如,3×7=21,应该向十位进“2”,这位同学在接来的记算时当成进“1”来算了。
2.注意力不集中
有的学生在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受到外界的干扰,致使计算时出错。如:一名学生在计算354×5时,做到了一半受到别的事情的吸引,最终将百位上的“3”忘记乘5,将结果算得“270”。如图:,3.受到强信息干扰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薄弱,一些计算题中容易计算的部分、看起来能简便计算的部分以及比较熟悉的部分等强刺激因素就会对学生的计算形成干扰,以至于忽略掉计算的法则。例如:250-150计算比较容易,是一个强信息,在计算时,很多学生就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三)不良的学习习惯方面
一些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的计算出错率更高。有的学生计算时书写马虎,字迹潦草,0写得像6,7写得像1,最终计算时错把写的数当成另一个数来算,导致出错。如:“72×18=1290”。有的学生计算时只追求速度,计算经常抄错数字,还有的学生习惯于口算,甚至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也进行口算,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比较随意,没有对计算表现出足够的重视。例如某学生做的这一题:。
二、提升三年级学生计算正确率的策略分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出现少量的计算错误是正常的。当然,如果出错率较高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降低学生的计算出错率。为此我仔细分析了学生的错误,通过调查了解、个案研究以及教学实践,研究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端正学习态度,让学生重视计算 1.加强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计算的重要性
在平时教育学生计算的出错往往会使复杂的解题过程前功尽弃。计算在日常生活、工程设计、重大科学研究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小小的计算错误往往会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失。然后,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计算的重要性。如:开展“我是小小工程师”活动,让学生为一所新学校设计一座大楼、花 园等,算出大楼的占地面积,花园中花木需要多少棵等。使学生意识到,如果计算出错,损失会很大。
2.加强日常的行为训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通过讨论交流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认真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计算的成功非常重要,并在日常加强行为训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道计算题,从审题、计算到书写,整个过程要专心致志,中途不东张西望,左顾右盼,要能抵抗住外界的干扰。遇到困难要认真思考,不要退缩。并在计算过程中经常进行这方面的行为训练,促进学生习惯的养成。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善于计算 1.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促进自我反思
检验是一种自查自纠的方式,检验的方式有许多种,如验算法、重算法、估算法等。良好的检验习惯不仅能减少学生计算中的错误,还能促进学生对自己的计算进行思考,并自己找出计算出错的原因,促进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如:能是80。,学生在反思过程中很容易能发现“960-80”结果不可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要教育学生检验时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如果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理顺计算思路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学习的计算已经变得较为复杂,用口算方法已经很难正确算出结果。但是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形成的口算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到了三年级依旧继承了下来。因此教师应通过对比教育学生意识到笔算的必要性,逐渐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打草稿时要尽量书写工整,有条理,这样可以更好地理清计算思路,防止混乱或看错。
3.培养学生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取众人所长
同学之间想法的交流是相互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同学之间年龄相仿,知识水平相近,但是每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使不同的想法之间产生碰撞,更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算理。虽然学生在课堂上会就某些问题展开探讨,但并不习惯于在任何时候与同学交流。因 此教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与同学交流的习惯,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之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如:可以鼓励学生就某些疑惑的地方向自己的同学请教,并且也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或开展“我当小老师”活动等。当然,三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比较低,更会把答案直接告诉别人,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在帮助同学解答疑问时要讲清楚“为什么”。要让学生之间经常进行学习方面的交流活动,从而形成习惯。
(三)培养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计算
著名的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往往会让我们的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颜色、声音、动画等对于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教师可运用故事、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去探索新的知识,将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计算,产生学习的动机。例如在进行 “整
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的时候,我创设了“朵拉闯关”的教学情境:“今天,朵拉要去数学‘智慧园’,但她必须解决tico、捣蛋鬼狐狸和巨魔的三个问题,你能帮助她吗?”配合着多媒体课件,将本节课的三个类型的计算安排在三个“关卡”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了很好地激发,个个跃跃欲试,教学效果非常好。
当然,创设情境要立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要让创设的情境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关联,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
2.设计学生喜欢的游戏,体会计算的快乐
三年级阶段的学生对通过游戏的方法进行学习的活动表现出一定的兴趣,教师可以创设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氛围,设计适当的游戏活动,通过开展游戏活动转变师生关系、让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如学习简单小数加减法计算后,我组织进行了“口算接龙”游戏,由一名学生先说一个小数,然后每名学生每次加0.3,比一比哪一组能不出错地接下去。比赛过后对于优胜者进行奖励,对于失败的指出他们的不足。
3.建立激励评价机制,激发学生计算的动机 教师偶发性的评价虽然能暂时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过后就会很快丧失,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除了对于计算正确率高的多表扬,对于表现不好的要多鼓励之外,还有必要建立有效的激励评价机制让学生长久地保持计算的积极主动性。针对计算,我在班级开展了“每日一练,每周一评比”活动,在学生完成计算后马上进行评价。评价采用星级制,全对的得五颗星,每错一题少得一颗星。每周评比一次得星的颗数,并对得星颗数多或者进步大的进行奖励。我还通过全班讨论,民主评议的方法制定了“计算小能手”的评选方法,并定期进行“计算小能手”的评选。通过制度激励学生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四)重视课堂计算教学,让学生学会计算
1.精心设计每一节课,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正确处理算理和算法关系,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明白算理,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比如在教学“24×12”时,虽然有的学生已经从别的途径学会了24×12的计算方法,但他们的认知可能只停留在形式模仿上,而对算理的理解是模糊的。因此教师不能只满足于此,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特别是24乘十位上的“1”时,要引导学生说一说“4乘1的结果为什么和十位对齐?”从而帮助学生理解“4乘1个十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
这样,把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的计算方法与新知的算理相结合,能够更好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认知水平的发展。
2.帮助学生排忧解难,找出学生思维中的“盲区”
有的学生虽然看似理解了算理,但是在做题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思考过程出现脱节的现象,如有的学生这样算68÷3:。虽然这名学生知道除法计算的方式和大概的步骤,但他不理解8下面写的应是3和2的乘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述计算的过程,从而找出学生算理中的“盲区”,使学生系统地理解算理。而学生对算理表述的过程也是一个使自己的思考系统化的一个过程,有助于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3.适当过度学习,促进算法的巩固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是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研究结果表明,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加。另外根据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可知道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规律,对学生已经学会的新的计算进行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保证练习的数量,并做好个别指导和纠错。对于当天学习的计算要当天进行巩固,并通过同学互查的方式进行纠错,促进学生共同提高。
(五)强化口算、估算的训练,让学生灵活地计算。1.重视口算的训练,打好计算基础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笔算水平。提高口算的正确率有助于提高学生笔算的速度,增强学生计算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要引起重视。在对三年级学生计算错题的调查中发现,学生笔算中大约35%的笔算有理由怀疑是由学生的简单口算错误导致的。三年级阶段,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和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基本口算是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做到正确熟练、脱口而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查找学生口算中的整体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训练。同时也要注意了解个体学生口算弱点,帮助学生补差补缺。教师也可以发挥班级中小组的作用,让小组同学或同桌之间进行互查互纠,从而共同进步提高。
2.加强估算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灵活地思考
长久以来,教师一直很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针对这一现状,新教材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作为教师,我们应在教学中提出有估算价值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性,体会估算的重要作用。比如,去超市购物,当时买了几样物品,分别是43元、29元、47元,想快速地知道带了100元钱够不够,就可以用到估算。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估算对自己的计算结果进行快速地判断,鼓励学生快速估计计算是否合理,能够很好地避免笔算出错。比如,运用估算就能很快判断出4×506的得数大约是2000,从而判断计算结果算错了。再比如有的学生计算“540÷5=180”,通过估算可以判断540÷5结果应是100多一点,从而判断“180”这一结果是错误的。
当然,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教师足够的智慧和充足的时间保证。点“错”也能成“金”,教师在教学中应多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且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审视计算教学,以学生的眼光看待计算,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快乐地去学习。
参考文献:
[1]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61-92.[2]郑毓信.《开放的小学数学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8:46-61.[3]黄伟星.《在理解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培养运算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4年第10期.[4] 尚荣萍.《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http://jsjxxx.shanghang.gov.cn/jxcs/xxjys/xxsx/201204/t20120410_114992.htm 2012-04-10 [5]360百科 搜索词条:过度学习
http://baike.so.com/doc/5964636-6177587.html 360百科 搜索词条:遗忘规律
http://baike.so.com/doc/5739884-5952634.html
第四篇:温州农村团建特征分析与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团的基层组织是团的全部工作和建设的基础。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团组织能否密切联系团员青年,关系到团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否落到实处。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当前温州农村团建的现状、特征和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进行分析,并立足温州农村实际和农村青年群体特点,提出“四个坚持、四个确保”的农村团建对策性意见。
[关
键词]温州农村团建特征分析策略研究温州多年来扶摇直上的经济景观令人赞叹不已,所创造出的温州速度、温州路子、温州文化也颇受国内外关注和称道。在这么一个整体欣欣向荣、人才辈出的沿海开放城市里,这里的青年在创造文明的历练中成长为新一代推动巨轮前进的有生力量。这种可观的景象,既是对共青团组织团结、凝聚和引导青年成果的生动展示,也为共青团组织工作触角不断向农村最基层延伸提供了足够的信心与勇气。====年,我们就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课题,设计了团组织、团干部和团员调查问卷,共发放====余份。其中,针对农村团建,通过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和实地考察等形式,抽样调查了===个农村团组织;===名农村团干部和====名农村团员青年。调查发现,农村团组织在松瘫组织的整顿、新建组织的推进力度、团组织凝聚力和吸引力、团组织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对滞后现象,团建工作“务虚”与“务实”失衡。因此,我们认识到,对基层团组织尤其是农村团组织的建设状况不能一味高估;全面提升农村团建整体水平刻不容缓。
一、温州农村团建的现状与特征
(一)农村团组织基础设施相对滞后,保障能力十分有限
团组织的基础设施,不仅仅是一个办公场所的概念,从某种程度上说,更是一种团组织存在的昭示,是联系团员青年的起点。在基础设施建设环节,除了个别行政村为本级团组织配备了相应的办公设备之外,绝大部分尤其是欠发达县的农村团组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落后。调查显示,==的农村团组织没有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以上团组织没有专用电脑。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部分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实力不强,无力解决相关配套设施;部分农村党组织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缺乏对团组织建设的足够重视,无心满足团组织的实际需求;部分农村团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活动远离村中心工作和青年实际需求,无法得到广大团员青年的忠心拥护与支持。
(二)农村团组织活动运作障碍重重,影响能力十分有限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农村团组织所起的作用应该加强,但事实恰好相反,目前农村团组织所起到的作用正在逐渐弱化,这跟团的活动开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团的活动开展,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人、钱、阵地。首先,人是灵魂,部分村团支书因思维狭隘而缺乏创新意识,因身兼数职而缺乏工作激情,在其位不谋其政,使本来就万事开头难的团工作处于停顿状态。其次,钱是助推器,而在资金的来源上,农村团组织不享受财政政策支持,再加上村集体经济力量不强,农村团组织所需经费受阻,无钱办事的问题普遍存在。调查发现,有==.=的团组织没有活动经费来源;有==的团组织活动经费来自于团员自费;==的团组织希望青年参与解决经费;==的团组织希望得到党政支持;==的团组织希望得到社会资助。最后,阵地是依托,==的团组织没有社团或阵地;==的团组织依托上级团组织已有阵地开展活动。调查研究表明,====年,==.=的团组织开展活动=-=次,==.=的团组织开展活动=-=次,仅==的团组织开展活动达到=-==次,甚至有==的团组织无活动。团建活动受到人、金钱和阵地的制约,在活动规模、推进力度、影响深广度方面就不可避免地受影响,团组织影响力的发挥极其不充分。
(三)农村团组织联系青年手段单一,服务能力十分有限
温州是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农村团员青年流动性很强,绝大部分的团员青年外出就业创业,留守团员与流入团员素质、爱好、需求各不相同,人生理想、价值判断、人际交往等方面观念也参差不齐。由于农村团组织缺乏对农村团员青年系统的调查研究,面对众口难调的不同农村青年群体,显得缺乏服务青年的有效载体而束手无策。农村团组织的活动内容、项目、方式与青年的需求脱节,对团员青年失去应有的吸引力,致使部分团员或其他人对农村团组织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最终游离于团组织之外。调查显示,==.=的团员青年表示对社会政治非常关注却缺乏参与途径,==的团员青年认为团组织作用发挥一般,==以上的团员青年期望团组织活动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团员青年觉得没有强烈的归属感。这些充分说明,农村团的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四)农村团组织队伍建设动作迟缓,革新能力十分有限
农村团组织作用发挥如何,关键是看团干部作用发挥如何。有些农村团干工作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采取走马观花式来开展工作,敷衍了事,完全忽视了团建工作,忽视了对团员青年的教育、引导
第五篇: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个案分析与反思
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个案分析与反思
摘 要:本文通过王雨洋的个案探讨了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问题,具体分析了单家家庭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人际关系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辅导对策。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 个案 辅导对策
目前在农村,单亲孩子越来越多,“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不好教”。这是现阶段老师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的确,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心理状况、身体状况、人际关系、情感态度等方面出现问题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家庭的学生。教师应更多地去了解,去关爱他们,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
一、基本情况
姓名:王越。性别:女。年龄:10岁。
二、个案描述
五年级的王越同学父母离异,母亲改嫁,她随父亲生活。由于缺少母爱的原因,她性格比较内向,不愿意和别人交流,有轻微的自闭倾向,常常一个人呆在教室,不出去与其他学生玩,且她的表达能力差,在读书说话时,声音小,害羞。她平时学习拖拉,作业经常不做,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成绩处于班级下游。
1.相关情景一: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课体育课,其他同学都在玩游戏,王越一个人坐在操场面无表情的看着其他人玩。老师走过去询问为什么不玩,她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我不想玩”,说完就低下了头,再也没有抬起头,下课后只是自己一个人悄悄地走进了教室。
2.相关情景二:星期三下午,王越一个人坐在教室写作业,她看到爸爸在教室门口站着,高兴地对老师说“王老师,我爸爸看我来了。”
三、个案分析:
王越同学的这种情况,首先是由于缺乏完整家庭的爱,离异家庭子女对自己的态度极为消极。由于在家庭里得不到父母离异之前的那种完整、温馨的亲情,在学校里担心受到老师、同学的歧视,因此与完整家庭的孩子相比,他们一方面显得自卑,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又显得非常固执,即使做错了也不感到羞愧。这种看似矛盾的性格表现,实际上正是离异家庭子女在性格自我态度特征上的两极化体现。同时,离异家庭子女也容易自暴自弃,缺乏发愤学习的热情和自信,具体表现为分心、畏缩、懒散,甚至害怕上学,学习有困难,有始无终等。
再次,单亲家庭孩子多疑和嫉妒的心理特征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显得突出一些。调查发现,单亲家庭孩子与正常家庭孩子对比,具有较强的多疑、嫉妒心理特征。这种心理的产生与自卑心理有关,他们潜意识里怕被人瞧不起自己,于是就乱猜疑,好嫉妒。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心理健康和适应不良的儿童与青少年的研究表明,健康的或不良的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与子女的“垂直面上”的关系,离异家庭子女人际关系之所以不良,其主要根源也在于他们与离异父母关系的紧张,而形成了消极态度与放任情绪,并常常扩展到与他人交往的关系中。由此,消极心理产生了不愿与老师、同学沟通,造成交际心理障碍。
四、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策略
辅导策略:家庭是每一个人走向衬会的港口,是社会的细胞。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在与他一年多的教育相处中,我深深体会到导致单亲家庭的原因不同,对孩子也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尽量使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情、社会的温暖。1.在心理上疏导。“心病终须心病医”。在对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时,教师要抓住突破点和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使学生敞开紧闭的心扉,把心里的想法都掏出来,这样教师才能对症下药,让学生明确地知道,“单亲族”不要自暴自弃,而要学会自我认知,帮他们形成一种“靠山山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最好的积极观念”,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正确自我意识,进行自我激励、自我调适,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从而使每个学生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进取,健康地发展,顺利地自我实现,形成独立性。并在日常交往中克服孤僻、自卑、偏见、敌意、偏激、疾妒等不良心理倾向,和家长、老师、同学建立相互理解、信任、关心的人际关系。2.在言行上指导。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接触最多的是家长、同学和老师,但由于来自单亲家庭学生的特殊性,再加上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性,使教师在单亲学生心目中更有着其他人无法比拟的榜样地位,教师的言行、举止、爱好、性格及治学态度、工作作风,无不潜移默化地对他们产生影响。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摆事实、讲道理,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成为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身体力行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要求学生应具备的品质,首先自己应当具备。当这些品质在你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时,学生就会像接受阳光,呼吸空气一样把它们“据为己有”,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这就要求教师具备独特的人格魅力,树立人格“品牌”。既然学生在成长中教师是继父母的第二个影响源,那么,单亲学生就会自然地将与父母交往中所缺乏的情感、期待和爱的要求转移到自己的教师身上,伴随着师生课堂内外交往增多,教师的一言一行均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他们对师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深厚的归属感,并迁移为热爱学习、探求真理的情愫,而且更进一步地将教师的这种情感立场上升为自己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从而确立相应的关爱他人和尊重他人的情感态度。这种因师生日常相处而对学生灵魂所显示出来的无形的“感动”和“震撼”作用,比课堂上人生观教育所运用的语言力量更富有魅力。3.在活动上引导。“以学生教育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最好方法,是培养学生社会性的有效措施。我们要让他们在与其他学生的相互交往中得到发展,学会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培养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助人为乐的良好品德。比如,开展主题班会。在主题班会上,除了表扬先进学生以外,还应把即使表现、学习只有一点进步的单亲学生作为特邀嘉宾请上讲台,为他们的进步送上祝词。这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有了面子,很荣幸,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与先进学生握手、拥抱,大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态势。那热烈而温馨的场面足以感染班级中每一位学生。还可以开展一帮一活动,指定一位人品、表现、成绩都很好的同学先去主动关心他们,和他们成为朋友后,再把他们编为同桌,这样单亲学生不但在为人处事上受到好的影响,在学习上也可以有个好的小老师,使他们感到社会没有抛弃他们,学校、老师、同学没有抛弃他们。还可以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使他们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找到特长,从而增强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在活动中看准时机、抓紧机会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人生观、价值观、心理素质教育,使他们对生活充满希望,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只要用心用时间对待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多与他们接触、沟通、交往,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更大胆地信任他们,许多事情放手让他们尝试,就能充分发挥他们独立、自立的能力。因为信任可以使人自尊、自爱,进而使人有自重的制约力,而坚持不懈就能使问题学生养成自律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