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探讨5篇

时间:2019-05-15 14:02: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探讨》。

第一篇:小学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探讨

小学英语教学中多样化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探讨

—— 和田路小学梁 红

上海市的“二期课改”中最为关键、最为核心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变革。在某种程度上,这一方式的转变可以看作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取得实质效果的首要标志,也是本轮课程改革区别于以往任何一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

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当前,在一定程度上,学生学习方式存在着单

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机会。学校教与学的方式,以被动接受式为主要特征。这种学习方式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这种单

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负担很重。学习方式应该多样化,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学习的主要形式之一,问题解决等学习活动应该处于重要的地位。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单一的、他主与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生学习方式,特别是要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改要求教师适应新的学习方式: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英语老师应该把握以下几种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把学生推到“探究第一线”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再也不能包办了。教师需要摆正与学生的关系,把学生大胆地推到研究性学习的第一线,而把自己变成“顾问”“参与者”“协作者”“指路者”。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问题成为可能,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同时暴露他们潜在的理解和认知不足和差异。教师把他们没有搞懂的问题以及一些错误呈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再探究,改正错误,发现结果。学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真正参与过程,实现了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例如:在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5A Module 4 Unit 3 Parks and places in China 时,教师要求学生在了解了书上出现的地点名词的同时,去探究了解中国其他地方的著名景点名称和他们所属的城市与方位。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知道了许多其他的地方名称,但也出现了许多关于如何用英语正确表达的问题,如上海的外滩、东方明珠,北京的故宫、颐和园等,教师就借势教了一些,另外一些,老师就教会学生如何查字典、上网查找来解决。在这个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增加了知识面,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查询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在探究中找到自我学生对自己的潜能认识往往不足,突现了学生自信心理的“脆弱”。所以,我们要设法减缓学生学习心理的压力和精神不振和压抑,解放学生的思想。让学生坚信“我能行”。教师不仅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还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学生能够感觉自己“能行”的值得骄傲的一面。

3.给学生真正的探究空间和时间

解放学生的探究自主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有属于自己的时空。有不少问题探究过程经历时间长,参与人广。教师就要能根据实际情况创设属于学生的探索空间和时间。

比如,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5B Module 2 Unit 2“favourite toys”时,教师根据故事的情节,教师为了突现教学的成功,而将教学设计得很完善。学生沿着教师设计好的路子走下去使教学很顺。其实,学生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了。这样的教学并没有给学生真正的探究时空,教师“帮”地太多,“铺”得太平,只会让学生的思维产生一种惰性,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没有好处的。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有利于学生开放思维的活动,如:让学生自创问题,给故事续写结尾,自编故事情节等。这些活动的开展,给了学生充分的语言发展空间,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设计具有使用价值的练习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差异性的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练习,必须着眼于让全体学生参与,不能以“优”代“差”,要让所有学生“活”起来。甚至对“后进生”采取倾斜政策。在设计探究练习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问题的趣味性、应用性、科学性、形式多样化、呈现方式变化性。对学生有一定的吸引力,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5B Module 2 Unit 2 “Do a survey”时,老师可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同程度的探究练习。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只要求按照课文上的玩具名称和句型去询问别人有什么玩具;对于中等的学生可以增加玩具名称和句型,这样才能起到适当的教学效果;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就要求他们在探究别人有什么玩具的同时,要了解别人为什么喜欢这件玩具,把理由写下来,并且用英语写一个研究报告。这样的活动安排,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

(二)实践性活动

实践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一不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英语学习更是离不开语言的实践活动。我们说学生的英语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甚至仅仅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突出背单词和记语法,忽视了学生的社会语言实践,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等不良后果。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固然需要,但局限于此是不够的。因为学习英语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加强语言实践活动。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语言实践活动的目标设计要到位

在设计语言实践活动的时候,要明确目标,是为了训练学生哪方面的知识,要训练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4B Module 2 Unit 2 My toys中的数词时,老师心里要明确学习这些数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正确的捕捉信息,并能正确理解在句型中的含义。所以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可以出一些听力练习,有听句子写出数词,有加法、减法练习等。也可以让学生做一些调查活动,询问同学关于玩具数量、价钱的问答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数词的听、说、读、写进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语言实践活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经验

如果语言实践活动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超出学生学习的理解范围,那么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会枯燥无味,效率较低。越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和方式很真实的学习活动就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例如,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2A Module 2 Unit 3 My body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表演一些体态语,如:Touch your hair.Touch your eyes.Pull your ear.Open your eyes.这些表演在学生生活中也时常出现,一般学生有体态语的经历,就能积极参与。

3.活动的语言实践性要强

英语学习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生离开了语言的实践就根本无法学好英语,无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有的老师教英语单词时从语音、词性到词的用法都讲得头头是道,可是就是缺少有关单词的语言训练和实际运用的教学。英语教学活动应该少讲解,多语言实践。

例如,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3A Module 3 Unit 3 Colours时,在教到orange时,可以设计以下的问题:What is orange?学生可以回答任何橘红色的东西。还可以创编这样的儿歌:Orange, orange, orange;An orange is orange;I like oranges;How about you? 这样,学生在语言训练活动中学习了单词,增强了词汇的语言实践性。

(三)合作性探索

英语是一门非常适合于合作性学习的学科,学生们可以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甚至教学相长。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作性学习要落实语言目标

教师在合作前要有明确的语言要求。讲明合作的要求,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可以提前避免一些失控现象的发生,有助于合作的顺利展开。

例如,在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5A Module 1 Unit 2 Shopping时,在听说认读单词fruit, noodles, vegetables后,并机械操练句型Can I have some„, please? Sure.Here you are.后,教师设计了去餐厅点菜这一合作任务:将全体学生分为六大组,每组一张画有各种食物图片的Menu。各组选定一名营业员,其余学生向其购物,对话完成后即可在Menu上撕下该食物的图片。

教师在合作活动的开始前就明确要求,T: Please buy the things in English.告诉学生,如果使用中文,将得不到该食物的图片。这样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有意识地克制自己不使用中文,加大对目标语言的运用,提高合作的效果。

2. 合作中语言不能枯燥单调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机械操练,是为了让学生能从中获得新的语言技能,真正提高运用语言、驾驭语言的能力。

合作时要给学生提供信息卡,丰富语言。例如教学不同国家的英语名称。老师可以将全班分为5到6个小组,在合作开始前,给各组的每个成员发下一张名片,上面写着:I’m Pan Pan.I’m 10.I’m from China.或 I’m Mickey.I’m

9.I’m from America.等。合作活动中,要求学生模仿名片中的动物做动作、说话,增加合作的趣味性。学生拿着自己的名片,通过询问别人的基本信息去寻找同样姓名和国籍的最佳拍档。

另外,在合作中要发展延伸语言,让语言生动起来。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延伸语言,复习滚动已学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

3.合作不能超出学生的认知水平

新课标指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差异,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成功。教师对合作学习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从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出发,开展切实可行、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小组合作,让合作变得更有实效。

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提供贴近生活的话题。例如,在教学《英语(牛津上海版)》4B Module 2 Unit 3 A busy family时,可以叫学生拿来自己的家庭照片,根据自己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来介绍,运用所学的语言和拓展语言进行。这样既能熟练滚动已学的句型和词汇,又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英语的能力。

总而言之,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实际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问题,也是广大教师教学观念转变的问题。

参考文献:

《与英语新课程同行》朱蒲著

第二篇:田村小学英语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2011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诱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能否学好英语的关键。由于我校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课程容量大,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导致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学生厌学。面对现状,我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作了如下尝试:

一、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才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趣,学习才是积极的,热烈的。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利用好教材资源,辅以灵活的教法,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踊跃反过来又能点燃教师的教学激情,这样就产生了英语教与学的兴趣互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采用各种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充分展示数学知识的内在魅力。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有效课堂教学。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根本动力

以往的英语课堂上,学生学习了新的句型和单词后,为了使新授内容加以巩固,教师采用最多的就是反复单调地跟读、齐读,这种机械的操练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但长此下去,学生必然对这枯燥的形式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我在英语教学中采取了一种模拟真实情景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真实语言环境,让学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语言,既赋予语言交际意义,又有助于提高学生理解应用语言的能力;既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又能够能动地建构新的认知图式。当我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后,发现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明显比以前机械操练时提高很多,而且当学生熟悉这一模式后,现在学生也能积极地自己进行语言知识的迁移,进行语言的练习和拓展了。一单元学习完之后,我就放手让学生去创设情境,运用语言。学生对此很积极的进行小组讨论:创设一个怎样的情境?该选择哪些语言等,在情境中提高了学生运用语言与同伴之间合作的能力。学生积极地对学习内容进行迁移,不仅是我在教学中调动起学生积极性成功的表现,同时也证明了我的教学取得了成效。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采用情景教学和电化教学。情景教学是现代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它有利于各种语言材料的操练、记忆和运用,有利于激发兴趣,有利于应用直观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缩短教学过程。教师要采用图实物、直观教学手段以及创造模拟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兴趣盎然、欢快的气氛中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2)运用辅助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小故事、成语、谜语、笑话等内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改编,利用下课前的数分钟,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学到一些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游戏与扮演。教育家陈鹤琴提出“教学游戏化”的教学原则,他认为做到教学游戏化,学生学习兴致勃勃,学习进步分外迅速。比如教字母吧,教师可以把字母做成卡片让学生 做字母排队游戏,分组进行字母排队比赛,教唱字母歌。这样做学生学得快而好,还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反 应灵敏能力,集体观 四.适当的运用激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润滑剂。小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产生除了必须得到老师与家长的关爱与尊重之外,还来自于他们受到的外在激励和内

在激励。外在激励是指学生通过寻求外在奖赏或诱因而获得的推动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讲,外部激励尤其有效。教师可以使用五角星、印章或表扬(Goodjob!Howclever!)等来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教师必须要建立起内在激励系统,即学生给予自己的推动力,才能让学生从心理内部来激励自己,从而能长期保持学习英语的乐趣和积极性。在我所教的四年级学生中,我采取了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四年级学生正处于由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一方面,以发放五角星和盖印章的外在激励方式,让学生在积极的投入学习之后有所回报;另一方面,从不断鼓励学生树立学好英语自信心的内在激励方式来保持学生长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我班一名学生在三年级、时,学习英语的动机主要来自我给他的物质奖励和口头表扬,每次得到五角星或我的表扬后,就表现得更加主动积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所学内容的不断加深,在四年级的学习中仅仅对于我的物质奖励和表扬已不能调动其积极性了。于是我改变方式,经常利用课堂上他回答对问题或成功完成学习任务的时机,对他加以表扬鼓励“Youareveryclever!”,“Ibelieveyou!”课后主动找他交流,用班上积极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并取得成功的学生事例,帮他树立自信心。在内外激励的双重作用下,逐渐地,又能见到他积极的投入学习了。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我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一直能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对英语学习总能抱以最大的热情去参与。因此,教师恰当运用激励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及时对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提供帮助,进行必要的指导和鼓励,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做阅读理解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首先快速通读短文,了解文章大意,然后细读文后题目,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捕捉文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点。在现代教育中,只有会学习的学生、主动学习的学生才能得到自主发展,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为将来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如何学习的人。一个人如果愿意自学、勤于自学,那么这个人就掌握了一把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可见,学会学习、会主动学习的人,才能不断获取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因此,教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思维为宗旨,着力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教学水平再上一新台阶,取得可喜的成绩。

第三篇:小学英语教学中困难及策略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及策略

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是英语素质教学的目标,听力的独特功能对学生掌握、运用英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得正确,才能读得准确、说得流利。而在小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起听力能力的提高,却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原因就在于在听力理解过程中,知识性因素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它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障碍。语音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提高听力首先要过语音关, 因为发音不准,就不可能正确理解所听的内容。小学生重视读与写,忽视听与说的训练,发音不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和失误。2.生词障碍。“如果没有语音和语法,人们还可以传达一点点信息,但是如果没有词汇,人们就无法传达任何信息”。单词是构成语言的最小单位,学生在听一篇材料时,如果里面有许多生词,势必会对听力理解产生负面影响。学生一般“读”英语较多,“听”英语较少,加之听单词是运用大脑的语言和语意储存系统, 而读单词除了要运用这两种系统外,还得运用拼写储存系统,因此“读”的单词比“听”的单词印象深。而词汇量的不足成为他们提高听力的“绊脚石”。非知识性因素心理障碍。

心理因素也是制约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容易产生焦虑、畏惧等紧张情绪。学生心理因素的好坏对英语学习,特别是听力的学习尤其重要。心理学家认为:外语学习是一个包括许多变项的复杂过程。在这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中,如果学习者的情绪处于紧张状态,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使本可以听懂的内容也听不懂,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考试过程中。心理因素对听力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语言能力差, 一做听力练习就情绪紧张,这种紧张情绪反过来又妨碍了其它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发挥。

那么有效解决学生在听力提高方面的障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英语教师应该提高课堂的效率,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听英语、学英语的环境,教师应尽量全部使用英语进行教学,形成一个英语听说的氛围,不要害怕学生听不懂,学生只有专心听、努力猜想、尽力理解才可能明白教师的意思,良好的听力习惯也就逐渐形成了。例如:在单词教学中,教师用已学过的词语释义,并注意训练学生的辨音能力,把容易混淆的单词多读几遍。笔者在在分析课文时,利用学生已学的英语来解释或者介绍新的教学内容,用简单句去分析结构较复杂的句子。

2、采用灵活多样的听力训练方法

1)、跟读。听音模仿跟读是课堂上最常见的,通过跟磁带读,跟老师读可以不断纠正学生在语音、语调方面的不足,掌握英语朗读的技巧,提高说的能力,同时也能促进听的能力提高。

2)、带着问题听短文。在课堂上我们经常采取这种方式来检查学生听的情况。

3)、精听短文。精听对与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他们要把所听的短文都写下来,在小学阶段不常用。但是对于难度不大的短文可以这种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力。但是要适当的降低难度,在学生自己精听短文之前,教师先把短文中的一些难点句型及单词进行讲解。

4)、听音复述。听音复述也是训练学生听力的有效方法之一。教师可利用《补充习题》及《练习与测试》中的短文进行听力训练。听时要求学生合上书本听两遍录音后复述课文。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听写训练。听写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手段之一,也是听力训练的一个重要方式。教师可通过听写来训练学生的听力,采取从易到难,由慢到快的方式。内容可以是单词、短语、课文的重点句型或课文的缩写,高年级以听写句型和课文的缩写为主。第一遍要求学生听,第二遍要求学生边听边写,第三遍要求学生检查更正。坚持听写,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句型,加深了对课文的记忆。

3、增加背景知识的讲解。现行小学英语教科书涉及到许多中外传统文化背景,英语国家人文景观、风俗习惯。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增加背景知识,使学生便于积累和记忆,减少听力训练中的盲目性,同时也克服了影响听力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准确率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就有了笔者在讲解5A第四单元“Halloween”的时候,一开始就讲解了有关万圣节由来的故事,讲解了有关万圣节所吃的食物等,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A项课文时学生们很容易就听懂了。在做学生的《补充习题》和《练习册》上的听力题目时,不要让学生直接听,可以根据图片或题目问一些与所听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对所听的内容有所了解。

当然,在听力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听力技巧的总结,听力学习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教师可在平时的学习中帮助学生及时总结。这样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学生的听力水平就能不断提高,从而为今后的英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改变学习方式 感受学习乐趣

改变学习方式 感受学习乐趣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天真浪漫,爱说爱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对自己的行为控制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有时会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传统的教学思想视这些特征为影响学生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一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日积月累,影响孩子的一生。如果我们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孩子们一入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一种美的享受,也必将对孩子的学习和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的心得和体会。

一、数学课上有“童话”。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对童话入迷。《白雪公主》、《小红帽》等优美的故事伴随着他们长大,并潜移默化地从中懂和许多道理。数学课上为什么就不能有童话呢?如在“8的认识”时,我们就可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让学生装扮“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从而引出“8”,还可不断变换“白雪公主”的位置,让学生区分“8”和第“8”的不同含义。

除了利用已有的童话创设情境,还可以教师自己编,慢慢地让学生编。如“10的认识”可这样创境导入:在数学王国里,数字“9”总是认为自己最大,常常欺负比它小的数字,特别是“0”,“0”非常伤心,这时“1”站出来和“0”手拉手组成“10”(板书“10”),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认识这个新朋友“10”,这样不仅使抽象的数字形象化、生活化,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又渗透着思想教育,一举数得。

二、数学课上有“儿歌”。

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将数学与儿歌联系起来,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认识“上下,前后、左右”时,可出现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上下前后左右----头在上,脚在下,胸在前,背在后,两手侧平举,指着左和右。”要求一边读儿歌,一边做动作,甚至可以让它成为课中操。相信经过几次练习,这六个方位会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又如“10的分与合”可编“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三、数学课上有“游戏”。

游戏活动具有启真、启善、启美的功能,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段,适当运用游戏,有利于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符合不孩子好奇、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心理特点,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如在“人民币的认识”的练习中,可设计“天线宝宝卖文具”的游戏:“拉拉新开了一家文具店,欢迎小朋友去参观„„四个小朋友戴上头饰当“天线宝宝”,其他孩子当顾客,看价钱、讨价还价、付钱、找钱„„一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真正实现了“玩中学,乐中学”。

此外,课堂上还可有“玩具”,课堂上还可有“擂台”,课堂上还可有许许多多孩子们感兴趣的东西。总而言之,数学数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势利导,充分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情境,让孩子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江承杏)

探究:不要被学生的“会”所牵动

教学案例:[现象]这是一节口算教学(9+几)的新授课。师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9+4,然后要求学生用小棒操作探究算法。学生表现却出人意料:有的小声说:“不用摆,我都知道等于13。”有的则毫无热情地摆弄起小棒;还有的趁机把小棒当玩具。教师见状,草草收场,探究到此为止。教师自己也纳闷:学生都会算了,还有操作探究的必要吗?

[分析]新课标指出:学生只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归纳、交流等活动,才能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真正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学生,把课堂奉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动手探究,但我们对学生的信任要把好一个“度”,切不可过分轻信学生。因为学生的“会”可能是家长告知的,是一种假象;也可能是“空洞记忆”,经不起推敲,并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果我们被这种表面现象所蒙蔽,就会给后面新知的学习留下隐患。

[对策]教学中我们应强调“过程”与“结果”的平衡,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结论的获得过程,而不只是注重结果。这就要要求教师关注学生己有知识经验的基础,根据探究计算方法的需要,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定向操作:(1)动手前,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2)操作中的观察提示:师边巡视,边给学生必要的指导,让生明确操作的顺序,观察的重点,让他们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从而有所发现,有所领悟,具体的提示方法视情况而定。(如a、针对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小组讨论;b、就操作过程中的某种现象请生说明;c、提醒已完成的学生尝试着总结计算方法等)。(3)操作后要有分析讨论:抓住关键、概括算法。只有把观察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离开学具后,在头脑中留下鲜明、完整的表象。

[结论]在计算教学中,应大胆地让学生探究算法,但千万不要被学生的“会”所牵动,应下功夫引导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在掌握算法的过程中学会探究和学习。

(江承杏)

以评促发展

新课标明确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由此可见,过程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向。如何让这些理念在实践中加以体现呢?我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一些尝试:

[镜头一]这是前不久的一节公开课上,我设计了四枚奖章:“发言章”(图案:大嘴巴)、“合作章”(两只紧握的手)、“倾听章”(一对竖起的耳朵)、“真棒章”(竖起的大拇指),正面引导学生进行评价时,出现的生生之间互评、学生自评、教师评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的场景。

“‘倾听章’要跟生交朋友,因为他觉得生,特别专心听同学的发言。(当发现有个别学生走神时所作的提醒评价)。”

“‘合作章’”想和生

2、生3手拉手,因为他们两个合作特别默契。(促进其他小组合作时所作的评价)„„(以下是课堂小结时的评价)“我认为生4可以得到‘发言章’,因为他爱动脑筋,积极发言。” “我觉得我的同桌能得到‘合作章’,因为他今天肯跟我合作了。” “我可以得到‘倾听章’因为我很专心听讲。”

“认为生

5、生6和生7都可以得到‘真棒章’,因为生5和生6今天的课堂表现与已往相比,进步特别大,而生7爱动脑筋,想法与众不同„„”

征得其他学生的同意后,我郑重地把“奖章”颁发给爱表扬的孩子。得到“奖章”的学生,面对同学们羡慕的目光,他们的小脸兴奋得通红,腰杆子挺得笔直。

[镜头二]在平时,课堂教学评价采用星级制,评价结果体现在课堂评价表里。评价表分三级(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经评价在发言、倾听、合作等方面有一项表现突出或进步明显的学生就可以得到一颗星,三项或三项以上的均可以得到三颗星,表现特别突出还可以加星。然后在周末、月末、期末时,评出语数课堂表现的周冠军、月冠军与学期冠军,予以奖励。此外每次测试都与相应时间内的课堂表现情况挂钩,酌情加分或扣分,引起学生甚至家长的高度重视。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积极评价,学生已悄然发生了一些变化:(1)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求知欲更旺。

孩子们最期待的是公正评价和积极的肯定。由于在评价中,能以学生为主体,关注个性差异,注重纵向评价,对学生进行全面、公正地评价,发现其身上哪怕是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这样就使得聪明的孩子得到了肯定,调皮的孩子得到了关注,而中间状态的孩子也得到了细心关爱。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得到极大的激发,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2)学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识增强。

在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学生越来越感到与同学相处的重要,合作交往的意识也增强了。他们学会客观评价、发现并欣赏他人的长处,取人之长补已之短。他们也学会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为了孩子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评价正是为了促进孩子的发展。如果说新课标倡导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是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处方”,那么我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所做的尝试,只能勉强称得上是一个“药引子。”衷心地希望,在领导关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这个“药引子”能引出更多的“好药方”。

(江承杏)

少一些限制

多一份惊喜

学生学习过程的知识构建,学生思维的开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完成,是老师是不可替代,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地学才能起作用。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可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却大打折扣,总觉得不放心,不敢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探索,无意识地限制了学生的思路。近日,在教学“乘法口诀”时,学生的表现让我惊喜不已,下面谈谈自己的点滴感受:

教学口诀“一一得一”时,只在黑板上画了一朵,请学生根据图写乘法算式,全班出现了两种答案:(1)1×1=1;(2)1×1=2。我没有指出谁是谁非,把问题抛还给学生:谁讲得清原因,谁就对。学生独立思考后的交流特别激烈,出现以下发言:生1:只有1朵花;生2:只有1堆;生3:只有1个1„„生n居然说:“因为只有一堆,每堆一朵,1个1是1,所以1×1=1。”当生n说完后,孩子们已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了。此时,我突然觉得我再说什么都是多余的,打心眼里不敢小瞧这些孩子。接着由此导出的口诀“一一得一”学生的理解也顺理成章了。在之后的其他口诀的教学中,我继续放手给孩子们充足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兴趣异常浓厚,学习效果也不错,孩子们不仅能在理解口诀意义的基础上熟练地用口诀计算(最快的30秒内算了32题)而且连二年级才学习的7、8、9口诀也能同理推导。他们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真正达到了在理解基础上的灵活运用,触类旁通。

原来,课堂上适当放手,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讨论、交流,学生间的思维碰撞会绽放出如此耀眼的火花。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彻底改变传统的“不放心、讲得多、不放手、包得多”的倾向,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学生能发现的知识,老师决不替代,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并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次数,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会,驱使学生向无数次的成功前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江承杏)

新知前一定要“复习铺垫”吗 ?

学生在学习新知前一定要“复习铺垫”吗?对这一问题的老师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观点一)新课前应适当的复习做“铺垫”,让学生明确方向,避免走“弯路”。(观点二)创设有利的情境“直奔主题”更棒,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那么,新课前到底该“复习铺垫”还是该“创境直奔主题”呢?带着这个困惑,查询了一些资料,也请教了一些专家,加上自己的尝试,有了一些体会,提出来与大家商榷。

“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回归于生活。”新课标在“课程目标”中也明确指出:“通过数学学习,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学生长远的发展来看,我们是不是应该先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个个新问题,当你去解决它时,一般没有人会告诉你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别无选择,你只好在碰到问题后,在实际解决过程中摸索出需要哪些知识,并且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这些知识,这无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试想,如果在学习新知前,我们都无微不至地为学生“铺垫”,那么当学生有一天突然要独立面对学习或生活中的新问题时,他该会多么的手足无措啊!

因此,作为老师,应该要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既要按教材的学习进度,确定学生解决新问题应具有的知识基础,又要了解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具有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针对教材情况和学生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有价值的问题,并让学生在已有的、众多的知识中寻找要解决的问题的相关信息,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逐渐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假如把一节课要学习的新知比作“树上的果子”,学生的学习对新知的探索就像“摘果子”。那么,“复习铺垫”就是提醒学生“摘果子”时的该从哪儿开始“跳”,该怎么“跳”(即限制“跳跃起点”和“跳跃方式”),而“创设情境、直奔主题”则是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想一想,如何“跳”才能“摘到果子”。让学生摘到“果子”是我们共同的心愿,但如果惟恐学生“摘不到果子”拼命地“铺垫”,长此以往,造成 学生能力低下,这样的“好心人”做不得。教师应该是”好心人,但首先必须是一个“有心人”,要用心钻研教材,细心体察学生,准确地定位学生学生的学习起点,同时要将自己置于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在果树下思考”。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站在各自的“起跳点”上,应用自己的跳跃方式“跳一跳”,达到既“摘到果子”又提高学习能力的目的,真正实现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江承杏)

挖掘主题图的“内在魅力”

都说“只有创境才能入情,入情才能生趣,生趣才能激发自主学习的欲望。”说到“创设情境”,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图文并茂,色彩明丽的苏教版教材。那一幅幅有着丰富情景的主题图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也引起了老师们极大的关注。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刚开始时,让学生从现成的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探索数学知识,学生兴趣浓厚。效果也不错。但时间一长,学生对主题图好象不再感到新鲜有趣了。难道主题图的作用到此为止了吗?我在困惑中尝试,在尝试中有了感悟。

二年级下学期“角的认识”的主题图是两个学生手中拿着剪刀,五角星等许多带有“角”的东西。备课时,第一反应就是将这张情景图挂在黑板上,让学生去找挂图中的“角”。但仔细一琢磨:不对,“角”对于学生并不陌生,而且生活中到处都有“角”,为什么要让学生去找挂图中的“角”呢?于是,课前我就布置了一道作业“你能找到隐藏在生活中的‘角’吗?”并要求每生至少带一样实物。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正确的:第二天在交流时,学生果然带来了各种各样带有“角”的实物(除了课桌上现成的课本、作业本等,他们还带来了积木、自己折的五角星,四角扑克等,甚至还有个孩子得意地宣布他发现了一个可大可小的活动角——妈妈晒衣服的裤架)。但是,在请他们指“角“时,却意外地发现,很多孩子都只指着“角”的顶点,这说明学生对“角”这个平面图形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在反复的实物触摸中充分地感受“角”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再抽象出“角”。后来在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介绍“角”时,他们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不能光指着它的顶点;“角”有大有小;大五角星和小五角星上的“角”相等„„

静下心来,反思这一节课的所得,重新认真地审视教材中的主题图,通过细细地品味和思考,慢慢地感觉到新教材主题图的“内在魅力”远远超过了它“美丽的外表”。纵观新教材所提供的主题图,原来可分为两种:(1)自然情境类——向我们提供可以参考和借鉴的教学资源,如一年级上册“数一数”的主题图,我们就可以直接将其作为挂图,让孩子们在美丽的“游乐园”中“畅游”,找到隐藏在其中的数字娃娃;(2)活动方式类——提供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或操作的方式,提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做数学”的教学理念,让孩子们在类似的操作活动中体验和感悟数学。“角的认识”这一内容的主题图就属于后者。

享受着尝试成功的幸福,我深刻地体会到新课改新教材在给我们师生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挑战。课改真的不仅仅是换一本教材,它是一种教育思想的更新,更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超越。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理念—观念—行为”是一个很漫长的艰辛的过程。所以,做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新理念,在吃透教材,尊重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地审视“主题图”,寻求最佳的切入口,充分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展示其迷人的“内在魅力”,让其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江承杏)

第五篇: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

1、改变教师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供契合教师需求的培训课程,为教师

专业发展补养,提供教师工作的胜任力。通过教师分级培养,各学科均有在市或区级有知名度的专家型教师和崭露头角的新秀教师。

2、2、重建教师评价体系,实施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全面可持续地评价教师和教师团队的教育教学工作。

3、3、借助省、市、区名师资源,带动学校学科的教学研究质量,着力推动薄弱学科的发展,实现学科发展的均衡。

4、4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课堂生命质量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对学生学习的研究为着眼点,提升教师和学生教学和学习的幸福感和效能感。

四、2012年至2016年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举措

1.推进校本研修,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长效机制。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校本研修氛围,以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教师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从问题出发,从教师的需求出发,开展各种各样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每年不超过24学时。

2.2.重建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现行教师评价以学生学

科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评价方式片面化、主观化、模糊化,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健康发展。重建教师发展性评价,将有利于提升教师职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教师发展性评价主要从“学生学业成绩、教师个人业务成果、承担学校工作”三个维度考量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采集客观数据,实施教师档案信息化管理,每学年向每位教师提交工作业绩单,全面持续地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并根据以上信息综合考评学校各个教师团队的工作实绩,促进团队成长与教师合作文化的推进。

3.3.分层培养和分类培养相结合,让不同层面的教师得到相应的发展。在未来五年中,将继续坚持和完善骨干教师和名师的评选和培养制度,形成立足于本校的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完善骨干教师、名师与新教师结对。搭建学校教师成长平台,带徒工作(拟采取工作室的形式,建立师徒团队),评选校级教坛新秀。重视学科教学研究每年评选教学新苗(5年内新教师)活动的,让教师在学科研究活动中获得成长。

下载小学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探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英语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策略的探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专题八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其策略

    专题八 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改变及其策略 撰 稿 人:赵亚夫 主持专家:赵亚夫(首都师范大学 历史学院 教授) 嘉 宾:张汉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高级教师)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摘 要:目前我国现代化的程度日益加深,而教育作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石,在时代的潮流下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我国教育部自2014年发布的......

    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

    改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一、激发求知欲望,发展学生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

    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策略

    借助信息技术改变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策略【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09―0106―01......

    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改变

    小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改变 英语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张霓 (1220330129) 摘 要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提问被称为高效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但在真实地教学活动运......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问题,特别是精巧的问题,能够吸引学生集中精力,使之思维积极,感情振奋,兴致高涨。英语课堂提问是一个教学活动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

    《着重改变教师学习方式》读后感

    《着重改变教师学习方式》读后感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既是学生的教育者,同样也是自身的学习者。虽然新课程下的课堂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研究式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