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共5篇)

时间:2019-05-15 14:34: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第一篇:影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影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

麦积区党川中心学校杨旭光

时常看到许多学生死抱住课本学语文的样子,心中不免有些感慨。他们认为只要学好课本,就能学好语文,语文等于课本。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狭隘!

语文实际上不只是课本,而且是生活的缩影。不难想到,生活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无字书,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是一座蕴有无比丰富资源的巍然大山。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云走霞飞,潮起潮落,给人以流动之壮美;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给人以辽阔之苍茫;青山碧水,草红柳绿,给人以色彩之绚丽;燕来燕去,花开花落,昭示生命之轮回。生活中的雄奇瑰丽,多姿多彩赋予人们丰富多彩的遐想和丰富生动的灵性。遥念鲜花艳红江水湛碧,有人吟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领略浓阴蔽日楼榭映水,有人吟出“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流连层林尽染枫叶如丹,有人写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观赏梅雪争春各呈丰采,有的人悟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生活的五彩缤纷变化多姿都给我们无穷的魅力。

然而,生活尽管如诗如画,芳醇般蕴藉,鲜花般灿烂,而我们却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接受生活的赏赐与馈赠。可是,影视又为我们搭建了欣赏生活的平台,成了展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学生思想特别活跃,对新生事物的感受力很强,对影视更为敏感和关注。这样,把影视纳入到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中,一方面为学生的视野的开阔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源头活水;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引导正确,影视就会成为开拓语文教学新领域的重要手段。我们不妨从影视的特性找出与语文教育的契合点。

影视知识可为语文教学注入知识的活水。

就拿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来说吧,尤其是是议论文的写作,语言空洞,素材单调是好多学生的通病,学生一写议论文,就拿雷峰、居里夫人、瓦特等作例子,似乎除此之外便没有素材可取,文章自然缺少新意。另外,观点与材料相割裂也是学生议论文的主要弊病,在议论文中很难就论点旁征博引,更不能就事提炼、分析论点。当然,更正上述弊端并不是一日之功,但影视节目可以促进这种状况的改变。比如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实话实说”等栏目,以及各省市电台的“新闻透视”、“关注”等栏目,或就事论事,或就热点问题进行评述。这些栏目中的材料,都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离学生生活非常近,主持人的评论富有时代气息,学生议论起来自然饶有兴趣。如果我们把这些节目引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仅有助于学生分析议论水平的提高,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空间,使语文学习的知识面大为开阔。

影视的鉴赏性成为强化语文教学直观性的有效手段。

电视艺术是一问直观的艺术,它的审美性、娱乐性带来了它丰富的鉴赏性,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我们的联想把文字幻成直观然后去鉴赏。这种鉴赏受人的想象思维及知识阅历的限制,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和某些节目来弥补这个缺陷。比如小学课本的《武松打虎》,中学课本的《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美猴王》和《香菱学诗》篇目,虽然有的篇目比较易懂,但倘能把文字化成影视效果,我们不妨借助搬上屏幕的《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和《红楼梦》,引导学生对这样的古典名著细心观赏,学生必然受益。

影视的实践性为语文的理论学习找到了实践的栽体。

语文课中的理论知识,尽管有相关的课文来实践它,但毕竟有强的隐蔽性,需要教师的点拨、分析、引导,而影视文学对语文的实践则有鲜明的直观性,这种直观性使语文的理论知识变得简单而富有趣味。就拿我们电视中最常见的广告来说,很多学生厌倦广告,好的广告又会成为学生的口头禅。学生对电视广告的褒贬就是我们语文教学中“广告”这一知识很好的载体。教师不妨让学生收集电视中的广告通过收集来分析广告的特点、设计、作用等。再如学“观后感”这一知识,不妨引导学生注意收看“文化视点”、“文化传真”等栏目,这些栏目就是针对当前最流行的书或影视剧作去畅所欲言地论“观后感”、“读后感”,这些对学生喜欢的流行的影视剧作所做的影视评价自然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生动、直观地掌握观后感、读后感的特点。

影视的趣味性赋予学生语文学习的乐趣。

短短45分钟的课堂教学以及有限的教学内容会使语文课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大受限制。比如“辩论”、“演讲”这些理论知识和口语能力的训练,虽然可以在课堂上得到实践,但由于时间、环境的限制,不可能每个知识都成功的去实践,这样有些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就不可能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而电视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十二演播室”、“中学时光”,浙江台的“人生AB剧”,四川台的“阳光地带”等栏目,这些栏目中的辩论、争论、讨论等内容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有关的理论知识,提高论辩能力。

以适应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教学,正是影视在课堂上的综合运用,它是把抽象的课文内容转化成具有动态和声音的视频,这样学生就可以直观地去感知、思考、理解、欣赏课文,给他们无比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像课文中许多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形象的刻画,精辟而意味深长的言论,只要通过镜头展示出来,学生就能够有更深的体会,无须老师再白费口舌,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当看到料峭春风中扬柳吐芽时,他们知道这是生命的律动;每当看到暴风骤雨中鹰击长空时,他们会感受到这是力量的抗争;每当看到霜染红叶时,他们体会到这是磨难中的成熟。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他们自然会想到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阿Q”是一贫如洗、愚昧麻木的破产农民;“刘兰芝”是受封建礼教迫害的殉情者。听古代圣人的教诲,他们会认识到:人,面对利禄而不动心,面对淫威而屈服,这是自尊;珍惜声誉,是自爱;遏制欲望,是自持;不仰息于人,是自立;约束自己,是自律;一个人跌倒,再爬起来,是自强。这些生活中的真谛,靠教师在课堂上苦口婆心的说教是很难让学生深入体会到的。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无论是语文课堂之外,还是课堂之内,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也完全符合课内与课外相辅相成的教学原则。这么省心而有最佳效果的教学方式,我们何乐而为呢?

生活日益变化,日益更新,它有天光云影的景致,有碧绿清澈的清新,也有变幻莫测的风云。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容不得我们再在原来的老路上徘徊,要通过影视这个窗口,领略更广阔的生活世界,回味许多耐人寻味的课题。好多见仁见智的话题,都会促使我们做出理性的评判和分析,都会促使我们对生活多一分留心,多一点思考。

影视可以拓展语文

教学的空间

麦积区党川中心学校杨旭光

2008-12-9

第二篇:拓展教学空间

品社课要拓展教学空间

——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奠定良好基础。

本学期我所担任的是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为了改变以往以 “课本为主”的传统授课方式,逐步“以书为辅”,向新课程改革靠近。我采取了“拓展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课本中走出来的教学方法。所谓“拓展”就是指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更多更完善地了解社会知识,并学会对各种不同事件的解决和处理方法,达到课堂与社会实践相接合的目的。

品社课不能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要让学生在自身的生活圈中去认知、去学习,去体验身边的事和物。小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他们的社会生活圈太窄小,他们需要的是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作为老师就是他们的一个桥梁。我们要做好这个桥梁就应该不断打牢自己的基础知识,更多更好地尽自己所能地给孩子各种知识。所以教学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应尽可能创设条件向社会延伸。

在讲堂上我经常从小事谈到大事,从国内谈到国外,有时学生会问我:“老师,你是不是跑题了?”我告诉他们:“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也是一门大学问,不管我讲给你们的是什么,那都是社会,所以社会没有跑题的可能。”就是这样,我的品社课内容丰富起来,好多孩子都喜欢上品社课。记得第一次在给四二班新生讲第一堂品社课,下课时一个小男生跑来对我说:“老师,你讲的课真是太好了”,我笑着问他:“哪里好啊?”他一本正经地说:“您讲课让我们很放松,就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而且讲了好多我们都不知道的事,让我们长了好多知识。”

1、课本内容从实践中来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讲“道德风尚”时讲到人要有社会道德,我就提醒大家说:“同学们,你们能告诉老师,你们认为最不讲道德的人都有谁啊?”同学们说:“小偷就是,他偷别人的东西最不道德。”“好!大家说的真好,老师曾经就遇到过这种人,有一次„„”当我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同学们时,同学们都踊跃起来,也讲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并告诉同学们自己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同学们,你们说得都很好,现在我们就知道了好多如何对付小偷的方法,识破了小偷好多计谋。那你们还知道哪些人也是不道德的吗?好!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看看吧!”一下子就将学生从实践中带入到课本中来。从而通过自我的实践,引起学生学习社会知识的兴趣,不知不觉中还教会了同学们自我保护。

2、从课本中走出去

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如在讲授“做文明乘客”时,书上有各种图让学生分辨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解决。同学们都自抒已见,大胆发言。这时我将课本合上,对同学们说:“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除了书上讲的,我们想想在生活实践中是不是也有好多类似的事情呢?”于是我举例说了一件事:上次老师在坐公交车时,遇到一件事,那次车上人很多,某车站上来一位大娘怀里抱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孩,当有人给她们让座时她没有任何表情,而且将孩子刚喝完的牛奶瓶随手扔到窗外。大家说她做的对吗?学生们都回答“不对!”“那她都错在哪里了?”一个同学说:“别人给她让座,她应该有礼貌说声谢谢。”另一个同学说:“她不应该把喝过的牛奶瓶到处乱扔”“大家说的都很对,可是你们知道后来怎样了吗?”“不知道,老师快告诉我们吧!”“后来那个大娘怀里抱的小孩看到大娘扔牛奶瓶的动作,也学起了她,伸着小手去够窗口,要把另一瓶扔掉”“那不是带坏小孩子了吗?”“对呀!真聪明,所以我们应该知道幼儿是分不清好与坏,对与错的,他们只会去模仿大人的行为”“老师,我家就有小妹妹,我回去一定不会学大娘那样,会把小妹妹教坏的。”“你说的太好了,我们大家都应该有好行为,做好的文明乘客”同学们通过这件事都受益非浅,让他们懂得了做榜样的重要性。

总之,我要不断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使学生受到教育,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三篇:拓展生命空间教学案例

小学地方课程教学案例《拓展生命空间》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黄浦江路小学 袁明霞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青岛市小学地方课程《生命教育》教材中“生命与自然”单元的第四课。主要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生命之“我”所在的大千世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拓展视野,走出地球家园,去探寻宇宙空间的奥秘,引导学生关注与人类相关的宇宙,并激发探索宇宙空间的意识和兴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宇宙空间的探索过程。

2、激发学生关注生命宇宙的兴趣。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让学生体会并了解人类探索宇宙、创造未来家园的重大意义。

教具准备:

1、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2、未来的家园设计纸。

学具准备:

1、水彩笔

2、教师布置的让学生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程序:

一、神秘的宇宙

[这一部分主要让学生了解我们地球所在的太阳系和银河系,让学生充分体会地球虽大却只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的星球,而太阳系在银河系中又显得很渺小。银河系在宇宙中更是沧海一粟!感受宇宙的神奇与博大,从而激发探索的欲望。]

问题引导:同学们,每当晴朗的夜晚来临,点点繁星布满无边无际的天穹,仰望星光灿烂的夜空,你都会想些什么?(课件同时演示迷人的夜空,学生都会想到关于自己对神秘宇宙的遐想,个别学生提到:“我会想,地球以外有没有外星人呢?”)[夜空总是会引起我们尤其是孩子们的无限遐想]

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浩瀚的宇宙,感受它的神奇与博大。

1、地球

课件:显示宇宙中正在自转的美丽地球并展示地球上各种美丽的风光,让学生感受到地球是人类温暖而又美丽的家园。

问题:地球大吗?有多大?[这两个问题为引出太阳系做好铺垫,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能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地球之大。]

2.太阳系

课件演示:地球缩小后退的同时出现在太阳系之中,太阳系出现在屏幕上。

问题:这是什么地方?你还能找到地球在那儿吗?[让学生感受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渺小。同时让学生大体了解一下太阳系里的行星、星云、流星和彗星,教师用学生喜欢的口气配合有关讲解:把太阳系比作大家族,流星和彗星比作小姐妹,地球比作大哥哥。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3.银河系

课件演示:太阳系缩小后退的同时出现在银河系中,用与刚才同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银河系的形状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中的位置。[让学生感受地球在银河系中显得更加渺小。]

教师拓展提问:宇宙中除了这些,你还知道有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对宇宙的兴趣非常浓厚,平日也愿意阅读这方面的书籍)

最后通过欣赏几幅宇宙风光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二、人类的生命空间探索之路

[这部分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尤其是中国探索宇宙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参与探索,并为祖国作贡献的的积极性。]

课件展示: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几幅动画图片,让学生体会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梦想。激发学生兴趣的谈话内容:你们看谁来了?噢!是孙悟空!他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腾云驾雾。”)羡慕他吗?是啊,连老师也想拥有孙悟空的本领,在天空中踩着美丽的云朵想飞到哪就飞到哪,多好!从古到今,我们人类就有这样的梦想,比如,我国明朝有一个人,他对月亮充满了好奇,非常想到月亮上去看看,想不想听听他的故事呢?(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1、探索失败的事例

课件:伴着图片播放教师课前录制好的自己富有感情的讲述:“万虎探月”的故事。启发性问题:万虎想实现奔月的梦想,也大胆的作了尝试,可为什么失败了呢? [通

过思考回答使学生意识到智慧与科技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回答看出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因为科技不发达、人类的智慧和能力有限等原因,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2、探索成功的事例

问题过渡:虽然探索宇宙会遇到种种困难,可是我们人类会放弃探索的梦想吗?教师总结:当然不会,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大胆尝试,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课件:图片展示人类探索宇宙成功的几个重要事例。

启发性问题:他们为什么成功了呢?(学生讨论:“人类越来越聪明了”“科技进步了”“人类因为坚持所以成功了”„„)[充分体会这是人类智慧不断提高和科技不断发展的成果]

拓展性问题:你还知道有哪些?[对于知识面广的学生及时给与表扬,并趁机鼓励学生多读书用知识武装头脑。]

3、中国的探索之路

问题过渡:谁能说出我们中国在探索宇宙方面有哪些成就?(通过回答发现学生知道的很多,尤其是近几年的都能说到)

课件展示:中国的运载火箭、“东方红一号”、神

5、神

6、嫦娥一号发射的图片并配以激昂的音乐和教师自己录制的富有激情的讲述,重点让学生体会国外走了五六十年的航天路,中国只用了二三十年就赶上来了。我们中国正在由航天大国向着航天强国的目标奋进!(达到了师生激情澎湃的效果!)

教师总结提问:看到我们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这么伟大的成就,你想说什么?(学生的回答很令人欣慰:“我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中国真了不起!”“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制造出更先进的航天火箭!”„„)[通过说感受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欲望]

4.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问题过渡:我们人类这样不停的探索宇宙,有什么意义?先讨论,然后个别学生回答。(不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能想到万一地球哪一天真的会有不可避免的灾难,我们人类可以转移到其他能居住的星球上 ;个别学生能想出可以开发有利的资源,提高我们人类的生活质量!)

课件:出示一组判断对错题,让学生判断。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人类探索宇宙的重大意义。

三、未来的家园

[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辩论未来家园是否存在和设计未来的家园两个内容让学生体验参与的快乐,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力量也是很重要的,拓展生命空间的重任以后将会落到我们肩上。]

1、辩论:人类的生命空间可以拓展吗?

根据学生不同的观点分两组展开辩论。

课件:屏幕提醒学生从三个方面思考:①人类要居住必须要有什么?②你知道其他星球上有生命吗?③其他星球可能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吗?(学生对这个话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有的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寻求辩辞,有的学生表现出了丰富的知识面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课件:辩论后让学生看科学家的重大发现:屏幕出现月球城堡的遐想图、火星——未来的家园图,配合解说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认为月球和火星有可能在将来成为我们家园的理由。

2、设计我们的未来家园

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设计我们未来的家园,之后展示并交流各自的想法。[这个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感受参与的快乐,增强主人翁意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令人刮目相看)

课堂总结: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指导学生如何理顺、归纳、概括所学到的知识和自己的感悟]

爱心叮咛:明天探索宇宙奥秘、拓展生命空间的重任会落到我们肩上,让我们从现在起做好准备吧!

附: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开始到结束,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情绪一直很高涨,所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很高,达到了预想的目标:

使本来就对宇宙充满好奇的学生更增加了探索宇宙的兴趣,上完这节课后,许多学生手

里都有关于神秘宇宙的书,而且课间经常会听到关于探索宇宙方面的谈论和激烈的争论,还有的学生把自己认为重大的发现告诉老师„„把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调动起来了,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究,我认为这是本节课最大的成功。

受到的启发:

1、课堂中教师问题的设计非常的重要,要注意“有效提问”,尽可能避免“无效提问”,这样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课堂,才能收获到丰硕的成果。

2、要精心钻研教材,不能只浮于表面,要挖掘其中最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并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呈现出来,才会使学生真正受益。

3、在课堂上,教师用自己的情绪感染学生、打动学生非常的重要,尤其是生命教育课更应该达到师生共同享受过程、共同感悟生命的境界。

今后的改进设想:

1、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

2、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和灵活应变的能力。

作者地址:山东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九华山支路6号黄浦江路小学袁明霞 邮政编码:266555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869177243@qq.com

第四篇:拓展阅读空间 提高语文素养

拓展阅读空间 提高语文素养

江苏省泰兴市泰兴镇中心小学 肖燕

摘要:

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建立开放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让阅读课堂教学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关键词 阅读空间 语文素养 拓展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存在着忽视阅读教学的现象,不少教师一味追求“读是为了写”,认为“阅读只是手段,写作才是目的”,“阅读是过程,写作才是结果和标准”,导致相当一部分教师将阅读课上成写作辅导课。君不见,“一言堂”、“满堂灌”一讲到底的教风依然很盛,语文教学仍局限在一堂课、一本书、一支粉笔上依然大有人在。这样的教学行为忽视了语文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提高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构建开放的语文课程。”新课标认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经验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重视阅读教学,研究阅读教学。在教学中努力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为最终教学目标。

一、拓展阅读空间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使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更具个性化,既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精神,也反映了新时代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拓展学生语文阅读空间,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是新时代的产物,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是一致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拓展阅读空间是向人本的回归

基础教育改革所明确的“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育人宗旨,就是强调教育者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积极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尽最大努力,让每个学生成长为完善的人。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就是尊重生命个体存在与发展的具体表现,是对教育回归人本的强烈呼唤。

2、拓展阅读空间是对学生的解放

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它受到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这种差异性区别对待,个别处理。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

3、拓展阅读空间是情感迁移的过程

古人说“诗言志,词言情”。其实,不管是古诗词,还是现代文,绝大部分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感情的载体。学生要品味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和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就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激发。因为情感是推动审美创造活动的动力,阅读教学应以情感去激发学生情感。“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感受声律,体味词句,领会情感,增强语感,从而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进而更好的步入作者的内心世界。

二、建立开放的阅读课堂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灌输的多,学生自主学习的少,高耗低效现象尤为严重。因此,要自觉地摒弃那种“教师讲、学生听”、“以讲为主的繁琐分析”的教学模式,建立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训练为主线,以学生自主阅读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一种实践活动。“从学习的特点出发,语文教学要突出一个‘读’字,即要把语文课上成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阅读课。

1、读为主线——悟之本 文本是主题感悟的语言材料,对文本语言的感悟首先要读来完成,语文课堂上听不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是语文教育的悲哀。新课程标准提倡给学生有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地,独立地读,在读中感受语文的无所不在!读的方式有很多,有默读、朗读、自由读、集体读、小组读、表演读等,还包括背诵、复述等等,都是读的范畴,所以,读是理解,感悟是前提,也是最基本最经常的训练。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阅读,积极思考的基础之上的,对文本读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丰富。

(1)朗读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把学生训练成一个统一朗读模式,朗读的形式应个别读为主,可以采取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采取措施,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朗读才可发挥学生的优点。让他们爱上语文,了解语文。

(2)朗读内容可由学生自己选择

传统的朗读教学,一节课重点朗读哪几个句子往往都是由教师所定,教师通常会说:“同学们,这几个句子很重要,让我们来读一读,最好能读熟、读背。”至于为什么读?为什么重要?教师却不去探究,学生却一头雾水,只能被动地跟着老师读。

《新课标》强调:“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所产生的感悟,必然会有些不同,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是因为,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个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在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即使对同一篇课文,不同的学生在同一教师的指导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感悟,甚至同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和环境中,对同一课文的感悟也会有差异,在教学中出现学生对同一内容独特的感悟,是正常的、健康的、可喜的。教师要珍视、尊重并加鼓励,正是学生这种不同的阅读感悟,才使学生对语文的“大”有所理解。

2、心灵对话——悟之源

在语文阅读中,学生要处处发现美理解美,对美的体验就是对语文的喜爱,对文本多角度的解读,就是对语文美的多方面挖掘,《语文课程标准》这样说:“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能彼此接纳。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亲近文本,与文本碰撞;亲近作者,与作者交流,让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零距离”的心灵对话。抓住学生强烈的情感波澜,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从孩子们的语言中可看出他们发自内心的需求。

(1)以读激情,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

语文课的重要特点就是激情,因此,语文教学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早润物无声中动情,心灵受到震撼,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思维是语文能力的核心,也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解放学生的“嘴巴”,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自读,教师还要放手让学生自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咬文嚼字”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独特地对课文的内容进行细细品味,找出其中语文的美,体验语文,感受语文。

但由于学生的生活阅历、知识水平、阅读实践有着个人特点,其阅读思维的角度、感受、体会是不会一样的,教师就是要在学生的阅读的前提下,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比如教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对“人字形”线路不理解,我就让学生边读课文边画图,这一问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这不就是又对语文文字美的一种宣泄吗?(2)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在知道阅读感知,自读领悟的基础上,教师要巧妙点拨,围绕课文内容,把握教材延伸点,引导内容延伸,情感升华,由读向写辐射,由写向读还原,让学生设身处地去感悟、去理解、去表述,以此,促进语言的积累运用,在互动中实现为迁移而教的目的。

3、走向实践——悟之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把文章感悟与人生感悟有机的结合起来,去创造新思路、新问题和新价值,这时的教师再也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善于创设情景,富有教育机智的人,教师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对语文的感悟能力,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

我们不仅要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同时课内外对应,让学生慢慢学会如何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从而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学习语文,不光要重视课内,还要重视课外。”这说明培养学生能力不能仅仅拘囿于课堂教学,而应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确保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语汇,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构建 “大阅读课”课型

为了让学生的课外阅读达到预期的效果,按照“推荐—指导—阅读—汇报”的程式,可构建四种“大阅读课”的课型:

①互荐读物的阅读超市

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内容作简要的介绍,或通过朗读精彩片段,或通过讲故事等各种形式,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欲望。同时,学生间也可通过互相介绍自己所喜欢的文章、书籍,进行读物推荐。

②指导方法的阅读欣赏

在推荐读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画批及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等。在指导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四到”,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

③自主安排的阅读空间

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按照阅读要求,根据手中的材料自选内容进行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④读有所获的阅读汇报

让学生在读中悟、读中学、读中思,把阅读过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以及通过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社区实践生活中阅读

袁微子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践中运用,要在实践中考验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因此,在开展校内语文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

①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走出家门,逛逛大街,当一名“语言医生”,看哪些字写得不规范、哪些广告用语不合语法等;

②让学生晚上收看电视节目,第二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培养学生做一个能言善辨的“评论家”;

③组织学生拜访当地的一位“名人”,体验一下“记者”的感受;

④让学生搞一个专题小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

3、在写作同步中阅读

写作活动,是学生在课内外阅读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活动形式,意在把学生写作与多彩的生活结合起来,在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增强写作的实践性和趣味性。可开展练写观察日记、读书笔记、自办作文小报、语文小报、红领巾信箱等活动,来历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1)阅读积累日记

阅读积累日记是每天所阅读的文本资料加以记录。要形式灵活多样化地将自己的观察、实践、课外阅读所得写成日记,或整理在卡片上,然后制成活页用线穿起来;也可以专门准备一个积累写作素材的文件包或文件夹,将搜集到的宝贵资料分门别类珍藏起来,待写作文的时候,到里面按类别查找。

(2)阅读分层书评

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水平,可确定不同的书评要求。如二、三年级可以以摘抄式评说为主;四年级作巩固式书评摘抄,学写感想式书评;五六年级可以写感悟式书评为主,学写评价型读书笔记。

(3)阅读小报编辑

内容可为学生的优秀作品(观察日记、读书笔记、优秀作文等)、有关语文基本知识等,小报力求学生全员参加,要由学生共同编辑,充分地激发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和写好作文的积极性。

总之,语文教师要有属于自己的边界意识,认真研读,发现文本之秘妙,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就是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就是充分调动和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潜力,努力使他们不但具有深厚的语言文字的交际功底,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格魅力,真正把学生作为社会的人来教育和培养。只有全面实施开放性语文授课,国家新课程标准才能顺利施行,才能花开有获,硕果累累。

第五篇:写作空间拓展

写作空间拓展

发表于 2010-07-14 11:36:00点击率:3

3以上谈各类命题的审题,主要是在“切题”的准确上、在“范围”的限制上,即从消极方向审核;而审题还有一个更值得提倡的积极方向,那就是在保证能“切题”、合“范围”前提下,进而开拓出广阔的可写视野,了望到辽阔的驰骋空间。这两个方向的审题是相辅相成的,而要写出有创新意思的作文,这后一个方向的审题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心力。

如何从积极的方向去开拓可写空间呢?下面提示几种方法以资借鉴。

1、虚实选取法

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实者则虚之:如“肩膀”,从实在的人体部位的肩膀角度就难写,那么由肩膀联想到“依靠”“担子”“责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负其历史使命”“个人的肩膀”“民族的肩膀”等,可写的空间就大大地拓宽了。

有的作文命题很虚,虚者则实之:如“感悟大自然”,“大自然”是个范围很大的抽象概念,只想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感悟,就虚而难写,倘“万中取一”,尝其一“脔”,或只写水,感其千变万化;或只写山,悟其奇崛险怪;或只写树,感其万种风情;或只写云,悟其千姿百态;也可写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也可写流星,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也可写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无不合“感悟大自然”这个大话题。

2、多义联想法。题目的词语常有多种意义,对“多义”的玩味与选择,最是表现审题的智慧。

如“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中的“息”,既指身体的休息,还指奋斗的停辍或中止,因而可写的范围大大加宽:懒惰者念着“生有所息”,一生碌碌无为;勤奋者懂得“生无所息”,取得辉煌成就;蒋筑英、罗健夫等知识分子坚信“生无所息”却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人生该“有所息”还是“无所息”?高速奔跑的时代战车令人想“息”也“息”不下来;不同时代的“有所息”、“无所息”是进步还是退步„„对生命的这些思考与探讨,都是源于对“息”这个多义词的理解。

如“雕琢心中的天使”中的“雕琢”与“天使”,都具有多义性。“雕琢”可以理解为“促成”“实现”“树立”“培养”“塑造”“发掘”“实践”„„;“天使”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愿望”“远大的理想”“完美的目标”“善良的心地”“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境界”„„

且随着对这些具有多义指向的词语的理解,可写的内容对象便不胜枚举了,凡是用心创造美的,均可成为话题写作的范围,这样看来,本话题的开放空间实际是很大的。如: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虽然是标题作文,却有话题作文般广阔的空间。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a、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b、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c、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d、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

e、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f、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g、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h、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i、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j、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k、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明智的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所见知所不见。

l、水晶莹清澈,好人一生平安,心灵纯洁、晶莹剔透的人,最终能有七彩的人生。

m、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投身于社会才能拥有自我。

n、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作为领导者,要取信于民,依靠民众。

o、水往低处流,人类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会自食恶果。

p、水能冲破堤岸,泛滥成灾,人类如果不加约束,只想得到彻底的自由,一定会害己害人害社会。

q、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r、从水的性质联想,水装进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为人处事应随和,富于变化。但是,从反面来看,也可以看作是见风使舵,这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大多数人所鄙视的。

s、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做人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这样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平、不公,化解怨愤。

t、从水的经历看,高山的雪水,穿越悬崖峭壁,经过层沙积土,有巉岩阻挡,有暴风雷霆,但也有芳草斜阳,夹岸桃花。我们的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中要感谢生命,痛苦时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3、变换表述法。有的作文命题,或借助形象、或利用比喻,如浙江作文命题曾有“一枝一叶一世界”,江苏作文命题曾有“风头?猪肚?豹尾”。这类命题越形象,考生理解却越含糊,往往成为考生之最怕。命题本义不明说,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考生需要合理转换表述,即“剥壳”一番,“翻译”一下,使其意义变得赤裸,使其面孔变得亲近,审“透”而生出一些实质性的意义之后,就不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

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出人意料”指某种情形没料到,或某个结果非同寻常,“情理之中”即事出有因,符合常情;整个的转换表述成赤裸意义,可以是“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可以是“不平凡(或没料到的)的成就(或恶果),有其内在的原因”。

如话题“跑的体验”,见仁见智,可写的也是很多的:可有感于“发展”,可有感于“自由”,可有感于“方向”,可有感于“极限”,可有感于“局限”,可有感于“超越”,可有感于“险阻”„„

如话题“曲径通幽”,“曲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可理解转述为常人少走的路,不同寻常的途径,超乎寻常的手段,婉转的方式,巧妙的方法,别具一格的手法„„;“通幽”可以理解转述为:达到理想的目标,达成满意的效果,创造美妙的境界„„这样分解着,“剥壳”着,“翻译”着,“赤裸”意义就出来了——选择不平凡的途径,或用超乎寻常的手段,或采用别具一格的手法„„而实现理想的目标,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美妙的境界„„它可以写为人处事的策略,可以写理想的做法,可以写文学艺术中的技巧„„当然不排除可以写实景而去记叙一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观。

下载影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视可以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拓展幸福空间

    “拓展幸福空间”调查问卷 1. 请阐述你所理解的“幸福”。(200字以内) 我是一名刚毕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我所理解的幸福就是能够看到成功的希望,因为只有希望生活才会充实才不会......

    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空间

    文章来源莲山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充分利用生物课程资源,拓展生物教学空间 在日常的教学中,许多老师对课程资源的认识仅限于教材,以及关于课上教学的直接知识、标本和模......

    盗梦空间影评_影视鉴赏

    《盗梦空间》被称为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意识结构”这个词多少有点故弄玄虚的意味,它在影片中指的无非就是梦境。影视文学作品对于梦境的想象从未......

    盗梦空间影评 影视鉴赏

    《盗梦空间》被称为是一部“发生在意识结构内的当代动作科幻片”。“意识结构”这个词多少有点故弄玄虚的意味,它在影片中指的无非就是梦境。影视文学作品对于梦境的想象从未......

    拓展就业空间提高就业能力

    拓展就业空间 提高就业能力 周先来 2009年第11期 ——社会建设 从2008年开始,因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持续下滑的影响,一些企业停产关闭或大量裁员,造成岗位流失和农民工返......

    拓展民主空间 清正民主风气

    拓展民主空间 清正民主风气作近日,我市召开乡镇领导班子换届工作视频会,市委副书记张轩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发扬民主、推进改革、严肃纪律,确保乡镇换届工作圆满成功。 笔者认......

    拓宽养老渠道拓展养老空间

    拓宽养老渠道 拓展养老空间 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养老服务社会化保障体系 **区位于**市北部,与**市相邻,区域面积约52平方公里,辖1个镇、8个街道办事处,现有人口48万人,其中60周岁以......

    拓展湖北农垦发展空间

    拓展湖北农垦发展空间 阮英梓 (湖北省农垦事业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加快发展是湖北农垦永恒的主题。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新的发展机遇,湖北农垦只有走出国门,立足于国内稀缺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