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发展教育中优秀班级建设策略研究
《和谐发展教育中优秀班级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对基础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要求集中地体现了基础教育要为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服务;要求学校应把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形成,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创造的志向的确定,作为根本任务。学校现在还是基础教育的主要场所,作为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就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作为一名基层的班主任,想到的就是如何在新形势下建设优秀的班级集体。
建设优秀的班级集体不仅是班主任的想法,当然也是学生们本身发展的需要,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他们不仅可以学会求知,还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同样也是家长们的愿望,他们会在孩子入学前四处打听学校的情况和老师的情况,以及考察学校的校风等,总想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一个比较负责的老师。有的家长还会让自己的孩子转学,原因是现在的班级班风不好,想给孩子换换环境。当然,建设优秀的班级集体也是我们学校和谐发展教育的要求,因为我校的办学目标是:把清华学校办成一所全校师生员工充分和谐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名列全区公立学校前茅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朝气蓬勃、会学习,会合作、会创造的“四有”新人。
既然大家有共识,所以本人和另外两名老师(因故中途退出)着手“和谐发展教育中优秀班级建设策略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本课题的研究过程、步骤及研究方法:
1、准备阶段:(从2003年1月~2003年3月)
成立课题组(成员有:俞惠芳、金慧华)
制定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等)
2.实施阶段:(从2003年4月~2004年5月)
(在2003年6月期间俞惠芳老师和谭健老师因故退出了课题组。后面的工作主要由本人完成,实施科研的对象也主要是现在清华中学的八(5)班。)
(1)摸清本班情况,针对本班的特点制定各班班级计划(阶段性的)。提出前进的口号与目标(每学期的开学初)。
(2)让学生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比如,民主选举班干部、制定班级公约、布置教室、定期对班干部进行考核等。目的在于培养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成为本班的表率。
(3)对于那些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不良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困活动;并且为个别学生设立一张“学生情况登记卡”由小干部记录,一周小结一次。观察并记录这些学生的变化。一段时间后进行比较分析。
(4)加强与任课老师的联系与沟通,共同协作。
(5)加强家校联系和合作。通过家访、家长会、电话和家校联系本等手段,及时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互通情况,共同商讨教育方法等。
(6)按照制定的科研计划完成阶段小结。
3、总结阶段:(从2004年6月~2004年9月)
准备结题的素材;继续巩固科研成果,继续在教育教学中进行;完成结题报告。
三、本课题研究的收获:
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应该有一个学风优良、蓬勃向上的良好环境,让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正确的引导和充分的成长。作为一名基层的班主任该如何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呢?自从接手这一课题后,我一直在思考,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和本人多年教育实践经验,从中也有了一些感悟。我认为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班主任老师和她班上的学生既是师生又是朋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对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转变观念,特别是教师关于
师生关系的认识,老师不能再象以前那样高高在上。记得我刚刚工作那时,一些老教师时常对我说:对学生要凶。但是通过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和谐教育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合作和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尤其是班主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要“爱”字当头,注意感情投资,追求师生间情感交流的和谐,这样教育才能发挥育人的作用;对学生的要求和对学生的说教要严而有度、严而有情;要与学生交朋友。做到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平等相处,真诚交流。
在班集体的建设之初,班主任首先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的意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建设一支学习成绩优良、思想品质好、热爱集体,有一定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小干部队伍。在班中发挥他们的榜样和示范作用。(对于班干部的任用我班有一套具体的管理办法。)
另外,最让班主任头疼的是那些班上的后进生(学习成绩差、日常行为规范不良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工作需要班主任倾注大量的爱心和耐心。为了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和提高学习成绩,在班上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比如,鼓励班干部去帮助后进生,实行“一对一”帮困活动;为每一位后进生设立一张“学生情况登记卡”,由班上的小干部负责记录该生每天的作业情况、听课情况、作业订正情况和学科的测验练习情况,每天向我汇报,并监督该生完成作业和订正。卡上还有负责人、班主任和家长的签名。这一举措受到很好的效果。
(二)班主任要协调好各科教师的关系。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优秀班级集体的建设,要靠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班主任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与各科教师真诚相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主动争取他们的配合和支持。平时与他们及时沟通,共同协作。
(三)班主任与家长要和谐相处。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因素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制约着教育的效果。所以,学校教育假如得 不到整个社会,特别是家长们的大力配合,那么不管班主任付出多大的努力,都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整理好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就非常的重要。
在和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本人觉得有这么几方面需要注意: 1.要定期的与学生家长联系。因为只有双方互通了情况,更好地了解了学生,才能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协调教育的步子,把学生教育好。当然这种联系可以是家访、家长会、电话联系、让家长来校,也可以利用家校联系本与家长取得联系。(注意不要过度的告状)2.要尊重家长。本人曾经接待过一位家长,(期末结业典礼时他的孩子没来返校,家长接待时家长也没来,而且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所以是我打电话让这位家长来校领学生手册和退还的代办费)由于当时本人很着急,也很生气所以打电话时态度不是很好,结果造成该家长到办公室和我吵闹。事后,我换位思考了家长的心理,觉得家长对于涉及到他自己孩子的事,总是很敏感的,特别是当着众人的面数落他自己孩子的缺陷和错误时,他们是难以忍受的。即使班主任说的都是真话,他们也会认为你是恶意的,因为我们在不经意中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转而他们会袒护他们的孩子。因此在与学生家长接触过程中要能体谅他们的心情,不管什么意见,我们都要耐心地听完,这样才能取得家长的积极配合。3.要帮助家长改进不良的教育方法。通过学生座谈和班主任家访,了解班上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然后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个别谈话来帮助家长更新教育子女的观念,并提供一些模范家长的事例供他们参考。4.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所以在我们班上曾经搞过很多这一题材的活动。比如“三八”节时,让每一位学生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为妈妈做一件事,还让学生学着电视里的小男孩给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脚,然后把父母说的话记下来,等等。新年来临之即,还让家长给孩子们写了新年寄语。通过活动既让学生们受到了教育,也使家长更了解子女,对于班主任来说无疑是多了一份教育力量。
通过两年的接触和沟通,现在我的工作能够得到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我感到欣慰的,也使我更有信心把我们的八(5)班建设成一个优秀的班级集体。
班主任除了要处理好这些关系以外,其次还要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四年发展规
划,并根据每一学年的发展情况定出阶段性的目标和班级口号。比如,八年级学生正处在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重大转折期。他们经过初中的两年的学习,已经熟悉了中学的环境和中学的学习生活,基本上摸到了一些学习规律。这时的精力更加充沛,思想更加活跃,开始注意社会现象,第二性征开始显现。但是班上还是有个别学生的意志、行为自控力比较差,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因此,这一阶段班主任要加强学生青春期的指导,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迈好青春第一
步。另外结合前两年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学期的班级口号:“团结、快乐、向上、自律”。
制定了班级目标和口号之后,我一般都是采用各种形式的活动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因为,活动是
班集体建设的桥梁,一个没有由活动作纽带的集体,只不过是苍白沉寂,冷淡涣散的集合。一个班集体之所以能有强大的凝聚力,是因为班集体的活动为每个人带来了极大的心理满足和施展才能的机会,使学生们在班级充实的生活中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奠定基础。比如,我班曾经搞过书法比赛、棋类的比赛、拔河比赛等竞技比赛,还搞过“学习雷锋精神”的讨论会、“弘扬民族精神”的故事会、利用假期和社区一起举办了“弘扬井冈山精神”的主题班会、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和学生、家长进行了“成长的烦恼”和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发扬奥运精神”的BBS师生网上论坛活动等,虽然每次活动的内容不同、场地不同、形式不同,但是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我深有体会。在集体活动中,不仅能满足学生爱活动、喜欢交往的心理需要,还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友谊和温暖,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民主意识和学习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以及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形成集体的正确舆论等等。总之是建设一个优秀班级集体必不可少的手段。
四、后续研究问题:
1、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2、对于后进生的教育有无更好的方法?
3、如何更好地利用家长和社区资源,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促进班集体的建设和发展。
4、对于个别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丧失信心的,放任自流的)如何通过各种渠道改变他们的观念,从而争取他们为自己子女的教育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
第二篇:形象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形象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
摘 要:总结了我国形象设计高等教育十年的建设成果和经验,借鉴国外形象设计教育的优势,提出从精简培养方向、挖掘专业内涵,到改革课程设置、与市场融合等一系列方法,进一步促进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形象设计;美容;化妆;培养方向
形象设计是“美学、美容、化妆、美发、美体、美甲、服饰装扮、体态语等综合于一体,运用造型艺术手段,通过美容化妆、发型、服装服饰、言谈举止等综合营造,设计出符合人物身份、修养、职业、年龄的个性形象,是对一个人由内到外的整体包装设计,以达到人物内在素质与外在形象的完美结合”[1]。其中,化妆、美容、发型、服饰搭配是该专业的主要技能,美甲、形体礼仪、摄影、展会策划等是其辅助知识,它们共同构成全方位的人物形象设计知识技能体系。国外形象设计教育调研
1.1 韩国
化妆与形象设计专业在韩国有本科四年和专科两年制的设置,以专科或职业教育为主,此专业的主干课程有:化妆造型、装扮艺术、美甲、美发造型、摄影、皮肤美容、首饰、时尚服饰设计等[2]。
1.2 美国
在美国,化妆教育主要是以培训班的形式存在,培训时间从几个月到1年不等。享誉全球的好莱坞大片的化妆设计,由各个著名特效化妆工作室完成,而这些工作室的从业人员,大多数没有高等教育背景,只是一些培训学员。
1.3 日本
日本的化妆美容教育以职业教育为主,两年或两年以内学制,培训内容主要是美容美体、化妆品学、化妆技术等。例如:著名的山野美容艺术短期大学的培训内容是:“学习从头皮到剪发、化妆等知识和技术,并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从香味化妆品科学、心理学到艺术,从基础学起涉及美容的各种知识,由此所掌握的技艺和想象力将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源泉。在此基础上增强客服管理能力和交流能力,并且将积累社会人应有的教养和经验。由此将培养客人以及沙龙的同僚所信赖的品性”[3]。我国形象设计教育调研
化妆、美容行业的技能教育在我国一直是以职业教育、培训为主,只有少数影视戏剧院校设有化妆专业本科教育。2002年,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西艺术学院整合原有服装、化妆教育资源,创立了形象设计本科教育。如今,已经有十多所高等学府设立了形象设计本科教育(见表1)。其他的教育类别有:高校三年制专科、职业教育、短期培训班等。从数量和行业从业人数上看,依然是以职业、培训教育为主体。
作为新兴学科,形象设计专业特色鲜明,有自己的独特教学方法和目的。(1)它的培养目标是“动态型”的[4],意即对学生培养的方向和教学内容要根据或者参考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一定调整,顺应乃至引领市场的相关行业发展。(2)教学方法。形象设计教育以实践教学为主,具体方式以“情景教学”、工作室教学、综合性专题教学等手段为主要形式,强化操作技能,培养扎实技术功底。(3)加强产学合作,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5]。(4)提倡学生“双证制”与教师“双师型”。学生在毕业前取得“双证”书,即“毕业证书”和“技能等级证书”[6]。而教师则要取得教师职业资格证书和其他职业资格证书[7]。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以艺术素养教育,提升艺术审美能力,形成综合素质培养体系。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和探索,我国形象设计教育初具规模,渐成体系,并获得了一定教学成果,对社会有相当影响。
从以上形象设计教育调研可以看出,形象设计教育多以职业教育为主,本科教育较少。课程内容以化妆为核心,有的侧重影视化妆,有的以美容知识为另一主要教学模块。学生反馈市场信息
3.1 形象设计市场
形象设计涉及与化妆、美容、发型、服饰搭配相关的社会部门,这些部门既是形象设计专业产生的社会基础,也是该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部门,它们的生存状况、发展趋势、收入情况都与形象设计教育息息相关。
形象设计市场包括美容市场、化妆市场、形象设计服务机构、化妆品公司、发型市场,还有少量形象设计教育单位等。
3.1.1 形象设计服务机构
形象设计服务机构是指:对人开展化妆、发型、服饰、仪态等全套形象设计服务的机构,这类机构在国外有一定数量,但是在国内十分少见,其中最具规模的就是“西蔓色彩”。著名的西蔓四季色彩诊断服务以培训为主,真正针对顾客进行的色彩设计服务较少。香港晶彩女子书院曾在广州设立形象设计培训机构,从事发型、化妆、色彩的个人形象设计培训,其培训讲师的收入在每月3 000元左右。但是由于生源有限、利润不高而最终倒闭。实践证明,这一市场在国内还有待进一步培育发展,其从业人员需承担一定风险。
3.1.2 美容市场
美容市场主要包括各类美容院。据中国行业咨询网2009年报道,2007年,我国美容服务业实现产值3 000亿元左右,行业从业人员超过1 200万人。行业年平均发展速度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更是以每年50%的增长率迅猛发展。
美容院以脸部美容、全身美容、化妆等服务为主,有的涉及中医调理、按摩等服务。而美容院的盈利主要靠服务过程中销售美容产品。因此,美容院的工作除了美容技术之外,与顾客的沟通能力和销售能力非常重要。形象设计专业学生在美容院中主要担任彩妆导师、美容导师,教授销售人员,即美容师化妆、美容基本技巧。根据业绩的不同,毕业生的每月收入在2 500~8 000元。形象设计本科毕业生凭借学历及较好的综合素质,多数很快成为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
3.1.3 化妆市场
化妆市场比较分散,包括影视化妆、影楼化妆、戏剧院化妆,还有游离于各种零散舞台的化妆、车展化妆、杂志大片化妆等不固定的自由职业。影视化妆收入较高,每月3 000~7 000元,但是没有公司,没有底薪,所需人数少,属于圈内行为,一般在其中工作的人较为固定,不能够吸纳大批人员就业。它只能像金字塔尖一样,成为一个行业标杆。同样,戏剧院化妆也类似,人少而固定。影楼化妆、杂志化妆以及各类化妆工作室人数较多,但是规模较小,亦不稳定。例如:著名化妆师毛戈平、吉米的化妆工作室主要服务于影视化妆、时尚杂志摄影化妆。这类化妆师的月收入在3 000~5 000元,且在其中工作的人员参差不齐,本科、专科、职教、培训班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胜任,随着形象设计专业学生的逐年增多,竞争越来越激烈,收入报价也就越来越低。针对普通人群的日常化妆服务主要在美容院里。
3.1.4 化妆品市场
中商情报网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零售规模超过1 400亿元,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化妆品市场。近两年的数据也证明了我国化妆品市场的回暖趋势。预计到2015年,中国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 200亿元。各大化妆品公司,尤其是日化线的化妆品公司(如玉兰油、旁氏等)是形象设计就业领域里相对规模较大,工作较稳定的部门,形象设计师在其中主要从事产品研发工作以及销售、化妆培训等工作。每月收入3 000~5 000元。
3.1.5 发型市场
本科学历的学生从事专业发型工作的较少,大部分从业人员为学习并掌握剪发技能的专科毕业生或培训机构毕业的形象设计学生,他们工作于各大、中、小发廊。发型设计领域大型企业较少,而且其经营范围不仅限于发型设计,例如:美国威娜公司以研发各类发型制作产品和器材销售给发廊为主要经营模式,只有很少数毕业生能够进入这样的大公司工作。
3.1.6 形象设计教育机构
国内的形象设计本科、专科、职业教育、培训班等教育机构数量较多,可以吸纳少部分形象设计学生在其中从事教师工作。
3.2 形象设计市场主要特征
根据以上对行业内不同领域市场状况、产业规模、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形象设计市场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3.2.1 收入较高
形象设计学生以化妆、美容作为主要技能,就业范围宽广,收入差距大,但总体来说,一个形象设计专业的毕业生的每月收入在2 000元以上,在5 000元左右也不奇怪。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市场之中,相比大部分同学历毕业生,收入属于中高等。
3.2.2 工作不稳定
形象设计行业没有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也就没有像公务员、教师,甚至高级白领那样旱涝保收的稳定岗位。多数毕业生都将成为自由职业者。工作的不稳定和前途的不明朗是该专业的软肋。据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2007年分析,美容服务型机构的从业人员平均年龄为25.7岁。人员更新很快,到30岁以后如果不能做到管理层,就意味着要转行。从业多年积累的技术知识与经验并不宝贵,相反,这个职业通常体力消耗较大,年龄大了就无法继续从事第一线的工作,基本上属于青春饭,前景不容乐观。
3.2.3 从业人员学历低
美容行业从业人员大多学历不高,年龄偏小,主要通过内部的职业培训来完成技能教育,由图1可以看出,本专科学历人员的素质优势明显,可以轻松晋级管理职位。这也为我国的形象设计高等教育提供了市场。
总体来说,形象设计行业从业者起点低,行业服务水平低,而利润高,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为各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余地。国内形象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4.1 培养方向杂乱
我国形象设计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有: 影视化妆、时尚化妆、美容、医学美容、发型、化妆品学、展会策划、企业形象、产品营销、服装表演、服装设计等。其中开设课程多以化妆为主,其他课程则根据学校自身情况不同而有所侧重(见表2)。
各学校根据自身情况,一般开设2~4个培养方向。方向多对于就业有一定好处,但是在教育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每个方向的教学大约需要4~5门专业课,各个方向之间自成体系,相互之间联系较小。化妆类专业课有:化妆设计基础、化妆造型设计、角色塑形设计、毛发制作、形象设计专题。服装方向课程较多: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服装史、服装工艺、服装材料学、服装设计专题等。美容方向课程有:美容设计A、美容设计B、化妆品学、营养学等。如果开设3个方向,则最少需要12门专业课,课时量在500学时以上,再加上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其课时量远超国家规定学时量。因此造成了形象设计专业课多不精,浅尝辄止,学生学习十分疲惫的局面。
在就业中,所学不能致用也是普遍问题:一般来说,形象设计学生就业以后如果从事美容工作,则服装方面的课程几乎无用武之地,如果进入化妆行业,则美容知识也就没有多少用处。如果学校开设了2~3个方向,学生毕业后从事其中一个方向的工作,则上学期间一半以上的课程是没有用的。这种学业知识的浪费在过去的高等教育中是十分罕见的。
4.2 专业内涵较浅
形象设计各个方向的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很小,独立性较强,无法形成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和强劲的专业实力。例如:美容课与化妆课在所用设备、理论学习、技能手法等方面少有重叠,服装与化妆方向也是如此,而其他传统专业,如服装设计,它的裁剪理论、设计理论、面料理论等课程内在联系紧密,相互补充,从而形成合力,增强实力,共同形成一个体系完备的专业。由此,形象设计专业每个方向的知识体系都薄弱,各个方向弱弱联合,却各自为政,不能造就强势。这种状况就使得形象设计专业的知识体系一直停留在肤浅的职业教育层次,无法具有学术深度,也无法形成专业内涵。
该专业实践性强,学术性弱,学术深度难以挖掘。形象设计专业的各个方向:化妆、美容、发型都是以实践为主,在操作中提高技术水平,在重复中渐成高手。例如:化妆技术在学习了基本的少量理论知识后,剩下的就是练习,练的多,化得好,练的少,化得差。艺术修养的不同虽然能够带来作品审美档次的差距,但是在就业中这种差距并不能明显地表现出来,由此延伸出来的学术深度也是实践性的。例如:化妆领域的最高技艺是影视特效化妆,而非理论研究。理论研究对化妆技艺的提高作用较小。
专业内涵不足对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有深刻影响,对学校的专业发展前景更不利。从国外形象设计教育中可以看出,很多国家的形象设计教育是以职业教育培训为主。许多培训班学员,没有美术基础,没有艺术素养,也可以成为专业化妆师,而且这样的化妆师占了行业从业人员的多数。随着职业教育、培训班等的不断增加,形象设计学生人数逐年增多,该行业的竞争也随之增强,本科学生的收入水平随之下降,就业前景不容乐观。作为一个高等教育专业,形象设计教育如何高于培训班水平,如何挖掘专业内涵,使之达到本科层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形象设计行业机遇与危机并存,现状暂时乐观,前景尚不明朗。我国的形象设计教育需要从培养方向、课程建设、专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竞争实力。针对以上问题的解决方法
5.1 精简培养方向,突出核心方向
形象设计教育应当以一个方向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与此主要方向联系紧密的辅助方向,让两个方向形成合力,打造精悍的专业体系,凝固结实的专业实力。这种方向之间的联系应当既体现在学术方面,也体现在实践方面。例如:美容与化妆的就业联系较为紧密,大多数美容院有美容、化妆两种服务,设有美容导师、彩妆导师两个职位。针对这种市场需求,可以设立美容化妆方向的形象设计专业。
美容与化妆品、医学美容联系紧密,在学术理论和操作实践上都密不可分,能够形成完备的专业体系。因此,可以建设医学美容方向或者美容与化妆品方向。
发型与服饰有一定联系,形象设计专业的服装方向是风格设计与服饰搭配,而人的发型设计对风格、服饰影响很大。从学术角度看,发型设计是人物日常形象设计的最主要因素,从行业分类看,发型设计与形象设计服务机构都以店面形式营业,较容易形成联合。因此,可以建设发型服饰方向。
化妆与色彩知识联系紧密。色彩设计是化妆技术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在化妆设计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可以将服饰搭配,风格设计、色彩设计等知识作为辅助方向,而不需要设立面料学、裁剪、工艺等十分专业的服装工程类课程。
展会策划、店面设计等方向与空间设计、营销策略、企业形象设计等内容相关,与美容、服装等知识相距甚远,不适于相互搭配,形成一个完整专业。有些形象设计专业设立了会议服务策划课程,这类课程看似与展会策划类似,其实它主要涉及形象设计专业中的礼仪仪态内容。形体礼仪课程最适合服装表演方向的形象设计专业开设。此外,对人的日常形象设计中有形体礼仪、色彩诊断、风格设计、服饰搭配等内容。
注重培养方向之间的内在学术联系和就业联系是确定培养方向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够建设系统完备、实力雄厚的专业体系。培养方向的精简和明确,可以使每个方向的教学都得到深化,让学生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具有超出培训水平的专业技能。
5.2 专业内涵“深度挖掘,宽度延伸”
专业内涵建设是形象设计专业建设的根本所在,搞好专业内涵建设,教学质量自然提高,学生就业后的竞争能力也会增强。从国外形象设计教育调研中可以看出,形象设计教育多以职业教育为主,其专业内涵建设是一个难点。在专业知识内涵不足,相关知识较少的情况下,内涵建设要在“深度挖掘,宽度延伸”两个方向上进行,达到高等教育应有的高度,引领而非跟随市场发展。
化妆方向要超越日常人物化妆水平,达到影视化妆水平。化妆设计方向从工具、技法、理论、操作、审美、综合等方面都以影视化妆为最高技艺。影视化妆中的毛发制作,角色塑形、翻模制作等技术是化妆设计的最难点,影视化妆中不同美术效果的制作也深刻考验化妆师的历史、色彩、造型功力。相比影视化妆,日常化妆的内在技术和艺术含量远远落后。同样的,如果能够胜任影视化妆,日常化妆则非但不在话下,而且能轻松达到较好效果。因此,作为一个本科专业,要以影视化妆的高超技术和艺术水平引领时尚化妆的行业发展,而不是跟随市场潮流。
美容方向要高于美容院美容服务水平,从多个方向提高服务层次。在专业深度的挖掘方面,应当全面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例如:从所使用的化妆品上,深入研究化妆品学,开发引进高品质产品。在美容技术上,应当超越一般皮肤护理,进入中医养生高度,使美容服务达到内外兼具的,甚至内大于外的程度。中医养生是美容服务的一大趋势,大连医科大学开办的形象设计专业就是依托本校的医学基础,培养既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整体人物造型设计,又了解基本的人体美容与饮食营养、自我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将人的外在设计和内在身体健康、营养调理集于一体的形象设计与咨询专业人才[8],在美容教学方向挖掘了专业深度。在专业宽度拓展方面,美容可以科学结合其他相关服务,如将传统皮肤护理结合按摩、科学饮食、健身建议等相关知识,形成全方位、科学系统的美容服务。这样,亦能够开发产品销售之外的多种营销手段。
发型方向的专业内涵挖掘要首先了解这一方向的相关知识:影视化妆主要使用的发型设计是盘发;日常发型设计,也就是理发店主要使用的技术是剪发技能。这两者用途不同,在实际使用中相互交叉,各有侧重。如果以发型设计作为主要培养方向,就要掌握这两种发型技术,在此基础上需要学习人物风格设计、色彩诊断、场合着装等日常人物形象设计内容,在服务宽度和审美深度方面加强设计师的技能和素养,能够提高发型设计水平和人物形象设计水平。
服装方向的教学一定要区别于现有服装设计专业,其教学内容包括服饰搭配、色彩诊断、人物风格设计、流行趋势研究与应用、场合着装与形态礼仪等,形成形象设计专业特有的一套服饰课程,而非学习面料、裁剪等传统服装设计技术。在教学形式方面,倡导工作室形式,创造“情景”化形象设计服务,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设计水平,总结专业知识。形象设计中的服饰设计与服务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在市场上很少有这样的机构,在教育领域就更是新事物,在这个方向的教学中要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以扎实的美术、时尚基础知识尝试各类新形式的设计服务,开拓如商场导购、时尚买手等新型就业方式。
化妆综合课程开发是指在传统化妆项目,如新娘妆的基础上进行人物整体综合设计:在新娘妆这一项目的设计中,由化妆、发型、服装、摄影、计算机几位教师共同轮流辅导,让学生进行从化妆、发型设计,到服装设计、制作,再到婚纱摄影、宴会礼仪设计,直至摄影的计算机修图的全方位设计与服务。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将各方向技术结合,塑造婚礼全过程的人物造型,可以使作品更有整体感,更有内涵。也便于将不同课程教师的个人能力相结合,形成合力,共同提高学生的技术与审美水平。
形象设计综合设计的内容可以是对一个人物进行日常造型设计,其中包括发型设计制作、化妆设计制作、色彩诊断、服饰搭配、风格设计、场合着装以及仪态礼仪等内容。这些内容在过去的课程中都是分别进行的,在综合设计课程里可以将这些知识联合起来,在一个模特上进行改造,将这些设计内容,先以设计图的方式表达,通过与模特的沟通探讨,修改图纸,再进行实际操作,并进一步修改,定稿后,完成操作并拍照,修图,以画册形式结课。
综合课程能够促进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的结合。通过这些综合课程开发,能够检验技能课程的漏洞所在,充实理论课程的内容,使理论课与实践课互相促进。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综合课程能够提高教学质量。综合课程的完成作品是全方位的知识综合,其展示的人物整体造型设计,展示了从服装到化妆、发型,直至礼仪的全方位设计,是单纯的化妆设计所不能相比的。因此,综合设计所完成的设计在教学质量,设计作品的视觉冲击力,艺术表现力方面都有很大的表现空间,也有利于学生就业后从事全面设计,引领行业发展。
5.3 提高教学质量,教育引领市场
形象设计专业来自于市场,也要跟随市场发展而发展,这是众多形象设计从业人员和教育人士的共识。“形象设计这一全新的专业方向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市场需求是它发展的根本,所以在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方面,要通过市场预测分析行业发展趋势,运用经营的策略,创造性的理念,以“教育先行与生产”的观念为出发点,制定超前的规划、设计,根据行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预测等,寻求专业生存与发展的更广阔空间。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形象设计专业建设不应该仅仅跟随市场发展,满足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课程等,而是应该超越市场,做到引领市场的发展,这才是形象设计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相比形象设计、美容、化妆市场的从业人员,作为本科专业的形象设计学生,在除实践经验之外的学历、素质、技能、修养诸多方面超出市场从业人员,而且差距很大。而作为形象设计专业建设者的高校教师和高校团体,也有责任建设一个具有本科水准的形象设计专业。因此,形象设计专业建设要在关注市场的基础上,以自身专业深度建设和外在行业宽度拓展为基点,引领行业发展。具体措施有:
5.3.1 鼓励学校对外宣传,提高高校在行业内的知名度
参加专业比赛是检验教学成果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提高高校知名度的有效方法。形象设计专业不像理工科专业那样可以申请发明专利,获得教学成果,也不像服装设计等传统艺术类专业那样有成熟的比赛市场。形象设计专业在圈内有一定影响的赛事为数不多,有香港举办的亚洲发型化妆大赛,全国发型化妆大赛、中国国际时装周彩妆造型设计大赛等。有些高校,如上海戏剧学院、中原工学院等高校参加了这些比赛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这些比赛的大部分参与者依然是培训学校的学生,因此,高校应当增加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参加行业比赛,与行业高端人士接触,宣传自己,检验自己,提高自己。
建设网站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法,尤其是形象设计这样一个与市场结合紧密的专业,更是应当拥有自己的专业网站,能够及时与市场沟通,向市场展示教育成果,拓展行业影响力,引领行业技能、审美、服务等一系列发展。
5.3.2 以与市场融合的方式,观察市场动态,引领市场发展
开办校办产业,将形象设计服务对外,实现教育与市场的零对接一直是众多形象设计教育院校的目标之一,建立对社会开放的“形象设计工作室”等实训室,让学生直接面向市场,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增强专业技能和才干[9]。
组织社会培训,把握培训教育层次,扩大学校影响力。例如:浙江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中的形象设计专业自2005年被定为拱墅区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以来,已经进行了四期形象设计短期职业培训,通过对外短期技能培训,扩大了知名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也于2012年承担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发型与形象设计’国家级培训”,这些培训活动增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学校知名度,也让社会形象设计技能知识与学校知识相互交流、促进,取长补短。这样的培训,也是学校知识影响市场发展的一个手段。结束语
综上所述,形象设计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它具有实践性强,与市场联系紧密,专业内涵不深,市场潜力巨大的特点。针对这些特点,高等学校的形象设计教育应当从专业深度和市场宽度两个方向着手建设该专业。明确培养方向,深化教学内涵,加强专业宣传,引领市场发展,让这一新型专业依托巨大的市场潜力,开辟广阔的专业前景。
参考文献
[1] 周生力.形象设计专业的特点及教学原则探析[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7(2):59-61.[2] 赵炜璐.装扮的艺术[J].设计艺术,2006(1):76-77.[3] 山野美容艺术短期大学官网[EB/OL].http://.
第三篇:建设幸福班级的策略研究 论文
课题编号______________
新乡市教育科学研究课题
研究成果
课 题 名 称 建设幸福班级的策略研究 负责人姓名
周晋阳 工 作 单 位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联 系 电 话 *** 填 表 日 期 2011.7.1
新乡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绪论..................................................................................................................1
1.1 问题提出............................................................................................................................1 1.2 创新之处............................................................................................................................1 1.3 研究意义和价值................................................................................................................1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2
1.4.1 研究思路.................................................................................................................2
1.4.2 研究方法.................................................................................................................2
第二章 正确认识幸福班级..........................................................................................3
2.1 幸福班级的概念................................................................................................................3 2.2 幸福班级的特征................................................................................................................3
2.2.1 共同的幸福目标...................................................................................................3 2.2.2 和谐的集体舆论...................................................................................................3 2.2.3 良好的学习氛围...................................................................................................4 2.2.4 快乐的班队活动...................................................................................................4 2.2.5 愉悦的人际关系...................................................................................................4 2.2.6 鲜明的幸福特色...................................................................................................4
第三章 初一年级中学生对班级幸福感调查..............................................................5
3.1 总体情况分析....................................................................................................................5 3.2 具体情况分析....................................................................................................................5
3.3.1 学习压力对学生班级幸福感影响较大...............................................................5
3.3.2 人际交往对学生班级幸福感有影响...................................................................6 3.3.3 师生关系对学生班级幸福感有影响...................................................................6 3.3.4 班级环境对学生班级幸福感有影响...................................................................7
第四章 建设幸福班级的策略......................................................................................9
4.1 建立积极舆论
营造幸福氛围........................................................................................9 4.2 融洽师生关系 体验幸福感受..........................................................................................9
4.2.1 尊重欣赏学生 激发上进之心...........................................................................9 4.2.2 倾注一片真情 做生良师益友.........................................................................10 4.2.3 把微笑给学生 感受教师亲和.........................................................................10 4.3 留心差异教育 共同体验幸福........................................................................................10 1 4.4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品味..............................................................................11 4.4.1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11 4.4.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11 4.4.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12 4.5 班会规划人生 憧憬幸福未来........................................................................................13 4.6 重视活动开展,丰富学生生活......................................................................................14 4.7 抓好班级常规 保障班级幸福........................................................................................14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发展个性、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班级管理的运作状态,直接影响到班级教育功能的发挥、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但在我国目前的中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育观念滞后,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班级工作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这些都对班级管理产生了不正确的导向。在这样的管理体制下,班主任、任课老师、学生在班级里都感受不到快乐,所以进行幸福班级建设研究非常必要。
1.2 创新之处
时代性强。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学生的思想观念在发生着变化,学生对幸福班级的认识也处在一个变化的状态之中。本文结合90后学生为主体开展研究。
实践性强。本文主要通过对家长老师学生进行座谈、开展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科学数据,进而科学地论证现在的幸福班级具备的特点、学生对幸福班的要求、建设幸福班的策略等。
1.3 研究意义和价值
班集体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进行幸福班级建设的研究,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进行幸福班级建设,让班级成为学生幸福生活的乐园,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1 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积极性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既获得一种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觉,又充满成就感、价值感和幸福感是进行此项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4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4.1 研究思路
通过对学生进行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相关数据,真实地了解学生对目前班级的感受,确定学生心目中幸福班级的模式和要求,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幸福班级的策略,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1.4.2 研究方法
本课题将综合运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分析方法和手段,采取多角度、多层次研究思路,实行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采用文献查找、调查访问等方法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文献研究法。学习借鉴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汲取其有益经验,收集、筛选相关课题研究资料。
(2)实证研究法。立足于河师大附中,并积极到新乡市其它不同层次中学调研,了解情况。
(3)问卷与访谈相结合法。科学设计调查问卷,对中学生、家长、老师以及社会中的其他人员进行调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访谈、座谈活动。在认真论证基础上,进行详尽的数据统计,科学地分析,为论文写作提供数据和思路。
第二章 正确认识幸福班级
2.1 幸福班级的概念
班级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学校中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对学生的管理工作等主要是通过班级来进行的。班级是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健全的人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形成的主要基地,所以班级建设对于实现这个目标,培养学生的幸福意识、法制意识、审美意识、创新意识等人文思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幸福班级就是通过学生干部的培养、班级组织建设、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幸福情感,从而将幸福认识内化、升华为对幸福的追求。
2.2 幸福班级的特征
2.2.1 共同的幸福目标
要有创建幸福班集体的总目标、计划和总结,并能有组织地开展创建活动;每个学生有与班集体目标一致的个人幸福目标,并为实现班级幸福目标努力实践;要有学生设计的班训、班名等;全体同学有为班级、同学服务的岗位,共同参加班级管理。2.2.2 和谐的集体舆论
集体舆论积极健康,并且能凝聚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力量。有各种舆论阵地,如黑板报、意见箱、班级小报等,并能充分发挥沟通、教育激励等作用;班内有先进典型,学习有榜样,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风尚;每个学生的努力、特长和进步等都能得到鼓励与肯定,学生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感受幸福。2.2.3 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勤奋、谦虚、好学、乐学的良好学习氛围,并形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各种帮扶措施,全班同学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全班各门学科成绩良好,或有明显进步,成为学校各班学习、追赶的榜样。2.2.4 快乐的班队活动
班级能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班级活跃有生气;学生能积极参加年级、少先队、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人人参与体育大课间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感受幸福。2.2.5 愉悦的人际关系
学生能正确处理好与集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学生尊敬师长,教师热爱关心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关心弱势学生,团结帮助后进生,每个学生都能感到集体的温暖,心情舒畅,班内没有被孤立者,人人都是幸福的个体。学校、兄弟班级对班级反映良好。2.2.6 鲜明的幸福特色
有全班同学引以为豪的幸福特色,如帮扶特色、文化特色、活动特色、交流特色等,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成为全班学生创造和感受幸福的一个有效载体,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并能辐射到其他班级甚至全校。
第三章 初一年级中学生对班级幸福感调查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是河南省教育厅直属的具有实验性和示范性的省重点中学、河南省窗口学校,是河南师范大学的教育实验和教育实习基地、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中央党校中共青少年党史教育活动基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实践中,学校逐步形成了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良的办学传统、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
学生对班级的满意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积极性,和营造校园和谐健康的教学环境的重要因素。我在河师大附中开展关于学生班级幸福感的调查活动,对该校初一年级的学生发放了“河师大附中初一年级学生班级幸福感调查问卷”,进行抽样调查。调研方法是整群抽样,共发出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7份,有效回收率93.5%,因此,本次调查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3.1 总体情况分析
此次调查中,男生人数占51.6%,女生人数占48.4;农村学生占总人数8.4%,城镇学生占总人数91.6%;独生子女占总人数93.1%,非独生子女占总人数6.9%。
从回收的问卷数据看,学生为自己的班级幸福感打分的分数平均为7.3分(满分为10分)。从性别上来看,相对来说,男生的班级幸福感要比女生的班级幸福感要稍强。男女学生大多数都对自身的总体幸福满意与肯定的水平较高,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说明男女学生普遍对班级生活感到比较满意。
3.2 具体情况分析
3.3.1 学习压力对学生班级幸福感影响较大
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刚进入中学的初一学生来说,科目增多,节奏加快,学习任务更重,能不能有效处理学习,这一主要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影响中学生的班级幸福感体验的高低。初中作业量明显增多,学习压力大,学习成绩难以提高、跟不上教学进度等因素,也是很多初一年级学生最苦恼的问题。所以,如果学校能够多开展一些新老生帮带活动,或者举办一些传授学习方法的交流会或5 讲座,帮助初一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对于他们的幸福感的增强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调查显示只有36%的学生对目前学习生活持积极评价。调查结果显示,这36%的学生最终在给自己的幸福感所打的分都是比较高的,他们的学习主动性相对来说比较高,性格比较乐观,成绩也比较突出。这说明学校在教育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保持一种乐观积极的态度,是对学习成绩的提高有一定帮助的。
3.3.2 人际交往对学生班级幸福感有影响
中学生在校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其班级幸福感的重要因素。据卡耐基工业大学的调查:一个人事业的成功,85%靠人际关系。由此可见,中学生的人际关系对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中学生非常重视自己是否拥有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和谐时,其心情舒畅,主观幸福感高。
44%的学生其知心朋友达三到五个,而且在班里与同学交往中,63%的学生声称“与同学相处很融洽”。此外,与家人、老师的相处,一中学生也是基本上达到了良好的状态。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了一中学生的班级幸福感。
56%的学生认为,参加集体活动是有意义的人际交往方式,应当主动积极参加;而44%的学生认为集体活动是一种无趣的活动。不可否认的,这种略带消极性质的交往方式,难免会影响学生班级幸福感的提升。在解决困难方面,45%的学生在遭遇困难时,会选择首先向朋友求助,33%的则选择自己解决。可见,朋友仍然是这些学生解决困难的坚强后盾。
由调查问卷的数据和分析,我们推知,师大附中初一年级学生的人际圈子尚属较小范围,多是局限于同学,而在年长人群中却极少有交际。当然,同龄间交往能使学生生活学习上达到愉悦之效,从而提高其主观幸福感。但是,另一方面,从情感和思想上说,年长的朋友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生活做出更理性更公正的情感性和认知性的整体评价。
3.3.3 师生关系对学生班级幸福感有影响
34%的学生认为自己能与老师处理好关系,并非常喜欢老师所讲授的课程。47%的学生认为自己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老师的很多做法自己看不惯,不理解。可见,如果学生在班级里没有民主,没有自由,有的只是惶恐与不安,那么,班 6 级就失去了对学生的吸引力,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也就失去意义。幸福感来自于人的心理感受。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注与欣赏,体会到老师的浓浓爱意和殷殷深情。老师要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不同层次的需求,因人制宜地创设相应的平台,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时时让学生感受到心情舒畅、性情自由、充满激情。
3.3.4 班级环境对学生班级幸福感有影响
由调查问卷的数据和分析,我们可知,56%的学生对班级环境不满意,认为现在的班级环境太呆板,缺乏个性与生机,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幽雅、洁净,富有内涵的班级环境,能在育人路上发挥“润物无声”的功效,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宽敞的教室,几净的窗户,净洁的地面,典雅的装饰,整齐的桌凳,优美的板报、素雅的花草等,都能让学生心情舒畅,神情飞扬。第四章 建设幸福班级的策略
4.1 建立积极舆论
营造幸福氛围
班级舆论就是班风,是班级的大环境。一个好的班级舆论能调动起全班同学内心深处拼搏的激情,因为在每个同学的内心深处都怀着对成功的渴望。建立起积极的班级舆论,有助于营造班级的幸福氛围。刚开学,我就组织学生自主制定班规,因为是自己制定的,所以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现在,我又在黑板最上方写了鼓励学生的格言,班规和格言形成了一种积极文明、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保证了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另外,用爱激发求知欲望,提高学习自觉性,让学生学并快乐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对班主任说:“请你记住,你不仅是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由此可见,我们要付出,付出时间、体力、智慧、热情、个人魅力等等。所以,我们教师就应该用爱去关心、教育、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快乐、幸福,激发起学习、生活的热情、兴趣,让他们去爱学习,爱生活,能做到学并快乐着。
4.2 融洽师生关系 体验幸福感受
21世纪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面对思维敏捷、视野开阔的青少年,班主任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束缚。教师要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以朋友的真诚打动、感化学生,唤起学生对教师教育的认同。4.2.1 尊重欣赏学生 激发上进之心
人有个“弱点”,就是经不起尊重。你尊重他,他就会失去抵抗能力,以更饱满的热情来作为回报。就是再调皮的学生在老师表扬之后也会彻底失去抵抗能力,后来特别听话、懂事,再也不捣蛋了,学习成绩也大大提高。
老师的欣赏和赞美是尊重的结果,是发自内心的,不是装出来的,是用心发现的,不是敷衍了事的。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真心的赞美、9 一个赞许的微笑,都有可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教师要多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上进心。4.2.2 倾注一片真情 做生良师益友
作为教师,要有爱心,对学生倾注一片真情。我非常关心学生们,学生自带一个水杯,谁渴了就来喝开水。喝开水,保证了孩子们的健康。放学后,我送学生过三百米以外的马路,保证他们在路上的安全。一次天上下着小雨,我和学生们已经走到半路了,我一回头,发现少了一个学生,就叮嘱其他学生注意安全先走,然后我返回学校车棚,原来是一个男生的自行车掉链子了,他不会安,急得差点哭了。我帮他安好链子,再送他过马路回家。
4.2.3 把微笑给学生 感受教师亲和
微笑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传递的却是美好的讯息。班主任不要每天板着脸,应该是从一踏进学校开始就面带微笑。微笑表明的是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同时也能使学生感到教师浓浓的亲和力。
4.3 留心差异教育 共同体验幸福
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写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班主任要在细节上多关心学生,留心差异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师爱,让所有学生不管成绩好差,共同体验学习生活的幸福。
留心教育细节有时表现在差异教育方面。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特点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待优秀生的教育,老师关心有时有点过,而对中间生、后进生则较少。对后进生,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抓住教育的契机,对症下药,选择最合适的方法,帮助后进生提高学习成绩,离开“后进”的行列。这个过程必须是一个长期的、持之以恒的过程。
总之,班主任要做到严爱优秀生、博爱中间生、偏爱后进生,留心细节,注意差异教育,让所有学生共同体验幸福。
4.4 重视班级文化建设,提升班级品味
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是班级形象、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班级文化的核心是班级精神和价值取向。4.4.1 班级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1)教室的净化。教室卫生是班级的窗口,是文明的标志。要保持干净的教室环境,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制订严格的卫生制度,人人参与,加强检查和监督,保持教室的清洁和美观。
(2)教室的绿化。绿色象征青春和活力,代表着希望。在教室的前面和后面摆放一些绿色的植物,如盆景、花草等,让教室充满绿色,充满青春的气息。
(3)教室的美化。发动学生精心设计,巧妙布置,力求教室和谐、高雅。教室布置包括:班级发展目标(可贴于教室显眼的地方,比如黑板右上方);班级文化宣传内容(板报,班训,名人名言,学习园地等,可分别布置于教室的不同的地方)。
4.4.2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主要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相关制度为依据,同时根据班级实际,体现班级特色。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必要条件,要十分重视。我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制度,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考核制度,班级一周工作总结制度,班干部定期会议制度,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等。制订和实施制度应从四个方面加以注意:(1)抓好开头。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了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级成立之初都制度建设的好时机。学生刚入校门,就要做好入校教育,要让每一位学生了解规范,重视行为规范的落实,同时制定班级的规章制度。
(2)重视学生意见。学校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所以在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班级制度可以通过学生讨论、班委修改、最后全班学生投票的方式来制订。这样制定出来的制度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可,才会有生命力和实效性。
(3)制度的实施要持之以恒。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长期坚持,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只制定不执行。要长期坚持,要注重落实。
(4)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平、公正。班级制度是针对全体学生的,不能因为某些学生成绩好或者老师偏爱某个学生,就对这个学生的问题回避或从轻处理。一定要保证规章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制度从实施之日起,就要保证它的公正性。
4.4.3 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属于观念形态层,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包括班级精神、班级凝聚力、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
(1)班级精神的培养。一个班级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级精神。这种精神要在班级成立之初有意识地培养,逐步让学生理解接受,根植在全体学生的心里。例如,我在建班之初,就把“拥有青春,快乐生活每一天”“珍惜青春,迈好青春每一步”“无悔青春,美好回忆每一刻”等理念灌输给学生,抓住一切机会给学生讲解这些理念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慢慢培养并形成这种班级精神。
(2)班级凝聚力的培养。班级凝聚力是在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其中,最能调动一个班级学生情感的,最能体现班级凝聚力的莫过于一年一次的校运会。在校运动会期间,一方面,我尽可能地动员每一位学生参加运动会,同时把没机会参加运动会的学生组成宣传组、后勤服务组、卫生清洁组、安全保卫组,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校运动会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班集体出一份力。每次运动会,我班的各项活动都能在紧张而又有序的气氛下运行,往往是既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又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收获非常大。
12(3)班级活动的开展。人的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班级活动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组织的活动,如军训、运动会、艺术周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鉴于此,在军训过程中,我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团队意识;积极对待校运会,培养班级凝聚力;认真组织学生参与艺术节,培养集体荣誉感。另一类是班级内部的活动,如班会、辩论会、演讲会、兴趣小组等。这些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4)优化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精神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班级里有两种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要处理好:生生关系和师生关系。
教育学生处理好同学关系,包括以下内容:提倡助人为乐;心中有他人;看人要先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培养学生的幽默感;要有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处理好师生关系,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要提高自身素养和人格魅力,让学生喜欢自己;教师应通过自己的言行树立威信;教师要培养民主作风;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学生不抱成见和偏见,公平对待全体学生;当与学生发生冲突时,要善于理解学生。
4.5 班会规划人生 憧憬幸福未来
用多彩的班会规划学生的人生。常听毕业的学生谈起,对老师教授的课业没有印象,反而是一堂多彩的班会课还记忆犹新。我们要让班会课成为引领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第一战场,重视对班会内容、形式等的设计。本学期,主要精心准备了以下几堂班会课。第一堂班会课让学生真正了解爱的定义,爱是分享、爱是力量、爱是承担,从而确立整个学期的德育教育主题:责任、感恩、坚持。第二堂班会课通过六十年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一起感受中国力量,从而明确作为现阶段的我们应有的学习的责任。第三堂班会课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诗歌朗诵会,学生不仅以朗诵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的赞颂,而且展现了自己的能力。第四堂班会课“从光立方审视处事原则”,由4028个战士手持4028棵发光树组13 成的“光立方”,成为了国庆60周年联欢晚会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让学生感受到了处事原则中“责任、服从、团队协作”等的重要性。
精彩的班会课有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有助于学生扬起生活的风帆,憧憬幸福美好的人生。
4.6 重视活动开展,丰富学生生活
学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主动把精力转移到有意义的事情上,感受生活的快乐与美好。法国的儿童生活非常快乐:校内外活动丰富多彩,骑车、滑板、攀岩、爬绳、游泳、滑雪、打橄榄球等娱乐场所和设施到处都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玩出智慧、自信和开心。目前,我国的学校也在着力打造特色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快乐成长氛围,让学生体验学习乐趣、创新乐趣、成功乐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充实学生日常生活,让手机低俗信息无法进入学生头脑,无法进入学生心灵。
河师大附中充分利用校内外活动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兴趣培养、特长延伸,为学生课余生活创造了一个更为广阔的活动空间,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社会实践中感受着成长的快乐。河南师大附中以系列深层德育、养成教育、自治自育、心理健康教育为引领,每学年定期开展学生“自我管理”训练与班会系列主题教育,创建学生社团,开展体育运动节、校园读书节、红五月艺术节、科技节、外语节等六大文化节,这些活动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参与。其核心在于教学生学会做人,教学生学会做事,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团队意识和领袖气质,立其德、养其性、正其行。其中,河师大附中的社团最值得一提。在校生都可以向校团委申请创建社团,并把每周五下午定为社团活动日。同学们积极非常高,为了周五自己的社团活动,都会利用一周时间进行准备。就初一年级而言,学生共组建了24个社团,每周各社团轮流开展讲座、展览、学习等活动,学生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感到生活的充实与美好。
4.7 抓好班级常规 保障班级幸福
首先,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学生的常规训练。通过晨读、早操、集体活动加强常规训练,同时培养班干部 的管理能力。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平时工作中多与他们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鼓励不同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培养他们的信心和个性发展。经常进行思想教育,从小树立集体荣誉感,培养卫生意识,安全意识。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另外,用外力服务于班级管理。“五严”之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明显增多了,但学业上的要求并没有减轻。我们教师就要学会“借力”。首先,向任课老师借力。团结任课老师,不仅在常规工作方面齐抓共管,而且在上课、作业、练习等方面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班主任,第一时间处理。其次,向家长借力。作为班主任就要有一股盯学生的劲道去盯家长,通过电话、校信通甚至是请家长到校等方式,明确家长的责任,在新形势下真正做到家校合作,实现共赢。最后,向学生借力。在班级中捕捉班级的舆论导向、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状况及时在班会课上正确引导。总之,班主任要以自己为圆心,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也要学会巧干,借力于任课老师、家长、学生。
总之,贯彻落实“五严”规定,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青少年学生的共同心声。面对“五严”规定的新形势、新背景,我们班主任老师只要勤于探索、奋力拼搏,不仅要有奉献精神,还能不断学习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不断学习,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服务学生本领,与时代发展同步,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创建幸福班级,让学生感受幸福,做到学并快乐着,就一定能够开创“五严”规定下,既不违背教育规定、教育规律,又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班主任德育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交通建设研究(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交通建设研究
—— 加快交通发展 构建和谐交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思想和战略任务。各级党委也针对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而xxx是一个集“老、少、边、山、战、穷”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经济欠发达,应该说对研究交通、发展交通更是一件极其紧迫的课题,交通行业要想取得大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交通事业发展水平,加强交通执政能力建设,营造更加和谐的行业发展环境。因此,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研究构建和谐社会对交通发展的新要求,科学分析xxx交通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发展机遇,努力构建和谐交通,不断促进xxx交通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交通的重要意义
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而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交通,和谐交通是和谐社会的基石。因此,我们构建的和谐交通应该是一个能够适应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的交通,能够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交通,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交通。
构建和谐交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交通作为(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先行产业,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与人们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交通和谐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交通,正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构建和谐交通是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党委精神的实际行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要求,各级党委也对构建和谐社会确定了工作目标。构建和谐交通是交通行业贯彻落实中央、省州党委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xxx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赶超”战略的基本前提。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要“赶超全州平均发展水平”的发展战略,而构建和谐交通正是实现“赶超”战略的基本前提。近年来,我县交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交通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交通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我县还有许多乡镇尚未理顺交通建设、发展和改革的关系,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xxx交通的发展。因此,构建和谐交通,有利于消除当前xxx交通发展存在的不和谐因素,为实现“赶超”战略当好先行。
构建和谐交通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交通行业作为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窗口行业、服务行业,公益性、社会性很强,近几年交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公路建设、乡镇客运配套设施建设和公路安保工程建设使群众充分享受到交通发展带来的实惠,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交通运输需求相比,仍存在一些差距,而构建和谐交通,正是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交通需求,使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充分实现。
二、和谐交通的目标任务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交通。和谐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和谐交通也必然是一个法治的交通。构建和谐交通,必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一是以落实各项制度为重点,认真贯彻交通法律法规,加大对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让正确的执法理念深入每一个交通人的头脑,奠定依法行政的行动基础。二是以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关键,建立和完善“一个窗口”对外、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行政许可公示等制度,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三是以强化交通行政执法监督为保证,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加大依法行政考核力度,认真落实执法“四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责任追究制度,及时纠正和查处交通行政许可实施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维护交通行政许可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以建设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为基础,加强执法队伍的全员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要求交通执法人员既要做到严格执法,又要自觉守法、文明执法,切实做到执法不违法。
全力维护稳定,建设平安交通。稳定是和谐的前提,平安是和谐的基础,全力维护稳定,建设平安交通是构建和谐交通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把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交通工作突出位置,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领导责任制,努力做好水上交通安全、道路运输安全和交通工程建设安全工作,做一个负责任的行业。二是要大力实施以“消除隐患,珍视生命”为主题的安保(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工程,加强对危险路段的整治工作,完成干线公路全部现存危旧桥梁改造工作,全面消除干线公路安全隐患点。三是长期不懈地治理超限超载运输,规范运输经营行为,努力减少因超限超载运输引发的安全事故。四是要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提高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建立完善交通安全预警机制、安全应急救援体系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做到事前能够预防,事中能够应变和处置,事后能够妥善处理。
突出服务宗旨,建设责任交通。要在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养护、运营、路政、服务等各个管理环节,树立交通“为民、富民、安民”的思想,认真贯彻以人为本、以车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侧重于考虑交通基础设施的功能性和管理的方便性,转移到更多考虑社会公众、管理对象的实际需求上来,立足全局办交通,跳出交通办交通,服务社会办交通,充分体现交通的四大服务功能。一是要服务基层。多深入基层,搞好调查研究,切实帮助基层解决在建设、发展、改革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二是要服务群众。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和最直接的利益,努力提升服务层面,让老百姓在优质服务中感受到亲切和温暖。三是要服务经济。通过交通的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服务。四是要服务社会。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全面提升、构建和谐xxx、实现赶超战略作出贡献。
加强内外协调,建设合力交通。内、外部关系和谐,形成合力,才能促进交通事业的大发展。因此,一是要建立内部和谐关系,增强内部战斗力。要理顺交通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机构,明确各级机构各部门的管理职能,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加强交通班子建设,充分发扬党内民主,注重领导班子结构的优化和整体效能的发挥,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要通过交通文化建设,全面树立交通行业以人为本、质量为先、服务至上的行业价值观,形成爱岗敬业、求真务实、创新进取、团结协作的行业精神。要合理利用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吸引机制、使用机制、考评机制和管理机制,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用事业检验干部,凭实绩选用人才,论素质建设队伍。二是要构建交通行业与外部的和谐关系,形成内外合力。要建立交通政务网站,进行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提高社会各界对交通事业的理解和支持。要不断优化建设环境,整合资源,引导全社会力量办交通,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通过加强联系协调与沟通,将各方力量转化为交通发展的积极因素,为加快交通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
三、构建和谐交通的举措
(一)“十五”期间我县交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
“十五”期间,我县公路建设紧紧围绕通边达县、形成网络的发展目标,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公路建设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逐步实现了我县公路由普及向提高公路等级转变,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一纵一横”为主骨架的公路网路面等级得到了改善, 但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仍未得到有效缓解。“十五”时期,我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698.532公里,通车里程比“九五”时期增加了739.902公里,全县四级以上公路履盖率36.81公里/百平方公里,村社公路覆盖率77.57%。“一纵一横”主骨架公路路面等级得到了有效提高。“十五”时期,我县完成了漂富县际油路(xxx段)改造106公里,麻船四级油路改造27公里,油路通车里程比“九五”期间增长了106公里。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北上州府xx接323国道,南下国家级xx口岸到xx,横贯我县东西部经济走廊至xx下xx的便利通道,极大地改善了我县交通出入环境。绝大(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部份通乡公路实现了路面硬化目标。改造通乡弹石路89公里(全县12个乡镇中有4个乡镇因客观原因不宜急修弹石路外,其余乡镇均通了油路和弹石路,极大地改变行车条件,拉动我县投资经济的增长,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xx口岸交通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口岸交通功能进一步得到了完善,促进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与发展。边境公路得到了有效改善,通车里程进一步增加,对繁荣边疆经济,巩固国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部份县与县连接公路得到了增加和改善,促进了县与县之间经济、物质和文化交流。乡村公路得到了上级资金的大力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与稳定。站点建设逐步推进。“十五”时期,我县建成封闭式二级客运站一个,搬运装卸公司一户,货运物流2户,xx客货运站正在建设中。
xxx县属典型山岭区地形,具有承东启西、左递右传的战略地位。交通运输十分落后,唯一靠公路运输与外界开展经济、文化和物质文化交流,公路的发展是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进步的首要条件。县境内无国道经过,省道仅有55公里,其余均为农村公路(农村公路是指除国道省道主要经济干线和专用公路之外的所有公路)。到目前为止,xxx县境内共有公路总里程2698公里(含简易公路),覆盖密度为1.03公里/平方公里,按人口计算每万人89.1公里,按耕地面积计算每公顷0.13公里,全县综合密度仅为0.0382公里/万人平方公里。县内技术标准达到三级路标准的仅有41.68公里;县道长708.88公里,其技术标准均属四级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36.13 %;乡道长282.529公里,通行率为98.9%,路面铺装率为18.6%。专业养护里程731.166公里,占总里程的30.33%,乡道公路基本是等外公路,是半径小、纵坡大、无路面的公路。交通运输量的持续增长对现有公路网的过载能力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我县道路交通的总体现状是:路网布局不合理,道路等级低,断头路多,形不成路网,抗灾能力弱,过载能力差,晴通雨阻的公路占63%。存在问题集中表现在:(1)公路网布局不合理,断头路多、技术等级低,晴通雨阻现象严重;(2)公路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脆弱,建设质量不能保证,抗灾能力弱;(3)公路建成后,缺乏养护资金,特别是乡道无固定养护经费,导致道路通行能力差,道路服务水平低;(4)地方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合理,功能不全,特别是乡道无专门机构,无资金进行管理养护。因此,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特提出以和谐交通为主题,实现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
(二)“十一五”交通建设思路及重点
1、以发展促进和谐,筑牢构建和谐交通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构建和谐社会要靠发展,实行经济崛起要靠发展,构建和谐交通也要靠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加快交通发展和构建和谐交通之间的关系,坚持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xxx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不够、发展不快是最大的问题,加快交通发展是我县交通部门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构建和谐xxx交通,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高举发展的旗帜,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赶超全州交通平均发展水平。当前,我们要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构建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好机遇,以“十一五”规划为主导,以融入文砚平三角经济圈为契机,以构建“主骨架公路”为主线,按照“目标上靠、重心下移,外抓对接、内促循环”的发展思路,“十一五”期间的工作重点是即:开工建设xx高速公路100公里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开工建设(或是完成前期工作)xx至xx(xxx境内)二级公路179公里为经济发展的“主动脉”,构建起我县公路交通的“主骨架”。在城市交通方面,应以构建“立体交通”为主线,打造一个坚实的“心脏”,形成环城高速公路(高架路)40公里,东西纵穿城区(高架路)15公里,形成“一圈一线”城市交通网,提高城市交通的通畅水平,并为构建新型城市框架打下基础。动脉不通,则毛细血管不通,骨架不坚,形如瘫子。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必须将主骨架公路作为构建和谐交通的重点。同时逐步推进通乡油路和通村泥结碎石路面公路建设,构筑“二脉一脏一网”的公路网络,即“一条大动脉,一条主动脉,一个城市交通心脏,一个农村公路网”,促使xxx经济提速发展。
2、以改革推动和谐,激发构建和谐交通的体制活力。改革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坚持改革创新,以改革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县面临着交通发展的大好机遇,但也存在着许多影响和谐交通发展的不利因素,例如运输服务质量不高,公路建设负债沉重,工程质量存在隐患,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还未建立,只建不养、重建轻养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要扫除交通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改革势在必行。结合xxx实际,构建和谐交通,要突出抓好三项改革。一是深化交通局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理顺局属各部门、经营主体的责、权、利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大对高文凭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公务员队伍,打造一批交通建设的领头羊,为构建和谐交通提供保障;扎实推进办公自动化建设,面对交通建设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对测量仪器、公路设计软件、质量检测设备等进行全面的更新换代,使交通建设正规化、规范化、流程化、数字化;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文化创新等途径,激发局属各部门和每个从业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全行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推进养护体制改革,改善农村公路环境。逐步建立健全乡、村公路管理体制,在所有乡镇设立交通专干,并列入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从现有地方段的段部管理人员中进行调动,切实解决乡村道路“由谁管、怎么管”的问题。县地方段纳入财政预算后,段部管理人员及养护工人还未曾从思想上进行转变,大部份还停留在先养人再养路的这种旧思维上,因此要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现有段部人员进行轮流调动到各乡镇任专干,从局机关事业站所选调有才华的年轻人至地方段充实领导班子注入新鲜血液。在农村公路管养中,要想解决“有人养、有钱养”的问题,要重点解决资金来源问题,县交通局业务主管部门(或是养征)征收的拖拉机养路费原则上全部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县乡人民政府应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明确公路责任主体,落实管理机构,县级的管养范围为县到乡、乡到乡公路,乡镇管养范围为乡到村、村到村公路,将乡到村、村到村公路纳入乡镇的目标管理体系,实现由单一的行业管理向县级、乡级、村级分级管理的模式转变,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和使用。三是构建交通融资平台,拓宽资金来源渠道。跳出交通谋划交通、跳出交通发展交通,把部门工作转化为政府工作,把行业行为转化为社会行为,逐步形成“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融资、利用外资”和“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滚动发展”的投融资体制。“十一五”期间,我县公路建设还将继续面临资金不足、筹措异常艰巨等困难,应把拓展资金渠道作为交通发展的重中之重。构建全县交通融资平台,是我县公路建设有效可行的集资机制。同时,交通融资要不断创新,要规范融资行为,增强承贷能力,建立融资信用机制,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大规模引进多元化建设资金,把“行业办交通”转变为“社会办交通”。
3、以统筹保障和谐,做好构建和谐交通的各项工作。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这对于交通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xxx县的交通要取得发展,同样要“坚持五个并举、五个统筹协调”。一是坚持高等级公路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并举,统筹高速公路、一般干线公路和各层次路网协调发展。要突出高等级公路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两个重点,充分利用好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补助政策,发挥人民群众大办交通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上级政策引导、地方政府为主、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交通建设新体制。农村公路建设,直接惠及沿线千百万农民群众,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活跃了农村经济,促进了城乡交流,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深受基层政府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农村交通的改善,将为封闭式的传统农业经济向市场为导向的高附加值农业经济转变创造条件,为实现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使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出农村,走向市场,产品变成了商品,资源变成财富,降低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成本,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县乡人民政府应统筹本级财政预算,安排必要的财政资金,为修建农村公路(村社公路)提供必要的补助,让老百姓投工投劳把公路修到自己的家门口,逐步缩短城乡差距,缩短城市与农村的时空距离,实现城乡对接,加强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坚持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农村客运并举,统筹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安全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客运通达深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不断改善运力结构,不断优化服务水平,做到路运并重,协调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当前发展农村客运、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矛盾,逐级因地制宜的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的工作方案,并提出工作目标;根据不同的线路、客源分布情况,采用延伸运行客运班线、调整班车运行线路、新增客运线路班次等方式,充分提高农村客运的机动灵活性;简化农村客运车辆的有关手续,尽可能放开农村客运市场,在运力投放时,采用备案制等多种准入形式,方便更多投资者进入农村客运市场经营;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扶贫措施,切实减轻农村客运的经营成本。制定合理的客运票价方案,既兼顾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又保障客运经营者的基本利益。同时,加强市场监管督促农村客运经营者严格执行既定的客运票价,确保农民群众的利益;在坚持统一政策、统一站点、统一票价、统一管理、统一规费的前提下,统筹规划和调整城乡客运网络,引导车头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客运统一协调发展。三是坚持水路与旅游并举,统筹公路建设、站航建设与旅游协调。要围绕加快交通运输发展这个中心,重点加快公路主干线、马鹿塘库区公路、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和水运小码头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建设和站航站场建设,实现联网配套,做到与旅游协调,全面发展。四是坚持建养管并举,统筹交通建设、养护和管理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养管并举的思想,进一步加强养护管理,落实养护投入。无论是对已投产运行多年的项目,还是新近完工项目,都必须高度重视养护管理,特别是“安保工程”,要逐年投入,彻底消除盲点,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五是坚持“交通建设与生态环保并举”,统筹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牢固树立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全行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走资源节约型交通发展道路,把交通快速发展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持续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同时要把公路沿线绿化纳入义务植树造林的行动中,把的有限的养护资金投入到重点养护中。提高建设科技含量,科学确定技术标准,尽量利用老路建设和改造农村公路,尽一切努力降低建设成本,以最少的环境和资源代价搞好公路建设,正确处理好交通基础设施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促进交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
第五篇:建设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发展、彰显特色的班级文化
——深入实施“励志教育”隐性课堂
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管理。班级文化是在班主任引领下,朝着班级目标迈进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最稳固、最有活力的基础,体现一个班级特有的风格。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因素,是重要的隐性课程。班级文化建设只有走和谐发展、彰显特色的道路,才能促进校园文化的和谐发展。我校的班级文化建设,是在学校“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走向成功”的办学理念和思想指导下,通过班主任和班级成员的理解和认识,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能够激励全班同学奋发向上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它能将学生个体行为融入班集体行为,产生并升华为集体意志,从而建立起健康的、积极的班级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学生每一个学习过程都将得到重视,每一个成长体验都将得到珍惜,每一个情感的波动都将得到关注。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和班级精神文明建设。
一、项目背景
1.励志教育课程的成功实施,已取得了丰硕成果。
励志教育课程以文明、美化的校园环境熏陶学生,以教师员工良好的言行影响学生,以有计划的系列活动启迪学生,使“励志教育”课程成为显性课程的重要补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
通过“励志教育”,学校的校风得到了根本性的好转。走进奔中校园,扑面而来的是朗朗的读书声,是一张张充满青春活力、洋溢着自信笑容的笑脸。教育教学质量实现了从区“一等奖”到“特等奖”的跨越,社会声誉不断攀升。
“励志教育”课程进一步营建了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学生的成长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氛围;优化了学校德育教育环境,促进了我校德育特色的形成;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促进了多元评价体制的形成。
2.班级文化建设是深入实施“励志教育”隐性课程重要抓手。
目前,就学校层面而言,励志教育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活动方案、物质文化建设等方面经过了数年的实践整合,已基本完备。但是,年级与年级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在实施励志教育隐性课程方面尚存在着许多不平衡的现象,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以班级为单位,以和谐发展、彰显特色为目标,实施“励志教育”隐性课程,有利于励志教育的完善,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校和谐发展。
二、项目创意
1.和谐发展。
⑴ 加强民主管理,促进班级文化建设科学发展。建立班级民主管理机制,不仅仅依靠班主任来保持班级文化建设的水平,还要让班级中所有的成员真正在共同搭建的班级这一舞台上唱出自己的声音,充分发挥每个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实现各任课教师的协同管理。
⑵ 倡导合作借鉴,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均衡发展。对班级文化建设做得好的活动、做法、经验等,校行政、学生处、年级管理领导小组要及时发现、总结,充分利用业务学习、班主任例会等工作平台,及时推广,提倡学习与借鉴,督促暂时落后的班级迎头赶上。
⑶ 针对高中学生年级特点,循序渐进,动态地建设班级文化。高中学生都是天天发展变化着的青年,具有鲜明的年级特点,如高一学生适应环境困难、学习困惑;高二容易产生两极分化;高三学习心理压力达到顶峰。所以班级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根据渐进性原则,不同年级采取不同的模式。
2.彰显特色。
⑴ 建设个性化的班级物质文化。在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各班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充分发挥师生的创新精神,以民主性、生成性、发展性为原则,精心布置和美化教室环境,营造个性化的班级物质文化氛围。
⑵ 建设个性化的班级制度文化。在学校办学理念的指导下,针对班情,充分发扬民主,建立系列化、个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
⑶ 建设个性化的班级精神文化。通过设计班级誓词、宣誓、唱班歌及开展各种主题班团活动,在充分体现班主任个体风格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诉求,建立一个具有个性化、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级,使之成为班级每个成员(所有师生)终身不竭的精神力量。
三、项目目标
1.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班级工作从以班主任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使班风班貌的形成方式从教导灌输到引导生成,使班级文化从整齐划一到独具个性的转变。
2.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即促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修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创新能力。
3.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
四、项目内容
1.创设充满激励的班级环境,充分利用教室墙壁空间和背投设备,坚持用立志、学习、求实、奋斗、人生等方面名言警句教育学生,营造班级精神文化氛围。
2.构建和谐奋进的班级氛围,加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创立健康向上的班级精神,培养自强意识,彰显班级特色,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正确的舆论。
3.有计划地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使广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4.完善多元评价体系,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建立,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五、工作思路
围绕建设和谐班级文化这个中心,以班级和社团活动为两个阵地,以班训、班徽、班歌为三个抓手,以建立和谐的四种关系(师生关系、师师关系、生生关系、老师与家长关系)为主线,以“五个起来”的习惯要求来培养学生的精、气、神,切实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坚实基础。
六、项目实施
1.一个中心
坚持走文化立班之路,关注班级育人功能的完善,不断沉淀班级文化,发扬班级文化精神,使班级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与魅力,从而彰显班级的高贵气质。
2.两个阵地
教室和宿舍是学生学习与休息的场所和阵地,社团活动是学生精神文化的生成之地。我们抓住了两者的结合点,建设积极向上、幸福人生的学生行为文化。
推进措施:加强社团活动的领导与计划的实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升华。
3.三个抓手——班训、班徽、班歌
⑴班训
①明确其意义。班训即班级之规范,班级之准则。是一个班集体的灵魂,是一个班集体目标的凸现与浓缩,是一个班集体团结一致、奋发向上的精神源动力,是一个班级学风的集中体现。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奠基工程,班训有约束作用,也是一种善良的警示;班训有激励作用,也是一种温和的规劝;班训有教育作用,也是一种亲切的教诲。
②建立生成机制。在程序上应经历“提出——筛选——民主表决”这个过程;在内容上,既不能超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而且能将传统与现代、班级与学校在较高的层次上进行融合。其中能融入时代气质,关注每一名个体的成长,符合未来趋势,是班训生成机制建立的关键。
③推进过程:一是要求班训上墙;二是要求对班训进行阐述(完成书面说明),要求深入人心,以达到学生认同、内化的目的。
⑵班徽:它是班级文化成熟的外在标志,又是引领学生感悟生命真谛,培育综合素养、自信自律精神的原动力。将符合学生固有诉求的教育意图贯穿于其创设过程中,并注重效能性管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产生潜移默化、意义深远的影响。
推进措施:①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设计、修订。②由学校统一制作,上墙展示。
⑶班歌:要求学生会唱、唱好,能成为班级集体活动的主题曲。
4.四种关系
这是建设和谐班级文化的关键。师师关系,指班主任要团结科任老师,形成敬业精业、协作高效的教师与教学文化。师生关系,就是通过教师尊重、关心学生的教育行为,来赢得学生尊敬、爱戴老师;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教师、感恩母校的情怀,从而创设民主、平等、和睦、欢乐、恬静的人际环境,爱阅读、爱提问、爱操作的智慧环境,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就是要在学生中营造生活上互相关爱,学习上互相帮助,文化上互相交流,习俗上互相尊重的互学共进的氛围。教师与家长关系,就是通过联通家长,构建心手同牵、家校共育的家校融生文化。
推进措施:⑴排查人际关系紧张的对象。⑵想方设法,化解矛盾。⑶抓住教育契机,创设平台,进行有效教育。
5.五个起来
学生的精、气、神的孕育,需要外在的锤炼、打磨、淬火。学生的素养,只有通过外在形式的展示,才能不断得到强化,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终生的素养。我们继续倡导学生“额头抬起来,胸膛挺起来,胸卡挂起来,声音响起来,手脚甩起来”,培养一种“弘毅”的气度,自信的气质。
推进措施:⑴加强常规管理,如胸卡的挂带和早晚读氛围的营造,要求年级组经常检查与督促。⑵进行适当的礼仪教育,如坐姿与走路姿势应有绅士之风,体现阳光心理。
6.多项评比
建立班级自主管理模式,构建和完善多元化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担任能发挥作用和自我满意的角色,学会在自主管理中相互合作、协商和民主评议,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启迪学生思想,升华学生人格,陶冶学生情操,使文明守纪、勤奋读书、乐于助人蔚然成风,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
推进措施: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班级文化建设先进集体评比、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主任评比、各类优秀学生(文明学生、学习之星、进步之星、感恩之星、健康之星„„)评比等活动。
七、绩效评估
1.班级文化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实施该项目以来,学校连续荣获武进区高中素质教育特等奖,并被评为常州市德育特色学校。
2.班级文化建设,丰富与完善了励志教育的内涵,成为我校文化建设的新亮点,吸引了市内外多所学校前来参观学习,起到了示范高中的作用。2010年常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来校调研后撰写的报告指出:“学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营造和谐、健康、进取、向上的校园氛围。无论是外在的环境布置,还是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和课堂教学文化建设,学校都能精心设计,着力营造,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位,陶冶了师生情操,促进了学校的健康发展。”
3.和谐发展、彰显特色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各班均形成了个性鲜明的班风班貌。
4.结合我校各年级学生的实际,突出人文精神,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富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使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时,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评比,注重活动的实效性。通过这些活动,强化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生动活泼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
5.建设和锻炼了一支得力的德育团队,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学生工作机制。
⑴ 年级管理小组增强了责任意识与协作意识。以分管副校长为首,由教务处、学生处和教科室的分管主任及年级组长组成的年级管理小组,分工协作,对班级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进行引领、指导、督查,切实履行领导、管理的职责,各年级组管理小组之间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⑵ 班主任队伍得到锻炼,班主任教育水平得到提升。我们通过理论学习、现场观摩、例会研讨、案例评比等方式,促进教师理解学生发展工作的内涵与精髓,提升教师育人意识,提高教师班级管理和育人能力,学会创造性的开展工作。我校的陆金、顾晓春、刘军彪等老师主动钻研,不断探索班级文化建设的新策略,为本项目顺利实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广大班主任教师积极参加,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⑶ 省奔中教师的学生观和教学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些年来,广大教师在开展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时,能主动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指导学生关注自己意志品质的发展,引领学生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明确自己一步一步的成长目标。
6.在班级文化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比较合理而完整的多元评价体制。
⑴ 在班主任工作考核中,加入日常性的班级文化和家校沟通等方面的抽查和学期学生座谈、家长问卷的评价,对班级建设工作进行经常性的全面评价,并与考核兑现。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优秀班级”的申报评审,“学风建设先进集体”、“红旗团支部”的评选等活动实现对班主任的立体评价,让班主任体验教育的成就感、幸福感。
⑵ 发挥学生会、团委的作用,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巡视与督查力度,加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教育,通过日常考评,帮助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成为自信乐观,积极向上,富有竞争意识和自信意识的优秀青年。
⑶ 通过各种系列教育活动,开展多元化评价,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建立,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和谐发展。
八、可持续发展之处
在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发现和暴露出一些问题,这将是我们今后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解决的。
1.重物质环境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
物质环境的建设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起始环节和层面建设,而各具特色的班级精神,良好的班风、学风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
2.重课堂教学,轻班级活动建设
作为班主任不同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是善于组织班级学生开展各种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教育学生。但有个别班主任不重视班会的教育,对于活动的开展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或者敷衍了事。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班主任,只把自己当成一个数学老师、语文老师,个别科任老师只管自己的教学,不重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3.重学生工作,轻合作配合
班主任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科任老师、家长、学生都是;科任老师要注重和班主任配合,经常协商对特殊生的教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要讲,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
4.教师要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
教育教学中,过激的话不讲,过激的事不做,要多从学生、家长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严格按师德规范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