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转型调查研究_1231

时间:2019-05-15 14:4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代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转型调查研究_123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代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转型调查研究_1231》。

第一篇:当代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转型调查研究_1231

【当代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转型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和90后学生日益成为高校学生主体,作为给国家培养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高校必须把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公共政治理论课在其中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作为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适应时代和学生的需要,在坚持原则的情况下,适当从教学方式、方法、语言表达方式、师生关系、课时安排、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全面转型,才能培养出思想理论水平高、信仰坚定的人才。

关键词:大学生;公共政治理论课;调查研究

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已经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高校作为培养国家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公共政治理论课是主导方式和方法,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具有非常新颖思想的“90后”独生子女大量进入大学。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内蒙古科技大学中随机抽查了200位同学,共发放200份问卷,收回200份,回收率100%,通过全面调查了解了学生关于公共政治理论课的需要和态度。

一、当代我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师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老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而新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没有成型,大部分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都是60和70年代出生,再加上现代技术手段的更新,老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方法、思维和理念已经与新时代学生的思想有了差距。年轻教师教学手段比较新,但与传统教学手段配合比较差,同时教学方法、理念没有成型,知识面还没有打开。

(2)年轻教师和非专业老师比例过大

随着高校扩招,教师队伍也在不断扩招,队伍中年轻教师所占教师总量的比重在逐年增加,而且这其中基本上都是80后,为了解决教师和学生比例不平衡的问题,有些学校甚至让相关专业教师带课,他们并不是公共政治理论课的专业教师,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和技巧的训练,当然这样做,使“80后”老师和“90后”学生之间距离比较近,容易沟通,但缺乏基本的教学训练。

2.学生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1)新时期学生的思想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尤其是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大部分学生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期出生的,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在生活、消费、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90后学生,他们思想新颖、独立生活能力差、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接受新事物能力比较强等。对于从事和研究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师来说,必须紧紧抓住现时期学生的新思想、新观念。

(2)理工科学生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比较差

理工科院校的大背景下,教学对象绝大部分是理工科的学生,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分科导致在人文素质方面缺乏训练,有些同学连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造成很多学生不及格,其中不会答题也是造成他们不及格的重要原因。

(3)教学管理方面的问题

第一,课时设计不合理

理论课时太多,实践课时太少,不利于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特别是与理工科学生动手能力强不相符合,学生普遍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没有太

多的用处,仅仅用老师的讲解解决不了他们的思想问题。

第二,单位班级人数过多

现在我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每个班级的人数都是在150人以上,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听课,尤其坐在后面的同学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内容,更不利于老师进行课堂管理。

二、解决当代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需综合转型

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求主导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的规律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主体的需要。

(一)希望教师能够在授课时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教学思维存在的问题是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往往由于这样的思维造成自己成为主体,教学主体和主导角色的倒置,也是造成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和师生互动比较少的主要原因。新时期,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而且对于传统的东西有质疑心理,作为老师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尤其是提问的积极性,学生有问题教师最好能够在课堂时间随时解决,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调整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既解决了老师怎么讲和讲什么的问题,也便于师生沟通,也便于调节师生关系。

(二)希望授课方法和手段能够多样化

在问到“你认为公共课老师使用什么手段上课效果最好”时,80%的学生认为讲授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最好。尤其问到“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应该展现什么内容”时,有58%的同学希望老师用“多种资料并用”的方式讲课。其中有56.5%的学生希望多媒体应该多展现一些影像资料,并且比例占到40~50%的课时量。

传统的黑板讲授和现代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从中感觉到一种多样化的现代技术知识,让传统美和现代美在课堂中相得益彰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改变了课堂气氛的沉闷和学生对于本课程的抵触情绪。

(三)希望师生关系缓和、合作、和谐

当问到“你认为带课老师在课间或上课期间与你们交流生活、学习、思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时,有41.5%的认为非常重要,有55%的同学认为比较重要。特别是有18.5%和74.5%的同学认为老师课间和同学们交流完全能够和有些能改变师生之间的关系。可见,课间五分钟交流对于学生和老师关系的改变非常重要,另外有77.5%的同学认为老师与同学的关系好坏影响听课效果。

学生和老师的深入沟通,要求教师由神坛走向人间,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的问题。在上课的过程中结合课程知识内容,给学生一些解答和引导。比如学生对于民主问题、就业政策、学习英语等问题,教师都可以结合实例、经历和国家、学校的相关制度和政策给学生进行必要的解答,这样的老师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才能够真正与学生打成一片,真正和学生在内心深处进行交流和沟通,也才能缓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但是由于扩招,学生和教师的人数不断上升,教学地点和住址之间的距离太远,而且学校没有设置教授办公室,造成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频率少,交流的深度比较浅,这些因素无疑影响了师生之间的交流。

(四)希望授课内容能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在问到“你认为老师在讲课时结合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实例有多大作用”时,有51.5%的同学选择非常有用,有43%的人认为比较有用,从这些选择可以看出同学们对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强烈渴望。有73%的同学认为学校应该在课程设计中增加实践课时。在问到最后一个问题“你认为老师还应该怎么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时,有很多同学反映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本宣科。公共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应该联系实际,只有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才能够使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传统上我们大部分老师采用的是灌输的方式,学生对于理论理解处于一种玄而又玄的状态之中,而且不便于学生理解。比如讲改革开放这一章内容,很多学生体验不到它30年的成就,只有让学生到父母或前辈中去了解以前的情况,或者进行调查,这些都需要学校扩大实践课时,教师参与引导才能让学生认识到改革开放的成就。

(五)希望授课语言方式多元化

当问到“你认为老师应该在这门课课堂上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方式比较好”时,有68%的同学认为“多种语言方式并用”,这也反映了语言在授课过程中的作用,同时语言的变化也会增强学生听课的兴趣,改变注意力。

公共政治理论课本来讲解的内容比较严肃,而且大部分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也比较严肃,课堂内容就会整体表现出一种比较沉闷的状态,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应该在细节上改变这种状态。尤其可以试着从授课的语言上下功夫,教学中可以采用一边讲课一边说课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兴趣,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还可以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在非常和谐宽松而又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这样教师也感觉到了快乐,学生也能够很容易从中理解课堂内容,掌握课堂知识。

(六)希望老师能够多学科知识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问到“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使用什么授课更好”时,94.5%的同学选择用“多学科知识”授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平时要不断充电,学习各种学科知识,给学生解答疑问。

大学教师就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在学校接受的理论知识如果太单一,就会影响到他们在实践中能力的发挥,尤其在理工科比较典型的高校更应该重视这个问题。在几年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学生对于外界信息了解太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对于文科方面的知识基本没有了解,这些学生将来要走向社会,而单一专业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会很快进入角色和适应社会,所以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尽量结合课堂内容讲解一些诸如社会学、伦理学、哲学方面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尽量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这样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就能够很快进入角色,而且能够很快适应社会,成长得自然就快。

(七)希望老师能够用抽象、形象和具体相结合的思维方式授课

近年来虽然理工科高校开始办社会科学专业,但学生主体还是理工科学生,对于公共必修的政治理论课而言,面对的大部分是理工科专业训练出来的学生,他们比较容易理解一些具体和形象思维形成的各种图片、表格、图形、实例等,但对于政治理论这样偏重于抽象思维形成的知识,他们感到比较难,所以我们这些文科知识背景的老师要转变一味地使用抽象思维给学生讲课,而应该结合课堂内容利用各种图表、数据、模型等比较形象的方式给学生授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利用自己的思维优势理解公共政治理论课内容。当问到“你觉得老师用什么样的思想方式讲课最好”时,有79%的同学选择抽象和具体思维相结合。如在教学中把课堂内容梳理之后做成表格,让学生一目了然了解理论知识,而且在平时讲课中不断让他们回到这个表格中进行对比,因此学生也理解比较快,如在讲到新

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把三个时期各项情况放在一个表格中,列出每个时期党对我国社会性质分析、社会矛盾分析、解决方法、根本任务、纲领和经验教训等。让学生对比三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性质会有不同的社会矛盾,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自然就不一样,但每次得出的经验教训又结合现实,让学生了解到以前的工作经验和方法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八)希望老师能够给在课余加强学习和研究

有89.5%的同学认为老师加强教学和科研对于课程学习非常有用。作为高校教师,除了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要不断进行科学研究服务教学、服务社会。高校教师如果不进行科学研究,自己的知识、信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就会落后,就会脱离实际,尤其对于信息时代的学生,首先,我们应该要求自己更加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信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认可我们;其次是我们教授公共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应该起码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最新变化和提法;第三,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现代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方面的特点,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我们才能够很好地教学,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建议我们这些老师多参与一些学生工作,或兼职班主任工作,这样可能是获得学生第一手信息的最佳手段。

因此,作为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当二者发生矛盾时,要求主导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教学的规律调整自己的状态,适应主体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从教学方法和手段转型,同时要求我们从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方式、师生关系、理论联系实际等方面进行比较全面的转型。当然这些方面的转型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他方面的转型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随着时代和面对的学生不同要进行适时调整。

参考文献:

[1]韦日平.“80后教师、90后学生”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N].光明日报,2009-12-21.[2]黄家兴.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探索[J].黔东南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2(5).[3]方义洁.试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改革中国高教研究

[J].2005,(4).[4]娄先革.“互动”视野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J].高教论坛,2007,(4).[5]张先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7,21(4).[6]观念更新:大学人才培养改革设计的价值引领[J].中国高等教

育,2009,(12).[7]刘向信.开展爱党教育,让大学生信任党和忠于党[J].高等教育研究,2009,(12).[8]浩歌.教学方法改革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9,(6).[9]陈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09,(6).作者简介:童斌,男,1980年生,内蒙古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哲学硕士,主要研究哲学、社会工作。

立项:本课题通过内蒙古科技大学2009年教改立项,(JY2009085)

=====本文结束=====TXT&DOC=====2010/9=====

第二篇:公共领域政治功能转型

问题:

§20从私人的新闻写作到大众传媒的公共服务:作为公共性功能的宣传(广告)

1.什么是公共领域?什么是私人领域?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哈贝马斯并不是第一个提出公共领域的学者,但在1962年《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公共领域第一次被概念化。公共领域理论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理论。在哈氏看来,“公共领域”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范畴”,它的完整概念应该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并具有特定的历史语境意义。它是指在欧洲中世纪“市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具有批判力量的私人所构成的针对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批判的领域。哈氏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做了微观的描述。他指出,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形成的前提是“市民社会”的形成。资产阶级公共领域首先可以理解为一个私人集合而成的公众的领域;但私人随即就要求这一受上层控制的公共领域反对公共权力机关自身,以便就基本上已经属于私人,但仍然具有公共性质的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一般交换规则等问题同公共权力机关展开讨论。这种政治讨论手段,即公开批判,的确是史无前例,前所未有。

私人领域:私人领域不是与公共领域相对的领域,公共领域是私人领域的一部分。公共领域受社会势力的影响,享有左右私人领域的权力。

私人领域中有个概念叫私人公众,他们因为私人利益而参与到批判公共权力中。而私人公众通过大众传媒参与批判就可视为是在公共领域进行的。

2.报刊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是什么?

第一阶段:报刊属于私人通信系统,小型手抄行业,出版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做生意,原则是利润最大化,活动局限于新闻交流和新闻监督。只售经济因素的影响。没有编辑,只有发行人。

第二阶段:个人新闻写作。报刊业有了商业基础,但报刊业本身没有商业化。出现:说教工具,学术、道德、政治批判与说教。主办人:文人、学者。经济上是以“破产”为代价的,没考虑经济因素,因此,在英国被称为是“有钱贵族的癖好”。发展:商业性的报纸出现发展起来。经历作者、编辑、发行人、印刷商集一身专门后,文人主办报刊的相互竞争使编辑职位产生。报纸的功能是传声筒和扩音器。不是简单的载体。编辑有选择性的编辑信息,传播信念。首要关注公众的批判能力,经济利益时第二位的。

第三个阶段:商业报刊业出现,广告产生,广告版面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报刊回归私人商业性质。但不同于小作坊的手抄业,发展成发达资本主义企业。股份公司。

3.为什么说编辑成了“零”雇员?

“零”雇员实际上是指编辑的评论自主权受到限制,甚至是被剥夺了。

报刊商业化,成长为资本主义企业后,受外部利益集团的影响,编辑部越来越受广告部的影响,甚至是被操控,虽然报刊业19世纪后半期还是私人公众的机制,但已经逐渐变成了特权私人的机制。从这个角度出发看,编辑受制于报刊的出版商。而政党报刊的编辑,受政治组织的控制,议会或者政党派别。等于听命于监督委员会。这两种情况都是没有自主权的受控制的“零”雇员。

4.广告充斥公共领域的原因?

报刊经历文人学者主办用于传播信念的时期,由于相互竞争走向商业化。发行人开始考虑回报的问题。广告则是最有市场的商品。广告主成为报刊的衣食父母。这是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

广告充斥公共领域的另一个原因是特权私人的私人利益侵入公共领域。特权私人借由经济控制达到舆论控制的目的。

受卖方限制,寻求科学化的销售,产量不能无限制的随意改变。直接的价格竞争让位给广告----赢得客户市场的间接竞争。

5.舆论管理的方法有哪些?

制造新闻或者利用有关事件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改变舆论。

公关部门给“发布中心”提供成套的信息和指南“文献”。将新闻报道与广告融合在一起,赋予宣传对象公共利益物品的权威性,让私人公众自由“取得共识”。

§21 公共性原则的功能转换

1.公共性原则的功能转换指什么?

公共性原则的功能原指公众权利之外的公众私人参与的新闻活动以争取批判权利,20世纪20年代以后,政治性功能发生转换,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政党和各种组织开始参与新闻活动。

2.公众与政党、议会的关系是如何变化的?

自由追时代:超越绅士集团而与当地选民结合成松散的“议会党团”,适应了在不同公众群体之间的不依靠权利维持的沟通活动。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党派自身把自己看做是“舆论结构”。议会的基础是广大群众的政治舆论,有人宣称,“政党精神”和纯粹的利益是相悖的,可以对它作出客观的判断。但但也有人放弃政党代表舆论的观点:“社会阶级的利益与政党学说之间相互结合,比政党自身所承认的还要紧密”。世纪末时,人们已经充分认识到资产阶级政党和公众利益之间非中立的关系。甚至要求建立自由主义阵营的阶级政党,以客观的判断。

公众与政党、议会的关系由对立走向协商,公众的舆论是在私人利益基础上产生的,针对公共权力。政党、议会制造出普遍利益,公众舆论自觉地与政党、议会宣传的意识达成一致。政党、议会将公众舆论框定了。

3.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体现在哪些方面?

松散的选民组织让位给真正的政党---有超地区的组织、官僚机制、整合的意识形态、对选民进行政治动员。

职业的政治家机制颠覆了地方委员会的功能。实行中央统一领导。政党运用“宣传”的方式“整合”市民,“宣传”带有启蒙、教育、控制、广告的面孔。

4.为什么说垄断资产阶级公共领域是一种“重新封建化”?

19世纪的最后20多年以来(以1873年经济大萧条为标志),国家干预主义渐趋强化,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以后,国家干预社会领域与公共权限向私人组织转移即社会的国家化和国家的社会化同步进行,这一辩证关系逐渐破坏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基础———国家和社会的分离。哈氏据此认为,一个重新政治化的社会领域摆脱了“公”与“私”的区别,消解了原本属于私人领域的自由主义公共领域,这种情形与封建社会晚期有类似之处,因此,哈氏称之为公共领域的再封建化”。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特征在于,国家和社会的大型组织“苦心经营,大肆宣扬着自身的立场”。个人权威的神圣的光环和灵光又出现了。公共关系关心的不是公众舆论,而是对声望的舆论。公共领域是宫廷,可瞻仰其声望,但不能提出批判。

5.在重新封建化的公共领域下,如何保护批判的公共性? 今天的公共性是待“制造”的,虽有着“迎合”造成的广告效果,但也能对政治施加压力。因为“迎合”力可能转化为公民的投票抉择。要保护批判的公共性,就要真正的兑现公民的表决权。

§22 人为的公共领域与非公众舆论:民众的选举活动

1.为什么说议会选举只是一种公共领域的虚构?

政治公共领域作为一个批判公共权力的固定领域已经彻底瓦解了,政党的宣传任务定期的被制造成某种类似公共性的东西。公共领域受制度保障,竞选变得毫无意义。议会期待的则是具有批判意识到的私人公众在公共讨论中承担起积极的角色,发现合理的形式并引起普遍关注的正当而公正的政治行为的约束标准。

2.如何理解“政治消费者/新冷漠者”?

政党核心选民由两部分组成:

一个是“积极”的公民,他们是政党及其他社会组织的成员,或者是无组织但熟悉情况关涉很深的选民,通常是有影响的舆论领袖。他们往往是富有、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他们更关心政治、更熟悉情况、更活跃、处于核心阶层。他们的舆论往往通过“具有批判意识”的公众的讨论成为“公共舆论”。

一个群体是在政党之间摇摆不定的选民,他们人数众多、不太关心政治、不太了解情况、对政治比较冷漠。他们常常对选举置若罔闻,毫不关心。他们通常受选举组织者通过展示或操纵所制造出来的公共性左右。政党都积极争取“没有明确意向”的后备军,通过迎合他们中特别流行的非政治的消费态度。依赖大众媒介像大众传播竞选广告,政治广告的消费者可能因为赏金或受到广告施加的消费压力而产生政治合唱。这些消费者有自己的政治见解,但无关直接的政治私利,所以成为了类似同龄人之间交流消费是好。

3.为什么说直接讨论这种“通常方式”已失去意义?

报刊和广播大众媒介在人为的公共领域里只是为了发布广告,政党向少数核心选民提出呼吁。具有批判意识的私人公众失去了批判的载体和工具。

政党聚会也失去了舆论形成工具的功能。只有当“无定向意识”的后备军参与会议时,才会比广告的用处大些。

4.怎么理解“一切为了人民,但一切都没有经过人民”?利益集团是如何操纵公共性的?

政党对选民动机了解越清楚,“政府”就越受人民的“操控”---充分了解选民的动机,利用其动机,就有必要承担起满足选民实际需要的义务,以这种方式来为“公共性”提供动因,定期制造出“公众舆论”。政府方面为达到这种目的刻意迎合大众的行为可以视为“一切为了人民”。

但是根据广告心理学的目的而准备的提议,不论客观上多么恰当,但都不是经过大众的主体意识和意志传递出来的,因此“一切都没有经过人民”,是政府通过广告制造出来的。

利益集团操控公共性主要是充分了解和利用大众的动机需求,尽可能的满足,为公共性的形成提供动因。1957年德国议会选举采取的措施具有典型性:

一公众的担忧或需求:对选举人年龄的担忧。

举措:对领袖像重新设计,在“班子”中间展示领袖风范。

二大众对恐惧感和安全的渴望。

举措:把竞争对手与布尔什维克威胁联系起来;

宣传政党是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定的唯一保障。

三民众担心物价上涨,可能导致影响不理选票的后果。

举措:政府与实业界达成拖延协议,物价上涨在大选之后。

四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宣传福利社会和国家。

§23 自由主义法治国家向社会福利国家转变过程中的政治公共领域

1.怎么理解自由主义法治国家向社会福利国家的转型,并未彻底中断自由主义传统,而表现出连续性?

社会福利国家在延续自由主义国家法律传统当找那个必须对社会关系加以改造,因为它想维持一种能够包括国家和社会的总体法律秩序。

2.自由主义基本权利和社会主义基本权利指什么?是什么关系? 自由主义基本权利:拒绝国家干预或者侵犯基本上应当属于按照一般法律交换原则行事的私人领域。

社会主义基本权利:确保私人领域和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免遭公共权力的直接干预;从机构上对财产和家庭加以保护。

从社会功能上讲,二者是共处在一起的。

3.为什么说政治基本权利的保障已不够,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还需要一种结构保障?这种结构保障指什么?

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都不能再被看做是作为私人的个人的传统的意见表达的一个部分,因为私人都要依靠国家机构的保障,才能有平等的机会进入公共领域;

集会和结社自由性质也改变了。政党和公共组织控制着有影响和政治意义的集会和结社的形成。

结构保障是指通过使组织承担起义务,完成建设使命和内在秩序的建设,有效的保障公众参与政治公共领域。相对应的是对公共特权的保障。

4.怎么理解“私人自律只有作为一种派生的自律才有可能存在”?

社会福利国家立足根据规定标准通过民主程序把一切与国家相关的组织利益统一起来。

5.怎么理解社会福利国家还是税收国家,还没有变成国家社会?税收国家怎样才会变为国家社会?

和自由主义国家啊一样,社会福利国家限制从宪法所保护的私有财产中收取税收。

当一切具有政治影响的社会力量都处于民主力量的控制之下,税收国家就彻底的转变成国家社会。

6.怎么理解国家和社会相互渗透?什么是国家社会化?什么是社会国家化?它对公共领域产生了什么影响?

政治机构承担了商品交换和社会劳动领域中的某些功能,社会力量也具有了政治功能。在政治公共领域中,社会组织事理和国家达成政治妥协。

阻碍了削弱公共性原则的现实趋势:公共性的要求被国家机构推广到了所有与国家有关的组织当中。有组织的私人公众取代了单个私人公众。无组织的私人公众通过政党和组织内部的公共性渠道,依靠各种组织与国家交往所发挥公共性,真正参与到公共交往的过程中去。国家和社会之间的政治妥协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能合法化。

7.社会福利国家中的政治公共领域表现为哪两大趋势?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没落形式,它允许组织凌驾于被剥夺了权力的公众头上,发挥展示或操纵的公共性。

社会福利国家和自由主义法治国家之间保持连续性,就会遵守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的要求,因此,被各种组织剥夺了权利的公众应该通过这些组织推动公共交往的批判过程。

8.具有政治功能的公共领域的两个前提是什么?

官僚决策的最小化:实质就是减少公共权力对私人公众,尤其是无组织的单个私人形成的公众的干涉。

根据能够认识到的普遍利益使利益结构冲突相对化。

第三篇:我国普高体育理论课教学调查研究论文

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1]本课题试图通过对我国20个省、市、自治区8种专业类型的76所高校(除体育院校外)体育理论课教学情况以及其中20所普通高校(重点高校10所,一般院校10所)1860名在校大学生对体育理论课所持态度进行调查研究,旨在了解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课题以5.44%的比例在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除体育院校外的理工、医药、财经、语言、艺术、师范、农林和综合性大学等8种类型的1396所普通高校中抽取76所为调查对象学校,其中重点高校35所,一般院校41所。

1.2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要求设计了问卷表格,问卷经过了10名专家的评审、鉴定,用克龙巴赫(Cronbach)检验内容效度的方法,测出高校和学生内容效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和0.91。发出问卷:教学主任100份,收回83份,有效问卷76份,有效率76%;学生问卷(主要采用利克特态度测定法,问卷由50个问题构成,采用五级评定)2000份,收回1901份,有效问卷1860份,有效率93%。

对研究过程中所收集的数据资料均在IBM586计算机上用SPSS10.0forwindows软件进行相应的统计处理。

2结果与分析

2.1体育里论课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通过访问座谈发现,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认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是重要的,是大学体育教学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和兴趣。学生们也普遍认为,通过体育理论课的学习,能扩大知识面,提高生活情趣和娱乐品位,对身体锻炼和生活有帮助。

体育理论课是大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指在教室里讲授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的理论知识课。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地位和影响:

(1)体育理论教学“是集中地进行体育基本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2]。(2)“体育理论课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以及劳动技能具有促进作用,’[3]。(3)“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不仅是指导学生体育实践所必需的,也是学生应具有的文化素质,’[4]。(4)“通过体育理论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大学体育的目的、任务与意义,了解人体的结构、机能和不同年龄人的身体特点,了解体育锻炼对增强体质的作用,懂得怎样锻炼身体,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使学生懂得体育卫生保健的重要意义,养成讲卫生、爱整洁、不酗酒、不吸烟、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健康的文化活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防治伤病的一般卫生知识和治疗伤病的体育疗法;掌握检查身体锻炼效果的知识以及自我检查和评价体质与健康的简易方法等”[5]。(5)体育理论课是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与完成高校体育教学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6)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指导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态度和能力以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

2.2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

(1)理论课学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学时总体不足,重点高校与一般院校每学期学时安排差异无显著性(P>0.05)。每学期实际上体育理论课4学时以上的学校仅有36所(重点高校19所、一般院校17所),占47.37%。这是我国普通高校长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结果。还有40所(重点高校16所、一般院校24所)高校体育理论课学期授课在4学时以下(每学期2学时以下、2?3学时和3?4学时的学校分别为8所、12所和20所),占52.63%;与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每学期约4学时)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学时数没有保障,将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教学内容。

由表1可知,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带有片面性,重点高校与一般院校在理论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重点高校选择A、B、C和D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学校分别为5所(占14.29%)、7所(占20.00%)、8所(占22.86%)和15所(占42.86%);而一般高校选择A、B、C和D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学校分别为15所(占36.59%)、10所(占24.39%)、9所(占21.95%)和7所(占17.07%)。总体上,我国76所普通高校选择D(经专家论证为最佳教学内容)作为理论教学内容的学校仅有22所(占28.95%)。内容不全面、不丰富,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是理所当然的了。

(3)教材使用。

由表2可知,我国普通高校理论课教材使用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比较大(地方保护主义强),重点高校与一般院校在教材选择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重点高校选择理论教材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校编教材(占60.00%)、统编教材(占17.14%)、自编教材(占14.29%)、省编教材(占8.57%);而一般高校选择理论教材由高到低的顺序为省编教材(占60.98%)、校编教材(占21.95%)、统编教材(占12.20%)、自编教材(占4.88%)。总体上,首选校编教材(占39.47%),其次为省编教材(占36.84%),再次为统编教材占14.47%,最后才选择自编教材(占9.21%)。由于自编教材、校编教材和省编教材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总体水平偏差。对教师来讲,要做到对教材及教材以外有关知识的精通,并走上讲台生动地讲述是困难的。对普遍大学生来讲,他们最需要的知识是哪些,还需要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去寻找去探求。现行的各种版本的体育理论教材对近20年来国内外的社会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缺少总结,对传统的自然体育学的新成果反映也不足。为此,寻求具有时代特征、实用性的体育理论教材迫在眉睫。

(4)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重点高校与一般院校在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差异无显著性CP>0.05)。总体上,首选照本宣科注入式(占38.16%),其次为自学提问式(占26.32%),再次为自由讨论式(占19.74%),最后才选择多媒体教学(仅占15.79%)。体育理论的教学方法延续照本宣科注入式的教学显然已不再适应现代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大学生对枯燥的内容和照本宣科注入式的教学不感兴趣。就是有条件可利用的幻灯、图片等的使用也不足,更不要说电视、摄像及多媒体计算机这些大学生更感兴趣的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了。这里存在着硬件和软件双重原因,许多学校在专门的教室和配套设施上明显不足,而教师使用设备能力以及教材选用和开发严重滞后,直接影响理论课的质量,也影响体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5)学生的学习态度。

我国普通高校学生对体育理论课持消极态度,重点高校与一般院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重点高校学生对体育理论课所持态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消极(39.44%)、积极(26.85%)、很积极(15.39%)、很消极(13.93%)、一般(4.38%);—般院校学生对体育理论课所持态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为消极(37.94%)、积极(26.49%)、很积极(20.93%)、很消极(9.18%)、一般(5.46%)。从总体上看,在接受调查的1860名大学生中,有340人(占18.28%)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持很积极的态度;持积极的态度有496人(占26.67%)持一般(即既不积极,也不消极)态度的有92人(占4.95%)持消极态度的有719人(占38.67%);持很消极态度的有213人(占11.45%)。本次调查所有被试的总平均得分为0.93。对照态度评价尺可知:这次接受调查的大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学习接近消极水平。经调查得知,这部分大学生之所以对理论课学习持消极或很消极态度,其主要原因是,对体育理论课学习的目的、意义及作用认识不足;学校的教学设施、环境条件较差;少数任课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不高等。在这些原因中,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和任课教师方面的因素。这给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改进的依据。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体育理论课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它对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与心理素质、劳动技能具有促进作用,对提高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指导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态度和能力以及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等有重要的意义。

(2)我国高校体育理论课的教学现状与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基本相符,但仍存在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学时数不足、教学内容选择带有片面性、教材使用受人为因素影响比较大、教学形式单调、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学生体育态度消极等,这一状况应当引起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

3.2建议

(1)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体育理论教学内容丰富、面广,如体育的价值功能、运动健身原理、发展身体素质理论依据、科学锻炼身体的原则与方法等等,就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的教学时数是够的。本研究调查表明,目前还有52.63%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每学期授课在4学时以下,势必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为贯彻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认为应适当增加理论课教学时数,并加强和注重外堂实践课中的体育理论知识的讲授与介绍,将体育理论的学习落到实处。

(2)教材选择要从实际出发。普通大学生受中学“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多数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偏低,而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对体育的全新认识才刚刚开始;再者高校教育的性质任务决定了高校体育理论教材应有别于其他学科。因此在教材的选择上应根据高校培养目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大纲或编写适合高校实际的配套教材。

(3)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教学理论教法新颖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授课时适时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电视、摄像、录像、幻灯及计算机等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感兴趣的项目、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或现场分析录像等,增进相互交流,同时提高理论水平和认知能力。

(4)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突出全面性、终身化。目前,我国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面临2种选择:一是彻底改变现有的体育教学形式,重新构建一种统一模式的理论教学内容和体系;二是基本上保持现有的教学内容形式的相对稳定,同时又作出积极的调整和适度的补充,以解决现有理论教学内容与整个体育教育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最好选择后者为宜。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扩大知识面,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加强体育的科学性和多功能效应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水平;又要强调身体锻炼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的教学,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5)提高理论课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为端正目前大学生对体育理论课的消极态度,我们认为,除对体育理论课实行严格考勤、提高理论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改善教学设施外,提高理论课成绩在体育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20%?40%)是一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S].教体艺[2002]13号.[2]罗映清.学校体育学[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0:142.[2]陆水庆.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的重要性与措施[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0,24(1):83-85.[3]金钦昌.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62.[4]张永青.高等教育原理[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115.

第四篇:关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的调查报告1

关于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看法的调查报告

—(以xx学院学生为例)

一、相关背景:

育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加强和改进,是提高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前提条件。政治理论课,是一门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及对其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学科,在对大学生素质塑造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由于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手段等因素的影响,对于这门课,在校大学生除个别学生是因为自身对其感兴趣之外,其他学生对待这一课程的热衷程度似乎不是很高。大多以完成课程学习拿到学分为目标。因而针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调查分析来提供一些方法及意见给学校与老师,并希望通过调查结果呼吁大学生重视政治理论课显得十分重要。

二、调查目的:

1.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归纳、总结,得出在校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态度,通过对个别问题的分析得出学生们所希望的课程教学形式。将调查结果报告给老师,依据这些结果并结合本课程、本校的条件、规定改革政治理论课,以期摆脱其尴尬地位。

2.通过对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看法的调查,了解同学们的具体想法,找出造成大学生上该课气氛不活跃的原因。

3.呼吁大学生对上课学习积极性的重视,揭示一些当代社会大学生教育存在的弊端。

三、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对象:xx学院学生

2.调查地点:xx学院

3资料收集方法:问卷调查,查找书籍杂志,请教老师

4.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制作调查问卷,收集120分调查问卷的结果。○

2资料分析方法:基于问卷的数量有限,拟对问卷的调查结果分问题进行人工统计○

3样本抽样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分年级进行随机发方调查问卷○

四、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1)、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认识情况的调查

(2)、政治理论课对于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作用调查

(3)、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堂上上课情况不理想的原因调查

(4)、通过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寻找当代大学生所希望的上课形式

五、调查结果分析

1.对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情况:

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认识情况可以为学校推广教学工作提供参考。调查结果显示:23.3%的学生认为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很大,45%的学生认为程度一般,25.83%的学生觉得很小,而剩下的5.83%的学生则感觉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程度根本就没有。政治理论课重视的是对大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但是在回答“你觉得政治理论课重要吗”问题中,只有37.5%的大学生认为很重要,13.33%的学生认为不重要,还有49.17%的学生认为不是很重要。而在回答“你认为思政课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是否有帮助”一题中,49.17%的学生认为该课对于自己以后的工作有帮助,12.5%的学生则认为没有帮助,38.33%的学生根本就不清楚该课是否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所帮助。

2.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评价:

根据统计,12.5%的大学生对思政课内容非常感兴趣,70.83%的学生不怎么感兴趣,16.67%的学生则对思政课的内容一点也不感兴趣。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还是有比较感兴趣的,对于该课程的评价还是比较积极正面的。虽然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大部分学生对这课程抱有或多或少的兴趣,还是有部分学生没兴趣,几乎没有认真上过课,甚至有学生以为是不需要开设这些课程的,有的觉得课程是否开设无所谓。有部分学生即使上这门课程,也是在完全不了解又不怎么感兴趣的情况下迷迷糊糊地混过去。

通过深入调查,结果发现15.1%的大学生觉得引起自己对思政课无兴趣的主要因素是老师,21.88%的学生认为是自己本身,41.67%的大学生则觉得无法激发起自己的兴趣是因为该课程本身的内容及其性质,还有21.35%的学生是源于其他方面的原因。在回答“你对思政课的看法是”这一问题时,有38.36%的学生觉得该课内容枯燥;11.42%的学生认为自己要学的专业课程太多,没有时间去学习公共课,只想一门心思攻专业;31.96%的学生则认为该课程介绍的思想理论太多,引起思维混乱,把心思花在这上面是在浪费时间;还有18.26%的同学就觉得该课程可以引导自己树立正确的“三观”。这一题可多选,所以许多同学都同时选了几个。但根据每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就可以看出为什么思政课会出现大多数学生们对其的热衷程度不高。除此之外,在回答“为什么你对思政课内容感兴趣程度很小甚至是没有”一题中,36.63%的学生也是认为主要是课程内容太枯燥了;18.52%的大学生认为这对自己用处不大,因而提不起兴趣来;25.1%的学生认为自己感兴趣很小甚至是没有的原因是老师讲课方式没有吸引力;还有19.75%的同学是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

调查问卷上的某些数据的确很让人瞠目结舌,例如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对该课程不怎么感兴趣,以致于出有些学生只是偶尔听一会儿或是只是听讲却不做笔记,有些学生干脆就做自己的事或讲小话,而只有少数学生能够认认真真的对待这门课程。这也导致了学生从中收益不大,这反映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3.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期望:作为大学生,对于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见解想法。对于某一课程的认真程度就可以看出其重视程度。就政治理论课这种公共必修课来说,学生学习受外部影响很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大学生对该课程的期望来进一步优化教学方式、环境„„调查结果显示:有31.67%的学生希望如果老师上课时能够多一点幽默会更利于自己的学习;53.33%的学生则希望在课堂上多拓展一些课外的知识,以充实自己的头脑,增长点见识;还有15%的同学则希望老师能够采取点其他的比较新颖的方式,而至于那种照本宣科型的教学方式则是同学们所不赞同的。

由此可见,课程不能吸引学生、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态度比较冷漠的直接原因在于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内容。从侧面可以看出:有些学生不愿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对老师的讲课方式不怎么满意。因为学生往往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和方式等判断一门课是否具有听课价值并决定对这门课的喜好,所以,学生普遍认为,如果老师授课的方式能够更生动有趣一些,自己的学习积极性也会随之增大,听课效率及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各年级学生不同情况详情请见附件—调查结果分析)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得出结论:学生总体上对待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态度相差无几,都对课程内容有较大的抱怨。可是这与老师的授课方式及内容又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是政治理论课

不能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症结。所以,学校、教师以及相关部门下很有必要大力气改革和创新课程教学。

1.首先应该重视和强调课程教学的课堂纪律和秩序。虽然大课堂教学对老师的管理造成一定的难度,但是老师也绝不可以只顾自己授课,而对台下的学生听之任之,放任自流。学校在这方面除了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外,还须有相应配套的硬措施和铁规矩。

2.通过师生教学互动达到教学相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而老师在教授过程中也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应该结合教与学两方面需求进行授课。政治理论课的老师根据自己授课的不同内容,向学校提交各自的讲义,供学生自主选择;老师以此作为根据来决定如何讲授相关教学内容。每个学生在上课时可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老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仅以书本理论来讲授,这样的话学生肯定会觉得很枯燥,不易被接受。同时还应帮助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这将使课程教学质量与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3.努力打破老师上课、学生听讲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上课前老师可以将相关的课件资料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转发给学生,让学生自由组合划分成若干小组,上课时由每个小组上讲台做演讲报告,谈谈各自学习和思考的体会和认识(例如:学生制作ppt并上台对其进行专题讲述)。每个人的观点不尽相同,可以交流和争论,不仅可拓宽自身的知识面和见解,同时也能给大家带来启发或者灵感。所以应尽量使得每个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公开表达自己的看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积极性,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运用多样化的形式检测学生学习情况。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并不应该是在期末单纯的考死记硬背的理论知识,更多的应是在平常通过某些方式引导学生对国内外形势和时事的关注,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理论功底,培养并增强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程考核形式不应仅仅局限于闭开卷考试和写论文,可以丰富多样,给予老师和学生大胆创新的充分自由,通过实践中的努力探索、检验和尝试,千方百计取得好的效果,该课程更应重视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运用书本知识的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学生记忆书本理论知识的能力。所以,像(有条件的话可以)拍摄、录制平时实际生活中的一些与所学理论相关的现象的影像资料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或者撰写相关社会实践的考察报告,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等等方式应该都是可行的。

5.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中心内容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但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强调的“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更显现出其自身的理论特色和强大威力。马克思主义理论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发展,它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实践性,在实践的发展中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而对问题加以分析,为人们提供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现实武器。可见,课程内容自身就有强烈的实践性要求。因此,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内化成为一种自身的认知能力,在认清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实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与统一。

第五篇:高三政治综合练习题《文化生活》精练1

高三政治综合练习题《文化生活》精练

1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错选、漏选、多选均不给分,每小题2分,30小题,共计60分)

1.针对日益严重的资源浪费现状,中央领导同志做出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在全国各地产生了极大影响。中央、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积极宣传、带头落实,节俭之风吹遍中华大地。之所以加强“勤俭”文化建设,是因为

①优秀文化塑造人生 ②文化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③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④文化是对经济、政治的反映

A.①②B.②③C. ①④D.③④

2.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往往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西方人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这说明

A.不同的文化背景只能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B.文化的差异带来思维方式的差异 C.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D.文化影响人们实践中的价值选择

3.某网友在微博上发起了“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活动,信息被关注和转发,产生了一系列连锁反应:社会公众参与街拍、慈善基金参与救助、警方调查核实„„“关注产生力量,围观改变中国”。由此可见

①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影响文化的力量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于信息传递过程中③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④文化交流是文化永葆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②③④ 4.在网络组织的一项调查中,两小时内有超过43000名网友参与,其中87.6%的人反对取消除夕作为法定节假日。某网友的理由是“除夕”意味着“守岁”、“总结”,除夕不放假,影响吃团圆饭,这会使年味变淡。该网友的观点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A.民族节日可以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B.庆祝民族节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D.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5.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普及,中医针炙被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如电针疗法、微光针炙等。这些治疗方法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针炙的治疗疗效。而针炙传统而实用的许多技法已越来越少地被现代针炙医生所运用。这启示我们,发展传统文化必须认识到A.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B.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

C.文化创新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

D.对待传统文化必须先继承再发展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一场“汉字风暴”。据此回答6-7题。

6.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题库设计中,历史文化地名、经典作品中的字词句等成为比赛的重要内容。这表明()

A.书写汉字就传承了全部中华文化

B.书写汉字是传承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渠道C.汉字文化内涵丰富,记录了曾经衰落过的中华文化D.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7.汉字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但很多人变成了“键盘手”,患上了“失写症”,“汉字危机”成为一个令人优虑的文化现象。如果请你撰文为汉字传承提出合理化建议,则可能包含以下合理内容①人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②大众传媒可以替代传统的汉字书写

③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传承文化的积极作用④加强书写法教育,重视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把外来语化为母语的血肉,这是不同语言相互吸收借用所遵循的规律。据此回答8-9题。

8.2013的网络热词显然更具“国际范儿”;“土豪”(tu hao)登上了《纽约时报》,并且被BBC报道,而“大妈”(da ma)则有望与之共同在2014年被收录进入《牛津英语词典》。中国的网络热词如果被收录入外文词典,这将

①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②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③发挥中国文化的主导作用④实现传统文化的原味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但在我国,有些汉语和英语的组合词可能只有组合者自己明白是什么意思,有些城市里的店名中国老百姓根本就看不懂。这启示我们A.汉语才是我们自己的民族语言B.文化交流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C.发展文化必须学习国外的语言

D.文化融合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1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下列选项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有①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②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③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1.“全国劳动模范”是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者的荣誉称号。这些模

范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他们的身上折射出,在当代中国

A.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B.核心价值博大精深,人人践行 C.中华美德治国化民,指引方向D.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凝聚力量 12.当前,我们应对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是

A.马克思主义B.社会主义荣辱观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13.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①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②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强基固本③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④是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

14.十几年来,中国影视产业通过市场化改革和市场竞争机制,释放了文化创造力,越来越多的优秀影视

产品走向世界,捧回了一个个国际电影节大奖。这说明文化市场化

①可以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②实现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根本目的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④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15.互联网技术的革新使世界进入“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但人人都有“麦克风”,绝不等于人人都可

以“乱放风”。“网络谣言”的出现,折射出

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②大众传媒造成了公众盲从心理 ③要满足人民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④要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6.穿越剧以“穿越”的手法演绎历史,满足了不少人的欣赏需求,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以“穿越”的方式解读历史也引来了更多的反思,甚至受到批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的创作要能够:A.满足大众的娱乐化需求B.提高人们辨别异质文化的能力 C.保障人们基本文化权益D.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17.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新农村电视艺术节我们应当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成果③着力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④改造腐朽文化,取缔落后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8.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很快,文化产品日益多样,文化消费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一些

人将贩卖隐私的花边新闻、热火朝天的“口水战”当作了自己的精神正餐。这说明A.文化建设要贴近群众B.文化消费心理决定文化消费行为 C.要引导消费者提高文化鉴赏力D.政府应提供更多健康的文化产品

19.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文化建设必然要有自己的特点。因

此,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由之路是

A.让一切文化百花齐放B.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D.尊重和认同外来文化

20.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

A.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B.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C.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D.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1.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流。为此,我们必须

①在文化激荡中尊重文化多样性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④发挥思想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2.面对当前文化市场出现的一些“低俗化”“腐朽化”的现象,我们应当

①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和弘扬者②提升审美品位,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③尊重文化价值多元取向,保障所有人的文化权益④提高眼力,明辨是非,拒绝污染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3.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春节晚会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文艺大餐。但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春节晚会的评价也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存在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②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家必须对流行的文化加强管理和引导④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4.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主

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①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②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5.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史诗。每位感动中国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

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A.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

B.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国家文化治理能力现代化 C.奏响主旋律,推动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活跃文化市场,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26.在时代发展进程中,社会思想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

流。为此,我们必须

①在文化激荡中尊重文化多样性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 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④发挥思想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A.①③B.②③C.③④D.②④

2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

础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B.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社会主义荣辱观 28.哲学家康德有句名言:“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对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是

A.继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B.加强道德建设发挥道德正能量 C.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俱进D.发展大众文化培育文明新风尚

29.某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就《文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综合探究。某组同学撰写论文的主要参考文

献有:《社会制度与文化发展》、《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论文化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中的作用问题》。据此推断,该组的研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B.大力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路径 C.公民科学文化素养的东西方比较D.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反思

30.2013年开展的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集中展示了新时期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极大

激发了人民群众投身道德建设的热情。这一活动的开展

A.决定了人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B.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和时代性的统一C.表达了中华文化的多姿多彩的魅力D.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二、非选择题(共22分)

31.泰山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山东省重要的旅游文化资源,泰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要象征,泰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泰山石刻既是记载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的精彩去处之一。但有些石刻石碑已被游人刻画得“遍体磷伤“,着实令人心疼。泰山景区工作人员呼吁,游客到景区应文明旅游,配合景区保护好泰山文化,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阐述游客配合景区保护好泰山文化的意义。(12分)

32.当前,我国文化“走出去”的行动不断加强,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如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但文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因此,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中国文化要“走出去”、更应“走进去”的认识。(10分)

三、综合探究题:(18分)

33.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

随着社会发展,网络影响越来越大。某校高中生以“我们与网络”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

【聚焦热点】2014年3月底,从来没有这么多人盼着周一的到来:有媒体预告周一将曝光某明星的丑闻,于是成就了周末两天娱乐圈的狂欢。“周一见”荣登微博话题第一名,渐渐浮出水面的文章出轨消息,把网民的荷尔蒙激发到沸点!

(1)有同学认为,迎合人们心理、受到众人追捧的文化产品,都属于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述。(6分)

【深度论坛】纵观“文章事件”发展全程,尽管某周刊负责人称“是在做新闻,并不是在导演好戏”,可该事件却俨然一场娱乐大戏。在当前新闻战线持续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背景下,在“友善”明确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中,“文章事件”如与新闻报道有关,无疑是中国新闻界需要警惕的一声警钟。

(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彻到新闻报到中去?(6分)

【建言献策】 学校团组织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就青少年应如何适应网络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3)请你根据征文活动要求,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参考答案:

1-5 CBADB6-10 BDABC11-15 ACACD16-20 DACCC21-25 BBDCC26-30 BDBAB

31.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保护好泰山文化有利于促进泰山旅游经济的发展。(3分)

②优秀文化塑造人生。游客配合景区保护好泰山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游客的思想道德修养。(3分)

③泰山文化是文化遗产。保护好泰山文化对于研究人类的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3分)

④保护好泰山文化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继承和发展本民族优秀文化,遵循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则,有利于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3分)

⑤保护好泰山文化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3分)(答出其中任何四条都得12分)

32.①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我们要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2分)②文化创新必须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某些国产电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艺粗糙、营销手段落后等,在国际电影界备受冷落”说明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就没有国际市场,就“走不进去”。(3分)③文化创新必须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同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中国交响乐团在德国演奏了改编制作的交响京剧《贵妃醉酒》,以德国人喜爱的形式充分展现了中国京剧的魅力”,这样就有不但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进去。(3分)④在实践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更能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将更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走进去”。(2分)

33.(1)①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和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真正的大众文化受到人们的喜爱(2分)②文化产品要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使得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也有一定市场(2分)③发展大众文化,国家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青年学生要提高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能力,自觉抵御落后、腐朽文化。(2分)

(2)①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4分)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分)

下载当代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转型调查研究_1231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代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综合转型调查研究_123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 廖 杰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 滕州 277500) 摘要:根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1

    七年级政治教学反思 陆伟超 第一次月考结束后,反思自己的教学成绩,今后教学中,仍然需要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训练思维能力,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1.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主要是基本......

    初一政治教学工作总结1

    本学期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 从事教学工作, 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 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

    考研政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主观题必背知识点1

    2012考研政治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 2011年12月28日 15:02来源:文都教育 2005年4月,胡锦涛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一理念。同年7月,胡锦涛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

    2011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前模1

    2011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前模拟(2)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01.下图为某商品甲的价格走势图(X轴为时间,Y轴为价格,单位为“元/公斤”)。据此,下列说法正确......

    林业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调查研究(推荐五篇)

    林业高校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调查研究 摘 要:通过对西南林业大学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问卷调查,分析制约公共基础课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现状及原因,提出从学校、学......

    政治13周案例1教学设计

    一摩 高中一年级经济生活 学分认定考试 第Ⅰ卷 一、成绩分析:出错率较高,平均5个左右。 1丢分原因:课本看得少,一些基本点不清楚 2补救措施:新课开始前先读课文。以后的检查措施......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1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其高效性就是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得到结果,充分体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