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1
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其高效性就是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得到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使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使教学主干知识和能力达到全面提高。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数学教学中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个别学生因厌学而辍学。现将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现象做以汇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课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维转型难。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可谓是根深蒂固,所有的改革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课堂教学的转型首先就是不被广大教师接受,经历多年的教学方法在短期内要改变,让很多教师不能理解,更不愿意改变。再者改变教学方法后教学成绩是不是能得到突破,这是个未知数,这也是广大教师不愿接受课堂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方式转型难。当上课把所有问题抛给学生解决时,教师觉得课堂上自己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害怕学生不能自行解决问题,影响成绩,因此会觉得这种方式不仅不能提高成绩,反而会降低成绩,于是又对课堂内容大包大揽,使课堂又走回传统的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以往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解决,学生可以坐享其成,不用动手动脑,课堂上养成了这种懒惰ide学习习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行解决问题,学生根本不乐意,于是课堂教学陷入了僵局。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迟迟不能完成,给课堂教学转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对改进数学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的研究,抓好备课环节,备课要“实”,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了解学生的基础,抓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2.注重加强学科学习,提升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课程标准、教材充分理解,吃透精神,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一个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
第二篇:教学转型突出问题解决策略分析小报告
传统教学向高效课堂转型中的困惑
柞水城区一小 鲁金丹
高效课堂就是师生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其高效性就是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自主讨论合作交流得到结果,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使教学过程民主、科学、互动,使教学主干知识和能力达到全面提高。现将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现象做以汇总,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课堂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维转型难。传统教学方式和思维可谓是根深蒂固,所有的改革在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课堂教学的转型首先就是不被广大教师接受,经历多年的教学方法在短期内要改变,让很多教师不能理解,更不愿意改变。再者改变教学方法后教学成绩是不是能得到突破,这是个未知数,这也是广大教师不愿接受课堂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2.教学方式转型难。当上课把所有问题抛给学生解决时,教师觉得课堂上自己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害怕学生不能自行解决问题,影响成绩,因此会觉得这种方式不仅不能提高成绩,反而会降低成绩,于是又对课堂内容大包大揽,使课堂又走回传统的模式。对于学生而言,以往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解决,学生可以坐享其成,不用动手动脑,课堂上养成了这种懒惰的 学习习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自行解决问题,学生根本不乐意,于是课堂教学陷入了僵局。该完成的教学任务迟迟不能完成,给课堂教学转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3.过程中出现混乱难处理。要改变事物原来存在的状态,或多或少都会产生混乱,这是不可避免的,包括老师教学思维的混乱,一堂课到底该怎么设计,哪些内容该学生独立完成,哪些内容该集体讨论,哪些该教师讲解,习题课怎么处理;包括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混乱。
二、具体问题
(一)、教师层面存在的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偏离教学内容,牵强附会,有些甚至“离题”太远,不切实际。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有度,不要生捏硬造,刻意为之。应尊重学生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有些问题找不到适合情境也很正常,有些问题来自数学本身。
2.部分教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对课标理解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训练”,缺乏必要的“培养”。
3.教学方法模式化,缺乏灵活性。有些教师为了应付集体备课,在进行集体备课时,只是把教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分工,没有进一步探究和挖掘,只“拿来”不“思考”,形不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缺少“备学生”的环节,对所谓的“经验”和“理念”盲目借鉴,不能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学。
4.尴尬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最能展示一名教师的“修养和内功”,本次调查发现:有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匮乏,评价肤浅化、琐碎化、过度化,缺乏激励性、启发性,课堂上鼓掌成了主要方式,甚至是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带有一定的讽刺或侮辱性,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如果评价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情感发展,引发灵感的碰撞;不能有效的发挥其诊断、调节、指导与激励方面的功能,那就失去了评价意义。5.学生的合作探究形式化,小组讨论的问题没有价值。缺乏对“大问题”的设置,对课堂问题不能有效地“放”与“收”,课堂教学中“找答案”的现象普遍存在。
6.忽视课堂中师生的真实情感交流。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现象严重,师生难以进入“角色”,缺乏好的课堂资源生成,课堂资源的生成应是自然地激发生成的,而非刻意造就的。
7.个别年轻教师课堂环节缺失,思路不清,课堂效率低,缺乏有效反馈和及时评价,课堂教学忽略学生实际,课堂“任务型”思想严重,缺乏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如实验观察、信息获取、数据处理、模式抽象、合情推理、预测猜想、逻辑证明、探究创造等重要的数学能力的要素在数学教学中多数都不能得到很好体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学习目标中体现最弱的一个方面。
(二)、学生层面
1.作业质量差,家庭作业缺乏有效监管。初中学生年龄尚小,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主动性。在初中阶段不完成作业和作业不认真是整个初中阶段存在的最难解决的问题,因为放学回家便不在教师的掌控中,家长尤其是农村的学生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不能及时督促学生,而学生自制力又差,所以学生不做作业或抄作业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周末和假期作业,更是一塌糊涂。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书写不认真、审题不认真、不认真检查,稍微有点难度就放弃。很多同学的作业流于形式,每天的课堂教学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作业,而又要完成教学任务,这样势必造成了课堂教学的简单化,同时也会导致部分认真做了的同学的时间和精力上的双重浪费。以致教学效果也不理想。2.学生厌学,家长不配合。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不愿吃苦,学习动机不明确,农村部分家长对此认识不到位,不注重对孩子吃苦耐劳品质及意志力方面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有效监督。课堂上,教师的说教及想方设法调动起来的学习兴趣,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时间一久,学生的兴趣就没有了。有的教师形象的形容农村第二胎是个男孩,这样的孩子在学习上就是天生的“残次品”,可见家长对其溺爱的程度。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提高学习效果,也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3.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堂“乏力”,常常是以睡觉的方式进行无言的“对抗”。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发力”,才能既能让优生吃饱,又能让中等生吃好,还能让差生吃的了,既能面向全体学生,又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改变初中高年级相当一部分学生上课“熬课堂”的局面,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4.缺乏必要的“做人教育、惩罚教育”,现在的学生,接受“做人”教育的渠道很窄,所以课堂上的“育人”应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作业不完成及学习不上进的学生,没有有效的措施来进行管理,很多学生无感恩之心,缺乏责任意识、缺乏责任感。
5.忽视细节,不注重对学生的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缺乏对数学学科严谨性及逻辑性的培养。
6.对“自学和预习”的困惑。自学和预习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的。部分家长在双休日及假期将孩子送入“辅导班”进行“抢跑”,通常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情况是这种预习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进行学程预设,结果预习设计与学情相脱节,使学生预习成功感减弱,学习热情消减。另一种是部分学生将课堂作为个人“展示”的平台,在课堂上往往是一些有“价值”问题被“偷跑、抢跑”的学生抢答,致使一些有价值的课堂资源不能有效地生成,同时也限制了这部分同学思维的有效拓展,也使其他学生缺少了良好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个性品质的关注对学习难以形成愉快体验。
三、对改进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注重常规管理,加强常规管理的研究,抓好备课环节,备课要“实”,要深入地研究教材,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了解学生的基础,抓好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进行有效的、有针对性的课后辅导。
2.注重加强学科学习,提升教学理念,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对课程标准、教材充分理解,吃透精神,能够熟练地驾驭教材,把握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目标。不同的学生学习接受能力不同,一个思维灵活的学生,能够较好地处理新旧知识之间的差距,而一个思维僵化的学生面对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感到束手无策.但是如果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去学习新知识,那么任何问题都会令人感兴趣,达到预想的目标。
3.学习内容分层次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分不同的层次要求,对优等生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对中等生加强知识的综合能力培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暂差生”加强“双基”训练,使其跟上学习进度,对于“睡觉”的学生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使之课堂有事可做,充满活力。总之,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共同发展,从而增强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4.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采用多种模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可把一种教法模式化、简单化,注重在细节上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倡教师打造“激情”课堂,但课堂上对于“嘴快”的学生应给予适当的“打压”,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对逻辑思维能力及意志力品质的培养。
5.提倡小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入竞争机制,可以采用“兵教兵、兵强兵、兵练兵”的模式,运用小组的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6.注重常态课的教学及反思。常态课教学应该在“实”字上下功夫,教师应在常态课上关注学生,而且不仅关注显性的目标,还有隐性的发展目标,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从平时做起,把每一节常态课打造成高质量的课,提高常态课的课堂效益,做教学的有心人。
7.优化评价方式,以评价促提高。课堂评价语言要丰富,要恰如其分,要重激励,更要重于“帮”,而不是“指责”,评价方式要多元化,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呈现,要从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改进学习方法出发,给予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需要常规,需要常态,课堂需要真实、需要自然,就像做人需要真诚一样。只要认真的反思,适时的调整,必能打造出真正的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篇:家具企业转型策略分析
以尚品宅配、维意定制为代表的家居定制在近两年杀出了一片“大蓝海”,随后家居行业也纷纷“出海”,以发现新大陆般的激情征战定制家居的市场。日前,家居业相关机构发布了一项家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76% 的用户对传统家具模式不满意,其中有近80% 的原因和定制相关。
毫不例外,发育成长、转型升级、成熟衰退的过程是任何产业都要经历的生命周期。在过去短短的二十多年时间内,中国家具业已经快速地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家具制造王国,中国也成为了世界最大的家具出口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每年的三月份,广东三大家具展都会如期开幕。随着家具展的规模效应,衣柜展、建材展等泛家居展览也会在每年的三月份大规模举办,全国的家居业内人士随之云集广东。在 2014 年的举办各种家具展览中,不少企业都把市场瞄准了“定制家居”,各种针对定制家具的发布会涌现在各大家具展中。
产业扩张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正因为发展太快,难免在战略、资本、市场、技术、管理等方面留下这样那样的硬伤和缺陷,需要适时的调整、修复、弥补和完善,通过转型升级,谋求新一轮的“再出发,再扩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场始于 2012 年的家具企业集体转型和变革,就成为中国家具产业的一道华丽的风景,声势浩大,精彩纷呈。
定制时代来临
以尚品宅配、维意定制为代表的家居定制在近两年杀出了一片“大蓝海”,随后家居行业也纷纷“出海”,以发现新大陆般的激情征战定制家居的市场。日前,家居业相关机构发布了一项家具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 76% 的用户对传统家具模式不满意,其中有近80% 的原因和定制相关。家居与装修风格不协调的占 56%;家具尺寸不合适造成空间使用率低下的占 22%.虽然是投诉数据,但是这也说明,定制家具已成为业界极具发展潜力的商机。
业内资深人士对《执行官》表示,随着人们个性化意识的增强,市面上千篇一律的家具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需求,消费者也逐渐寻找那专属自己的个性配套家居。在市场反馈情况中,定制家居在今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
另外,随着 80 后新生代消费群体的成长,家居定制因符合现代年轻人崇尚个性、展现自我魅力的要求迎来了高速增长,尤其高级定制家具已占整个家具市场 10% 以上。
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今天,个性化的装修风格逐渐受到人们的追捧,定制家具因此也成为一种时尚生活的标志。以衣柜市场为例,未来定制衣柜的需求会逐渐向精细化发展,相对于成品衣柜来说,定制衣柜要求更严格,服务要求更高。要满足消费者对衣柜的尺寸、颜色、面料、结构、功能等各种需求,这对衣柜企业的生产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顶固家具品牌管理中心总监邹文胜对《执行官》表示,未来的定制行业不可避免地会被互联网带来的移动浪潮所影响,会是革新甚至是革命。企业需要理解这种消费形态的变化,并结合时下新型的互联网应用,去开发一些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和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也可能会涌现新的商业品牌,这应该是定制 3.0 时代的趋势。
但是对于是否转型定制,喜梦宝品牌总监马小玲则有另外的观点。马小玲对《执行官》表示,如果企业的产品类别够多,也可以覆盖足够多的市场个性化需求,以喜梦宝为例,其主打的儿童床系列就不需要刻意转型定制,因为只要在产品中加入DIY 设计理念,让更多的组合件实现灵活变化,其实使用者也可以从非定制的产品中“玩出”定制的味道。
消费趋于理性并多元化
目前装修市场的主要消费人群慢慢从 70 后转向 80 后,年轻一代更加倾向个性化、量身定制的产品。定制家具是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和民族的消费水准及生活习俗。同时,定制家具以其个性化选择,特别是时尚、省时、省力等优点,在家具市场更具竞争力,并逐渐成为高端消费者的首选购买方式。
过去,定制家具企业主要面向设计师、家装公司、酒店工程等进行生产,但目前定制家具更多地转向民用市场,很多普通家庭开始接受和使用定制家具,家具消费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同时,在寸土寸金的一线、二线城市里,对空间利用率要求更高,定制家具在充分利用住房空间上发挥了更大的优势。
目前,定制家具的种类包括衣柜、壁柜、橱柜、沙发、洁具、餐具等,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占用空间的大小以及整体家居装饰的风格来量身打造,以满足个性化需求和空间性的要求。与普通家具不同,定制家具从选材到制作,消费者都可以全程监督,包括亲手挑选材料,敲定设计方案,监督施工等环节,家具消费在满足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上日趋理性。
网络消费势头不减
2012 年至 2013 年,不少品牌家具企业和网上店铺纷纷开展网上家具定制业务,“全屋家具、个性化定制、数码云设计、大规模生产、店网一体化”等崭新的模式颠覆了传统家具行业的格局。通过网络,消费者可以最大限度地享受数码定制服务,家具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加直观地展现了消费者的品位和对生活的追求。
但是网上定制家具尚处于探索阶段,家具企业电子商务的模式还是线上结合、线下体验店的方式,解决后期的安装和售后服务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过总体来看,随着物联网、移动支付以及云计算的发展,未来消费者利用资源将会更加简洁、方便,网上家具定制市场上,个性化定制家具需求量也正在日益膨胀,家具企业依托电子商务业将迎来更大的转型升级机会。
据统计,定制家具的份额在 2012 年占整体家具市场的 10%,2013 年国内定制家具市场规模将到达千亿元。根据红星美凯龙发布的 2013 年上半家居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个性化消费需求已渐成市场主流,定制家具将成为家居市场的另一个重要增长点。
业内观点:
生活家销售总监 潘瀚
规避成熟期的壁垒,提前“跑马圈地”
家具及建材企业开始大规模转型定制可以说是从2008 年开始的,从做建材的企业到家具成品企业,如联邦、全友、皇朝、圣象、大自然等品牌都纷纷进入家具定制,这就说明了龙头企业都在向定制家具转型。其实,行业早在 2003 年就有了家具定制的概念,但是真正的爆发是在最近两年,各大品牌家具及建材企业都同时看好这个机会的时候,都跑马圈地般进去了。
目前定制家具的产业规模每年以 30% 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展。以生活家所在的地板市场,其年规模就有 500 亿元,而整体定制家具则可以在 5 年内到达 2000 亿元规模,所以说,在这个庞大市场的吸引下,传统的家具企业都不会放过这个市场。
可以这么说,定制家具的市场阶段可以分为 4 个:导入期,快速成长期、成熟期和消退期。预计在 2017 年定制家具行业会进入成熟期。从 2014 年 3 月的各个家具展会来看,各种定制家具品牌都比往年多。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初期进入市场?因为到了成熟期的时候,定制家具行业的进入壁垒就会很高。
以生活家为例,从地板这一产品向全屋家具定制的转型,我们其实只用了半年的筹备时间。2013 年开始做定制家居,在这个半年时间内,生活家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调整、市场推广等快速地转型,再到长沙 3000平米定制家具体验店的落成,一共只用了半年时间。
生活家以前做的地板属于传统工业,现在进入定制品行业,实际上定制行业是一个信息产业,是和传统工业相结合的。以前生活家做地板是传统行业,进入定制品行业有一个重要的“三四三” 概念。首先是前期接单客户信息集成的能力,占30%,他的设计服务能力要很强;然后 40% 是工厂拆单生产的能力,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定制品和工业品不同,他的每一个订单都不同,每一个订单都要进行分拆。这一块用传统工业的模式去运作的话会有很大的问题,我们现在开发了自己的订单管理系统,通过软件来控制生产;最后的 30% 才是营销策划的能力。进入这个定制行业,首先要做好前期接单的能力,提升设计服务。
这是传统行业进入定制行业需要转变的地方。
索菲亚营销中心副总经理 吕先红
定制市场的竞争趋向全面化
定制时代已经来临了,企业转型也就是市场发展的需求,所以说传统家具企业向定制转型也就是市场的需求。特别是从 2013 年开始,从《私人定制》电影的火热也可以看出市场对定制的需求。我们预估,家具定制市场将在未来两年内慢慢成长,市场的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高,而消费者对家具的功能性需求也会越来越高。
索菲亚从 2001 年开始衣柜定制,到了 2013 年才开始全面转型全屋家具定制。在过去,我们知道市场的需求在不断改变,单以“衣柜定制”市场来说,消费者对定制衣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几年来,市场也产生了对其他家具的定制需求。
以索菲亚在 2014 年的定制升级为例,转型全屋家具定制也有几个难点:第一个难点是生产的角度,就是柔性化生产线的调整。所谓定制,就是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所以要求我们在生产方面要满足这个需求,而去年我们投产的全亚洲第一条的柔性生产线,解决了我们生产方面交付的瓶颈。第二个挑战是从衣柜定制向全屋家具定制转型,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的转型。我认为索菲亚之所以顺利地从衣柜定制转型全屋定制,有 5 个核心优势:第一是品牌,消费者对我们品牌认可,对其安全性的认可。
在去年的时候,我们也正式地把索菲亚的广告语从“定制衣柜,就是索菲亚”,升级到“定制家,索菲亚”,定制这个概念去年在整个市场有一个非常广泛的传播,所以索菲亚在去年在行业里面率先取消了非标跟标准的区别;第二,索菲亚在全国的终端渠道已经铺设好,经销商在制定服务上可以支持定制;第三,在生产层面,柔性化生产线已经改造完成,同时广州、北京、成都等生产基地已经可以满足定制生产的需求;第四,索菲亚本身的产品设计具有优势;第五,通过与消费者互动,满足客户更深层的体验。
家居行业研究专家 唐人
家具定制存在“过热”现象
按目前的市场来看,家具定制的确很“热”。其次是家具定制存在“过热”现象。在我看来,“全民定制”就像是谈论理想中的共产主义——很美好,但实现上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做到。
为什么“全民定制”难以真正实现?首先,在企业的营销战略上,家具定制是需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个性化需求。但是如果你把消费者看作是一个一个的独立个体时,其实公司根本无法制定自己的发展战略。可以这么说,个性化营销是个“骗局”,也会误导企业的发展。换一句话说,根据细分市场的理论来确定企业的营销战略永远都不会错,但也不要盲目相信各种“时尚”的营销理论。
另外,在家具行业局的限性上也有限制。“定制”来源于橱柜衣柜的定制,可以说,定制“柜”是定制家具的源头,其优势在于此“柜”,局限也在于此“柜”。为什么说传统家具企业转型的能力有其局限性?其实企业是无法真正根据消费者的个性需求来定制。最多只是几个系列,几种风格,加上具体尺寸不同而已,离个性化的要求相差甚远。严格意义上,个性化定制不是消费者选择他最喜欢的家具,而是在企业所能提供的选择中挑选一套他最不讨厌的。
所谓定制一站式服务,是从企业业务发展需要出发的,并非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一站式服务”听到的很多,但是真正能够实现的很少。大概原因也在此。定制会有市场,但肯定是一个细分市场。千万不要盲目将部分人的需求夸大为整个市场的需求。要看到企业核心业务能力的差异化,不是所有家具企业都能够或者愿意走定制的路。
选择做定制的企业,合理规划自己的发展战略。选择不做定制的企业,也要真正了解自己为什么不做定制。最后要告诉正在转型和打算的家具企业,目前“定制模式”在互联网上的运营看来效果并不如预期理想。
家具
办公室家具
北京办公家具
www.xiexiebang.com
xnvbsfc
第四篇:竞争策略分析1
上海大众宣布帕萨特2.0升车型即日起全面推向市场。自此,国产中高档轿车老大帕萨特也正式加入2.0升国产车型的竞争。此次向市场推出的帕萨特2.0升,手动挡全国指导价20.9万元,自动挡全国指导价22.4万元。此款被业界视为2.0升车型中的“重磅炸弹”。
“重磅炸弹”炸谁呢?业内人士分析,“重磅炸弹”当然是炸向价格都在20万元以上的2.0升车型:上海通用的别克君威、蒙迪欧、NISSAN新蓝鸟和广本新雅阁,这些占同排量车型的大多数。但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沛公”就是上海通用的别克君威,这一点从二者的价格上可见一斑:帕萨特2.0升车22.4万元,2月10日上市的别克君威22.38万元。虽然帕萨特与别克君威这些竞争对手相比,在车型的提前炒作和新鲜感上不具备优势,但作为已被国内消费者广泛认可的中高档车型,其自身的优势也是不言而喻的。
其实,早在2000年11月上海通用与上海大众就拼出了火花。在此之前,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一直相安无事———大众的桑塔纳是中低档的公务用车,上海通用的别克是高档商务用车,即使大众的帕萨特,依然比别克低一个档次。
但是到了2000年11月,上海通用推出10万元的小别克家庭轿车“赛欧”时,两家公司终于拼出火花。
而这一对同父异母兄弟不同的发展战略为他们各自铺设了不同的道路。
稳扎稳打VS快速推进
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在中国市场是成功的,他们的成功来自于他们对中国国情的精通,是策略的胜利。
成立于1984年的上海大众由中德双方共同投资,投资比例各占50%。现有员工一万余人,是中国生产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现代化轿车生产基地。上海大众在中国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和地位,除了远见与良机的结合、有个优秀的“父亲”———上汽集团外,主要是上海大众秉承了“日耳曼母亲”扎实和精细的优秀体质,崇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发展战略。应对挑战,它步步为营的功夫堪称一绝,截止到2002年底,上海大众累计产销量已达到217万辆,累计销售收入突破2570亿人民币。2002年一年整车销售就突破了30万辆,又一次创造了中国轿车工业之最。
上海大众崇尚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发展战略是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的轿车工业的现状:一是当时中国政府提倡“摸着石子过河”,稳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氛围,二是当时德国大众公司对中国未来的轿车市场则持谨慎的乐观。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的轿车市场与10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简直是群雄并起!此时才杀入上海的美国通用公司当然不能跟在上海大众后面亦步亦趋,它只能挟全球汽车业霸主通用公司的各种优势资源,选择快速推进的发展战略,迅速抢滩中国的汽车市场。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德国的著各战略思想,将此战略思想移植到商战中,不失为一种创造。在没有对手,或者对手明显弱于自己的态势下,此战略可以避免莽撞冲动,而且前后抢占的据点可以形成一环扣一环的链锤,攻城略地。由于据点间互相呼应,因此不易被对手攻破。在稳扎稳打的战略指导下,上海大众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85年到1995年是上海大众的黄金10年。从1985年的1691辆到1995年的近16万辆,上海大众几乎全是满产满销,生产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上海大众干了19年,单从轿车产量和产品来看,它已经从当初年产1691辆起步到目前年产30余万辆,产能提高了整整176倍;产品从单一的普通型桑塔纳,扩展到桑塔纳2000、帕萨特B5和波罗4大系列;拥有3个整车厂和2个发动机厂。
经过19年的稳扎稳打,上海大众已经形成了领先对手的五大“核心竞争力”,不仅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工厂,还在开发技术的硬件设施方面投资了15个亿,拥有目前中国设施最完善的技术开发中心,还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轿车专用试车场。其次是制造能力,目前上海大众已形成三大平台、四大系列产品、45万辆的生产能力。第三是拥有国内最完善、最具有竞争力的零部件配套系统,其中80%的企业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第四是建立了中国最具竞争力的销售服务系统,上海大众和上汽大众销售公司在产品规划、生产、销售和服务各方面始终协调合作。“大众速达服务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为维修站提供技术支援。第五是造就了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他们有技术、有经验、有能力,是上海大众最宝贵的资源。
毋庸讳言,上海大众的稳扎稳打的战略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还在于其他外资汽车公司忽略中国市场时,德国大众抢占了先机。因此,上海大众获得了许多优惠甚至垄断的条件,既有来自中央政府高关税政策的保护,又有来自上海政府各种优惠政策和行业上的倾斜。
一旦它的同父异母弟弟———上海通用诞生了,它的垄断地位也就消失了。上汽集团在与通用汽车的谈判中,不让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在同一档次车型上竞争。有了这条重要的保护措施,才使得上海大众的桑塔纳在中低档轿车中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但上海大众稳扎稳打的战略的弊端还是显现出来了。
在一个群雄并起快速变化的市场中,还是固守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则不免太固步自封,太缺乏进攻锐气,步步还未设立营盘,先前修筑的营盘可能已被对手占据。不过,从上海大众的角度讲,下一步迈向何方实在是费思量,因为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大利润和高风险的共生物。因此固步,则难免被动挨打,被众对手“蚂蚁攻鲞头”般地蚕食市场份额。
1996年是一个转折点。当年,上汽集团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合资办厂谈判进入了关键时刻,可能是为了牵制噪动于母腹之中的同父异母兄弟———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产能从20万辆一下子增加50%,达到30万辆的水平,但是当年生产的30万辆轿车只卖出20万辆。虽然可以用销售环节没有跟上解释,但是对于10年来顺风顺水的上海大众,还是不小的打击。
1997年,上海通用如期诞生。上海大众就把产量降到了23万辆,陡降23.2%。此后上海大众的销售数字就一直徘徊在23万辆。
1998年12月上海通用第一辆别克下线,1999年上海大众遇到了历史上第一次销售下降,虽然只是下降了很少的4321辆,但上海大众“独养儿子”的好日子到头了。如果没有推出新款桑塔纳2000型,上海大众销量下降得会更大。
选择快速推进的发展战略,确如给上海通用装上了风火轮盘。由于上汽和通用公司的精诚合作,使上海通用汽车的建设速度格外惊人,从动工到第一辆新车下线,仅用了短短23个月,开创了世界汽车建设的新纪录。
1998年与全球同步上市的别克新世纪轿车的登场亮相,给了中国汽车市场耳目一新的感觉。别克当年投产、当年盈利,但上海通用并没有盯住这一款车型,“一种车型包打天下10多年”的历史已经结束。多种车型、多种配置的多元化产业战略,助推快速推进战略异军突起。
2002年12月2日,随着一辆崭新的别克轿车缓缓驶出,上海通用轿车年产量突破10万辆大关。1998年12月,第一辆别克新世纪轿车下线。从零起步到年产10万辆,仅仅用4年,这是中国造车史上的新纪录。在这之前,上海通用汽车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纪录:最快的建设速度;最短的盈利周期;最短时间内形成产品系列化;首个实现中高档车出口„„
当没有看准市场所需,快速推进战略难免成了不顾及风险的毛头小伙的蛮干冒进。2000年4月,上海通用误以为市场高档车需求旺,推出新款别克GS轿车,三个月后,又推出别克G型轿车,这种连续推出新款车的速度的确创造了我国汽车史上的新纪录。但2000至2001年初则遭遇了销售衰退,日销量甚至不足100辆。主要是受到了日本车系的有力挑战,并随着更多竞争者的加入,别克高档轿车面临了巨大的市场压力。
以静制动VS以快制变
在竞争激烈的轿车市场中,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则采取迥然不同的应对策略。上海大众以其发展总战略为宗旨,辅之以静应动、后发制人的应变战略;上海通用当然也是在其发展总战略的引导下,辅之以快应变、先发制人的应对战略。
市场如战场,此话一点儿不假。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如果不能快速应变,轻则说是“贻误战机”,重则说其实是“挨打等死”。如何以快应变?这里面又有学向:低层次的是“以牙还牙”;高层次的则是“以牙还头”、制对手于死地而后快。当然以快应变也是有风险的,关键在于有否找准对手的要害之处。在没有找准对手的命门之处就贸然出手,不但没有击退蛇、打死蛇,反而可能被蛇咬一口。
2002年1月28日,当南京菲亚特公司宣布1.5升、1.3升派力奥正式投放市场,并将其价格定在8.49万元~10.99万元,显然对刚刚上市才半年多的上海通用赛欧构成威胁。
上海通用迅速做出了反应。才隔了一天,1月29日宣布推出9.28万元标准版赛欧,给本来销势正猛的赛欧如同添加了强心剂,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销售2000多辆。无独有偶,2002年4月18日上午,广州本田推出29.8万元2.3升奥德赛多功能车。就在同一天下午,上海通用宣布将GL8标准型投放市场,定价为29.8万元(含运费),无论从价格、配置、品牌知名度,GL8都占据优势。
为了抢占中档车的市场份额,2002年12月20日,广州本田宣布停产老广本,并将于2003年1月15日推出新款美版雅阁轿车;6天后,12月26日,随着上海通用新款别克君威的下线,老别克G、DL与GS全线停产!由此可见上海通用市场应对战略调整之快,手段之辣。尽管停产老款车迟了几天,但推出同为中档车的新款车却比广州本田早20天,就是要封杀广本新雅阁。
上海通用不仅应变能力强,应对速度快,而且在应变中通过设置门槛来先发制人。毋庸置疑,中国汽车市场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初级市场。上海通用赛欧的出台,在价格、配置甚至外形上都框定了中国家用轿车标准,后来的一大批小型车都得以赛欧为坐标,配置气囊、ABS等设施;以赛欧为标尺,制定产品价格;以赛欧为标准,选择新产品尺寸。而随后的GL8、2.5G等价格、配置的调整,可以说是上海通用为中国轿车市场重新设立了这一领域的产品标准。上海通用总经理陈虹颇为得意地说:“我们在配置上设立了新标准,设置了门槛,他人必须靠拢。”
可以这么说,没有上海通用这个小弟的追赶逼迫,就没有大哥上海大众的后发制变。
保卫市场领先地位的战役是从新车型的角力开始的,2000年11月,上海通用推出10万元的小别克家庭轿车“赛欧”时,两家公司终于拼出火花。上海通用的赛欧要“使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的关注热点从价格战提升到性能价格比的竞争,跃上一个新层次”。
而与此同时,上海大众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调试自己的家用轿车———POLO(波罗),同样也是欧洲轿车的模仿型产品,但始终是慢几拍。先是由时任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总经理洪基明对媒体称,将在2001年8月推出全新的家庭型轿车波罗。
2001年6月8日,赛欧抢先面市。上海大众由于多种因素还是反应缓慢。2001年8月29日,从上海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肖国普那里得到的消息是,波罗下线时间又变成了2001年年底。
今年2月10日上海通用推出2.0升车型别克君威22.38万元,4个月后的6月9日,上海大众的帕萨特2.0升车型才推向市场。自此,上海大众才正式加入2.0升国产车型的中档车大战。
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将中低档车型迁到外省生产基地生产,已成为解决成本和产能问题的重要举措。2002年12月20日,上海通用并购了烟台车身厂,当天赛欧作为第一款即将生产的产品驶下烟台的生产线。近日,有关普桑迁至仪征的消息才有了更明确的表述: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普桑将部分迁往江苏仪征整车基地生产,并且预计今年普桑在仪征的产量将达到1.5万辆。
第五篇:中小企业应对中国经济转型策略分析
中小企业应对中国经济转型策略分析
发布时间:2011-7-19信息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作者:魏庆
摘要: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力军,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面临着原材料、劳动力涨价、人民币升值、融资难等一系列的危机。如何在危机中生存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考验。探析了目前中小企业生存现状、面临的危机及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经济转型;危机
改革开放30多年,民营中小企业活力的释放是中国经济最大的财富。作为中国经济的主力军,目前中小企业的经济产量支撑着中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经占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约75%。权威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总比例已经高达99%,以中小企业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创造的税收收入,在一些非公有制经济比较发达的省份,已占到全省税收总收入的70%以上。
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国际国内环境的影响下,中国一大批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型中小企业正经历着严峻的考验。在中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升级转型期的关键时期,全国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1中小企业生存现状分析
自去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带等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先后出现了中小企业的倒闭潮。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初披露的信息显示,2008年上半年全国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其中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交叉作用下,已经严重影响到企业的生存。
(1)从事供应链低端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首当其冲。
国际产业链可以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全球营销三个阶段,附加值呈现两头高、中间低,大体呈U型,俗称“微笑曲线”。通常情况下生产制造阶段创造的附加值占整个产业链附加值不到30%,而在生产阶段的最底端(制造与装配)创造的附加值只占5-10%,甚至更低。当前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中,以低端加工为主,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制造企业受到的冲击最大。浙江象山县不到32平方公里的某小镇为30个世界顶级品牌提供加工服务,然而截至2008年6月底,原本的500多家企业倒闭了100多家。
(2)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处境“难堪”。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订单的大幅减少使很多对外依存度较高的中小企业处境艰难。据统计,温州地区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而纺织、服装、化工和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更是“苦不堪言”。
(3)与中小企业资金融资难,受多角债务牵连。
融资难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期难题。政府政策需要更多倾向中小企业。虽然2009年政府投资了4万亿来缓解金融危机,振兴经济。但这4万亿资金并
没有太多惠及中小企业。国家中长期贷款增加了很多,但用以解决流动资金问题的短期贷款所占比例不高,即便是短期贷款,其中很多也是投给了大企业。
2中小企业面临的危机分析
2.1从国际环境分析
中小企业危机的源头,首当其冲是世界经济局势的悲观。受此次金融危机的打击,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在2009年全面进入衰退,无论世界银行还是联合国的IMF的预测都认为:美国、欧元区和本经济均进入负增长区间,今年全球贸易量竟历史性地下降了9%出现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贸易萎缩。另外,摩根士丹利报告还表明,目前,在190个被调查国家中,有50个正在经历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这些不利因素是中小企业根本难以抵挡的。
2.2从国内环境分析
在中国经济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成长”的十字转型路口,“资金、资源、技术、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低价格优势瞬间弱化,一大批资本依赖型、劳动密集型、能源消耗型、出口导向型的中小企业全方位吃紧,危机四伏。危机的原因更是多方面:市场竞争的压力,让产品价格无法随通货膨胀上升;人民币不断升值对出口企业造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能源、原材料涨价;许多企业难以从银行信用社新获信贷或者续借贷款,地下钱庄成了许多中小企业高息求贷的来源,目前,企业“三角债”问题日益严重,一些中小企业资金链其实已经断裂;一些地方政府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不够,缺乏综合的宏观政策应对。
2.3从企业自身因素分析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大多集中在加工工业和餐饮服务业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产品大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的水平,质量难以得到提高。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低,产品质量、产品附加值低,技术创新能力弱,许多中小企业基本不具备技术开发能力。产业关联度低,在纵向合作上,即在关联的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合作关系,没有规定统一的技术和质量标准,没有做到共享先进技术和设备;在横向合作上,即在生产相同或类似产品的企业之间没有进行一定的市场分工,没有在信息、人员培训方面共享当地资源。中小企业在相当大范围内存在低水平过度竞争。
3中小企业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外部经济环境对企业而言是不可控因素,内部运营对企业而言是可控因素。中小企业要走出危机,必须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依靠新技术来提升产品竞争力,扩大市场;政府方面也要深入了解企业的生存状况,制定能帮助企业走出困境的政策,在各个方面予以支持。
(1)改变中小企业业务内容的“杂”、“乱”、“散”,整合业务和组织化构架。
其一,对外“抱团抵御”。通过企业间的“合力”突破实现产业链整合,增强企业乃至行业抗风险能力。例如为了应对所谓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美国“337调查”,国内同行业中小企业只有组织联合才能保证行业产品避免在出口美国市场时遭遇“灭顶之灾”。其二,对内“协同效应”,实现1+1>2。中小企业强烈的“功利”目的使得各个区域的经营业务惊人地雷同,如温州某镇整个生产纽扣,宁波某地企业“不假思索”地集中于冰箱制造生产,而企业彼此间的合作几乎为零,由此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简直无法计量。其三,对资本运作的驾驭和投资回报的不确定性要合理预期扬长避短,重拾“新型老业务”不失为明智之举,例如对于“绿色农业”“都市农业”的经营也蕴含着乐观的效益前景。
(2)挖掘企业发展的内部空间。
其一,中小企业的管理多是“家族式的传统经营,决策和执行的集中难免增加企业风险,河南已经有民企出让控股权以引进先进管理经营团队来做大企业市值的先例。其二,从国际经验来看,日本的中小企业将转型的视野明确指向中国市场,而非局限于在国内“等待”机会和空间。其三,不少国内网络公司通过在纳斯达克的小市值板块挂牌上市得到发展,微软思科也是从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小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做成全球顶级大公司,走进纽交所的主板市场。而苏宁电器通过在国内中小板上市后,成为电器销售行业的龙头老大之一。
(3)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其一,扬“优”和避“劣”。如新《劳动合同法》无形中要求中小企业研发新技术减少用工量;而新《合伙企业法》对于“有限合伙人”的创新也助推了风险投资注入中小企业,同时国外经验表明“有限合伙”是吸引民间投资、鼓励技术创新的有效形式;《出口退税法》关于出口商品退税率的升、降、免的规定也是企业业务调整的“指南针”。其二,充分利用政府“救赎式”的政策优势。
(4)企业的发展模式创新和突破也是关系企业战略制胜的重要因素。
传统的业务+独特的市场需求产品和服务=“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例如,日本创造了卫星公司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中小企业为主体公司配套,可以由主体公司担保得到银行信贷。福卡所提倡的“生态型企业模式”也是走节能环保、循环经济发展道路的可行选择。而如何去和全球性的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各类资本结合,以及了解企业生态,关注政策,去打造一些缺位企业,补充完善中小企业现有生态又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张征超,刘宇.民营中小企业成才支撑力研究[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8).
[2]石峰.创业特征及创业精神探析[J].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