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15:24: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

第一篇: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

多元化背景下,当前中职学生价值观念

出现的新问题和德育对策

----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

多元化背景下,当前中职学生价值观念出现的新问题和德育对策----

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

[摘要]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来自西方文化、中国社会转型期所内生的大众文化以及各种有违传统主流价值的支流文化形成的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必然对中职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和心态形成巨大影响,继而直接或间接影响学校德育的内容、效果。为此,学校要主动应对多元文化的挑战,转变思想适时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以最大程度发挥多元文化冲突的有益作用,限制其有害影响,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关键词]多元文化德育新问题对策

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社会。全球范围内超越国界、超越社会制度、超越意识形态的文化和价值观念冲突随之而来,使我国社会呈现出多元文化的格局。在此背景之下,中职学生的道德观念、理想信念、价值取向,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中职学生出现的新问题

1、价值观念取向多元化。人生的价值观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轨迹。现今学生接触的不仅仅是学校的书本文化,还有网络文化、电影文化等等。不少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什么兴趣,加之沉迷网络世界,更加容易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精神空虚,无所寄托,萎靡不振。因此,在各种社会价值取向面前,中职学生容易选择偏激的价值观,甚至可能会对自己以往的正确的价值观念产生怀疑,而导致迷茫和消沉。很多学生甚至把金钱当作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贪图享乐,攀比心重,花钱大手大脚,缺乏中国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在文化价值取向方面,现在的中职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经济条件好,想法多,他们不再拘束自己,反而强调张扬个性。“非主流”文化的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非主流就是张扬个性、另类、非大众化,不盲从当今大众的潮流,讲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装、衣着、言行。

2、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学生自身也陷入了道德困境。许多中职学生面临的许多的心理冲突:首先是生活上和精神上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在职业选择上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闭锁性和交往需要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求知欲强与鉴别能力低的矛盾,严重的自卑感与强烈的自尊心交织,情绪冲突等等。

3、在行为习惯上,中职学生的道德素质明显偏低。虽然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不少

中职学生学会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能,但是一部分学生受社会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德商低,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一些学生是非善恶不分,文明素质较低;上课睡觉或大声聊天,不懂得尊重老师,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爱顶撞;语言不文明,说话时脏话随口而出;率性而为,从不顾及他人;缺乏诚信,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

4、做事缺乏责任心,自私自利心态重。眼下缺乏责任意识的中职生较为普遍,主要表现在:对自己不负责任,不珍惜学习的机会;对家人不负责任,不关心家人,追求享受,爱慕虚荣;对他人不负责任,自私自利,缺乏宽容心,不懂得赞赏对方;对集体不负责任,不关心集体、没有集体荣誉感,不参加集体活动,甚至经常不做值日等。

另外一些新问题在学生中也存在,大致有:人际关系紧张、厌学、性抑郁、暴力倾向、师生关系淡漠、脆弱、敏感、辨析力差、自私、自我中心等。这些新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相应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发的不良行为上。

二、多元化背景下,学校德育的对策

多样性是多元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多元文化使得许多群体之间价值规范、思想观念乃至行为方式上有许多的差异。因此,在这背景下,学校的德育工作也就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过去传统的学校德育重行为规范轻道德人格,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式的、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德育的要求。相反,树立道德人格本位的理念,突出道德选择的主体性,以人为本才是真正的对策。

1、转变观念,兼容并蓄,积极引导

多元文化最突出的特征是多样性,兼容并蓄是多元文化的发展方式,共存和融合是多元文化的必然趋势,因此,以人为本的德育,作为教师,应该潜心研究“学生文化”,兼容并蓄,积极应对。无论如何,多元文化的现实和进一步发展趋势已经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在这一背景下,其提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其中的方法和途径值得我们探索。19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说过“存在即合理”,对于任何一种价值观,他的流行必然存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不宜全盘否定,应当辨证吸收;同时,任何一种价值观都必然会对个人思想和行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也不宜武断粗暴地加以对待,只有宽容,兼容并蓄,教导学生如何去正确思考,去伪存真才应是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

上个学期,我班级有个男生,迷恋“非主流”文化,留长发,穿耳洞,戴耳钉。这是学校一日常规管理中所不允许的,曾经我也尝试过采用强制的手段,效果有限。一次偶然的谈心,我了解到他迷恋“非主流”,实际上是欣赏其中的“张扬个性”的主张,我立即给予以肯定,并认为这个是契机。我尝试引导他,启发他自己思考“什么是个性?,它应该包含那些因素?”,并且让他多多观察身边的人和班上其他的同学,他们有什么个性的地方?一周后,这个学生把头发修剪了并告诉我,仅有外形的个性是肤浅的,还应该注重个人修养,有内涵。不仅如此,他上课变得主动了,也认真多了,还主动担任班级的文艺委员,承担班级责任。

2、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发挥其潜在的规范性和导向性

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的内涵,其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观念层的文化有潜在的规范作用。各个学校,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学校,它们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传统,这些特点和传统一旦被创造出来就会被历史地承袭下去,形成为一种环境气氛和集体舆论。逐步形成以学校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和集体的意志作风为主的环境氛围和集体舆论,从而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教育作用,以潜在的规范性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行为。多元文化的冲突虽然导致文化选择的多样化,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们的校园文化。提倡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使生活在这个群体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这种环境熏陶;使一些不能适应这种环境要求的人和事,受到群体的批评甚至谴责,而改变原来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培育出各类优秀人才来。从这个角度来看,校园文化还具有非强制性的导向作用。

当然,职业学校由于专业设置不同,发展历史和所处地域环境不同,校园文化建设应具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与职业学校的特点结合起来,就是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最本质的东西,这种“个性”本身也是多元文化的一种体现。学生易于接受也易于受其影响。

3、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制度

针对许多学生陷入了道德困境,学校要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教育机制,开设心理健康课,聘用有资历的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长期,正规的心理辅导。每个班级里可以设一个到两个心理委员,追踪调查,关注学生心理进展,发现问题要及时引导和干预。

4、尊重学生个性发展,采用多元化教育教学评价方式

职业学校,普遍面临同一个问题:招收的中职学生生源质量有限,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的态度、动机、兴趣、习惯、能力等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个性差异。因此,较之高中,中职学校的德育手段要更加适应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这个转化不是从理想课程到经验课程的线性转化,而是对生命、文化的面对,找到生命得以依存的形态。如果道德教育只是简单地从属于权威和单一灌输,极容易引起受教育者道德自主性的泯灭及逆反。所以,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要从对抗走向对话,即道德教育不再是唯一地透过道德教化或说教的方式,以塑造学生的利他主义来对抗自然的自利倾向,而是借由对话的过程,发展出温馨、真正的关系,自然地引导学生相互理解与关怀。

同时,职业学校的评价模式也应该较普通高中更加多元化,根据学生特点,可以加重道德品质、技能考评等元素的比例,提供多种途径引导学生个性发展。

5、充分利用社会实践进行德育教育

情感德育理论主张,学校德育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出发点,通过情感陶冶、情感关怀、情感体验等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生成和发展。没有情感体验相伴随的规范认识是一种僵化的教条,无法实现其对行为的导向功能,而社会实践是一个最好的情感体验与道德体验方式。参加社会活

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展团体精神意识,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加社会责任心,这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的激发,参与活动能力的培养,以及个人思想观念、道德价值观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鼓励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社团,举行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各种社团活动中找到自己心灵,受到鼓舞和激励。各种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健康有益的活动的开展,使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鼓励女生主动参加学校礼仪队,通过参加学校礼仪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实践教学,让她们学习站姿,走姿,让她们通过社会实践理解真正的、积极向上的美,理解团结协作。

6、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

在当今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许多学生自身也陷入了价值观念多元化。教师与其代替学生作价值判断,不如设法提高学生的价值判断力,让他们自己学会运用理智做出判断或决定。重视在道德教育过程中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多元文化社会中学校德育改革的普遍趋势。强调道德认知培养的道德教学不再强调让学生盲目地接受和无条件地服从,而是更加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让学生真正能够驾驭自己的思想。以实践为重点采用德育教学新手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取消了单纯的讲授和说教,代之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的道德问题,从而做出明智的选择。比如,在一次班会课上,要教育学生爱护自然,节约用水。如果仅凭单纯的说教,效果有限,采用西南旱灾的案例教学,效果良好。首先,我让学生自己去收集有关西南旱灾的图片和情况,让他们自己介绍,通过找资料和介绍,让他们从感官上了解西南缺水状况。之后,在班级体验“缺水一天”活动,第二天让学生讲述自己体验的经历、感受,学生感同身受,自然对水珍惜有加。最后,在班级提倡“低碳用水,关爱西南”的活动,倡导爱心,学生能够响应号召,主动捐款捐物,珍惜用水,学会关爱他人,效果是非常好的。

7、职业学校要以就业促德育

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应有所侧重和针对性。很多中职学生选择在毕业后直接就业,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就业形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我们引导学生首先要正确估价自己,对自己要有一个实事求是的客观评价,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生涯,实现自我价值。反过来,学生有目标,教师要从多方面指导学生达成目标,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学好知识,事半功倍。比如,我们在入学一开始,就让学生去做一个社会调查,调查与学生所学专业范围内的企业,看看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看看企业提拔什么样的人,通过学生刚刚入学的调查,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从就业需求的角度自我教育,从就业的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样的价值行为规范往往是变被动为主动,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德育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在当今社会转型期中,中专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倾向,社会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存,中专生受到的是来自四面八方各种思潮的冲击,处在一种迷惘、困惑之中,也使中专学校德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并且因此遇到严峻的挑战。这些严峻的挑战,也会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好机遇,中专学校必须抓住时机,改变观念,建立中专生道德思想生成机制和引导机制,为构建中专生良性

道德观而努力。

第二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是为本地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培养有理想、懂技术、能操作,肯实干的应用型人才。语文在二期课改和新基础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正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长期以来,“谈作色变”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关注和研究。但研究似乎只停留于作文的技能,如观察、审题、描写等指导,而忽视了作文作为表达和交流所包含的情感、兴趣、意志等心理成分,从而形成了作文教学指导低效和学生的畏难心理。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制约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因此,研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探讨其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必要。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写作不是一种封闭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客观与主观互相联系,互相交流的过程。所以“作文难”便体现为主观与客观两方面的原因。这两种基本原因又是流动,交融在一起的,为了分析的方便,我们特对其进行静止的观察。

1、客观原因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在原初中就属学困生,甚至有不少还属双差生。这一类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上得不到老师的关怀和帮助,写作活动和偶尔的写作成绩也得不到老师的赞许与承认,永远处在“被遗忘的角落”。没有详细的评语,没有面批的机会,有的只是老师的冷淡和其他同学的嘲笑。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学生的写作自尊心必然会受到压抑,从而产生欲学不能的心理状态。

2、主观原因

这些学生在原初中学习阶段,一方面是基础差,底子薄,知识少,写作时辞不达意,文不成句,句不连段,难以构筑成一个整体的系统。另一方面是阅历浅,视野窄,经验少,对事物的思想认识上不去,致使写作的构思立意出现偏差和失误。由于这些自身条件的限制,学生往往不能达到老师给定的写作目的,这就必然使他们产生自卑感,总认为自己不行,比不上别人,没有动笔写作的构思就紧张、失望,自然会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

主客观原因的相互交织,其结果必然会使这部分学生产生写作上的消极反应,对写作失去兴趣。因此,每当作文时,有的学生是敷衍了事,有的干脆弃不写。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进入中等职业中学后的“作文难”的现象。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作文难”的对策

1、克服畏难情绪是前提

“作文难”,主要体现为大多学生一见到作文就害怕。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消除其畏难情绪。例如,可以先在作文课上强调作文并不难,一开始写不好亦属正常等等。这样,通过打预防针调整学生的情绪,使之在思想上先放松下来,作为精神准备,然后以切实可行的措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使学生真正感到作文并不难。

2、激发写作兴趣是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要改变“作文难”的现象,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事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思想、情感和词语。学生一旦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就会情不自禁地产生写作的欲望,主动写,乐于写,久而久之,就会提高写作水平。

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第一,精心设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对于每一节作文课,教师都应精心设计,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入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学生从厌恶上作文课到喜欢上作文课。授课的地点,可以从课内到课外,走出校门,以社会为课堂;授课的方式,可以从单纯的老师讲到师生共同讨论,教学相长;授课的内容,可以从课本上的训练重点到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新鲜事等等。学生有了兴趣,才能真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在作文的实践过程中提高作文能力。

第二、三言两拍,多给学生以鼓励

魏书生先生提出的“三言两拍”的教学法,目的是将表扬激励机制引入课堂,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作文课的教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进校素质一般都不高,所以教师在写作过程中对学生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在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时,应多些鼓励,要敢于破格上等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从中窥见自己的劳动价值和意义,享受成功的喜悦。对于佳作,讲评时要大力表扬,并通过朗读、刻印或推荐投稿等形式给予鼓励;对于后进生,应摘掉“有色眼睛”,努力发掘其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两个好句子,甚至一个词,也可以在班上宣读;总评眉批也要谨慎采用措辞,以免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总之,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这样就能不断增长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以改促写,突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叶圣陶先生也一再强调,“必须使学生能自改其文!”所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对学生作文方法的指导,更要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学生修改作文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在教师指导下,先自改,由本人对明显错误进行修改;二是再进行互改,分组让同学之间互相批阅。经常这样做有许多好处:(1)学生当教师,能实现主体价值,有兴趣,积极性高。(2)可以扩大阅读,开阔视野,取人之长,补已之短。(3)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发现问题,一旦纠正过来,就会印象非常深刻,以后一般不会再犯。

3、多读、多看,多练是根本

宋代大诗人陆游曾告诫他的儿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我们学习写作也需在写作之外狠下功夫,厚打基础,多读多看多练,从根本上解决“作文难”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便不可能有习作的冲动。而作文的“米”从何来?我们认为从观察中来,从阅读中来,只有勤观察,多阅读,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可写点”,才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有了下锅的米,要煮一锅香喷喷的米饭,还必须掌握水量水候等。同理,有了素材,要改变“作文难”的现象,还必须勤写多练掌握方法才行。演说家口若悬河的口才是练出来的,杂技演员精彩的台上一分钟是练出来的。同样,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作文水平也只有多练才能提高。只有多写多练,学生才能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才能提高审题立意的能力;才能提高把握结构、内容的能力;才能丰富自己的语言,增强表达效果;才能由量变引起质变,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使作文不再成为一件难事。

4、习作体裁和内容求开放

要允许学生在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自定”所要达到的写作目标,淡化文体意识。诸如文体、材料选择、表达手法运用、表达技巧的借鉴等方面,不搞统一要求,也不提统一标准。一般地说学生“自定”的目标总是较切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而且正因为是“自定”的,若目标含有一定的挑战性,会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自觉性、征服心和自信心。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从多角度认识和表达,如“校园”,可写校园的景色宜人、过去的校园、未来的校园、校园中的新人新事新风尚、老师的辛勤耕耘等。二是多写想象作文,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的独创性。亚里士多德说过:“没有想象,心灵就不会思想。”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特点,他们有着敏锐的感知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让他们写想象作文,能使他们自由的天性得到最大的发挥。

1、读词想象。给学生一组词语,例如:“哗哗、嗡嗡、喳喳、沙沙、哈哈”这样一组看似毫

无关联的象声词,让形式自由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情节。

2、看图想象。给学生展示一组或几组画面,根据画面展开想象,构思出完整的故事。

3、听音想象。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边听边写出自己的想象和感受。

4、换位想象。将自己与作者换位或与文中的角色互换进行想象。

5、拓展想象。给学生一篇文章,让学生将文中未尽之意,按原文思路加以想象与延伸,做到妙笔开生面,续出新格局;或者对一些童话和寓言故事进行拓展想象,想象出更丰富多彩的结尾。

6、憧憬想象。即让学生对未来美好生活,美好理想等进行想象。如《未来的学校》、《我的明天》等相关的习作练习。

7、探索想象。让学生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进行大胆想象如让学生写研究小报告、实验小论文等。

4、评价求开放

目前的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的心理,这与教师在评价中惯用的“纠谬法”——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或者找到习作中的一个“亮点”,那么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具体做法是:

1、珍视习作“亮点”,张扬个性体验。让学生在开放的评价中,多角度、多层次地从内容、形式、表达、情感等人文性与工具性方面最大限度地寻找“亮点”,大到选材、立意,小到优美的词句段落等,均可确定为“亮点”对象,鼓励多多益善。然后展示“亮点”,一个人的付出,总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对于学生来说,同样渴望自己的创造劳动能得到他人的珍视和赏识。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教师组织学生以同桌、小组、全班等形式,让评价者将习作中的“亮点”有声有色地读给大家听,并说出“亮”在何处。拓展“亮点”,如果评价在充分肯定并使其拓展,那么不仅能鼓励学生写出富有个性化的题目、个性化内容、个性化形式、个性化观点、个性化语言的文章来,还能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充分张扬,创造性潜能也得到有效开发。

2、改革作文评语引导学生做人。“做人——作文”教学理念告诉我们,作文评语也要改革,朝着”以做人为作文之本,用作文促进做人“的方向改革,作文评语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优劣,更重要的是能够与学生实现心灵上的交流和沟通,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如:谈心式评语、询问式评语、激励式评语、激情式评语等,这些评语的共性是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着眼于做人的引导,立足于写作心态的矫正和师生情感交流,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生动评语中提高写作能力,发展人格修养。

通过以上对策,学生的作文兴趣和作文能力均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从心理学角度疏导学生的作文畏难心理的方法也是行之有效的。总而言之,我们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调动、激发、转化、延续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想写的冲动。一旦学生能以情入文,那么学生都会变得能写、乐写、爱写作文了。

第三篇:肇庆市商业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操行管理制度

肇庆市商业旅游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操行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 学生操行评定办法操行评定是德育考核的重要内容,根据[德育大纲]和[职业学校操行评定意见]的要求,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评定办法,以便于量化管理,实现学生操行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评定内容:学生日常品德行为的检查、考核和评价,操行评定的内容分为基本和附加两部分。基本部分有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学习劳动态度、遵纪守法、生活作风五个方面。附加部分是以学生具体的行为和表现为内容,包括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工作、纪律等各方面,主要由在“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中的项目来体现。

二、评定形式:采用个人操行学期评定的形式,把评定内容量化成“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以月为单位由班团干部在班主任指导下进行记录、考核和评价,在教室固定的公布栏上记录公布,学期末由班主任根据最后的月总分进行总评并作出操行评语,操行分不及格的由班主任考核后送学生科核准经校领导批准为操行不及格。

三、评定办法:

(一)基本部分(基本分75分):

1、评定内容:(1)、政治思想方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关心国家大事和时事政治。能辩别是非,自觉抵制不良思想的侵蚀,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进心强。(2)、道德品质方面

遵守社会公德,文明礼貌,行为高尚,语言美,诚实守信,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谦虚谨慎,关心集体,不贪小便宜,认真上好德育课。(3)、学习劳动态度方面

热爱专业,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奋好学。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上好自习课。积极思考,锐意创新,积极参加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热爱劳动,做好值日并完成劳动任务,遵守实习操作规程,完成实习任务。(4)、遵纪守法方面

遵守国家法令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有正义感。严于律已,组织观念强,自觉遵守考勤制度。(5)、生活作风方面

艰苦朴素,生活勤俭;爱护公物,节约水电。讲卫生、爱劳动;仪表端庄,居室整洁,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坚持出操按时作息,上好体育课,积极参加文娱体育活动。

2、评定方法:每学期初由班主任根据以上内容进行评定,一般情况下认定学生操行分起点为80分,即操行表现为优,作为基本分;在“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1”项目中为首月的“基本分80分”。

(二)附加部分(在“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中由加分项与减分项构成)

1、加分项(在“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中的加分项项目体现为以下方面):(1)一学期全勤;

(2)担任社会工作(如团委、学生会干部、班团干部、广播员等)积极负责;(3)积极为班、学校办黑板报、刊物等,以及为上列工作积极投稿;(4)参加全校性的各项竞赛活动,受表扬或获奖;(5)平时在某方面表现突出,受学校表扬或奖励;

(6)乐于助人和积极为集体、学校、社会热情工作,成绩突出;(7)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敢于同坏人坏事作斗争;(8)受老师、班主任和学生科特别表扬;(9)有发明创造、重大贡献的;

(10)在省市或各种校际竞赛活动中获奖;(11)班主任、学生科认为应加分的其它事项;

2、减分项(在“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中的减分项项目体现为以下方面):(1)属于考勤范围的迟到、早退、事假、旷课(缺勤);(2)不按规定使用胸卡、校服;(3)内务卫生不及格;

(4)休息时间喧哗吵闹、进行打球等活动影响他人休息;(5)在学生宿舍内违反用电制度;

(6)穿拖鞋、背心进课室、升旗、开会以及其它共公场所;(7)学生干部和宿舍、课室值日生不负责任;(8)浪费粮食、水电,不按时关灯;(9)违反食堂就餐规定;

(10)破坏或损坏公物;撕学校贴出有关决定、通告、通知等公告;(11)被教职工或学校批评;

(12)抽烟、酗酒、偷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偷窃、打麻雀、谈恋爱;(13)考试作弊;

(14)仪容仪表不符合规定;

(15)上课、日晚自修、早操、升旗、集会纪律差;

(16)违反其他规章制度以及班主任或学生科认为应扣分的其它事项。

3、加减分项的分值在“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中规定。

4、附“个人操行评定记录表”使用说明:

(1)该表是用于具体操作“学生操行评定办法”,对学生的个人操行进行量化管理的重要依据。

(2)、该表由班主任指定学生干部(一般为团支书)负责记录并一式两份,一份在每学期末由班主任作出总评后交学生科存底,另一份应在教室张贴公布。

(3)、当学生有加减分多项表现时,应将各项的分数进行叠加,同项重复出现时,应将该项进行累计。

(4)、严重违纪受学校通报批评和行政处分的,按其处分等级减分,同一行为不重复扣分,通报批评减10-20分,警告处分减30-35分,记过处分减40分,留校察看处分减50分。

5、表中有规定幅度的加减分项的分值由班主任确定或由班主任委托团干部确定,没有规定的加减分项由学生科确定。

6、表中减分项及其分值与创“文明班”活动的“文明班活动检查评分表”中的“个人扣分”相对应。

7、事假、迟到、早退、旷课、缺勤按每节计算,升旗、早操按一节课计算,晚自修按两节课计算,集会按实际时间折算;全勤、社会工作、学习认真等项目按每月一次计算,参加活动、表扬奖励、好人好事、为班争光、卫生劳动、校服胸卡、值日内务、晚归吵闹、早操态度等项目按每次计算。

(三)、计算方法

1、第一个月操行总分=基本分(80分)+加分—扣分;第二个月总分=上月操行总分+加分—扣分;如此类推。

2、每月操行总分满分为100分,超过100分按100分计算。

3、学期操行总评。它是学期末由班主任根据最后的月操行总分进行最后考核后作出的总评,把分值转化成等级(优-80分以上,良-75~89分,及格60~74,不及格59分以下)。分值不及格的由班主任考核后送学生科核准经校领导批准为操行不及格。

4、学的操行评定。它应以第二学期的操行评定为主,并权衡第一学期的操行评定;它应在第二学期末进行总评,分值不及格的由班主任考核后送学生科核准经校领导批准为操行不及格。

四、操行评语

1、操行评语是班主任在操行等级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特点,全面、客观地对学生操行作出的评价。在评语中要指出学生的优点、缺点,努力方向,对受到表彰的,其主要事迹、表彰情况应写在评语中,对犯有错误受到学校行政处分的,其主要错误和处分也应如实写在评语中。

2、操行评语与评定等级通过“家庭报告书”告知学生家长,并存入学生个人档案。第二部分 学生操行处理办法操行是对学生道德品德考核的一项主要指标,每个学生都要争取优良的操行,对操行不及格的学生,应区别情况作出恰当的处理。

一、操行作为评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文明学生”等个人奖励的重要条件,学校对操行优良的学生优先推荐就业。

二、对操行不及格的学生,学校根据广东省教育部门颁布的《德育大纲》有关精神,作出如下处理规定:

1、第一学期操行不及格者,给予警告处分,加入学习班学习并参加必要的公益劳动。

2、学年操行不及格者,除按上列第一条规定处理外,非毕业年级学生,允许其随班就读继续考察,但是学生家长及其个人必须与学校签定“随班就读协议”,学生保证在校期间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毕业班学生毕业学年操行评定为不及格者,不发毕业证书,只发给肄业证书,待工作一年之后,由用人单位作出鉴定,表现优良者,再补发毕业证书。(凭单位鉴定,介绍信和本人身份证到学校补领。)

3、凡连续两个学年操行评定均不及格者令其退学。

4、与学校签定“随班就读协议”的学生,签定后违反协议的,按协议规定的事项处理。

5、由于操行不及格受到处分的,不再扣受处分的操行分。

第四篇: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研究

中职院校模具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改革探讨

摘要:对我校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叙述了改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基本思路,确立了改革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核心能力;整合;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制造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传统的制造技术被现代制造技术所取代。在先进制造技术中,模具成形技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模具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能力和工业发达的程度。而我国目前模具工业的发展不仅要靠高学历人才的研究与开发,也要靠广大一线劳动者的应用与操作,而培养一大批技术应用型中等专门人才和技术操作者,正是中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和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机遇和挑战,中等职业学校应如何作好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建设,以适应市场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为出发点,以定位于模具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在新技术新工艺方面对毕业生能力的要求。真正把中职学校发展成为国家级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改革的必要性

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中专学校数控类专业的拓宽和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对模具加工与设计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数量和质量要求。面对企业的用工需求及模具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及我们对企业进行调研反馈上来的信息。发现我们原有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已不适应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原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基本上未脱离学科型教学体系,现以不适应企业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能力要求。

从整个原专业教学计划看,课程相互独立,课程门数较多,相关知识未能有机地渗透融合在一起;从知识方面看,学生学完一门课程后,因不能及时与应用“接口”或与相关知识接轨,在专业教育阶段很难形成综合应用能力;从能力方面看,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难以对模具行业所需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技能操作体现不明显。

原教学计划的培养目标是模具设计及车间技术管理人员。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 1 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模具行业加工技术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专毕业生在模具加工行业中的作用也从以前的模具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转变为更多的是从事简单设计、加工、维修、调试、组装等一线岗位工作。(二)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基础实习差。

模具教学计划安排不能完全按照传统的大专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计划来进行。它采用的课程模式是“三段式”,它是以学科为中心,辅以实践教学。其实,这样就失去了中职院校以能力为本位的特点。而模具技术教学有它的科学性、灵活性、发展性、实践性。我们模具专业到第四学期理论及专业主干课程已基本讲完,可是教学计划并没有具体安排学生机加工实习,都要等到第五学期实习,这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是及不合理,缺乏科学性。这样就造成大量的学生专业课程听不懂、枯燥无味、不重视、有些学生甚至放弃。

学生们在学习机加工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要合理的参加机械加工实习。而且实习教学和专业课要合在一起讲,只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这样也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课程设置内容及部分教材陈旧。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选好教材是上好课的前提。如在讲《数控机床》课中伺服系统内容的时候,书上还是以介绍步进电机的原理和应用为主,对于目前广泛采用的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系统的介绍相对少。再比如在讲到CNC控制系统操作面板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书上讲的内容以远远不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当代专业技术类的教材普遍存在着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的特点,要使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满足当今科技发展的需要,必须在原有专业课程体系中注入新的内容,以保证毕业生从业后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中,以及模具加工中普遍采用CNC机床、CAD/CAM技术,原有教材对新技术、新工艺应用能力的培养已显得不足,难以形成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

总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普遍会感到所学知识难以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改革势在必行。二.改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计划基本思路

模具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紧跟现代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企业对毕业生要求除具备综合文化素质外,更多的是会使用现代化的加工设备以及具备转岗应变能力。模具教学计划改革的指导思想是:突破“学科体系”旧的传统体系,建立理论与实 践、知识与能力、专业教育与素质培养相交互的教学体系。(一)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体系

现在企业的竞争已经不是过去单一的产品竞争和市场的竞争,而是上升到一种理念的竞争。针对我们提出的教学课程改革,我们只有树立全新的理念,我们的专业才有可持续性发展。

构筑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课程体系时,应以基础理论知识为前提,以专业知识为核心,优化技术理论知识。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技术理论知识适用而简,专业知识要专而精,针对性强,专业知识面和视野要拓宽。要构建知识与能力和技能培养之间的“接口”,使毕业生能真正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以核心能力为培养目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结构。

(二)以培养核心能力为基础,优化课程结构

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要以技术应用为主线,突出实用性实践技能。这样,就改变了原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比例。那么,根据培养目标,我们对多们专业技术课程结构进行了整体优化:例如将机械制图和计算机辅助绘图(AutoCAD)及公差与技术测量整合,课程名称为《机械制图及CAD》,课程目标突出 培养学生使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的绘图能力;将数控机床、数控编程、数控原理及数控工艺内容整合为《模具数控技术》,目标培养学生数控加工的基本能力。同时,依据自己特点,我们要加大校本教材的开发。(三)改变专业教学方案,实施模块式教学单元。

根据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的、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来组织实施新的教学方案,具体分前后两段具体实施:前段采用行业知识“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后段则针对就业岗位群体和学生的具体素质,采用专门化培养模式。专业教学的实施采用模块式教学单元,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使之相互渗透,推行综合化课程,优化了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四)合理安排实习教学

只有合理安排实践教学,使理论和实习教学相结合,才能最终实现我们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尤其是在当今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对技术工人的职业能力和个人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职院校应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必须紧跟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步伐,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对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不断的进行更新,才能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关于数控人才需求与数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调研报告

2. 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研究与开发报告

第五篇:对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技能鉴定

来源:http://

考核内容陈旧应做到试题更新实时化从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问世时的庞然大物,到现如今小巧的笔记本电脑,不难看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而现行的“计算机操作工”的部分考核内容过于陈旧,与市场上实际应用的技术之间有着相当的差距。比如,数据库软件,早已进入了ORACLE、的时代,所谓FOXBASE也只能在某些教科书上能够见到,VF在现实编程中也已不多见,可我们的技能鉴定考试依然保留着这方面的内容。再如,二进制、十进制之间的手工换算,这种知识在计算机技术已经高度人性化的今天,对于“计算机操作工”还有必要掌握吗?与此相反,计算机的信息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保障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应该是所有计算机操作人员所必须要掌握的,而这部分内容在技能鉴定考试内容中并没有太多具体体现。

诚然,我国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属于以某种既定的标准作为参照系进行解释的标准参照考试模式Ⅲ,加之职业的分类细化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标准参照化,使得此类考试存在着一些先天弊端,故此,我们应根据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时调整“计算机操作工”的培养目标与试题标准。

加大试题的开发力度,保证其时常更新(包括陈旧试题的剔除与新知识的补充),力求考试能体现考生对当前先进技术的掌握程度。

试卷设计应科学有序,使考核的内容有相应的覆盖面,力图接近社会需求实际。

事实证明,试题的更新速度,直接影响着考生的学习内容,陈旧的试题只会让学生掌握落后的技术。如果试题能适应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则考生拿到的职业资格证书,才会更有说服力,才能使技能鉴定工作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要求。

考核模式单一应实现考核评价自动化嘲职业技能鉴定分为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知识要求考试一般采用笔试,技能要求考核一般采用现场操作加工典型工件、生产作业项目、模拟操作等方式进行。计分一般采用百分制,两部分成绩都在60分以上为合格,80分以上为良好,95分以上为优秀。相应的,知识要求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均由具有一定资质的考评员进行人工计分评价。其实,对于高度自动化的计算机来说,“计算机操作工”的鉴定考核完全可以采用“无纸化考试”的方式,由考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试题,由计算机自动评分。实际上,现在很多的计算机资格考试大多采用了这种形式来进行。

知识考试。作为典型的应用型考试,重点考察的应该是考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对于“知识考试”中的非理论知识,就应以实际应用问题进行上机考试;而对于计算机操作中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可以笔试,也可以完全使用计算机来代替纸质试卷,让考生在计算机上完成知识考试。这样做有四点好处。(1)可以通过软件来随机设置题目顺序,避免了试题的雷同,从客观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性。(2)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放在一起同时进行,有利于理论和实际操作的相互印证。(3)可以通过软件自动阅卷,减少了考评员的工作量和错判、漏判的机率。

为考生创造了开放的考试环境,避免死记硬背。

操作技能考核。现行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考核是上机完成的,但从计算机操作的特点来看,也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考虑改进。(1)要精心设计题目,充分考虑到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性。加强考试内容与实际生活、计算机实际应用的联系,用真实的任务去衡量考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2)考试要体现开放性原则,不能强求考生必须使用某一种方法。只要考生能独立完成题目要求,达到操作目的即可。比如说,在进行“数据库”的考试时,不必要求考生必须使用命令行方式来完成操作,如果考生能使用菜单等方式达到题目的最终要求,也表示考生掌握了该知识点,也应该判给相应的分值。(3)尽可能地开发出相应的考试软件,考生在线答题,答完题后由计算机自动判分、提交分数。

这样一来,知识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就能实现全面机考,保证了考试效率。

工种细化不够可采用考核内容模块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领域已越来越广,技术分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可以说,各行各业对计算机操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教师要求掌握课件制作、行政管理人员要求掌握信息管理、美术工作者需要多媒体制作等等。用工单位和工作者本身希望能在通用的基础上针对自己的行业应用特点来进行考试,比如侧重于美术的岗位一般不需要掌握数据库编程技术的。也就是说,不同行业对“计算机操作工”有着不同的要求。拿到“计算机操作工”的职业资格证书,只会打字、排版等这些已经不算技术的基本操作。显然不能适应社会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定位,如果将考核内容模块化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考核内容可以分为必考模块与选考模块两大部分。必考模块以现行“计算机操作工”考核内容为主,包括原笔试内容、汉字录入、字处理等基本的通用操作。选考模块可根据不同岗位对计算机操作工的不同要求来设置考核模块,比如,数据处理(电子表格或数据库)、辅助设计、图形处理、网络管理、基本硬件维护、信息管理等多个平行模块。参加鉴定人员必须进行必考模块的考试,并由考生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来选择一个或几个选考模块。各模块成绩均合格后,方能拿到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上也应注明持证者参加了哪些模块的考试,以方便用人单位进行参考。

相信这样将会更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也会大幅度上升。还可以考虑增设职业资格证书的有效期限。

现在社会发展非常迅速,13新月异,计算机技术更是如此,如果我们还用几年前的标准或几年内标准一直不变的话,就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有效期限的设定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持证者对自身知识更新的主动性。

结束语总之,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工作者个人,都急需一个权威、实用的职业资格证书来证明工作者的实际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工”的技能鉴定若能加快一点步伐,真正顺应社会对计算机的实际需求,相信对社会、对个人都将是一件好事。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心理测评和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