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5篇范文]

时间:2019-05-15 15:11: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

第一篇: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

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

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问的类型

1.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2.提问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4.书面式发问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锤炼问题的语言

问题语言的准备乃至千锤百炼是一名教师应重视的事,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技巧,反映着教师教学的功底、知识的深广和修养水平。

1.注意用语的科学性,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立意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有位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水螅刺细胞在捕食中的作用时,这样提问:“水螅为什么能捕食活动的水蚤?”结果学生分别答出:“有触手。”“有刺细胞。”“有神经网。”„„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目的再明确些,提出:“水螅触手上有什么特殊细胞在其捕食中起重要作用?”“刺细胞怎样进行捕食?”等这类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问题的用语要做到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办到。

2.注意问话的针对性,问题不能漫无边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表现,随机提出一二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3.注意问话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是对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

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1)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2)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3)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4)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还必须懂得学生的认识规律。

创设问话的氛围,控制问题的频率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问时教师说一声“请”,学生回答时,教师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礼貌相待不加以喝斥„„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知识。

课堂问话还要做到频率适中、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越多就越能体现启发式教学。其实这是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违背的。因为一堂课中问题提得太多,知识密度必然过大,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就太高,就会造成学生负荷过重,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问题不能太多,也不可过少。问题的设置,难易要适度,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如不加以思考便能回答出来,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如在讲述两栖纲时,提出: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因此称它是两栖动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这样便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中的“问”是一门艺术,广大教师都应积极探索这门艺术,使其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二篇:谈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谈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不论是从科学发展,还是从实际需要看,都必须要加强中学生物科学教育。就中学生物课堂教学而言,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每位教师所要探索的课题。

一、依据“课标”,紧扣“课本”,设计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设计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方案。

二、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基本的研究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动学生,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搞好教材中所选编的每项观察和实验的教学,通过这些观察和实验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养成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在课堂上,要合理地选择、组合和使用挂图、模型、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展示或再现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情况,不仅可以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传授生物学知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打破时空的限制,增加课堂信息容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

三、恰当设问,巧用实例和数据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重要手段。课堂上恰当设问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从而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另外,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实例和数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时,教师引用海岛上的植物大多矮小或蔓生,岛上昆虫的翅大多退化或特别发达的实例就能形象、生动地说明岛上植物、昆虫对岛上经常刮大风的自然条件的适应。

四、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必要补充。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生物实用技术教育,选择教学内容与实用技术间最佳的结合点,这一实用技术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会有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对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有裨益。例如,在讲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时,不失时机地讲食用菌栽培;又如,在讲提高光能利用率时讲讲塑料大棚生产等实用技术教育。

五、练习到位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有力保证。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课始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后完成。课堂练习题的前期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会起到当堂检测,巩固教学内容,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调控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

第三篇:谈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定边县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谈生物高效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白湾子镇中学 谷晓慧

教师提出问题,启迪学生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一条重要纽带。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谈到问的重要性时,曾风趣地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在教学中,问很重要,也有艺术。

一、问的类型

1.设问: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立即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进行探索。设问一般用在研究某个知识点的开首,或一节课的开头,有时也用在一堂课的结尾处。设问用得巧妙,可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使学生直入“佳境”。例如,讲述生态平衡时,可先设问:为什么古代武松打虎成为英雄,而现在打虎将受到法律制裁?这样的设问一下就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兴趣,课堂气氛顿时活跃,学生的思维被启动了。

2.提问: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指定某个学生回答。这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提问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思维、语言表达等各方面的能力,对于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消化知识、促进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集答式发问: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全体同学稍加思考便可回答出来,教师没有必要指名道姓地让某个学生回答。这种发问如果问得好,同样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利于把全班同学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但这种发问启发价值不大,不宜多用。

定边县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4.书面式发问:有些问比较复杂,问题数较多,且较长或联系到图表,不便口头叙述,可以写在小黑板上,让学生阅读后回答。课堂习题亦可归入此列。

二.锤炼问题的语言

问题语言的准备乃至千锤百炼是一名教师应重视的事,教师课堂提出问题的技巧,反映着教师教学的功底、知识的深广和修养水平。

1.注意用语的科学性,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要求教师设置的问题立意明确,严谨规范,富有逻辑性。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时,这样提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还是呼吸作用?”结果学生分别答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若从诱导学生的发散思维看,这个提问具有一定作用。但教师提问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刺细胞的作用,由于问题的语言不严谨、指代不清,使语言模棱两可缺乏科学性,因此,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其实,只需要将问题的范围缩小些,目的再明确些,提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什么?”“植物自己也需要消耗有机物维持生命活动吗?”“植物怎样消耗有机物?”等这类问题,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问题的用语要做到有科学性,教师除了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深钻教材,在备课时精心设计问题才能办到。

2.注意问题的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经验丰富的教师有时根据学生表现,随机提出一二个问题,恰到好处,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对于经验不足的教师来说,如果备课时不设计问题,运用问题无计划,在课堂凭一时灵感,想到哪就问到哪,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种盲目、随意、无针对性的问话常常造成不良后果,有时造成教学的漏洞,有时偏离大纲的要求,甚至出现不应有的错误。因此,老师应尽量避免上无准备的课,提无准备的问题。如在学习真菌的结构时提问: 定边县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细菌细胞的结构有哪些?”要求学生对比细菌和真菌的细胞结构后问:“真菌‘真’在什么地方?”教师所设置的问题只有准备得当,问题的用语巧妙有趣,问话难而有度,课堂气氛才会活跃,学生才会一次次获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探索的主动性。

3.注意问话的启发性。启发式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是对各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中必须重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诱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力求使学生学得生动、积极,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例如,在讲述人类神经调节的特征时,教师可先设问:“人们谈及酸梅时,唾液的分泌也会增多,这是为什么?”从而引出课题:(1)引起这种条件反射的刺激是什么?(是语言)(2)语言和文字属于什么刺激?是具体刺激还是抽象刺激?(是抽象刺激)(3)从人类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看,人类这种条件反射与什么中枢有关?(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有关)(4)动物能否对语言文字形成条件反射?为什么?(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动物不能对抽象刺激发生反应,因为动物大脑皮层中无语言中枢)教师要提出有启发性的问题,必须对教材内容有较深刻的理解,还必须懂得学生的认识规律。

三、创设问话的氛围,控制问题的频率

心理学研究证明,良好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处于最佳状态,因此教师要善于制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问时教师说一声“请”,学生回答时,教师面带微笑,并热情鼓励;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也礼貌相待不加以喝斥„„这样能使学生产生一种惬意的顺向心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得知识。

定边县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课堂问话还要做到频率适中、难易适度。有的教师有这样一种偏见,认为课堂提问越多越好,越多就越能体现启发式教学。其实这是与学生的认识规律相违背的。因为一堂课中问题提得太多,知识密度必然过大,学生思维活动频率就太高,就会造成学生负荷过重,影响掌握知识的质量。问题不能太多,也不可过少。问题的设置,难易要适度,过于容易的问题,学生如不加以思考便能回答出来,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堂课中有较长的有意注意时间。如在讲述两栖动物时,提出:青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陆地,因此称它是两栖动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问时多问几个为什么,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培养思维能力,这样便能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中的“问”是一门艺术,作为教师都应积极探索这门艺术,使其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第四篇: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主阵地。如何搞好生物课堂教学,使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灵活性、多样性、有效性呢?在这里谈一谈自己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指导学生做好生物课堂笔记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有的同学作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例如一些成绩不理想,不愿意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的同学,他们根本不做笔记;还有的同学盲目做笔记,他们的笔记主次不清,祥略不明,象记流水帐;还有的同学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他们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针对这些情况,指导好学生做好笔记显得是那样重要。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本人结合教学实践从如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的方法。

1、质疑问难式。课前要指导学生认真预习,把疑难问题记下来,课上认真听讲,并质疑问难,弄懂后再记笔记上。

2、重点式。要指导学生认真听讲,注重教师的非语言因素,语调,姿势,从中判断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并及时记下。

3、茅塞顿开处。有些问题,苦思不得其解,但经老师一点便豁然开朗,这就是千方寻找的答案。要及时记下从不知到知思路转化过程,寻求解疑求知的规律所在,以开阔自己的思路。

4、随意记录异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知识,学生持有意见之处随时记录,或者新的发现也要及时记下,特别是有疑而发的“灵感”,要善于捕捉,以供课后讨论,并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5、某些问题的矫正思路或答案的记录。有些知识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学生极易混淆,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辩错的练习,交待矫正的全过程,拨正思路,学生要及时把矫正的过程记下来,从而进一步明确是非。

总之,做好课堂笔记,对于促进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做好课堂笔记的指导工作。

二、教学的情境创设要积极、新颖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所谓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和教学规律合理的选择情境创设的方式。结合本人的教学过程,认为情境创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就是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潜能的发挥,问题可由教师提出,如提出相反的观点,故意设疑或设置障碍,有意出错,把学生中常见的错误认识提出等;也可以让学生设计问题,让其他同学回答、抢答或咨文自问自答等。

2、通过电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这是生物课保持活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可以使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师声关系有突破性变化,能有效的节约时间,增加教学质量,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引导学生独立地探索和发现,相互讨论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经过长期潜移默化,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讨论创设情境。讨论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组织学生有的方矢的展开定向式讨论;可以紧紧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有争议的问题自由讨论;可以把学生分成几组进行辩论或讨论;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做调研式讨论。在讨论中,讨论的主题要鲜明。学生唱主角,积极思考探究。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有效的控制讨论的内容、方向以及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到有收有放、松而不散。

总之,积极创设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有效手段,如果教学过程不创设良好的氛围,不动之以情,不晓之以理,只满足于在课堂上对知识的讲述,就会堵死教育者通向学生心灵的大门,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好多同学进入中学后对生物的学习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对此教师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针对农村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入手,提高他们的成绩。

1、建立兴趣小组,培养学生能力

我们建立了以学生为主的生物课外兴趣小组,每周集中活动一次,活动分两个阶段。一是开放实验室。大部分同学都能独立完成课本中的有关实验。二是教师利用小组活动时间带领同学到野外去采集了与课堂教学有关的大量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摄影小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制定学习计划,进行针对性辅导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应不失时机的主动接近学生;搞清知识上的差距,帮助其制定学习计划,并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利用课余时间补差纠错,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做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补习和落实,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注意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的各个环节

1、教师在课前备课要真正做到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精选教法,潜心钻研教材。找准每一节课的重点、难点。注意每节课与前后知识的连贯性,精心设计练习题和每堂课的板书设计,在备课中体现出对后进生的转化,分析每一位同学的情况,看他们在本节课中可以回答哪些问题,真正做到顾及全部。

2、上课时要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是针对性的指导。在学生的思维或语言产生障碍时,教师采用精练恰当的语言进行点拨,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使之思维进程加快,语言表达流畅。让学生分组讨论,质疑问难,在讨论中把重点难点解决掉。

3、课后教师要做好每堂课的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常规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每上完一节课,都要把这节课的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教案上,在记录是要把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失误之处以及教学感悟等及时地记录下来,并且要持之以恒,也就要及时、经常、全面的做好课后小结,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五篇:信息技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酶”

信息技术——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酶”

罗玉维河北省霸州市第五中学

摘要: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教学手段与中学生物学教学相结合,通过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协作学习、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能力,使三维目标顺利实现,而且能够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在信息技术的具体运用过程中,要注意适时、适度,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与其它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信息技术的最大功效。

关键词: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教师素质

现代教育的发展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课堂教学。作为完成教学任务重要手段,课堂教学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学的三维目标顺利完成。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依据新的课程标准,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创造出全新的教育时空。从根本上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适应时代的要求,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了。实现了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信息方法与生物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教育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在生物的课堂教学中起到了生物催化剂——“酶”的作用。

作为生物催化剂,“酶”在生化反应中的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点。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它的作用和“酶”有一定的相似性。下面结合本人在近几年的生物教学中的实践,谈谈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与发挥。

一、信息技术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作为21世纪的主导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它所研究的内容从细胞水平深入到分子水平,研究的领域从植物、动物的生命活动涉及到基因工程、生态工程等现代生物科技领

域。有很多内容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中的多媒体进行教学,这些困难不但迎刃而解,而且还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优化了教学程序——变枯燥单一为生动丰富

原有的教学主要以教师的讲、问与学生的听、答为主,有的章节结合板画、挂图、模型等。课堂气氛不仅枯燥无味,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以后,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因为信息技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物过程。把课本中的知识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以不同颜色的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形式进行生动呈现,就能使学生容易地理解复杂抽象的概念和生理过程。例如:在学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这一节时,学生很难理解酶的作用原理与无机催化剂作用原理的区别,我用flash做了一个跳高的动画就解决了。我把酶和无机催化剂比作是两个队的队员,某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比作是跳杆的高度。无机催化剂组的队员跳过这个高度的队员很少,而酶组的队员想办法降低了这个高度,就有很多队员跳过了。这样学生对酶的作用原理有了深刻的理解。

信息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够把知识形象化、趣味化,使学生乐于接受,而且能够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利用多媒体中的图片、视频,让学生去仔细观察、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更好地体现教学的互动性。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是对传统教学的有力补充,通过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教学程序更加完善,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2、优化了教学目标——使三维目标更易实现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通过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使三维目标的实现更加可能。每节课开始,首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三维目标,让学生理解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中的行为动词,了解各层次水平的要求,分清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使探究过程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在师生共同的探究过程中,有一些内容只用语言是无法表达清楚的,有一些实验是受条件限制的,这时信息多媒体就有了它的用武之地。例如,在学习《生物的起源与进化》时,充分运用多媒体展示的超媒体性,可把一个自然界中无法变动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对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无籽西瓜的培育是学生们十分感兴趣的问题,但这个实验中用到的秋水仙素是有毒的,所以用视频演示这个过程,即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没有危险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搜集相关的内容,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或引导学生自主搜集,从而实现学生的情感目标。

3、优化了教师素质——由教育型向教研型发展

信息技术整合于生物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已成为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丰富的硬件条件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物质保证。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利用,科学高效地使用这些教学硬件设施,不断积累素材、不断总结筛选、优化与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首先,教师要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熟练地利用计算机从网络上收集生物资料和素材,能利用ppt、austhorware、flash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用自己精心设计和制作的,反映着自己教学意图、思路和观点的,形象、生动、具体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其次,教师应具有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信息技术在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出现偏差,重点、难点分不清。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同时, 防止学生偏离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有目的、有成效地进行。再次,教师要利用网络资源与同行们多交流、多研究。生物资源非常丰富,如:中华基因网、中国生物论谈、中华生物信息网、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等。生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备课、信息检索、资料收集、问题探讨和学术交流。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课堂教学发挥它的最大优势。

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应用有一定的条件。任何教学手段都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运用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条件限制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恰当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运用信息技术要适时、适度 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为了增加信息量,拓宽知识面,整堂课大量使用多媒体课件,而且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图像信息,过分追求多媒体课堂教学的高密度、大容量、新颖别致,导致学生的创造空间被侵占,想像力和创造力被扼杀,给课堂教学带来了负面影响,达不到三维目标的基本要求。

在学习“生物间的关系”这一节时,生物与生物间关系的图片和录像很多,如果都用多媒体展示的话,需要很长时间。虽然满足了学生的视听需求,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我在教学时,对生物间的关系进行了分类:首先展示互利共生、捕食、寄生和竟争的图片,通过图片理解这4种关系的本质。然后展示几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让学生去分析讨论甄别。这样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运用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同传统的直观教具:标本、模型、挂图、幻灯、录像等相比具有表现力强、交互性好、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在学习《细胞分裂》时,我首先让学生们观察了动物细胞分裂的动画,强调了注意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但让同学复述分裂特点时,表达困难。我又用板书展示了细胞分裂的过程,同时与学生进行语言交流,学生很快理解了细胞分裂的过程。

3、运用信息技术要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的能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生物实验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多媒体模拟实验再好,也只是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它不能解决一切,更不可能越俎代庖。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的会。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如“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无论取材、操作、观察都很方便,让学生分组去做,相互观察细胞的形态结构,用事实来验证知识。即能够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起主导作用。信息技术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生物教学中,只有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使之与其它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优化课堂教学,体现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价值。

下载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问”[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 钟东福 [摘 要] 把握对话的本质特征,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对话。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以及学生与自我的真正......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谈音乐课中的课堂教学艺术 论文摘要: 音乐教育是一种综合的教育,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好的课堂艺术,本文是我在几年中的音乐教育中所体会、观察而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希望能......

    谈课堂教学中个性的张扬

    谈课堂教学中个性的张扬 崆峒区兴合庄小学易金玲 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张扬的呢? 一、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在传统教学的中,老师总是居高临下,课堂要以......

    课堂教学“十问”

    语文教研组学习材料 编者按:有人常批评语文教学是“模模糊糊一大片”,不像别的学科那样“清清楚楚一条线”。这里的“模模糊糊”就是对于“教什么,学什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才算......

    浅谈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问

    浅谈生本教育中课堂教学问题 静乐第三中学校吕小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上的一个经典问题、永恒的话题。课堂教学是实现和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将课堂教......

    生物教学中问学单的作用

    生物教学中问学单的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8-0017-01 随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教师的主体地位逐渐的被削弱,在课堂上真正的学习者是学生,为此清......

    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意义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cn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意义学习作者:吴光明来源:《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7年第06期摘要: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将新旧知识相联系,学习材料与学......

    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让心理健康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到生物课堂中 渠江中学 夏卫华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事《生物学》和各年级的《生命与健康教育》教学。根据对学生的观察与交流深刻的认识到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