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法在数学新教材的应用范文

时间:2019-05-15 15:2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题驱动法在数学新教材的应用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题驱动法在数学新教材的应用范文》。

第一篇:问题驱动法在数学新教材的应用范文

问题驱动法在数学新教材实验中的运用

黄浦学校顾涵明

《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出要充分关注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求知的。数学课程要遵循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合理组织教学内容;要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加强数学学习的活动,提供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二期课改试点教材特别重视从问题出发,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在新教材实践中我尝试和探索“问题驱动法”,精心设计各种数学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

一、问题驱动教学法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问题驱动是指用问题驱动学生学习,驱动学生深入的思考,理解数学的本质。其关键是设计有效的驱动问题,即在特定内容学习之前能够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心向、引起学习欲望或学习进行中能够引起学生深入思考的提问或问题。

以问题为教学的特定载体,以问题解决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早已为许多教育理论家所关注,许多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与问题驱动教学相关的问题: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此外,皮亚杰,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都提出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这些研究都为实际应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提供了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依据。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中问题提出的形式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我们知道数学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就没有数学活动。但问题的提出即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基础,又要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使学生产生很想弄懂但又无法弄懂,很想说清但又无法说清的心理状态。在实践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以下三种问题形式提出问题:

1、从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

信手翻开上教版新教材,可以看到很多题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如六年级第一学期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从比较行星的大小入手。在比的意义中从投篮比赛入手。六年级第二学期中,不等式及其性质从观察交通标志引入,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从鸡兔同笼问题引出。这样的题材选择体现了新课程提出的“有意义的数学应该是现实的”这一理念,同时也启示我们: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我们的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六年

1级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呈现材料的兴趣,选取他们身边熟悉的例子现身说法,不仅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使知识得到较持久的保持,以便深入理解,为进一步建构知识奠定较好的基础。例如:例如在新教材六年级《圆锥的体积》一课我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根据课本的安排较快的进入操作探索阶段,而是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引入课题:圣诞节晚会上顾老师扮成圣诞老人给各小队发糖果,小雯和小林情急之下拿起自己的帽子翻过来做容器为小队领礼物,他们的帽檐等大,可小雯的圣诞帽的高度是小林的3倍,那么他们为小队领的糖果有差异吗?为什么?(假设糖果与糖果之间没有间隙),让学生体会到这一问题有研究的价值。然后在实验验证前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

(1)我们学过那些体积公式?我们是怎样获得这些体积公式的?你认为圆锥的体积与我们学过的哪一个几何体的体积有关系?(2)如果现在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高是3厘米,你会选择哪一个圆柱来验证你的猜想?(教师提供一些圆柱体让学生选择)(3)请通过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

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一课我根据课本的安排设计了这样的引例: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得到直角:他们用13个等距的结把一根绳子分成等长的12段,一个工匠同时握住绳子的第1个结和第13个结,两个助手分别握住第4个结和第8个结,拉紧绳子,就会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其直角在第4个结处。他们真的能够得到直角三角形吗?然后学生提出命题,并对命题加以证明。由于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到生活的。

学生在在教师的精心设计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2、在学生的探索中提出问题

数学知识往往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问题完全可以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提出。例如在《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一课中学生在归纳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后,我适时的提出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吗?由此启发学生猜想。由于问题是在学生探索的的过程中提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提出如果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5,再无其他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我不是把正确的结果直接告诉学生,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自编题目进行验证,学生自编的题目都似乎验证了猜6

想的正确性,此时我再提出15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学生的情绪再次达到了高潮,最终同学归纳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只含有质因数2和

5,再无

其他质因数,那么这个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否则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一课中学生在发现含有45o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割为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而且斜边上的中线长是斜边长的一半,由此引导学生思考“直角三角的中线长一定斜边长的一半吗?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吗?分割而得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呢?”带着猜想和疑问学生开始运用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开始证明猜想的正确性。在学生愤悱之时,教师适时的抛出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在探索中提出的问题不仅仅让学生学习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经历了的解决问题的的一般过程即“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

3、问题从已知数学中提出问题

教师不仅要注重从生活实践中提出问题,更要培养学生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六年级《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一课中,我不是直接提问“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而是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2)你能把3316717、、、、(2)把分数化成小数,其结果425202230下列分数化成小数吗?

有几种情况?(3)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吗?在原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同学们顺利的解决了问题,第三问更为下一环节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特征的探索提供了研究的方向。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问题更多的从已知数学中提出。在《二次根式的乘法和除法》的一课中,我不是直接提问由教材中设计的思考“把代数式2a

3b和6ab中分数线下的式子看作分母,前一个分母是根3b

式,后一个分母是整式,这两个分母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把分母中的3b化为3b?”入手,而是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解下列方程:

(1)2x

2(2)2x2

(3)x2

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如何解决无理数除以无理数呢?怎样使结果的分母不含有无理数呢?是否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解决问题呢?例如在《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课中我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出发设计这样一系列问题:首先“问题重现“:已知:如图,PC⊥OA,PD⊥OB,垂足分别是点C、D,且PC=PD求证: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此问题在角平分线的逆定理学习过程中已经解决)

D

P

O C A

然后是进入“问题探索”阶段:(1)联结OP是否能证明△OCP ≌△ODP呢?

(2)在两个直角三角形中,“边、边、角”对应相等的情况有几种?(3)你能把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用命题的形式来表述吗?(4)证明命题“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是真命题。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养成有条理分析问题和“言必有据”的习惯,而且可以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体验求是、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三、问题驱动法实践后的思考

1、在问题的驱动过程中需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在两年多的实践中我发现在问题驱动教学过程中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索都是合适的。在问题驱动的的实践中从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独立思考为主。合作探索的优点是当遇到挑战性的问题,学生个人自主尝试解决有困难,就会去寻求合作,一起去尝试讨论、质疑、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新课程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延伸。多数学生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采用独立思考还是合作探索形式,教师应与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只有在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才能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教师应当把握好每一节课讨论的契机,在学生愤悱之时引导他们合作,让他们在交流、争论中获得灵感、获得启迪。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引导合作,使学生又迅速又准确地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的任务,让他们体会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在每节课的重要环节,学生对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小有收获时引导他们合作,在合作讨论中让他们感悟到他人的思维模式与方法,不断地吸取,不断地反思,最终为我所用。

2、问题驱动法有利于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

从现在的新教材看,整个教材都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在边款处或在每一章的小结中都会归纳和整理本节或本章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我们知道知识点是数学的外显形式,学生易于发现,而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的内在形式,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数学能力的动力工具。而数学思想方法是贯穿于数学学习的始终的,学生对每一种数学思想方法的领会和掌握都要经过较长时间、不同内容的的学习才能真正达到。而问题驱动的过程正是学生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在体验过程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所在——能有效的解决问题。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经历细致的观察,主动的探索,及时的归纳,不断的反思等一系列的探究过程中,体现数学学习是“经验,活动,思考和再创造”的特点,体验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魅力。

3、问题驱动法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情感和态度包括: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在问题驱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参与热情,采用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积极地参与活动。同时,教师也平等地参与

到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去,并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地进行鼓励、引导和帮助,同学们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竭尽全力地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欲,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评价学生,激励学生的进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评价的作用。

总之,新的课程教学改革,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法,应该认识到各环节都可以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又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关键是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成的、有效的问题中去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会终身学习的一种本领,得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激发学生思考,在一生中受用。

第二篇:任务驱动法在旅游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旅游英语结课论文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院(系、部): 专

业: 学生姓名: 学

号: 指导教师:

工商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

成广须 0814090102 张春梅

2012年10月21日

摘要

旅游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念与此不谋而合。在实际教学中,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课堂,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关键词:旅游英语;英语导游;任务驱动;课堂教学

新形势下,中国的旅游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而与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形成对比的是,导游人员特别是涉外导游人员极度紧缺。目前,许多大中专院校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或旅游英语课程。旅游英语是旅游专业选修课程之一,旨在拓宽学生知识面,使他们对旅游业及相关领域有一定了解,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该课程重点在于锻炼学生语言技能,使学生通过专题的形式了解旅游英语材料的翻译、英语导游服务、国内外民俗文化、自然人文景观等,从地域差异、民族差异、文化差异的角度来透视旅游文化和相关专业知识,突出中国旅游资源的历史和优势,为学生将来从事与旅游相关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对于高校学生,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至关重要。

如何在实际的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任务驱动模式在旅游英语课堂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教授《旅游英语》这门课程时,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入教学中,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就地取材,将中国的风情地貌、旅游状况融入到任务驱动模式教学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1、简单介绍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要求“任务”的目标性和教学情境的创建。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2、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3、基本环节

(1)创设情境: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更加直观和形象化。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2)确定问题(任务):在创设的情境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任务)的解决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探索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3)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 “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4)效果评价: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通过实践发现“任务驱动”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一大败笔。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5]

三、任务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

旅游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英语导游。一名合格的英语导游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要有熟练的业务素质。这里的知识储备包涵两方面,一是指对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概况、旅游景点典故的掌握;二是指流利的英语表述。英语导游在接待外宾时,要充分地将中国文化介绍给外宾,充当好“讲演者”的角色。此外,导游行业属于服务行业,英语导游除了做好文化的传达者以外,还需安排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等活动。在此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情况需应对,导游人员需培养熟练的业务应对素质。旅游英语课堂上,学生的能力培养从这两方面进行。在教学过程中,将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法融入到了导游专业知识和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突出在“练中教,在教中学”。

3.1 导游专业知识培养中的任务驱动(1)素材搜集与主题发言 作为一名英语导游,要有渊博的知识,要努力追求“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境界。根据职能的划分,导游分为全陪、地陪和领队三种岗位。全陪侧重国家、省份概况讲解,地陪侧重景点介绍,而领队侧重出境旅游国、旅游地概况介绍。针对以上三种岗位工作过程中涉及到的专业知识,笔者认为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分配了相关资料收集任务,然后拿到课堂上归纳总结。以河北省的旅游资源为例,笔者给学生分配了以下资料搜集任务:河北省概况、清东陵、西柏坡、山海关的景点介绍。学生在课下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途径寻找关于这几个景点的英文资料。

(2)英语训练与模拟讲解

作为一个英语导游,流利的口语至关重要。在导游英语讲解过程中,涉及到许多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按照导游工作中不同岗位的需求,给学生分配了模拟讲解的任务,鼓励学生多说多练口语。

以Unit13 City Tours 为例,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了银川、泸州、成都、重庆、西安等中国旅游发展比较好的城市。在讲述该单元之前,应该将班级分成若干组,每一组对应一个城市。让学生们课下去搜集该城市的相关资料,比如人文地理,历史,发展现状等,在课上的时候按照课本上的顺序。在讲Listening之前,先让银川组的同学用英语讲述关于银川的资料(也可以做成PPt),然后再按正常顺序讲课。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任务、学习压力(不宜过重)地学习,既拓展了知识面,又相应地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能更充分的达到课程学习的效果。

3.2 导游业务素质培养中的任务驱动 导游工作涉及吃住行、游购娱。导游人员要有熟练的应对带团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问题的业务素质。在课堂上,按照导游服务的流程:机场接待、沿途讲解、行程介绍、酒店入住、景点讲解、机场送别等环节,让学生制定接待计划,并分组模拟演示各个环节。通过该项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实战能力。

(1)接待计划与课堂讨论

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分组完成接待计划。例如,今年是辛亥革命100 周年的纪念,可以给同学们出题目:假定旅行社将接待来武汉参观访问的法籍华人组成的旅游团,请给他们制定一个为期三天的接待计划。在小组任务中,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并通过。最后一个环节的课堂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一一鉴别每种接待计划的合理性。

(2)随机应答与综合素质培养

在实际导游工作中,计划赶不上变化。真正的计划只存在于书中。实际工作中,面临突发状况,我们要有足够的应对能力。比如在去省博的参观途中,遇见堵车该怎么办?有客人对安排的餐不满意,想换餐怎么办?涉及到吃住行、游购娱的各方面问题我们都要了如指掌,这样面对问题时才能不慌不忙地应对。

四、结束语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围绕教学任务,教师尽可能提供真实的情境、典型的案例和海量的信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各种活动,相互交流切磋解决问题实现任务的办法。在教学设计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原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实践来理解接受新知识并建构相关知识。学生在任务型教学课堂中,自始至终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来学习旅游相关知识以及语言表达的情景方式等。在“干”中学,“用”中学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的能力[6]。因此,这种教学方法在应用性实践性强的旅游英语教学中值得推广。

五、参考文献

[1] 黄慧娟,毛亮青.ESP教学方法在高职旅游英语课堂中的应用研究[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马祈春.高职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5).[3] 王方.情景教学法在高职旅游英语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太原大学学报,2011(3).[4] 朱文翠.“任务驱动”——旅游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6).[5] 来自任务驱动教学法百度百科

[6] 夏季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第三篇:任务驱动法在职业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长城铝业公司技工学校

杨颖

450041)

【内容摘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合理运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即有利于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改变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取知识,并把理论知识运用到技能提高、进而培养了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本文结合实践总结出了该教学模式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优势和运用该模式的关键。

【关键词】 任务驱动 职业学校 因材施教

【正文】职业学校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人们一直以来使用的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角,学生围绕着教师的教学思路被动地照葫芦画瓢,没有机会去思考、探索操作的方法,操作中发生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从而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起不到积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内容不断的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我们如果能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能尽量鼓励学生个人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更好的和实践相结合,那么他们会发现的更加多。而“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能让学生在课堂根据任务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他们也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

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

标。它是一种以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加以引导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注重教师教的老套路,而是以完成一个个任务作为驱动来进行教学,完成教学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建构既是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职业学校的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当前知识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教学,就会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很适合。

采用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则更容易完成教学目标,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便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学习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实际生活中所希望实现的功能,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这样,又能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了学习周期。

二、任务的设计

如今,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职业学校的教学中,“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设计、编排非常关键。一般说来,“任务”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任务”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对于新内容或一些有难度的“任务”,教师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给出清晰、详尽的操作步骤,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与他们的实际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而且比较有趣的“任务”时,他们会非常专心致志,乐此不疲。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

掌握知识和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虑“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说来,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最好不要有两个以上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的本意;前后“任务”之间能有一定的联系是比较理想的,但不要强求,否则也会加大难度。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有关的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设计一个统领全局 的“任务”,而是要注意由点到面,逐步介绍各知识点。一开始先让学生有所了解,经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以及相关知识的积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适时地加以概括和总结。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运用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3、“任务”设计要注重渗透方法、培养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面对知识发展的日新月异,教学内容很难超前或与社会同步。学生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与技能,过不了多久往往就会过时。因此,学习过程中在介绍基本概念、原理以及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等相对稳定的内容的同时,应注重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应用知识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常言说“授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只有让学生学会学习,具有选择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终身受益,价值永恒。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法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不应该把方法当作知识向学生灌输。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

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

4、“任务”设计要注意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强调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教师进行“任务”设计时,要注意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立能力。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协作完成。教师可以依照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年龄等特点,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协作学习以小组讨论、协商的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学习群体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学习个体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入,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需注意的问题

1、不能忽略教师的作用

有的教师对“任务驱动”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完成某项具体的程序。要防止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时,忽略了自

身的主导作用,只是简单地下达一个命令就让学生去完成。这样的教学结果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难以收到应有的成效。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应该特别注意三点:

(一)引导学生尽快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

(二)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

(三)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2、避免滥用和泛化“任务驱动”

由于职业学校专业和课程要求不同,学生也存在差异,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应该根据专业要求、课程内容、学生层次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我们看到,教师不再完全是传统课堂的主角,也不再仅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因此要想使“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得好,一方面,教师必须积极进行知识更新,掌握更多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能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能力。除此以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处理的方法。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与总结,旨在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方式,切实提高职业学校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平.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初探.信息技术教研网 2.薛维明,王振灿,金健舟.中学计算机教学法 [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

3.杨威,史春秀,巩进生,王云.信息技术教学导论[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第2版

第四篇:问题引导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引导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教师要注意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问题 引导 教学 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5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直接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在学习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很多学生,由于其本身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再加上数学教学本身严谨的推理思维性质,往往给学生造成一种枯燥乏味的错误认识,许多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如果能让抽象的数学不再枯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真正认识到数学并非神话,她就植根在我们的周围与生活中,真切体会到数学是丰富的,生动的也是有趣的,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不会把学习数学当作一种负担,反而会当作一种求知上的享受。

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技能之一的新课导入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渲染气氛、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疑激趣,能促成学生的情绪高涨,步入智力振奋的状态,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很特别的教学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思想方法的初步认知。这个初步认知对每个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刚开始的数学知识,有些可以比较容易地从实际生活中获得,有些却需要加入一些分析思考,而这些分析与思考有的时候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要注意用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进行引导。这些引导,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理解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我们将通过两则教学案例的分析来体会如何进行问题引导。

案例一 分数的?算

在小学数学中,分数的运算教学是一个有难点的课题。

首先,对于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运算,学生们稍加练习基本上是可以掌握的。到了异分母部分,出问题的地方就会多起来。究其原因,实际上是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规则简单,容易记忆和操作,而以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则要麻烦些。问题的实质在于学生们没有真正理解分数以及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的意义。

此时,教师应当用一些问题来引领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问一个简单的问题:回忆一下,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理解为是3个的和。

教师再问:加上为什么是呢?我们想一下,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不是5个苹果吗?我们这里的“苹果”是什么?

学生们会回答:是。

教师可以接着说:我们现在不把它叫苹果了,把它看做一个“基本单位”好了。当我们把看做一个基本单位时,加上就是3个基本单位加上2个基本单位,一共就是5个基本单位。5个基本单位就是。

所以我们才总结出了 “同分母的分数相加,为什么要分母不变,分子相加”这样的运算规则。

接下来,教师可以提问,和怎么理解呢?

学生们此时会回答,是3个的和,是2个的和。

教师问,怎样加在一起呢?

学生们稍停片刻,便会回答:“老师,这里出现了两个‘基本单位’啊,不知道这种情况怎么算。”

教师问,那么,什么情况下大家就会计算呢?

学生们会回答:“老师,‘基本单位相同时’我们就会计算。”

教师问,我们要计算与的和,是不是只要把它们化成“具有同一个基本单位的”分数就可以了,怎么做到这一点呢?

此时,学生们就自然地进入到“将与化为具有同分母的分数”这一个过程中。

这个过程完成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述做法,加以总结,这就是“以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后加减”的计算规则。

经历这个过程的好处是,学生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数学思考和研究之中,他们认为,这些计算规则是自己“发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数学教学的“再创造”过程。

案例二 解方程

小学数学近年来的重要变化是引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这一教学内容,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过去使用的小学算术方法经常要用“逆向思维”手段,而方程使用的方法可以看做使用“正向思维”。

但时,如果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与学生一起分析解方程的内在机理,只是让学生记忆和应用几个规则,效果不会很理想。

我们举一个例子:解方程3x+5=11。

如果学生们只注意具体的方法,移项,合并同类项等,似乎学数学就得记这些规则,否则就无从下手了。如果这样,那就很糟糕。

其实,我们应运用学生们在小学阶段学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来进行类比启发。

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问:一个数加上5等于11,求这个数,用什么方法?怎么算?

学生们会回答:用减法,用 11 减去5 就是结果!

问:那么,3x+5=11,求这个3x,用什么方法?怎么算?

学生们会回答:用减法,用 11 减去5 就是这个3x,它等于6。

于是,学生们就明白了,移项就是在代数运算中做减法的另一种说法。

下一步怎么做呢?受刚才思维活动过程的启发,他们就会兴奋地说:

一个数x乘以3得6,求这个数,用除法,用3除以6。

这就是代数运算中的“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的系数”。

这样,学生们能体会到数学中的运算方法是在不断得到启发的过程中加以提升的,学习数学就应当对其中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加以领悟,而不是靠背诵一些法则进行。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看似简单,但具有许多奥妙之处的,也是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研究并加以改进。

总之,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情的内因和原动力,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是教师在进行教法改革时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件事情。问题引导法就是小学数学教学技能之一。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尤为重视问题引导法的有效运用,提高教学效果。很多学生由于数学基础相对薄弱以及方方面面的原因,对数学的兴趣在逐渐的减淡。数学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不仅关系到各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习掌握这门重要的课程,是教师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刻苦专研,吃透教材,挖掘每一节的切入点,采取有效方法引导学生的兴趣,使数学课生动、有趣,易于掌握。

第五篇:“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吴旭东

1、柳炳祥

2、王谢玮1

(1.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 333000;2.景德镇陶瓷学院,景德镇

333000)[摘要]: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将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应用于计算机教学过程当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高职教育注重动手能力培养的要求。

[关键字]: 任务驱动法;计算机;学生;教师;任务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一方面社会上需要大量掌握计算机知识,能够将计算机应用于工作领域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计算机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专业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老师讲课演示,学生听讲的方法进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丧失去了兴趣。学生在计算机机房上机操作时漫无目的,有些学生甚至坐在计算机面前无所事事,他们经常抱怨,不知道自己要做点什么,等等,上机效果不佳。根据以上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任务驱动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任务驱动法教学的概念

“任务驱动法”通俗的说就是首先提出一个明确的要在计算机上完成的“任务”,在紧紧围绕这一特定的目标,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操作方法,这样做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兴趣。一个“任务”完成了,一个目标达到了,会产生新的“任务”,新的目标。随着一个个任务的完成,学生们将逐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而且会不断地体会到使用计算机的乐趣。让学生在学习课程完毕后有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任务驱动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为我们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逐步求精的学习途径,便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

二、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实施

“任务驱动法”教学就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的。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任务驱动法”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任务三者积极的互动。根据多年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特点,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特点,对任务驱动法教学的程序设计如下。2.1 创设情景

在计算机理论教学课程开始,针对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及任务,让学生们思考一下。让后他们带着问题来上课,引导他们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联想、判断,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例如: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第一章,介绍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时。我们创设了,某某学生是大一的新生,想买一台计算机这样一个情景。他来到电脑城,购买计算机就必须事先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各部件的功能和价格等。学生们就会带着这个任务去学习计算机。这样把纷繁复杂,枯燥无味的计算机硬件知识化整为零,把它当成平时购买的一件商品来了解。这样学生们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到了许多计算机知识。2.2 布置任务及上机完成任务

教师将要完成的任务呈现给学生看,学生看到作品后,会这样的思考,如果能完成的话那该多好,主观上迫切需要完成任务。这样,学生们明确要完成的学习任务,通过对任务了解,老师的课堂讲解,明确任务大体涉及到哪些旧知识,哪些新知识等,课后花时间准备素材。在上机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所提出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与同伴的合作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布置学生上机“任务”。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根据学习内容、上机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本节上机任务,目标任务的明确对于今后的学习与任务的最终完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互动,把所要学习的知识巧妙地隐含在一个个任务当中,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达到理解学科知识、掌握技能的目的。设计精巧的“任务”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 2 知欲,在融洽与和谐的情境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任务设计上多多考虑。一般说来,我们设计“任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全面了解对象。不同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在进行“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点,任务不易过难,或过于容易。任务过难导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丧失极大的信心。任务过于容易,使绝大多数学生,花少量的时间就能轻松的完成,这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极易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不愿意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因此,我们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任务分配。

例如在进行Word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增加了“如何通过Word排版制作团委报纸”、“如何通过Word制作个人简历、自我评价、推荐表”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让他们实际制作了,并且公开评比打分,这样极大的鼓励了学生们的实际操作兴趣。课后的附加作业题目为“Word产品说明书”,布置给公开评比分数高的同学,让他们通过思考,来完成一个特定产品的说明书排版。其他同学可以参与,不用独立完成。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不需要一定完成,没有压力就试一试。经过实践,有些基础薄弱的学生完成的也还不错。

(2)“任务”设计要注意分散重点、难点。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任务”设计时要考任务”的大小、知识点的含量、前后的联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一般来说,每个“任务”中涉及的知识点不宜过多或过少,最好有两个左右的重点、难点,过多会增加学生学习的难度,任务的规模宜小不宜大,规模过大,会偏离任务驱动教学本意,且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即使完成也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话严重的挫伤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Excel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教师增加了“员工工资统计表”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对公式综合应用中详细讲解了“九九乘法表”的知识点和详细的制作过程。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布置了通过“Excel制作本班学生综合成绩表”等练习项目。

(3)任务的实践性要强。通常,我们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后,最关键的是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尽可能地设计一些通过上机 3 操作完教学任务的案例。

例如:在进行PowerPoint基本技巧的讲解之后,我们增加了 “计算机硬件介绍课件”等等小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外扩展环节里,布置了通过PowerPoint制作“我的家乡为主题的多媒体课件”、“计算机应用基础多媒体课件”等练习项目。2.3 完成任务

学生对新知识有一定了解之后,根据事先呈现的任务,我们教师可以不急于去讲解应该怎么做,或立即让学生自己去做,试着请几个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演示,然后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们逐步理清问题,利用本课程的知识,去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线索,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是一个帮助者和指导者,要注意观察、发现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多给学生帮助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大胆地去完成任务。

三、善于归纳总结

由于“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采用的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分配的一些具体任务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的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学生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在完成任务后,我们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建议在每堂课的开始复习总结上节课程的内容,课堂结束前归纳这堂课的重难点知识。帮助学生们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把零散的知识纳入到结构化、网络化和系统化。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综合应用。

总之,在计算机应用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法”教学,把封闭式的教学变成了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开放式教学,每个学生的个性因此得到自由的释放,也使因材施教真正落到实处,让每个学习者将学习当作一种终身享受。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 徐联华,周建华,匡晓红.任务驱动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高教论坛,2006 [3] 李翠白,李芒.基于计算机的教学设计“任务驱动”学习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9-12.[4] 钟柏昌.任务驱动教学的反思与重塑:[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5] 杨桦,杨小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计算机教育,2009.[6] 毛春红.任务驱动法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35

江西省景德镇市新厂西路486号 333000 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 姓名:吴旭东 手机: *** 办公室电话: 0798-8416671 电子邮箱: wxd20077@126.com QQ: 316168349:

下载问题驱动法在数学新教材的应用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题驱动法在数学新教材的应用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中的应用 高忠义 安徽省宿城一中 摘要 本文主要是谈一下任务驱动法、分组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不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分组设计不......

    基于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任务驱动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 阜宁职教中心:张玲玲 [摘要]:在中职《PHOTOSHOP CS2图像处理》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分解为若干个可操作的任务,在任务的......

    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吉水三中 陈彬 [摘要] 本文论述的是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如何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方式进行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

    比喻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比喻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比喻;应用;生活实 际;理解;记忆;激励;自信【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2―010......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论任务驱动法在初三数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下,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极力寻找一些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而对于初三学生来讲,一个合适的教学方法......

    构造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构造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1220510062吕彬摘 要:构造是在数学的学习里是最重要的思想方法之一,它能够简化其运算量,探求最优解法,充分发挥创造性,加强数学与其他学科知识间的......

    宁夏教师资格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大全5篇)

    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 宁夏教师资格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应用 来源:宁夏教师考试网 时间:2014-03-12 15:19:16 欢迎来到宁夏教师招聘网,中公宁夏教师考试网是中国教师......

    “任务驱动法”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共5篇)

    “任务驱动法”在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 要 本文针对网络营销课程教学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弊端,探讨了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网络营销课程教学中的方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