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时间:2019-05-15 15:26: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第一篇: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

作者姓名:袁丽玲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山市古镇镇曹三小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变得越来越快速、高效。微博、微信、微电影、微杂志等的“微软件”似乎向人们宣告,世界已经进入一个崭新的“微时代”。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将微课程有效地应用在语文教学中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发展趋势。本文从碎片时间学语文,识字教学易理解;创设情境助教学,积累知识打基础等四个方面结合实例进行初探。

[关键词]:微课程语文学习识字教学创设情境

微课程与语文学科整合,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语文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语文课程的目标。如何更有效地应用微课程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和教学过程,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必要前提,学生可借助微课程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新知的学习或者对已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补漏,从而实现个性化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巧用微课程,碎片时间学语文

所谓的碎片时间,即指日常工作、学习之余闲散的,零碎的时间,这些时间不是很长,如等车、排队、等人等情况所用的时间,而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而言,碎片时间譬如课间,午饭后,午休后以及等

家长来学校接孩子放学回家等所用的时间,这些时间不适宜做比较有深度的事情,在这短短的几分、十几分或几十分的时间里面,看起来并不起眼,就像玻璃碎片一样,很难被利用起来,也往往被人们毫不在乎地忽略过去。事实上,时间碎片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断积累起来,其总和将是相当可观的,到底该如何利用呢,微课程的出现,使空白的碎片时间里加进了充实的内容。例如,笔者所在学校中午学生都会留在学校饭堂就餐,餐后大约有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供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大多数学生都在聊天、玩耍中度过,为此,笔者将学生组织起来,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注意力保持时间短的特点,给学生欣赏各种类型的微课程,如针对学生有时会标错声调的特点,播放了“《小学汉语拼音标调歌》”的微课,此微课时间虽然只有短短四分多钟,但制作精美、生动,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充分利用碎片时间,使学生熟练掌握给汉语拼音标声调的规律,记熟小学汉语拼音标调歌,为熟练应用普通话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如学习了《认识菜园里的字》后,利用放学时间等家长来接学生回家的几分钟时间里,播放了陈艳老师制作的《认识菜园里的字》微课,通过图片的色彩和日常生活中,认识菜园里蔬菜的名称,从短短的时间里加深对汉字的认读,并巩固学习书写“心”字。如今全民进入信息时代,新时代的大部分家长都拥有智能手机,为了更好的将家里、社会的碎片时间利用起来,笔者将好的微课视频上传到班级Q群,引导孩子在家或出外时,利用等车或等餐时间,由原来学生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改为观看微课视频,只要几分钟,结合自己个性化学习方案,简单高效的学习一些基

础知识,达成最好的学习模式。

二、巧用微课程,识字教学易理解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微课程,激发了学生潜在的识字欲望,选择自己熟悉并且喜欢的方法识字、记字,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生字教学时,播放通过图文对比认识“鸟”和“乌”两个生字(减一笔),通过熟字加偏旁学习“鸦”,通过找规律换偏旁并且结合字义识记“喝”和“渴”,从中归纳三种识字方法:减一笔、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有如在教学形近字的辨析时,通过播放微课给“直”加单人旁、木字旁,变成龙值日的值和植树的植,给“是”字加上提手旁和页字变成了提问的题和问题的题,并通过练习选出句子中正确的字从而加深学生对上述几个形近字的认识和巩固。生动的演示,有趣的练习,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了字与字之间美妙的联系,使简单、枯燥的识字教学和生动鲜明的语言环境统一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去探究充满乐趣的文字世界。

三、巧用微课程,创设情境助教学

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并产生共鸣,从而进入教学情境当中,如一年级下册识字课的后面,以学习伙伴的口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春天,感受春天:“你听到春天的声音了吗?你看见春天的色彩了吗?快来画一画美丽的春天,快去找一找春天在哪里。”在本单元的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找春天,画春天;在“语文园地”的交流活动中,学生讲春天,唱春天。春天的景物,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虽不陌生,但由于他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有限,所以学习起来,不能准确抓住寓于课本乃至自然中的核心内容。为了弥补这一缺憾,笔者播放了廖琳琳老师的微课视频《触摸春天》,欢快优美的乐曲,耳熟能详的词语,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儿童化的语言精炼地概括了春天事物的特征,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不但发展了思维能力,而且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智慧的启迪。例如在学习《荷叶圆圆》时,笔者利用微课程,播放了荷叶圆圆朗诵文章,并配上图画及音乐,一下子让孩子们进入了学习情境当中,有力地促进了孩子对文本的理解。而这节课因为有了微课程作铺垫,孩子们学得相当好。

四、善用微课程,积累知识打基础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没有捷径可行的,需要不断的深入和积累,贵在坚持,一口吃不成一个大胖子,只有一步一个脚印地循序渐进,才能厚积薄发;而短小精悍的微课程的出现,为学生积累基础知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微课视频本身就是围绕一个知识点、一个案例或一个例题来展开学习的。如为了让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并活用的、地、得的用法,笔者借用了陆欢弟老师制作的微课程,向学生展示了的、地、得的用法,通过口诀、例子及练习进行加强与巩固,学生掌

握得很好,为以后在写作文过程中用准确的、地、得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针对低年级的小学生讲授标点符号的用法有些抽象,笔者又播放孙丽伟老师的微课趣味标点,此微课将句号逗号问号感叹号拟人化,从他们的自我介绍里总结出标点符号的用法,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并辅以习题进行巩固练习,最后用一个故事强调标点的重要性,把学生们带入标点王国,体会标点的奇妙和趣味性,为学生以后学习标点打开了一扇门。

以上所谈,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想法和肤浅体会,微课的出现,确实为教学注入一股新鲜的活力,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我们做教师的要善于搭建平台,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课不仅会成为学校教育重要资源,也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实践、发展,都带来重要的、积极的意义。参考文献:

【1】焦建利 :<<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

第二篇:《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微课程的应用实践与思考》标准化测试题

1.班级授课制产生的原因是: *

 A 班级授课制的高效率和规模化特点能够满足工业时代对大量人才的需求

 B 因材施教的需要

 C 孩子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正确!D 孩子探究性学习的需要

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

A 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学生相互激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B 班级授课制大大加强了学校工作的计划性和实际社会效益,使更多人接受教育;

C 便于教师管理

正确!D 便于因材施教

3.从“我们不需要工人有什么头脑,我们只要求他们听话,把我们指令的工作尽快地干好。”以及“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是原材料,教师是加工者,学校是加工厂”等话语中可以发现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

A 它只注重学习过程的第一步--“信息传递”,但他们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

(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

B 学生被统一对待(都被放在一起,同一个学习计划,同一种学习方法,同一个学习曲

线),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C 学生出于被动状态,缺乏创造性和个性化

正确!D 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4.你认为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有什么不同 *

A 对于翻转课堂来说,知识传授在课堂外,内化吸收在课堂内;而传统课堂则相反

B 翻转课堂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选择学生学习薄弱和易错点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

解;传统课堂则是教师根据课程大纲和教学目标进行讲解

C 翻转课堂可以使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激发学生积极性;传统课堂上

学生交流学习情况和发表学习心得的机会很少

D 翻转课堂需要教师了解学生预学习情况,同时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的学生敢于积极发

言的课堂环境;传统课堂则需要教师讲解清晰流畅

正确!

5.本系列微视频中,主讲教师总结出来的可汗学院的讲课特点有 *

A 讲解像兄长

B 教师不出镜

C 内容为核心

正确!D 视频短而精

6.本系列微视频中,主讲教师第二次提出的三个微视频的要求是 *

A 激发学生兴趣,视频要有故事有情节

B 追求简约,把一个知识点讲深讲透

C 形成个人风格

正确!D 以上皆不是

7.真正做得好的微视频要达到 *

 A 知识与技能之获得

 B 过程与方法之掌握

 C 情感态度价值观之共鸣

正确!D 以上三者的结合8.翻转课堂的主要特点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此说法是否正确? *

 A 是

正确!B 否

9.上海市北海中学数学四驱学习模式(翻转课堂的模式之一)的顺序是()1主题探究 2预学习交流 3即时监测 4自主学习*

 A 123

4 B 421

3 C 341

2

正确!D 2413

10.下面描述的是网络学习的平台提供的服务,其中普陀J课堂可以实现的有 *

A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问、讨论

B 教师回答学生疑问,并可以添加疑难问题、易错点、重难点等

C 学生学习完成后可以得到自己学习情况的反馈、可以看到推送给自己的练习题和将要

学习的后续内容

D 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可视化图表,了解到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

全班的易错点,教学可以更有针对性。

正确!

第三篇: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高职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摘要: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建筑力学》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职业技术课,是学习后继职业技术课程和从事技术工作的重要基础。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教学实践经验等,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考核环节、师生交流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

关键词:教学改革、教学理念、教学模式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有其鲜明的特点。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其中重点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高职教育要求、学生素质特点以及笔者从事高职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对《建筑力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1]

我国高职教育近年来才大力发展,高职院校大部分由中专院校升格而来,教师一般来自中专院校或本科院校或研究型院校。高职教育有别于中职教育和本科教育,中职教育理念和本科教育理念都不能很好的适应高职教育,因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职教育发展规律,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着以人为本的绿色教育理念,为了适应高职教育特点,我一方面经常参阅相关资料、信息,学习高职教育文件,高职教育教学论文,不断学习高职教育理念;另一方面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和学院督导交流思想,听取合理建议。在讲授《建筑力学》时,由重视知识体系本身的完整性转变重视知识的实用性;由单纯理论讲解转变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不仅仅面对课本,有时还面对的施工现场、教学模型等;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师生交流、讨论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单一以分数来评定学习效果的结果性考核转变为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考试等方面的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全过程考核。高职教育理念逐渐清晰,教育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效果的提高。

2、优化教学内容

《建筑力学》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职业基础课程,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整合了《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部分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对建筑工程结构问题的简化能力,一定的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是学习有关职业技术课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由于它以物理学、数学为基础,知识点多,难度大,并且高职教育要求减少理论课时,学生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甚至还有些同学在高中学习文科),因此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对于后续的职业技术课程以及在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暂时用不上的知识点不在课堂上讲授,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可以通过自学方式去拓展视野;对于难懂的知识点注重实践应用而弱化理论推导;对于在教材中整合不当的问题进行修正。对于重要的知识点必须讲透,不能完全受课时的限制。比如平衡条件、内力,是强度计算十分重要的基础,并且对于不同的计算结构简图,表现形式又不相同,初学时很容易迷惑。因此在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安排课时。

总之,讲授的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让学生感觉它有用,而不是难,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为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进教学模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

受,很少能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在这种单一的模式下很容易疲劳,养成依赖性,思维懒惰、僵化[2]。而高职教育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相应的教学模式也应转变为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启发、引导、讨论、自我发现下掌握知识。

4、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授课时,不能单一采用课堂讲授法,而要积极采用更适合学生积极参与的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等[3],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挂图、构件模型来演示结构或构件的受力和变形。

5、抓好课程考核环节[4]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客观的考核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采用综合考虑学习态度、回答问题、纪律性、作业表现、考试成绩,重能力和素质的全过程考核[3]。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包括学习态度、出勤率、回答问题、作业和小测试等方面,分别占有一定的权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主要让学生对阶段性学习进行检测,发现学习中的问题,为以后继续学习找准努力的方向;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判断题、填空题、作图题、简答题、计算题,题型丰富多样,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掌握程度,力学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等。

6、加强师生交流

我在教学过程中也十分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情况,乐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以及自身授课中存在的不足。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安排授课形式、方法和手段等,力争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以后的职业技术课程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高职教育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

[1] 丁晓玲 曾桂香.高职《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学术论文集,2006

[2] 张亚芳 禹奇才.建筑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改革刍议.广州大学学报,2002(3)

[3] 张立柱 关于《建筑力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辽宁师专学报,2005(1)

[4] 罗银燕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科技信息,2006(5)

第四篇:力学与实践的作业

关于能源动力学专业特色与优势 的报告

一、能源动力学的简介:能源动力学科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学科,它包括技术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到多学科领域的知识,以热能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就涉及到以下各学科:热学学科;力学学科;机械制造学科;自动控制及计算机学科;水力发电学科;化学学科。为适应排各个有关学科的知识。了机械与热流科学外还包括信息控制,生物力学,交叉特性密切相关的。

1、我国能源动力学专业的形成我国能源动力类专业形成于时,当时设在机械系中的动力组就单独成立了动力机械系。轮机、内燃机等专业,以后又先后办起制冷专业与风机专业,制冷专业又细分出压缩机、制冷及低温专业。在立了工程热物理专业。这样,能源动力学科中的专业就先后包括有锅炉、涡轮机、电厂热能、风机、压缩机、制冷、低温、内燃机、工程热物理,水力机械以及核能工程等11个专业,形成了明显的以产品带教学的基本格局。

目前,全国有术专业(其中

2、能源动力学科发展的必要性以及现状能源动力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与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及多个领域高新技术的集成产业,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个方面改革的深化发展,包括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机制的转换、加入并考虑到我国核科技工业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114.8亿吨标准煤,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总量虽大,但人口过多,人均能耗水平很低(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差10个百分点,21世纪初我国能源学科发展的需要,应当在各专业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安

1005所高校设有核工程专业)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20世纪50年代末又创办了核能专业,在六七十年代有些学校先后设在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极其重要的WTO“十一五”以及到;(2)能源效率低:我国能源效率约为之所以专业的研究范围如此之宽 MEMS等),也是与本专业的多学科

50年代。以交通大学为例,50

20所高校设有核工程或核技

2020年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任务,(1)人均能耗低:我国一次能源消费量为30%以上;((除1952年院系调整同时也是涉我国能源31.4%,与先进国家3)人均能源资源不足:

美国设有机械系的各高等院校,年代初期只有锅炉、汽余所高校设有能源动力类专业,近。后面临的挑战,以及能源动力领域技术的发展,世纪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挑战是:中国拥有居世界第一位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的煤炭探明储量,石油探明采储量居第11位。但中国人口众多,我国煤炭人均探明储量是世界人均值208吨的70%,石油人均探明储量为世界人均数的11%,天然气为世界人均数的4%;即使水能资源,按人均数也低于世界人均值;(4)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需要调整:我国高度依赖煤炭的消费,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75%,过多地使用煤炭必然会带来效率低、效率差、环境污染严重的后果。

能源动力及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头等重大的社会问题,我国能源工业面临着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压力。能源资源的国际间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更加迫切、更具重大意义。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的能源资源是有限的,我国现有能源开发利用程度与效率很低,在清洁能源开发、能源综合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领域内未来能源发展中,如何充分利用天然气、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加快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推广应用洁净煤技术,逐步降低用于终端消费煤炭的比重,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将是“十五”以及中长期能源发展面临的重要选择。

特别地,我国核科技工业是国家的战略行业。完善的核科技工业体系是确立一个国家核大国地位的基本条件。分,是国家政治、国防安全的重要保障和外交利益所在,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核军工、核能、核燃料和核应用技术产业,是我国核科技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与此相适应,如何培养适应每个大学相关专业以及每位从事能源动力类专业教育的工作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主要特色1.与环境问题的密切相关性

常规化石能源的使用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的使用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目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仍在整个能源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且估计在今后几十年规化石能源主要直接应用于火力发电,这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的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水污染和热污染等。据最近的报载,当前我国每年火力发电的煤炭耗量超过排放量的35%。其中,微细粒子(小于市大气质量和能见度的主要因数,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能源动力生产过程中的这些环境问题必须进行妥善处理和控制,实现其环境友好化,才能保证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能源动力技术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有相应的体现。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浙江大学已经将原来的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改名为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专业。述火力发电那样的问题,但有其独特的问题,如辐射防护与保健、核废料的处置与处理等均与环境保护有关。迫于环境方面对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巨大压力,作为常规能源

它既是国家战略威慑力量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组成部21世纪社会需要的能源动力类以及核相关专业的人才,的时间内这一局面还不会改变。这些常8亿吨,电厂的烟尘排放量约为10微米)排放量超过是

而常规化石能源350万吨,占全国烟尘250万吨,是影响大城核能发电虽然没有上的水能由于具有清洁与可再生的特点,其开发与利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在我国能源发展战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不同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性

类似地,核科学与技术类专业不但要以传统的热、力、机械、强/弱电等为专业基础,还与新兴的信息、生命、生物以及能源等相互交叉。

3.对国家政策法规及发展计划的依赖性

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国家的发展政策。最典型的是核工程专业。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家在核能发电上没有投资新建项目,使得我国各高校的有关核能发电方向的教师都一度没有足够的学生,有的甚至准备转业。以后国家开始大力发展核电,情况就有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需要核能专业毕业生的数目超过了可分配毕业生的人数。

4.基础知识的广泛适用性

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节能的知识不仅能源动力学科的学生应当掌握,也是几乎所有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内容。这就要求不仅要做好本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且也应当承担起向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进行节能技术教学的任务。

5.专业方向的对口性

目前,我国能源动力学科的不同专业方向服务于不同的工程技术领域,还多少带有产品专业的烙印。不仅在冷的方向与热的方向中,主导专业的工作机械与系统差别巨大(例如制冷机与发电厂),就是在同一个专业方向,例如热方向中,锅炉与 汽轮机就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旨在以零距离模式培养学生的专业与学校,密切关注当前经济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需要,使得学生能到对口的专业单位工作,及时充分发挥其专业特长,具有重要意义。在每年的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也遇到类似的问题:一些专业工厂希望能找到进厂后能立即从事本专业具体技术工作的学生,而目前宽口径的培养方式不能满足这些单位的需要。所以,急需解决以能源动力类宽口径专业人才培养与目前能源动力类大部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强调专门化要求之间的矛盾。

以上这些特点是能源动力学科专业确定发展战略时必须予以充分关注的。

第五篇: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化学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新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对高一化学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总结

启秀中学高二化学备课组

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很大的冲击,也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一学年的新课程改革实验交织着得失成败,日夜奋战在课改第一线的我们也有不少心得体会。围绕新教材、课堂教学等方面对高一教学进行了反思与总结,现汇报如下:

一、关于教材

优点:

1.教材理念新, 整体思路很好, 增加了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科学探究,资料卡片,学与问、思考与交流,实践活动等栏目,用问题把丰富的材料串联起来,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探索意识。

2.教材编写结构新颖,内容紧扣时代脉络,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深切地感觉到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及对自己将来的作用,明确化学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的引导有积极的作用。

3.对知识的掌握由以前的重结论到重过程和方法、重科学素养的提高、重态度情感、重学科的现实应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重基础知识的建构,不再片面强调知识体系的完整。如有机知识体系: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醛-羧酸-酯,现教材:只介绍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来自煤和石油的两种基本的化工原料乙烯和苯,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和乙酸。

4.体系构建人性化、素材选取生活化、语言文字通俗化、版式设计美观化。制版、内容、图片能吸引学生。如科学家的肖像、实物图、实验装置图、反应(或工作)原理图如火电站工作原理示意图、产品介绍和用途示意图、新科技新技术如C-14射线测定的装置图等等。

5.新教材的一大亮点是在课后给思考、运用、探究、拓展性的问题,在明确探究目标的前提下提出实践活动的建议。在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一个拓展、延伸的平台,使学生在掌握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深入思考,这就使得课程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开放度,是以往教材所不能比的。如计划建一座大桥,并研究防止钢桥生锈的方法。三个选择:a.涂上油漆 b.使用镀铬的钢 c.使用不锈钢。

问题:

1.一个模块的量太大,教材知识点太多,每个课时的内容也安排得太多,以至无法正常完成。如必修(一)、必修(二)模块包括的知识是原高

一、高二的全部内容,必须在一个半学期内完成。

2.教学课时紧张。对于新课标精神的贯彻、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实现都是十分不利的。新教材中大量材料、名词、理论观点都是教师以往教学没有接触到的,需要为他们补充知识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如选修(三)物质的结构教材中杂化轨道等理论和晶体结构密堆积和非密堆积等知识。

3.部分教学材料的典型性不强,教材中有些内容虽寓意深但显得不简洁,有的选材不太好。如选修(一)化学与生活教材中探索生活材料等知识。汽车的配件如电线芯、外壳、灯丝、发电机、排气管所用的是什么金属或合金? 4.教材中体系不是很完备,前后知识点间逻辑关系不是很好。化学教学中出现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但数学没学的现象,急需加强学科整合。如有机物、晶体结构等用到数学立体几何知识,但数学没学这部分的几何知识。

5.不配套:课本所述的知识比较基础,但课后的题目有的较少,教材中所配习题的题量还应大一些,以便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把高考原题照搬过来,对刚刚学习基础知识的学生来讲,其难度定是过大了,有的将以前的旧题、高考题等不管进度地拿来,难度大,对学生的适用性不好,不利于基础知识的掌握。

6.探究课的教学模式还应不断探索。探究课在以往教材中没有出现过,“怎么上?怎样上好?”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功范例,完全靠教师摸索,有一定的难度,今后应加强交流,相 互学习借鉴,实现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7.新教材的推出可能是时间太仓促缘故,有些地方出现了知识差错,勘误应及时更正。

二、关于课堂教学 优点:

1.新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即学习的主要目的不再是仅传授给学生结论性的东西,而是教给一些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2.现在的课堂上,学生思维灵活了,发言踊跃了,学习气氛比以前活跃。老师的少讲精讲,带来的是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3.新课标赋予老师较大的教学自主权,也给予学生更大的主动学习空间,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双向互动有利于改变过去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

4.新课程教学的四点转变(1)以学生为本,以能力为中心,以活动为重点。(2)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师生合作。(3)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实验增多。(4)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更多的问题走。

5.新课程下的备课改革:改变过去的单人单学科孤军奋斗的局面,让教师合作,集体研究,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才智,加以优化整合,并在课堂中实践操作,予以完善修补,反思总结,最终形成共性与个性有机结合的详案。

实施办法:

1.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注重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利用假期安排高一教师参加了省、市新课程的培训,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研讨,使教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在思想和理念上做好迎接新课程改革挑战的准备。学校为了便于高一年级更好地实施新教材还专门给我们高一年级组配备了电脑、便于我们集体备课和查阅资料。

2.我们高一备课组化学教师采用集体备课形式,同备同讲同一节课。用新课程理念共同商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高一年级一共有十八个班,六位化学教师,先由每位教师把下周的课各备出一节,在备课过程中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几方面展开,然后在每周五集体备课时间先由备课人进行说课,然后大家共同钻研教材、研讨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措施。备课人综合大家的意见修改教案,并打印出六份,每位教师一份。及时把上课中的得失反馈给大家,修改教案并写出教后记。在下次集体备课时先对本周所讲内容修改教案,然后再进行下周课的说课。

3.我们备课组年青教师比较多,为了能跟上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我们高一化学组教师每周安排一节课、利用集体教研时间大家进行说课、评课。从中发现问题、优化教学,共同提高。我们还利用教研时间进行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为了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还进行了一些课题实验,如江琪上了一节《金属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探究课、施维上了一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网络课、凌晨上了一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课,三位教师上的课受到了听课教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教学中的经验:

1.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贴近高一学生的现实生活。传统教材的最大的弊端,就是过分注重知识的严密性、逻辑性。因而在内容的选择上,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忽视与生活的联系,因而显得比较枯燥,缺乏生动。而新教材比较注重新知识从现实生活中引入,将知识以情景教学的教学形式出现。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展现在他们眼前,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并不陌生,就在自已的身边。如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带来大量的实物,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亲自动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既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又发展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与相互合作的意识。

2.注重学生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化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而低年级学生主要特点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新课程要求我们提供给学生充分学习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认识化学,解决问题,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中发现解法的多样性,而不拘泥于单一的方法。

3.课堂开放,给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给学生大胆发言的机会和勇气,使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表达自已的想法。课堂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捕捉学生创造的火花,实现新教材中的“活”。在课堂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新知识。

4.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鼓励学生完整地说出自已的意见和建议。学生的思想能上升到语言的高度,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很帮助。还经常选取一些课例,跟学生一块策划、设计教学过程,并鼓励学生当小老师,勇敢地走上讲台讲课。

5.用好书中的开放题。在教材中有大量的开放性题型,我们利用这些开放题型,挖掘学生潜能,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呈现出思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培养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勤于动手的习惯。

问题:

1.关于课时分配和课程安排。课时紧张,所学内容(3本书)却近乎是课改前的2倍,教师只能匆匆授课,蜻蜓点水,很少有时间复习反馈,强化训练,学生则疲于奔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其结果必然是不仅创新的精神、主体性意识未能培养起来,连传统教学中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的优势也要丢掉了。教材中的实验太多,没有时间做。课堂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发言,一课时的教学任务两课时也完成不了等等。

2.课改的根本目标就是要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自觉自主的学习方式也就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研究性学习是高中课改的一大亮点,自然成了关注的焦点。由于缺乏其他资料来源,只能借助网络。而学生上网不是看图片就是偷着聊天,教师苦不堪言。不仅未能培养学习能力,反而助长了学生散漫的学习风气,实在是得不偿失呀。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新颖的学习方式需要长时间的细致的用心地慢慢培养,新课标知识点太多,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只能是走走过场。实践性很强的课的教学,在班级人数多,学生之间水平相差较大的情况下难以有效地进行。

4.基于新的教学理念,把课堂交给学生,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现象:教师讲授少了,课堂上乱烘烘的讨论看似热烈但没有主题,学生海阔天空胡言乱语还受表扬说有创新;教师讲得少正好又可以掩盖部分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结果是,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反而不如以前。以前虽然不怎么精彩,但好歹没有什么错,把教师讲的背下来,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5.学习气氛空前活跃,主要发言者仍然只是部分活跃分子,而一部分沉默内向者仍然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一节课发言的人次可能会有几十次,但发言的学生的面并不广。课改让部分学生更多的自我表现,这样他们自然也可能更努力地去学习,思考问题,以使自己表现更佳,赢得教师更多的青睐和同学更多的掌声;而另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在看别人的“表演”,自己也就不用准备,不想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反不如以前。这样下去就隐伏着一种危险:学生中能力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走向两极分化,课程改革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可能就会落空。

三、实践与思考

1.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而教学效果并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究其原因是忽视了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新的课程下,教学过程应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即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因此新课程下,应实施教师角色的转变,还课堂于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积极探讨,实现师生互动式的交流和合作。

2.对教材内容和课堂教法进行调整,打破授课的固定形式,根据各部分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安排,削减部分易掌握知识点的课堂用时,少讲、精讲甚至不讲,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将与课本联系密切、学生生活中可以接触到的鲜活的问题引入到课堂中来,拓宽学生的视野,开发思维潜质,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综合的教学方法。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的无 效劳动,提高认知效率,缩短理论认知到实践应用的距离,争取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好的效果。对于少讲、精讲甚至不讲的部分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练习测验法、课下阅读题目设置、练习置疑法、分组讨论归纳提纲法等,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准,结合学科特点对于部分重点内容,它们是基础中的基础,不仅要展开详讲、细讲,而且要讲深、讲透、讲开。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操作实践和研究创新性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之一,探究、合作、实践、创新的学习要求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新课程倡导学生积极探究,获取信息,创新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作业面临更多的探究性活动,从作业的时空来看,课程的开放性,使大量的作业已不再是个人能独立完成的,而需要与社区、家庭以及他人协同合作。并且很多作业已不再是传统的问答式作业,而是逐步向创新型、设计型转变。目前,随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深入开展,学生搜集、发现、获取信息更快捷,分析、评价、优选并加工、利用信息的信息技术与能力将在学生的作业过程中得到体现。

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紧密依托课堂主渠道。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基础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教师做实验得出结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新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要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交流。在抓知识与技能的同时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引导者,而不单纯是知识的授与者,教学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创设情境、自主提问、合作与探究、三维课标表现等环节的把握。

5.改进教学方法,保障课程改革的实施。在课改之初,我们手中只有教材与课标,而无现成教案及其它教辅资料。因此只好“摸着石头过河”去摸索、去尝试。为保证教学效果,备课组必须加强集体备课,每周至少一次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有议题和中心发言人。现阶段备课组要重点对新课标进行研究,对教学内容的取舍要形成统一意见,讨论怎样在上课各环节有效地体现新课程的新理念,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特点、形成学科特色方案,课后交流教学心得,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同时我们还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关注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针对不同层次的班级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反馈。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二度备课”的能力。

6.坚持持久论。对学生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一堂课能解决的,要持之以恒,因此课改还需不断的在实践中探索,才能形成较完备的体系。克服硬件决定论,要有因地制宜的思想,部分教师存在课改需要较高的硬件设施,目前的教具是以前教材的,条件差了课改不易成功的想法。其实不然,我们主要从教法领会课改精神,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体现课改。注意课改的实效性,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的同时,千万不能忽略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7.以课标为目标,以教材为工具。我们应当明确地认识到课程标准是我们的目的地,而教材是达到这个目的地的交通工具,只要能够安全、快速地到达,使用哪一种交通工具都无关紧要。因此,我们应增强课标意识,不必死抠住教材不放。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更重要的是用好教材。应充分发挥教材的工具性能,让教材成为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引导他们进入知识殿堂的有效工具。新教材的工具性特点特别鲜明,内容丰富、材料广泛、图文并茂、信息量大。其中有些内容是为了培养兴趣,有些内容是为了积累材料,有些是供学生自学的,如果把这些信息都当作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一讲解,那课时肯定是不够用的。有效使用教材资源:(1)精选新教材中多而杂的图片。(2)充分利用新教材“栏目”。重点用于学生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

8.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恰当的使用多媒体素材和网络资源。好的资源用于课堂教学如同“画龙点睛”而违背教学规律则“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资源的使用忌:一闪即逝、教师包办、只看不问、色彩强烈、动画过多、录像过长、幻灯片代替板书。总之以有效、恰当、合理、实用为原则。合理有效的设计学生活动,如:实验设计、现象描述、实验操作、文字表达、观看录像、问题讨论课堂习题、知识概括与整合等,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动笔。

9.适当处理配套练习,有些科目要增加适合学生的作业,双基训练必须落实。对课后练习分类处理,个人完成与小组合作相结合,硬性作业与弹性作业相结合,书面呈现与讨论交流,如化学课把练习分为三类:“基础知识型题”要求人人过关,个人硬性书面作业,是测 试评价的主要题型。“情景型题”多在课堂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实践活动型题”布置课后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以小论文的形式呈现、交流。

10.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培养起来了,教材与课时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而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是需要引导和培养的。之所以现在有些教师觉得第一学段中自己摸爬滚打、用尽全力,还是效果不佳,落下了课程进度,其原因还是一个理念问题。只是讲教材赶进度,而没有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上下功夫,大多数学生还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被动就有阻力,有阻力就影响速度,自然也就影响了许多老师念念不忘的教学进度。化学课程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体验化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具有一定的化学视野,逐步认识化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等。纵览新课程标准,学科把培养能力和提高素养放在首位。

在新课改理念下的几点初步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微薄的成绩。但我们觉得,在“怎样切实有效地减轻教师负担?只要我们能不断探索“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新的成绩。

2006.10.18

下载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巧用微课程,助力学语文的思考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幼小衔接课程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苏莲琴 来源:上海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 上传时间:2010-09-27 19:22:38 关键词:幼小衔接,课程,实践,思考幼小衔接是否成功直接影响幼儿未来的发展,因......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已成为高校非统计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如何改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是新时期统计......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与思考

    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与思考 摘 要:微课是小学信息技术优化的重点,依据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微课设计教学的特点,分析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应用实践,并且......

    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实践与思考

    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实践与思考 1、 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背景 2、 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有益做法 3、 组织部门微博问政存在的瓶颈问题 4、 组织部门微博问政的理性思考 写法思......

    微课程研究策略的思考

    微课程研究策略的思考 9月25日,注定是一个令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教师们终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微课程研究者——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教研中心副主任李玉平,对全区600名教师......

    “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江西财经大学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不断深化“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着重解决教......

    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高校体育教学排球课程教学思考与实践 摘要:排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当前高校排球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阐述了北京林业大学排球课程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长期以来,受应试 教育 与旧教育观念的影响,我们的语文教学基本上是以教材为中心,按大纲所列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单一的教学,把语文课上成了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