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论文档
地理教学“三段六环”浅探
山东省邹平县月河初中 张廷芳(256200)
几年来,在各种新教学论的指引下,我在学习探究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我把它称之“三段六环”教学法。“三段”即“激趣—探究—创新。”“六环” 即“导—读—议—讲—练—评”。
第一段:激趣。指“导”。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始或前提。要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一般来说,要学前导趣,学中导路,学后导结。
这里所说的导,主要是学前导趣,即导语。导语的设计应遵循如下原则:准、新、奇、迷。准,即准确;新,即新鲜;奇,即奇特;迷,即着迷。把导语说的准确简明是第一要素。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导语,设计的问题要准确简明,难易适度,创设的情景要新鲜、奇特,富有趣味使学生着迷。总之,要最大限度地调起学生的胃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第二段:探究。它包括第二环“读”,第三环“议”。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基础。
第二环“读”。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主要载体。这里所说的“读”指的是导读教科书。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吃透教材,确定哪些内容该精读,哪些内容该略读,哪些内容该图文并读。无论那种方法,都要根据教学目标或问题的特点,难易来确定的。精读要细嚼慢咽,品出味儿来,略读要狼吞虎咽,理出梗概大略来。这时还要强调读思结合,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通过读,使学生获得知识,达到基础目的,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第三环:“议”。即讨论,评议。讨论什麽?——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
这一环,关键做好教学的迁移,即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概念、原理、技能用于新的环境,解决新的问题。让学生围绕教材重点、难点、关键展开热烈讨论,民主探究,质疑问难,各抒己见,突破目标。
这一环,教师的导仍然很重要。目标要明确,计划要周密,方法要灵活,讨论的问题要准确,有启发性,难易适度,先解决什麽,后解决什麽,集中突破什麽,达到什麽样的效果?心中一定要明明白白,清清亮亮,计划在运作过程中还要联系实际,灵活机动。
第三段:创新。它包括第四环“讲”,第五环“练”。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关键和升华。
第四环:“讲”即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讲授要精,要画龙点睛,要“内容图象化”。例如:我在讲“中国的地形”时,把复杂的地理事物用图象展示出来,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讲授时,还要理清知识体系,作出简明的小结,要“小结纲要化”例如:我在小结“五种基本地形”时设计了“五种基本地形的纲要信号”,使学生对教材内容一目了然。
第五环:“练”。即课堂巩固练习。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练要遵循先易后难,难易适度的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典型,要有层次性、综合性。练习不仅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练习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练习内容可先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讨论探究。
第六环:“评”。即讲评。本环节是紧承上环展开的。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应用的效果如何,是检验是否达标的唯一标准。学生完练习后,怀着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希望得到评价。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把练习答案告诉学生,对练习活动作出评价。评价时,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向上性、创造性。
第二篇:理论教案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
理论教案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时间:2009-10-13 上课教师:罗坤隆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对自身的好处和知道怎么锻炼。、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3、情感目标:能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学生知道参加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锻炼的方法。难点:促使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中去。
三、教学内容:
生命在于运动,坚持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预防疾病。对于学习压力日趋加重的现代的大学生来说,适当地进行身体锻炼是具有好处的。不仅可以提高运动素质,还可以做到劳逸结合,使智力水平得到充分的发挥。
1、为何要锻炼?
几乎每个人都会这样回答:锻炼有益于健康。事实表明,参与有规律的锻炼会使人身体棒、感觉爽,精力充沛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
2、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的益处: 医学笔记
体育锻炼的最大作用在于全面增进人的健康,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预防心血管病:
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头号杀手。据报道,在美国每死去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血管病,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亦居首位。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
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呼吸过程加深,会吸进更多的氧气,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得肺活量增大,残气量减少,肺功能增强。经常锻炼的人由于身体适应能力较强,其呼吸显得平稳、深沉、匀和,频率也较慢,平均每分钟呼吸6~8次,而不锻炼的人平均每分钟呼吸12~15次。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 体育锻炼会增强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整个机体的代谢增强,从而提高食欲。另外,体育锻炼还会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肝脏、胰腺的功能,从而使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得到提高,为人的健康和长寿提供良好的物质保证。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
人的活动是在神经系统支配下的协调活动,坚持锻炼的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常表现为机体灵活、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这正是神经系统功能健壮的表现。
降低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性:
糖尿病的特征之一是人的血糖水平很高,如果病人不加控制,还会引起许多其它健康问题,如视力减弱和肾亏等。有规律的体育锻炼由于能控制血糖水平的提高,从而使个体产生糖尿病的可能性大大减小。预防骨裂:
骨质疏松会引起骨裂,骨裂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均会发生,在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中比较普遍。
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骨质密度和骨的强度达到预防骨裂之目的。当然,体育锻炼对于骨质疏松病人也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保持身体活动的能力
人类老化的主要特征之一是身体活动能力的逐步衰退,尤其是60岁以后,身体活动能力的退步尤为明显。我国有句谚语:“老年勤锻炼,拐杖当宝剑”。事实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能使老年人身体活动能力的退化减慢。控制体重与改变体型:
众所周知,过分肥胖会影响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尤其是容易造成造成心脏负担加重,寿命缩短。如果一个人的皮下脂肪超过正常标准的15~25%,那么,他的死亡危险率会增至30%。俗话说:“长练筋长三分,不练肉厚一寸”。由于体育锻炼能减少脂肪,增强肌肉力量,保持关节柔韧性,故可以控制体重,改善体形和外表。怪病 绿色医疗 医学前沿 网络视角 医患论坛 大杂烩 医学科普 养生保健 延年益寿:
俗话说:“身体锻炼好,八十不算老;身体锻炼差,四十长白发”。大量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延年益寿。有一项持续30年的研究显示,不锻炼的人比经常锻炼的人早逝的可能性为31%。那么,为什么有规律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延年益寿呢?主要原因在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发生。
3、科学锻炼
早锻炼:
人们习惯认为早晨是锻炼身体的大好时光。具现在的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早晨锻炼并非良辰”。
首先,早晨的空气并不新鲜。一年中,绝大多数的早晨(特别是5—8点),陆地上空的逆低层大气,都会出现逆温层,其高度200——1000米不等,它象一个盖子一样,使城市中较多的烟尘和杂质聚集在其下面。加上早晨空气扰动小,致使烟尘杂质不易扩散到高空和周围去,造成近地面层空气加重。
其次,从生理学角度讲 专家们对人体生物钟运转的节律特征进行研究表明:早晨是肝脏中含糖量最低时期,若在这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的能源———糖,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脂肪作为能源物质进入血液后,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因而导致血液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增高。有关学者曾对心脏病史的病人调查发现:医学统计表明,清晨不仅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时间,也是猝死最多的时刻,发病率占61.3%。比下午一点钟左右要高三倍。这主要是因为早晨血液黏稠,容易形成血栓,进行较强烈的运动,也容易造成碰、撞、扭伤等。
当然,并不是让大家放弃早上的锻炼时机。对中学生来说,每天早晨起床后坚持10-15分钟的运动负荷比较小的运动,仍是极其有效的,可以消除一夜睡眠后人体组织的“淤滞”现象,使整个有机体承受能力得到增强,焕发一天学习的情绪,提高学习效率。如进行广播操、健美操、慢跑、打太极拳与练武术等都是很好的锻炼项目。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的锻炼:
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间。此时,绝大多数人体力、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以及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而且,人体内的糖分也增至最高峰,进行各种健身运动时,不会产生能源代谢紊乱和器官机能运转超负荷的现象。
有几个原因可以解释人的体能表现在黄昏或夜晚。例如,有很多训练的表现与体温有紧密联系。体温在黄昏和傍晚时最高(一天中体温通常会在1至2摄氏度范围内不断变化,在凌晨5点达到最低)。
研究也表明人的体温在黄昏时最高。既然研究发现这种体能变化极小,除非你是竞技运动员,否则它不会对你产生多大影响。而对于竞技运动员来说,体能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是否能达到自己的最佳水平。顺便提一下,当你为竞赛作准备时,专家建议最好训练时间要与比赛时间相同。这可使你的身体节奏更适应这个时间以及环境因素。(例如户外的气温和污染程度)。睡前的身体活动 睡前锻炼也收效甚佳: 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睡前身体活动的作用,能在睡眠全过程中得到维持,尤其是做一些加深呼吸的运动,如活动膈肌或扩胸动脉。这种运动能使人体整个系统充氧,处于较好充氧状态的人,不仅睡眠好,而且对解除白天疲劳的速度也会大大加快,使身体得以很好的恢复。特别是对失眠的人,睡前锻炼可治愈失眠症,很有必要。睡前活动给身体带来的热量排放不仅能调节全身的代谢,而且运动后的良性疲劳会通过一夜的睡眠得到恢复。特别是睡前锻炼后洗个淋浴,将使你非常舒服地进入梦乡,这对有神经衰弱的患者无疑是最好的入睡良方。锻炼项目如散步、做操、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俯卧撑等。什么样的运动强度更有利于自身的锻炼呢? 下面介绍用测量脉搏的方法控制运动强度。每分钟脉搏在16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80%; 每分钟脉搏在14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70%; 每分钟脉搏在12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60%; 每分钟脉搏在110次的锻炼强度大约为50%;
研究证明,锻炼强度小于50%的没有明显的锻炼效果,大于80%的属于运动训练的强度。对于一般人来讲,身体锻炼时脉搏控制在(110-160)次/分之间为宜。每个人应根据自身的实际,选择对自己较合适的运动活动和时间,要讲究实效,切实可行。
选择身体锻炼的内容时,应随季节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安排,不必一次确定不再更改,可先初步决定后,试行一段时间,如感到有必要,也可以进行调整或变更,但不宜变更太多。制定出自己的锻炼计划后,就应自觉遵守,持之以恒。
第三篇:地考察报告
实地考察报告
简介
这次实地考察我们一共去了我国北方的四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平遥、西安、洛阳这些个有这丰厚的历史遗迹的地方。
我很高兴能够去参观故宫天安门,以及我们国家曾经的那些古建筑,感受它们的宏伟庄严,感受历史伟人们智慧的结晶。文化内涵附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却离不开古建筑物。中国建筑的创作精神是理性的,但不是纯粹理性,而是情理相依的,是在理性的主导中渗透着一些浪漫的表现。古人在屋顶的创作中很擅长在美化结构枢纽和构造关节,同时又注入文化性的语义和情感性的象征。1.北京,在北京我们一共呆了六天我分别去了风景迷人且巨大的皇家园林颐和园,颐和园素以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的造园手法著称于世,是中国园林艺术顶峰时期的代表。园内建筑以佛香阁为中心,园中有景点建筑物百余座。中央美院,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国立美术教育学府,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开端。故宫,拥有有殿宇八千多间都是砖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绘,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家高级建筑群。798艺术区,从2001年开始,来自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外的艺术家开始集聚798厂,他们以艺术家独有的眼光发现了此处对从事艺术工作的独特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原有厂房的风格(德国包豪斯建筑风格),稍作装修和修饰,一变而成为富有特色的艺术展示和创作空间。宋庄艺术人才集聚,已形成北京乃至中国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艺术家群落。中国美术 2.山西,在山西太原我们去了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属于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全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俯视成“囍”字形,建筑考究,砖瓦磨合,精工细做,斗拱飞檐,彩饰金装,砖石木雕,工艺精湛,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工艺水平。还去了山西平遥的古城和双林寺,平遥目前基本保存了明清时期的县城原型,有“龟城”之称。街道格局为“土”字形,建筑布局则遵从八卦的方位,体现了明清时的城市规划理念和形制分布。
北京
第一篇(颐和园)
北京,我20年在我国最想去的地方。来到北京的第一天我和朋友便去了颐和园。走进颐和园的站在桥上看桥下的建筑瞬间感觉又一次的走进了凤凰古城似得。因为其建筑都有一种很强烈的名族特色,以及都是属于古代居民建筑。并且主体颜色大都是以红黄两色为主。以及人字型的屋顶结构都是大有相似之处。并将人工建筑与自然山水巧妙结合。
随后来到的是颐和园的小布达
拉宫,同样能感受到布达拉宫共有的特色那样的气势磅礴,依山而建的感觉。但给我感觉不同的并不是没有布达拉宫的宏伟,而是没有布达拉宫那么鲜明的藏族风格,更多的是融入了更多的北京建筑的红黄色调,显得更有北京建筑的风格特色。
随后来到的是清晏舫俗称石舫,这也是颐和园给我最深的地方,也是颐和园中唯一的一座欧式建筑。从外观来看不管什么角度都是非常漂亮的,透露着一种贵族的气息在里面。还有那彩色的玻璃和屋顶的石雕都是搭配的相当漂亮的。很想能进去
看下的感觉。我们也来到了小学语文课里曾说过的长廊,走完长廊的果然佩服这世界第一长廊。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查询了一下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每幅图都画的相当好,走累了还可以在长廊边上休息下并欣赏着大气精湛的艺术。篇二:供应商实地考察报告
供应商实地考察报告
a.厂商: 日期: b.审核主题: c.审核人员: d.总评: e.各项评分: 一.公司管理系统(10):评分 说明: 二.文件资料管理系统(10):评分 说明: 三.设计开发品质(10):评分 说明: 四.采购品质(10):评分 说明: 五.进料管制(10):评分 说明: 六.生产品质(10):评分 说明: 七.制程管制(10):评分 说明: 八.测试设备校验系统(10):评分 说明: 九.产品可靠性验证制度(10):评分 说明: 十.售后服务系统(10):评分 说明:
一、公司管理系统: 1.公司品质及环境管理手册是否已编订?()是()否 其它 2.各部门品质及环境权责是否明确清楚?()是()否 其它 3.品质及环境管理系统是否已制度化?()是()否 其它 4.品质部门是否已独立运作?()是()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二、文件管理系统: 1.公司资料管理是否已制度化?()是()否 其它 2.是否专责部门或人员负责?()是()否 其它 3.管理是否涵盖 所有资料?()是()否 其它 4.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5.管理是否包含环境相关资料,例如:各类
计划、许可证及检测记录等?()是()否 其它
三、设计开发品质: 1.是否已有完整设计开发流程制度?()是()否 其它 2.是否有设计开发指导规范?()是()否 其它 3.设计开发指导规范是否涵盖绿色设计
指引?()是()否 其它 4.初步设计完成是否有执行设计审查?()是()否 其它 5.设计审查是否包含绿色设计审查?()是()否 其它 6.初步完成样品是否依设计规格执行验证
动作?()是()否 其它 7.转移生产时是否有完整移转训练?()是()否 其它 8.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四、采购品质: 1.采购时是否已明定产品规格、图样、()是
(品质保证、验证方法、解决品质纠纷
之条款等?
2.是否已建立供应商之筛选评估制度?()是()否 其它 3.买料之前是否已先进行零件承认评估?()是()否 其它 4.买不适用时供应商是否有取消承认制度?()是()否 其它)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五、进料管制:
1.进料控制是否已完整建立?()是()否 其它 2.检验之标准、规范、记录等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3.检验中对问题材料是否有mrb之流程?()是()否 其它 4.对异常材料是否有执行清除、追踪管制
并提出防止在发生措施?()是()否 其它 5.对供应商是否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是()否 其它 6.如有委外代工,是否有明确管理制度,并有明
确的验收规范?(无委外代工工,免填)()是()否 其它 7.若有化学品或其它液体原物料,是否有安
全的存放区域?()是()否 其它 8.对化学品是否查验其物质安全资料表及
标示?()是()否 其它 9.是否有化学品或其它液体原物料卸货、搬
运、储存规范?()是()否 其它 10.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六、生产品质:
1.生产中所需的作业指导书、测试指导书 2.生产环境是否清洁?()是()否 其它 3.对于产品规格特性,在生产过程中是否有
能力鉴定?()是()否 其它 4.对生产过程中所堆放的材料、在成品是否
有明确标示区化?()是()否 其它 5.生产中对不合格物品是否有明确标示
区分?()是()否 其它 6.生产机器、测试仪器工具等每日使用前
是否执行校验动作?()是()否 其它 7.制程中产生之废物(污染物),包括废气、废水、废弃物等是否妥善处理?()是()否 其它 8.各项污染外理设备是否定其维护保养?()是()否 其它 9.名项污染物是否均定期量测或检测?()是()否 其它 10.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七、制程管制:
1.对于安规所指定之材料是否有管制?()是()否 其它 2.设备仪器是否定期保养、校验?()是()否 其它 3.设备仪器之操作条件是否有明确之管制
图表?()是()否 其它 4.工程变更或制程或制程变更是否有人管制?()是()否 其它 5.制程统计及防止在发生对策是否落实?()是()否 其它 6.对于制程中的操作条件、作业方法、产品
品质等是否有巡逻检验?()是()否 其它 7.是否出货前验证制度?()是()否 其它 8.对客户要求规格是否清楚?()是()否 其它 9.验退后是否有相对应的改善再发防止措施?()是()否 其它 10.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八、测试设备校验系统: 1.校验制度是否建立?()是()否 其它 2.校验制度是否涵盖环境检测仪器?()是()否 其它 3.是否定期执行公司内各单位之仪器校验?()是()否 其它 4.每一台仪器上是否有校验记录卡?()是()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九、产品可靠性验证制度: 1.可靠性验证制度是否建立?()是()否 其它 2.验证流程、规范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3.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十、售后服务系统: 1.售后服务系统是否建立?()是()否 其它 2.品质问题反馈流程是否明确?()是()否 其它 3.不良品交换或返修流程是否明确?()是()否 其它 4.是否回收包装材料?()是()否 其它 5.书面资料或执行记录是否齐全?()是()否 其它
备注:对各项评分项目,若考核的厂商是不需要的,可不予评分,并将分数均分其它项目.篇三:实地考察报告
个人实地考察报告
-实地考察长沙市蔡锷中路老城区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姓名:xxxx 班级:xxx班
学号:xxxxxxxxxx 电话:xxxxxxxxxxx 实地考察长沙市芙蓉区蔡锷中路老城区
作者简介:2012212747 向桂珍 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 联系电话 *** 前言:随着现代化讯猛发展,老城区的未来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很多老街区中的文化遗址承载着一定历史时期城市政治、经济、文化、建筑艺术、城市面貌、居民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信息。老城区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和城市传统风貌的“标本”,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所以,对其存在的价值分析和出现的问题解决就显得十分重要。现在就跟我一起去看看长沙老街区蔡锷中路的现状吧。
蔡锷中路剖析: 一.蔡锷路位于长沙市芙蓉区
靠近长沙市最繁荣的五一广
场,和中山路交界。距离湘
江很近、气温较温和、交通
很便捷。
二.周围有王府井步行街,百货商场,客流量较多。手机市场-宝南街,每天商务活动多;著名的长沙老饭店,让大家享受星级待遇;距离长沙火车站仅仅只有三到四个站,这使得交通特别方便。同时长沙市政府为了使去交通变得更方便,已经将其中蔡锷中向南改为单行线。而且,附近有省人民医院,这也方便人们看病。三.街区文化浓厚,个体工商户较多主要是一经营早点为生,自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型的美容美发市场也在此选址。其建筑介于江南传统古典建筑与西方现代建筑之间,既延袭古风古韵,又展现时代特色,体现了湖湘文化传承与兼容的有机融合。长沙市繁荣的步行街和手机市场
蔡锷中路现状分析
(一)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蔡锷路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和历史的沉淀,成为了长沙目前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地,商业繁盛,个体工商户活动积极,大型商业步行街也是热闹非凡。人均经济收入较一般的老城区高,当地的市民主要是自主经营一些早点铺、一些零售商店、小型的饭馆、小型理发店、小型个体服装店、小型手机专卖店等等。其中手机专卖店已经是一条比较出名的手机市场-宝南街,这对当地的居民来说也是极大的方便。一部分服装店已经发展成为步行街的一部分。这带动了当地小个体工商户的积极性,也解决了当地工商户数量过多、竞争力过大的问题。同时又是繁华的商业区,这样聚街为市、同行业汇集一处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既能招徕顾客,方便商品聚散,也有利于同行业的合作与竞争。
(二)当地文化活动较多,每个星期五天空中都会有绚丽的烟花燃放。聊家常的市民随处可见,市民们也热爱晚上出门溜达溜达。一些古色古香的小街区旅游价值高,他们在当地人看来破旧不堪是街道,在外国人眼里却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当文管会人员带几位外国客人参观长沙金线街后,客人赞叹不已,说在欧洲压根儿也找不出这种特点的街道。街区市民生活朴素具有老长沙的特色,这可以让那些对长沙感兴趣的人好好认识一下长沙。当地的建筑形式和建筑材料,无不体现特定时期和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建筑特征。同时加上现代化的高楼,让人有交错美不易产生疲劳感。
(三)自古以来交通便利就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蔡锷中路虽然不处于交通要道上,但也是在火车站附近位于多、处中山路和蔡锷路的交界处,客车、公交、出租车等都较方便。尤其是单行线的开通更是让其交通畅通无阻。
(四)当地居民好客,喜欢吃辣椒,说话比较冲,直截了当,还稍微带一点夸大,喜欢吹吹牛皮,但是极具地方特色。交谈时喜欢接话,显示自己什么都知道,号称“长沙里手”。但人非常厚道。
他们最爱的是花鼓戏,一遇有什么盛大的红白喜事,唱戏三天,主要就是唱花鼓戏。
当然老百姓随口哼的就主要是“夜歌子”。过的节日基本就是汉族人过的节日相同,但也有些小小区别,如三月三地菜煮蛋汤,五月节吃菖蒲,七月半烧包祭扫亡灵等等。当地人信奉佛教,主要是信菩萨,赵公、简公、陶公菩萨等等。在老百姓眼里最有名的菩萨还是观音。
街区景色和小型零售店
问题分析(一)有治安方面的问题,尤其是晚上治安很乱。随处可见无人管理的路边摊。街区里面没有明亮的路灯,这对晚上出行的人来说非常不方面。晚上交通很不方便,出租车较少。(二)一些小型的零售商店由于店面小,资金不足等原因造成其竞争力弱。同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街区的一些早点铺缺乏特色,独具一格的店面少,卫生条件差。(三)一些开发商为了获利,使得很多建筑被拆除、重建,一些建筑重建后仅仅是风貌留存,毫无原先的韵味。而且,一些老房子难以得到较好的修缮和维护,甚至没有一个合理的渠道来进行监督和管理。(四)公共设施落后,市民社会福利无保障。附近无教育机构,老城区的小孩必须早早起床、洗脸、吃早餐后匆匆忙忙往学校赶,否则就会迟到。这也造成了一些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五)由于管道材质不好(镀锌管、铸铁管)、水在管道中滞留时间长、管道抢修阀门维修、道路开挖施工影响等诸多因素让当地的水质不好。再加上用水量过多,造成水流量到每家中很少。
原因分析
① 当地的市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一般是多人居住在一起。而这些人大多数是一些个体工商户,收到的教育程度不高。这造成了他们个人素质低下和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同时,老城区的政府管辖力度不够,加剧了违法犯罪行为。
② 当地的零售商店、服装店、杂货店,早点铺等店面自主意识过强,和其他的店面无法做到资源共享而实现双赢的结局。个体经营的的理念落后,缺乏专业知识来实现现代化管理。③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地的建筑被拆除用来修大型的商场。一些老房子由于租金相,使得这些房屋出现了二租、转租等现象,很多流动人口挤在老区里面,一间房里面好几个人。在这样一种运转情况下,房屋过度使用,终会变得年久失修,就更不用提保护了。
④ 由于一些学校已外迁到市郊比较偏远的地方,造成孩子们上学路途遥远。从2008年城区公办中学50%以上实现初高中剥离后,派生出了很多民办学校,这让老城区低收入家庭将无力负担孩子读书。
⑤ 当地由于人口过多、用水量过大等原因造成水质差和出水量小等问题。因为长沙地铁、隧道修建,部分地下排水管道临时改道,局部改变了排水系统,也给当地排水造成了较大压力。街
区
风
貌
心得体会
(一)此次,在长沙老城区蔡锷中路度过了我为期两个月的暑假。并在此地找了一个暑假工--甜品店。在我工作的这段日子里,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人流连忘返;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好客,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我还在他们的帮助下学了一些长沙话,如:称呼女孩子为”妹陀“,叫男孩子为“伢子”。每天早晨吃着当地早点铺美味可口的早点,听着准时响起的市民们的吆喝声。这都让我见识到了老长沙原滋原味的生活和老长沙人民的精神,为之触动。
(二)当地独特的居民们虽然生活很艰苦却始终坚持下去的精神打动了我。他们不怕艰苦,努力往上爬,不断的适应着时代的变化。这也印证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优胜劣汰,物竞天择”。在这个地球上,万物都遵循这个法则,你如果想要生存下来就必须去适应环境,改变自己,穷则思变。任何生物在自然界里都是渺小的,而个人在整个大社会中的力量更是微乎其微,你只有适应社会,适应时代,你才有机会生存下来,作为大学生的我,无论自己有多么的不足,有多么懦弱无能,无任社会有多么险恶,竞争有多么残酷,你都无法改变现实,唯一的办法就是穷则思变,适应这个世界,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三)当地的街区文化、古老的街区、淳朴的市民都让我深受感动。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中无法学到的道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学会居安思危,学会在困境中找契机。努力的生活并且幸福的生活是永远不变的真理。我们应该明白人各有志,有那样一种清高的人,不为富贵繁华所动容;也有那样的人,追求繁华,富贵,前一种人让人敬慕敬仰,但后一种人(只要他是通过合法劳动取得)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理解。志当存高远,我想,我的人生目标是介于二者之间,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幸福。篇四:实地考察报告
阿左旗驼中王公司3.8万亩人工种植
梭梭、肉苁蓉基地建设实地考察报告 7月10日公司领导李洋带领新老员工深入公司种植基地,实地拍摄了解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生长情况,考察取样当地水资源,植被自然生长环境,总体结果不容乐观,与公司最初种植目标差距较大,需要不断督促管理种植。
一、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地处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地形北高南低,坡降3%,地表形态均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沙丘平均高3-7米。主要土壤类别为风沙土中的沙漠土亚类,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项目区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平均气温9.0-9.2℃,无霜期156-165天,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3515-3645℃,日照时数3047.3-3222.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12.4-138.8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全年蒸发量为3481毫米,是降水量的20多倍。全年相对湿度为43%。年平均风速3.1-4.7/秒,最大风速28米/秒,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15-32天,最多52天。大风多集中在4-8月份。因接近湖盆,浅层地下水埋深2.0-8.0米。草地类型属于荒漠化草场类,沙质草原化荒漠亚类,灌木、丛生小禾草草场组.现有天然植被以稀疏的梭梭、白刺、红沙、霸王、沙枣为主,植被稀少,综合覆盖率不足18.4%。
二、实际种植概况
公司围绕以人退带动沙退,人工建设,大面积实施保护的总体目标,开展梭梭种植,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治理的科技攻关,实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已开展梭梭林、肉苁蓉等沙生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2005年开始人工种植梭梭树,2010年种植600余亩,2011年增加了700余亩,近四年内人工种植梭梭林面积达3500余亩,其中每株间距为3~4米,合计约94500株。由于天气干旱降水量稀少,风沙较大,且受到风沙流和强烈地表辐射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梭梭成活率约为30%左右,例如2009年种植梭梭树12万株,截止今夏成活约6万株。同年起开始大面积推广人工接种肉苁蓉,三年内共接种约二十五、六万棵,其中2010年接种12万穴,2011年接种6万穴,平均每棵梭梭树根部可人工栽培肉苁蓉2穴,共计18万穴肉苁蓉。肉苁蓉接种生长周期为三年,从目前生长的情况来看,成活率相对较低不足10%,距预期产出量及预期经济效益甚远,因此加强肉苁蓉人工接种管理与技术革新成为当下重任。
五、加强种植基地管理与技术革新
1、植被管理及技术
梭梭种植:(1)造林:在适宜梭梭生长的宜林地上,采用梭梭苗进行人工栽植,培育人工梭梭林造林季节以春季为佳。从造林方法上讲,都以穴植树为主,株、行距应以2×2或2×3×6米为宜。4月下旬,在进行过全面整地或不完全整地的造林地上,利用梭梭裸根苗进行栽植造林,栽植深度以埋土至原土痕上10—15厘米为宜。植苗造林所用裸根苗木要达到ⅰ、ⅱ级苗标准,即一年生苗木地径0.4厘米以上,苗高30厘米以上或冷藏苗,根系完整且经检疫无病虫害。栽植过程要严格遵循挖深坑、树栽中、三埋两踩一提根的技术要求,即坑的大小要以苗木根系舒展有余为宜,树要栽到坑的正中间,首先在挖好的坑穴中埋地表附土1/4,然后放入苗木,埋土至3/4处,用脚踩实,同时轻提苗木,使
根系舒展,再将坑穴埋满后踩实。如能跟水造林,将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
(2)抚育管理:在降水量130—150毫米时,梭梭可维持正常生长,根据降雨情况,每年补水2—3次,在补水条件下,梭梭成活由每亩20—40株可增加至110株以上,且生长旺盛,相应的肉苁蓉年生长量、产量均可提高。在不补水条件下,自然生长的梭梭林,也可种植肉苁蓉,但亩产量和效益不足前者的七分之一。人工梭梭林是可利用的,但要把握强度合理进行,才能永续利用。人工林幼林期,要绝对禁牧3—5年,成林后可放大畜,但采食强度要控制在当年生物产量的40%以下,而且应隔年轮牧,小畜可自由放牧,林地禁止樵采利用,特别是樵采活林。肉苁蓉接种:(1)选地整地。选沙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带,以土壤呈中性或酸性,阳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昼夜温差大为佳。可利用天然梭梭林较集中的沙漠地,进行圈栏,防止牛羊和骆驼啃食,浇水施肥,保护扶壮寄主。
(2)播种。在野生梭梭东侧或东南侧方向挖苗床,距50~80厘米,苗床大小不一,长1~2米,宽1米,深50~80厘米;或于寄主密集处,挖一条大苗床沟,围绕许多株寄主,将种子点播于苗床上,施入骆驼粪、牛羊粪等肥料,覆土30~40厘米。上面留沟或苗床坑,以便浇水。人造梭梭林生长整齐、成行,可在植株两侧开沟作苗床。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诱导寄主根延伸到苗床上。春天或秋天播种,第二年部分苗床内有肉苁蓉寄生,少数出土生长,大部分在播种2~4年内出土,开花结实。(3)田间管理。沙漠里风大,寄主根经常被风吹裸露,要注意培土或用树枝围在寄主根附近防风,苗床要经常浇水保墒,除掉其它植物。
肉苁5月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结实率。留种时应同时留梭梭种子和肉苁蓉种子。宜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晒干,去杂,贮藏备用。
2、种植人员管理(各项数据均以实际情况为准)
(1)每月定期由专人前往基地实地考察,拍摄植被生长状况,记录相关数据,积极跟踪督促植被种植,总结考察报告,并与上月对比。
(2)公司以文件档案形式记录每年种植日期月份、种植数量、投放资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对比,计算实际投入与产出数据。
(3)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日天气状况、温度、降水、积水量等自然状况。遇特殊天气时,如沙尘天气、日降雨量大后应及时赶往植被区查看植被破坏程度并做记录。
(4)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次对植被的抚育管理情况,如人工浇水、施肥、除病虫害等,并按月、季度记载植被生长变化。
(5)种植人员应记录每年种苗数量、种植月份、各项耗用资金去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对比。
(6)基地管理人员按周期查看围栏状况,确保围栏完好。保证植被区内无闲杂动物,防止植被过早被损坏。每月记录植被区内水资源情况,如自然蓄水量,各片区水位线变化状况。
(7)逢收获采集季节,记录采集果实鲜重量、干重量,上交公司数量以及库存量,并预算下一季采集量。
(8)将种植区划分为几个小片区,了解各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和密度、水位线等自然状况,有重点的培育其中一个区域,总结经验种植技术进行对比,以便更好的大范围种植,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9)种植人员每季度、半年期、一年期都必须保证一定数目的成活
量。
六、小结
梭梭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在具有极强抗风蚀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防风作用。梭梭林的存在改变了荒漠下垫面的物理性状,对太阳能、空气动能及水分循环都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梭梭灌木丛还具有明显的“肥岛效应”,使水分、养分在根部富集,且是名贵中药植物——肉苁蓉的寄主。由于长期超载过度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天气干旱等原因,采取退牧还林、围栏封育、人工种植、依法保护管理、加大技术推广和科研开发等措施,建立阿拉善肉苁蓉产业基地,添补国内外市场对肉苁蓉的需求,对维持荒漠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2011年7月12日篇五:实地考察报告 阿左旗驼中王公司3.8万亩人工种植
梭梭、肉苁蓉基地建设实地考察报告 7月10日公司新老员工深入公司种植基地,实地拍摄了解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生长情况,考察了当地植被自然生长环境并取样了当地水资源,从本次的考察的情况来看,总体结果不容乐观,与公司最初种植目标差距较大,现把本次考察的实际情况及改进方案报告如下:
一、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地处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地形北高南低,坡降3%,地表形态均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沙丘平均高3-7米。主要土壤类别为风沙土中的沙漠土亚类,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项目区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平均气温9.0-9.2℃,无霜期156-165天,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3515-3645℃,日照时数3047.3-3222.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12.4-138.8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全年蒸发量为3481毫米,是降水量的20多倍。全年相对湿度为43%。年平均风速3.1-4.7/秒,最大风速28米/秒,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15-32天,最多52天。大风多集中在4-8月份。因接近湖盆,浅层地下水埋深2.0-8.0米。草地类型属于荒漠化草场类,沙质草原化荒漠亚类,灌木、丛生小禾草草场组.现有天然植被以稀疏的梭梭、白刺、红沙、霸王、沙枣为主,植被稀少,综合覆盖率不足18.4%。
二、实际种植概况:
公司围绕以人退带动沙退,人工建设,大面积实施保护的总体目标,开展梭梭种植,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治理的科技攻关,实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已开展梭梭林、肉苁蓉等沙生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2005年开始人工种植梭梭树,2010年种植600余亩,2011年增加了700余亩,近四年内人工种植梭梭林面积达3500余亩,其中每株间距为3~4米,合计约94500株。由于天气干旱降水量稀少,风沙较大,且受到风沙流和强烈地表辐射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梭梭成活率约为30%左右,例如2009年种植梭梭树12万株,截止今夏成活约4万株。同年起开始大面积推广人工接种肉苁蓉,三年内共接种约二十六万棵,其中2010年接种12万穴,2011年接种6万穴,平均每棵梭梭树根部可人工栽培肉苁蓉2穴,共计18万穴肉苁蓉。肉苁蓉接种生长周期为三年,从目前实际生长的情况来看,成活率相对较低,预计不足10%,根据本次考察的情况来看:现场我们分别在不同区域内共检查了10株梭梭,但实际成活的苁蓉只有两坑,距预期产出量及预期经济效益甚远,因此加强肉苁蓉人工接种管理与技术革新成为当下重任。
三、加强种植基地管理与技术革新:
1、植被管理及技术 梭梭种植:(1)造林:在适宜梭梭生长的宜林地上,采用梭梭苗进行人工栽植,培育人工梭梭林造林季节以春季为佳。从造林方法上讲,都以穴植树为主,株、行距应以2×2或2×3×6米为宜。4月下旬,在进行过全面整地或不完全整地的造林地上,利用梭梭裸根苗进行栽植造林,栽植深度以埋土至原土痕上10—15厘米为宜。植苗造林所用裸根苗木要达到ⅰ、ⅱ级苗标准,即一年生苗木地径0.4厘米以上,苗高30厘米以上或冷藏苗,根系完整且经检疫无病虫害。栽植过程要严格遵循挖深坑、树栽中、三埋两踩一提根的技术要求,即坑的大小要以苗木根系舒展有余为宜,树要栽到坑的正中间,首先在挖好的坑穴中埋地表附
土1/4,然后放入苗木,埋土至3/4处,用脚踩实,同时轻提苗木,使根系舒展,再将坑穴埋满后踩实。如能跟水造林,将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2)抚育管理:在降水量130—150毫米时,梭梭可维持正常生长,根据降雨情况,每年补水2—3次,在补水条件下,梭梭成活由每亩20—40株可增加至110株以上,且生长旺盛,相应的肉苁蓉年生长量、产量均可提高。在不补水条件下,自然生长的梭梭林,也可种植肉苁蓉,但亩产量和效益不足前者的七分之一。人工梭梭林是可利用的,但要把握强度合理进行,才能永续利用。人工林幼林期,要绝对禁牧3—5年,成林后可放大畜,但采食强度要控制在当年生物产量的40%以下,而且应隔年轮牧,小畜可自由放牧,林地禁止樵采利用,特别是樵采活林。
肉苁蓉接种:(1)选地整地。选沙土或半流沙荒漠地带,以土壤呈中性或酸性,阳光充足,雨量少,排水良好,昼夜温差大为佳。可利用天然梭梭林较集中的沙漠地,进行圈栏,防止牛羊和骆驼啃食,浇水施肥,保护扶壮寄主。
(2)播种。在野生梭梭东侧或东南侧方向挖苗床,距50~80厘米,苗床大小不一,长1~2米,宽1米,深50~80厘米;或于寄主密集处,挖一条大苗床沟,围绕许多株寄主,将种子点播于苗床上,施入骆驼粪、牛羊粪等肥料,覆土30~40厘米。上面留沟或苗床坑,以便浇水。人造梭梭林生长整齐、成行,可在植株两侧开沟作苗床。播种后保持苗床湿润,诱导寄主根延伸到苗床上。春天或秋天播种,第二年部分苗床内有肉苁蓉寄生,少数出土生长,大部分在播种2~4年内出土,开花结实。
(3)田间管理。沙漠里风大,寄主根经常被风吹裸露,要注意培土
或用树枝围在寄主根附近防风,苗床要经常浇水保墒,除掉其它植物。肉苁5月开花时,要进行人工授粉,以提高结实率。留种时应同时留梭梭种子和肉苁蓉种子。宜选粒大、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晒干,去杂,贮藏备用。
2、种植人员管理(各项数据均以实际情况为准)
(1)每月定期由专人前往基地实地考察,拍摄植被生长状况,记录相关数据,积极跟踪督促植被种植,总结考察报告,并与上月对比。
(2)公司以文件档案形式记录每年种植日期月份、种植数量、投放资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以及经济效益对比,计算实际投入与产出数据。
(3)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日天气状况、温度、降水、积水量等自然状况。遇特殊天气时,如沙尘天气、日降雨量,后应及时赶往植被区查看植被破坏程度并做记录。
(4)种植人员应记录每次对植被的抚育管理情况,如人工浇水、施肥、除病虫害等,并按月、季度记载植被生长变化。
(5)种植人员应记录每年种苗数量、种植月份、各项耗用资金去向、预期与实际成活率对比。
(6)基地管理人员按周期查看围栏状况,确保围栏完好。保证植被区内无闲杂动物,防止植被过早被损坏。每月记录植被区内水资源情况,如自然蓄水量,各片区水位线变化状况。
(7)逢收获采集季节,记录采集果实鲜重量、干重量,上交公司数量以及库存量,并预算下一季采集量。
(8)将种植区划分为几区域,了解各区域植被生长状况和密度、水位线等自然状况,有重点的选择一个区域做为实验基地采用新的技术与方法进行梭梭及苁蓉培育,总结经验并记录各项数据,如果效果好的话
将大范围采用新技术种植,已达到提高成活率与经济效益的目的。
(9)种植人员每季度、半年期、一年期都必须保证一定数目的成活量。
(10)派人前往周边同行学习先进种植经验。
六、小结
梭梭植株高大,根系发达,在具有极强抗风蚀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防风作用。梭梭林的存在改变了荒漠下垫面的物理性状,对太阳能、空气动能及水分循环都产生良好的调节作用。梭梭灌木丛还具有明显的“肥岛效应”,使水分、养分在根部富集,且是名贵中药植物——肉苁蓉的寄主。由于长期超载过度及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和天气干旱等原因,采取退牧还林、围栏封育、人工种植、依法保护管理、加大技术推广和科研开发等措施,建立阿拉善肉苁蓉产业基地,添补国内外市场对肉苁蓉的需求,对维持荒漠区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第四篇:共青团干如何更好地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理论探索
共青团如何更好地服务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点探索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评价当代青年:“在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是值得信赖的,是能担当重任的!” 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和团十六大部分代表座谈时指出,“在现阶段,党需要共青团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不懈努力。”这一重要讲话,指明了共青团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努力方向,同时阐明了广大团员青年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共青团要完成党交给的神圣使命,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青年特点,更好地服务青年发展,努力开创青年工作新局面。
团的工作主体是团员,服务对象是青年。在团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就必须努力把团员青年的权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要尊重团员青年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性格、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自身价值和劳动成果,增强他们对团组织的认同感。既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团员青年为国为民多尽义务、多做贡献,又要建立健全关爱、帮扶机制,着力解决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和成长进步方面遇到的压力和困难,力争使团组织做出一项决策、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实施的每一项措施,都切实为团员青年着想,为团员青年服务,受团员青年欢迎。
高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肩负着对广大高校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做好新形势下的团员青年工作,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的新载体、新方法、新举措,努力构建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党的要求和青年愿望的共青团与青年工作新格局。
在党和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下,经过改革开放大风大浪的洗礼和磨练,我们高校团员青年逐步变得务实、稳重和成熟起来。广大青年在一系列重大事件中的突出表现,证明他们不愧为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一代。特别是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在北京奥运志愿者队伍中,无处不活跃着广大高校团员青年的身影,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出青年一代爱国爱民的赤子情怀。当代青年成长在一个迅速发展、不断变化、日益开放、新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中,他们愿意接受新事物新观
点,不循旧、不保守;他们思想独立,有批判精神和创造激情,敢于向权威挑战;他们求知欲强,竞争意识强,注重平等,讲求合作,有法律观念;他们乐于社会活动,有公益意识和公民责任感,等等。同时,受不同群体、不同时期、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生活经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当代青年在价值观念、兴趣志向、行为方式、心理特征等方面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只有准确把握当代青年的基本特征,才能在教育、帮助团员青年工作中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做好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青年工作的正确方向,全面看待当代团员青年,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上来。具体到我们在校的团员青年来说最主要就是学好知识练好本领。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传承者,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牢固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远大理想,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在新的时代征程中实现人生价值;要做勤奋学习、学以致用的实践者,在推进学习化中走在前面,立足推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需要,把学习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要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开拓者,始终保持与时俱进、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努力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力争在本职岗位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要做团结青年、构建和谐的推动者,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服务青年的各项工作,通过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努力推动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做团结青年、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中坚力量。
总之,共青团工作要从青年成长和发展的实际出发,把握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分工的青年在服务需求方面存在的差异,努力提高服务青年需求变化的适应性。要在服务青年的内容上抓深度,为青年的体魄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养成和政治素质等方面提供服务;在服务青年的领域上抓广度,切实服务青年的学习生活、岗位成才,为青年搭建更多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要加强对青年需求的正确引导,在充分尊重青年需求的基础上,坚持共青团组织的先进性,坚持教育引导的正确方向,善于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切实完善和改进服务青年的工作理念、表达方式和工作机制,努力满足青年的正当需求,倡导青年的高尚需求。
第五篇:理论
Face-Negotiation Theory
最早系统地探讨面子的学者是美国社会学家高夫曼(Goffman),他通过戏剧做比喻,认为人们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总希望利用一定的手段和技巧给他人留下特定的印象,这就好比演员在表演过程中,利用合理的演出技巧操控观众对自己的看法。因此,所谓面子,就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交际过程中,展示出的一种外在的“自我形象”(an image of self)这种关注是影响我们日常交往行为的主要心理因素。
Stella Ting-Toomey于1998年提出的面子--协商理论,这是一种多元化的理论。该理论认为面子的建构必须是双方协商的过程,成功与否取决于交际双方的努力。在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积极建构自己的面子,同时也需要给予对方面子,维持自己的面子与维持对方的面子是相辅相成的。
Ting-Toomey在不同的文化群体中进行过专门的研究,面子--协商理论是少数几个明确提出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在感知和处理冲突上存在差异的理论之一。她认为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成员对他人“面子”的关心程度会有所不同,这种关心程度的差异导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处理冲突,这一评论可以成为我们理解面子--协商理论的基础。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谈话制约理论由韩国学者Min-Sun Kim于1994年提出,Kim的谈话制约理论主要是来源于西方学者布朗和列文森(Brown&Levinson)所提出的礼貌理论。他认为谈话制约是个体在交际的过程中,关于信息构建方式的最基本的关心。这种关心会影响个体参与的每一次谈话的特点,并影响个体的总体交际风格。事实上,这一理论所关注的并非是“要说什么”,而是“如何表达要传递的信息”。
Kim认为在交际过程中,存在五种谈话制约,包括:对于明确性的关心、对于如何将强加事物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关心、对于避免伤害他人情感的关心、对于避免使听话者形成负面印象的关心、对于交际有效性的关心。
基于上述五种谈话制约,Kim把谈话规则划分为两种不同的类型: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和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上述五种谈话制约的第一种和最后一种属于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其余三种属于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即任务导向型关系谈话制约强调谈话的清晰明确(如信息被清晰表达的程度)和交际的有效性;社会关系型谈话制约强调对他人的关心,注意避免伤害听话者的情感,并尽量不要把意见强加给听话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当中,我们也要注意根据不同的交际情景,选择不同类型的谈话制约形式。
Y.Y.Kim指出,跨文化适应过程是交际者面对陌生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作出自我调整,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跨文化认同(intercultural identity)的过程。衡量跨文化适应效果的标准有三个:功能的健全(functional:fitness)、心理的健康(psychological:health)以及跨文化身份的出现。跨文化认同把不同的文化元素整合到一起,拓展了交际者的文化视野,提高了他们的交际能力,为人们回应全球化的身份诉求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People usually think the conversation is a simple thing in their life.In fact, it is a traditional way to talking with others by people's expected.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nature of conversation, people often use Coordinated Management of Meaning.The theory was propose by W.Barnett Pearce and Vernon Cronen whose a professor of American Communication.They think that communication was limited and guided by rules, therefore, the rule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is theory.本文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具体分析两种语言在实际运用上存在的差异,以及使用不同礼貌用语时出现的语误现象,并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丰富了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也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资源。但由于语言是不断发展的,本文对于跨文化交际中礼貌用语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大家在跨文化交际中既礼貌表达,又不失原意。
在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地域性与区域性,群体性与民族性,决定着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与不平衡性,造成了文化发展中的不断冲突与交融现象。文化的发展过程似乎是一种不断抽象的过程,从部落文化上升到世界文化,正是通过文化的不断冲突与交融来实现的,所以,文化冲突是文化在发展的表现,反之,没有文化冲突,人类的文化就会像死水一潭。
文化是人创造并由人推动着向前发展的,但文化又在影响和塑造着人。在文化的作用下,人不再只是自然人,同时还是历史人和社会人。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也渗透了文化内容,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的冲突说到底是文化的冲突。心理、情感、思维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信仰,个性气质,生活态度和习惯等,是人与人联系或冲突的内在决定因素,这种主要表现在精神领域里的冲突或联系,是由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的个体差异造成的。总之,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的血缘关系、利益关系、精神关系被文化关系所包容,而人与人之间每时每刻都在普遍地发生的冲突从深层来看都是文化冲突。
人类的许多冲突是没有目的没有理由的。似乎就是为了冲突而冲突,这种情况正是由于不同质的文化造成的。长期积淀在人类意识、心理深层结构中的文化元素每时每刻都在对人发生着作用,使人对自己所做的一些事难以解释。
4.6 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nxiety/Uncertainty Management,AUM)
1975年,Berger和Calabrese最早提出了“减少不确定性”理论(URT)。1985年,古迪昆斯特(Gudykunst)将之同“社会身份”理论整合在一起,把这一理论扩展到跨群体交往的范围,迈出了“焦虑/不确定性管理”理论(AUM)的第一步。1988年,Gudykunst提出了一个概括性理论,即用“不确定性”(如无法预测或解释他人的态度、行为和感受)和“焦虑”(如感到不安、紧张、担心或忧虑)来解释人际或群体际有效交流的问题。这就要求将误解减少到最小。在AUM理论里,跨文化交际是跨群体交际的一种。Gudykunst(1988, 1993, 1995, 2005a)又使用Simmel(1908/1950)提出的“陌生人”概念(如个体存在于某一环境下,但却并非是该群体的成员)作为理论设计的核心概念,并将这一原理应用到外交领域。
Gudykunst(1993)加入了能力指标框架扩展了该理论,并首次使用了“AUM”一词。在该理论版本中,Gudykunst把以往的超理论假设进行了细化。该理论的假设避免了极端客观主义和主观主义的立场。Gudykunst(1993)增加了理论中公理的数量,以使理论更易理解和应用。该理论也包含了伦理问题以及不确定性和焦虑的最大和最小限度(如有效交际要求交际者的焦虑和不确定应介于最大和最小限度之间)。当焦虑和不确定性高于最大限度时,就无法有效交际(例如因为我们过分关注焦虑或者不能预测陌生人的行为);当焦虑和不确定性低于最小限度时,由于不在意发生的事件(由于焦虑小)或是过于自信所作预测(由于不确定性小),也无法有效交际。对最小和最大限度的关注致使理论核心从“焦虑和不确定消减”转向了“焦虑和不确定管理”。
Gudykunst又引入了Langer提出的“留意(mindful)”这一概念,作为AUM和有效交际的折中点,Langer(1997)认为“有意识”包括“接纳新信息”、“察觉各种变化”、“对不同语境保持敏感”、“留意各种视角”以及“适应当前环境”。他假设个体的交际受到他的文化和群体身份的影响,但只要留意,他也可自己选择与他人交际的方式,能够把焦虑和不确定性控制在最大和最小限度之间,并和陌生人协商信息内涵。
Gudykunst分别于1995年和2005年两次修改了“焦虑/不确定性理论”。继Lieberson(1985)之后,Gudykunst谈到有效交际有“基本”和“表面”因素。他认为焦虑和不确定性管理(包括留意)是实现有效交际的基本因素,它调节有效交际的其它“表面”因素(如身份、移情能力、吸引陌生人、尊重陌生人)的作用。个体对自身行为的留意程度控制着焦虑和不确定管理对交际有效性的影响力以及在提高交际有效性实践中的应用。因此,当焦虑和不确定性介于最小和最大限度之间时,我们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控制一种基本因素(如移情力)来提高交际质量或者有意识地与陌生人协商信息内涵。
该理论1995年的版本囊括了94个公理(47个关于人际交际和群体交际,47个关于文化多变性),而2005年的版本则只涵盖了一半(只有47个)。Gudykunst删减了一些不太必要的公理,并将文化多样性的公理的使用范围缩小至有效交际的基本因子上。
4.8 跨文化调适理论(Cross-Cultural Adaptation)
早期的文化调适研究是由人类学家或者社会学家所组织的,并且一般都是集体层次上的研究,他们探讨的通常是一个较原始的文化群体,由于与发达文化群体接触而改变其习俗、传统和价值观等文化特征的过程。心理学家在这一领域的贡献主要是最近几十年来的工作,他们通常更加注重个体这个层次,强调文化适应对各种心理过程的影响。虽然从Redfield,Linton和Herskovits对文化适应的定义来看,文化适应的过程实际上对发生相互接触的这两个不同文化都会产生影响,但是由于影响程度大不相同,对一直生活在主流文化(host culture/dominant culture)中的群体影响很小,对新到这个文化环境的群体的影响相对而言就大得多,这一过程甚至可以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所有方面,与此相对应,已有的文化适应研究实际上主要探讨的就是文化适应过程对这些新到一个文化环境的移民或者暂居者的影响。近二十多年来,Young Yun Kim一直致力于发展她的交际与文化调适理论。她最早的理论对韩国移民在芝加哥地区文化适应的因果关系进行了调查。此后,她基于开放系统的视角不断地对理论加以改进,主要是增添了移民“压力—调适—成长”过程的理论,并将注意力放在移民“跨文化”的转变上。此外,现阶段的理论正尝试着将“实现跨文化适应”描述为是“陌生人与接受陌生人的环境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4.9 文化身份理论(Theorizing Cultural Identification)
文化身份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ollier(1996)。文化身份理论是跨文化交往中如何处理文化身份的理论。文化身份理论同人类行为超理论相一致,强调主观经验与个人对行为的阐释。一个人的文化身份是通过构成特性(由标志、解释和意义组成)和规范特性(由行为指向和行动能力组成)相互融合而得。该理论相信人类行为超理论中的一条原则——“开放心灵原理”(opening soul doctrine), 表明人们留心自己的行为又能对此行为做出解释。文化身份理论的优点是它的启发性价值与富有代表性的有效性(即交际结果与交际行为判断的一致性)。
Collier和Thomas就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处理好文化身份提出了解释性理论。他们的理论包括六个假设,五条规律和一个命题。Collier(2005)详述了自从该理论产生以来,影响她思索文化身份问题的各种因素。在最新的理论版本中,她运用了批评理论视角,但没有阐明理论命题。她关注的是“实践智慧”。
4.12 共文化理论/文化共存理论(Co-Cultural Theory)
Orbe(1998)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建立了共文化理论。共文化理论建立在缄默群体理论(Muted Group Theory)(比如说社会阶层的分化使一些群体有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的特权;
Ardener,1975;Kramarae,1981)和立场理论(Standpoint Theory)(比如说特定的社会地位会使人们以某种主观的方式观察世界;Smith,1987)的基础上。共文化理论将非白色人种、女性、残障人、同性恋者以及那些较低社会阶层的人群纳入自己的研究体系,且研究对象仍不限于此。
Orbe(1998)指出,“大体上说,共文化交际是指未充分代表的(underrepresented)群体成员与主流社会群体成员之间的交际活动”。共文化理论的主旨是提供一个框架“让共文化群体的成员在主流社会结构中交际和企图使缄默的人协商”。
3.2 Theoretical Background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scholars have a qualitative leap on the theory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In 1983, the preliminary discussion fo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was first appeared in the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ubsequently, the research 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y is getting better,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study, make it development in leaps and bounds.3.2.1 Face-Negotiation Theory Goffman is the first scholar who was systematic discussion on face theory.He use drama as a metaphor, he think people often want themselves to look good and impress others by using some certain means and skills in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Just like the performer, they usually use some rational workmanship to manipulate the thought of the audience.The so-called face is an exterior image of self, it is the mainly influencing psychological factors of daily interactions.In 1998, Stella Ting-Toomey propose the face-negotiation theory, the theory holds that build the face is the consultation process of both parties.He said the success of the face might depend on joint efforts.In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people are energetically to build their face, at the same time, people also should give face to others, the two are complement each other.In a field multi-cultural communication, Ting-Toomey think the face-negotiation theory is one of the few theories which shows that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 in feeling and also the way settling conflicts.The face holds a central positi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3.2.2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In 1994, the scholar Min-Sun Kim who is from Korea was propose the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the theory was from Brown & Levinson's politeness theory.Kim think the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is fundamentally concerned about formation of information.In fact, this theory was not concerned about “What do you say”, but “How to express what you mean”.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concerned about five parts: What you really want to do or care about;avoiding negative politeness;avoid harming others emotion;avoid others negative thoughts about ourself;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munication.Based on the above five parts, Kim divided them into two types: Task-oriented and social relations-oriented.Task-oriented emphasizes the accuracy of information expression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mmunication;social relations-oriented emphasizes our caring, avoid harming others emotion and do not impose our view on others.Therefo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choosing different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form in different type of communicative situation.